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篇1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1.纽约的国有国营模式无竞争条件的国有国营模式是指由政府负责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建设完成后委托给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负运营,纽约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典型的国有国营模式。纽约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政府,项目建设完成后交由纽约市运输局进行运营管理[1]。纽约市运输局的董事会成员绝大部分由纽约州政府任命,其余少数由纽约市长和郊区各县官员指定,运营资金补助来源于政府拨款。政府对票价等进行监管,充分保证轨道交通的公益性。这种国有国营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参与,运营收益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导致对政府财政补贴的大量占用。欧美国家大多采用该模式,因为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密度低,赢利的可能性较低。这种模式适用于客流量较少,经济实力强,注重突出公益性的城市,也适用于轨道交通运营初期。
2.伦敦的公私合营模式公私合营模式是指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伦敦轨道交通由隶属于伦敦交通局的伦敦地铁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目前伦敦地铁采取的是公私合营(privatepublicpartnership即PPP)模式。伦敦地铁公司负责整个地铁的运营并规定票价水平,同时将地铁的铁路线、信号系统和隧道主要部分承包给三家私人基础设施公司,由它们负责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升级改造。政府通过优惠性政策保证投资方的最低回报率,若最低投资回报率未得到满足,政府给予补贴,从而降低私人投资风险,引导社会投资。该模式还设计了专门的仲裁机制[3],帮助合作各方建立信任。这种公私合营模式以市场化的形式将地铁的一部分运营交由私人管理,为地铁高效运营提供了动力,加强了地铁的赢利性;政府的参与又保证了地铁的福利性。但这种模式下轨道交通的产权界定困难,企业性质不同,利益分配复杂,企业内部矛盾相对较多。这种模式适用于客流量很大,投融资渠道通畅的城市。
3.新加坡的国有民营模式国有民营模式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私人企业运营管理。新加坡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是分开的,所有线路由国土运输局建设,完成后交付新加坡快速轨道交通公司运营,其第一大股东是一家私人企业。国土运输局拥有轨道交通的建设权和所有权,还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和初始运营资产购置费用,其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自身借贷。新加坡快速轨道交通公司负责地铁运营和后期的资产更换,政府不干涉运营收入也不对运营亏损进行补贴。国土运输局对运营水平进行约束,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和维修升级工作的开展,保障地铁公益性。新加坡地铁按照市场模式经营,摆脱政府补贴,成为少数赢利的地铁运营公司之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不仅增加了资金灵活性,更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但建设与运营的分离造成衔接不协调,不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该模式适用于客流量大,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给予运营公司赢利空间,私营企业才有足够的积极性。
4.曼谷轻轨的民有民营模式民有民营模式是指由私人集团投资兴建,并由私人集团运营。曼谷首条轻轨的建设和运营由曼谷大众交通系统公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曼谷轨道交通公司)负责,它是由一家私人家族企业控股的公司。曼谷城市建设委员会与曼谷轨道交通公司签订特许运营协议,政府提供项目沿线用地,同时限定运营初期的票价水平;曼谷轨道交通公司保有全部收入,运营前8年无须交纳税金。泰国政府没有参股或给予任何形式的补助,对公司没有控制力,仅对投资者资质进行审核,对建设运营进行监管。曼谷轻轨这种私人投资、政府监管的运作模式,通过民间资本解决政府公共交通资金不足的问题,激发了私人投资者对成本的严格控制。但轨道交通项目需要巨额资金,曼谷轨道交通公司资本有限,加上实际客流远低于预测值,亏损严重,轨道交通发展前景暗淡。该模式在客流量大而政府资金无法满足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适用。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启示
由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分析可见,各城市宏观政策、经济状况、客流特点等的不同,其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不尽相同。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我们应从国内外发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需要政府做好引导,保证公益性,同时要注重引进市场竞争,合理吸收私人资本;合理引进先进的运营方法,通过规定运营水平委托私人公司负责运营以提高运营效率,政府对其加以约束,保障公共福利性。
三、小结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要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根据政府财政状况、市场化程度、客流量大小和民间资本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篇2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60-01
一、引言
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需求也快速增长。目前该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尤其是缺乏从事运营管理、维修养护、施工、监理等中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数量巨大。苏州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创办以来,为了设置更为科学,更加符合企业用工需求,使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训更贴近企业工作流程,使毕业生能够顺利实现职业化,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
轨道交通运营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票务管理、站务管理、客运组织及服务等专业知识,能在有关轨道运输生产作业现场从事技术作业,具有车站运行组织及行车事故先期处置与分析能力的人才。
组织教师深入到轨道交通行业、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调研,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群和技能需求进行广泛了解和详细分析。
三、轨道交通运营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和基础能力
(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由于缺乏对地铁企业的深度调研以及师资力量的欠缺等原因,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定位。
(二)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虽然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但结构性失衡比较突出。
(三)以知识本位构建课程体系
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设备发展更新快,要求课程体系必须根据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岗位最新要求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四)实践教学平台缺乏
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配套的软硬件与相应的基础设施。由于轨道交通实训条件投资费用大,校内实训基地以简单的软件和设备模拟为主;校外实训基地应用模式单一,以现场参观和培训为主,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无法满足岗位技能训练的需要。
