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1
关键词:日光温室;栽培模式;病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22-1
1 日光温室蔬菜的栽培模式
我国城乡温室种植蔬菜一般有32个品种,文章将结合常见蔬菜的生长特点,介绍相应日光温室蔬菜栽培技术。[1]
1.1 芹菜
我国芹菜的种植一般包括实杆白芹、实杆绿芹和美国西芹等品种。种植茬口一般采用秋冬茬,在每年七月播种育苗。十二月至一月份开始采收。扣棚时间一般是在早霜前后。
1.2 黄瓜
黄瓜的种植育苗时间一般是在八月下旬左右,待第一片真叶展开后选择楔形靠接法,对黄瓜苗嫁接。在十月上旬开始移栽种植。种植期间要注意种植行距和垄高。一般来说,行距控制在70cm,垄高30cm为宜,在十二月中旬方可采收完成。
1.3 韭菜
韭菜的种植一般分为不回青韭菜和回青韭菜两种。不回青韭菜的种植需要在九月份左右收割一刀,转入温室种植生产。回青韭菜分为马兰韭、汉中冬韭等等,在扣棚前一定要清除残肢枯叶,施加农家肥一次。
1.4 辣椒
辣椒的种植一般是在九至十月播种,种植品种一般为湘研、佳木斯羊角、南京早椒等等。十一月下旬转入棚内种植,二月上旬方能收获上市。
1.5 秋茬番瓜、早春番瓜
番瓜一般选择早青一代,在九月下旬开始起垄种植。首先需要清理消毒种植土壤,在头茬番瓜清园时就要开始育苗,错开种植和上市时间。因为番瓜生长期较短,种植后在50~55天便可收获上市,采收期一般能够维持在75天左右。
1.6 秋茬芹菜,抢播油菜、番瓜
种植者可以在七月上旬开始播种芹菜,施加足够的底肥,待株苗高20cm左右扣棚种植,白天通风,晚上保温,能够有效控制芹菜的长势,在十月下旬时刻通过控制温度和施肥控制生长速度,十一月下旬时节便可采收上市。待芹菜采收完成后抢种油菜,能够在45天左右上市,上市时间一般是在一月份蔬菜生产淡季。种植者可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选择性种植油菜和番瓜。[2]
1.7 延迟西红柿、抢种油菜番瓜
种植者可以在七月份左右种植西红柿,加强管理,及时打枝,控制长势。等到第三花序着果后即可打顶。十月份左右扣棚种植,通过控制温度来抑制西红柿的长势,控制果实慢慢成熟,等到十月中旬市场蔬菜供应紧缺再采收投放市场。然后还可以复种一季油菜,大约45天左右方可上市,采收后在一月下旬还能移栽黄瓜或者是番瓜。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大温室大棚的利用率,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
2 日光温室蔬菜病害的发生状况及危害程度
根据一份关于温室蔬菜病虫害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白粉病和霜霉病最为常见,其中又以番瓜和黄瓜这两种蔬菜最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温室通风不好,空气湿度过大,为蚜虫的生长创造了比较有利的生存条件,增大了蔬菜病虫害的发病几率。
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黄瓜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同时也容易受到蚜虫和白粉虱的严重侵蚀,株苗常表现为边缘发黄,叶片萎缩,黄瓜角斑病一般采用百菌清烟雾剂来治疗。番瓜角斑病一般用百菌灵烟雾剂熏施。黄瓜的霜霉病常表现为叶片上有黄褐色斑块,叶脉枯黄,通常采用杀菌剂瑞霉素和乙磷铝混合液治疗。[3]有的农户在发病初期往往会直接采用喷洒敌敌畏来杀菌、杀虫,有时会因为浓度掌握不合适而出现株苗根部萎缩、茎叶倒伏等症状,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喷洒丰收素或者2003等来缓解病症。同时也可以喷洒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黄瓜株苗的生长。
黄瓜的蔓枯病也是危害株苗生长的重大病症,常表现为根茎腐烂、开裂、发黄等症状。黄瓜蔓枯病一般是因为移苗过晚,在移栽的过程中伤害了植株的根部,进而受到病菌的感染。除此之外,温室的大面积灌水也会加快病菌的蔓延,促使病虫害爆发。黄瓜的蔓枯病一般采用喷洒多菌灵水溶液,涂抹在受损的根茎部位,同时也可以在根部铺洒草木灰也能得到一定的杀菌作用。[4]
温室油白菜的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蚌蠕咬食叶片的现象。油菜叶片上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空洞。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温室内部杂草未被清除干净,空气湿度大,为蚌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而造成了油菜的病虫害。这种情况可以用敌敌畏烟熏或者适量喷洒甲霜铜水溶液。同时也需要加强温室的通风和除草,适当改善温室的透光度,这样能够有效降低温室空气湿度和病虫害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李建明,李建斌,刘建辉.我国设施蔬菜产品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任艳芳,何俊瑜,温祥珍.温室保温覆盖材料研究现状及进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怀凤涛,齐晓宁,王其存,鲍强,刘兆永,王洋.北方保护地蔬菜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J].吉林蔬菜,2010年03期.
