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范文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篇1
【关键词】循证医学;全科医学;教学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21-0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医学界乃至全世界。循证医学的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1]认为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这句话定义了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强调最佳证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患者需求的结合,并指出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循证思维的主体。全科医学强调的以人为中心,力求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与循证医学医疗决策结合患者需求不谋而合,因此,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是必然趋势。
1 全科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是积累了传统医疗的成功经验,结合独特的执业范围与现代医学进行有机整合的一门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由于全科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全科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比普通专科医生更为复杂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很有可能是传统医学教育所无法涵盖的,这就需要全科医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通过循证和系统分析等手段,最后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2]。Shin等将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的EBM课程与传统医学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毕业生在掌握高血压的最新诊断、处理知识上明显优于后者的毕业生[3]。李迎春等[4]的研究也显示在全科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更喜欢采用循证医学进行全科医学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因此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中渗透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入循证医学促使学生不断探求新的知识,树立循证的思想。只有循证的全科医学教学才能塑造众多优秀的具有横向整合知识的社区医疗工作者。
我国全科医学起步于20世纪后期,与此同时,信息时代也带来了医学科研的迅猛发展,据统计,Medline每天有大约1500篇以上的新文献,掌握正确评价医学文献真实性、科学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中系统、全面而又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并将设计科学、结果真实的文献用于医疗、科研实践中,是全科医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Burwell教授曾经说过:“医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知识中,有一半在十年内将被证明是错误的。” 刘昌文在临床教学中应注重实施循证医学教学一文中提到,美国内科医学掌握医学知识的水平与其毕业年限呈显著负相关[5]。尤其基于全科医学基层医疗保健的特点,更注重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而这些知识最容易被忽略而疏于更新。有专家认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应该由教授新知识转为教会学习,教会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方法,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目前有最佳证据、评价并综合分析最佳证据,从而正确使用结果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因而正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实现高效终身学习最佳路径。
2 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循证医学教学
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的结晶。要想在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成功实践循证医学教学: 第一,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包含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医学英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同时还必须对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有一定的认识。第二,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 为学生提供查阅研究证据的方便。除具备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 如Med line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及提供二次研究证据的数据库或杂志如循证医学评价(evidence based medicine reviews, EBMR),循证医学杂志(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等, 还需要具备一些全文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全文数据库、ScienceD irect全文数据库等。第三,采用PBL教学法,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引导式等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6]。
3 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机遇与挑战
全科医学跨越了各个临床学科并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紧密结合,又涉及与患者健康有关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在建立医患关系,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和重点人群保健中,还涉及社会医学、社区医学、流行病学、医学人类学、替代医学等学科领域,因而作为全科医生需要拥有多学科横向整合的知识。作为一个复杂又新生的学科,目前我国全科医学学科体系还不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灌输式教育难以学生带领完成知识整合的重任。循证医学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模式,他强调最佳证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患者需求三者的结合,要做到这些,同样需要知识的整合与横向联系。这些背景,使全科医学与循证医学的有机整合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仍需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循证医学是一个新兴学科,许多全科医学老师本身还缺乏必须的循证医学训练与实践,对循证医学模式的理解还不够完善,很多时候在授课过程中不自觉的出现偏重推理和个人经验,轻证据和客观事实,对已有证据视而不见等现象。另一方面,全科医学涵盖的范围很广,而循证医学在其各领域的发展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在基层医疗版块有大量相关证据;但有关生命质量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等的证据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全科医学的需要。因此,循证的全科医学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面临巨大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家骥. 全科医学概论. 2010. 科学出版社.
[2] 齐殿君, 王爽, 何旖旎, 于晓松. 全科医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07): 784-786.
[3] Shin JH, Haynes RB, Johnston M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self-direc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n life-long learning. CMAJ. 1993. 148(6): 969-76.
[4] 李迎春, 陶兴永, 胡传来. 循证医学在全科医学案例讨论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06): 81-82+122.