四、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明确专业定位
依托《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年)》的实施契机,借助苏州区域优势,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需要,向企业输送合格的运营管理人才,苏州技师学院根据轨道交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充分研究讨论,确定本专业的岗位群及相应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本专业定位为:立足苏州,面向长三角,培养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四协同
四协同是指本专业与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共同构建协同平台,在政府,行业(协会)指导下,借鉴与融合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达到学生职业化成长,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双通道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基于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客观差异,以及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岗位工作特性的根本差异,推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双通道”培养,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重构“职业成长+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群)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着重考虑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整合,体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
(四)构建“校企融合多赢”实践教学平台
1.构建“五环式”实践教学体系
“五环式”实践教学体系,共分五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认知实践,第1学期完成,着重于对轨道交通行业、地铁企业以及岗位的基本认知;第二环节是仿真实训,第2-3学期完成,着重于软件操作,模拟工作任务和角色体验;第三环节是岗位实训阶段,第4学期完成,着重于不同工作岗位的专项技能训练,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上安排一定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有机结合;第四环节是校内顶岗,校内综合实训阶段,第5学期完成,集中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训练;第五环节是顶岗实习阶段,第6学期完成,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践。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是实践教学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
2.搭建校内实训基地平台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室配置有模拟仿真软件多套,包含ATC系统、调度系统等信息平台,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实际的软件操作。
3.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顶岗实习
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和轨道交通企业的密切联系与技术合作,采用多种方式巩固和新建校外实习基地,与苏州地铁、南京地铁、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关系,成为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参考文献:
[1]周平.城市轨道交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2(9):24-2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篇3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信息化拓展;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45-02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新兴行业,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技术发展快,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由于全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项目建设规模大、速度快,致使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运营管理、驾驶、检修等岗位人才短缺尤为突出。轨道交通需要大量能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车调度、客运值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应具备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运输指挥、设备操作与管理等技能和经验,同时掌握系统工程、运输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知识。
1 行业形势与现状
深圳市自开通地铁以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深圳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1],未来深圳市的轨道交通将由16条线路组成,总长585.3公里。按照深圳市规划方案,2030年前将建成深港、深莞、深惠、深江4条珠三角城际轨道线[2]。
应深圳市及珠三角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契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校”)于2005年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下称“城轨运营”)专业,2012年获批广东省重点专业,主要面向深圳及珠三角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综合素养,掌握轨道交通运营行车、客运、突发事件处理、沟通与服务等核心技能,适应轨道交通行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的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票务员、厅巡员、相关企业文员、服务人员等职业岗位。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逐步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创建了“双向互利、订单培养、优质就业”的校企合作平台,为深圳轨道交通行业累计输送了300余名无缝对接的优质准员工,树立了专业品牌。
然而,当前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均高速发展,在这一典型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作为信息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之一,城轨运营专业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期[3]。一方面,蓬勃建设和发展的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更新对本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4],同时也为专业的发展方向带来新的思考[5]。
2 面临的主要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以地铁为例,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地铁车辆、地铁信号、地铁通信、地铁供电、地铁环境控制与车站设备、轨道线路和车辆段几大部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设备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通信、定位、自动控制与安全等技术。随着上述各种信息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单纯的站务、票务、客运等基本技能已无法满足轨道交通行业日益成熟的运营要求[6],从业人员对信息化、智能化设备与系统的使用、维护等技能已逐渐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必备素质。
