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静态因素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25 17:51:44浏览:475

能源管理静态因素

能源管理静态因素篇1

全生命周期合同能源管理风险应对

一、前言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给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EMC是一种能给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的新型节能减排机制。相对于传统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模式,EMC是一种市场机制,其核心在于达到项目节能减排社会效益目标的同时,为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EMC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美国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发达国家,尤其在北美和欧洲,已催生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国内还处于摸索阶段。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应对可以分为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回避、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分散、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转移等四个子系统。其基本逻辑是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后,首先是对根本性的风险予以回避,放弃或拒绝该项目:其次对无法回避的风险采取可行而有效的手段予以防范,降低该风险的发生概率:再次对无法回避而且降低程度有限的风险进行分散,即在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以及相关合同当事人之间进行风险承担与损失的分配:最后对于自留风险以及公共风险进行风险转移,将此种风险转移到其他进行风险管理的社会组织。

二、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

项目全生命周期是包括整个项目的设计、建造、使用、以及最终的清理的全过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一般可划分为项目的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项目全生命周期描述了项目发展所经历的各阶段的顺序。每个项目必然经过启动、实施、终止三个阶段,并且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项目的过程都不允许少于这些阶段,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

在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和理解中,必须区分项目生命周期和项目全生命周期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以上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可以看出,项目全生命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生命周期和产出的生命周期两部分。

根据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和理解中,必须区分项目生命周期和项目全生命周期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以上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可以看出,项目全生命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生命周期和产出的生命周期两部分。

根据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决策阶段,包括立项选址、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等前期工作;第二阶段为建设阶段,相当于一般制造行业的生产阶段;最后一个阶段为使用阶段(包括维修和废弃处置),相当于一般制造行业的售后阶段。

三、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框架是指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按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同阶段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设别、排序和评估,不断做出科学决策,从而使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对风险的控制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产生最佳的项目效果。

根据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管理应也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风险管理、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和项目使用阶段风险管理。

而在相关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合同能源管理风险管理提出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阶段。

l、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概念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判断、分类整理和确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包括确定风险的来源、产生条件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对各种倾向、趋势进行推测,得出判断。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风险可以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是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人们的错误行为导致的风险,其前提是经济环境未发生变化,与静态风险有关的损失有一定程度的规律性,一般情况具有可预测性。而动态风险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如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引起的,因其缺乏规律性而难以预测。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工作分解结构(WBS)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定性或定量地分析项目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估算出其发生的概率及可能导致损失的大小‘1201,并对各种风险进行排序,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通过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分析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确定该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已经有很多,包括主观评分法,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故障树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等。

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就是根据项目风险评估结果,为降低项目风险而提出的处置意见和办法。常用的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自留和风险预防等等。

4、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过程的最后一步是风险控制,即执行风险反应战略,监控风险引发事件,启动应变计划,防范新风险,保证项目向目标推进并尽量使项目实施与计划相符合的过程。

这里是一个图片

一般来说,控制过程通过三个步骤实现:一是制定实施工作;二是将这些标准,与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比较;三是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阶段和过程,风险监控以后又可能产生新的风险,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风险管理过程中间风险应对又是重中之重。本文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管理框架,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董荫.合同能源管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探析——基于层次分析法.现代商贸工业,2011,(3).

能源管理静态因素篇2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这四类行业会更加开放,竞争也会随之更加激烈,化工机械行业会伴随机遇与挑战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入世以后,化工机械行业出现市场需求增大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化工行业充分利用这个国际经济贸易平台,不断开拓市场,抓住最好商机。同时,在传统技术基础上,研究新技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化工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化工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影响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各国重视科技力量的前提下,化工机械行业必将会迎来更先进更宽松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也会随着稳步增长。化工机械行业的迅猛发展会加速其他机械行业的发展,使机械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我国会迎来机械行业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将保持持续稳固增长。中国化工机械行业将走入良好发展轨道。

化工设备和机械的简要分析

对比化工机器和化工设备统称为化工机械。化工机械是动设备,主要是指泵和压缩机;化工设备主要包括化工容器,是静设备。化工机械以动态为主,化工设备以静态为主。化工机械和化工设备的动与静都是相对而言的。化工机械具有传动特点,化工设备以压力容器静止为主。多年来,在工业生产中,将原料加工成符合要求的产品,必须经过原材料处理、材料化学反应、反应物精制等化工过程。化工机械的划分不是很严格,实现工业生产的流程所用到的机器和设备就是化工机械,比如泵、风机、压缩机都在化工产品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基础东西是化工生产中通用的机械设备。随着化学工艺和化学工程的发展,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有了长足进步,化工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有了新的技术水平。相对化工机械的动态而言,化工设备就是静态的机械,包括主要容器、物质分离设备、结晶设备、传质设备、离子交换设备、换热器、蒸发器、干燥器、反应器、反应炉等。化工设备以压力容器、换热器塔设备、反应釜为主要设备;化工机械主要以传动、运输、粉碎机械、分离、干燥设备为常用机械。重要性化工设备的完善和整体水平决定了化工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产量,而化工机械必须要符合化学工业的机械化要求,安全可靠的运转、符合要求的强度、良好的耐腐蚀功能、密封功能准确、高效率与低能耗并存。化工机械设备为化工生产提供良好的作业基础,保证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正常运转。化工机械设备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工业生产的稳定性、牢固性。化工企业要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高效益,化工机械设备必须先行。化工设备与机械是化工生产的基础和根本,化工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程度决定了化工企业的现代化水平。

