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0 17:56:11浏览:567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篇1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防治;重要性;优化策略

随着花生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其受到病虫害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彻底,将会严重的影响到花生的产量,给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下大力度开展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降低其消极影响,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花生在生长过程当中出现的病害种类较多,如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烂果病等,面临的虫害则主要是食叶虫和金龟子。诱发病虫害的原因较多,人为因素、气候条件、周围作物影响等,如果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将会严重的威胁到花生的生长,由此可见,做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在花生不同的生长周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下面本文就对不同时期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第一,花生播种前期的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在花生播种前期,出现较多的病虫害就是真菌性的病害,如果其大面积的爆发,将会威胁到花生茎基部、茎部、根部和叶子的成长,这一病害主要在每年的6月为高发季节,7到8月再次进入高发季,因此说,在这一阶段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能够降低病害发生的几率,确保花生根部以及叶部的健康成长,并为后期花生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说,做好花生播种前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是保证后期花生成长的重要举措。

第二,花生幼苗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花生幼苗期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是冠腐病和红蜘蛛。当花生幼苗迁入到花生田之后,花生开花前和花期这段时间内,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病害,做好这一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确保下一阶段花生正常开花结果,并保证了花生的质量和产量。在这一时期一定要确保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到位,不会对花生的开花和结果带来负面的影响。

第三,花生结果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在花生结果期,也会发生两次较大规模的病虫害,即6月中旬和8到9月份,病害通常出现在叶子上,同时花生的茎部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害,尤其是当天气变冷之后,潮湿地区的病害会更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花生病害的防治工作,能够保证期后期的健康成长,这一阶段是花生最后的成长期,只有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够确保花生的总产量。

总体来讲,花生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危害,将农民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并有效的保证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在防治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花生生长的始终,并增强种植人员的防范意识,做好田间的水肥管理工作,并要第一时间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和效果。

2 花生病x害防治的优化策略

上文中简要分析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就重点对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进行分析论述。

第一,培育抗病虫害的花生品种。随着技术的发展,抗病虫害的花生品种逐渐发展起来。花生品种的抗性就表现了其在逆境当中对于不利环境的反映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花生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机会就会降低,尽管其产量也会相应的减少,但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称之为一种科学的防治措施。从目前来看,当前种植的花生在抗性品种的选择上已经有了较好的普及状况,尽管产量低,但品质较好,农民的经济效益也会相应提升。所以说,在今后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当中,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品种成为防范病虫害发生的首要任务,可以借助于技术的优势确定优良的花生品种。

第二,农业防治病虫害的优化措施。一般情况下,在土壤以及种子当中会带有花生病害菌越冬,如果连年种植的话,将会使得花生植株的生长较为衰弱,如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带有菌的化肥,将会带来大面积病虫害的爆发,在这一情况之下,就需要对农业的防治病虫害措施进行优化升级。可以通过深耕深翻的方式将田间的病株残体去除,降低病菌的携带率,不能够使用带有菌的化肥,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排通积水,防止出现洪涝灾害,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花生植株的抗病能力。

一块田地当中要合理的轮作,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花生的产量。在种植花生之前,最好是种植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并且要选择水源充足的地方种植,实行水旱轮作。同时需要注意,在播种之前可以通过短期灌水的方式,将田地间的病菌杀死,这样就能够为后续的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花生收获之后,也需要及时的深翻天地,减少病菌,为确保下次种植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第三,现有防治措施的优化升级。当前,对于花生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的是物理措施和药物措施,而要想更好的实现防治的优化升级,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具体来讲,就是利用花生病虫害同样存在天敌的食物链特征,寻找花生病虫害的天地,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花生的保护,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对于物理防治,则可以在现有的水平之下,优化灯光诱捕的方案,多设灯源,并且将灯源的高度调制最佳状态,在灯下设置水源或者是胶质网,诱捕害虫。同时,也能够将引诱剂放在灯源附近,这样能够加大对于害虫的吸引力,更好的诱捕害虫。

对于害虫的防治,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药物防治,但是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老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合理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需要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并且要控制好使用的方法和时间,使药物的使用不能够威胁到食品的安全。

第四,花生种植技术的优化升级。对花生种植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要提升花生的种植技术,就需要借助于技术的力量,为此,要配备好现代化的农机具,实现集成播种、施肥、保墒合垄等全套技术,并用现代农艺操作代替传统的播种技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为了更好的降低病虫害,在花生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构建起花生种植防控机制,形成区域保护,将可能会引起花生病虫害的因素排除。

3 结束语

花生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扰,为了能够确保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一定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本文就结合自身种植实际,对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种植工作能够有所帮助,通过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提升花生种植的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慧艳.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现代农业研究,2016(11):62.

[2]李彬.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吉林农业,2016(10):96.

[3]王磊.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6,36(12):100.