[5] 刘昌文, 马迅, 田江华, 赵斌. 临床教学中应注重实施循证医学教学.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06): 623-625.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篇2
1.全科医学的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我院自成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来,不断加大了硬件设施地投入。目前,占地400余平方米的中心实验室已正式投入使用,是渝西地区规模最大、实验设备最为齐全、先进的医学科研实验室,2011年成为“永川区医学实验中心”,并与重庆文理学院联合成立“重医永川医院-重庆文理学院微纳米技术与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目前来讲,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我院投入重点主要是为搞研究所用的实验室,主要用于本院课题组成员及在读研究生使用,在全科医学生的本科教学中使用频率较少,专门用于教学的实验室投入不足。
2.教学内容、实验内容等与岗位要求有部分差距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高校全科医学生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我院的全科医学教育也是采用四年在校理论学习,最后一年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实验也多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而对于社区工作所需要的相关实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较少,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后,实际操作技能普遍较差,很多全科医学学生,在实习阶段一边重新学习实践基础知识,一边进行临床实习和操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缓慢,实践学习效果较差。并且许多学生感觉全科医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太多,临床中容易忘记。医院实习的科室均为专科为主,没有全科医生的角色体验。
3.实践教学师资以医院的临床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全科医学教师,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我院的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院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二是全科社区基地的教师。相比较而言,本院的临床带教教师的学历以及水平较高,在理论和科研等方面占有优势,但是他们大都是传统的临床专业,多数人对全科医学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指导学生,因而不利于全科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全科社区基地的带教教师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普遍存在着学历较低,对全科医学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也缺乏相关带教经验。
4.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够完善,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多
(1)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学生多数时间仍然在综合性医院进行实习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过程,而对于全科医学生来说,到社区实践基地去实习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过程,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科医学生在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大多数时间和其他临床医学生一样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而只是有少数时间是到社区进行实践,这就使很多全科医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工作需要不相符。
(2)学生本身观念未转变,也影响了临床实习阶段的实践技能训练效果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很多全科医学生当初报告本专业的时候,是看到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相关政策优越,但是经过学习,在最后一年面临工作选择时,却发现与理想有一定差距,很多全科医学生仍然希望到大城市、大医院去工作,其中很多人为了换专业选择考研;也有学生到处找关系希望到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工作;甚至部分学生放弃医学,选择报考公务员或到药企工作,等等,这些都必然影响到全科医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利于实践技能的掌握。
二、提升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1.加大前期思想教育,提高全科医学生思想认识全科医学的发展是我国目前医疗模式的改革的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也成为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经过多年5年培养的全科医学生最后却转专业甚至转行业,真正成为全科医生的人却非常少。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并且让其看到本专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良好发展就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使学生了解甚至接触国外先进的全科医学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模式,使学生从思想上转变认识也是早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2.根据学科特点,调整和改进全科医学生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学生在校期间应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将现有的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调整为与全科医学工作性质相关的实验课程,并改进相关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情景模式教学法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其次,要将社区实践内容贯穿学生学习始终,从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到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各级各类社区实践中心融合到学生在校的全部时间中来,使学生能对未来的工作模式有一个全面了解,构建全科服务理念;同时也能使学生在不断的社区实践中,逐步掌握全科医生需要的各项基本实践技能。最后,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中,除了前期在综合性医院进行科室轮转之外,在后4~8周的时间,让学生回到社区实践基地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一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单独进行工作,从而检验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这几周的时间,学校也可以用来作为最终的考核,考核该生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3.通过培训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带教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师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实践实验课教师;二是综合性医院的兼职带教教师;三是社区实践基地的专职带教教师。面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带教教师队伍,如何提高整体带教水平,从而提高全科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对现有师资进行有计划的各级培训。比如,对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带教教师进行全科医学培训,提升他们的全科医学理念和思维,让他们掌握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在带教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定式。除此之外,加强对带教教师的培训评定和带教能力考核,也是培养一样高素质高水平的带教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4.加强临床和社区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实习效率实习基地的建设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因素,目前我院的临床和社区实习基地数量上并不少,在最初选择实习基地的时候,我院也从硬件软件以及病例数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考察。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实习基地基本是各自为政,学生无论到了哪里都要按照原来的工作程序和标准进行实习,这就要求学生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重新熟悉该地的环境以及工作程序等,而这些综合性医院和社区基地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等各有各的工作程序,每一个地方短短的实习时间,学生很难全力以赴锻炼实践技能,因而我们认为,应该将各个实习基地统筹规划,让学生在每一个实习基地都能充分地利用软硬件条件等,高效率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专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要,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高效、优质、快捷、方便、经济、实惠的医疗卫生服务。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正是顺应这种历史和现实需求而产生。全科医生是高质量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提供者,也是健康保健系统的最佳守门人[1]。然而我国的全科医生的现状远不能满足初级卫生服务的需要,提高全科医生的素质是发展社区卫生的当务之急、当务之重。
1我国全科医生现状