让化工设备与机械高效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具体措施

严格采购机械设备,重视产品质量机械设备出厂前,在生产加工以及组装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若干问题,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应该细致检查、考察产品质量,从设计、工艺、外形、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等把好第一关。正确安装设备,合理规范操作机械设备在到达规定区域后,要认定设备存放环境符合设备技术要求,要放在最合理的位置,平稳固定并打牢基础,要细致正确的进行安装调试。安装要根据设备说明书,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设备的使用条件是设计时就已经规定的,例如温度、电压、安装条件等是根据设备特点设定的。在这些化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中要严格遵守使用条件,违章操作会造成机器故障甚至危险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不能让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每次使用前要做好准备,合理调整方式方法。要定期检查维护,检查机械设备是否螺丝松动、是否规定部位缺油、是否环境条件不适宜。适时养护机械设备,保持设备正常状态机械设备无法避免的就是老化。每台机械设备都有它的寿命,在使用时间范围内,我们要重视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保养工作会延缓机械设备的老化速度,定期检查、适时养护,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让机械设备快速复原,不耽误工业生产,避免造成因机械设备问题造成的损失。做好巡回检查工作,保证同步设备检修化工机械设备要每天面对高危害性的化工介质,不仅如此,这些高危害性的物质还是持续停留在化工机械设备中,因此,要保证机械设备能稳定供给化工产业需要,就要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同步检修制度、协同检修制度。巡回检查要求操作人员要经常巡回检查、生产区域维护人员巡回检查,现场管理人巡回检查,把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降到最低。化工生产是各个设备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多个操作单元,多个系统之间要良好配合,合理运转。各个生产设备之间形成没有间断的连续作业,形成一个自由顺利的生产通道。生产原料多数具有高腐蚀性,在运转期间的各个环节,要连续、不间断,从进料到生产到运输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化工生产往往涉及特殊工艺,特殊工艺对化工机械设备提出很高要求,所以同步协同的检修制度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化工生产工作处于高效运转状态。化工机械设备要注重大修,设备大修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维修模式。设备大修要严格遵循设备技术要求。设备的使用期限一般分为初始期、稳定期、衰老期。大部分设备一年为初始期,经过三年到五年的稳定期,进入衰老期。停产大修的时间要选择销售淡季,大修工作虽然细致,但是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会造成生产率低,影响经济效益。所以,在保证化工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用适时维修的方式减少故障发生,故障发生少了,化工机械设备的生产率、利用率自然得到高效发展。充分做好能源管理。做好能源管理第一步要了解化工机械设备每天消耗多少能源,是什么方式消耗的。这个原因在工厂里容易实现,安装能源测量设备就可以实现。第二步要观测化工生产厂家的运营方式,制定“消减负荷”能源管理原则。例如化工设备中的压缩机使用,两次使用后达到效果,就不需要第三次使用了。这个思路可以扩展到对其他化工设备的应用。注重“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是工厂用电的衡量标准,生产设施和配电系统要适时调整,达到相互匹配。用变频驱动方式节约能源。以人本管理为中心,提高技能水平化工机械设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起到基础的作用,所以对购置设备人员、安装设备人员、操作设备人员、设备维修养护人员都提出很高要求。人的因素才是提高化工机械设备效率的最根本因素。人的素质是工业生产中的可变化因素。化工企业要想实现生产过程少故障或零故障,杜绝人为因素尤为重要,减少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机是化工生产高效能的主要途径。

总结

能源管理静态因素篇3

关键词:能源管理方案 空调系统能耗 能源计量 控制 收益

中图分类号:TB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1.1某大学多功能图书馆建筑面积35019米2,其中图书馆主楼31672米2,地上四层;学术报告中心3305米2,地上两层,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

1.2空调系统冷、热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2365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1482KW;学术报告中心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392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392KW。

1.3用电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906.2KW;冬季,236.4KW。学术报告中心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及冬季,124.9KW。

1.4图书馆主楼夏季冷源由制冷机房供给7-12℃冷水,冬季热源为校区内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置二次换热器,提供60-50℃热水;学术报告中心冷热源均为电力驱动的风冷多联式热泵机组,夏季供冷、冬季供热。

1.5通风区域:一层的书库、学术报告中心一层和二层的报告厅设置全热交换式新风换气机组,公共卫生间设置吊顶排气扇。

二、能源管理方案设计的目标

2.1提高空调系统管理的效率:调整动态负荷,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提升由于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耗能问题。

2.2改善环境舒适度:根据室内人员状况,调节温度及空气质量,达到人体最佳舒适状态。

2.3降低建筑的能耗:对建筑物内外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能耗模型得出建筑本身的能耗改进空间。

2.4实现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及数据互通:保证数据上传到校级能耗监测平台,同时与本校或本建筑其它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互通。

2.5提高设备的性能:通过对空调设备的特性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节能措施,提高设备的效率。

三、空调系统能耗的分析

3.1能耗管理

在空调系统能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各项调节和节能措施的实施,亦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相关。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最难提高的也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提供一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可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技巧。另外,实行实时计量和收费,从源头上为能耗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也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

3.2设备耗能

管理好了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意味着减少了使用造成的能耗浪费。即从主观上帮助系统节能。此外,设备本身的运行能耗也是空调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系统设备的时候,必须考虑设备本身的能效比,采用能效比高的空调设备。

3.3环境能耗

由于室外温湿度在不断的变化,为保持相对恒定的室内温、湿度,必须提供匹配当量的能量补充,由此带来的能量损耗,我们称之为环境能耗。因此,对建筑内外的环境参数实时监测,计算因此产生的理论能量,与实际用掉的电力能量对比,找出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和不同时段的最佳设定参数,提高能效,科学节能。

四、能源管理方案设计

4.1方案结构

能源管理方案的设计包括前端采集和计量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包括空调系统的参数监测、工况的调控,和对其周围相关环境的监测。第二部分是对能耗的分项计量,即主机和末端设备运转的能耗。

第一部分主要采用DDC设备,其特点为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独立控制性能好,适合中小系统的控制使用。

第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分项能耗的计量和采集,系统网络平台采用RS485工业总线,逻辑上单层透明,物理上双层隔离结构,自由式网络拓扑连接,通讯可靠稳定。

