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0 17:56:20浏览:242

生活中的遗传学

生活中的遗传学篇1

[关键词]遗传学;有效教学方法;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9201

遗传学内容抽象、包含信息量大、知识理论更新速度快,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经常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注重基本概念教学

遗传学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多,且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注重基本概念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让学生明白概念的本质内涵。

例如,在学习性染色体时,教师可提出问题:(1)人的性别分为几种?(2)为什么会有男女之分?

这两个问题存在于学生的周围,并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热情大增。经过学生间相互分析、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由此引出性染色体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又如,在学习“相对性状”的概念时,教师应以学生感兴趣的表现型来进行概念教学,如让学生在同学间找出单眼皮与双眼皮的个例并进行比较,在教师中找出直发与卷发的个例并进行比较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对性状”的含义。然后,教师再通过举例将概念进行分类、归纳,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及时进行纠错,促使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二、注重生物课本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直观的手段。通过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分析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高中生物遗传学中涉及很多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本实验,帮助学生把握实验的本质内涵,促进学生深刻理解遗传学知识,让学生在遇到课本实验以外的实验问题时,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有效解决问题。

例如,课本中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其实验要求是:将一对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分别进行正交、反交。杂交后的子一代再进行自交。实验结果表明: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教师解释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基因,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实验题目“有黑鼠、褐鼠两个种群,如何判定两个鼠群的显隐性”来对实验进行延伸。这道题是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延伸,重点考查学生对课本实验的理解程度及知识应用能力。

可见,学生在学习、练习、考试过程中遇到的实验题,大都是由课本实验延伸、演变而来的,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要高度重视课本实验教学。

三、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遗传学教学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遗传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有效组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训练。

例如,在学习遗传病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联系当地医院,带领学生到医院亲自观察、了解遗传病,如苯丙酮尿症、白化病等。通过观察、研究及医生介绍,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些遗传病的防治方法,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基因治疗、饮食调理”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充分了解了遗传病的危害,并提高了对遗传学知识的认识,实现学以致用。

四、注重解题规律的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涉及的计算题很多,许多学生在遇到这些题目时,只是一味地做题,而不去思考,更不用说总结解题规律了,常常出现“学而不思则罔”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列举典型例题,重点对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和总结解题规律,使学生学会应用解题规律,做到触类旁通。

例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类型时,教师在分析典型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遗传规律:(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2)判断治病基因的位置:隐性遗传看病男,母女(病男的母亲和女儿)都病,为伴性;隐性遗传看病女,父子(病女的父亲和儿子)都病,为伴性。

在总结这些规律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遗传病的遗传类型题都可以采用该口诀来解答,要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判断,从而准确解题。

生活中的遗传学篇2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 中专 遗传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70-02

何谓“兴趣”?兴,是有兴致;趣,是有情趣。而“兴趣”整体指的是欢喜、喜爱的情绪,是人们对特定的客观事物的积极性选择的态度,并由此积极性态度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体验与特别关注。而常说的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指向性与稳定性的倾向,正是因为有学习兴趣的存在,使得学生对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关注程度与选择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在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两者之间画上等号,实际上,它们两者在引起学习者内在动因方面才是相同的,动机的定向在于兴趣。也正是这样,可以说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与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学习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在中专卫生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中,遗传学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因为此门课程自身发展变化较快,各种各样相关内容都在不断涌现,这导致遗传学教学信息量愈来愈大,且其大部分知识如果仅仅依靠记忆很难将其完全记清楚,更多的时候需要想象与推理共同参与才可以完全掌握。所以对于中专学子而言,遗传学的学习难度较大。那么怎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呢?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 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在进行遗传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假设一味追求语言的精确性,全部使用遗传学专业术语来进行讲解,必然会让人产生味同嚼蜡,枯燥呆板的感觉;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则能把枯燥的专业理论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及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遗传”这个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常见的谚语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个概念,如“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等。而在讲解“变异”这个概念时,教师则可以引用“鲤鱼跃龙门,麻雀变凤凰”“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等谚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与整个人类自身进行课堂讲解

