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1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新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50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播种面积广且产量较高,但是近年来玉米受病虫害威胁较严重,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给农户乃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为了缓解病虫害给玉米生产造成的威胁,必须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利用先进的技术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 常见玉米病虫害概述
1.1 常见玉米病害概述
玉米常见病主要表现在以下3种:玉米大斑病害,其主要由于根部受影响所致,并由根部向上延伸,影响玉米植株整体,根部出现腐烂状况进而全枝枯萎;玉米病毒病害,其主要由昆虫传播影响,分为粗缩病和矮花叶病2种,大多数玉米都是混合发病,且在玉米生长期内均有发病可能性,以苗期最为严重;玉米丝黑穗病害,生长过程中受牙鞘影响所致,受此病后玉米生长受到限制,容易枯萎甚至不开花。
1.2 常见玉米虫害概述
玉米常见虫害主要分为如下3种:玉米蚜虫害,多繁殖于玉米植株背面或幼芽之中,导致叶子枯黄卷翘,严重影响玉米授粉和生长;玉米红蜘蛛害,其多繁殖于玉米叶或熊穗之中进行啃食,导致玉米缺乏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导致玉米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玉米螟害会啃食玉米茎部,造成水分流失,并且其也会对熊穗进行啃食,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
2 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研究
2.1 农业方面防治新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农业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重要保障。例如在玉米耕种过程中,选择优良品种,以此保证其抗病虫害的性能,以北方玉米种植为例,可选择鑫玉37、伟科702等,并结合地区土壤和气候特征加强新品种的研制。此外,在耕作方式方面,进行合理的轮作土地做深翻处理,以此达到清除病残的目的。并且在有机肥播撒过程中保证其腐熟程度,以此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从而对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施肥及定期除草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2 化学方面防治新技术
化学药剂的使用时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法,防治效果^好且操作方面,受到广大农户的青睐。但化学药剂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科学性。例如在应用化学新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方案,在播种后在玉米的出苗期,当幼苗植株达到2 cm时可进行相应的化学药剂防治,通常可采用1000倍液的辛硫磷乳剂(50%)或200倍液Bt乳剂进行喷洒,起到防治玉米病虫害的作用。并且在玉米的叶丝期可采取相应的药剂对雄穗进行滴注处理,通常采用800倍液敌百虫(90%)作为药剂,保证玉米授粉的有效性。
2.3 生物方面防治新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强的环保性,其主要利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进行病虫害防治,以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为依据,减少对化学试剂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环境污染,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例如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根据自然界的守恒原则,合理运用生物之间的竞争,以此保证防治效果的最佳性,并不会造成新的生态环境危机。比如赤眼蜂对害虫防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喜欢在有害虫虫卵的地方进行产卵繁殖活动,其幼卵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害虫虫卵中汲取一定的养分,这样一来便破坏了害虫的繁殖,造成其虫卵受损,破坏力明显下降,充分利用赤眼蜂的繁殖特性能够较为有效地保护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
2.4 物理方面防治新技术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玉米种植场地及病虫害的特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其中物理防治新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物理新技术应用中,可在玉米种植场地周围设置相应的陷阱来消灭相应的害虫。同时如果害虫本质属性为喜好光亮的,可在其活动范围内设置紫外线灯具,对靠近的害虫进行捕杀。但是由于此方法成本较高,建议在大面积种植区域内采用,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强防治效果。
3 结束语
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我国玉米种植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加深对常见玉米病虫害的了解,并研究新型防治技术,从生物、农业、物理及化学4个方面出发,利用新技术提升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文仁杰.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6):115.
[2]邱秀丽.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3):85-86.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2
>> 贵州省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浅析贵州省安龙县夏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核桃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油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芹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柑橘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松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吉林省九台市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黑龙江省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以及防治技术 贵州辣椒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牧草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旱育稀植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柿树主要病虫害管理防治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 刘小康.贵州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初探[J].草业科学,1989,6(4):38-40.
[6] 何凡,范林祥,唐成斌.人工混播草地粘虫的发生与防治[J].病虫测报,1989(2):27-29.
[7] 舒育基,王宜祜,杨仲奇,等.贵阳地区人工牧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贵州畜牧兽医,2002,26(6):33-34.
[8] 范林祥,何凡.利用放牧和刈割措施防治人工草地粘虫为害[J].中国草地,1992(1):74.
[9] 袁庆华,薛福祥.人工草地蛴螬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5,12(1):33-37.