据卫生部相关资料,目前全国需要全科医生16万人,但全国合格的全科医生只有4000人(有的数据显示更少),可见全科医生是稀缺的。除极少数全科医学专家外,目前从事全科医学的人员年龄较大,学历层次较低,医学基础知识较差 [2]。这些社区医师一部分人员只做预防保健,对医疗方面不涉足,另一部分只是从事专科医疗,缺乏预防、保健咨询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未能完全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3] ,不能完整体现全科医学的内涵[4]。他们大多接受的是传统医学教育,知识面窄,其相关学科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等人文学知识掌握较少,这些都是制约社区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瓶颈”[5]。
2加强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2.1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
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做一个合格医师的前提,是医生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密切医患关系,取得病人配合、信任。医生在行医行为中应规范职业作风,注意仪表、语言文明、亲切和蔼、关心爱护病人、动作轻柔。使病人从心理上消除顾虑,从而易于接受。在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生语言过激,或态度冷漠,或行为粗暴而引发的占一定比例。故医生在行医中应该换位思考,真正体谅患者的痛苦,对病人做到不急不躁、耐心倾听、认真检查、 仔细解答、 尽心治疗,能化解许多矛盾,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医疗纠纷。
2.2加强全科医学教育
2.2.1全科医学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是提高全科医师素质的主要途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岗位培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在进行全科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强化普通医学知识,培训过程中要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教学大纲,重视对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注意学科知识的衔接,使受训者在接受培训过程中逐步完善全科医学的知识体系。
2.2.2继续医学教育
对于全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除了按照规定必须完成一定的学分外,还应定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使其适应全科医学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即使已经取得了全科医学的资格证书,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因为医学知识是不断更新的,通过继续教育模式提高全科医师的业务素质。
2.3加强医学边缘学科的教育
合格的全科医生不仅要掌握全面的基础临床医学知识,还要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学甚至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问题及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健康卫生问题。全科医生首先是一名临床医生,而不是防保人员、健康教育者或社会工作者。要做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首先要做一名成功的医生。对于医生来说,诊疗能力是支柱,不能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全科医生就难以在社区中立足。而要做好一名现代的临床医生,就必须吸取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观念,以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4加强法律意识培养
随着我国法制的逐步健全和卫生法规的逐步完善医疗过程中的法律问题不仅已受到医疗界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公众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诉诸于法律。因次全科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知识。全科医生如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除本人负责外,医院相关领导也要负法律责任。所以,医院分管领导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严格进行监督和指导。首先分管领导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才能言传身教地教下级医生。其次要重视对全科医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定期在院内进行各种法律知识的培训,并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全科医生真正明白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不仅保护了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样也是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及对医疗工作的责任心,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工作中的失误,防止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2.5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临床思维是医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检查指标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经过大脑加工得出诊疗方案的过程。临床医师诊治疾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强弱。全科医学是整合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通过医疗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门具有独特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综合性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生的工作性质不同于专科医生,其临床思维方法与诊断模式也必然有自己的特点[6]。提高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就要让他们在全科医疗实践工作中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适时“充电”和“升级”, 牢固掌握医学基础理论,实践中应用最新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思维指导临床工作,这样才能顺应医学发展,并在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学识,提高全科医疗的水平。
2.6加强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的培养
按照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全科医学应当承担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在内的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则需要一个工作团队。全科医师毫无疑问是这个工作团队的主体,然而全科医生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必定需要包括专科医师在内的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要学会在全科医生的知识背景下发挥专科特长,要学会及时邀请专科会诊及转诊,要善于利用、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医疗与非医疗资源。促进团队的建立和工作人员的相互合作,也有助于满足社区卫生需要,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7]。
2.7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
全科医生被喻为医疗保健“守门人”是由于其不仅要治疗病人,也需要对医疗和医疗费用进行管理。这对于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治新发传染病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任务,显得至关重要。全科医生应以患者为中心维护患者的利益,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社区其他卫生和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协商共管。能组织和开展社区调查,协调政府部门落实各项卫生改革措施;能清晰全面地做好病历记录,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健康档案。全科医生只有注重培养管理能力,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做好防病治病工作。[8]
3小结
全科医学是发展中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是卫生改革的需要[9]。实施全科医疗、发展全科医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0]。然而我国现有从事卫生保健服务的医技人员年龄大,学历低,知识结构、思维观念已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当务之急就要注重全科医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更新知识,成为一个服务型的全科医学人才,使之与人民需求相对应。从而构建高效、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健.全科医疗在健康保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全科医生,2000,9(3):70~71.
[2] 门寒、韩建军.当前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6,3(9):185.
[3] 吴春容.全科医学与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6):376-377.
[4] 程刚、武广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稳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和学科建设.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年9月4卷3期.
[5] 蒋少锋.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7月4卷14期.
[6] 陈永梅.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模式探讨.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6月10卷11期.
[7] 陈春浩,罗辉.全科医学培训及其发展的构想.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6月29卷3期.
