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0 11:23:52浏览:684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1

[关键词] 高粱 病虫害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67-02

一、高粱常见病虫害发生状况以及防治措施

1.高粱黑穗病

1.1危害症状

该病一般在穗期才表现症状,极少数病株在生长前期也表现出症状,即植株矮小,节间缩短,叶片簇生,有的分蘖丛生;穗期受病雄穗,花器基部膨大,颖片增多,内含黑色粉末,受病雌穗穗形短小,基部膨大,果穗内部充满黑色粉末和扭曲的丝状物。

1.2发病规律

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新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又以土壤带菌为主。在玉米3叶期以前,土壤温度21~28℃,湿度在中度偏旱时最有利于病菌侵入。4~5叶期以后的玉米受侵染少,该病也无再侵染。当种子发芽,病菌也萌发,侵染幼苗,随植株的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连作地、耕作粗放、覆土过厚、土壤干燥都有利于侵染发病。

1.3防治方法

1.3.1种植抗病品种。

1.3.2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重病区避免连作,实行轮作。

1.3.3精耕细作,适期播种,促使种子发芽早,出土快,减少发病。

1.3.4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5%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0.8%的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量0.3%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

2.高粱小地老虎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6~32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后翅灰色无斑纹。

卵:半球形,乳白色变暗灰色。

幼虫:小地老虎老熟幼虫体长41~50毫米,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2条深褐色纵带。

蛹:赤褐色,有光泽。

2.2生活习性

小地老虎在金沙县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3~4月化蛹,4~5月羽化,第一代幼虫是危害的严重期,也是防治的重点期。成虫白天栖息在杂草、土堆等荫蔽处,夜间活动,趋化性强,喜食甜酸味汁液,对黑光灯也有明显趋性,在叶背、土块、草棒上产卵,在草类多、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虫头基数多。幼虫夜间危害,白天栖在幼苗附近土表下面,有假死性。

2.3危害特点

小地老虎为多食性害虫,分布广,危害重,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2.4防治方法

2.4.1糖醋液诱杀成虫。配制方法:糖、醋、酒、水、90%敌百虫晶体6∶1∶3∶1∶10∶1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设置。

2.4.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4.3在作物定植前,选其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若卖菜、小旋花、百稽、艾篙、青篙、白茅、鹅儿草等杂草堆放诱集小地老虎幼虫,然后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杀。

2.4.4早春清除菜田及周围杂草,防止小地老虎成虫产卵。

2.4.5清晨在被害苗株的周围,找到潜伏的幼虫,每天捉拿,坚持10~15天。

2.4.6配制毒饵,播种后即在行间或株间进行撒施。青草毒饵:青草切碎,每50公斤加入农药0.3~0.5公斤,拌匀后成小堆状撒在幼苗周围,每亩用毒草20公斤。

2.4.7化学防治:在地老虎1~3龄幼虫期,采用48%乐斯本乳油或48%毒死蜱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地表喷雾。

3.高粱粘虫

3.1危害特点

初孵幼虫常群集卷叶内,先吃掉卵壳,然后爬出叶面,吐丝分散,白天潜伏叶鞘、叶背或心叶中,夜间活动取食。低龄幼虫食量小,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片呈白色斑点或半透明的白色条斑;3~4龄可将叶片咬成缺刻;5龄后进入爆食阶段,常把叶片全部吃光,留下光秆。

3.2生活习性

粘虫俗名行军虫、天马虫、剃枝虫等,具有间歇性爆发的特点,其食性较杂。在我县主要危害玉米,以第2代为主害代,危害高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

粘虫只要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连续繁育。成虫昼伏夜出取食、交配、产卵。喜产卵于干枯苗叶的尖部,且具有迁飞、转移为害的特性。幼虫有假死性,对农药的抗性随虫龄的增加而增加。

3.3防治方法

3.3.1诱杀成虫。5月下旬第1代成虫迁入始见期,有条件的地方,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一盏灯控制面积为50亩),或傍晚在田间通风处放置装有糖醋诱杀剂的盆诱杀成虫(诱剂配法:糖3份,醋4份,水2份,酒1份。按总量加入0.2%的90%晶体敌百虫),盆距地面高约2~3尺,每隔5天察看诱剂耗费程度,酌情增添或更换。通过杀灭成虫,可降低田间落卵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也减少农药对作物及环境的污染。

3.3.2草把诱卵。6月上中旬第1代成虫迁入产卵盛期,用稻草扎成小把,捆在竹竿上,每亩10个左右,分别插于田间,草把略高于玉米植株,4~5天更换一次烧掉。

3.3.3及时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减少成虫产卵场所。

3.3.4药剂防治。防治粘虫的最佳时期为幼虫3龄前,此时幼虫食量小、危害轻、抗药力差,药剂防治效果好。当高粱百株虫量达60头以上时,在2龄幼虫盛发期进行应急连片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可溶粉剂120~180g兑水75公斤喷雾,或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40~50g1000~1500倍液喷雾,或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二、结语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2

[关键词] 矮高粱;早甘蓝;套种;技术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无霜期短,为了充分利用光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水、热资源,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市在粮菜套种栽培上进行了不断探索,矮高粱套种早甘蓝技术作为粮菜套种的一种新形式,近几年被我市的许多农户所认识和接受。矮高粱具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可用于酿酒、食用等多种用途,尤其是作为粗粮食品,销路广泛,种植效益很好;早甘蓝作为春夏季主要蔬菜食品之一,深受消费者欢迎。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套种作物之一 矮高粱

1.选地

高粱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选择结构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质地和酸碱度适宜的地块。

2.深松整地

秋收后抓紧进行深松整地,以利蓄水保墒,延长土壤熟化时间,达到"春墒秋保,春苗秋抓"的目的,深松深度35cm,深松的同时起好垄,垄距65cm为宜,未及起垅的,春季应抓紧进行顶浆作垄,以防整地过晚春风大散墒影响出苗。

3.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矮杂8号矮生高粱品种,该品种为大穗高产高粱品种,中早熟,春播生育期120d,株高130cm左右,长势强,茎秆粗壮,叶片上举,穗长28~30cm,最长达41cm,穗紧实,红粒、红壳、粒大壳小,不落粒。穗粒重100-150g,千粒重30~32g。抗旱、耐涝、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

4.种子处理

(1)选种、晒种:播前精选种子,筛选出无病虫害、大而饱满的种子,晒种3—4d,用50℃的温水浸种6h,晾干水汽后播种。确保播后出苗率高、发芽快、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2)药剂拌种:为了防止高粱黑穗病,可用拌种双拌种,每千克种子用5g拌种双,或每千克种子用2%立克锈拌种剂1—1.5g均匀拌种。

