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范文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1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056-02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金昌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长期以来,以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其相关化工产品加工生产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导致金昌市资源消耗高、环保压力大、产业链条短、资源依存度强。要想可以进行可持续发展,金昌市就必须进行转型,而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对于金昌市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好机会。金昌市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金昌模式”。
(二)研究意义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包括区域、园区、企业3个层面、14个种类的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国家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并编入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金昌模式”基本特征定义为: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化利用产业体系,从依赖单一资源发展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金昌模式对于甘肃其他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三)特色与创新点:
国内不少专家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论文将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SWOT相关指标的分析和相关数据变化为基础对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图为其他资源型城市以循环经济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提供对借鉴。
二、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
循环经济“金昌模式”的建立为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机遇,因此,金昌市再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内外环境,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抓住机遇,才能真正吧发展循环经济落实到位,通过对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出其SWOT分析表(表2―1)
表2-1金昌市循环经济SWOT分析表
1、内部环境分析
(1)内部优势分析:
①资源优势。金昌是中国镍生产基地、铂族贵金属提炼中心和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铜生产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镍都”。境内硫酸、磷酸、氯气、烧碱和纯碱等化工资源丰富,发展化工产业基础条件非常好。
②良好传统。 从1978年开始,金昌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从最初只能生产镍、铜,到可以提取8-14种稀有贵金属,资源利用效率成倍增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也致力于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技术改造,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
③领导重视。从2006年金川公司被列为国家“十一五”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到2007年金昌市被确定为甘肃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再到200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金昌列为全省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之一。最后到“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国家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 无不展现了省领导乃至全国领导对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视与支持。
(2)内部劣势分析:
①支撑循环经济的环保产业发展滞后,技术体系不够健全。 金昌市原尾矿坝垃圾处置场库容已饱和,已封场停止使用。目前金昌市区和河西堡镇共用龙景山垃圾处置场,永昌县垃圾填埋场已建成,但还未投入使用。金昌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低且利用难度大,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还没有较好地对接;
②节能降耗压力大。金昌市以矿产资源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相关化工产品加工生产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高耗能企业多结构不够优化,资源和能耗高、环保压力大;
③循环经济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循环经济技术和人才比较缺乏,政策性引导资金方面投入不足,节能监管机构不到位,缺乏监管手段。
2、外部环境分析
(1)外部机会分析
①中央和省上的高度重视。 中央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发展扶持力度,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甘肃省把金昌市确立为循环经济的试点示范市 ,使金昌市在政策方面也获得了许多支持;
②政策环境良好。自200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循环经济政策,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驯化经济促进法》更是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定。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更是为为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契机。
(2)外部威胁分析
①金昌市水资源极其匮乏。随着工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金昌市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但工农业用水供需矛盾仍日益突出,地下水超采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工业及城镇生活节水力度不够,污水未达标排放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
②金昌市环境承载力均属于“饱和”范畴。仍需注意控制开发,主要是生态环境承载力较低。循环经济实施后虽有所改善,但仍然较低,环境问题对金昌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有着 较大的制约。
(二)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效果
由于循环经济“金昌模式”的建立,甘肃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金昌市政府的狠抓落实,使得金昌市循环经济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金昌市GDP变化数据分析
表2-2金昌市GDP数据变化
由表2-2来看,自2003年金昌市开始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开始,金昌市的GDP增长速度有了明显的快速增长,并远远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43400元,年均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0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5952元,年均增长8.4%;进出口贸易总额45亿美元,占全省60%以上,年均增长33.3%。 2011年金昌市实现生产总值232.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7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2.40亿元,增长17.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35亿元,增长12%。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金昌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数据分析
表2-3金昌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变化
从表3―2来看,这些年金昌市积极争取投资项目、扩大投资规模,通过政府引导,采取争取、引进、盘活等一系列措施,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亿元大关。2011年,金昌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71亿元,同比增长23.66%。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额完成4.53亿元,同比增长81.45%,占投资总额的3.4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4.73亿元,同比增长15.43%,占投资总额的72.47%,是金昌市投资的主导力量。其中:工业投资76.65亿元,同比增长14.3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1.45亿元,同比增长48.75%,占投资总额24.06%。
(3).金昌市万元GDP能耗(万吨标准煤)变化数据分析
表2-4金昌市万元GDP能耗(万吨标准煤)数据变化