[4] 王宏丽,李凯,代亚丽,李良晨.节能日光温室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2
关键词:日光温室;栽培模式;病虫防治
在当前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温室蔬菜种植的技术,这一技术具有低碳的效果,可以促进更加高效的栽种效果。所以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对于我国今后的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重点以几种温室蔬菜为例,探讨低碳高效的种植技术,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这一技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不但促进农作物,尤其是蔬菜产量的节节高升,同时还进一步的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温室蔬菜的栽培模式
现如今的温室蔬菜种植正在广泛的推广,为农业的生产建设带来了重要的推动力量。在进行温室蔬菜种植栽培的过程中,粗略的估计已经有三十多种,不同蔬菜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例如黄瓜、芹菜等。
首先是芹菜,芹菜在我国的种植是十分广泛的,并且种类也很丰富,甚至还引进了其他的品种,如我国本土的实杆白芹以及实杆绿芹,还有美国西芹等,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主要是在秋冬为茬口,所以通常情况下是当年的七月进行播种育苗后,在十二月份左右就可以进行采收了,而采用温室低碳高效技术时,主要是在早霜前后进行扣棚。
其次,黄瓜在我国具有十分广泛的种植面积,主要的种植育苗时间是在八月的下旬左右,一般在真叶展开以后,按照楔形靠接法进行黄瓜苗的嫁接工作,移栽种植的时间主要是在十月上旬的时候展开。在对黄瓜进行种植的过程中,有两点问题是需要注意的,一是种植的行距,二是种植的垄高。最佳的标准是设置70cm的行距以及30cm的垄高,一般在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就可以完全的采收完成了。
第三,在种植韭菜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回青韭菜,还有一种是回青韭菜,这两种不同的类型在种植时间方面也是不相同的。以不回青韭菜为例,其主要是在九月开始进行一刀收割的,在完成一刀收割以后,就可以将其转入温室中进行生产与种植的活动。常见的回青韭菜有马兰韭以及汉中冬韭等类型,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扣棚以前要先将残枝枯叶清理干净,然后再施加一次农家肥料。
第四,是采用温室种植辣椒。这种农作物一般都是在九月以及十月这两个月期间开展种植的,常见的一些品种有南京早椒以及佳木斯羊角等,通常是在十一月中下旬将其转入到棚内进行种植,在二月份左右就可以看到大量辣椒上市。
第五,种植秋茬番瓜以及早春番瓜,番瓜一般选择早青一代,在九月下旬开始起垄种植。首先需要清理消毒种植土壤,在头茬番瓜清园时就要开始育苗,错开种植和上市时间。因为番瓜生长期较短,种植后在50~55天便可收获上市,采收期一般能够维持在75天左右。
第六,在种植秋茬芹菜,抢播油菜、番瓜时,种植者可以在七月上旬开始播种芹菜,施加足够的底肥,待株苗高20cm左右扣棚种植,白天通风,晚上保温,能够有效控制芹菜的长势,在十月下旬时刻通过控制温度和施肥控制生长速度,十一月下旬时节便可采收上市。待芹菜采收完成后抢种油菜,能够在45天左右上市,上市时间一般是在一月份蔬菜生产淡季。种植者可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选择性种植油菜和番瓜。
最后是延迟西红柿、抢种油菜番瓜。种植者可以在七月份左右种植西红柿,加强管理,及时打枝,控制长势。等到第三花序着果后即可打顶。十月份左右扣棚种植,通过控制温度来抑制西红柿的长势,控制果实慢慢成熟,等到十月中旬市场蔬菜供应紧缺再采收投放市场。然后还可以复种一季油菜,大约45天左右方可上市,采收后在一月下旬还能移栽黄瓜或者是番瓜。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大温室大棚的利用率,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
2 温室蔬菜病害的发生状况及危害程度
通过对温室蔬菜的病虫害现象进行调查以后发现,常见的蔬菜种植中,最常见的是白粉病以及霜霉病,而在番瓜以及黄瓜的种植过程中是最为严重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保证良好的通风状态,并且空气中具有较大的湿度,因此就会滋生蚜虫,让蔬菜出现了较多的病虫害现象。
在对温室蔬菜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方法是十分主要的,因为黄瓜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因此蚜虫以及白粉虱是主要的侵蚀来源,主要的表现是在株苗的周围会呈现出发黄的迹象,并且叶片呈现出萎缩现象。黄瓜角斑病一般采用百菌清烟雾剂来治疗。番瓜角斑病一般用百菌灵烟雾剂熏施。黄瓜的霜霉病常表现为叶片上有黄褐色斑K,叶脉枯黄,通常采用杀菌剂瑞霉素和乙磷铝混合液治疗。有的农户在发病初期往往会直接采用喷洒敌敌畏来杀菌、杀虫,有时会因为浓度掌握不合适而出现株苗根部萎缩、茎叶倒伏等症状,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喷洒丰收素或者2003等来缓解病症。同时也可以喷洒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黄瓜株苗的生长。