5.适时精播

一般土壤5cm内,地温稳定在12-13℃,土壤湿度在16%-20%播种为宜。我市为5月5-10日为适宜播期,播种量与发芽率和亩保苗有关;发芽率在95%以上,亩保苗在5000株左右,亩播量1.5-2kg。播 3-4cm为宜,播种时要深浅一致,覆土薄 厚一致,镇压保墒。

6.配方施肥

提倡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氮、磷、钾配合,根据地力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好的有机肥2000—3000kg,磷酸二铵20-25kg,硫酸钾5-10kg,硫酸锌1kg。种肥用4-5kg硫铵,种子与化肥开,防止烧种。追肥在拨节期和出穗期各施用一次。拨节期,用尿素5-10kg结合趟一遍地一齐施用。穗肥,可施硫铵8-10kg。

7.加强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出苗后3-4片叶时进行间苗,5-6叶时定苗,减少水分养分消耗,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2)中耕:苗期中耕2次。第1次结合定苗进行,10-15d后进行第2次。可保墒提温,发根壮苗,又可消来杂草,减轻杂草危害,拨节后中耕促根早生快发,增强抗风抗倒、抗旱保墒能力。

8.综合防治病虫害

蚜虫可用10%的吡虫啉5000倍液喷雾防治;褐斑病亩用70%或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预防;黑穗病采用种子拌种进行防治。

高粱忌用敌百虫、敌敌畏、杀螟松、杀虫双、波乐多液等对高粱有害的农药,以免造成药害。

9.适时收获

高粱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此时籽粒饱满,淀粉含量高,我市一般在10月1日左右进行收获。

二、套种作物之二 早甘蓝

1.品种选择

选择中甘11、京甘1号、8398等早熟品种。

2.营养土配制

一般由田土、马粪土、草炭及速效肥料配制而成,配制比例:旱田土(无残留农药旱田土)60%—75%,马粪草炭土15%—25%,每立方米床土加入复合肥1—1.5kg充分拌匀待用。

3.种子处理

为提高种子出芽率可用50℃—55℃温水浸种15min,然后自然冷却浸种3h左右,捞出甩干置于22℃—24℃条件下催芽,注意保持湿度,一般36h出芽,待80%种子出芽即可播种。

4.播种方法

将育苗床整平,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撒一薄层过筛土,然后播种。播种量每平方米4g左右,播种后均匀覆土8—10mm。为防止立枯病发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杀菌,每平方米7—10g拌于覆土中。温室育苗当土壤温度较高时可采取浇足底水后播干种的方法。

5.苗期管理

出苗前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3℃—15℃。出苗后适当降温降湿蹲苗,白天10℃—20℃,夜间12℃—14℃;分苗后到缓苗前,棚室内温度白天25℃,夜间15℃,缓苗后白天20℃,夜间10℃—12℃。幼苗2叶1心时分苗,一般分到7㎝×7㎝或8㎝×8㎝的营养钵中,分苗后要浇透水适当增温,缓苗后及时通风防止徒长。定植前5—7d对苗子要进行低温锻炼,使之适应外界条件。

6.定植

5月上中旬定植。定植时打孔浇足定植水,在高粱苗间人工刨坑埯栽,亩栽5000—5500株。

7.肥水管理

定植缓苗后适当控制浇水以提高地温。若有寒流天气,可提前施硫酸铵每亩15—22.5kg,并灌水增强植株抗寒能力。莲座期进行1次追肥,亩追施速效氮肥15—20kg,莲座末期适当控制浇水,及时中耕除草。

8.病虫害防治

软腐病可用敌克松原粉加水1000倍灌根,或用农用链霉素200mg/kg浓度的药液灌根。黑腐病用农用链霉素200mg/kg6—7d喷1次,防治2—3次。菜青虫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9.收获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3

关键词:适时播种;科学施肥;黑穗病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43-1

1 选择优良品种

种植任何作物,品种的好坏都会影响到产量及品质,所以种植高粱应选择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好的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抗病力、抗自然灾害、抗倒伏等性能,在作物生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青壳洋高粱、水耳红、泸糯3号、泸糯1号等。一般常规高粱(青壳洋高粱、水耳红)亩产250~300千克,生育期较长,适宜于浅丘河谷地带种植;杂交高粱(泸糯3号、泸糯1号)亩产400~500千克,早熟,适宜于深丘及高山区种植。

2 适时播种育苗

当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播种。高粱最适宜的播种期是4月下旬,常规种植宜早播,杂交种宜迟播。播种期过早、土温低、出苗时间延长,易导致烂种烂芽现象严重,出苗率低,且不整齐;播期过迟。生育后期易受高温伏旱影响,穗部虫害也重。高粱育苗应选用土质偏沙,背风向阳,肥力中上等的菜园地作苗床。床土要深挖细欠,开好厢沟,结合施肥整平、整碎,做到平整、细软,土肥融合,水分适中。播前要精选种子,筛选出无病虫害、大而饱满的种子,曝晒3~4天,用50℃的温水浸种6小时,晾干水汽后播种。一般一亩土需播种250~500克,其中常规种250克,杂交种500克。每亩苗床播种4~6千克,混泥撒播,播后盖细土1厘米或泼施浓猪粪盖种,再搭拱盖膜保温。出苗后及时揭膜,3叶时定苗,保持株间距3厘米,并追施清粪水2000千克提苗。如有蚜虫,可用10%的吡虫啉5000倍液喷雾防治,雨后及时移栽。

3 合理密植

当高粱苗有5~8片叶时抢雨带土移栽,其中杂交种5~6叶,常规种6~8叶。过早移栽,苗嫩根少,对环境适应性差,返青成活慢;过迟移栽,苗老穗小,产量低。目前生产上种植密度偏稀,应适当增加苗数,一般小麦油菜地实行间套种植,按(40~93)×(33~40)厘米的规格进行宽窄行栽培,田坎土台按50×33厘米的规格进行宽行窄株栽培,每窝栽2株,保证亩有基本苗5000~8000株。移栽时,做到窝大底平,苗直根深,盖土3厘米,可边栽边浇定根清粪水,以提高成活率。