基于上述现状,本专业向信息化方向的全面转型已迫在眉睫,其必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专业主要培养地铁站务员。受地铁建设与运营的本质性周期波动影响(俗称“大小年”),每年的站务员需求量不等。相对较窄的就业面让处于“小年”阶段毕业的学生无所适从。
2)地铁公司等轨道交通企业对站务员的技能要求逐年增长,抑或会出现站务员整体外包的趋势,如不尽快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未来的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
3)目前就业大户主要依赖于地铁公司等寥寥可数的几家单位,市场形势的瞬息万变和国有企业的体制约束使得本专业在实训、顶岗、考证、就业等环节处于被动,正在逐渐失去话语权。
鉴于此,若本专业增设“信息工程”方向,学生通过增强综合竞争力,可在地铁公司内部胜任信息化设备的日常维护等工作,也可在交通运输行业内地铁公司以外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就业,扩大就业面的同时也可保证对口率。此外,本专业教师也可依托信息工程,实现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如拓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探讨订单培养等。
3 解决问题的办法
城轨运营特色专业建设的信息化拓展,本质是增设信息工程方向,继而建立起该方向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为:通过密切联系行企,从企业需求细化就业岗位,逐层反推课程体系建设、实训项目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实现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
实践基础 在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拓展的实践基础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1)依托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本专业在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等环节均已逐渐成熟[7],可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作为本专业信息化方向拓展的坚实基础;2)通过已开设了三轮的智能交通系统等信息化特色较强的专业拓展课,教师已初步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与专业知识难点,可合理把握新方向的突破口;3)深圳市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方向有大量可利用的企业资源,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内部均汇聚了上百家优秀的企业,可作为本专业的企业资源库;4)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国内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方向直接对口的企业频繁接触,更新了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思路。且本专业已与其逐步建立起长效的良性合作机制。
主要内容 基于上述思路和实践基础,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化拓展应解决的问题可细化为:1)城轨运营专业信息工程方向学生就业的主要企业和岗位群;2)由就业企业和岗位群要求的基本技能所决定的课程体系;3)与课程体系对应的实训项目及其具体实现和运作方式;4)目标就业企业群对该方向毕业生的考核要求与聘用模式。
在这四个问题的驱动下,信息化拓展的具体实施可着眼于下列五大方面的主要内容:1)搭建总体框架,制订培养方案;2)优化行企资源,关注需求动向;3)推进校企合作,完善课程体系;4)探索实训规划,明确发展思路;5)找准就业出口,力争订单培养。
技术手段 为保障上述主要内容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可采取的技术路线与手段有:1)加入深圳市轨道交通行业联盟、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等专业性团体组织,紧密联系行业内信息化企业,及时掌握市场最新需求;2)充分利用本专业现有资源,积极开拓行业内优质企业资源,不定期走访用人单位与潜在就业企业群,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3)充分进行企业调研,不断完善现有院内实训室建设。同时根据就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力争与部分重点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无缝对接。
4 结论
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的信息化拓展从本专业衍生出信息工程方向,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从地铁集团一枝独秀到行业内多家企业百花齐放,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与岗位群;从行业协会的高度制订培养方案,完善政校行企合作模式;从就业企业与岗位群中直接探索校外实训基地,促进订单培养稳步实现。预期将会在教学、实训、就业、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体现其应用价值。总之,城轨运营专业的信息化拓展势在必行,这一举措必将在未来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简炼.地铁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赵时.轨道交通信息工程案例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仇海兵.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5]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报告[R].深圳,2012.
[6]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2012级教学设计[M].深圳,201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篇4
关键词:服务礼仪;客运服务工作;职业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85-02
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思路
近些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行车组织、客运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作为该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将来走上客运服务工作岗位的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早期教学中,很少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一课,因为当时客运服务的对象通常是国内乘客,工作人员借助英语来进行工作的机会较少。随着近年来各大城市中涉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客人旅游、定居、经商、访学等,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力军,客运服务对象也增加了外国乘客,尤其是在机场附近的地铁线路中,外国乘客更是占据相当的比例,所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迫切需要提高客运工作人员的英语使用能力,要求客运服务人员能够完成一定的英语交流,能顺利完成售检票、充值、安全检查、站台服务、广播、客流组织、紧急情况处理等工作。但是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是一门比较边缘化的课程,大多数的师生都将这门课流于形式,实用性较差,在该课程教学中常常是根据具体工作归纳一些常用句型进行背诵,学生机械式记忆,在工作岗位上遇见外国乘客就生拉硬套,表情紧张、僵硬,最终乘客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倍感失望,对客运服务的评价较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往往需要较高频率地接触乘客,所以客运服务人员的礼貌程度会直接影响乘客对其服务质量的评价。