[10] 袁庆华.高强度放牧对草地蛴螬种群数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5,4(1):30-35.
[11] 屠敏仪,邓芳席,刘太勇.卵孢白僵菌感染草地蛴螬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5,3(4):283-288.
[12] 郭先敏,张忠虎,唐登兰.紫花苜蓿的病虫害防治技术[J].贵州畜牧兽医,2007,31(4):50.
[13] 罗禄怡,施万清,孟庆贤.贵州三叶草上的两种褐纹斑病[J].中国草地,1990(1):46-48.
[14] 陈曙晖,陆忠权.人工草场红三叶草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四川草原,1997(2):46-47.
[15] 李雪艳,吴金亮,刘红刚,等.黑麦草冠锈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4,13(2):56-59.
[16] 王明生.多年生黑麦草锈病及网斑病的防治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87(3):31-32.
[17] 罗禄怡.黑麦草网斑病及其防治[J].中国草原,1988(3):11-12.
[18] 袁庆华,张文淑,周卫星,等.苜蓿菌核病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03,29(4):22-24.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3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 发生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69-01
1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1.1 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玉米出苗后即可感病,5至6片叶时便能显症。在病症初期,会有褪绿虚线条点出现在心叶中脉两侧和基部,其形状为透明的油浸状,随着病症的发展,会逐渐扩散到整个叶片上。病株矮化,节间缩短,叶色浓绿,整株或顶部簇生,多数不能抽穗结实,发病晚的植株也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畸形。由于粗缩病属于病毒性病症,能够对玉米生长产生严重影响,若农户在种植期间治疗不及时,易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在防治上应强调“预防为主、适期早治”的原则。(1)改善玉米生长环境。禾本科杂草是玉米粗缩病的病源,及时铲除田间、地头杂草,破坏灰飞虱适宜栖息场所。(2)播种时期要适宜。适期早播能够增大苗龄,降低病虫害的发生[2]。春玉米播种适期应掌握在4月下旬至5月初,避免5月中下旬播种。因为此期播种,玉米苗期正赶上灰飞虱第一代成虫传毒盛期。(3)播前药剂拌种。播前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玉米种子50公斤,堆闷4―6小时,晾干后播种,可有效控制灰飞虱。(4)发病田喷药防治。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隔7天喷1次,连喷2次。在喷药的同时可加入适量0.3%的磷酸二氢钾,促进玉米生长。
1.2 褐斑病
褐斑病是玉米病害中的常见病症,严重危害玉米的茎秆、叶鞘及叶片。病斑初期为油渍状黄白色小斑点,后变褐色或紫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病症的加重,斑点会蔓延到叶脉及叶鞘上,其颜色为褐色。而且,患有此病症的玉米其表皮会出现破裂现象,而且叶细胞也会出现坏死状态,能够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通常褐斑病的发病时期主要以7-8月份为主,由于该时期多阴雨天气,且具有较大湿度,易引发病症的生成,若农户未及时防治,可造成产量损失。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待玉米收获后,农户需要及时对玉米的残体组织实施清除,并给土壤实施深翻,这样能阻碍病害的发展。而且,还要保证肥料的充足。通常在追肥时期,农户可按照10公斤-15公斤/亩的剂量对田地追施钾肥、磷肥和氮肥[3]。同时,农户还要做到三年以上的轮作,防治病虫害生长。种植密度也应做到合理化。为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农户应当合理栽种,通常都会按照3500株/亩的种植面积进行栽种,不能过于密集,这样能确保玉米的生长空间充裕,保证营养与水分的充足。(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农户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一次,连喷2―3次。
2 玉米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玉米蓟马、玉米螟、粘虫等是玉米的常见虫害。玉米蓟马:是玉米苗期阶段的主要虫害,它们以成虫、若虫锉吸叶片汁液,并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生长。玉米螟:是玉米上的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在心叶期咬食玉米心叶,在叶片上形成排孔,造成“花叶”;为害严重时,心叶被咬得支离破碎,不能展开,抽雄推迟;后期蛀食茎秆,造成茎秆折断,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粘虫:又名行军虫,是一种突发性、迁飞性、暴食性害虫,食性极杂,主要嗜食禾本科作物。可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使其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1)药剂防治:针对玉米蓟马,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5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针对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每次1公斤,撒于玉米心叶内。针对粘虫,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6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2)物理防治:由于玉米螟害虫喜欢光源,农户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或者高压汞灯等方法,在田地四周设下埋伏,对其进行大规模诱杀。在防治粘虫时,农户可按照草把诱卵方式,或者在田地内放置黑光灯,对其进行大面积捕杀。(3)生物防治:根据食物链的原理,农户可在田地内饲养些害虫天敌,例如赤眼蜂或者实施食诱剂诱杀技术等方式予以防治。这样不但能有效的减少害虫的数量,还能保护农田四周的环境。
3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能使玉米的产量得到保证,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玉米病虫害的种类较多,使得农户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给予针对性防治。药剂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是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这样不仅使玉米的质量得到保证,而且还能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桂芝,周文伟,宋万友.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03):152-153.