有研究证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是直接开始于观察事物这一行为,而更多是指向学习者自身的实际经验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各种现象或人类自身,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染色体结构与染色体数量变异”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介绍常染色体病与性染色体病;又或者是指出:在某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情结,很多时候都把生女孩的责任全部推给女方,认为是女方的肚子不争气。此外,某些人还存在某些错误的理念,认为孕妇肚子尖的就是男孩,肚子圆的就是女孩,还有“酸男辣女”的经验之谈。实质上,性染色体才是决定胎儿是男是女的决定性因素,当受精卵形成之时,是男是女就已经决定下来,所谓的“经验之谈”都仅仅是概率事件,并不是绝对的。以上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谈及,并尽量以实际生活中某些较常见的事例作为载体,这种讲解方式学生较容易接受,可以让他们了解到遗传学与自身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学习遗传学这门课程还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 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较,多媒体存在着较好的综合性与表现力,形象鲜活,可以直观化表现抽象的理论知识,把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有研究表明,从视觉方面收集的信息人类可以记住25%,而从听觉方面收集到的信息仅仅可以记住15%,假设联合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就可以记住65%的信息。因此依旧采用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开展实际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且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好多媒体技术,用多媒体所提供的色彩、声频、视频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细胞增殖”这部分内容,由于其属于微观性的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观察到,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也很难掌握透,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在课件中将染色体的分离、联合、缩短、复制等动作利用动态、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微观的细胞分裂、变化的全过程,进而体验微观世界的神奇之处。如在进行“软骨症”的讲解时,笔者插播了一段《玻璃女孩的故事》,在视频中讲述了一个身患软骨症的女孩坚强不息的故事,通过这段视频,学生对于软骨症有了直观的印象,有效提升了教学成效。

四 开展问题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问题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科学而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以适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如一对年轻夫妇生有一个3岁男孩,该男孩全身皮肤呈粉白色,毛发呈白色,双眼瞳孔呈红色,虹膜透明;皮肤对光敏感,易晒伤及出现日光性皮炎、日光性唇炎等症状。那么这个男孩得的什么疾病?发病机制是什么?怎样去治疗?这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最后教师讲解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位于人类11号染色体上控制皮肤黑色素生成的基因缺失引起的,进而教师可利用这一事例作为切入点开始讲解染色体的缺失类型、形成、细胞学效应及遗传效应。通过提出问题,调整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做好教学互动,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

五 鼓励学生多参与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专学子相对于大专、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年纪较小,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心理。在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与更多的参观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得到更丰富的感性体验,帮助学生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到孤儿院等地方调查,当学生看到孤儿院中小朋友,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畸形的,还有的是弱智,通过翻阅材料、调查研究等手段,他们知道这部分儿童某些是由于身患遗传疾病,难以治愈,才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学生调查完之后,受到很大的触动,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及国家优生优育政策的意义,而这些感触仅课堂是无法给予学生的。

六 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其学习的兴趣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而同时知识又可以为生活服务。学以致用是保持学生求知欲与学习兴趣的前提。激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留心,可以尝试着利用已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某些学生在学习单基因疾病方面知识之后,意识到近亲结婚存在的风险与危害,回到家乡之后,都自觉向亲人、邻居宣传这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好专业知识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做,如何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热情、兴趣、主动性,把学习遗传学知识当成一件快乐的事,以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石春海等.《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优化[J].遗传,2005(6)

生活中的遗传学篇3

关键词:遗传学 教学改革 生物教学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编好这部分教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遗传学知识,是许多生物学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探索的课题。本文拟结合近期的教学实践和对几本较新版的美国高中生物教材的初步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遗传学部分编写的一些想法。

一、教材体系的编排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第五章讲授《遗传和变异》。首先讲述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即基因的本质、复制和表达,然后介绍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工作,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分析这两个遗传规律的实质。有人对这种编排体系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该参照高等学校教材《遗传学》的编写顺序,遵循遗传学的发展史,先介绍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再讲述现代分子遗传学,这样才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能力。

中学生物教学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许多方面与大学教学不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在大学里,《遗传学》专业课常常开设一年的时间,讲授的内容非常深。而高中生物必修课是为高中生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打基础的,讲述的是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遗传学的内容作为高中生物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占课时数非常有限,一般只讲授十几个课时。因此,我们在考虑教材体系的编排时,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按最有利于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的方式进行教材体系的编排。ト绻教材先讲述孟德尔的工作,用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来解释遗传规律,那么在讲述了基因的本质之后,还得用现代遗传学的“基因”概念从分子水平再次进行解释,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迄今为止人们所获得的对遗传规律实质的认识。但是第二次的解释由于受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在问题的实质上比第一次解释得更深刻,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知识的简单重复。现行教材在揭示遗传规律的实质时,因为已经有了现代分子遗传学的知识做基础,所以给学生介绍的是这一领域的许多科学家多年来研究成果的经验总结,为学生高效地获取前人智慧的精华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遗传学部分的内容编排还是应该以现行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体系为基本框架,在新颁布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做适当的改革和调整,不宜做大的改动。