4 科学配方施肥

高粱根系发达,吸肥力强。应采取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即有机肥和经配方后的氮磷钾化学肥料均衡施用。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一般中等肥力土块,每亩可施化学纯氮4~5公斤(折合成尿素为9~10公斤,或者碳铵25~30公斤),磷素2.5~3公斤(折合成过磷酸钙为20~25公斤),猪粪水2000~3000公斤。施肥方法以重施底肥(约占全部用肥量的70%左右)、早施追肥(约占全部用肥量的20%)、拔节前施完全部高粱一生所需肥料。施肥方法以重底早追为宜,农家肥的70%和磷、钾、锌肥全作底肥,移栽成活后及时用碳铵加清粪水提苗,特别是杂交高粱宜早不宜迟;拔节前看苗酌情追肥,可施水粪30~40担,碳铵或硫铵5~7.5千克。

5 田间管理要加强

主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查苗补缺:当高粱移栽成活后应及时查苗补缺,减少缺窝缺株。二是中耕培土:高粱薅得嫩,等于上道粪。移栽成活后,结合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并铲除杂草;拔节前再结合施拔节肥进行第二次中耕,并培土上行。三是施肥抗旱:如遇干旱,叶片发红,可用磷酸二氢钾喷施防治。

6 病虫害防治

高粱的主要虫害有芒蝇、土蚕、玉米螟、大螟、蚜虫、粟穗螟、桃蛀螟等,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炭疽病、褐斑病等。

防治方法:

(1)土蚕:于苗期,每亩用20%速灭杀酊乳油12毫升和切碎鲜牛皮菜15千克,白糖0.2千克,食醋0.8千克,清水3千克配制成毒饵,于黄昏撒于田间防治。

(2)玉米螟、大螟:于苗期和拔节孕穗期,亩用55%的特杀螟可湿性粉剂50~100克对水喷雾或3.6%的杀虫双大粒剂2千克点心叶防治。

(3)蚜虫:可用10%的吡虫啉5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灭蚜威或40%的乐果3000倍乳液喷雾防治。

(4)粟穗螟等穗部害虫:于灌浆初期用5%的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浸穗部防治。

(5)炭疽病、纹枯病:于拔节前后,亩用5%的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100克对水喷雾防治。

(6)褐斑病:亩用70%或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预防。

(7)黑穗病:每千克种子用2%立克锈拌种剂1~1.5克,先将药剂加水少量调成浆状液,然后与种子拌匀防治。忌用敌百虫、敌敌畏、杀螟松、杀虫双、波尔多液等对高粱有害的农药,以免造成药害。

7 及时收获

高粱90%以上植株穗下部籽粒硬化后就成熟了,应抢晴天及时收获,脱粒晒干后,妥善保管。收回后在坝子里脱粒,不要将穗子放在屋里过夜,以免来年用作种子时增加穗螟危害。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4

关键词 高粱;红缨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桂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4.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055-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粮食走上了普通家庭的餐桌,高粱、红薯等特色粮食生产在桂林市全州县得到了发展,对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有积极的意义。红缨子高粱从2010年开始引进全州县种植,以订单种植的方式推广种植,目前每年种植面积在1 400 hm2左右,是目前产量最高且品质最优的常规糯高粱。红缨子高粱属糯性中秆中熟常规种,属于散穗型品种,籽粒呈红褐色,脱粒较易,抗病、抗旱能力强。该品种糯性好,玻璃质含量高,耐蒸煮、出酒率高,是最符合酿造茅台工艺要求的优质原料之一。红缨子高粱产量一般在6 000 kg/hm2左右。全州县秋播130 d左右,夏播种120 d左右。在推广种植红缨子高粱的同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品种在桂北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育苗

红缨子高粱种植要采取育苗移栽方式,不宜直播,一是直播播种时间会推迟,二是直播因气候、操作方式、基肥施用等因素常影响出苗率。

1.1 选择苗床地

苗床地选择标准:主要选择取水便捷,土壤肥沃、无化学污染的砂壤土,地理位置一般背风向阳。撒播育苗苗床和大田比为1∶30,大田用苗床地330 m2/hm2。

1.2 整地育苗

撒播育苗是红缨子高粱种植的主要育苗方式,简单易行,省时省工。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具体步骤是将培肥的苗床营养土切细整平,一般用肥土15 t/hm2+优质农家肥7.5 t/hm2和适量畜禽粪水混匀。开沟做厢,厢距133.3 cm,长度以苗床地块实际为宜。将种子分厢均匀撒于厢面上,播撒时行进速度尽量慢,使其稀播。撒播后浇腐熟的清粪水,盖0.5 cm厚细土。撒播每22 m2苗床一般播种0.3~0.5 kg种子[1-2]。

1.3 苗床管理

红缨子高粱撒播后,需采取平盖薄膜的方式,做到保温保湿,以利于育苗。出苗后及时架拱盖膜,在晴好天气时适时揭膜通风,并及时匀苗,有利于壮苗移栽。移栽前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进行揭膜炼苗,追肥防病。使用适量充分腐熟的沼液或清粪水淋苗,保持适度湿润,使高粱苗生长健壮。

2 移栽大田

2.1 移栽时间

全州县红缨子高粱移栽期正值早稻移栽期,建议适时早移栽,与早稻移栽期错开。因此,在叶龄4~5叶、苗龄25 d时移栽。起苗前拔除病、弱、杂、大、优势苗,使得大田苗齐苗壮。起苗时务必带土起苗,防止伤根,移栽时选用中等苗移栽。

2.2 移栽密度和规格

红缨子高粱移栽密度为栽15万株/hm2,按照规格计算一般为5 000窝;套作密度为栽9万~12万株/hm2,按照规格计算一般为3 000~4 000窝。

2.3 移栽规格

红缨子高粱株行距24 cm×45 cm,打窝移栽,每窝2株。土壤肥力差的适当密植。套作行距83 cm,窝距20~25 cm,每窝栽2株[3-4]。

3 栽培管理

3.1 保障齐苗

红缨子高粱移栽大田后,待返青成活,及时查看苗情,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大田基本苗密度。

3.2 追肥统筹

根据红缨子高粱营养生理特点,在生育期内及时追肥,基本原则是“基肥重施、苗肥早施、穗肥稳施、粒肥巧施”。

3.2.1 重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过磷酸钙、尿素或复合肥,基肥占整个生育期施肥量的70%~80%。基肥施用一般采用窝施或撒施方式,于移栽前施入。基肥一般施有机肥30~36 t/hm2、复合肥450~600 kg/hm2,或过磷酸钙450~600 kg/hm2、尿素150 kg/hm2。

3.2.2 适时追肥。红缨子高粱生育期需追2~3次,即提苗肥、拔节肥、孕穗肥。提苗肥:定植成活后,根据幼苗生长状况,用淡粪水对少量尿素追肥。一般施用人畜粪水15 t/hm2、尿素75~150 kg/hm2。拔节肥通常在十叶期施用,施用人畜粪水15 t/hm2、尿素300 kg/hm2。孕穗肥通常在13~14叶施用,施用人畜粪水15 t/hm2、尿素150 kg/hm2。