4.2能源管理方案分析

4.2.1简洁管理原则

我们在方案中首先应用简洁管理原则——精简控制点、减少变量,优化控制环路,避免系统冗余。系统越简洁,过渡期越短,系统越可靠、稳定及可用性好。因此,我们在设计开始前,对系统进行反复的研讨、通过对框图的不断优化,合并功能相同的控制节点,删除意义不大的系统变量,使数据的监测、传输及处理均达到最简的目的。

4.2.2对建筑物空调系统负荷的分析

形成建筑物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及冬季热负荷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围护结构各种得热(耗热)量②人体的散热、散湿量③照明散热量④各种工艺设备、电气设备的散热量⑤新风系统的耗冷(耗热)量⑥空气渗透带入的热(冷)量⑦各种散湿带来的潜热量。在以上因素中,太阳辐射形成的负荷在一天内变化幅度较大,而其他因素形成的负荷值则相对稳定。因此从建筑物总负荷的角度分析,波动并不剧烈,变化也不是时刻发生。许多工程实例也证明了通常在工作时间内,负荷往往是相对稳定的,即在不同的日期以及在每一天的不同时刻内温度的变化是缓慢的。当负荷变化幅度增大时,系统并不试图保持温度的绝对恒定,而是保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节能,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执行机构不会忽高忽低的大幅度动作,延长执行机构的寿命。

4.2.3预冷(热)阶段

每天在开馆前首先进行预冷(热),使楼内空气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值。此后,能源管理系统再根据冷热负荷进行调节控制,这样就避免了系统极限调节的工况。在预冷、预热时,系统关闭室外新风风阀,可以减少新风带来冷却或加热的能量消耗。

在控制系统实践中,具有一定惯性的控制参数及被控对象是房间的温度及湿度。尤其是房间的相对湿度指标,往往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停止或运行相关设备后,相对湿度值还会沿原来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一个数值区间后再回到受控范围。据此,在系统设计时,要对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论对受控对象予以调控,达到在保证环境参数达到设计指标的前提下,缩短不必要的设备启停宽容时间,降低系统的能源消耗,缩短设备的运行时间,延长了系统及设备的使用寿命。

4.2.4 空气平衡的策略

暖通空调系统中两个平衡至关重要——热平衡及空气平衡。在建筑物中保证新风量与排风量的稳定比例,是建筑物相对室外环境维持5Pa左右的正压值,是降低建筑物能耗、保证室内洁净度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筑物内所有风机的运行参数均与密不可分。在控制框图及编程中,维持风量平衡、实现楼内正压是必要条件,也是通过软件控制新风风机、排风风机转速的基本依据。但新风量变化时,风量平衡被打破,控制系统就要建立新的空气平衡点,调节排风风机改变转速;如果房间的空气品质发生变化而需要调节排风量时,同样需要控制系统作出反应,加大或减少新风量的供应,仍然维持房间的一定正压值,避免成室外环境的冷(热)空气渗入楼内,增大了系统空调系统的负荷,使能耗持续增加。

4.2.5新风量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建筑物内的新鲜空气供给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传统的做法是对建筑物内的最大人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最大新风量。据此数据选择新风设备,并在运行中维持一个恒定的数值(最大新风量值)。但建筑物内人员的数量减少时,新风量无法实现相应的调整,带来了新风量偏大,耗能始终处于高位的局面。

在新的能源管理系统理念中,新风量是一个可变的、始终根据建筑物人数变化而变化的参数。在硬件方面,需要在建筑物内设置一定数量的CO2传感器,监测室内的CO2浓度【CO2允许浓度值一般取0.1%(1000ppm)】。同时,系统收集全部的CO2浓度参数,对全楼进行该参数的加权计算及分析,得出即时新风量的参数,并将新风控制策略下达给系统的执行元件,实现新风量的连续调节。这是目前最为合理的,也是最佳的新风能源管理方案之一。

4.2.6温度控制

室内温湿度的变化与建筑节能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在夏季将设定值温度下调1℃,将增加9%的能耗,如果在冬季将设定值温度上调1℃,将增加12%的能耗。因此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设定值精度范围内是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空调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越高,舒适性越好,同时节能效果也越明显。

4.2.7温度补偿

我们主要考虑了两种温度补偿措施。

(1)设定温度的补偿:由于室内环境参数受到室外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等的不断影响,因此,在冬季时,将建筑物内的初始平均温度和送风平均温度适当降低,而当室外环境变化需要室内环境系统作出相应反应时再调节室内温度提高,这样既保证了人员的基本舒适度要求,也降低了能耗。在夏季时,当建筑物内人数减少或图书馆的专业设备运行较少时,能源管理系统首先将空调系统的送风机调整至最低允许转速,此时如果而楼内平均环境温度仍在继续降低时,能源系统适当提高送风平均温度的设定值,使房间不至于过冷,保证人员的舒适性,同时也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于为不同朝向区域送风的空调机组,根据其送风区域的朝向不同设定不同的温度设定值。

(2)送风温度的补偿:主要为获得较高的调节品质,克服系统运行和调节中存在的滞后现象。这种补偿可以较早地根据测到的室内温度、送风量等参数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校正和调节动作,减少这些干扰对楼内送风平均温度的影响,防止控制系统产生振荡。

4.2.8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控制

在通常的空调自控系统中,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一般由回风温度或室内温度控制。对于大空间或有二次热交换的区域,也可采用送风温度来控制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

基于水阀调节的节能策略中,首要要做到的是保证阀门的“零”开度。各类电动水阀是节能管理系统主要执行机构,在控制过程中阀门开度是节能系统主要调节内容。其中,保证阀门“零”开度是节能系统控制精度的重要保证。换句话说,选择正确流量特性和合适口径的电动水阀是节能系统成功的重要保证。

4.3能源管理方案控制方法分析

4.3.1夜间能源管理

夜间能源管理是指建筑物在进入夜间运转时为了保证维持最基本的要求而对各个能源单元进行的管理。能源管理在保证建筑物最低照度和通风率的同时,仍要确保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正常运行。