“十一五”以来,金昌市共实施节能减排项目100多项,在金昌市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由表2―4可以看出,2008年到2011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共下降14.61%,在甘肃省处于领先水平,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2007年,金昌市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2011年,金昌市区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考”排名中名列全省第一。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金昌模式”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金昌市不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给经济带来了增长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空气质量。为金昌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金昌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青云,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3-17
[2]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8
[3] 刘学敏,论循环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0-30
[4] 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J],世界环境,2000,25-30
[5] 任勇,周国梅,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政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5-18
[6] 吴航,洪小佳 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38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2
1甘肃金昌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
甘肃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以及水资源短缺的发展现状,金昌市逐步探索并坚持走向发展循环经济之路。金昌模式,在做大做强镍钴等有色金属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依靠技术创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形成了产业链间的物质平衡,伴生资源充分利用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实现了由单一产业向多产业集群转变,由单一资源依赖型向多元经济优势互补型转变,由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向区域一体化组团发展方向转变,走出了一条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集约发展的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发展的道路。2008年,甘肃省第一次循环经济现场会在金昌召开,以“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为特征金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2010年,区域发展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被甘肃省列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五大典型模式之一。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金昌循环经济典型案例入编全国干部培训教材。2012年,甘肃省第二次循环经济现场会和金昌市首届循环经济研讨会在金昌召开。
2013年6月21日,以“资源有限、循环无限”为主题的中国甘肃循环经济国际博览会在金昌召开,与会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认为,金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循环经济“金昌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钦佩,金昌确实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循环经济‘金昌模式’”值得总结推广。2013年9月中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承担甘肃省金昌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实施方案编制,冲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201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金昌市成功进入首批19个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地区名单,将在循环经济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创新金融支持、重大政策先行先试等方面,得到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重点支持。
2甘肃金昌循环型工业的发展模式
金昌市发展循环经济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项目承载、技术支撑,以构建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为核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将金昌建设成为辐射周边、带动全省、特色鲜明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发改委概括的“金昌模式”特征为: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从依赖单一资源发展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金昌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循环经济作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初步形成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建设循环型企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推进金川集团公司、金昌铁业集团公司、金化集团公司、甘肃瓮福化工公司、金泥集团、甘肃电投永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构建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以金川集团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情况为例。在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培育方面,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的金川集团公司,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坚持“节能、减排、治理、利用”的方针,牢固树立“工艺先进、环保一流、循环利用、社区和谐”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探索资源型企业新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资源利用方面,金川集团公司积极开发和利用贫矿资源,开展收残矿、找盲矿工作[9]。与国内外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金川镍矿所含21种有价元素中的16种得以提取和利用。目前,镍的选矿回收率达83.9%,镍的冶炼回收率达97.58%,镍的精炼回收率99.56%,矿石损失率、贫化率均在5%以下。逐渐在金昌市形成了以金川集团公司为核心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见图1)。案例1:甘肃金昌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见图2。案例2:金昌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提高化肥生产资源产出率,见图3、图4。案例3:金昌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废渣资源化,实现企业清洁生产,见图5、图6。案例4:金昌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利用“三废”资源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见图7。
3甘肃金昌循环型工业发展的新举措
(1)大力发展园区循环经济。以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金昌部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河西堡工业园区、永昌工业园区为依托,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2)强化循环型区域建设,不断延伸循环产业链条。认真落实《总体规划》,以金川集团公司、金化集团公司、金泥集团公司、甘肃瓮福化工公司、金铁集团公司、鑫华焦化公司等不同行业的重点企业为龙头,培育发展横向关联配套、纵向延伸拓展的产业网络,不断延伸有色金属、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氟化工、装备、建材等八大循环经济产业链。(3)构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通过做大做强四大新材料产业,实施五大工业循环经济工程,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六大有色金属新材料);二是全面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五大化工新材料);三是培育扶持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五大工业循环经济工程:一是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二是贫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工程;三是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四是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五是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工程。(4)积极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即水泥产业和新型环保建材。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3