4 病虫害防治

红缨子高粱病虫草害防治以生态平衡为理念,以“农业防治为主,综合运用物理和生物防治,以化学防治为辅”为原则,创造利于各类病虫天敌生存的自然条件,提高红缨子高粱生态圈的生物多样性,保持小气候圈内的生态平衡,把病虫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以达到“高产、高效、优质、节能、安全”目的。红缨子高粱病害主要是茎秆部和叶类病害,包括高粱黑穗病、纹枯病、锈病、紫斑病和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地老虎、蚜虫、粘虫、玉米螟等。

4.1 农业防治

对红缨子高粱病害,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预防为主,减轻后期病害发生程度,主要有以下措施。

4.1.1 播前措施。红缨子高粱播前需进行种子处理,一般是晒种和浸种。播种前晒种2~3 d,采取筛选、风选方式去除秕粒,浸种是采用1% 生石灰水溶液浸种消毒8~10 h,播种时用清水洗净沥干。育苗时适当稀播,培育壮苗,移栽时合理密植,以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4.1.2 播后措施。红缨子高粱栽培推广分带轮作技术,实行作物间作套种,创造有利于病虫害天敌生存的小环境,减轻病虫种群数量,降低为害程度。及时去除杂草杂株,保持大田清洁,减少病虫源基数。发现病害株,及时清理拔除。对于虫害,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清除虫源,减少或消灭虫卵和幼虫寄生地点;对于越冬地块,及早处理秸秆、穗轴,减少附着虫卵,减轻危害。

4.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性,采取物理方式,进行诱杀。对于螟蛾科和夜蛾科为主的成虫,一般采用合适浓度的糖醋液或杨柳枝把诱杀,对于蚜虫一般在大田挂黄板或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地下害虫如地老虎一般用糖浆诱杀,在地老虎成虫羽化期,用红糖∶醋∶水为1∶2∶2,红糖一般为1 kg,搅拌均匀配成糖醋液,放在田间,引诱其食入死亡。

4.3 化学防治

红缨子高粱化学防治措施是辅助手段。对于虫害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对水600 kg/hm2喷雾;拔节期、散籽期采用18%杀虫双水剂或科诺千胜750 g/hm2或1.5%的苏丹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600 kg/hm2喷雾,也可用杀虫双大粒剂点心。在高粱出穗弯头时,不管有无病虫都要用药1次,使用专用速灭杀丁或杀虫王,不能在晴天中午用药,以免影响高粱扬花。玉米螟用青虫菌粉15 kg/hm2+细土3 000 kg/hm2拌匀后撒入心叶。禁止在红缨子高粱作物上施用辛硫磷、乐果和氧化乐果等敏感农药,否则会导致高粱死苗或枯叶等药害[5-6]。

5 适时收获

高粱成熟度不一致,要分2次采收,保证产量最大化。第1次采收特征为高粱籽粒80%成熟,穗上中部籽粒变红,余下的20%待成熟后再收获。头季收割后要合理留桩,以近地面留1~2个节高度。收割后及时脱粒、晒干、去杂。

为保证再生季的产量,头季收获既要注意天时,也要注意方式。要抢晴砍秆,避免因雨天砍秆,导致茬头灌水,腐烂老根,降低再生率。晴天砍秆再生率可达93%左右。头季收割时砍秆速度要快,尽量降低高粱茎秆的破碎程度,以免引起腐烂,影响再生。砍秆后及时灌溉,并将头季高粱秸秆加稻草覆盖行间,减轻水分蒸发,保湿抗旱。

6 再生高粱栽培技术

红缨子高粱再生能力强,再生高粱管理好,产量比头季还高。头季高粱在4月初前播种的均可种植再生高粱。

6.1 选留壮芽

头季高粱砍秆后5~8 d,再生苗即可出齐。幼苗长出3~4叶时,应及时间掉多余苗,将弱苗和高苗拔掉,每株可留苗1~2株,保苗15万株/hm2左右。

6.2 及时定苗

头季高粱砍收后4 d,揭去秸秆和稻草等,开展中耕除草,并定苗,每株留再生苗1~2株;4~5叶时初定苗,匀苗、定苗时要按照“留壮留匀”原则。留苗12万株/hm2左右。定苗结合第2次中耕除草进行,一般在拔节初期开展,定苗数要保持头季株数。

6.3 平衡施肥

再生红缨子高粱施肥应把好阶段施肥方法,即促芽肥、发苗肥、拔节孕穗肥、穗粒肥。头季高粱砍收前5~7 d灌溉1次,施尿素112.5 kg/hm2,促芽保苗。结合第1次中耕,施复合肥300.0~337.5 kg/hm2或尿素300 kg/hm2对粪水22.5 t/hm2作发苗肥。结合第2次中耕,施复合肥225 kg/hm2或尿素225 kg/hm2对粪水450 kg/hm2作拔节孕穗肥。抽穗前1周左右,施穗粒肥尿素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对适量水。

7 参考文献

[1] 黄文平,陈琦.高粱新品种红缨子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0(4):427.

[2] 胡朝凤,刘羽,余乐军.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红缨子漂浮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8):2247-2248.

[3] 曾祥忠,孙静,涂佑能.酒用高粱红缨子制种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种业,2015(6):66-67.

[4] 袁雨晴,胡朝凤.“红缨子”高粱不同叶龄移栽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3(1):18.

[5] 杨光军.平塘县红缨子高粱春播高产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3(1):57-58.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5

1 病害

1.1 丝黑穗病 主要发生在穗上,俗称“乌米”。一般被害植株矮小。病征在挑旗期表现明显,旗叶紧包病穗,病穗中间鼓突,初期剥开叶片为白皮包着的丝状物,抽穗后,上部白皮略带微红色,破裂后散出黑粉,随后露出一团残留的丝状维管束组织。冬孢子通过土壤、种子传播。甜高粱种子从露白尖到幼芽长度为1~1.5cm时,为病菌最适宜侵染的生育时期。

防治方法:在无病田或发病很少的田块穗选留种;选用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砍倒,并掌握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株砍掉,拉到地外销毁。如果用病穗喂牲畜或沤粪,必须使粪肥腐熟才能使用,以减少菌源;种子经筛选、风选扬净杂质和秕粒后,用药剂处理;在种植结构上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壤病菌、减轻其危害。

1.2 叶炭疽病 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初期叶尖上出现褐色小点,随后扩大成椭圆形或合并成不规则的病斑,边缘紫红色或紫黑色,中央淡褐色,叶片两面的小黑点为分生孢子,在土壤湿度和大气湿度大时发病严重。病害发生时,叶片功能降低,影响茎秆和籽粒的产量。