[4]陈怡光.花生病虫害防止的重要性及优化策略[J].吉林农业月刊,2015(10):78-79.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篇2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重要性;优化

1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近年来,花生的种植范围日益广泛,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做好防治工作一方面可以为花生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确保花生的最终的产量,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之一,更是现代文明的催化剂,我们必须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花生病虫害会导致产量的急剧下降,其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加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优化防治措施需要每一个生产者的努力。

2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2.1 病虫害加剧

随着花生的种植面积的增大,病虫害加剧,呈泛滥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有根腐病、青枯病、烂果病、食叶虫等。花生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目前大约有上百种病虫害,给花生的健康生长带来极大隐患。

2.2 农药使用不科学

农民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在花生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手段,尤其是在r药的使用上存在不少问题。花生的防治对农药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这需要工作人员根据花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选取合适的农药产品。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病害部位都要求不同的农药类型,这样才能把握最佳的病虫害防治阶段,提高花生病虫害防治的实效性,否则会产生相反的防治效果,对花生的生长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农药的使用不当还体现在农民未能按照科学的配置比进行配药,这导致药效不足或者是过度防治,阻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

2.3 缺乏综合防治意识

大多数农民依赖传统的化学防治病虫害措施,缺乏综合防治的意识,这使得花生的病虫害收效甚微。传统的化学手段效率低,质量差,副作用明显,对花生的生长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一些残留农药还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生命威胁。新时代背景下,农民还需要加强综合防治的意识,采取多种防治手段为花生的生长创造条件。

3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

3.1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科技的发展给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带来了新的思路,花生的病虫害防治不再是以往单一的防治方式。人们可以以预防为主,建立专业防治系统,综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加强综合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改进防治手段,根据作物的患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最低的投入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

3.2 加强病虫害监测

花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从每个环节入手,在最初阶段就需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信息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花生种植区的病虫害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泛滥。花生的种植面积大,人们实地跟进难度较大,互联网很快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其高效和准确性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3 培育优良花生品种

病虫害的泛滥与花生的品种生命力有一定的关系,优良的花生品种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在较差的生活环境中也能健康生长。研究人员需要做好花生品种的培养工作,培养更多优良的品种,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培育优良品种的做法在初期会耗费大量的研究资金,但是其后期效益更大,对此我们要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问题。研究人员要选择优质品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培育,从长远来看,这样能够更好地减少后期的病虫害防治的资金、人力的投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4 规范农药市场

农业生产发展带动了相关的农业产品,市场上的各种农药眼花缭乱,一些农民缺乏对农药的认识和基本的判断能力,被花里胡哨的宣传所迷惑,导致最后选择的农药效果并不理想,花生的病虫害依然泛滥。对此,必须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严加处理。市场中的一些不良奸商或者是一些非法经营者都要予以严惩。做好农药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行为,确保市场的有序运行,另外还要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标注,防治农药的滥用。

结束语

花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我国的花生栽种面积呈现扩大的趋势,对此,必须加强人们的病虫害防治意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另外,我们还要深入探究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措施,在实践中改进防治手段,提高花生的产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品绩,姜振祥.莱西市防控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生产及产品加工的技术措施[J]. 中国农技推广. 2016(11)

[2]朱卫红.搞好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 河南农业. 2016(22)

[3]孙红艳.花生生长发育全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1)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篇3

[关键词] 兰考县 食用油 花生田 病虫害 防控

[中图分类号]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64-01

绿色、健康、环保等主题的倡导,使植物油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用油。近年来地沟油、致癌物超标等现象的出现使得食用油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得不重视绿色、安全的食用油的生产。据我国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近年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升高,花生油是我国居民需求较大的食用油。生产绿色、安全的花生食用油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好花生田的绿色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在兰考县,花生是三大宝之一且是兰考的主要油料作物,也可以说是兰考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兰考县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左右,不但可以满足自身食用供应,也畅销于周边地区,是农业收入的更重要来源,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耕作粗放,秸秆返田量大,退耕还林等因素的影响和环境的变化,地下害虫的危害十分严重,特别是蛴螬的危害逐年加重,常年蛴螬平均密度为12头/平方米,危害果率17%;严重年份20~30头/平方米,为害果率20~25%,减产15%左右,发生严重的地块甚至绝收,极大的挫伤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再者,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对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的花生田病虫害防治力不从心,滥用农药和加大使用的现象普遍发生,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造成人畜中毒事件的发生。所以,搞好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和刻不容缓。

自2009年省政府在兰考县实施《河南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兰考县1.6万亩优质花生项目》以来,由兰考县农技推广站具体负责项目区的病虫草害防治工作,通过几年的连续实施,群众不再为病虫害防治问题发愁,种植积极性提高,近几年我县花生种植面积每年以4%的幅度递增,现已稳定在26万亩左右,基本满足了兰考县及周边地区食用植物油的需求。现将我县农技推广站通过四年来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花生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如下:

一、做好花生田地下害虫的防治

长期的连茬种植、秸秆返田等使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病虫源,往往成为花生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花生田地下害虫的防治,我们主要做了两个技术环节:

1.在6月中旬按照盏/50亩的设计在全县的食用油倍增计划项目区安装了220盏频振式杀虫灯,保证在6月下旬以前投入使用,在金龟子盛发期每夜/盏能诱杀3公斤(4500头),平时每夜/盏诱杀2公斤(3000头),按雌雄比1:1,每头产卵40-60粒计算,共计每夜能诱杀660000头,减少产卵量1320万粒,迅速遏制住了兰考县蛴螬迅猛发展的势头。