今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国家和省节能工作精神,分解落实国家和省下达我市的“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和任务。刚才,市经发局柯继安副局长传达了全国、全省节能工作会议精神,陈津局长介绍了我市搞好节能、循环经济工作的做法和今后的工作打算;市政府和各区政府、市经发局和七家重点耗能企业签订了节能责任状;企业的代表也在会上介绍节能工作经验,对完成节能目标表了态、作了承诺。现在国家、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落实这一目标和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现在已近年终,大家工作都比较忙,把节能工作和循环经济工作两个会议合在一起开,工作一起布置,也是体现一种节约。下面,我就节能工作和循环经济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强化节能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
节能是基本国策,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消费模式以及国民素质的综合反映。实现节能目标,任务切实很艰巨。国家提出“十一五”实现节能20%左右的节能降耗目标,今年上半年不降反升、势必加大以后年度的节能工作压力。我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十多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积极推进节能工作。2005年我市万元GDP综合能耗0.65吨标准煤,居全国先进水平(全国平均为1.22吨标准煤),取得这一成果,与我市各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我市在节能法制建设、节能社会宣传、节能队伍建设、节能技术推广、节能企业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少工作卓有成效,并得到省政府、国家发改委的肯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此较低的能耗水平基础上“十一五”期间要再降低12%,任务也是很艰巨,降耗的空间比较小。此外,厦门的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我市的节能工作与上海、广东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为此,市政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统揽全局,特别是在开展节能工作方面,各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明确各自的责任。
市政府已经决定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内设节能办公室,挂靠在市经发局;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市经济发展局(市节能办)牵头负责全市节能工作,重点抓工业节能工作;市建设与管理局负责建筑节能工作;市交通委负责交通领域节能工作;市旅游局负责宾馆酒店、旅游行业节能工作;市贸易发展局负责商贸企业节能工作;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节能工作;市国资委负责市属国有企业节能工作,主要以国企干部考核角度来推动国企节能工作;市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本系统节能工作。各区政府负责推动本区节能工作。市科技、财政、统计、规划、环保、土地房产、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大家要围绕目标,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协同努力,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节能降耗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指定部门和人员负责,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领导带头抓,经常研究部署,常抓不懈。同时要建立年度考核检查工作,要提出节能目标,落实节能措施,加强节能目标的日常跟踪和考核。
二、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
节能是全社会、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生产环节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环节。我们要认真抓好国家确定的厦门翔鹭石化公司、省政府下达的7家重点企业和我市确定112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这120家都是年耗能量在3000吨标煤以上的单位,是我市重点管理对象和重点节能工作对象,要加强组织引导和监督管理。各企业要围绕我市下达的“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的目标,编制节能规划,制订分年度的节能降耗工作计划,分解和落实目标,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节能技改,并将实施成效与工作人员的奖惩相挂钩。
三、建立长效节能机制
首先要加强节能法制建设,加快厦门市节约能源工作的立法进度,并纳入依法行政的轨道,加强法律普及和节能执法检查力度,营造依法节能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是培育一批先进节能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带动效应。要大力宣传、表彰、奖励节能降耗做出优异成绩的企业领导和分管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实行节能奖励制度,落实节奖超罚措施。第三,要在全市推行能效标识管理和节能产品认证。加强新上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把住用能入口关。第四,市统计局要牵头建立全社会能耗统计体系,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建立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指标公报制度,每半年公布一次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工业增加值能耗数据。各主管部门要对能耗下降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第五是完善招商引资制度,各区、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招商中心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时要始终坚持优选“两高两低”(高效益、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项目。
政府将加大节能降耗工作的支持力度,市、区财政局要依照《节能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省政府的文件要求,今后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节能专项资金支持全市节能工作。同时,营造全民节能氛围,着力推进建筑、交通、商贸、宾馆饭店、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全社会节能工作。
四、开拓节能新领域,扩展节能降耗的空间。
除了狠抓工业领域的节能工作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建筑节能工作。据测算,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中建筑用能约占城市用能总量的20%。建筑节能大有潜力可挖。我们要把建筑物视为能耗产品,在设计、施工建设和节能材料的使用等全过程中进行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市建设局在推进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效。“十一五”期间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增长迅速,下一步要按照建设部的要求,继续做好新建筑物节能工作;突出抓好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建立健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标准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节能材料使用的全过程的监管机制,达不到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从源头上把住高能耗建筑的准入。对高能耗的大型公共建筑逐步实施节能工程。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技术进步。要在居民区加快推广太阳能热水器,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宾馆、酒店建设太阳能供热设施和管网。厦门是建设部选定的建筑节能示范城市,一定要在建设节能方面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展示厦门特区的水平和形象。
五、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工作
要突出强化日常管理工作来实现节能,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要在节能方面率先垂范。细化机关事业单位节能目标分解,建立能耗统计分析、监测考核制度,加强公共建筑物及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将节能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落实机关事业单位采购和使用节能产品的有关规定,要求政府采购、工程招标要优先采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的节能、节水目录内产品,尤其是目录的我市产品。
下面我就循环经济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要再认识、再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和这一年多来的大力推动,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提出我市的循环经济工作要力争走在全国的前列,市人大、市政协对我市开展循环经济工作十分关注,积极倡导和推动。这就要求我们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深刻理解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正确把握循环经济在厦门发展中的定位,根据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厦门整体竞争力,发挥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领先优势。各区、各部门要根据循环经济系统性、长期性及战略性的特征,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努力使厦门成为投资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生态环境最佳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二、对具体工作上要抓分工、抓落实