[2]谢丽莉.对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和防治对策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26-126.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4
关键词:恩施州;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06
1 玉米粘虫
1.1 症状
玉米粘虫主要是通过幼虫的取食对玉米的生长造成危害。粘虫的食性极为复杂,不仅会咬食玉米叶组织,使玉米叶片行成缺刻,严重的情况还会造成叶片全被吃光,只剩下玉米杆,抽出的玉米麦穗也会被咬断。
1.2 防治技术
通过科学的药剂方法进行防治,为防止粘虫的迁移危害,在冬小麦收割结束时,需要在附近的玉米地周围播撒3%的敌白虫粉,以10cm宽的药带进行玉米地的封锁;在玉米生长的前期,每667m2玉米地撒上15~40g的杀灭菊酯乳油;在玉米生长后期,需要20%的杀灭菌菊酯乳油兑以50kg水成喷雾,对玉米地进行全方位的喷洒;通过农业生物防治,在玉米粘虫频发迁入的季节,用PPM值为200的灭幼脲1―3号防治粘虫的幼虫,灭幼脲对玉米粘虫幼虫的药效可以达到98%,且用量少不会影响玉米的生长 ,对周围的农业生态环境也不会造成影响。
2 玉米螟
2.1 症状
玉米螟这种病虫害利用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在玉米抽穗后钻进蛀茎杆,阻碍雌穗的发育。风若大一点,蛀孔处就会断,造成玉米的减产;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残缺,有的甚至发霉变质。严重时,玉米叶会整叶的变白、干枯,子粒果实完全达不到饱满状态,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2 防治技术
在幼虫越冬时就消灭虫源,在越冬前,清除田间田边杂草,减少寄主;通过科学药剂防,当雌成螨在杂草或者周围农作物中时,可用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甲维盐等药剂进行防治玉米螟;通过农业农作防治,在玉米种植的整个时期,需要定期进行玉米地的深翻和对田间杂草进行定时定期的清理,减少幼虫产卵繁殖的场所。
3 玉米灰斑病
3.1 症状
玉米灰斑病在玉米生长的整个时期都可能会感染发病,在玉米生长中后期最为严重,在灌浆成熟期就可明显看出症状,最开始形成在心叶的底部,随着玉米的成长,逐渐扩散至整个玉米叶片,染病的玉米叶成灰色或深棕色状,植株颜色变化严重。
3.2 防治技术
实行轮作换茬,通过农业种植防治,可以通过种植抵抗灰斑病的抗体进行灰斑病的防治。通过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甲基硫菌灵、苯甲.丙环唑、戊唑醇进行喷雾,有效的抑制灰斑病的发生。注意田间杂草的清除,有效控制病源。
4 玉米大小斑病
4.1 症状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期,尤其是在抽雄期,大小斑病的症状更加明显,在玉米植株上会产生大大小小的斑点,最大的斑点直径有15cm,小的斑点直径1cm。玉米大小斑病的出现是玉米株上病瘤最外层表皮变异的结果,由白变灰,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斑点。
4.2 防治技术
科学药物进行防治,玉米播种时,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对土壤和粪肥进行细菌处理,在生长期彻底预防玉米大小斑病的出现。或在发病初期,用枯草芽孢杆菌、甲基硫菌灵等喷雾;通过农业作业防治,在玉米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氮肥的用量,避免过多的使用,水分在抽雄期间要保证足量的供应;早期发现大小斑病病源工作人员需立即找出病因并进行病虫害体的深埋,在玉米收成后进行彻底的清除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病原体的再次出现,影响玉米的生长。
5 玉米纹枯病
5.1 症状
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期则会形成云纹状的大病斑。玉米纹枯病呈褐色。
5.2 防治技术
在玉米播种前对玉米地以及周边土壤进行药剂喷洒,预防纹枯病病源的出现。在玉米播种移栽后,进行科学的药物防治,选用抗(耐)病的品种或杂交种,对玉米地进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
由于玉米特有的糖分成分,生长中受到的病虫害也较多,为提高玉米产量和保障玉米的健康成长,玉米必须进行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有效的控制病虫害对玉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红丽.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 (16):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5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研究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17
随着玉米需求的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也在增加,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率也在上升。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为了增加玉米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就要对玉米病虫害进行研究。
1 玉米病虫害种类
1.1 大斑病