二、教材内容的选取

教材内容的选取是否适当,是影响教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部高质量的教材,其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要求,适应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在确定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的内容时,需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一)教材内容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把科学性和思想性更好地统一起来

思想教育切忌空谈泛论、牵强附会和简单说教,而应渗透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中,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讲述,认真地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例如,现行教材在讲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介绍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这个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在证明染色体的另一个重要组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上,似乎显得说服力不够。如果新编教材从论证是否两个方面来说明问题,必将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掌握。又如,我国在遗传育种方面硕果累累,如果在教材中多介绍一些我国科研人员的工作,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很有好处的。

(二)从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传统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

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因此,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在精选基础知识时,应该适当充实一些有关生物科学新进展的内容。美国教材比较注意知识的更新,以遗传学部分为例,《现代生物学》中介绍了“人类遗传学”、“基因表达的调控”、“人工育种”和“基因操作”。《生物学》和《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中都介绍了“基因表达的调控”、“人类遗传病”和“遗传工程”,这些内容都是近些年来生物科学前沿领域取得的新成果。根据我国普通高中生物必修课设置的情况,新内容不宜增加得太多,应该精选一些与学生将来参加现代生产和进入现代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知识。例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改善人口质量,人口质量的改善要从胚胎时期抓起,胚胎时期的遗传病诊断和治疗是贯彻我国的优生政策、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新编教材的遗传学部分应该像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规定那样,增加“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内容。

(三)教材内容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的遗传学篇4

医学遗传学 教学效果 教师素质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它主要研究遗传病的形成机理、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复发风险,尤其是预防措施,以降低人群中遗传病发生率,提高人类健康素质。如今,遗传病日益被人们关注,医学遗传学已成为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医学遗传学内容相对抽象、深奥、知识零散,难以记忆,常常学生感到棘手,加之中专高职护理专业课时较少,该课程在学校又属于考查课,常不为学生所重视,为了培养学生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对遗传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手段,在护理专业中进行医学遗传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很有必要,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是安排在医学生物学中讲授的,大约占总课时的一半,这种时间紧,内容多的教学压力易使学生听课处于被动,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兴趣,所以,必须制定严谨的教学计划,对有限的课时进行合理的分配,务必要把重点内容讲的透彻明了。我们用30课时进行理论教学,用其他课时观看电教,进行试验操作,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医学遗传学有了宏观的认识,增强学生对遗传病知识的了解及临床应用。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各个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医学遗传学迅速发展,知识更是日新月异,教学计划主要是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但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尤其是一些非医学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提高,如通过查看文献,了解学科的研究动态及最新成果;通过医院遗传病科进一步了解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了解在临床中对遗传病最先进的检查手段以及开展情况等;除此之外,还应完善自身内、外、妇、儿临床知识及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灵活运用到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公式和定律与临床相结合,讲得新颖、形象、绘声绘色和深入浅出,才能胸有成竹回答学生的各种提问,赢得学生的信赖。

三、医德医风在教学中的灌输

“无德不从医,从医必先修德!”医学生除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活跃的临床思维,还必需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才能担负起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责任。在教学中灌输医德医风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对病人和社会的责任感。相信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学生第一次通过教学录像观察遗传病病人时,一些学生所表现的或是恐惧,或是嘻笑,或是满不在乎,更甚者是厌恶等。此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生硬的斥责学生的表现,而应耐心告诉学生如何尊重这些病人,如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另外,在各地的儿童福利院中,有不少遗传病患者。比如,白化病、遗传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等,有条件可用带学生去福利院参观慰问,鼓励学生与这些儿童接触,让他们感受到这些因为患遗传病遭父母抛弃的孩子也是一样的天真可爱,更需要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在提高学生对遗传病人的爱心及同情心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身体的健康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及避免与减少遗传病发生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医学遗传学的热情。