2.项目组统一采购徐州铜山农药厂生产的“舵手”土壤处理剂。在6月下旬-7月初在雨中撒施或撒施后立即浇水或沟施于花生侧旁,在蛴螬初孵期将其杀灭,对其控制效果显著。通过以上两种技术措施的实施,大大压低了我县花生生产区的地下害虫虫口密度,控制了地下害虫的为害。

二、做好花生田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花生田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虫害也较为常见,对此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及时进行防空。对花生田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病虫害放生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安全施药,确保使用低残留农药的绿色防空措施。

1.要做好花生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测报是关键,农技推广站专门成立了一支项目区病虫害测报组,随时调查花生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趋势预测。

2.农技推广站在项目区分别成立了机防队,根据面积的大小分配不同数量的3WBF-18迷雾机,并统一培训机手,使他们能正确操作、维修、保养。

3.根据测报组的测报结果,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以后,由项目区统一采购农药,交由机防队统一实施,对花生田的蚜虫、红蜘蛛、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害虫用1.8%阿维菌素防治,在确保了防效的情况下,保护了天敌,维护了生态环境。在花生草害及叶斑病发生期,及时统一化除及采用戊唑醇等杀菌剂统一防治。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近几年项目区的花生产量及品质大幅度提高,项目验收组测产验收,实施绿色防控的项目区平均单产达到了400公斤。比非项目区增产192公斤,且提高了食用的安全系数。2012年全县花生总产达到6.1万吨,基本满足了兰考县及周边地区群众的食用油供应。

参考文献

[1]何淑群.探问食用油安全[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2011(4):5~7.

[2]申文科.滦南县花生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植物医生,2012(5):25~26.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篇4

关键词:无公害花生;植保;高产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14

花生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是,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影响了我国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尤其是对食品出口的影响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无公害食品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植保技术的发展,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明显的提升。但是,许多种植者对于无公害花生的植保技术没有充分的了解,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影响了花生的质量和产量。因此,普及无公害花生的植保新技术,对于提高花生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品种选择、种子处理

结合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一般来说,选择经过当地大面积种植,确认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即可。不可贸然大面积推广新品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一般选择夏花生留种,选择当年未发生过病虫害的区域。留种后注意经常翻晒,避免发生霉变,影响发芽率。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晒种,在播种前7d左右,将带壳种子进行翻晒1~2d,去除种子在储存过程中吸收的潮气,还可杀灭部分种子表面的霉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去壳,去壳一般选择在播种前2~3d进行,过早会走油,影响种子质量;选种,将过小、病变、霉烂、破损等不合格种子去掉,保留大小均一,外观良好的种子;拌种,花生不需要浸种,只需用拌种药剂将种子拌匀即可。

2 选地、整地、播种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通风向阳的地块。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要避免连作。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水稻和花生轮作,如果是旱地,则可花生、山芋、玉米等轮作,这样做可大大减少各种作物的病虫害发生。选好地块之后,要进行精耕,达到深、细、松、软、平。一般畦宽3~4m左右,采用高垄双行,便于排水,也可提高田间通风、透气、光照作用。还要挖好配套的丰产沟、腰沟、田边沟方便排灌。

基肥一般采用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施肥量为15000~25000kg/hm2,施加复混肥350~400kg/hm2作为底肥,注意底肥施加量不可过多,避免烧种。播种是花生种植中比较关键的环节,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播种时间,花生的发芽温度为10℃左右,一般地表以下3~5cm左右的温度能够稳定在10℃以上,即可开始播种。通过地膜覆盖技术进行保温,可提前进行播种;播种密度,根据不同的品种,播种密度一般在12~15万穴/hm2为宜;播种深度,一般在地表以下3~5cm;合理覆土,播种后的覆土,一般要先覆盖1层湿土,然后再覆盖1层干土,注意覆土不可太过密实,保持一定的透气性。花生种植时一般都随播种喷洒除草剂,用乙草胺1500~2250mL/hm2,兑水600~750kg/hm2喷雾于土面,可有效防治杂草的生长。

3 田间管理

3.1 肥水管理

花生的肥水管理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施加的基肥及底肥已经足够花生生长所需,不需要再进行追肥,如果花生出现明显营养不良,可喷洒少量叶面肥。花生生长对于水分的要求也不高,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如果夏季降雨量较大,要注意排水,积水时间过长会引发烂根、病虫害等问题。由于在播种时已经喷撒过除草剂,一般不会有大量杂草,如果杂草生长过快,需要及时拔除,以免影响花生的正常生长。

3.2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花生田间管理的重点内容。防治时要尽量减少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容易通过土壤在花生中残留,影响花生的质量。花生病虫害的防治主要分几个时期:在出苗前后,主要防治大黑金龟子,一般可采用人工拾虫的方式,在21:00以后拾走出土的金龟子,每7d1次,连拾3次即可控制大黑金子对花生的危害。在苗期,要及时进行清棵蹲苗,这样做既能培育壮苗,还能控制倒秧病、蚜虫、病毒病的发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用草、叶、枝在40%乐果500倍液中浸泡20min,于傍晚插入地里诱杀金龟子。如有伏蚜、棉铃虫、纹枯病等发生,则需要尽早选择对应农药进行防治。在荚果成熟期及收获期内,为了保证花生的质量,不可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灭虫、防鼠。如有病株,要及时拔除焚烧,并且该田块内的花生不可留种。