去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日前,市循环办根据《决定》精神,制定了《贯彻〈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实施意见》,提出了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目标、重点领域和主要工作措施,并对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做了具体的分工。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认真理解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深刻内涵,把循环经济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根据工作计划,扎实有序地深入开展工作。不仅要有发展规划,还要有阶段目标,有了阶段目标,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就要落实到位。
市循环办是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牵头和联络机构,要切实牵好头,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要起到沟通各成员单位的作用,有一些责任交叉的工作,要落实到具体牵头单位。要跟踪各项工作实施情况,定期将各单位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和通报,对没有按时完成工作计划的要主动了解情况,做好督办工作。各部门也要加强与市循环办的联系,配合和支持市循环办开展工作,定期将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报送市循环办汇总。
循环经济的很多具体工作要依靠区级部门推动和实施。去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中,规定了“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工作”;市政府在去年6月份出台的《厦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意见》中,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各区回去后,要根据市人大的决定和市里的工作意见,认真对照检查,及时补缺补漏,循环经济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地推动,因此要按照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每年都要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还没有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的,要尽快把机构成立起来。循环办和各成员单位要帮助、指导和督促各区及区级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三、在工作推进方面要抓重点、抓典型
首先,要从行业上重点突破。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入手,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入手,从行业、产业典型示范入手,来带动全社会走节约型的路子。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和国家提出的有关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要求,跟准国家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从大的角度抓住切入点。要依靠创新抓好资源节约的典型,站在行业的角度来考虑节水、节电、节地、节材和清洁生产工作,努力使我市的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做到以最低的消耗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做同行业中的先进。同时要了解和借鉴其他城市好的做法,结合厦门实际,找到各个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一些其他城市没做过的,没有先例的,只要符合国家的大方向,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我们都可以先行先试,大胆创新,走出具有厦门特色的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其次,要抓好典型示范工作。我市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最近厦门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连续宣传报道了我市循环经济的先进企业,比如说特种废纸的资源化利用、PTA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废钨的回收利用等项目,都拥有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可作为创新模式的循环经济项目予以宣传和推广。此外,我市还有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废弃食用油回收利用、利用废石粉制砖等一些与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息戚相关的好项目。
国家和省里都有评选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我市也要开展评选活动。市循环办要组织有关单位,认真梳理我市的典型和案例,突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评估,尤其要树立先进性和示范性。在评定典型示范项目时,要认真分析,看看项目是不是有推广价值。抓好典型和重点,既是要总结成功案例,也是要推广先进经验。做好这项工作,循环办任务很重,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各区、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做好相关工作,特别是一些基础性工作。
典型示范企业评定结果出来后,要广泛宣传和推广,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这样既可以提高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积极性,又能推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责任分工,积极组织本系统内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材料,通过网站等媒体信息,使好的做法和经验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宣传推广。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4
建设循环型经济表现在人类生活方式、价值观、消费观、人群组织方式以及社会运行方式的转变上。自循环经济问世以来,发达国家及其城市已先后把构建循环型经济、建设循环经济行社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出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成倍地降低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
5月20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举办的“循环经济实施与发展研讨会暨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案例分析会”在京举行。会议以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赛斯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建筑垃圾再利用项目为案例,从政策层面、技术层面,从社会管理、经济学、制度创新的角度,热烈研究和讨论了循环经济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发展的前景。
会议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高级经济师姜春力主持,国际合作中心总监景朝阳,区域所执行所长敖万忠,区域所常务副所长兼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胡乔叶,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原司长杨庆蔚,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原巡视员陈宣庆,河南省中牟县副县长张胜利,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谭向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任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岩,北京物资学院教授胡占君,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高连奎,郑州赛斯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管理层及专业技术人员等在内的诸多领导、学者专家、研究人员、企业家共同参与了分析会的探讨。
张胜利表示,“河南省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
顶层设计与地方、企业落地实践才能共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个案的不断深入研究论证,严格实施,以及后期调整推广,将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样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开发资源节约型、高耐久性绿色建材,提高城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和绿色建筑。发展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开发城市居住和室内环境改善技术,显著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充分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展示公司利用工业技术对本已被废弃的建筑垃圾实现再利用,使垃圾变为了再生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
废弃资源回收和再生利用,被称为21世纪人类最主要的效率革命。这种革命在由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中,成为人类为了生存而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必经的步骤。
随着全球各类经济体工业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大量集中,因此而产生的垃圾问题逐渐成为地球公害。埋到地下污染土壤、水源、农作物,堆到地上污染空气,当填无可填、堆无可堆的时候,当垃圾围城的时候,再不幡然醒悟就会迎来更为严峻的问题。
面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销毁垃圾之老旧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的建设、维修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主要为固体废弃物。