四、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初中起点,她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掌握较少,知识面较窄,而医学遗传学中科学概念多,实践性强。

1.确定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见遗传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传递方式和特点;了解该领域研究新进展,具备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并能初步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遗传问题。

2.选择适当的记忆方法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科中涉及的概念多,理解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是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基础,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图画、理解记忆法、相互比较法、识图法等。如在减数分裂这节教学中,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二阶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概念,我们可以用画图和识图法,让学生看图记忆,并理解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有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情趣中掌握概念。

3.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实际

医学遗传学实质上是遗传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临床实际,不仅体现了本门学科的特点,而且趣味浓郁,引人入胜。举例大家熟悉的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其病因是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故也称为21三体综合征。又如,在讲述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时,首先以同学们所熟悉的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例,让学生举出这些疾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体征,说出这些病人的治疗方法及在日常生活中所注意的细节等,帮助学生归纳出这些疾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及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方法的手段来改善病情的结论,引出“既受遗传因素控制,又受环境因素影响是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的观点,由于讲授贴近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

为增强直观性,扩大知识面,我们积极开展电化教学,教研组购进了遗传病的录像带。电化教学不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完善和补充课堂讲授时不易见到的病例。通过电教,学生能够见到遗传病例的详细特征,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积累了经验。

生活中的遗传学篇5

关键词:概念教学;遗传学前概念;前概念成因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85-1本文中,前概念指的是学生在习得某一科学概念之前,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与体验产生的对该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他们总是试图将新的信息、观念、经验与最适合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因此,对于科学概念的教学而言,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分析学生科学概念建构的障碍之所在,才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高中遗传学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研究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胞学基础和遗传规律等内容,涉及基因、染色体、细胞分裂、遗传定律等众多核心概念。由于遗传学概念的抽象性和相互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较多的遗传学前概念。本文对高中生具有的遗传学前概念进行调查,并对前概念成因进行了分析,为遗传学概念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中生具有的遗传学前概念

高中生在“基因”概念的学习中往往认为“基因是染色体片段”、“DNA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基因”;而在学习“细胞分裂”时,学生认为“同源染色体只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必须为‘X’形,且形态、大小相同并两两配对”等;在有关“性状”概念的学习中,学生认为“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的不同性状”、“相对性状只能有两种不同的表现类型”、“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等;学生在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认为“基因型YyRr的个体形成Yy、Rr两种配子”。

二、高中生遗传学前概念的成因

1.日常生活经验因素

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生物学前概念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直接观察和感知,形成大量的感性知识。以这些感性知识为基础,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现象作出判断,而这些感性知识将形成日常生活概念。日常生活概念对现象的解释要求以满意为主,而科学概念追求的是对现象的完美解释和预测,二者对事物本质掌握度的要求不同导致学生在将日常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中遇到困难,这些困难将导致学生形成前概念。[1]

2.社会媒体信息因素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普通大众对一些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理解那些深奥的生物学术语和专用名词,媒体往往会对这些术语和名词进行浅显易懂的诠释。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概念的严谨性和精确性会被人为降低,导致学生从社会媒体中获得的科学资讯和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信息存在不一致而引起前概念的产生。[2]

3.相关学科知识因素

生物学很多的知识与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不同学科对同一概念的阐述有差异,或者是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还没有学习,学生在建构某些生物学科学概念时存在很大的困难。

例如:应用两大遗传学定律计算概率的问题,数学上有关概率的内容还没有学习,学生对于概率的一些原理如“乘法原则”、“加法原则”常难以理解,导致对概率计算的问题始终是迷迷糊糊。另外,数学上有关概率的内容几乎不涉及“条件概率”的问题,而遗传学概率计算很多都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如“生病男孩”和“男孩生病”在数学上没有任何的不同,但在遗传学概率计算时是显著不同的。

4.学科概念教学因素

研究表明,教师拥有大量的科学领域中的前概念。在教学中,教师有时在科学用语、术语上的表达不够严谨以及教师口语等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正式或非正式教材上的定义、图表或者提供的实例不够全面也会使学生产生歧意,从而导致前概念的产生。

例如:在进行“相对性状”的概念学习时,老师对“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进行举例往往都是举两种不同的表现类型,如“豌豆高茎和矮茎”、“人眼睑形状的单和双”等,给学生造成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只能是两种,从而在判断“人血型分A型、B型、AB型、O型”不属于相对性状。

5.个人认知缺陷因素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认知缺陷导致前概念的产生。这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学科知识不足,往往对概念的了解不够全面、准确;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缺陷,如进行不恰当的类比,依靠直觉和想象进行判断等。

[参考文献]

[1]黄玮.高中生物迷思概念成因及教学对策[J].中学生物学,2009.25(1).