大斑病是玉米最严重最常见的一种病症,得病后玉米叶子会出现不规则的斑点,大斑病在感染叶子后会沿着叶子蔓延,直至整片叶子都出现斑点,严重的还会威胁玉米的其他部位。生病的玉米叶子颜色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加深,斑点也会从最初的水浸状变成灰色,且越来越大。病情严重的最后会导致玉米死亡。
1.2 青枯病
青枯病是玉米另外一种常见病症,如果感染后未及时救治,玉米死亡的几率极大。感染青枯病的玉米在玉米成熟阶段会枯萎最后枯死。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灌浆的末期,患病后玉米会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青枯病主要是由于土壤温度过高引起,使玉米受到腐霉菌的侵蚀或镰刀菌的侵蚀或腐霉菌、镰刀菌联合侵蚀。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在发育的时期特别容易感染玉米丝黑穗病,此病主要感染玉米的天花和果穗,感染后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继续生长,导致玉米产量严重下降。玉米丝黑穗病主要是肥料中侵入了病菌,病菌随着肥料进入土壤,l病。玉米种子消毒不彻底也会携带一定量的病菌,这种病菌生命力比较强,可以在种子上越过冬天,在春天时通过鞘侵入寄主幼苗。
1.4 玉米螟
玉米螟是侵蚀玉米的主要害虫,该害虫最开始咬食玉米存放了大量水分和营养的茎部,最后导致玉米水分和养分不足而死亡。玉米螟除了爱咬食玉米茎部外还喜欢咬食玉米的雄穗,导致玉米的颗粒变少,玉米产量大减。
1.5 红蜘蛛、地老虎
红蜘蛛对玉米的侵害主要是咬食玉米粒和玉米叶,它和玉米螟比较相似,喜欢咬食玉米的雄穗,造成玉米减产。地老虎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前期,多雨季节土壤湿润是地老虎最适宜生长的阶段,此阶段对于地老虎来说有充足的食物进行繁殖。地老虎幼虫时期主要是黑色小颗粒,成虫时期主要是暗褐色的的圆形,开始主要以地间杂草为食,在草上产卵,所以及时清除杂草是杜绝地老虎的最佳方法。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1 农业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玉米优质栽培方法遏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提高玉米地的生态系统防御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要选用优质的玉米品种,优质的玉米品种在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的同时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要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在玉米进行种植前就要将有残毁的种子清除掉,要对地块进行翻耕整理,利用高温对肥料进行沤制也能消灭病虫害的病菌,在玉米生长的后期也要注意对地块进行修整,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赤眼蜂等以敌克敌来消灭病虫害。赤眼蜂喜欢在病虫害的卵中寄生以生产自己的卵,这些赤眼蜂卵可以吸食病虫害的幼虫来达到自己生长的目的。所以赤眼蜂是玉米病虫害的天敌,在玉米地里放赤眼蜂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对玉米的侵害。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赤眼蜂这种以敌克敌的生物防治玉米病虫害的方式是最科学、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法,对环境也没有污染,但是要注意控制放蜂数量,以达到最佳效果。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保护环境的最佳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之一。物理防治消耗资源比较多,给农民带来的经济负担比较大。紫外线灯杀害玉米病虫害的方法会消耗比较大的电力,对于单独种植户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生产规模大的种植户却是很好的选择。
2.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农民采取最多的防治手段之一。在玉米生长到一定时期段时,农民会根据之前的经验对玉米进行农药喷洒。这种方式会导致农药残留,影响玉米地块周边的环境。所以在农药的选用的使用数量上一定要严格把关,以达到对地块和环境破坏程度的最小化。
2.5 加强市场管理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玉米病虫害对玉米的侵害,要加强市场管理,主要是遏制假种子、假农药、假肥料的出售,严厉打击这些违法行为,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3 结语
玉米病虫害有很多种,每一种对玉米危害的阶段都不相同,各地区因区域条件、环境、温度、玉米品种等因素,所发生的玉米病虫害也不尽相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难度比较大,所以要了解病虫害的发生原因、防治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治。要在栽培技术上下功夫,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进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以达到玉米高产高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林广.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7).