客运服务人员在工作细节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得体的言谈举止、文明的职业素养无疑会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鉴于上述原因,提出将服务礼仪融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教学过程中,从而改善传统教学困境,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的课程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的课程目标是从企业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设置的。该课程旨在培养适应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掌握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为基础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英语水平;能从事售检票、充值、安全检查、站台服务、广播、客流组织、紧急情况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服务水平的专门人才。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的基本工作,并具备基本的客运服务实践技能,掌握客运服务工作中常用的英语词汇、短语和句型,具备用英语进行相关工作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当面对服务对象是外国乘客时,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得体的服务礼仪、准确的专业英语,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为外国乘客提供一个优秀的运营服务。
三、客运工作中服务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通常由个人来体现,但是并非个人生活小节或小事,而是往往影响到团体、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客运服务礼仪就是客运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中,通过言谈、举止、具体行为等对乘客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是客运工作人员在工作场合使用的礼仪规范和工作艺术,是“以客为尊、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客运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客运服务人员来讲,规范、优雅的服务礼仪能够展示客运员工的外在美和内在修养,更容易拉近与旅客的距离、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更是企业、地区形象的具体化展现,从而实现企业、地区品牌效应的增值。
四、服务礼仪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融合的优势
1.增添课堂生动性,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将服务礼仪的内容融合之后,会使学生了解对待外国乘客基本的交流方式、表情、举止,以及对待不同类型的外国乘客应该采用的语言习惯。当学生能自然地驾驭以上服务礼仪的时候,那些客运工作上的英语交流就不会显得那么生硬、枯燥,交流的内容也不会显得力不从心,客运服务的工作就会顺其自然地进行,而且乘客和工作人员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为企业及地区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四通八达,车站星罗棋布,客运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一个优秀的客运服务企业而言,不但能够为国内的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服务,还能克服语言障碍为外国乘客提供同样优质的服务,甚至能考虑文化差异,在礼仪方面给予其更多贴心的关心和帮助,让外国乘客有在自己国家的感觉,这必然会促进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客运服务企业和所在地区的角度来说,可以塑造其形象,提高乘客满意度和美誉度,并最终达到提升企业和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3.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客运服务工作人员凭借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专业的技术水平带给国内国外乘客优秀的服务,得到的是来自乘客当面的感谢和赞扬,这是对其工作极大的肯定。这种肯定虽然是无形的,但是会让客运服务工作人员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在一次次的满足中,增添了自己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会激发其保持良好的服务礼仪、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将自己和职业融为一体。
五、改进后可实施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服务礼仪与“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相融合,根据讲授内容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可以应用在具体工作内容的教学中,模拟工作场景,让学生表演相应的工作内容。这种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有帮助,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课程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处理乘客纠纷”或“处理乘客伤病”等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构建小组,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配,引导每位学生分别去体验乘客、工作人员这两种不同的角色,这样每位同学都既能细致全面地去体会乘客的心理,对工作人员服务礼仪、服务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又能强化自身的职业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进行有效地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应用于为学生点明一些与外国乘客进行交流的常见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举一反三,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起到警示作用。比如引入纠正乘客不良行为时忽略其语言习惯而造成沟通不当最终遭到投诉的案例;引入向乘客表达工作失误时用词不得体,使乘客觉得失礼的案例等。
3.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教学法可以在客运服务内容对工作人员言行举止有较高要求的教学内容中使用。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过程中体验服务礼仪和工作内容的融合,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落实到位。比如在讲授“礼貌待客”、“售检票”、“指路”、“安全检查”等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体验以上工作中的言行举止,教师和台下同学可以从是否做到表情自然大方、姿势优雅、心态平和、语言得体、态度谦恭等方面进行点评。
六、总结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英语”中融入服务礼仪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改进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和教学内容都变得生动起来。最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该课程更具有实用价值,还能提升学生的客运服务综合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铮.情景教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3).
[2]姚金铃.任务教学法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课的应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闵丽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2).
[4]高蓉.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5]戚欣.服务礼仪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尝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1).