4.3.2轮循控制

轮循控制是通过对设备系统中的机组定期或按照需要切换工作。相比较把机组中所有设备投入使用而言,轮循控制是按照需要仅使部分机组进行轮循投入,这样既大大降低机组能耗,又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4.3.3能耗计量统计管理

常规的空调自控系统多强调保证舒适度,节能管理则多作为辅助功能进行应用。在衡量建筑的节能措施是否有效时,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数据。且因为舒适度改变和管理的习惯,更容易造成能耗增大。而能源管理系统双管齐下,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对空调系统的单项能耗计量并统计,作为节能管理的事实依据,定期对统计结果分析比较,使节能管理手段和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让管理者对能耗的使用更加心中有数。

五、能源管理方案节能收益估算

设备额定能耗明细

设备能耗合计913.7KW,全时出力能耗按80%计算,为730KW。

常规情况下,单日运行平均时间为11.5小时(图书馆),年平均出力为180天,即年耗电为1,511,100度。

5.2按年平均用电150万度估算,采用能源管理方案,可保证节约达到25%以上,即保证年节省用电37.5万度以上。

六、投资回收年限估算

6.1根据5.2条计算结果,节能管理方案实施后,年节约耗电量为37.5万KWh,电费费率为0.599元/KWh,每年节约电费为:0.599元/KWh×375000KWh=224,625元

6.2系统静态除投资(不包括管理、人员费用)为877,413元,投资回收年限(理论值)约为4年;根据实际经验,考虑到管理、人员费用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实际投资回收年限约为5年。

七、其它设想

7.1增设建筑物内的其它设备的能源管理程序及设施。即能源管理系统除对空调系统做节能调节外,还应对照明系统、给水系统等用电做相应调控,达到综合节能。

7.2增设借阅定位集成管理

图书馆因其功能的特殊性,建议在借阅管理时,采用人员基本定位手段,可对整个图书馆各阅览室的借阅人员做统一管理,以便系统运行人员有效的掌握各分区人员的存在情况,达到人性化节能,使节能管理系统更好的为建筑服务。

7.3与能耗监测平台集成

校区在建的综合能耗监测平台,可将本建筑的节能管理系统与之集成,方便接入,统一管理,上传数据,为国家、省级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无缝服务,减少二次投资,事半功倍。

能源管理静态因素篇4

通过对项目开展能耗诊断、节能量核定,基本掌握了我市公共建筑能耗现状。从中可看出,受气候条件、用能状况、运行管理等因素影响,重庆市相同类型建筑年能耗水平相差甚大;各类建筑的平均能耗值均小于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值,能耗最大值均超过标准B类的规定,能耗最低值均远小于标准A类规定值;公共建筑(以办公、商场、宾馆饭店类建筑为代表)的能耗中,各项能耗所占的比例为:空调系统46.28%,照明插座(室内用电设备)31.54%,动力系统17.10%,特殊用能5.08%,因此,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重点在于空调系统、照明插座及动力系统。

2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措施

2011年,重庆市城乡建委、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银行签订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战略三方合作协议,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市城乡建委的支持和指导下,重庆银行向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授信30亿元用于支持开展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广泛应用。2012年,我市出台了《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市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配套市级专项补助资金,示范项目按改造项目节能率和改造建筑面积进行补助,其补助标准为: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5%(含)以上的,按40元/m2进行补助。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0%(含)~25%的,按35元/m2进行补助。单位面积能耗下降低于20%、高于10%的项目,不予拨付剩余补助资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低于10%(含)以下的,已拨付补助资金的予以追回。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的示范项目,所获得的补助资金可按8∶2的比例分配给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建筑使用权人。通过此项激励措施,全面调动了我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业主单位和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推动项目的实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3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技术措施

3.1空调系统

3.1.1房间空调器

对老旧空调器进行更换,提高空调能效比;采用空调专用节能插座或节能控制板,减少待机能耗和起到限温开机功能(如夏天低于26℃/冬天高于18℃均不启动空调);采用空调冷凝水对冷凝器进行喷水降温装置;采用窗磁开关与空调器的连锁控制,限制开窗时候自动停止空调;按楼层设空调器专用线路、专用开关,人工控制。

3.1.2集中空调系统

(1)在冷热源设备方面,采用的技术措施:更换老旧冷水机组(老旧活塞式冷水机组、老旧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更换为螺杆式冷水机组,机组COP可提高50%以上);机组压缩机设置自动启停装置,设置专用冷机控制柜,采用电流控制法开/停机台数;风冷热泵冷水机组对风冷冷凝器加设喷水降温装置;过渡季节、冬季采用冷却塔自然冷却作用对水进行冷却,减少冷水机组开启时间;更换老旧的热水锅炉;更换老旧热水锅炉的燃烧器;加装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用于预热生活热水或者供暖回水。(2)在水系统方面,采用的技术措施:对冷却水泵进行变频改造;冷却塔采用风机同步变频,均匀分布改造,充分发挥冷却塔的自然冷却作用;对冷冻水泵进行变频改造;对流量、扬程匹配过大,效率低的水泵进行更换;对二级泵系统的二级泵进行变频改造;供暖热水系统取消板式换热器,使间接式供暖系统改造成直接式供暖系统;冷热源机组与水泵并联式连接改为串联式连接,减少并联损失;对并联式水系统平衡度差的,安装水力平衡器;供暖供冷共用水泵的系统加装供暖水泵;供暖与供生活热水共用水泵的系统加装供生活热水水泵。(3)在风系统方面,采用的技术措施:空调机组风机加装变频装置,采用回风(室内)温度控制风机转速;空调机组换热器手动水阀改为电动水阀并用送风温度控制其开关大小;回风管或室内加装CO2浓度传感器,并控制新风阀的开度大小;定新风比的全空气空调系统改造为可调新风比和全新风运行的系统,可减少过渡季节、冬季开启冷水机组及水泵的时间2~3个月。