[2]张伟.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2(3).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6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0.045
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发展进程,要保证我国农业健康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与农业技术发展相协调,所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的是会科学种田的新型农民。要想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农民学会科学种田,善于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才能种好田,保丰收。玉米种植技术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关键,本文主要总结了玉米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以期为玉米高产丰收提供参考。
1 玉米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讲病害种类多于虫害种类,但是其危害性都不容小视。我省玉米病害种类比较多,此文主要介绍四种比较常见的玉米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
1.1 玉米纹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症状识别:玉米纹枯病是玉米常见病害之一,早在1966年在我省就有对该病害的报道。后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也在不断地蔓延,甚至全国都有发生。所以该病危害性也较大,一旦发生不但影响玉米质量,严重时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该病主要为害玉米叶鞘,发病初期主要为害玉米植株基部1~2茎节叶鞘,在叶鞘上产生水渍状病斑,病斑颜色一般为暗绿色,伴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还会不断扩大,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病斑会逐渐变得不规则甚至是破裂。该病依发病情况不同也可为害玉米的茎秆,造成玉米植株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可以引起果穗受害,直接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下降,影响了玉米商品性,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预防上选用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是关键,注重田间管理,平衡水肥。药剂使用建议亩用20%井冈霉素晶体50克对水60公斤,对准茎秆基部喷雾,或亩用井冈霉素2包对水50公斤,先剐掉病叶,再用药液涂茎。
1.2 玉米穗粒腐病的识别与防治
症状识别:玉米穗粒腐病主要就是为害玉米的穗粒,所以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植株生长后期,一旦发病就会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威胁。玉米感染该病的主要表现首先是玉米穗的颜色开始发生变化,在玉米穗的表面开始出现霉层,霉层的颜色一般为黑色、灰色和黄褐色,这些霉层的产生都是玉米发生穗粒腐病的信号,一定要引起农户的重视。当霉层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玉米穗腐烂,对于玉米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造成严重减产,后果非常严重。而且发生穗腐病的玉米穗还带有一定的病菌,该病菌含有有毒物质,农户不要直接用手触摸,也不要将发生穗腐病的玉米植株喂食牲畜,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防治方法:预防上首先选择适合当地且生命力旺盛的品种,关注玉米后期生长状况,对发生过腐病的秸秆进行焚烧处理。发病初期往穗部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用药50~75毫升,对水75~100公斤或用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视病情防治1~2次。
2 玉米常见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一般来讲玉米虫害发生在玉米植株生长后期的情况较多,危害性也较大。因为玉米植株生长后期,多数玉米穗已发育完成,一旦发病对于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会造成很大威胁。笔者主要介绍了玉米蚜虫和玉米螟的识别和防治。
2.1 玉米蚜虫的识别与防治