[8] 张拓红.社会医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9] 刘壮志,李毅.中国21世纪全科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医学与社会,2006,1(19):42.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篇4
1.学制香港在2012年以前和内地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主流学制都是五年。在内地,除五年学制以外,也有些医学院校设有七年制学制或八年制学制,可以获得牙科临床硕士和博士学位[3]。香港没有本硕或本硕博连读的学制,因为硕士培训是专科医师培训的一部分,并且香港的牙科博士学位全部都是科学型学位(doctorofphilosophy,PhD),没有临床型学位。自2009年,香港实行新学制,将原来英式的3年初中,2年高中,5年大学学制改为6年中学,6年大学学制[4]。香港和内地口腔医学教育和执业资格获得的不同之处1.口腔医学教育在内地,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的前3年,主要学习专业基础医学知识,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学习规定的教材,以及在综合医院进行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习,之后的2年才进入口腔专科医院学习口腔医学理论知识、见习和实习。在香港,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的本科生,从本科第一年就开始在牙医学院进行牙科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学年下学期就开始接触临床病人,循序渐进接诊不同难易程度的病例,而基础医学和大临床医学的学习是通过PBL教学的方式贯穿于5~6年牙科学习的过程当中(PBL的教学方式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注重主动学习,同时重视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在口腔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与口腔相关的头颈部解剖、药理学、生理学、全身系统疾病等各方面的大医学知识。并且所学习的内容均和牙科临床有关,主要目的是保证牙科医生具有足够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保证具有全身疾病的患者进行安全的牙科治疗。2.牙科执业管理结构内地卫生管理部门对口腔医院、口腔诊所和其他综合医院进行同样的管理。香港的主要牙科管理机构是香港牙医管理委员会(TheDentalCouncilofHongKong),香港牙医管理委员会一方面负责监管所有牙医的注册和执业情况,包括组织医师资格考试,另一方面负责监管口腔医学本科教育。除香港牙医管理委员会之外,监管专科医师培训的还有香港牙科医学院(TheCollegeofDentalSurgeonsofHongKong)。
2.牙科执业资格的获得在内地,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后可以获得医师资格证书,经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合法的执业地点注册后,可以在申请的地点进行执业。在香港,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学习的本科生通过全部的培训、考核和考试毕业后,可以自动获得香港全科牙医的执业资格。香港牙医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资格考试是针对于非在港接受牙科本科培训者,非在香港大学牙医学院接受牙医本科培训而有意在香港注册为牙医,均须通过由香港牙医管理委员会举办的执业资格考试才可以获得执业及注册资格。在身份认证和资格审核后,执业资格考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试为笔试,主要是口腔专业知识和与口腔医学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第二部分考试主要是仿头模操作,分为儿童齿科及正畸学、修复齿科、保存齿科、牙周病学及牙科公共卫生学、口腔黏膜病学及颌面外科学。第三个部分为模拟临场考试(面试,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分析等),包括儿童齿科及正畸学,修复齿科、保存齿科、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及颌面外科学。
3.牙科专科医师资格的获得在内地,目前尚无明确的专科医师资格认证。香港明确分为牙科全科医师(generalpractitioner,GP)及专科医师。获得本科学士学位及牙科执业资格后,需有拥有1年全科医生工作经历,3年临床硕士培训(取得各专业硕士学位)、2年高级临床培训(advancediploma或highertraining,在港大牙医学院有专门的专业培训),通过TheCollegeofDentalSurgeonsofHongKong组织的终级考核(exitexamination),才能获得专科医师资格,总计至少6年时间。专科医生的种类包括正畸,颌面外科,牙周,牙体,儿科,修复,家庭牙医学和社会牙医学专科。
4.牙科医生开业资格的获得在内地,执业资格和开业资格是不同的,有执业资格的口腔医生要想开业,需再向卫生局申请开业资格。在卫生局对相应的场地、设施、人员资格进行审核后并批准后,方可开业。在香港,没有特殊的开业资格申请和批准,所有获得执业资格的医生都可以自行开业。只需在牙医管理委员会进行报备即可。
5.牙科医生执业地点内地刚刚开始试行多点执业,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如深圳,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以上,可以在本市任何医疗机构进行执业,而在其他城市,如北京,则需要提前申请,对每一个执业地点均需要进行申请,获得双方同意后,报卫生管理部门审批,之后才可以多点执业。香港一向是多点执业,不需申请批核,只需向牙医管理委员会进行报备。
二、对香港、内地口腔医学教育以及执业管理异同的思考
虽然两地牙科学习的主流学制均为5~6年,但是,内地学习口腔医学知识和接触患者时间短,只有2年,前3年在学临床医学基础课和其他与口腔医学关系不大的课程,而香港牙医学院本科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接受口腔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年就开始接诊患者。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内地学生对基础医学及大临床医学的掌握相对扎实,但口腔临床操作和实习时间较短,毕业时的临床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不够,对相关的国外经典文献的阅读明显偏少。因此,内地应该适当增加相关文献阅读,加强操作培训。内地专科医师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应该尽快针对不同口腔专科内容,设定细化的专科医师培训和考核内容,让临床医生更具专业性。管理上,口腔医学是相对独立的专业,口腔医生一般不需其他学科的配合即可独立工作。因此,口腔医学的管理应该相对独立于大医疗的执业和开业管理,应更多地针对学科特点,进行细化的、有特色的管理。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篇5
老年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老年疾病发生与发展、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老年人群体及个体进行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慢病防治,是实现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关键。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未富先老、慢病高发、医疗服务需求庞大。2015年我国老年人已达2.12亿,60%~70%老年人均患有2~5种慢性疾病,我国慢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6.6%,但我国老年医疗服务总体满足率很低,仅为15.9%,究其原因为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弱化,缺乏先进健康管理理念是制约老年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1提高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势在必行
学科、专业目录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和规范功能,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的基本依据。但2014年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中把老年医学列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二级学科)下属的亚专科(三级学科),无形中弱化了老年医学的学科地位。首先,影响院校专业设置和老年医院建设及老年科室设置:目前我国尚无部级老年医学高校教育教材体系,缺乏系统的培养机制和标准;至今尚没有老年病医院和专科的基本构建模式,很多老年病房多属于干部保健科,无法与国际接轨和交流。其次,影响医师规范培训和人才培养: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的特点,需要老年病科医生必须经过全科规范培训才能具备现代老年医学的专科知识与技术。但目前我国老年医学是内科学下属的三级学科,加上并未同步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3+2)体系与职称评定标准,导致大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临床后,仍得不到老年医学正规培训,受职称晋升等体制影响,多数医生、护士对老年医学学科望而却步。所以,提升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势在必行。