项目方技术人员陈守开称,“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中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超过6000万吨,因拆迁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更是不计其数。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耗用大量的征地费用、垃圾清运能力,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扬灰问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迫在眉睫。”
好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有益探索与改革已先行启动。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也把循环经济发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方略,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今年5月4日,为了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专门和财政部一起印发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典型经验》的通知,提出在全国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推动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此外,1992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6年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以及近年来国家每年出台的对建筑垃圾的相关政策,都为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指出了方向。
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垃圾是一种污染源,而从资源角度看,它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地球上唯一在增长的资源、一种潜在的资源。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利用率不足5%,对比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60%-90%的利用率,无形中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北京、深圳、许昌、昆明等20多个城市均开展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项目方技术人员认为,“建筑垃圾废弃物处置和利用受地域限制,地方政府起着决定性作用。”
循环经济是一种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轻环境污染,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当前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亦存在一些瓶颈与困境,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循环经济的实质研究与应用成果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5
【关键词】 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76-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逐步耗竭,环境的不断恶化,世界各国不得不思考经济发展的模式的转变,以实行可持续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正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与实现方式。“循环经济”一词是由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刘荣章,2006)。
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或者说在循环经济被纳入正题之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为了改变这种低效的模式,并顺应世界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也逐步展开了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一系列规划与建设(刘荣章,2006)。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循环经济的专门立法,但是海南、黑龙江、吉林、浙江和福建等省都已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规划;辽宁提出了建立循环经济省的规划;天津、贵阳和南京等都已提出要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型城市的目标。国家发改委网站统计说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生态农业工程,目前各种生态农业试点超过了2000个,其规模由村、乡向县域发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生态农业工程,目前各种生态农业试点超过了2000个,其规模由村、乡向县域发展。
陈丽娜总结说,整体上我国的循环经济还处于一个极其有限的萌芽阶段,呈现出以下的特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西部、中部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我国典型经济热点地区;重点在国家、省(市)、园区三个层面上展开;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的推动(陈丽娜,2006)。叶安珊和周珂都认为我国关于循环农业的立法存在空白。在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经济政策谈得很多,但还没有基本的法律依据。我们很少见到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区域经济政策来激励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案例(叶安珊,2008)。
二、循环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及意义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的石油农业模式难以持续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威胁时,循环农业应运而生。郭铁民认为:“循环农业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的农业经济形态,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以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估体系为向导,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郭铁民,2004)。
而对于循环经济学的意义,欧阳新年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的矛盾。我国目前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欧阳新年,2005)。对于循环经济其次的在农业上的应用也有自身特定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人口的不断增多不可避免地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压力,加上长期以来传统经济观念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使我国农业生产有“资源的高投入、产品的高产出、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的特点。当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正为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受损,农副产品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差,土地贫瘠化、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村就业不充分、“三农”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马淑琴2005)。这就催生出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因为循环经济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
三、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先进的发展模式选择,正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也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方向。曾玉林从国际角度出发,以国家或者是企业为单位,将当前国际社会上具有代表性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模式划分为以下几种: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卡伦堡模式——科技工业园区模式;德国模式——社会层面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模式;日本模式——社会循环经济体系模式(曾玉林,2007)。黄海峰总结,德国模式是整个社会层面的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该国的废弃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其典型的代表,例如在1995年的时候,DSD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黄海峰,2005)。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
[2]郭铁民,王永龙.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83-87.
[3]黄海峰,徐明,陈超等.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6).
[4]李冬.论日本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J].现代日本经济,2003,(4):25-27.
[5]刘荣章,翁伯琦,曾玉荣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模式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9(5):23-27.