[6]张莉红.《实用礼仪》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篇5
近年来,高校的教学工作已经逐步退化为学校的第二工作点,各大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将科研工作放在学校日常工作的首位,而受到职称评比制度的影响高校教师也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情绪[1]。此外,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严重利用不足,有的老师即使制作了CAI课件也只是简单的“课本搬家”,有的老师则是将教学的全部中心转移到了“课件解说”之上。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对于教学工作的影响是负面的。
根据有关调查,目前高校的在校生以85后、90后居多,这些学生的特点是“依赖网络”,面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搜索引擎”解疑的占学生总人数的80%以上[2]。而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环境,获取的究竟是珍珠还是糟粕不能确定。各高校虽然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却忽视了“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地,没有发现或者尚未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增强与学生交流的手段与方式。
以“课程上网络,高教高质量”为目标的精品课程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精品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排头兵和引风旗,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抓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管理体系,对于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课程建设背景
“卓越计划”是我国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契机下,根据已有产学合作的特色培养方式,制定了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功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申请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一批试点专业。与传统高校人才培养相比,“卓越计划”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线路、车辆、通信、信号、供电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其最终目的是确保运营安全、高效。因此,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有必要了解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是学院开设的专业平台课,主要讲授行车组织管理、客运组织管理、票务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教学手段相对单一,网络教学资源缺乏。当它被列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特色选修课后,对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卓越计划“零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亟待改进、教学内容和网络化教学资源亟待完善,最终旨在建成能够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一门特色精品课程。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到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材、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只有相关方面协同并进,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高,也才能建设成为精品课程。为此,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找准切入点是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的前提和关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稳定的教学团队、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是一个技术更新发展快的特色专业,虽然拥有一支学历、年龄、学缘结构较好的师资队伍,但其专业结构不尽合理,行业背景缺乏;另外大部分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研究,缺乏有企业工作经历,因此,整体缺乏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这严重制约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依托“卓越计划”的发展契机,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双管齐下的方式打造一批具有丰富现场工程经验的“卓越”教师队伍;第二,选送本校专业教师进入产学研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以及进入国内外相关行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访问学者工作;第三,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选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程经验的优秀教师指导实践教学[3]。
(2)重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是一门对现场知识和实践性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本门精品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在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新知、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有恰当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这需要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既要注重传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又要注重加强课程与课程群之间、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其内在逻辑性,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结合上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框架;第二,要注意融教学与科研的联动,促进科研成果及时向教学内容转化;第三,要注意精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动态,适当引入轨道交通专业热点争议内容,延伸管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内容。
(3)重视网络教学资源与教学模式的构建
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我们必须积极主动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5]。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又可加强学生与老师的实时交流,使广大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因此,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都应免费上网开放,其网络教学资源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吸引学生网络学习兴趣、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至关重要。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做好网络课件和素材的充分准备;第二,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第三,建立网络教学评估考核体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能够有效监控和评估;第四,加大精品课程数据库和网页资源建设,并实时更新和维护。
(4)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并驾齐驱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科学合理的教材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材内容和结构上,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时筛选补充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技术和管理的新内容,教材中增加工程实践中应用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采取申报“精品课程+教材”打包建设项目的手段在实践中卓有成效。
(5)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精品课程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6]。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尽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有许多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但是由于受“知识传授型”固有教育观念的束缚,使得我们在实践环节、实践时段和实践内容等设计方面,或者与工程实际脱节、或者缺少启发性和创新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室建设上相对滞后,大学生能够直接参与课题和科研项目等创新实践的机会也较少。因此,在进一步促进校内实验平台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校外生产实习环节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考核评估是提高精品课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请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创造了有利的基础环境。