黄瓜的蔓枯病也是危害株苗生长的重大病症,常表现为根茎腐烂、开裂、发黄等症状。黄瓜蔓枯病一般是因为移苗过晚,在移栽的过程中伤害了植株的根部,进而受到病菌的感染。除此之外,温室的大面积灌水也会加快病菌的蔓延,促使病虫害爆发。黄瓜的蔓枯病一般采用喷洒多菌灵水溶液,涂抹在受损的根茎部位,同时也可以在根部铺洒草木灰也能得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温室油白菜的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蚌蠕咬食叶片的现象。油菜叶片上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空洞。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温室内部杂草未被清除干净,空气湿度大,为蚌蠕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因而造成了油菜的病虫害。这种情况可以用敌敌畏烟熏或者适量喷洒甲霜铜水溶液。同时也需要加强温室的通风和除草。
结束语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3
[关键词]大棚黄瓜;病害;防治技术
近几年,我国各个地区大棚黄瓜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若要保障黄瓜的产量与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农产品,在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黄瓜病害防治,针对目前大棚黄瓜病主要存在的几类病害,提出防治技术并且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而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1霜霉病的防治技术
大棚黄瓜霜霉病在幼苗期、成株期都有可能发生。霜霉病症状表现主要会损害叶片,而叶片一旦染病,随即而来的便是叶缘、叶背面将会出现水浸状病斑。一般在早上比较明显,而且这种病害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不断的扩展,从而影响到叶脉的生长,会呈现出多角形淡褐色、黄褐色病斑。如果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叶子的叶面与背面将会出现大批的灰黑色霉层。针对霜霉病的防治技术主要是化学防治,常用的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等等,通常情况下需要每周进行一次喷洒,在喷洒的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一定要均匀,要照顾到叶面与背面。而农业防治技术主要是针对温度、湿度等方面的管理,大棚材料应该选择无滴膜,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好营养补充,从而有效培养强壮植株。
2灰霉病防治技术
大棚黄瓜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灰霉病一般损害瓜条、枝叶等,灰霉病病毒从叶片与茎蔓位置蔓延,黄瓜受该病感染后,瓜花与幼瓜蒂部为水浸状,同时开始腐烂变软。同时烂瓜烂叶最终转变为灰褐色,由于病斑中间存在灰褐色的霉层,茎叶上方的位置很容易出现糜烂,导致瓜蔓弯折最终枯死,受感染位置能够看到部分灰褐色霉状物。对于黄瓜灰霉病的防治工作必须要在发病之初开始喷药,可选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百菌清以及万霉灵粉剂,间隔一周左右进行喷施,连续三次可起到明显作用。同时,也可选择农业防治法,必须要注意大棚中的温、湿度控制,做好水肥管理工作,第一时间消除病残体,另外当发现黄瓜出现灰霉病后要第一时间将病花和病叶予以摘除。
3白粉病防治技术
白粉病在很多地方也称为白毛病,在大棚黄瓜栽培过程中,出现白粉病会对黄瓜叶茎等位置产生危害,白粉病传染过程中黄瓜叶片出现白色小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蔓延到整个叶片,所以为更好的对白粉病予以防治,必须要在感染初期就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选择粉锈宁乳液稀释之后进行喷洒,在发病初期还能够使用福星乳油8000倍稀释液,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200倍稀释液,这类药剂进行交替喷雾,间隔一周左右喷施一次,连续三次之后能够看到明显效果。
4枯萎病防治技术
黄瓜幼苗发病之后,日间幼苗相对枯蔫,夜间时精神状态较好,幼苗茎干逐渐收缩和干枯,最终导致黄瓜死亡。枯萎病主要是因为枯丝真菌导致的,该病菌的适宜发育温度在23℃左右,能够在土壤内存活长达三年之久,一般借助于水流或者其他农业机具传播。所以大棚黄瓜栽培过程中必须要开展好消毒管理工作,把土壤内的残余病菌清理干净。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是,播种密度过高、间苗不合理都可能导致这一疾病的出现。为有效进行管控,在发病初期阶段应当选择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同时要配合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科学轮作,做好田间管理等措施来降低此病的发生几率。总而言之,对于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工作,在日常管理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而针对已出现的病虫害当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应最大限度减少化学药剂使用率,以此降低黄瓜农药残留度,确保黄瓜的绿色安全。