1.1符合老年医学特点
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衰老机制、人体老化规律、老年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以及与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关的社会学等问题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医学学科,是老年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其研究范围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心理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和老年预防医学,完全符合学科目录中关于一级学科的定义—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
1.2符合老年医学建设发展趋势
“健康老龄化”的理念内涵和实践使老年医学的发展从自然科学的范畴向社会科学拓展,老年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应运而生;学科间的交叉整合使“老年医学”大学科的框架日渐端倪。运用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进行衰老与长寿机制的研究;以循证医学模式提高老年常见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促进临床保健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已成为老年医学学科提升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1.3符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原则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统筹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政策和原则是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特色。提升老年学科地位,使老年医学学位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做到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满足社会健康战略规划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健康老龄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等,规划十分重视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将老年医学、护理、康复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位。因此提升老年医学学科地位,才能破解中国老年医疗及健康管理的困境,需要做到以下3点:1)呼吁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尽快修改201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中把老年医学列为三级学科的做法,尽快把老年医学恢复到“二级学科”的定位。明确老年病专科医院和老年病专科建设与管理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老年医学全科医师及职业技术培训。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老年医学学历教育。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实训基地。2)建议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职业医疗卫生学校增设老年医学专业学位,并把老年学科列入国家重点专业学科建设规划,使其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优先发展和骨干引领地位。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基础医学,3~4年级讲授老年病课,将老年病学列为毕业生必考核课目。3)建立部级老年医学专科医疗机构建设模式,并以此为标准尽快规范各地老年病医院和老年病科建设,逐渐形成以老年医院或老年病科为中心,联合下游中长期照护,构成区域老年医疗服务网,才能将老年健康管理真正落地。
2老年健康管理理念亟待全面提高
2.1老年健康管理应具有“六全”理念
2.1.1全人管理
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仅“管病”,更要“管人管心”。一方面,既有基础疾病的管控,更要有心理精神的慰藉和满足,身心并护;另一方面,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应用于老年医学,全面收集关于老年人躯体、精神和社会需求的信息,以制定个体化的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照护与长期随访措施,强调改善和维护器官功能,维持老人自我照顾能力,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和尊重老年人的权益和尊严。2.1.2全程管理转变既往碎片式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集无病院前预防、有病院内救治、病后院外康复、日常居家照护、临终安宁疗护“五位一体”的连续、动态、覆盖健康管理全程的系统化医疗保健服务体系。2.1.3全域管理健康管理覆盖老年人的生活全域,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环境,诸如居家环境的软硬件建设,无障碍化改造台阶、电梯、卫生间安全辅助设施改建等;提供老年人生活服务的家政、商业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健康理念行为的规范。2.1.4全方位管理做到防治并举、康复照护并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时机、场合、手段,加强老年慢性病的知识宣教,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防病;在科学防治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依托有关医疗培训机构,开展居家照护培训,促进医养结合。2.1.5全科管理结合老年“共病”(一体多病)的诊疗需求,改变单病诊疗、专科诊治为主体的医疗模式,进一步规范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评估,“共病”的诊治流程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强化全科能力素质培养,以支撑日常健康管理中的整体评估、科学管控。2.1.6全民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我国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病开展健康宣教,突出危险因素、预警及监控指标、生活指导、病后康复等知识的普及,引导老年人群认识慢病、转变生活方式、科学防控和主动康复。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2.2创新管理模式传统医患“一对一”诊疗模式难以满足老年健康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多对一的学科团队保障、整合多方资源的“互联网+”平台应需而生。
2.2.1老年多学科团队为管理提供保障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既包括健康老年人预防保健,也包括患病老年人的多学科诊疗;既包括居家照护、社区老年人的日常保健,也包括住院老年人的综合救治和临终关怀。以上需要转变模式,建立由老年患者、家属、医护人员、药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学家和社区服务人员等组成的“多对一”新型慢病防治团队。
2.2.2“互联网+”为健康管理提供平台支撑
依托“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及远程医疗,将老年人、多学科医护团队、家属、陪护、卫生经济师及社区服务人员都纳入平台内,实时反馈、实时评估、实施决策、实时干预,实现医养体系的生态重构,才能让老年人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享受到更加人性、便捷、适宜、合理、经济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居家-社区-医养机构的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
2.2.3突出管理重点
1)慢病预防:WHO指出,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可预防80%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55%高血压和40%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肿瘤和糖尿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存在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和运动及肥胖、心理障碍等危险因素是可干预的,也是慢病防治的主要切入点。针对多个危险因素开展综合性社区干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慢病的最佳手段,具体包括: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制定常见慢性病的社区卫生服务防治指南等,积极构建以预防为中心、健康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生活方式治疗融入医生的职业行为和行动,将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与医保支付范围,通过经济杠杆制约倒逼百姓掌握自我健康管理。