生活中的遗传学篇6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教学探索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既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医科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这门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我们采用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遗传病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与实际病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培养的要求,也是一种适应社会要求和发展的教学。以“遗传病”为教学中心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发病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医学遗传学在我院各个专业都有开设,但每个专业的课时都不多,如果要在课堂中将教材的全部内容讲授一遍是没有时间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其他课程的内容与本课程的联系(如学生正在学习生物化学、免疫学、组织胚胎学等课程),学生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专业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学生已经或者正在学习的生物化学与医学遗传学的生化遗传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了解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知识,结合一些生化遗传病进行讲解,课堂内容会丰富而且活跃得多。通过与其他课程结合,学生可以同时巩固两门知识,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收获也会更多。

对不同专业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医学遗传学的主要内容是遗传病的发生机理、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预防方法,从而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在人群中的危害。遗传病的种类主要有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病、生化遗传病等章节。如对于检验专业的医学遗传学我更侧重于染色体病的学习,因为检验班学生有可能从事染色体检验的工作,对染色体的结构特征、染色体识别及染色体病的学习要求较高,可以适当增加学习内容。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是教师主讲,学生听课,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学习知识。这样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主动地学习知识。而医学遗传学相对其他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少,对一些病例的分析、发病率的计算都不能靠记忆来学习,所以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对学好这门课是关键。

在课堂教学之前先布置一到两个遗传病病例,让学生先思考、查文献,通过查阅文献对这种常见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治疗有所了解。课堂上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发言,这比教师在课堂滔滔不绝讲解病例,学生记忆更为深刻,也知道遗传病虽然很难治疗,但是有些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几次这样的学习,学生对知识能主动记忆,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三、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拥有“一桶水”。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遗传学的核心“遗传病”,教师首先要对各类遗传病的发病、症状、治疗等有充分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查阅相关资料,还要与临床结合,到医院、产检中心等地方了解实际遗传病的发病情况,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地掌握这门知识。

教师除了承担教书职责,还需要育人。首先教师是传授课程知识,其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在完成医学遗传学课程知识讲授的同时,利用医学遗传学中有关内容所涉及的生活中常常发生的事情启发和教育学生,做到寓“育人”于“教书”全过程之中。如在讲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病例时,讲到手指的畸形(多指症、并指症、缺指症及短指症这些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以告诉学生有五个健全的手指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应该知道珍惜,好好生活,努力学习,学生听了会很受启发。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遗传病,遗传病的临床症状及特征不能只是教师的讲解和描述。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手段,可以承载大量图片、动画,使得教学更加形象更加直观,课堂教学色彩丰富,内容充实,将多媒体应用到医学遗传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给这个课程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观念。然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入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只是将每张PPT读给学生听,点动鼠标更换页面,展示准备好的图片,而学生也只是不停地紧张地观看教师播放的PPT,不但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会使这种多媒体教学成了新形式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是走马观花式的,一节课下来会毫无收获。因此,教研室一直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原则,将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上课前精心制作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对各个章节进行不同设计,课堂上播放幻灯片的速度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气氛进行适时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双凌,蒲淑萍.高职高专类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医学,2010(18):2441-2442.

[2]朴贤玉,王秀华,郑立红.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4):449-450.

生活中的遗传学篇7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内容 基于问题学习 专业词汇 成绩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18

遗传学是是研究生命基本规律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科学,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发展迅速的学科。遗传学与人类自身的健康密切相关,也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遗传学的发展得益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也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广泛交叉和渗透,同时,遗传学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生命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遗传学课程是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遗传学课程对于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遗传学也有着不同于生命科学专业其他重要课程的一些独有特点。在遗传学的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有如下一些思考。