[6]马淑琴. 构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刍议[J].安徽农业通报,2005,11(6).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6
1、从宣传引导入手,转变发展理念。
一些企业对循环经济了解不多,往往是一知半解。因此,作为政府,一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印发宣传品等,普及循环经济知识。二是要宣传典型案例,教会人们如何去做,用不同类型的典型说话,用事实说话。三是要帮助企业算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账,引导他们转变发展理念。
2、从制定规划入手,体现可持续性。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是一项因地制宜的工程,很难找到统一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中,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要防止不论具体条件一哄而起的形式主义。要根据我们瓜沥的实际,制定好印染、热电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好城镇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节能及排污管网的规划。制定好规划后,有利于我们把握全局,从能做的做起,从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做起,既务求实效,又不急于求成。
3、从污染源头入手,做到综合利用。我们目前主要抓好2家热电企业,11家印染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以11家印染企业定型机废气治理,冷却水回用为重点,实现以工业废弃物代替生产中的原燃料,减少天然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以粉煤灰为原料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这将在减少工业废弃物排放的同时,节约能源和保护土地资源。实现节能、降耗、减污“三赢”,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4、从项目建设入手,形成示范推动。具体来讲,就是抓好“三个一批”。抓好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全镇主要行业内选择2-3家企业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促进企业清洁生产、能源节约、原材料节约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在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促进全镇工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抓好一批废弃物处置和回收利用项目。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扶持好__热电、__污水处理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重点发展煤渣制砖、污泥制肥。抓好一批节能、节水、节地示范工程。以节能、节水、节地为重点,实施一批节约降耗示范工程,淘汰高耗能、高耗水的技术、设备和产品,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取水量,厉行节约用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5、从强化考核入手,健全推进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健全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机制。这方面,一是要建立循环经济考核评价制度,把发展循环经济与村、企业的考核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早日形成我镇的循环经济体系。再次,要加强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对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坚持技术创新的企业,在政策上要给予大力扶持,同时,要严格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让那些污染企业难以生存。
发展循环经济,我们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一定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走一条循环发展的绿色之路。
__镇人民政府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包装材料;再循环;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74-02
引言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与此相伴随的是,我们在享受经济高增长带来的繁荣同时,也付出了能源、环境的巨大代价。如果不尽快转变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今后有可能导致资源,尤其是能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严重后果。
在中国,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说了好多年了,非但没有改观,反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年,中国用于包装的塑料制品因其不可降解性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土壤和农作物。烧,污染空气;埋,二百年不烂。如果将北京每天扔掉的废塑料回收炼油,可得50万升无铅汽油和50万升柴油,仅汽油就可供约3万辆小轿车驾驶100公里,塑料制品回收再加工,可重新制成各种新的塑料制品,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中国每年包装废弃物有1 500多万吨,其中1/3是废弃塑料;而中国每年塑料的需要量大约是1 100万吨,年产塑料只有600多万吨,缺口500万吨需要进口,120吨废弃罐头盒就可以回收1吨的锡,这相当于开采冶炼400吨矿石,而且还不包括经营费用。
目前,对各种包装材料回收较好的是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回收率已达到83%,荷兰也为79%。中国目前的废弃包装回收利用率还不足10%。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容器包装的再回收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显得意义重大。
一、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首次正式出现于1994年德国颁布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法》,它遵循“避免―减少―再利用―限期处置利用”处理程序,要求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以利于保护环境与减少公害。20世纪90年代后期,循环经济的概念引入中国,随着人们对循环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概念的表述也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一般性角度上升到人与环境、资源、生态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技术层面上,循环经济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的融合,强调减少单位产出资源的消耗,节约使用资源;通过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通过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和再生利用,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通过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态环境的永久平衡;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方式。它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看成是稀缺的社会大众共有的自然福利资本,因而要求将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循环过程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它要求改变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要求改变环保企业治理生态环境的内部成本与外部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效益内部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社会公平。