4 结语

花生的无公害植保新技术,主要体现在花生的病虫害防治上,通过合理的防治手段,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花生中的农药残留,提高花生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篇5

1 试验目的

在花生生长的苗期、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通过使用除草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旺增效农药等,防治花生常见病虫害,达到壮苗抗早衰的目的,并调查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

2 供试药剂

除草:亩用5%精喹禾灵100毫升+44%氟醚灭草松100毫升。

第一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10克+加乐好(丙酰芸薹素内酯)5毫升。

防花生根腐病:亩用土菌消32毫升。

第二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博邦(10%苯醚甲环唑)30克+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10毫升。

防虫:12%甲维氟酰胺10毫升。

第三次用药:亩用25%嘧菌酯20毫升+12.5%氟环唑15毫升+加乐好(丙酰芸苔素内酯)5毫升。

3 试验地点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地点选在我县原种场,试验面积200亩,对照面积5亩。

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地块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适宜花生种植的黄棕壤土,PH值7.1,前茬作物种植的小麦,小麦收获后,于6月2日用旋耕机对地块进行旋耕,旋耕后对地块进行了镇压,6月4日进行种肥异位起垄播种,播种时亩播复合肥80斤,亩播种子30斤。

5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大区试验法,不设重复,在原种场选择好试验地块,面积200亩,对照田5亩。对照区出苗后不用除草剂,病虫害防治选择当地通常的用药。

6 试验步骤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田在花生出苗后进行除草,初花期、下针期进行第一次用药,结荚期进行第二次用药,饱果成熟期进行第三次用药,按照供试药剂所列亩用量,严格配制好试验点对应面积的用药量,然后用3WX-280H自走式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进行茎叶喷雾施药。试验田每次用药时间见附表。

7 调查方法

7.1 在花生出苗后,初花下针期,结荚期,饱果成熟期等每次施药前及施药后一周,采用3点取样法对各个试验点花生田杂草、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杂草每点查1平方米,调查杂草总数,叶斑病、根腐病每点调查2行,每行10株,记录病株数,并分级;花生叶斑病再从每点调查的20株中选择主茎上的100片叶进行调查,记录病叶数并分级;甜菜夜蛾每点调查1平方米,查1平方米内的所有虫数,对调查的数据做好记录,按国家规定的分级方法进行分级,计算出病害的病情指数、虫害的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由于分级不是很准确,计算过程中可能有少量误差。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是指单一一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前一次施药后,药剂的持效期可能会对下次施药后病虫害的发生有影响,因此,每次施药后药剂对病虫害的防效,应是前几次施药后药效的累计,病虫草害的防效详情见附表。

7.2 花生收获前仍采用3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平方米,挖出1平方米内花生的总果数,然后把3点鲜果放在一起进行混合,去杂、洗净、晾干后用秤称有效果鲜重,根据所秤量的3平方米鲜果重,计算出每平方米的鲜果重,根据花生测产方法,求花生亩产量,然后再与对照比较,计算增产效果。详情见附表。