症状识别:无翅孤雄蚜体呈一个长卵形态,蚜体深绿色,成年蚜虫为暗绿色,有6节触角,表面有网纹,腹管呈长圆筒形,圆锥状的尾片。蚜虫雄穗和玉米上层叶片,吸取玉米汁液,导致叶片干黄枯死,叶面发霉变黑,影响玉米植株正常生长和发育,对于玉米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粒重,直接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预防上选用抗虫的品种,降低发生玉米蚜虫的机率;及时清除田地间的杂草;及时处理玉米蚜虫的寄存处;加强田间的管理,增强植株的抗虫能力。药剂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8000倍,或70%艾美乐水分散剂20000~25000倍,0.36%绿植苦参碱水剂500倍,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
2.2 玉米螟的识别与防治
症状识别:玉米螟分为蛹、幼虫、成虫三个成长周期。幼虫时候呈白色,幼虫也是对玉米危害最大的时候,幼虫需要吸取大量的营养快速的成长起来,它主要侵害玉米的心叶,钻入玉米雄穗的雄花进行为害,待玉米雄穗抽出后它又开始侵害玉米花丝,侵害籽粒,对玉米的成长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
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害品种,针对越冬玉米螟可以在它羽化之前焚烧有害虫的秸秆,消灭虫源。药剂选用1%1605颗粒剂,每株1.5~2克,撒入心叶喇叭口,或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按1∶50混细土配成毒土,每株2克撒入心叶。
参考文献
[1] 姜成军,王成,宋永恒. 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
[2] 范军,赵晓臣.对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8) .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7
【关键词】棉花;病害;虫害;防治
近年来棉花种植在我区迅速地发展,种植棉花已成为职工重要的经济来源。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商品,也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棉纱、棉布和服装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棉花还可以用来制造轮胎等的帘线、火药以及医药用棉等。因此,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广大棉农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棉花地的生态条件发生了变化,棉花病虫害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常见的病虫害转变为主要病虫害,一些次要的病虫害也成为主要的病虫害,生产实践表明近些年来棉花病虫害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子。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1.棉花常见病虫害
1.1主要病害
(1)棉花枯、黄萎病。在棉田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易发生枯、黄萎病。一般在6月,棉苗4、5个真叶时发病,7、8月份现蕾到花铃期加重,造成病叶大量枯落,并伴有蕾铃脱落。多雨年份,夏季湿度大,气温偏低,枯萎病发病迅速,病株成倍增长,危害严重。 (2)棉花铃病。我国棉花铃病发生普遍,造成烂铃、僵瓣。多雨年份,长江及黄河流域棉区烂铃率可达10-30%,烂铃与健铃相比,籽棉重量减轻 40.8%,衣分降低22.8%,皮棉减少53.5%,棉花绒长缩短23.4%,强度下降49.3%,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铃期久雨高温是造成棉花铃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连续下雨3-5天或10-20毫米以上降雨3-5天,田间就会出现大量烂铃,8-9月份的雨量和雨日是决定全年铃病的关键。 调查表明,烂铃率随这个时期降雨而变化,雨日多,降雨量大,烂铃严重,反之则轻。黄河流域棉区,7-8月份正值第一批棉铃成铃后40-50天,汛雨集中, 温度高,湿度大,烂铃极易发生。长江流域棉区,秋季阴雨多出现在8-9月份,所以烂铃开始及盛期较北方迟,但因湿热环境持续天数较多,烂铃往往比北方严重。新疆棉区此期降雨较少,热量充足,因此正常年景不易发生烂铃灾害。(3)棉花红叶茎枯病。主要是由花期和结铃期肥水失调,营养不足,特别是缺钾肥造成的,一般在蕾期初发,花期普发,铃期盛发,吐絮期成片死株。
1.2主要虫害
目前,一代棉铃虫在棉田偏轻发生,截至7月中旬发生面积仅170万亩次,当前本地区正值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至二代卵孵化期,而本地区北部为二代卵孵化高峰期至二代幼虫危害期,在南部部分地区棉田外的小麦、玉米、 加工番茄和蔬菜田二代棉铃虫落卵量较去年同期偏高;棉蚜在本地区棉田中呈中度发生状态,造成部分棉田棉苗卷叶、流油,危害程度较去年同期偏重;棉叶螨发生面积达到186万亩次,也处在中度发生状 态,目前各地处于多点、多片发生阶段,虫口密度较去年同期略有偏高。
2.棉花常见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2.1气候条件变化