总之,精品课程是长时间潜心积淀的成果,精品课程是突破常规、前瞻创新的成果。采取多种措施推进轨道交通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卓越计划”对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国强, 高翔. 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 电脑学习, (2), 2010: 47-49.
2、郝桂荣, 高东明. 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5(4), 2007:41-44.
3、胡华. 产学研合作教育下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 教学交流, (11) , 2010: 1-2.
4、冀满祥.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J]. 高等农业教育, (4) , 2005: 54-56.
5、石良武, 王建明.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J]. 教育与现代化, (2) , 2006: 45-49.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篇6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规模迅速扩张,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我国的城镇化已然进入到加速发展的阶段。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交通往往成为阻碍城市进一步顺畅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情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就成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然而,由于2011年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国内宏观调控、“7.23”动车事故的影响,我国轨道交通发展一度陷入低谷,压力前所未有。
2012年12月29日,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树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新理念,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原则,即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1]。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在同等运量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比汽车等能耗低三至四倍,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成复杂、设备数量众多,其在运营过程中仍会消耗大量能源,且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公益性设施,公益性色彩浓厚,直接经济效益低,其运营收益往往低于社会平均收益水平。因此,为贯彻国务院的绿色发展理念,降低轨道交通的运营费用是必然趋势,有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现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固定资产折旧、筹资方式和资本成本、运营工作量、运营组织模式及管理模式等是主要影响因素[5]。其中,固定资产折旧、筹资方式、资本成本和运营工作量对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具有直接影响,运营组织模式及管理模式对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具有间接影响。
(一)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成本要素构成比例现状
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各项要素在成本构成中的比例不同,对成本的影响也不相同。近年来我国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各要素构成比例如图3.1所示:
从图3.1可以看出,人员工资及相关支出约占46%,运营维护成本约占20%,各项能耗电费约占17%,运营管理费用约占9%,其他费用占8%。其中,人工费用几乎占整个运营成本的一半,甚至更高。以申通地铁为例,申通地铁2011年运营成本中人工费用约占48.59%,电费约占25.65%,运营管理费用约占7.32%[6]。
(二)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现状分析
以申通地铁为例,申通地铁自2001年始拥有上海地铁一号线28列电动客车、售检票系统等资产的所有权和10年的经营权,其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经营、开发和投资等业务,是我国第一家从事轨道交通投资运营的上市公司。
1.盈利能力分析
通过查询申通地铁年报相关数据,整理如表3.1所示。
从表3.1中可以看出,主营业务收入除2007至2008年略微上升之外,2008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轨道交通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平均票价和运营客流量两个因素决定,自2008年开始,上海加速地铁网络化发展的步伐,地铁运营线路长度由2008年的235.20公里飞速发展至2011年的454.10公里,便捷的轨道换乘设计使得上海地铁各线路的人均运距缩短,地铁一号线的平均票价亦受其影响而逐年降低。因上海市地铁网络化发展导致的地铁一号线平均票价摊薄,且由于地铁网络化运营后换乘客流比例提高以及新线路开通使得乘客们出行有了更多选择,公司的票务收入亦受到一定影响,且2012年上海开始执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公司需要安装营业收入的3%缴纳简易征收增值税,因此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均呈下滑趋势。在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大致同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的毛利率自2007-2011年基本处于在逐下降趋势,单位产品中分摊的成本在增加;但2012年毛利率却转为大幅度上升,其主要原因是2012年主营业务成本大幅下降导致,而主营业务成本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通过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重新签订了资产使用协议,将资产使用费从每一列次1250元下调至468元,从而致使2012年资产使用费下降了约1.57亿元,因此若按照重新签订协议之前的资产使用费标准来计算,公司2012年主营业务成本应为7279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为-849万元,公司2012年实际处于亏损状态。总体来说,企业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是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的。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公司从2007年的13.45%下降至2012年的9.52%,下降幅度达到3.93%,而由于2012年资产使用费的调低,实际下降幅度是高于3.93%的。可见,公司总体效率是处于下降趋势的。
2.现金流量分析
从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摘取相关数据整理如表3.2所示。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比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减少的幅度超过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项目减少的幅度,而201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资产使用费的调低1.57亿元所致,若按照调整之前的标准来计算,则201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为73428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实际呈递减趋势。2007年申通地铁享受上海浦东新区内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际执行税率为15%,但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公司2008-2011年度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且每年执行税率均不等,2012年起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可知申通地铁的平均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0.67%,同时需要缴纳各项税金3.3%左右,且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总体上也呈增加趋势,可见企业的成本较高。从表3.2中可以发现。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基本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企业每年几乎靠银行贷款在维持运营和偿还旧的贷款,但偿还的金额逐渐超过新借入的金额,说明企业逐渐开始有能力偿还贷款。
申通地铁的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增加,但效率却在下降。自2007年,上海轨道交通开始网络化运营,且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轨道交通网络的便捷。但同时因网络化运营后换乘客流比例越来越高和轨道交通票价优惠政策的实施,且平均票价自2009年开始逐年降低,因而导致主营业务收入自2009年开始也呈逐年降低趋势。由于企业的垄断性,造成了企业的效率总体降低,竞争力下降。
3.客运成本分析
为进一步对运营成本进行考察,根据地铁一号线的近年客流量,整理如表3.3所示。