参考文献:
[1]谢秀清.浅谈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7,(02):186.
[2]杨涛,李德俭.温室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分析[J].北京农业,2016,(01):42-43.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4
一、蔬菜病害识别方法
1、蔬菜发生时期进行识别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病,依发病期不同主要分为苗期病害和成株期病害,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如黄瓜苗期易发生炭疽病、黑星病等。成株期病害是指由菜苗定植到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绝大多数病虫害都在此期间发生,如黄瓜霜霉病、枯萎病一般在开花期发生,炭疽病多在果实成熟期发病。
2、蔬菜发生部位进行识别
病害发生的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及果实等,根据发生的部位可确定病害范围。如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这些病害先在植株根部发病;早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先在叶部发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病菌首先危害茎部输导组织;灰霉病、黑星病、脐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畸形果等多危害花果。另外,对于发生在叶部的病害,还可根据发生在植株上的位置不同判断属哪种病害,如黄瓜角斑病多发生在下位叶,霜霉病多发生在中位叶,缘枯病发生在上位叶。
3、蔬菜发生条件识别
由于每种病害发生时所需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只能有1种或几种病害发生,因此可根据外部环境情况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如: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只发生病毒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发生枯萎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立枯病等;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猝倒病、黄萎病等。
4、蔬菜主要症状进行识别
了解和掌握各类病害外部形态特征(即症状)是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的前提和关键,但任何一种病害症状都是多方面的,要完全掌握并非易事,也没有必要,只要抓住每种病害的显著症状就可准确判断出病害种类。细菌病害病斑主要表现在叶部,潮湿时无霉(粉)状物,但病部常出现脓状物、溃疡及腐烂现象,有时发生臭味,如黄瓜角斑病叶背面有菌脓溢出;青枯病用手挤压横切开的茎基部可见米汤状菌脓溢出;蔬菜软腐病病部腐烂有臭味。病毒病害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形,或呈线状厥叶形,或有褐色斑块的条斑形,顶部叶片变小,中下部叶片内卷。真菌病害发病部位有不同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不定形)病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不同颜色霉(粉)状物,如黄瓜霜霉病在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疫病、白菜霜霉病病部有白霉,灰霉病病部有灰褐色霉层,炭疽病有红褐色胶质物等。
二、防治方法
1、适期防治:任何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都有发生与流行的时期,只有掌握不同病害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用药。在病害初发期,应首先控制发病中心,然后全面施药防治,这样既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又提高防效。
2、选择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常用农药剂型有需对水使用的水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及可溶性粉剂等,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加热后使用的烟剂;常用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和熏蒸法。在施药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湿度高低而选用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如在阴天或棚客观存在内湿度大时,选百菌清烟剂或速克灵烟剂防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脂铜粉剂防角斑病、缘枯病等细菌病害。