3.2照明插座(室内用能设备)

3.2.1照明

功能房间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照度不高,但从照明灯具装机功率密度值来看,所有测试区域的照明装机功率密度值均超过《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在实际使用中,灯具分组控制较合理,实际使用时并未开启所有灯具。由于部分区域使用白炽灯,所以降低照明装机功率密度值主要是在保障人员的视觉舒适度情况下,将建筑内所有白炽灯替换为LED球泡灯,将T8荧光灯替换为LED灯管,将射灯替换为LED射灯;走廊减少开启的灯具数量来实现照明能耗的降低。卫生间照明安装智能控制开关,实现人走灯灭,降低能耗。

3.2.2插座(室内用能设备)

室内设备主要为计算机、打印机、复印件、饮水机、电水壶等,使用分散,范围广,管理难度大。通过安装专用节能插座,实现降低能耗。当电脑主机关闭后,将电脑连接的打印机等外部设备电源一并自动关闭,也可以使用定时关机来关闭电脑主机,从而自动关闭外部相关设备,减少待机能耗;计算机安装专用软件系统进行控制,做到无人使用时,降低光屏亮度;饮水机等高能耗设备安装专用时控节能插座,实现白天上班供电开机,夜间关机断电,根据使用时间和习惯灵活进行时间设置。

3.3动力(供配电)系统

对于配电箱进线电流不平衡度和零相比都不满足电力规范要求的,采用人工调整相路负载结合增置无功补偿式三相负荷平衡装置,解决配电系统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降低配电系统负载电流带来的损失;垂直升降电梯增设回馈装置;扶梯增加智能控制措施,即根据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输出功率,空载则低速运行,无人则自动停止运行

3.4特殊用能系统

厨房排风机加装变频控制柜,根据厨房油烟、CO2浓度控制风机变速运行;酒店洗衣房、消毒用的蒸汽锅炉加装烟气热回收装置;厨房炉灶用高效燃气燃烧器更换原有的老旧燃气燃烧器。

3.5围护结构

外窗及幕墙采用玻璃贴膜技术;铝合金单玻窗更换为塑钢中空玻璃窗/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增加固定遮阳措施和活动外遮阳措施。

4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案例

4.1建筑概况

该建筑为政府办公建筑,建筑面积为31263.2m2,地上24层,地下2层,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夏季螺杆式冷水机组供冷,冬季燃气热水机组供暖,系统运行以手动控制为主,2009年投入使用,2010—2012年平均能耗总量314.25tce/a,单位面积能耗指标为81.8kW•h/(m2•a),其中电耗占85.2%,燃气耗14.8%。该项目2012年通过改造方案评审,2013年通过改造工程验收,2014年通过节能量核定。

4.2改造内容

(1)在空调系统方面:冷水机组增加控制柜,压缩机采用电流控制法自动启/停压缩机台数,保证压缩机尽可能在满足负荷下运行,提高机组运行能效比;供暖锅炉增设燃气余热回收装置,烟气温度由258℃降低至100℃以下,回收热用来预热供暖回水;原冷冻水泵扬程38m,铭牌效率73%,现场实测扬程24m,效率65%,更换为2台扬程28m,铭牌效率为80%的新水泵;供暖水泵存在以上相同问题,同样更换为2台新水泵。经核定,项目改造后空调系统单项节能率20.78%。(2)在照明系统方面:原来使用的T8、T5荧光灯具更换为高效的LED灯具。经核定,项目改造后的单项节能率为14.81%。(3)在室内用能设备(插座)方面:采用电源开关有识别功能的专用节能插座,降低待机能耗。经核定,项目改造后的单项节能率4.05%。(4)在供配电系统方面:采用人工调整相路负荷结合增置无功率不尝试三相负荷装置,完善供配电系统三相平衡度,降低配电负荷电流带来的损失;两台变压器配置联络柜,降低变压器轻载损耗;冷却塔风机运行功率因数为0.52,就地配置风机无功率补偿装置,提高风机运行效率。经核定,项目改造后单项节能率19.5%。

4.3改造收益及投资回收期

项目改造后,综合节能率为21.27%,每年节电26.86万kW•h,节约燃气3.12万m3,按现行电价0.76元/kW•h、燃气价格2.25元/m3计算,每年可节约能源费用约26万元;项目改造总投资183万元,静态回收期7年,获得节能改造专项补助资金(109.4万元)后,静态回收期为3年。

能源管理静态因素篇5

沈崇德更为医院算了一笔账,从2013年他开始布局医院的节能工作,一年多过去,已相当于为医院创造了1亿元的收入。而若仅仅依靠扩大医院规模,如增加病床,即使按照东部地区三甲医院收入水平,这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另一方面,从“APEC蓝”到“穹顶之下”,中国的环境问题一次次受到公众的审视与拷问,中国的节能环保也已进入了“阵痛期”。作为能耗远远高于其他公共建筑的医院,无论愿不愿意,都已直面这股冲击,不容逃避。

医院的节能减排,既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节能迫在眉睫

“大力推进绿色建筑、推进节能减排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锋在2015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中国医院节能管理论坛”上强调。

张锋所说的,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可得到验证。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而同年由财政部和住建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的目标。2013年,国务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又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1.2亿平方米。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城镇化过程中的节能理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以及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

在这一系列的目标下,医院作为公益性公共建筑,要首当其冲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而鉴于医院建筑的特殊性,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2012年开展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现已完成了报批稿。作为绿色医院建筑,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更好地体现医院作为城市生命线、确保人身安全与医院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的理念?可以说,医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医院建筑结构多样、功能复杂、能耗非常大,是一般公共建筑能耗的1.6倍,很多仪器设备都是24小时运行。”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申康中心”)副主任陈方表示。