2)综合评估:老年综合评估是目前欧、美、日等老龄化国家老年健康管理、疾病诊疗中的常规手段。综合评估需要多个学科医师参与,主要内容为筛查影响老人疾病预后和增加死亡率的老年综合征,包括:疾病状态、生活活动能力、步态与平衡功能、感觉器官功能(主要评估视力、听力)、认知功能、抑郁症、营养、尿失禁、社会功能、环境和心灵层面评估等。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多器官功能的评估,筛查潜在的老年临床问题,并据此对老年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指导临床干预决策和进行转归预测分析。
3)早期康复: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老年患者的病情恢复十分重要,其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中医疗法、理疗以及心理康复等。研究表明,早期综合康复介入有助于保持患者病后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具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抑郁或焦虑,产生积极情绪配合治疗;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其进行各种肢体功能康复性训练及运动,有利于防止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感染性、失用性、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4)居家照护:老年人的居家照护不等于简单的居家+照护,而是一个提供专业照护的完整服务体系,由医师、护士、护理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各类专业人员组成。其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照护与社会照护。健康照护是由专业人员提供或在其指导下,以康复保健为目的的照护服务;社会照护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辅助等服务。在实践中,二者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相互渗透,既关注并服务老年人的社会需求,还兼顾康复、护理、精神心理的需要。我国居家照护工作起步较晚,有关专业照护模式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志愿者、陪护员的培训与指导;同时要重视对高龄、丧偶、空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指导老年人正确的自我评价,通过组织老年群体活动,促进老年人间的交流,达到促进心理健康、心身并护的目的。
5)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是为疾病不可逆、失去医学上救治意义的临终患者提供减轻痛苦的舒缓医疗服务,其既不促进也不延迟患者死亡,而是强调患者躯体的舒适和心灵的慰籍。其在控制疼痛以及疾病症状外,对病患的心理及精神层面亦提供整体的照顾;不再进行增加痛苦的有创检查和治疗,使患者舒适、安宁、尊严地离世。安宁疗护回归到死亡本有的自然属性,其关乎患者的生命质量,即有优生的选择也有优死的权力。
关乎医学的价值取向,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综上所述,重视老年健康管理、科学应对老龄化挑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任重而道远,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提高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完善重大政策制度,确保及时、科学、综合的应对。未来的老年健康管理将是以老年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护理学为学科支撑,以智能化管理为依托,以综合性评估、个性化干预为手段,以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治疗为体现的系统医疗服务过程。因此,尽快提高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和健康管理理念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篇6
关键词:骨外科;PBL教学模式;临床教学;医学生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26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新模式是基于现实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方式,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在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1, 2]。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首创,自他在麦克马斯特大学(加拿大)教学中使用以来,目前已成为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另外,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都很强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众多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以及心理社会人文学科等知识,并且能够达到融会贯通。传统的临床医学实践因为起点要求高,但“见效慢”,制约着临床教学的发展,从长远看非常不利于医学生的培养[3]。
在临床医学生实习中,骨科临床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骨科教学和实习部分内容繁多,专科专业性强、实践性要求高就严重影响了临床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的带教及学习热情。笔者所在的医院所承担着几所本科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现将近年来我科结合PBL教学的经验做一介绍,引发共鸣。
1 加强带教教师培训,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传统灌输式的临床教学已不能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和认证的要求[2],必须亟待改革。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在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但临床教学医院是决定临床医学专业非常关键的教学基地,更应该加强此方面的教学理念引进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势必能提升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还应注意提升医德教育、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PBL教学并不是以学生为主导,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新模式下的改革教育方式,必须首先提升带教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此,我科数次组织教师学习,强调和实践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走入医学院校本部,学习本科教育评估思想,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经过数次教学培训和实践,带教教师明显改变了以往灌输式教育的模式,提升了医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2 提高带教教师在新模式下的教学岗位胜任能力
临床带教教师不仅仅承担临床工作任务,同时也是一位职业教师。必须着眼临床医学教育的需要和要求,紧跟教学理念的时代步伐;必须着眼教师技能的提高,紧随时代教育方法的更新;“为人师表”不是空话,必须做到“传道解惑”、“品德合一”、“医技高超”三个方面。那么在目前新的教育模式中,必须紧密结合骨外科学科特点,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汲取教学岗位的新鲜营养,胜任教学岗位任务要求。带教教师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在学习期间才能耳濡目染,获取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更可贵的是精神上、道德上、行为规范上的正能量。
3 发动全科力量,编写系列成熟模块化情景化案例