8 结论与评价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篇6

花生是泰安市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约5.33×104hm2,因其品质好、经济效益高、市场贸易所占份额大、市场潜力广阔而备受政府部门和广大农民重视,是农业生产及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田复种指数提高、耕作方式改进、品种更替及气候变化等因素,花生病虫草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持续加重,加之花生生产管理粗放、监控措施不力,导致有害生物的发生与治理工作渐进不协调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全面客观地分析花生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及其原因,提出科学合理治理对策,对于持续有效治理花生病虫草害、保障花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花生田有害生物发生演变及现状 1.1病虫害种类增加,新发病虫不断出现 20世纪60年代,泰安市花生田仅有根结线虫病个别病害发生[1]。70年代主要以花生蚜、花生叶斑病、花生根结线虫病和地下害虫危害为主[2]。80年代造成危害的主要病虫有花生蚜、花生倒秧病、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叶斑病、花生病毒病、花生锈病、花生青枯病、花生蛴螬等8种。至90年代,花生棉铃虫又逐渐上升为花生田主要害虫之一。据1996年统计造成花生产量损失的主要病虫害有5种(其中,病害2种、虫害3种),至1998年达到8种(其中,病害4种、虫害4种),短短3年间,仅主要病虫害就增加了3种,部分次要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进入21世纪,花生田病虫害种类增加趋势更加明显。2002~2005年田间调查,花生病虫害达8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2种,细菌性病害1种,由病毒、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5种,线虫引起的病害1种;虫害隶属20科64种。而一些次要病虫如甜菜夜蛾、花生锈病等逐渐上升为新的主要病虫害,同型巴蜗牛、草地铺道蚁等新发病虫相继出现,已对花生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宏观测算15年花生田病虫害发生比(发生面积/种植面积)、发生指数、指数比、损失比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3],发现当前影响花生生产的靶标病虫为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叶斑病、花生倒殃病、花生蚜、地下害虫、花生棉铃虫等。 1.2病虫危害范围逐步扩大,周期规律变化明显 1993~2009年17年间花生病虫危害范围扩展迅速,综合危害度(发生比×发生程度)年际间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由表1看出,2001年全市花生病虫害累计发生16.21万公顷次,比1996、1997年分别增加1.239倍和26.73%;至2007年共累计发生15.20万公顷次,比1996、1997年分别增加1.099倍和18.84%;病虫发生比由1996年的1.5216扩大至2007年的3.3623;综合危害度年际间最大变化幅度为1.546倍。花生田病虫发生呈现明显的周期变化,每4~5年为一个周期;在每个发生周期中,发生面积及综合危害度均有一年为重发生年份。 1.3病虫害重发频率高,危害程度重 从全市花生病虫发生程度看,1993~2009年17年间,有15个年份为中度流行,仅2002、2005年流行程度为中度偏轻,中度流行频率占88.24%以上。花生田病虫害发生频率高,花生产量损失重。1993~2009年全市因有害生物危害损失花生达47.23×104t,经过全力防治,挽回损失38.31×104t,实际仍损失花生8.91×104t,不算防治费用,仅花生损失折合人民币达3.2亿元(花生皮果价格按3.60元/kg计算,见表1)。 1.4杂草群落演替快,种群组合多样化 在农业措施及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下,花生田杂草群落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种群演替较快,次要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恶性杂草趋于加重,禾本科杂草群体下降明显,且与阔叶型杂草混发,并构成了不同的杂草种群组合。20世纪90年代末田间调查,花生田杂草隶属9科21种,其中以马唐、牛筋草、大画眉草、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的相对多度为70%~90%,其次为马齿苋科。至2008年调查统计,泰安市花生田杂草隶属13科28种,以禾本科杂草与阔叶型杂草混生为主,根据杂草相对多度大小排列,依次为马唐(58.1%)、黄颖莎草(51.2%)、马齿苋(40.6%)、牛筋草(38.2%)、铁苋菜(19.2%)、狗尾草(19.1%)、反枝苋(15.5%),7种杂草在数量上已占到花生田杂草总数的80%以上,形成了花生田杂草的优势种群,其余为次优势种群;主要杂草群落以马唐、牛筋草为主构成,有马唐—反枝苋—马齿苋,马唐—反枝苋—稗草,马唐—稗草—茼麻—反枝苋,马唐—反枝苋—鳢肠,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牛筋草—皱果苋—鳢肠,牛筋草—香附子—鳢肠等群落。 2演变原因分析 2.1气候因素变化 泰安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是年平均气温及冬季平均气温显著上升,夏季高温酷热,降水波动下降,变旱趋势明显,气候呈暖干化[4]。冬季变暖利于多种有害生物越冬;降雨量下降,高温干旱的几率增高,利于多种地下害虫的发生和种群数量上升;夏季多雨对花生叶斑病、根病等多种病害及杂草的发生更为有利。 2.2耕作制度变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泰安地区花生种植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为夏花生;80年代花生种植出现了地膜覆盖春花生,占10%左右,大部分仍以夏花生为主;90年代,地膜覆盖春花生扩大至30%左右,在以夏花生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麦套花生模式;当前,花生种植迈向优质高产标准化生产,春花生占47%左右,平原以麦套花生为主,其次丘陵地多为夏花生。复种指数提高、单种作物连茬、集约化种植、麦田秸秆还田等复杂耕作制度为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病菌源基数的积累提供了适生环境。据调查,连作4~5年以上的花生田,根结线虫病发病率为80%~90%,病情指数达30以上;连作2~3年,发病率50%~60%,病情指数在15~20,新茬地或轮作田,发病率仅在20%~30%,病情指数在10以下。此外,石万成等(1996)[5]报道花生地四周如有桑树、刺槐、柏树等遮蔽的,花生地暗黑齿爪鳃金龟卵密度为无上述植物的3~5倍;覆膜花生的卵密度为不覆膜的7倍左右。靠近果园、杨树区、绿化带的花生田块蛴螬发生危害重2~5倍[6]。同时,轮作、施肥灌水制度、土壤耕作制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杂草群落的演替。#p#分页标题#e# 2.3防治措施影响 重治轻防,综合防治意识不强,过分依赖化学防治,忽视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农田生态系统恶化。如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量应用高毒、剧毒农药严重杀伤自然天敌,导致了地下害虫等有害生物密度回升或猖獗发生。国内外研究表明,随着除草剂使用年份的增长,花生田杂草群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长期施用同一品种化学除草剂,在有效控制靶标杂草的同时,非靶标杂草或耐药性杂草则会上升为主要杂草[7]。泰安市花生田常用的除草剂以精喹禾灵、乙草胺为最多,由于精喹禾灵对阔叶杂草无效,乙草胺只是兼防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通过调查发现,连续使用这两种药剂后,禾本科杂草群体下降明显,但乙草胺在防除部分阔叶杂草的同时,也提高了其他阔叶杂草的发生数量(尤其是马齿苋最为明显,茼麻、铁苋菜次之,反枝苋变化不大),这些阔叶杂草在降低了其他杂草的竞争性后,壮大了其生物量,构成了一个数量上暂时较为稳定的群体。 