同样,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梁浩介绍,据2013年数据统计,全国医院能耗约达到2860万吨标准煤,占建筑总能耗的2.6%,居所有大型公共建筑能耗之首。2012年中德技术合作“公共建筑节能项目”选择了三个不同气候区的4个试点城市(天津市、青岛市、宁波市和乌鲁木齐市)的100家中等规模医院,做了现场能效调查并完成了能效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新型医疗学科的发展、高科技医疗技术与诊疗设备,以及生命科学的教学研究工作,都对建筑、设施和环境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调研的4个城市当中,以500张床以上的医院计算,其能耗值达每年2300吨以上标准煤,远超每年500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建筑标准。

此外根据申康中心在2006-2007年开展的一项摸底调查可以发现,2002-2007年,医院收入平均增幅为83.8%,而能源费用增长137.8%,医院能源费用与医院收入增长比为1.5:1。

医院的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

激励共赢

然而随挑战而来的还有机遇,压力的另一方面正是激励。

梁浩首先给出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数据。目前全国既有建筑存量510亿平方米,80%为非节能建筑(408亿平方米),其中一半为城市建筑、一半为农村建筑,城市建筑中20%为公共建筑(40亿平方米)。对于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以每平方米100元计算,即4000亿产值,将带动8000亿市场投入,创造出800万就业岗位。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医院2.41万家,床位数415.7万张,建筑面积4.15亿元平方米。按照大中型医院1500张床以上测算,2600多家医院如果都上能耗监管平台并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按照2000万~3000万元测算,市场容量将达到520亿~780亿元。未来五年,保守估计新增150家大中型医院,每家医院基建预算3亿元的话,市场容量是450亿元。如果推进城市级医院智慧运维平台建设,大中型城市平均接入20家医院,每家医院运维按每年50万~100万元计算,每个城市每年运维费容量在1000万~2000万元。十三五期间,如果在城市级大规模推进绿色医院和节能技改,将是一个千亿元的产业。”

既然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可以拉动产业、保障民生和节能减排,梁浩指出未来中央政府的预算投资应该投向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而目前,对于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央财政也有相应文件出台,对北方供暖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分别有每平方米20~40元不等的奖励。

“现在做节能,其实是‘名利双收’。”沈崇德帮着算账,在做节能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收到节能本身的成效――每张床的消耗大幅度下降,无锡市人民医院还凭此拿到了相应的科研经费和一些其他奖励。

“如果用投入产出的经济规律来审视节能减排,必须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虞玉津也举例说明,通过各项适宜技术,江苏省中医院于2008年投入80余万元进行节能减排,而2009年的财务报表显示,门诊患者人数、职工数、财务收入、出院患者均增加了10%以上,水电费却下降了9%,约180万元,充分说明节能减排投入同样有效益。

“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逐步使公立医院走向市场,政府购买服务。因此,降低医院成本、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效益是所有医院管理者的共同诉求。”梁浩表示。

节能减排,既承担了社会责任,又节省了成本,如此双赢,医院又何乐而不为?

困难重重

无论是中德“公共建筑节能项目”的调研,还是申康中心的摸底调查,均发现在医院能耗中,空调采暖耗能最大,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而在燃气消耗中热水供应也超出份额一半。

对于影响医院能效的因素,梁浩分析认为,包括蒸汽锅炉设计不合理;冷热管路保温差、未采用能效高的热电(冷)联供技术;水力平衡失调、照明灯具落后,在管理上均无分区、分时段控制;自来水管老化严重、热工性能差,以及用能行为差、能效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几个方面。

在采访中,《中国医院院长》也发现,在实际运行中,一些医院并未真正重视节能管理。

而造成这些现象也非一日之寒。梁浩分析,受医疗市场需求旺盛、医疗机构竞争激烈等影响,大型综合性医院拟建和在建建筑增加,老建筑改建任务频繁,新增医疗用房面积使能耗面临绝对上升趋势。而节能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长期缺位导致公民节能意识淡薄,节能习惯缺乏,医院的能源浪费尤其严重。此外,医院普遍重医疗管理轻后勤辅助部门管理,在节能降耗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节能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不健全。

技术节能是节能管理的核心环节,但节能技改需要大量的初期经费投入,而政府补贴项目和补贴金额有限,医院本身在节能经费上的投入又十分谨慎,导致节能技改项目推广缓慢。另外,医院建筑规模大、系统设备新旧并存,而能源分项计量、能源监测和能源诊断工作滞后,难以进行精细节能管理,同时缺乏整体节能评估和改造计划,使得医院的节能技术改造往往比较盲目。更重要的是,医院自身往往缺乏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改造和能源管理。

“政府主管的节能监管和配套政策不到位,节能市场化运作尚未成熟,节能工作开展进程缓慢。”梁浩举例说明,“我国对医院建筑能耗的管理和评价,纳入大型公共建筑能效管理范畴,采用平均单位面积能耗指标进行评价。然而,单位面积能耗可以反映医院建筑能耗的共性,却不能全面反映医院建筑能耗的特点,例如不能反映与就诊人数、床位周转率、各医院特色专科的关系等,也不利于展开深入的节能潜力分析。医院的分项能耗计量也应不同于其他类型公共建筑,特别是办公建筑。”此外,医院能耗中存在问题也没有及时总结反馈给设计部门,致使在新建医院设计中重复过去的失误。最后,医院建筑还有待建立室内环境参数的标准。

市场化机制解难题

2007年开始,申康中心大力推进市级医院节能降耗工作,为17家医院累计安排了90余个节能技改项目,累计投入1.454亿元,其中财政专项6401万元,带动医院自筹8139万元。

如此艰巨的任务“砸”到头上时,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副院长的罗蒙感觉并不轻松。仁济医院规模大、能耗总额高,单纯依靠现行的有限预算资金模式,根本无法全面开展医院的节能减排工作。为此,申康中心决定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医院节能事业的发展,选择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仁济医院也得以与第三方节能服务企业合作,进行了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最终实现了零投入、设备优、管运行、管人员一举四得,并达到节能率49.9%、节费率49%。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合理利润。