我科的PBL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模式进行,可见,教案是W习的平台。教案虽然来源于真实的医疗状况的病例,但是绝不是一般的医院教学查房案例或者是医院晨会案例。教案的教学情境必须呈现临床推理并以解决问题为前提,同时也要比较有教育的灵活性。在实践中,我们掌握了一下几个原则[4]:(1)符合医学的宏观目标: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相应的学习议题,还应有注重全人化、全方位能力的培育和激发;(2)以生活语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带教教师均为临床高资历教师,但是PBL情景化案例应该加大非专业术语的应用,尽可能的将教案生活化,用这样的教案结合学生的讨论,更为适用;(3)必须关注逻辑正确性和合理性:虽然教案不是病例的形式,但是来源于真实临床案例,在编写过程中必须得注意案例编写的真实有效性,符合实际为最基本的原则;(4)教案符合骨外学科特点:我科在教案编写中结合教师教案书写经验交流,开展教案书写竞赛,润色语言,书写案情,制定教师教案编写指南等,结合骨科教学特点,教案的书写符合课程规划和教学大纲。
4 临床教学的小组PBL模式化实践
具体流程采用“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模式进行。首先教师和学生分别自我介绍,教师介绍清楚课堂规则和教学评价方法,几次授课中轮流选定执行主席和秘书,负责带动气氛和保障小组讨论进行;秘书负责记录和总结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案例部分情景化释放,但并不处于讨论地位,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自主讨论为主;同时主席总结每次讨论内容已解决和未解决问题,按个人意愿和能力分配问题,留待课下自行寻找方法和答案;最后带教教师总结每次课堂进行的效果以及每位学生的表现、技能的优缺点等。
5 教学效果分析与改进
教学效果分析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成绩、骨外科实践能力、教师教学满意度与师生调查表得分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通过近年来观察和调查,PBL案例教学在骨外科临床教学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实习的情绪,提高其整体能力,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欣萍.PBL教学法在国外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5):105-107.
[2]庄亮,黄钦,邱红,彭慧,黄晓园.PBL教学法在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12(08):88-89.
[3]刘红,吴静,林香春.PBL教学法对消化科实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06):61-64.
[4]吴穷,苏方.以案例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6(05):844-846.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篇7
1重点实验室建设
1.1基础建设。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为基础平台进行实验室建设,该舱体造价1000万元,相应配套实验设备360万元,成为本区特殊环境医学研究的主要支撑平台。实验室使用总面积共2793平米,万元设备总数217台(件),设备总金额3927.15万元。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特色研究方向,本实验室建成6个研究室:野战外科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病理生理学研究室、药理学研究室、卫生勤务研究室,并与3所基层医院联合,分别建成代表高原、沙漠、高寒环境的3个现场实验基地。除了自治区科技厅的拨款支持外,医院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并每年拨款30万元成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根据实验室规定的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选择8~10项具有一定创新和实用性的项目给予资助,开放基金课题的研究期限为1~2年,每项经费支持额度不超过3万元,为本院和相关单位具备一定科研思路而暂无立项课题的人员提供科研启动基金,为下一步申请军队、自治区及国家科研基金打下研究基础。1.2人才队伍。本实验室以新疆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临床医学研究所、输血科、药剂科、病理科、检验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等20个科室及相对固定研究人员62人组成,并聘请客座专家10名。实验室组成人员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博士后8人、博士36人、硕士15人、本科19人。其中,8人在全国各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5人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16人在全军56个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新疆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原兰州军区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客座专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际著名专家1名,国内著名专家3名,疆内知名专家4名。组成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国内野战外科领域著名院士担任。定期邀请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对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国内外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在提高重点实验室研究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制度建设。为使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达到运行正常化、管理规范化,本实验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因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在新疆自治区尚属首例,为规范其操作和管理,制定《西北地区特殊环境模拟舱检测规范》(DB65/T3441-2012)和《西北地区特殊自然模拟舱操作管理规范》(DB65/T3663-2014)两个自治区地方标准并颁布实施,为重点实验室制定《总则》《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对外开放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为了规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利用与管理,加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制定《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细则》。各种规范的制定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规范和保证[1-2]。
2重点实验室管理
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联合单位,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动物实验中心负责,为了保证有效运行,成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兼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由科技厅任命,并设秘书1名,负责与科技厅和各个组成单位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了克服实验中心固定人员少,研究室多的局面,在管理上采取“六化”管理措施。2.1科室管理精细化。为加大科室管理力度,根据科室点多面广的特点,并结合工作人员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管理意识,本实验室建立“交叉网络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每个人负责一个研究室的相关管理工作,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周一科务会上各室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由科室主任进行讲评,提出要求并协调各个管理小组之间的工作。此模式一方面锻炼个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管理上不留死角,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上的推诿,使科室运行高效[3]。2.2科学研究团队化。从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始,本实验室以建立研究型团队为主要目标,将科室工作人员从单纯实验保障型向实验保障和研究复合型过渡。利用科室承担的全军及军区课题,将科室人员分成多个科研攻关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人均由博士或硕士担任,如一名博士带领一名实验员负责脑和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另一名博士带领另一名实验员进行肠道黏膜通道性方面的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在读研究生和科室实验员也组成研究小组。