1 选择合适的教材、课件和教学内容

国内目前有不少的遗传学教材,每本课程各有其优缺点。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广泛的讨论、协商和比较,我们选择了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刘祖洞等主编的第三版遗传学教材,这主要基于如下理由,第一,这套教材的前两版是公认的遗传学经典教材;第二,该教材在经典遗传学与现代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内容平衡得比较好;第三,该套教材在习题方面组织得比较完整,内容也比较新。在遗传学的课件方面,我们主张精心准备,既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也要求加入一些前沿的研究内容,也包括一些授课老师科研相关项目的内容。同时,遗传学与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课程存在广泛的交叉。由于遗传学讲授的内容非常多,在有限的学时内就必须进行必要的一些取舍。我们认为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遗传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避开重复,突出重点,会有利于提高遗传学的教学效果。比如微生物遗传学的部分内容,由于与微生物学课程存在很大的交叉部分,在学时的安排上就可以适当减少。由于遗传学是研究生命基本规律的科学,大多数学生普遍都对该课程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但也应该注意到部分学生感到学习遗传学难度较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乎衡教学的进度。此外,在遗传学教学中也需要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对遗传学知识构建的需要。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增加一些人类遗传学的一些现象(疾病),效果就比较好。比如红绿色盲,秃顶,血型,先天愚型,两性畸形等遗传现象,可以进一步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遗传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动态

在遗传学课程的讲授中,遗传学的发展历史及一些重要遗传学家的事迹,对于学生对于遗传学学科的发展理解非常重要。不仅要介绍国外一些著名的遗传学家,如孟德尔、摩尔根、穆勒等,也应介绍国内一些著名的遗传学家如谈家桢、盛祖嘉等,国内一些重要的遗传学方面的进展也要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要让学生置身于一些遗传学家所处的时代,如何来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一些遗传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说,设计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推动遗传学学科的发展。此外,近几年在遗传学相关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贡献也要在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提及。在对遗传学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遗传学在当前生命科学各学科中的核心作用和重要地位。同时,让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历史、现状和动态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另外,在理论考试中,我们有时候也考察一些遗传学发展的历史,比如基因的概念是如何发展的,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等问题。

3 遗传学专业词汇的学习

遗传学的专业词汇相对于其他一些课程来相对较多。我们认为,对于遗传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对许许多多遗传学专业词汇的理解和学习。遗传学名词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同时接触到这些遗传学专业词汇的英文名称。在讲授一些遗传学名词的时候,要注重与其他一些相近遗传学名词的比较,比如交叉和交换的区别;不完全显性、完全显性、共显性、超显性、镶嵌显性的区别等。在遗传学的理论考试中,我们倾向于20-30%的遗传学名词的解释和理解是比较合适的。在遗传学专业词汇的学习过程中,为避免枯燥乏味,我们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图表、动画等对专业词汇进行介绍,加强学生对遗传学专业词汇的理解和认识。由于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大部分学生具有进一步读研的意向,如果学生有从事遗传学专业研究的意向,我们也会推荐一些好的遗传学专业词汇的书籍,让他们备考。比如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遗传工程词典就是一门较好的学习遗传学专业词汇的参考书。

4 善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对于遗传学的教学非常重要。一些重要的遗传现象,都要有一些图片、视频等来配合讲授进行学习。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采用动画视频来辅助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生物专业的遗传学课程不同于医学遗传学课程,但在教学课程学生对于一些人类遗传的现象等问题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倾向于介绍部分人类遗传学现象的内容。但在人类遗传病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通过语言描叙一些病例,学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如果通过照片或视频来描叙一些遗传病,就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刻。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一些遗传学方面的最新动态,比如我们推荐OMIM网站让学生更广泛的了解一些遗传病的信息。我们也尝试使用一些互联网程序对遗传学课程进行考核和答疑。通过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我们认识到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注学习遗传学的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遗传学的多媒体教学中,我们也认识到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够清晰等问题,这都需要任课教师加以注意。

5 遗传学习题的讲解

遗传学是在生命科学各分支课程中是相对较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应该说是有一定的理论深度的。单纯的课堂的理论知识讲授很难让学生对遗传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应用掌握透彻,我们认为遗传学这门课程需要通过对一些遗传学习题的训练和讲授来让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在遗传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安排一定学时的习题课,专门对教材课后的一些习题进行讲授。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尝试解答一些著名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遗传学研究生入学试题,对一些经典的试题统一讲解,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的这中教学思路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