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用适宜的杀菌药剂浸种消毒,冲洗后播种;发病初期用杀菌药剂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1.3 锈病 幼苗期即可出现病征,产生夏孢子堆。孢子堆边缘呈紫红色,多生于叶背上,夏孢子借气流传播,可再次侵染植株,初期呈现淡黄色小点,以后逐渐形成椭圆、稍隆起的小斑,破裂后散发出铁锈般的赤褐色和黑褐色的粉末,即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在田间病株残体上越冬,植株过密、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秋末清理田间病株残体,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适时追施氮肥,生育期注意排水防涝,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田间用药剂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1.4 散黑穗病 在抽穗后显症,被害植株较健株抽穗晚、较矮、较细、节数减少;病穗上每个小穗的花蕊和内外颖都因受害而变成黑粉,外面有一层灰白色的薄膜,变成卵形的灰包,从颖壳伸出,外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的厚垣孢子,露出长形中轴,此轴是由寄主组织形成的,病穗的护颖也较健穗稍长。本病以种子传染为主,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侵入寄主组织,向生长点发展,最后侵入穗部,形成病穗。药剂处理同丝黑穗病,带菌病穗和秕粒等应集中销毁,减少菌源。

2 虫害

危害甜高粱的害虫很多,主要虫害有如下几种:

2.1 地下害虫

2.1.1 蝼蛄 我国发生的主要有非洲蝼蛄和东北蝼蛄,东北蝼蛄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非洲蝼蛄则分布全国各地。生活史较长,1年或多年1代。昼伏夜出,趋光性很强,嗜好香甜物质,危害甜高粱的根部,造成幼苗死亡。

防治方法:播种前或播种时在种植沟中条施杀虫剂;药剂拌种;在高粱田中,每隔20m左右挖一个小坑,然后将马粪或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将虫诱入后,白天集中捕杀。或在坑内放毒饵;春季可以挖窝灭虫,夏季挖窝灭卵。

2.1.2 蛴螬(金龟子) 主要有朝鲜金龟子和东方金龟子。其生活史较长,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日出或昼伏夜出,以后者居多。夜出的种类往往具有趋光性,通常有假死习性。危害幼苗根部,造成缺苗断条。

防治方法:沿种植沟每亩条施适量杀虫剂;人工捕杀或灯光诱杀成虫;施肥时必须用充分腐熟的厩肥,否则易孳生蛴螬;可以间作蓖麻,对多种金龟子有诱食、毒杀作用;羽化期采用人工灯光诱杀;利用细菌杀虫剂防治蛴螬也有一定效果,主要用日本金龟芽孢杆菌。

2.2 苗期害虫 主要有高粱长椿象,集中在幼苗茎部,刺吸幼苗汁液,影响苗期生育,严重发生时造成幼苗死亡。

防治方法:在成虫群集越冬时,掀石块、搜草丛,捕捉越冬幼虫;在湿度较大时可用白僵菌防治。

2.3 食叶害虫

2.3.1 蚜虫 危害甜高粱的蚜虫很多,但以甘蔗蚜危害最为严重。高温、干旱少雨时可大量发生。该虫发生世代短,繁殖快,以卵在草上越冬,春季温度达到10℃后孵化,在草根部取食,后上移至嫩茎取食。第2代以后产生的有翅孤雌蚜及无翅孤雌蚜,当6月高粱出苗后迁至高粱上,寄生在叶背取食营养,初发期多在下部叶片危害,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使叶背布满虫体,并分泌大量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和茎上,油亮发光,故称为“起油株”,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造成叶片变红、“秃脖”、“瞎尖”、穗小粒少、籽粒单宁含量增加、米质涩,严重影响其产量与品质。

防治方法:在开始发生时,将带有蚜虫的叶片轻轻打下,带出田间深埋,对控制蚜虫的蔓延有一定作用;可以用药剂防治,但需要注意有些品种对有机磷杀虫剂过敏,切忌使用;还可以采用大豆间作的方法,改善田间的小气候;在大发生年,可用杀虫剂低容量喷雾。

2.3.2 舟蛾 在东北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6~10cm深处越冬,翌年6月下旬羽化,7月中旬成虫盛发,交配后在高粱叶背面产卵,卵单粒散产。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危害期1个月左右,以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潮湿、阴暗,常在叶背面。7月间如果阴雨连绵、气候凉爽,则易大发生。粘性土壤较沙质土壤发生重。

防治方法:人工捕捉幼虫。该蛾幼虫体肥大,不活泼,容易捉拿,可根据被害状捕捉并杀死;越冬期间挖蛹,或在卵期摘除卵块;灯光诱杀。

2.3.3 粘虫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滞育现象,条件适合时终年可以繁殖;因此,在我国各地发生世代因地区纬度而异,纬度越高,发生世代越少。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强趋性。是禾本科作物共同的害虫,幼虫啮食叶片,甚至啃咬穗子。

防治方法:自成虫产卵初期开始,麦田每公顷插小谷草把150把诱其产卵,每2天换1次,将谷草把烧毁,也可在产卵时在田间采卵;在成虫发生时,每0.13~0.20公顷设置1个糖醋酒诱杀盆或每公顷设置30~45个杨枝或谷草把,逐日诱杀,可明显降低田间落卵量和幼虫密度;施用灭幼脲等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进行药剂防治。

2.4 穗部害虫

桃蛀螟 该虫在青米期危害,幼虫蛀食籽粒,3龄后爬出结网缀合小穗,在内穿行,食害籽粒,严重时可将整穗吃光,幼虫蛀孔处排满粪便,易引起发霉,使高粱品质降低。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2~3代,长江流域4~5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高粱、玉米、蓖麻残株及向日葵花盘和仓贮库缝隙中越冬。成虫趋化性较强,羽化后的成虫必需取食补充营养才能产卵。

防治方法:清除越冬场所内的越冬虫,脱粒时将下米秆、穗子等上面的越冬虫集中消灭。仓库缝隙和果园树皮的越冬幼虫也要杀灭;在高粱抽穗始期要进行卵与幼虫数量调查,当有虫(卵)株率达到20%以上时即需药剂防治。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6

关键词:高粱种植;栽培技术;杂交种;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在高粱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选择适宜的品种,再配以高产栽培技术,才能获得高额的产量。