申康中心选择的是三家不同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以及公共卫生医院进行试点,涉及不同系统的节能改造,以探索最适合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改造方案。陈方表示,规范医院合同能源管理需要7个实施环节,包括医院能源审计、能耗基准测定、节能技改方案、节能量审核、节能效益分享以及运行管理和维保方案。

申康中心的三个试点管理模式各有不同,例如在节能效益分享上,有的是节能服务公司和医院在前四年以8:2、后三年以7:3进行分成,如果能获得政府的专项补贴,由合作方式各按50%分享。另外一种分为改造资金回收期和利益分享期两个阶段,前者公司和医院以8:2分成,后一阶段则是5:5,对设备的运行维护都由节能服务公司来承担。最后一种则是混合型的,即仁济医院的托管模式,设立封顶线,未达到封顶线的全部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超出部分按公司和医院7:3进行分成。

下一步则是选择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的选择是影响整个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罗蒙表示。

最后,申康中心委托了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后评估,并于2013年召开了经验推广工作会议。截至2015年6月,9家医院的13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年节约能耗3561吨标准煤,年节约能耗费用1972万元。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项目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全额投资全权运作,并对节能改造的效果负责,医院无需承担任何风险。”仁济医院副院长虞涛这样总结医院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好处。此外,医院对项目零投入,在合同期满后还可得到节能设备,继续享受项目所带来的持续节能收益,省时省力,可集中精力于主业。而相对于原有拨款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能够借助专家团队,并综合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稳定高效的节能设备进行整体节能改造运作,迅速提升医院能源利用水平,使得节能收益更有保障。

总的来说,“合同能源管理可以解决大多数医院建筑设施设备老化、能效不高、能源浪费、运维管理粗放与节能专业人员匮乏并存的问题。”陈方总结体会道。

合同能源管理其实是一个“舶来品”,但并不是个新生事物。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主任委员诸葛立荣介绍,合同能源管理早在1998年就引入上海,多年来不温不火,原因是缺乏社会联动配套。

“合同能源管理不是简单的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大,回收成本周期长,而节能过程又是动态过程,受气候变化、环境条件、用能习惯和方式的影响较大,一旦节能效益未达预期,相互‘扯皮’,医院积极性也就不高了。”

而上海市在2015年3月了《上海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暂行管理办法》,明确公共机构在实施节能技改或建筑维修项目时,应当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相关预算资金原则上在能源费用预算中安排。诸葛立荣认为这一管理办法对医院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将有很大推动作用。

未来,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市场化机制或可使更多医院找到节能良方。

信息化手段赢未来

当“互联网+”被越来越频繁地提及,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已迈入了“大数据时代”,医院的节能减排能否脱离互联网时代存在?答案当然是“不”。

“互联网时代中,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要素已经重新组合、重新建构,形成新的分工协作方式、产业链关系以及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张伟如是表述他对互联网时代与大数据时代的理解,“而大数据时代下全样本数据的全局思维、数据分享的开放思维,数据挖掘的优质服务思维、研究规律预测趋势的学习趋势思维,以及成本控制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促使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商业模式以及消费体验不断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后勤管理也出现了新业态,“后勤要打破医院的围墙,变为开放式的。”张伟表示,“现代医院后勤管理应从分散到整合再到分散,首先规划设计,从流程规范到物流供应、维护保养等形成大的后勤体系。然后再打破传统,形成新的管理方便的组织架构,实现后勤智能化管理模式,进行基础数据、设备状态监测与能耗监测。”张伟口中的后勤管理新业态,使后勤支持保障平台的出现成为必然。这一支持保障平台能够整合科室需求、设备监控等信息,并实现物流配送、设备专业维护等方面的执行联动,提升服务水平,最终达到安全、高效、节能的目的。

与之异曲同工的是,申康中心也于2010年开始了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希望通过智能化技术,对医院支持保障系统相关设施和业务的动静态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录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集医院建筑与能源监控、后勤业务管理与决策支持功能于一体的运营管理平台。

陈方透露,以往的医院后勤管理技术手段落后,比如采用人工记录,缺乏安全预警,现场巡视、分散驻点值守、1对1管理的管理模式单一,标准化程度差、维护效率底下,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历职称不高素质不高……而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先摸清家底,再管理运行,并降低能耗,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精细”的建设目标。

为此,申康中心做了整体规划,进行申康中心、区域中心、总院-分院多层次平台的分层建设,并分步实施。在2010-2011年的试点阶段,初步建成医院平台核心数据库、门户网站、后勤信息管理模块、能效数据分析模块和试点医院应用子系统。在2012-2015年的推广应用阶段,逐年增加医院直至全覆盖,推进医院平台应用,初步建成申康后勤运营管理平台。在未来2016-2018年的分析与决策支持阶段,完善医院平台数据收集,全面推进平台应用,拓展申康平台建筑设备运行和能效分析功能,为医院后勤设备投资、管理维护提供决策支持。

陈方表示,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医院建筑设备监控点位采集标准,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多点位并发监控参数快速传输、重构和仿真显示,研究了基于大数据的设备运行智能分析模型,提出了和外部环境联动的空调控制和“互联网+医院建筑设备安全保障”的新理念,构建了“两级监控、两级维护”的联控维护新模式。

基于这些创新探索,申康中心管理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管控各类设备2万余台,每年为3800万诊次的患者就医提供安全保障,应用一样的平均设备告警率从15.7%降至8.1%,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3%。此外,共节约人力能耗成本4000余万元,并列入中国医院协会《绿色医院运行评价标准》。

未来,申康中心将继续开展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的研究工作,推动医院走建筑设备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之路,大幅降低后勤运营成本,提高设备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云中心设想

2013年4月,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合作,召开了“关于在无锡、常州两市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试点工作”启动会,并在5月印发了《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试点工作方案》。同年7月,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常州召开了“部省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会”,会上代表共同签署了“绿色医院――常州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倡议书”。