6 PBL教学方法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Prohlem-Based Leaming)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不但获得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对问题的探索又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遗传学的知识点多,有较强的理论深度。在遗传学的讲授过程中,通过PBL教学方法的应用对该课程的讲授就更加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再进行总结和评价。比如,在巴氏小体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提出问题,既然女性X性染色质失活,为什么X连锁的遗传现象没有受到影响的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的时候就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假说。我们认为,在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善于通过应用PBL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对遗传现象和规律的深入分析和认识,

7 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发展源于实验,实验教学是遗传学课程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遗传学与普通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一些遗传学问题,他们也希望在遗传学实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遗传学的实验教学应当让学生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实验课学时占到了总学时的大约1/3。对与其他生命科学课程如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交叉的实验内容部分进行了调整,对遗传学实验我们更偏重一些遗传学学科所独有的一些实验的开设。我们对遗传学课程的实验安排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果蝇为材料的一些经典的杂交实验;二是细胞遗传学比如性染色质标本的制备、核型分析等;三是人类遗传病的分析比如一些正常遗传性状的调查、系谱分析等。同时,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假说和设想,设计小实验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8 完善遗传学课程成绩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才评价的标准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方法也对督促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遗传学的课程的成绩评价体系,我们采用了理论考试成绩(60%)与实验成绩(40%)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理论考试成绩部分,我们采用了期中考试使用学生网上课程学习系统,学生通过自测试题库内的试题完成,成绩占30%,期末考试老师命题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包括实验结果(20%),实验报告(40%)和实验考核(40%)的部分。实验考核主要包括对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等。通过这种综合性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我们发现能够提高学生对遗传学的学习兴趣,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们认为,通过遗传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丰富的遗传学理论和实验技能,也能让学生终身受益。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总之,完善遗传学教学方法还需要广大遗传学教学工作者不断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守伟,赵莉,胡明洁,张静.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遗传学教学内容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1):1157-1158.

【2】王文静,连瑞丽,李宇伟.多媒体技术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1):55-56,78。

【3】陈芳杰,李春义,孙秀菊,富伟能,金春莲,赵彦艳.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合理运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卟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304-306.

生活中的遗传学篇8

关键词:五星教学模式;遗传学;教学;三点测验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1-95-02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生物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1-2]。遗传学又是具有广泛交叉性的学科之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经典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和数理统计等方面的内容[3-4],而且与越来越多的学科结合发展出一些新的交叉学科,如分子遗传学等,创造了一些生物学科的新成果[5]。可见,遗传学教学是高校生命科学等专业的一个重点,但是由于遗传学教学内容繁杂、抽象,晦涩难懂,所以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 《遗传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在《遗传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改革尝试,但是仍有许多方面不尽人意[6]。主要表现如下:(1)遗传学知识体系比较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更新;(2)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仍然普遍存在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3)《遗传学》课程的课时数不断减少,学院己将原有的80学时减少至45学时,然而对教学的要求并没有降低,教学内容也没有相应减少。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有限的学时里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信息,学生没有时间训练新知识。结果导致“教”与“学”两难的困境。因此,探讨《遗传学》课程新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五星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理论家梅瑞尔(M. David Merrill)教授于本世纪初提出来的[7]。经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等引进[8],并在我国的初等教育领域进行本土化改造试验,如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和宁波市江东区等少数学校采用五星教学模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7],但在高等教育领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尚处于探索阶段。为此,笔者采用五星教学模式理论,对《遗传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2 以问题为中心的五星教学模式

梅瑞尔教授认为实施“五星教学原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同时指出有效教学的阶段是围绕“以问题为中心”的4个阶段(图1)。

图1 有效教学的阶段

五星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环节:

(1)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如何教,如何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方面,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与构思;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师与学生协作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促进学习。

(2)激活旧知。教学活动不是空中楼阁,是知识逐步积累的过程。在激活阶段,教师通过教学手段激活原有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做好学习准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激活了相关的旧知识和经验时,才能促进学习。

(3)展示论证新知。在这一阶段,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准备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加以联系,理解新知识。也就是说如何利用各种方式与方法去向学生充分地展示并具体刻画新知识,利于学生掌握。