3未来发生趋势预测 受诸多因素影响,未来花生田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发生种类将继续增加,总体危害程度将呈偏重态势。如花生叶斑病、地下害虫进入下一个危害周期而渐近回升阶段;花生田棉铃虫、花生蚜、花生倒秧病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花生根结线虫病年度间差异不大,维持较稳定水平;花生田杂草群落构成将随除草剂使用品种的改变进一步发生变化。 4治理对策 从泰安市花生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和态势、花生的市场需求及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看,花生有害生物治理工作须积极倡导绿色植保理念,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有害生物自然调控(NaturePestRegulation,NPR)”为基点,以花生田生态平衡为主攻方向,从根本上转变治理策略,构建协调共存的有害生物治理体系[8]。 4.1建立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为基础 长期以来,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无不以危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有害生物为靶标,去实施直接作用于靶标的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这一粗放行为模式均以“人们视野内无病无虫”为理想防效的评价目标。在有害生物得到控制的同时,天敌及生态环境亦遭到严重损害,最终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失衡,多体现为一种短期控制行为及眼前经济利益行为,在生产上却事与愿违地陷入了有害生物越治越重、越重越治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在自然状态下,整个农田系统本身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作物、有害生物、天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与依存的平衡关系。基于此,近年来有害生物防治理念、策略和措施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被重新定位,那就是摒弃一味追求“打药防病灭虫”单一粗放的传统行为和观念,强化生态意识,实现可持续控制。即要从维持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平衡出发,以寄主植物治理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自然因素作用,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构建协调共存的有害生物治理体系,将有害生物控制在景观、生态和经济损失允许范围,突显和谐生存空间。 4.2集成持续控制技术体系,促进花生控害由IPM向NPR转变 4.2.1加强栖境管理,提高生态环境自然控制力 成功的栖境管理不仅能控制花生有害生物,更重要的是解决农药污染和残留问题,利于农田系统健康、生物群落稳定及天敌富集,对于花生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要重视基于“上行效应”(bottom-up)的栖境管理,利用花生与非寄主植物(小麦、甘薯、菜豆、大豆等)的间作,改变有害生物的生态环境,从而减少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小麦是春季害虫天敌的主要增殖基地,花生田天敌主要来源于麦田,小麦与花生“插花”种植,天敌可由麦田就近转入花生田,提高对花生害虫控制能力。据2002年新泰市植保站调查,与麦田相邻的花生田天敌量与连片花生田天敌量对比,一般病虫害要增加20%~30%;在花生田地边、田埂种植供土蜂取食的菜豆等蜜源植物,可提高蛴螬的寄生率。二要重视基于“下行效应”(top-down)的栖境管理。利用和保护花生田生态系统中的天敌资源,充分发挥自然控害的作用。2002~2004年调查,泰安市花生田天敌的优势种有瓢虫类7种,其中七星瓢虫、龟纹瓢虫居多,其次为异色瓢虫、多异瓢虫;草蛉类7种,以叶色草蛉居多;蚜茧蜂类2种,主要是麦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土蜂类7种,以弧丽钩土蜂、黑土蜂数量最多。如花生蚜与瓢虫、蜘蛛、草蛉、蚜茧蜂、蝽类等天敌比例达1∶80时,可不用药剂防治。要注意改善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利于其繁衍,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达到生物间的协调共存。 4.2.2合理运用多种措施,实现花生有害生物的综合调控 ①农业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地选用丰花1号、丰花5号、潍花6号和花育19、21、22、23号等丰产、抗病等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微肥、增产菌等丰产健身栽培;实行轮作换茬,深翻耕地,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②物理防治措施:进行冬耕蛰实,可以借机械作用杀伤部分虫体,也可将虫体翻于土表,将其冻死,同时亦可将蛹室破坏引起部分蛹死亡,压低虫口基数,减轻发生;连片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金龟甲、棉铃虫、粘虫等成虫;设置黄板诱杀蚜虫。③生物防治措施:有条件的种植区可大力引入土蜂等天敌昆虫防治蛴螬或积极推广阿维菌素、灭幼脲、BT乳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生物制剂开展生物农药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残留。④化学防治措施:主要做好花生不同生育期靶标有害生物的阶段治理。播种期,是综合预防多种病虫草害的关键时期,通过拌种、包衣、撒毒土等措施降低花生根病、地下虫等田间病虫源基数,同时对覆膜花生进行芽前除草;出苗~开花下针期,重点防治花生根病、花生蚜和露地杂草防除;荚果期,是多种病虫盛发期和花生产量形成的临界期,主要防治花生叶斑病、地下害虫、棉铃虫等,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达到节省用工、病虫兼治的效果;收获期,要结合收刨花生,捡拾蛴螬和金针虫,清除销毁田间病残体。#p#分页标题#e# 5展望 5.1从花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过渡到自然调控(NPR),区别于传统的“防治”和“综合防治”策略;追求自然界和谐,构建协调共存的有害生物治理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理念,这是认识上的飞跃。这一认识亟须宣传与引导,使广大植保工作从业人员、基层生产者达成共识,从而将花生有害生物治理工作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2在生产上许多花生次要有害生物已渐变为主要有害生物,新发有害生物不断出现,尚无配套的系统监测办法和防治规范,亟需加强基础性技术研究,完善有害生物治理体系,从而使花生生产控害环节的标准化管理能够达到中国良好农业生产规范(ChinaGoodAgriculturalPractices,ChinaGAP),最终实现与欧盟良好农业操作规范(EUREP,GAP)相接轨。 5.3尽管泰安市花生种植区相对集中,但当前花生生产仍多局限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和管理的家庭模式,这种传统的作业模式,已制约着花生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技术革新与推广、花生产量增加与质量提高,难以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相适应。应积极探索花生集约化生产及有害生物专业化统防统治新途径,加快现代植保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效益。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篇7