若春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棉铃虫、棉蚜发生;若7-8月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天气将有利于棉叶螨发生,同时也利于烟粉虱繁殖危害;若春季气温低,回寒天气多,利于棉花苗期病害发生。
2.2病棉清理不彻底
对田内的病组织未能及时清理或清理得不够彻底,使这些病枯枝、病棉留在田内,成为次年的侵染来源,导致病害的发生流行。
2.3不太重视病虫防治和植物检疫
滴灌技术的推广使冬灌面积不断减少,有利于棉铃虫安全越冬;加工番茄、复播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为棉铃虫转主危害和种群数量增加提供了有利条件;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为棉蚜、烟粉虱等害虫提供了有利的越冬场所;田埂地头杂草防除不彻底,有利于棉叶螨发生;饲草面积增加,有利于棉盲蝽发生;连作时间长、田间菌量大、种植品种(系)多杂、抗性退化有利于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拌种措施不到位有利于棉蓟马的发生。大面积种植抗虫棉, 不利于棉铃虫的发生,但导致棉蓟马、棉盲蝽等其它害虫发生呈危害加重趋势;果棉、瓜棉套种为害虫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果树害虫药剂防治的同时杀伤大量天敌,导致棉田害虫自然控制能力降低。
3.棉花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为了抓好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清除病源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初始阶段,把由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1把好种苗关
苗床应选择病土在避风向阳处,可以直接用多菌灵对苗床喷雾杀菌,以利棉苗生长短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以及延缓枯黄萎病的蔓延速度。 棉种带菌是苗病发生的主要菌源之一,因此,杀灭种子所带的病菌是防治棉花苗病的一条重要措施。可以播前晒种2-3日,或选用种衣剂包衣的精加工棉种,或用多菌灵拌种,或甲基立枯磷浸种5~6小时。齐苗后,最早发生的是立枯病和炭疽病,结合苗床浇水用多菌灵、或多锰锌、或甲基立枯磷泼浇。叶部病害选用多菌灵、甲基立枯磷喷蓖。整个苗床期防治2~3次。
3.2增施氮、磷、钙等肥料
据本地区对山地土壤元素的测定,除普遍缺氮外,土中含有效磷0.03%-0.05%,pH值4.5-5,土壤含磷低,酸度高。每年667m2林地,除施既1500-2000kg外,还需施磷酸钾或钙150-200kg,石灰100kg,以改善林地理化性质,特别是中和土壤酸性,以增强棉花地鞭根吸收能力,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3.3实行病虫诱杀
用新鲜人尿50公斤加入可湿性敌百虫0.05-0.1公斤配制成药剂,再用稻草浸泡24小时,晴天在棉花地逆风地中放数堆诱杀。同时施放白僵菌,使初生的跳蝻感染白僵菌而死亡。对于幼虫发生为害严重地段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另加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混合后进行防治。对于低龄幼虫,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对4龄前幼虫喷施Bt乳剂,可施用含量为16000 IU/mg的Bt可湿性粉1OOO倍液。
3.4药物和人工防治
对于棉铃虫的防治,一定要根据选定的药剂,选择用药时机。如果说选用的是有机磷、菊酯类的农药,就必须是虫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开始用;如果选的是生物类农药,最好是发现蛾子的时候就开始用药:如果针对一些大虫子,就要选用一些毒性比较高一点的有机磷农药,像氯胺磷、乙酰甲胺磷,或者钾威盐等等,防治效果才会更好。成虫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啤酒瓶灯、杨树枝把、性诱剂等诱杀成虫,叶面喷洒2%过磷酸钙液,驱避成虫在棉田产卵,卵和幼虫盛期选用Bt乳剂,35%甲辛氟氯氰乳油,25%棉神一号,辉丰一号,久效磷、灭铃灵、灭多威等兼治红铃虫、金钢钻、玉米螟。防治蚜虫可选用氧化乐果、敌敌畏、1605等。防治红蜘蛛可选用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功夫等。大力推广棉田撒施麦糠。棉田撒麦糠,具有调节地温、保墒防旱、防涝、灭草和培肥地力,促进棉苗早结桃、多结桃,一般增产10%左右。
总之,单一的治理手段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棉花的病虫害冶理强调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荻戈.发挥优势,再造优势,促进我县茶秆竹的发展[J].竹子研究汇刊,1997,16(2):74-77.
[2]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063-1069.
[3]张平安,孙国山,米新强.桐柏山区棉花地主要病虫害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214-215.
[4]黄翠琴.棉花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1):44-46.