(4)应用练习。该环节是巩固提高阶段。在这阶段,教师辅导学生进行应用练习尝试,布置适当且有针对性的作业,使学生应用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去解决问题,加强对信息和例证的操练,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5)融会贯通。在整合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反思和创新。当教学中学生受到鼓励,将新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五星教学模式将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地汲取了各种教学原理共通的成分[9]。在五星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激活、展示、应用和整合阶段的策略运用,让教师从问题、任务、操作和动作4个层面来提高课堂趣味性和针对性,有目的地增进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样,五星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有思考和对自己原有知识和新的知识进行综合的过程,这是他们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

3 五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

五星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笔者根据五星教学模式原理,在遗传学“三点测验”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改革实践。

3.1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三点测验是基因定位的方法之一,是遗传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是学习染色体作图的基础。按照五星教学模式原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做法是,首先展示果蝇X染色体上由3个连锁隐性突变基因(ec,ct及cv)分别控制的表型(棘眼,截翅及横脉缺失)和X染色体的图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如何确定分别控制这3个表型的3个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及排列顺序呢?也就说如何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间距确定下来?虽然可能很多同学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阅读课本进行思考。最后,引入本次课的内容―三点测验,交待学习任务并形成任务序列,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3.2 激活原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结构是由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所构成,在学习新知识时,就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发展。因此,在学习三点测验时,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马上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而应努力激活已有知识和技能。前面已经学习的测交、重组率及图距等内容,均是三点测验学习的基础,因为三点测验是通过测交并统计后代不同类型的个体数,然后计算基因间的重组率及图距以确定基因的相对位置及排列顺序。因此,激活原有的这些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激活学生原有的测交、重组率及图距等概念以及重组率计算分析的相关知识。

3.3 通过实例展示论证新知 笔者根据创设的情境―果蝇X染色体上的3个隐性突变基因的位置及间距分析作为实例来对三点测验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一内容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十分费时,需要大量板书,40min的一堂课,往往无法完成内容的授课,而且学生也十分难以理解。按照五星教学模式的理论,利用多媒体与先进的动画制作软件等辅助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造,利用情景式互动教学,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三杂合体雌蝇(ec ct+/++cv)(告诉学生不是真实的排列顺序)与三隐性纯合体(ec ct cv/Y)测交及三杂合体雌蝇形成8种类型配子的过程(包括亲本型、单交换型及双交换型)。接着,通过动画展示测交后代各种类型个体的数据,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和计算其中每对基因之间的重组率,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后要求学生根据重组率计算的结果,确定位于中间位置的基因,参照图距与重组率的对应关系,将基因的位置及排列顺序标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此时,3个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置(ec-cv-ct)通过投影显示出来,并引导学生计算ec-cv和cv-ct距离之和看是否等于ec-ct?针对“不等”的计算结果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并推导出ec-ct之间真实的重组值。

3.4 新知识的练习和应用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理安排练习,巩固学生对三点测验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入另外的一些实例教会学生分析思路和计算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解题的方法。另外,还合理调整了练习的难度,在一些难度较高或者比较典型的练习中,进行随堂指导,帮助学生能够顺利解题,并提高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3.5 融会贯通促进知识迁移 梅瑞尔教授也认为,学习者受到鼓励,将新知识或技能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时,才能够促进学习[8]。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应用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为学生积极营造讨论和辩护气氛,以及提供创造、发明或探索的实例。前面已经学习了三点测验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方法,此时以自己的研究方向-水稻散穗基因(Spr3)、落粒基因(sh4)及稻瘟病抗性基因(Pi45(t))的定位为实例,让学生课堂讨论如何获得3个基因的相对位置及排列顺序,融会贯通的将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并应用于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使新学的知识获得拓展升华,学以致用。

4 结语

五星教学模式符合“教学先扶后放,渐进撤除支架”的建构主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和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五星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学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顾蔚,张敏.优化遗传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讨[J].遗传,2004,26(6):934-940.

[2]石春海,吴建国,马秋兰,等.《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优化[J].遗传,2005,27(6):980-983.

[3]李汝.谈谈遗传学中若干基本问题[J].遗传,1982,4(4):1-4.

[4]王仑山.《遗传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高等理科教育,1999,5:60-65.

[5]王忠华.地方性高校遗传学理论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97-100.

[6]郭晓华,王剑峰.生物科学专业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3: 46-48.

[7]盛群力,宋洵.五星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兼及一堂课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1): 69-72.

[8]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

生活中的遗传学范文

生活中的遗传学篇1[关键词]遗传学;有效教学方法;高中生物[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9201遗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