关键词: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是一种广泛适用的先进栽培技术,对实现花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有重要作用,要使花生利用覆膜获得高产在生产过程中有七个方面关键技术环节要注意:

一、深耕整地,施足基肥

土层深厚疏松,一次施足基肥是覆膜花生优质高产的前提。

1、深耕整地。

花生适宜的入土条件是耕作层深厚、排水性好、有机质丰富、有钙质、疏松易碎,未连作过花生的土壤。花生是最不耐连作的作物之一,因此,花生一定要实行轮作。首先是春播之前要求高质量的整地。整地质量与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关系密切,所以在整地质量方面要做到深耕、平整、疏松、细碎、湿润。其次是畦作或垄作。畦作可以加厚耕作层,有利于根系生长,便于排灌和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操作,还有利于提高土温和通风透光,促进花生生长。

2、施足基肥。

结合深耕整地,施足基肥是花生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花生施肥的主要方法。花生基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适当配合含氮、磷、钾的复合肥。基肥的用量一般占施肥总量的70-80%。亩施入的农家肥不得低于2000公斤,45%含量的复合肥不得少于70公斤。如果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还可以将适量的微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下。

二、选择适宜品种。

实行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水平在不同熟性品种间差异较大,覆膜绝对增产值差异较小,应根据条件和生产水平及茬口选用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品种。如“粤油551”、“汕油71”等,适合于肥水条件较好的水田种植;而“粤油92”、“粤油256”和“湘花生2号”等,适合旱土坡地和病害较重地区种植;早熟品种:大果型、品质优的中花5号,早熟品种:中果型,味质好的中花7号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种植。

三、适时早播。

1、播种期的确定。花生的播种期受到品种、土壤、气候和耕作制度等许多要素制约,但是适宜的播种期主要根据气温和土壤湿度来确定。从气温来说,只要气温稳定在15℃以上就可以播种,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2-3度,地膜稳定在12度以上时即可播种。也可以根据大气和土壤水分变化,灵活安排和采取断然措施,如“冷尾暖头播种”、“抢晴播种”、“抢墒播种”、“抗旱播种”、“催芽播种”等。

2、播种密度与方式。

一是播种密度。一般指单位面积上的播种粒数,它与株数有密切关系。一般生长条件下,普通花生的播种密度为18×104-22.5×104粒/km2,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分枝性强、蔓生型的品种宜疏些,反之宜密些。二是播种方式。一般采用行距约大于株距的种植方式,行距大约翰25-35cm,株距15-30cm。三是播种深度。花生播种深度应掌握“干不种深、湿不种浅、深浅一致”的原则,一般以5cm为宜,最深不超过8cm,最浅不浅于3cm。过深过浅不利于发芽出苗,影响第一对侧枝的生长。

四、抢墒覆膜,提高播种质量。

起畦后要趁墒进行覆膜,覆膜要做到膜与畦面贴紧无皱,膜边贴垄压实,以达到日晒膜面不鼓泡,膜边大风刮不掉为宜。播前种子要分级粒选,采取先播种后盖膜方式时,开沟播种深度3cm左右,深浅一致,出苗开膜孔要在膜孔周围盖上一把土;用先覆膜后打孔方式播种深度亦为3cm,播后覆土压实时再在膜孔上盖一把湿土,以防空气对流,保持土壤温、湿度,并起到引苗出土作用。

五、破膜放苗。

破膜放苗也是影响花生产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当苗顶膜时,要及时放苗,用手或刀片对幼苗处划开一个小口,引苗出膜,然后在开口周围用细土封严膜口。引苗不能太晚,否则会因为阳光强烈而起的温度升高烧死幼苗,造成减产。

六、喷施除草剂,防治病虫害

1、覆膜花生不宜中耕,覆膜前应喷除草剂,常用的花生除草剂为乙草胺,亩用量为100-150g兑水50-80kg。

2、在苗期应注意做好控制旺长与防治病虫害工作。为控制旺长,可采取化控技术,也可采取人为的踩秧技术。为避免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可通过轮作换茬和化学药剂来防治。

(1)踩秧。在花生开花下针期,选晴天下午3时以后,人为将直立的花生秧田踩倒,缩短果针与地面距离,促使果针下扎,达到控上促下,控秧促果的目的。注意踩秧时用力要轻,踩倒即可。

(2)化学调控。花生开化后25-30d,每公顷用15%的多效唑600-750g,加水1125kg均匀喷洒,能显著地延缓植株生长,使主茎高度降低,侧枝长度缩短,从而有效地控制旺盛的营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3)防治病虫害。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的花生约占总产的10%左右。搞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苗、保叶、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措施。对于花生病虫害的防治,目前主要采取合理轮作、改善栽培管理、选育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其中合理轮作和改善栽培管理是主要的。

七、适时收获。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篇8

关键词 种衣剂;花生病虫害;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65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13-02