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它使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达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按照循环经济的循环范围来看,循环经济一般包括三种的循环:企业内部循环,也称小循环;生产领域的循环,也称中循环和社会整体循环,也称大循环。
循环经济的实施,跳出了以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境,它的兴起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各个国家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摸索出来的切实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在现实经济中处处可以体现,如,容器包装、家用电器、汽车、建筑与食品业等的再循环利用。本文以下就以容器包装的再循环为例,借鉴几个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一点浅见。
二、中国包装业发展及容器包装回收利用状况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出口产品因外观不佳而招致的压价损失每年达数亿美元。后来当商家发现包装里有“黄金”后,包装产业发展迅猛,在无规则限制下以15%的速度连年递增之后,包装业发展之迅速令人刮目相看。近三十年过去了,中国包装业已继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包装大国。
可是物极必反,有些商家挖空心思在包装上大做文章,造成了消费者购买上的困惑,甚至让人反感。包装的尽善尽美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包装消费者不能了解商品内在的质量,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便是最好的写照。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定,包装成本如果超过产品出厂价格的15%,则属于过度包装。
在中国,过度包装的典型市场为月饼包装。中国每年月饼市场的规模超过200亿元,包装开销占月饼生产总成本的1/3以上,每年用于月饼包装的费用已达25亿元,加上搭车销售的茶叶、酒、金银珠宝等其他商品,过度包装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最高可达80%。不仅仅月饼,补品、药品甚至是一些小商品都陷入到“过度包装”的怪圈,包装后的体积竟然膨大数倍乃至几十倍。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沈晓悦指出,由于中国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率很低,目前包装废弃物已成为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现在中国每年包装产量约3 000多万吨,而中国包装产品的回收情况除纸箱、啤酒瓶和塑料周转较好之外,其他产品的回收率特别低,整个包装产品的回收率不到总产量的30%。很多地方已经出现“垃圾围城”问题,过度包装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中国每年包装废弃物生产量是工业和生活垃圾重量的3%~5%,但体积却占生活垃圾的30%以上。中国垃圾处置仍以卫生填埋为主,包装废弃物的增加无疑会占用更多的土地。
将包装更多地定位于普通消费群体,回归平民化、大众化、简约化,商品包装则可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包装最终还是要走上绿色包装的道路。所谓绿色包装就是“3R1D”(Reduce、Reuse、Recycle及Degradable),即包装要达到“减量化、重复使用、再生使用和可降解”,这是世界包装业的绿色原则。世界上有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比如德国。
三、案例: 德国的包装回收体系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崇包装材料回收的国家,其管理态度非常明确:首先是“避免产生”,然后是“循环使用”和“最终处理”。
1992年,与废物再循环相关的商家、工业组织和其他团体,共同出资建立了德国双轨制度,即著名的“绿点”回收系统方法。所谓“绿点”,就是在商品包装上印上统一的“绿点”标志。这一“绿点”表明此商品生产商已为该商品的回收付了费。由使用“绿点”标志的生产商付的费用,建立一套回收、分类和再利用系统,经营这一系统的公司是非赢利性质的。所有“绿点”标志的商品,居民使用完后,就将他们放到特制的黄塑料袋子中,经营“绿点”系统的公司有专人定时来各家各户收取。“绿点”系统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商品包装条例,产品责任原则首次在法律上被确定下来。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商品包装的生产和经营者有义务收回和利用使用过的产品。
1996年6月,德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法令》。它规定对不可避免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废弃物必须进行再利用或再循环,并强制性要求各企业承担回收责任,但也可委托回收公司代替完成。如果厂商对商品进行一定包装,就须缴纳“废品回收费”;而消费者若想扔掉包装,须交纳“垃圾清运费”。德国政府还规定,以膨大包装夸大内装物容量的行为属于欺骗行为,将予以处罚。比如,把纸盒包装里折叠的单瓦楞纸板衬垫安排得极松弛以使纸盒尺寸加大,让人产生错觉等行为,均属欺骗性包装。
2002年12月,德国最高法院颁布了最新法令:要求所有商店从2003年1月开始向顾客收取罐装和瓶装饮料的包装回收押金。用于啤酒饮料类的PET塑料瓶,连食品在内的1.5公升以下的缴纳0.25欧元;1.5公升以上的则需缴纳两倍的押金。商店在顾客交回包装时将押金返还给顾客。但葡萄酒、白酒、牛奶、果汁等商品的包装不在规定之列。
目前,德国政府正着手出台第3版的《包装条例》,计划对所有一次性包装饮料一律征收25欧分押瓶费。
据DKR回收公司的调查显示,89%的德国消费者赞成塑料广泛再造;约有40%的德国人拒绝使用没有回收价值的包装。由此可见,该国在回收废物方面成绩出众,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
四、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中国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也提上日程,但是与循环经济工作做得较好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还应加强各方面的工作。
1.开展教育工作,增强节约和环保观念。从发达国家案例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做得较好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公民的节约和环保意识很强,本人觉得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市场经济的发展容易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就是环境是公共物品,很难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因此需要全民的努力配合,包括政府、企业和消费者。
2.加强立法,政府执法需严格。立法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严格执法是重要保障。案例中的发达国家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法律作为依据,而且法律中定的处罚都比较严重,可以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这是作为一部法律的基本作用。中国近几年也出台了一些法律,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仍存在处罚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的现象。
3.依靠科技进步。循环经济的发展有赖于科技的进步。如利用绿色包装材料,包括可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可降解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和纸材料等的发现,都是科技进步的功劳。
4.运用经济杠杆。以往实施的“谁污染,谁治理”方针是一种被动的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推行“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治理,谁收益”的治理方针,让污染者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使其不得不实施清洁生产;使治污者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鼓励社会各界投入环保产业。
参考文献:
[1]中包网,http://www.省略.