尽管只是两个城市的试点,却不可小看,其原因是住建部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具体说来,在这一试点工作中,政府将无锡、常州市医院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整体打包形成规模优势,以期在全国形成示范。此外,引入有实力的、具备综合性改造能力的节能服务公司总包实施,便于解决融资难、技术标准不统一、节能效果难保证等问题。而政府在全过程中实施强有力的政策监管和协调,约束业主、服务企业相关方。部省中心、建设局负责能耗统计、基准量认证、节能量认证、技术方案评审,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

这种规模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优势在于:方便政府管理;降低业主选择成本;规模化与服务公司整体实力相结合,便于通过市场的方式解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瓶颈,以解决融资难问题;提高了实施效率并保证了节能效果。

梁浩希望能通过两市的试点,尝试推进中国医院“能效云中心”的架构设想。在国家层面上,由住建部、卫生计生委、科技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中国医院智慧能效研究院,并在其下成立医院智慧能效云中心,在下面接入每个城市的能效管理平台,并与运营商、能效金融服务公司一起打造成熟的商业模式。

能源管理静态因素篇6

[关键词] SMES; 运行平稳率; 静态数据; 动态数据; 日偏差率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30

[中图分类号] F272.7;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0- 0052- 02

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是石油化工行业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装置运行平稳率的考核与评价,能够综合反映企业在设备管理、工艺技术等管理方面的效果,已越来越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

目前中国石化各企业装置运行平稳率监控管理有两种方式:① 基于DCS系统,以关键工艺参数为数据源,针对操作岗位和横班班组的装置运行平稳率监控管理,这种方式面向生产一线,对设备运行与工艺操作、技术方面的监控管理效果明显,但没有考虑到企业、工厂两级决策对装置平稳运行的影响,且对仓库的平稳入库无法做到有效监控;② 以SMES装置投入产出数据为数据源的,对企业、工厂、装置的综合运行平稳率进行月度考核,这种方式考虑到了设备运行、工艺操作、技术管理、领导决策、负荷调整等影响装置平稳运行的多个因素,对企业的整体监控效果要好于单纯的DCS数据监控,但尚未做到日监控。本文结合石油化工企业的工艺特点,探讨了以日常监控为目的,以SMES装置投入产出数据为数据源的,企业运行平稳率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案。

1 目 的

以SMES装置投入产出平衡量为数据源,通过SMES工厂模型实现数据接口,开发企业运行平稳率监控管理系统,并结合管理流程优化等手段,实现企业、工厂与装置各层级运行平稳率的每日监控和生产负荷优化,变事后考核为日常监控,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2 日监控管理方案描述

SMES系统,是中国石化集团自主研发的一套以生产物流管理为核心,集实时数据集成、物料移动信息管理、生产调度管理、生产统计管理、能源管理为一体的生产管理业务集成系统,是实现企业数据的一致性和充分共享,支撑生产业务管理优化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目前已在中国石化各炼化企业进行推广。结合SMES系统运行时间要求以及调度模块和仓库管理模块的业务特点,企业可按如下流程实现装置平稳率的日常监控。

(1) 各工厂生产调度人员按SMES运行规定时间每天完成生产平衡数据提交。

(2) 各工厂的装置平稳率分析人员每日定时汇总上一日SMES装置投入产出数据,分析超差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存档提交给公司平稳率考核管理人员。

(3) 企业平稳率考核管理人员,每日定时汇总下属各工厂上报数据,统计各工厂运行平稳率和装置运行平稳率,并于当日下班前至相关信息系统网页供各层级管理人员查询。

(4) 每月月初,企业平稳率考核管理人员将各单位的上月月度平稳率考核结果报生产经营指标考核人员进行考核。

3 系统实现方案

根据日监控管理方案,运行平稳率监控管理系统要能够通过数据接口,提取相关MES模型中的节点数据,自动计算企业平稳率、工厂平稳率和装置平稳率,通过基础表、数据超差报警分析、评价考核等功能模块,实现各层管理人员的业务需求。

3.1 不同类型生产装置考核项的选择

由于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装置的技术路线、产品结构、装置规模千差万别,为保证不同工厂装置间的运行平稳率考核的公平与公正,运行平稳率考核项的确定至关重要。可根据各类化工装置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结算方式综合考虑确定各生产装置的考核项。

(1) 连续化生产的液体产品装置:对于主产品产量能够精确计量的生产装置,如乙烯装置、丁二烯装置等,可采用主产品日产量作为考核项;对于主产品产量的核算方式需考虑到罐区、出厂点、侧线仪表等因素,产量数据不能真实反映装置的平稳运行情况的,可采用主原料日加工量作为考核项。

(2) 连续化生产的固体产品装置:如聚乙烯、聚丙烯、合成橡胶等,此类装置产出量受固体料仓和包装、入库影响,产量数据波动大,不能真实反映装置平稳运行情况。但由于进料稳定,可将主原料的加工量作为考核项。同时,为加强入库管理,实现平稳入库,杜绝“突击入库”和“突击定级”的现象,可考虑将产品日交库定级量纳入考核范围。

(3) 间歇式生产装置:如SBS等间歇式釜式生产装置,此类装置投入产出量波动大,日数据呈正弦变化,建议不要纳入考核范围。

例:某大型炼化企业各生产装置平稳率考核项(节选,见表1)。

3.2 数据接口的实现

运行平稳率的考核项来自于各生产装置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相关仓库的产品定级数据,若要从SMES系统中取得这些数据,需确定这些考核项与SMES静态数据的关联关系,并确定取SMES系统中的哪一层次的动态数据。

3.2.1 静态数据——SMES工厂模型装置侧线节点的确定

在SMES工厂模型中,一套实际的生产装置与SMES装置模型、侧线节点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对多”的现象,在对考核项与SMES装置模型侧线进行关联时,需充分分析SMES模型,保证100%准

能源管理静态因素范文

能源管理静态因素篇1全生命周期合同能源管理风险应对一、前言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给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