表3.3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等。由表3.3可知,2007-2010年客运量逐年递增,其中2010年涨幅最大,主要是由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持续了半年,为轨道交通带来了时间高强度的客流高峰,自2011年由于世博会的结束,客流量相对下滑。根据人均客运成本运行趋势可知,2007-2010年人均客运成本基本维持在2.22左右,而近年来平均票价为仅为2.5左右。2011-2012年人均客运成本虽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所致,而2011年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大幅下降的原因是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和新增资产折旧的增加引起的,2012年下降的原因是资产使用费调整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所致。由于2012年资产使用费下降了约1.57亿元,若按照资产使用费调整以前的标准来计算,则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为73428万元,人均客运成本为2.22万元/万人次。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人均客运成本并没有实质性的下降。由此可见,人均客运成本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香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
香港地铁公司被公认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铁路系统,以其安全、可靠程度、卓越顾客服务及高成本效率见称,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经验,形成了不依靠政府补贴并连年盈利的可持续发展局面,这与其运营成本有效的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其运营成本控制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高效的资产管理水平
港铁公司通过高效的资产管理,降低资产寿命期内的成本,延长设备设施的服务周期,提升资产商业价值。持续改进在其铁路资产和所有配套设施保持最佳工作水平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港铁通过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相关风险,专注于捕捉价值,在期望的服务水平和所需资源的成本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5-7年对运营设备做一次资产评估,以确保其主要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些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周期。
(二)精湛的养护维修策略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港铁制定资源共享、减少浪费的养护维修标准和策略。通过站群控制、全面运营等措施,成立工作改善小组,以较少的人员配备,达到了较高的服务能力。港铁目前已将车站内所有机电设备(信号及通信系统除外)的第一线维修放在了车务部门,设备的维修与使用合二为一,由车站人员进行,使得设备的操作者对设备的性能及状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掌握。这也是更多成熟地铁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采取的管理模式。
且港铁车辆维修人员配备为一人一节车,综合维修人员则按车站和区间考虑。通过设立设备表现改善小组,降低设备寿命期成本,提升设备的使用年限。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服务效率。
(三)卓越的创新思维
电力和基础设施是与运营业务有关的最大的非薪酬开支,港铁一直致力于研究能源效率利用问题,以确保其资源利用最大化。港铁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使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最大化。在铁路系统上,通过惯性来微调速度和加速度,从而减少电机运行时间,回收和再利用列车运行时列车制动系统产生的能量,在高峰和非高峰时段优化隧道通风风扇以节省能源,同时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开发专门的定制LED照明系统为列车实现相对于传统的照明系统高达50%的能源节约等方式来实现节能减排。此外,港铁积极鼓励员工在安全、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技术提高等方面提出创新的理念,一方面可以培养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安全标准[8]。
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建议
(一)精简人员,降低人工成本
轨道交通实行网络化运营以后,部门人员繁多,管理网络幅度过大,易导致人员管理综合水平跟不上企业高速发展的形式。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中用于人工费用所占比例往往占总成本的一半,甚至更多。为此,运营公司应实行人员精简,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用人机制,降低运营管理费用。
首先应合理安排人员,积极稳妥地实行人员精简,按专业和工种合理配置岗位技术人员,力求做到不重叠、不超编。如可对电调与环调进行合岗,电、环调合岗是未来地铁的发展趋势,合岗后的电调与环调在业务上相通,进而会节省很大的人力资源。其次,应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车辆及各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与相应的使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技术水平的操作和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检修频率,增加设备机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做到节能省电,降低用电能耗。可借鉴香港地铁公司的经验,对于新员工要专注于其训练和发展,包括岗位轮换、熟悉程序等,使员工技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帮助学员快速融入自己的新角色;对于老员工,要定期制定员工综合发展及再培训计划,包括内部和外部访问和行动学习项目,持续不断地挖掘员工的高潜力,做到以少量人员实现高效率、高质量运营,进而降低运营成本。第三,优化绩效考核机制。通过量化每个职工的工作职责,所有员工包括执行董事都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审查的目的是评估每个员工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认可,以促进进一步发展。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实行定额管理
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根据企业自身条件选择适合企业自身高效发展的控制运营成本方法。对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而言,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乘客开始追求轨道交通准点率、舒适度、服务满意度以及安全度等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从我国轨道交通目前的发展来看,轨道交通运营较长时间内的目标是减少亏损,实现成本的逐年下降,从而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因此,对我国轨道交通运营公司来说,完善目前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的弹性控制和硬性约束,实行定额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管理方法。按照预算定额,对各项相关费用实行层层分解、分配,直到最基层的成本中心,以约束和控制各项费用的最终使用者节约及合理用款。
实行定额管理,可节约使用原材料,合理组织劳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于促进轨道交通运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合理控制设备设施的更新和维护费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维护,不仅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而且还面临着运营时间长,可用于维护的时间有限以及设施地理分布分散等困难。轨道交通的设备都有相应的折旧年限,要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这部分费用在运营成本中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要加强设备的保养工作。要根据不同的设备制定相应的保养计划,做好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6页)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故障次数,节约维修成本。因此保养工作要从源头抓起,防止以修代养。其次对设备的常规检查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常规检查工作能够有效排查设备的故障隐患,减少设备故障频率,有助于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是要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一般来说往往会有一些设备不堪重负,不得不依靠设备大修以及各级维护来支撑,昂贵的人力和物力可能超过了其本身创造的价值。因此,对于此类设备应该合理控制其更新和维护费用,该废则废,这对盘活企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四)积极寻求环保节能运行模式,降低运行能耗
能耗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节能已经成为我国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轨道交通运用的各类主要设备由电力驱动,仅有少量辅助设备消耗煤气、燃油等能源,另外在运营过程中也消耗少量的水资源。因此,轨道交通的主要能源是电力,这也是节能的主要控制对象。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能耗统计数据分析,轨道交通总用电量中牵引用电约占50%至60%,车站及区间动力照明用电约占40%至50%。对于地下车站,其通风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整个车站总用电量的50%至60%。因此我们要具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节能减排运行模式,突破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用电量大的机电系统设备能耗,是轨道交通环保节能的重点,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发[2012]64号《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EB/OL].http:///,2012-12-29/2013-07-02.