1 选地、整地

1.1 选地

高粱对土壤的要求:高粱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沙土、粘土、盐碱土或是旱坡,低洼易涝地都可以种植。但从创高产的实践看,培肥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能确保高粱高产稳产。深耕、深松、加深耕作层,改善耕作结构,能够促进高粱根系发育,深耕30cm最为适宜。土壤质地和酸碱度适宜,高粱在不同质地土壤均可种植,但在沙土和粘土地上与其他土质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产。高粱虽有耐盐碱的能力,但适宜的pH值范围为6.5~8.0。

1.2 合理轮作倒茬

选择种植高粱的地块,最好实行合理轮作倒茬。高粱实行轮作倒茬有利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减轻病害。

2 播前灌溉

开通镇为半干旱地区,常发生春旱、春寒。播前灌溉有利于高粱播种、保苗,促进幼苗生长。

3 播种技术

3.1 选好品种

选择品种要根据地方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高粱品种。

3.2 种子处理

晒种药剂拌种或包衣,不仅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还是防治种子带菌及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危害的重要措施,对防治高粱黑穗病有很好的效果。

3.2.1 晒种

选择晴朗阳光充分的天气晒种,种子层厚度3~5cm,每天翻动2~3次,晾晒3~4d。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5%~10%,提早出苗1~2d。

3.2.2 药剂拌种

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用5%的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防治黑穗病效果可达到80%以上,用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可达到90%以上。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处理种子,将微肥、农药、生长素等通过包衣剂包裹在种子上,起到保苗、壮苗和防治病虫的作用。

3.2.3 播期适宜

适宜播期的确定主要根据土温,墒情和品种的生育期,生产上一般将5cm土层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12℃时作为适宜播种的土温指标。

3.2.4 保证播种质量

适当增加播种深度,但播种深度不宜超过3cm。播种深浅适宜,均匀一致,并及时镇压。镇压后覆土厚度为1.5~2.0cm。根据经验,对于芽势较弱的品种,在出苗之前,掌握好时机,进行拖地,可提高出苗率。

3.2.5 种植密度

确定高粱合理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类型、土壤肥力综合因素来考虑。矮秆叶片窄小上冲、分蘖少、茎秆坚韧的抗倒杂交种适宜于密植;植株高大、茎秆细弱、叶片肥大披散易倒伏的品种,应适当稀植。砂土、砂壤土保肥力差前期发小苗后期无劲,密度易稀;粘土保水好,养分高,密度宜密。肥力高,宜密植,肥力低,宜稀植;洼地土层虽厚,但含水量大,通透性不良,也应适当稀植。高粱杂交种种植密度一般在8万~12万株/hm2。

4 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既可保证高粱发育养分的供应,又能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增产。高粱施肥的基本技术环节包括施足基肥,用好种肥,适时追肥。

4.1 基肥

也称底肥,一般施用优质农肥45000kg/hm2。

4.2 种肥

是在播种时施入种子附近,或随种子同时施入,其作用是为幼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一般施用磷酸二铵150~225kg/hm2,硫酸钾75~150kg/hm2。

4.3 追肥

追肥是在高粱生育期间,根据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指标而追加施用的肥料。常常以施用含氮量多的速效性的有机或无机氮肥为主。一般在拔节期进行1次追肥,一般追尿素300kg/hm2。如果有条件可以适当施用含的钙、镁、硫、锌、铁、锰、硼等元素的复合微肥,有利于提高高粱产量和抗性。

5 管理技术

5.1 中耕除草

中耕主要是指趟地松土、培土,除草主要是指铲地松土去除杂草,中耕与除草结合进行,又称之为铲趟。苗期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次,幼苗出齐后可以开始第1次中耕除草,同时结合间苗;第2次中耕除草一般结合蹲苗进行。

5.2 安全、合理使用除草剂

杂草是高粱生产的一大灾害,人工除草低效、高成本。生产实践证明,使用除草剂具有及时、效果好、劳动强度低、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但必须正确使用,反之会给高粱生产带来毁灭性的灾害。高粱除草剂使用分为播后苗前和苗后2种方式。使用除草剂应提倡在出苗前进行,一般不宜苗期喷除草剂。如苗期确因草害严重,应严格掌握喷药时间、浓度和品种。常用的高粱播后苗前化学除草剂有莠去津、高萨弥、异域丙甲草胺等。使用除草剂要使用高粱专用除草剂,掌握适宜的施用时期,严格掌握使用浓度与方法。

5.3 灌水

生育中期即进入对水分的敏感时期,所需水分占总量的1/3,因此,在此期间保证充足水分供应,对营养、生殖生长和最终产量均有重大影响。灌水对籽粒灌浆也起较大作用,尤其此期干旱时灌水就更重要了。开通镇是严重干旱地区,应及时灌水。

5.4 及时防治病虫害

丝黑穗病是影响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率15%~20%,高者达到80%以上,危害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有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及时拨出病株等。高粱螟虫、蚜虫、粘虫是主要虫害。一般造成减产15%左右,严重时减产达30%以上,防治措施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可选择适当的药剂防治。应用药剂杀死粘虫要在3龄以前,可选用菊脂类农药。玉米螟防治方法是在心叶末期投入颗粒杀虫剂进行杀灭,如杀螟虫灵等。高粱蚜虫是为害高粱最重的害虫,也是多种病害的传播者,最好能一次防治“窝子密”。防治蚜虫一般用菊脂类农药、乐果乳油为主。

6 适时收获

高粱最适收获期在蜡熟末期,即穗基部籽粒顶浆,此时收获产量最高,米质最佳。收获过早,影响产量及品质;若过晚,植株衰败枯萎甚至倒伏,造成自然落粒及穗部发芽。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7

关键词:南繁制种;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52

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作物育种技术逐步向科学化模式迈进,为了提高良种选育的速度、提高育种效率、更新农作物品种,采用南繁制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南北地区气候差异、土壤成分不一,和受病虫害的影响程度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存在,成为顺利完成南繁制种最大障碍。因此,通过近年来南繁工作经验,对高粱南繁制种技术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出总结以供参考。

1 选择繁种育种地

由于高粱具有超强的适应性能,抗旱耐涝、耐盐碱,所以对地块的选择不是很苛刻。但是为了提高繁种育种的质量还是要选择土壤肥沃、平整、肥力匀称的田地。在海南香蕉地和菜地是最佳选择,不选择荒地、水田、芒果地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土地容易产生板结且土地肥力差,还存在很大的农药危害。

受海南冬季高温少雨气候的影响,为了保持土壤墒情,种植地应当选择离水源近,或者水分充足、便于灌溉地块;在海南,鼠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最大要害,繁种育种地应当远离椰林和槟郎园,以免遭受鼠害之灾;地块选择远离山林、村屯能有效地避开鸟类和牲畜危害。