将大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由各小组负责实施。在动物实验及取材时通力合作,取材后各小组进行各自所取脏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这样一方面节约科研团队时间和经费,另一个方面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收到很好效果。本团队2015年获批原兰州军区科研创新团队。2.3人才培养自主化。针对动物实验中心人员科研实力相对薄弱问题,为了加快研究步伐,不能靠等高学历研究人才的引进,本实验室注重现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坚持于每周五上午进行科研课题讨论,并针对每个科研小组的研究方向,要求课题负责人进行相关国际前沿的读书汇报。针对科室招聘人员学历低的状况,为了适应研究型科室的发展战略,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专业硕士。在此模式下,一名主管技师在参与课题研究同时,于2015年7月顺利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另一名实验员也于2015年考取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正参与本课题研究,另外两名实验员于2016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本科2名博士分别获批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并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名博士后顺利出站;重点实验室获批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博士培养点,科室人员在共同的课题攻关中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4]。2.4联合攻关多学科化。重点实验室的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有军内著名的野战外科院士,也有高原医学、航空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家教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带动下,实验室既在军内进行研究合作,同时也在疆内与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院内与放疗科、烧伤科、输血科、急诊科、ICU、临床医学研究所、检验科、营养科、心内科等科室建立跨学科的科研团队,以加快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研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团结协作,联合攻关。2.5研究方向特色化。因为本实验室具备“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这一特色平台,在科研方向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创伤机制及救治研究为“十一五”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模型,前期研究经科技成果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救治研究正在进行中。同时,成功建立沙漠干热环境中暑模型,在美国急救医学杂志,并在国内外首次将姜黄素应用于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大鼠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提示姜黄素有明显的脏器保护作用,以此推测姜黄素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有效药物,其机制7个科研攻关小组正在积极研究中,有多篇文章陆续发表。本实验室已经在沙漠干热环境研究中形成特色优势,但在高原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学科优势。近期拟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联合,以新疆民族医药为突破口,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以期在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损伤保护的药物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2.6安全管理常态化。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组织全科人员认真贯彻条令条例,遵章守纪,从军区部队发生的事故问题中汲取教训,逐步加强全科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本科在实验过程除了强调生物安全外,还存在毒麻药品管理的安全、消防安全、消毒锅的压力容器安全、人工实验舱的操作安全等,加上新疆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科实际情况,科室安全工作实行四级负责制(包括各实验室、各组、总值班员、主任)。为了加强安全,启动24小时在岗在位的安全值班,并制定值班制度,明确值班的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5]。
本实验室已经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但仍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实力不强,没有形成较强的学科特色优势等问题。随着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多学科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医学的研究特色,促进本院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的研究发展。
作者:刘江伟 是文辉 杨帆 雷权 许永华 张云宏 单位:1.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 2.新疆军区总医院医务部
【参考文献】
[1]房世杰,任红松,李进,等.对新疆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6):35-38.
[2]田伟,陈吉.疗养院健康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22-24.
[3]张洪清,台红祥,郑楠.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42-43.
[4]邵渊,张梅,吴胜利.医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83-85.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篇8
2009年1月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所以就目前而言,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主要就业岗位在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为贯彻“立足社区”的方针,实现培养社区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根据本课程性质以及社区护士工作岗位对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需求,坚持“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社区居住环境卫生指导、社区公共营养与饮食卫生指南、慢性病病人社区保健方法、特殊人群社区健康保健方法、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社区公共卫生调查方法。着重加强了对健康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指导等贴近医疗实践及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的讲解,增加了全科医学中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删减或整合了一些理论性比较强但实用性不强的内容,从而使整个教学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之后,原有的教材已不能适应教学要求,我校正在按课程标准自编讲义。这样调整的原因是由于学时有限,无法将各章内容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是有些内容与基层护理工作关系不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通过这样的调整使教师在教学中强化了护理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对把学生培养成集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能提供综合性卫生服务的护理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法的改革
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还取决于教学的
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范文
本文2023-11-13 11:23:29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