[2]李文兴,尹帅.城市轨道交通成本构成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2):
9-14.
[3]于福利,贾俊芳,李志强.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2):
53-54.
[4]陈进杰,王兴举,高桂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模糊聚类估算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4):136-141.
[5]周春燕.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刍议[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7):9-11.
[6]杨迪.精益六西格玛结合RCM管理研究——上海地铁车辆维修管理中的案例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3-15.
[7]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2007-2012年年度报告[EB/OL].http://.cn/,2013-07-02.
[8]香港地铁.香港地铁可持续发展报告[EB/OL].http://.hk/,2013-07-02.
作者简介:
刘卫华(1973—),女,湖北钟祥人,华油北京服务总公司会计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客流;拥挤;复杂网络
在现代社会,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交通的改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各种解决方法中,城市轨道交通无疑是其中发挥作用最为明显的一个,它的形式多样,且分布范围广、受众多,因而很快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大型运动会、国际会议在城市召开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受众会在短时期内大量集散,形成突发性的客流,而交通拥挤问题也随之而来。要想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客流及突发客流拥挤的控制方法加以研究。
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客流概述
突发客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有数量可观、规模较大的乘客群体,另一个是乘客的集散速度非常快。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因而形成突发客流的几率也增高了许多,换乘枢纽站、旅游景点站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交的轨道交通站点,都是生活中容易产生突发客流的地点。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突发客流与其他交通方式下的突发客流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客流量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轨道交通成网,其初衷就在于尽可能多的吸引乘客,扩大乘客的范围。因此,在轨道交通成网的过程中,客流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且这个特点在成网过程的初期和中期表现地最为明显。第二,客流的分布具有多样化的形态。因交通线路呈网状,途经不同的区域,所以其服务的乘客在动态分布上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能是均等型、也可能是两端萎缩而中间突增型。第三,客流的波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轨道交通所经区域的乘客活动具有集中性,比如工作区的乘客集中在朝九晚五的时间,这些客流在全年都具有一个明显的波动周期。第四,换乘组织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换乘是一种常见的交通行为,网络状态下的轨道交通所服务的乘客具有很高的换乘几率,而换乘乘客的混合性、多向性等特点为换乘组织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二、突发客流拥挤的控制方法
突发客流给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笔者认为,控制突发客流拥挤的方法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增强车站客流组织能力。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突发客流的集散地,易于发生交通拥挤。因此,做好车站客流的组织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在解决车站突发客流拥挤的问题时,首先要对车站突发客流拥挤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其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1)车站的客流量超过了车站所能承受的范围;(2)车站的线路运行情况不佳;(3)车站的运营组织方案不够完善。在分析过原因之后,就要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成立应急指挥中心是解决突发客流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是预测突发客流量和分配各个线网的客流量。预测突发客流量是票务配置的前期准备工作,合理的预测能够提高票务配置的科学性及有效性。而在分配各个线网的客流量方面,则要注意一些突发性事件,比如闸机吃票、乘客走错闸道等,如果出现以上问题,工作人员要及时解决,以避免乘客不能顺利出站的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出站效率,防止交通拥挤。
第二,提高线路运输能力。线路运输能力在降低客流拥挤传播速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控制突发客流拥挤时,要将线路运输能力的提高放在中心环节。具体而言,线路运输能力的提高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调整列车编组方案。一般而言,列车编组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普通时间它的编制具有稳定性,但是突发客流属于特殊情况,因而在制定列车编组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当时的时间、地点、乘客数量等,根据实际情况来编制列车组。(2)调整列车停站方案。突发客流具有客流量大的特点,因而在制定列车停站时间时可做适当的延长,使乘客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上车或下车。而停站所占据的时间,则依靠缩短列车行车低峰期的停站时间来加以弥补。(3)调整车辆运用计划。列车数量在各峰值均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然而面对突发客流的情况,则需要对行车数量进行调整,对突发客流情况较为明显的区域或时间段,应增加行车数量。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整对线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过程中要保持机动性和灵活性,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共同提高线路运输能力。
三、结语
在分担出行客流上,城市轨道交通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所能创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范文
本文2023-10-25 11:31:03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