2 对地垄宽度、底肥用量控制

对土地进行平整是种植前的必备工作,为了便于后期管理和灌溉,地垄宽度应控制在110~120cm之间。由于海南三亚冬季高温少雨、土壤呈沙质化、地温又高,是高粱繁种育种最好的地区。高粱繁种育种对底肥的控制是很严格而且也是很重要的,通常当高粱幼苗叶子长出4~5个时,如果其根部接到底肥就会因为肥力过大而死亡,因此对底肥的用量一定要严加控制。在起垄之前,采用平施的方法将底肥连同地下害虫药一并施入。

3 播种方式

虽然南北方高粱的播种程序有些相近,更多是从田地的后期管理来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播种方式。必须注意的是,由于三亚地区气候变化很大,病虫严重,南繁种子一定要预留备用部分。

3.1 采用每垄 地种2行方法,在距垄边5~10cm的地方开沟,有利于种子和幼苗吸收水分,便于根系与底肥的接触,同时也方便田间管理。

3.2 在起垄前 或者播种踩完底格子后施入少量农药有利于防止虫害、灭杀害虫。

3.3 播种时覆 土的厚度应控制在1.0~1.5cm范围内。因为三亚冬季缺少雨水,很少会出现涝灾,高粱种植后应及时浇水灌溉。三亚地区11月份的气温高,水分充足时,种子3~4d就会发芽出苗,这也是控制覆土厚度的重要原因。

3.4 种子播下 后,进行浇灌时,一定要保证水不能没过地垄,避免造成土壤板结、出苗困难的现象。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灌溉第1次是如果垄台未有返润,需要第2次进行灌溉,补充水分,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水量。多余的水量应及时排出。

3.5 蚂蚁是高 粱种子最大的天敌,播种完种子后,要注意观察防范,发现有蚂蚁危害时应马上采取措施。具体做法是:播种完毕后,立即用驱蚁粉从四周将田地封锁,防止田地外的蚂蚁进入。针对田地里面的蚂蚁应当用驱蚁粉将它们的通道封上,及时进行驱散或灭杀。

3.6 10~11月 份的三亚属于高温天气,密切注意错期补种的品种。通常这个时期种下的种子4d放锥、5~6d放叶,针对花期较为接近的品种不需要错期补种。充分掌握好需要错期补种品种的错期间隔时间。因为高粱苗子受低温天气的影响生长速度缓慢,花期间隔时间拉大,花期不易相遇。海南三亚地区11月下旬、12月份、1月份的气温偏低。如果没掌握好错期间隔时间,将二期、三期播种延迟到12月份,这样的低温不利于花期相遇,为高粱繁种育种带来障碍。

高粱温光反应敏感度高,有的品种如果在热带种植,发生变化的几率很高,难以掌握。所以要认真观察、做详细的生长记录,结合当地条件更好地掌控播种期。

4 育苗期的管理内容

高粱苗期的管理工作既复杂又重要,受当地气候、温度、土壤、环境以及病虫害的影响,增加了高粱苗期的管理难度。育苗期的管理工作有:

4.1 灌溉

做好育苗期的水分灌溉也是非常重要的。育苗期灌溉,严禁水没过地垄台面。因为气温高的情况下,水中会滋生一些细菌和病毒,幼苗与这样的水接触容易造成伤害。再者,地垄被水淹过后,容易出现土壤板结,影响幼苗生长和管理。

4.2 防治鼠虫害

在北方不易出现的一些大田病虫害,在南方却比较普遍。如果出现棉铃虫、青菜虫、潜叶蝇、小菜虫等应立即对症下药,只要下药及时、用药准确一般都能达到满意的防虫、灭虫效果。另外,防鼠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南方田地老鼠比较多,在育苗期老鼠是一大安全隐患,一旦发现田地有老鼠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灭杀。通常是通过放置鼠药进行消灭。

4.3 多次追肥

田地追肥对于南方大田地农作物种植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受气候、地理的影响,以及肥力不均、湿度不匀等原因,容易造成地块农作物的长势不均匀。为了使同一地块植株的生长形势、发育状态达到均衡,在种植前、中期实施多次追肥是最好补救的办法。再者,后期追肥还起到调节花期的作用,通过追肥使某些花期不遇的品种得到调整,实现花期统一。虽然追肥的好处很多,但是也不能盲目实施,一定要控制好施肥时节和施肥量度。

4.4 铲地、趟地

三亚地区的冬季干旱少雨,及时铲地、趟地是保护墒情的最好办法,为高粱繁种育种带来很大功效。但是铲地、趟地的时节和力度都要把握好。要根据苗情和土壤的湿度,既要考虑到土壤的湿度又要顾及幼苗的大小。如果在土壤湿度不足的情况下就进行铲地,会加快土壤的水分流失,如果造成水分不足还需要再次进行灌溉,起不到铲地、趟地的本质作用;趟地时的力度一定要深浅适中,还要根据地块土壤的性质及时实施修垄。粘质土壤容易产生结块,要把结块打碎,平整土地,垄沟里的土块儿要及时清理。沙质土壤松软,趟到垄上的土容易滑落,最好利用人工把土培置到垄台上,保证垄台的高度有利于浇水灌溉。

4.5 繁种制种地块去杂

由于在海南高粱制种的情况不多,很多农户缺乏必要的经验,管理能力差。为了确保高粱制种质量,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力进行田地管理。在花期更是要做到每天每地都不离人。田间杂草的铲除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杂草的生长容易造成土壤水分和肥分的流失,抑制高粱生长、授粉不良、结实性能差,所以田间杂草的铲除非常利于高粱育种质量的提高。铲除杂草最好以人工为主,尽量少用或者不用除草剂,避免对高粱苗产生药害。除草还能够减少高粱病虫害。高粱长到50cm左右螟虫害比较严重,结果后会有黑虫和蚜虫生成,最好的防止办法是喷洒高效氯氰菊酯等农药进行防治。

4.6 鸟害的防治

防治鸟害一直以来都是各个育种单位感觉最难做的头等任务。海南地区的山鸟很多,并且喜好群飞、主要是靠侵食籽粒农作物为主,并且危害时间长。可采用如下几种防鸟措施:鞭炮轰吓、人工看守、支防鸟网等方法。

4.7 收割脱粒

高粱种子灌浆后期要到将近1月份的时候,当掐籽粒没有水分后2~3d后品种基本特征显现出来时方可收获。如果收获过晚会出现籽粒发黑现象。果穗收获后再经晾晒就可脱粒,脱粒的方法有水稻脱粒机脱粒或者采用平胎机动车碾压、数量较少也可采用人工棒打的方法,高粱脱粒后风筛,经过1d晾晒即可入仓。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粱南繁制种是一项艰巨、科学、高效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随着我国高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快速推广,高粱南繁制种不仅加快育种进程、优化育种程序、提高育种质量,更是促进了我国农作物种植的科学性发展速度。认真、负责、科学地对待南繁制种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每个相关农业科技工作者必做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李金凤.高粱南繁育种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农业科学,2012(03):49-50.