[5]徐昌棠.棉花虫害的防治方法[J].宁波农业科技,2007,1:20.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篇8
关健词:玉米;粮食作物;防治技术;防治效果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工农业的主要原产,其用途很多,玉米病虫害的是影响玉米产量和摄影师的主要因互,为了促进玉米的生产产量和质量提高,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导致玉米发生病虫害的原因
1.1 气候原因
降雨量较多的地区玉米苗枯病比较流行,湿润的天气条件对喜湿病虫的发生极为有利,会导致大斑病、褐斑病、顶腐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尤其大斑病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也很容易发生。湿度能显著地影响害虫的成活率,如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常常在干旱的年份和季节发生猖獗。而且长期多雨,日照不足会使农作物生长缓慢,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会严重泛滥。
1.2 栽培制度不合理和品种抗病能力差
随着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大,病虫的数量逐渐积累,大多数地区种植水平低,防治不彻底使得田间存在大量的菌源;许多地方宣传密集种植,田间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病虫害的发展;大部地区玉米前期使用长效肥,致使生长中后期脱肥现象严重,植株抗逆性严重降低;各地大力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部分地区种植品种较杂,大部分品种抗性较差,加重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1.3 玉米病虫害发生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加大了后期防治的难度
目前,大部分地区不重视病虫害的前期预防,在发生病虫害后再进行防治。但是玉米成长的中后期,田间的植株比较高大,田间密度大,加之各地普遍未预留农事作业带,即便有防治器械也难以实施对病虫害的药剂防治,从而使玉米后期病虫害的危害加重。
土壤是害虫特殊的生态环境,害虫与土壤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据估算大约有95%的害虫与土壤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有的害虫终生生活在土壤中,如蝼蛄等;有的在某一个或几个虫期生活在土中,如地老虎、蛴螬等;有的在土中化蛹;有的在土中越冬。土壤中的囟取⑹度、酸碱度、土质及有机质含量等,都能影响生活在土壤中的害虫。土壤温湿度对害虫的影响与大气中温湿度的影响基本相同。
1.4 人类的一些活动会增大病虫害的发生率
人类在喷洒农药时长期喷洒同一种化学农药会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在发生病虫害时人类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效率低会使虫害加重。害虫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天敌,这些天敌会使害虫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人类大量的杀害害虫的天敌会造成病虫害的泛滥。
2 玉米病虫害常见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一些玉米品种的抗病性不强或致病菌的变异以及连续重茬栽培等原因,造成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该病是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感病,首先破坏雌穗,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发病率等于损失率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给玉米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措施: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应采取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结合种子药剂处理以及加强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解决该病的根本性措施。其次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种子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方法有拌种浸种和种衣剂处理三种。最后在种植过程中要拨除病株,加强耕作栽培措施,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2.2 主要的玉米虫害
玉米虫害种类多样,对于玉米的生产危害十分严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玉米螟和玉米蚜。
(1)玉米螟
发生规律玉米螟即钻心虫。在东北、华北平原每年发生2~3代,幼虫在玉米秸秆、穗轴、棉柴等寄主作物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份变成蛹,6月份羽化出越冬成虫,交尾、产卵、变成幼虫,开始为害玉米。防治方法(1)要在越冬成虫羽化前将越冬寄主全部处理掉。(2)春玉米的防治。春玉米大喇叭口期正是成虫出现期,当田间花叶达到20%时,在大喇叭口期的中期和末期各施药1次。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效果好。常用的颗粒剂有0.5%或1.5%对硫磷颗粒剂,1.5%或3%辛硫磷颗粒剂,0.4%敌杀死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玉米使用上述颗粒剂1~2克,撒施于心叶及组成心叶的4~5片叶层中,撒施颗粒剂应在没有露水时进行。夏玉米的防治用药和春玉米相同,但防治关键时期是抽穗吐丝期;在田间调查花丝基部及雌穗顶端时,有虫雌穗达10%或100穗上有幼虫50头时应施药防治。有虫雌穗超过30%时,应在第1次施药后6~8天再施药1次。施用的颗粒剂和春玉米相同,只是施药位置不同,将药撒在雌穗着生节的叶腋处,雌穗上面两节及下面一节的叶腋处及花丝顶上。
(2)玉米蚜
玉米蚜主要集中在雄穗、穗梗及上部嫩叶上,导致雌穗发育不良,雌穗缺粒和秃尖,而且蚜虫分泌露影响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防治蚜虫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玉米的茎基部涂40%氧化乐果乳油200~250倍液。
3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防治
症状叶片上出现梭状病斑是大斑病的典型症状,初发生时病斑灰绿色,潮湿时上面出现灰色霉层。小斑病的病斑椭圆形或长圆形。初发病时,叶面上有渍状病斑。大、小斑病连续发生时,叶片上的病斑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植株死亡。一般下部叶片首先表现症状,然后往上扩展。防治方法(1)栽种抗病品种。(2)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发病植株达70%,叶片达20%时,进行喷药防治。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天,连喷2~3次。
4 玉米纹枯病
症状玉米感病后,近地面的叶鞘出现红色、紫红色椭圆病斑,严重的茎秆上也出现病斑,病斑发展愈合后形成不规则云雾状斑纹,田间湿度高时,叶鞘上形成暗红色菌核,玉米收获时带有菌丝菌核的部分残留在土壤中,还危害小麦。防治方法(1)玉米与甘薯、大豆轮作。(2)及时摘除病叶及叶鞘的同时进行喷药防治。喷施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或5%井岗霉素可溶性粉剂400~600倍液。
参考文献:
[1]张秀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2):62-62
[2]李桂芝,周文伟,宋万友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3):152-153.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本文2023-11-13 11:22:10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