[2]左铁键,冯之浚.德国循环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王克强,赵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戴宏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在坪.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J].2008,(12).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篇8
【关键词】循环经济 发展路径 案例研究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正以惊人的速度和科学的态势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循环经济转变。发展循环经济要符合我国国情,应转变发展观念,进行思想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走自己的路。
一、循环经济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和必然性
1、严重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迫使人类反思,寻找新的出路――循环经济。从发达国家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寻找的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中不难发现,工业革命以来,资源的消耗、能源的匮乏和环境生态的恶化严重地困扰着人们。事实证明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已达到空前的水平,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新技术已掌控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同时由于盲目地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片面地强调GDP指标,人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早在1965年,不少科学家预言:人类如果不理智规约自己的粗放行为,地球将在100年之内达到增长极限。面对这个严重的事实,人们不得不调整和终止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野蛮式发展模式,寻找转变传统经济的一种新的发展途径,这就是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必然选择。
2、从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的现实出发,必须与世界接轨,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我国经济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市场和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日渐消失,资源、环境、生态日趋恶化。仅以资源在全球144个国家的排序来看,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很靠后,比如土地、耕地、森林都排在55位之后,石油、天然气方面也不容乐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不少GDP成份是靠牺牲资源、生态、环境,以市场资源、人力资源换技术得来的。因此,在发展模式上,国人必须警醒,要转变思维,更新观念,走科学发展之路。和世界各国一样,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也是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不可能像美国那样进行掠夺式发展,与世界争夺资源。怎样寻找适合中国国情而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发展之路呢?这就必须要从现在开始,积极保护环境,适度索取,发展清洁生产和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和科学利用资源放在首位,发展循环经济。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有三种路径,即微观路径、中观路径和宏观路径,也称为三个层面,即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
1、所谓微观层面,主要是在企业层面、点状层次的循环。即选择典型企业或大中企业,也可以是小型企业,以清洁生产方式,减少输入端的物耗能耗,实施污染排放的最小化、治理化。企业层面循环又叫小循环,即企业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工艺设计和技术攻关,将单位产品的各种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做到零排放、无害排放。
2、所谓中观层面,即指区域层面的循环。工业园区等开发区改变过去那种按产业分类布局的做法,而是按生态产业链的要求将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或杜绝废弃物的排放。这种中观路径循环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和信息技术集成,按原生态物料资源――产品――废料――二次物料的路径转化形成再生资源,在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形成一个汇聚诸多优势的产业链群。
3、所谓宏观层面,即社会层面的大循环。整个社会都按循环经济的理念、理论、实施要求,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清洁生产、干净消费、资源循环、环境净化。目前实施的循环经济,主要是从企业间的物质闭环循环的角度实现循环经济,忽视了循环经济应该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来综合运行,大循环应该在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上,分别通过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理实现物质的闭环流动,进而形成一体化体系。循环经济系统是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和集成,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可借鉴案例研究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对策,本文列举下面两个案例加以说明。
1、五粮液集团科技创新、探索循环经济的路径。五粮液集团是四川省几大支柱之一,时下品牌价值达386亿元,但曾一度为酿酒的废弃物――酒糟发愁。生产一吨酒将产生10吨以上的废弃物,酒糟的堆积一是占用大量的场地,二是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三是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几年前,集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全方位技术攻关,自主创新实施《无害化、效益化处理丢弃酒糟技术》项目,特别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利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结合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反复试验、反复研究,攻克技术难关。集团每年成功地处理消化废弃酒糟30万吨以上,生产复糟酒6000多吨、乳酸600吨、DDGS饲料2.4万吨、白炭黑2000多吨、沼气500万立方米、蒸汽35万吨、实现热量梯级利用。同时,还投入上亿元兴建废水处理系统,新增环保锅炉除尘系统、废水治理系统、自动在线监控系统等污
循环经济的典型案例范文
本文2023-11-10 17:37:57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