[2]罗峰,孙守钧.高粱南繁育种技术[J].中国种业,2009(02):65-66.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8

关键词 玉米;郑单958;病虫害防治;广谱抗菌剂;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154-01

徐州市贾汪区大泉办事处地处黄淮玉米区,属丘陵山区,土壤质地为黄土和金黄土,肥力中等,无灌溉水源。气候属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旱,夏秋高温多雨,年平均降雨量800 mm,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局限性。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 333.33 hm2,产量处于中等水平难以突破。田间常发虫害有粘虫、地老虎、玉米螟、高粱条螟和玉米蚜虫[1],常发的病害在逐年变化,20世纪90年代为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随着品种改良和杀菌剂的广泛使用,玉米大小斑病逐渐减轻至不再发生。2005—2009年玉米的粗缩病成为主要病害,2010年以后,由于传播媒介麦田灰飞虱的防治和玉米播种期的推迟,玉米粗缩病逐渐消失[2]。2011年玉米褐斑病大面积发生,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苞叶。发生面积达到666.67 hm2以上,发病田率达60%以上,影响产量20%以上。2012年玉米黑穗病高发,发病田率达90%,病穗率达8%以上,影响产量10%以上。这些病害,发病迅速,待发现病害时,玉米植株已经十分高大。办事处农技中心及时发出病虫防治意见,但病害发生常逢多雨季节,难以防治;有的农户采取了防治措施,但防治效果不理想。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长旺盛时期,也是病害易发期,特别是玉米褐斑病等叶部病害危害严重,同时也是玉米螟等玉米虫害的防治适期[3]。但由于2013年的高粱条螟和玉米螟的发生量很低,没有达到防治指标,所以选择仅施用常用广谱杀菌剂30%三环·多菌灵预防病害。常规施肥方法为在播种前用拌种剂双巧拌种,播种时穴施玉米种肥60 kg/hm2,大喇叭口期穴施尿素750 kg/hm2。

玉米病虫害逐年高发的态势,使农技人员和玉米种植户甚为头疼。而贾汪区由于建设风景区,实施玉米秸秆禁烧和全量还田,大量的玉米秸秆被置于田头或耙入田内,这意味着大量的病菌和玉米越冬残虫积留在田内,成为病害流行和虫害大发生的一大隐患。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翌年玉米病虫害将会更加严重。基于生产的实际需求和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在玉米生长的前期,即病害还未发生时进行了一次防治玉米后期病虫害的试验。主动出击,预防为主,探索防治玉米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玉米品种为当地主打品种郑单958。试验地点选择分布在不同生产小组的5块田地及其相邻田地,共10块田地,每块地面积为1 333 m2。5块地土壤条件相同,均为金黄土,无灌溉条件。抗病害药剂选用广谱杀菌剂30%三环·多菌灵。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分别为:播种时提高穴施种肥用量至300 kg/hm2,大喇叭口期减少尿素施用量至450 kg/hm2,并在大喇叭口期施用30%三环·多菌灵1 500 g/hm2喷雾(A);播种时穴施玉米种肥60 kg/hm2,并于大喇叭口期穴施尿素750 kg/hm2,不施用抗病害药剂(CK)。5次重复,选择分布在不同小组的5块田地进行试验,并分别选择相邻的5块田地作为空白对照(CK)。

1.3 试验实施

播种前选用玉米拌种剂双巧拌玉米种,100 mL双巧拌25 kg种子[4],拌种晾干后播种,兼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播种时按设计量施用玉米种肥,采用机械播种,种肥与种子同时播入土中,与种子间隔10 cm以上,为培育壮苗打好基础。大喇叭口期穴施尿素。同时按设计量施用杀菌剂。

2013年9月20日对5块试验玉米田和5块对照玉米田就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情况进行统计,并分别对5块试验田和5块对照田的统计结果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由于2013年气候异常,7月35 ℃以上的高温干旱天气长达27 d,抑制了褐斑病和玉米黑穗病的发生,玉米褐斑病和黑穗病仅为零星发生。但是玉米弯孢霉叶斑病高发,该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苞叶。病害初生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褪绿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大小(0.5~4.0)mm×(0.5~2.0)mm,最大可达7.0 mm×3.0 mm,病斑局限于1个叶脉之间,形似一只只小眼睛。稻田附近湿度大的田块,病斑正背两面均可见灰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5-6]。病斑积聚连接,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发生面积达666.67 hm2,病害较重的面积达200 hm2,最高影响产量30%以上。但是试验的5个田块病害的发生情况和产量,均表现良好。小喇叭口期进行观测,处理A玉米苗颜色深绿、叶片舒展,苗体健壮,长势长相较CK明显偏好。处理A玉米的最终熟相较好,叶片深绿,而CK病害发生比较严重,田块远看如火烧般。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和CK玉米病株率均为100%,处理A玉米的病叶率和病斑叶面积比例较CK分别低55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产量较CK高25.9%。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2013年的异常气候因素抑制了一些高温高湿病害的发生,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展同时受到抑制,病害的表现性状较常年有所不同;另外,常年的同期多雨是否会对药效产生影响也难以预测;施药方式上如果采用大喇叭口期结合防治玉米螟和高梁条螟采取长效杀菌剂和长效内吸杀虫剂相结合灌心效果如何,也有待进一步试验。2013年的玉米秸秆全量还田面积达1 000 hm2,这意味着翌年的病虫害大发生的几率较2013年更多、病虫防治的难度更大,冬前的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小麦秋季粘虫发生量较常年高出多倍,危害情况也重很多。通过防治玉米病虫害试验,表明试验田地较常规管理田地长势长相好,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也明显降低,产量也有所提高,为翌年的玉米病虫害防治用药和采取合适田间管理方式提供了依据。

4 参考文献

[1] 马林广.玉米病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7):111.

[2] 周鑫.气候变化对玉米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13(7):70.

[3] 张伟.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北京农业,2012(3):67-68.

[4] 犹永锋.解析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2(11):98.

[5] 张爱武.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85.

[6] 康厚毓.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12(8):41.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范文

高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篇1[关键词] 高粱 病虫害 防治 措施[中图分类号] S43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