新泰市地处泰沂山区,花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2.33万hm2以上。近年来,由于受秸秆还田、植树造林等因素影响,叶斑病、蛴螬、蝼蛄、金针虫、蚜虫、小地老虎等病虫害发生量逐年增加,对新泰市花生品质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花生种衣剂一般是由有效成分及助剂组成,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层膜的农药制剂[1]。采用种衣剂防治花生病虫害具有省工节本、简便易行等诸多优势[2]。因此,选用了几种种衣剂组合分别对花生进行包衣后种植,调查研究其对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找出最佳组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选在山东省新泰市刘杜镇清河村,该田块地势平坦,土壤为轻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冬闲,排灌方便。

1.2 供试材料

供试花生品种为花育33号。供试药剂: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拜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0%萎锈灵・福美双(卫福,美国科聚亚公司);甲霜・恶霉灵[瑞苗清,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10 g+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L+水100 mL拌种子4 kg;处理B: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10 g+水100 mL拌种子4 kg;处理C: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10 g+40%萎锈灵・福美双33 mL+水100 mL拌种子4 kg;处理D: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10 g+甲霜・恶霉灵10 mL+水100 mL拌种子4 kg;处理E: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优拌)10 g+40%萎锈灵・福美双25 mL+水100 mL拌种子4 kg;CK:空白对照。

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6],小区面积11.4 m2。垄作栽培,每小区3垄,每垄宽0.5 m,长7.6 m,四周设保护行。

1.4 试验实施

试验地于4月23日施用烘干鸡粪15 t/hm2后深耕翻,4月30日施用秃戏510 kg/hm2后,采取一垄双行播种方式,垄距80 cm,垄高10 cm,垄面宽50 cm。5月2日按试验设计要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后晾干,5月5日播种,垄上小行距30 cm,垄间大行距50 cm,穴距11 cm,每穴播1粒。5月9日采用10%草甘膦7.5~10.5 kg/hm2兑水450~600 kg/hm2喷雾化除。各处理均于5月20日出苗,6月9日开花。6月15日、7月21日、8月19日人工除草。盛花后期,株高35 cm以上,出现旺长趋势时,叶面喷施壮保安、多效唑等化控剂1~2次。各处理均于9月8日成熟并收获。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在花生生育期,调查花生病害及虫害发生的种类及危害程度;在生育中期及收获前分别挖查花生地下害虫发生及危害情况。各小区全部收获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花生病害的防效

由表1可知,处理A、B、C、D、E叶斑病病情指数分别为6.44、9.31、9.16、 10.04、11.42,CK为15.42,处理A、B、C、D、E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8.24%、39.62%、40.60%、34.89%、25.94%。从调查结果看,处理A包衣处理后花生叶斑病病情指数为6.44,在各处理中最低;防效为58.24%,在各处理中效果最好。

2.2 不同种衣剂组合处理对花生虫害的防效

由表2可知,处理A、B、C、D、E虫果率分别为4.14%、4.90%、3.50%、4.29%、5.84%,显著低于CK的34.53%;处理A、B、C、D、E洞果率分别为 1.38%、1.40%、1.40%、2.14%、2.19%,CK洞果率最高,为30.22%。可见,各种衣剂组合处理后,田间虫果率、洞果率大大低于CK,各种衣剂处理间差别较小,对地下害虫均达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

2.3 不同种衣剂组合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荚果收获后晒干,测产显示,采用种衣剂处理组合包衣后,花生荚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处理平均产量为6 578.95~7 921.05 kg/hm2,其中处理A产量最高,为7 921.05 kg/hm2,与CK相比,荚果增产1 342.10 kg/hm2,增幅为20.40%;处理B最低,为7 491.23 kg/hm2,增幅为13.87%。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上应优先选用处理A组合对种子进行包衣。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花生种衣剂组合处理后,对花生叶斑病控制中,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10 g+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 mL+水100 mL拌种子4 kg处理优势较为明显。5种种衣剂处理组合对花生虫害发生抑制作用都很明显,均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各种衣剂处理间差别较小,其中以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10 g+25 g/L咯菌腈悬浮剂种衣剂10 mL+水100 mL拌种子4 kg处理防虫保果效果最佳。各种衣剂处理组合对花生增产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以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10 g+25 g/L咯菌腈悬浮剂种衣剂10 mL+水100 mL拌种子4 kg处理荚果单产最高,为7 921.05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荚果 1 342.10 kg/hm2,增幅为20.40%。其他各处理间荚果产量增产差别不大。综合上述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各种衣剂处理组合中,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10 g+25 g/L咯菌腈悬浮剂种衣剂10 mL+水100 mL拌种子4 kg在防治花生病虫害、提高花生品质和产量中效果最佳,可在大面积生产中优先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张宜茂,宋忠俭,樊继刚,等.种衣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J].花生科技,2009,9 (23):64 -65.

[2] 谢吉先,王书勤,陈志德,等.几种种衣剂防治花生蛴螬的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28 -130.

[3] 李梅.高巧悬浮种衣剂与好力克悬浮剂组合防治花生田病虫害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63-164.

[4] 黄均伟.16%辛硫磷・多菌灵悬浮种衣剂防治花生病虫害药效试验[J].辽宁农业科学,2008(3):75-76.

[5] 谢吉先,王书勤,韩桂琴.不同种衣剂组合对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12):61-63.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范文

花生的病虫害及防治篇1关键词:花生病虫害防治;重要性;优化策略随着花生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其受到病虫害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彻底,将会严重的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