3、把握用药浓度与次数:生产中有些菜农常因治疗心切而任意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不仅增加成本,还易造成药害,加重污染;有的为求经济而减少药量和施药次数,不能达到防治目的,而只有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准确配制药量、浓度,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5
温室黄瓜从秧苗到结瓜的植株,在叶片、茎或瓜条上流出白色菌脓的症状。此病具有发展快,传播迅速等特点,危害极大。这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通过伤口或植株的疏导组织进行传导或扩展,侵染叶柄、挂条、叶片和幼苗,流出白色胶状菌脓。尤其在湿度大的日光温室里,传播速度极快,严重的可以造成植株大面积死掉。但是该病可控可治,黄瓜种植户不必恐慌,应该正确用药,综合防治。
1 农业预防
1.1 推广、选用抗病虫品种
选用高抗多抗优良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以下这些品种都非常适宜辽西地区栽培,抗病性好,抗逆性强,提高了各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津优35号、36号、38号,中荷系列的有中荷4号、5号、8号。
1.2 种子处理:种子消毒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催芽播种,或用100倍40%甲醛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可预防这五种真菌病害通过种子传播。保护地空间消毒,亩用硫磺2kg与4kg锯末混合后分4~5堆点燃密闭烟熏一夜,消灭棚内病源菌。
1.3 氰氨化钙防治土传病害。造成黄瓜流胶的病害都能通过土壤传播,连年种植蔬菜的地块可用氰氨化钙处理土壤。利用夏季高温季节,亩用35~60kg氰氨化钙和4~6cm长的麦秸或菇渣、牛粪等1~1.5吨均匀撒上,耕30cm深,然后起垄高30cm、垄宽60~70cm,盖上透明薄膜,在膜下灌足水,膜四周盖严,利用太阳能光线照射熏蒸,使膜下土层温度达40℃以上,连续熏蒸20~30天,可有效地杀灭各种土传真菌、细菌病害及各种杂草种子。
1.4 深翻与晒土。土壤耕作层不能少于30cm,促进病残株、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下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
1.5 增施有机肥。要增施有机肥,如马来大壮有机无机肥、农丰田有机肥,这2种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多种微生物菌,对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最终使植株生长快、长势强、病虫害少、产量高、不易早衰。但农家肥和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菌带入农田。
1.6 轮作换茬。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仅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且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
1.7 采用嫁接防病技术。瓜类(黄瓜)采用南瓜嫁接技术,可有效地防治瓜类枯萎病等多种病害。嫁接后抗性强,黄瓜品质好,效果明显。
1.8 清园。上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附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中,成为下茬蔬菜的污染源。因此为减少病源菌基数,在上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枝落叶,对易感根系病害的要清除残根;对清除的病残体及残根要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处理。结合整地收拾病株残体,铲除棚内及四周杂草,清除病虫中间寄主。
1.9 地膜覆盖栽培、滴灌技术。大棚蔬菜实行起垅定植,地膜覆盖,膜下暗灌、滴灌技术,既便于膜下沟里浇水,减少土壤蒸发量,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蔬菜病害的发生发展,又可防止土传病菌的传播,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2 栽培管理
2.1 关键是降低棚室湿度。用稻壳等将裸露地面覆盖;控制浇水,若必须浇水,则水须经过温室内晒水池,水温达15℃以上。推荐采用膜下滴灌,禁止明水沟渠;浇一次水后要用百菌清烟剂熏棚,防治棚内昼夜温差过大。
2.2 阴天也要揭开草苫子,增加散射光。阴天和下午不宜整枝,必须在上午,注意操作手消毒。发现中心病株销毁。
2.3 实施“三段放风”,注意温度过低需延缓,早晚要放细短风,即温度不足需扒窄缝10分钟即可。若棚内无湿气就不必放风。
2.4 适当采取加温措施,提升夜间温度超过15℃。
2.5 黄瓜早吊秧,减少瓜叶接触地面的时间,避免带露水、阴天或潮湿条件下进行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收拾病株或整理植株产生伤口时要及时消毒抹药,避免接触传播病害。
2.6 科学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施足底肥,勤施追肥,结合喷施叶面肥。黄瓜叶面喷施叶面肥,提高抗性。每15公斤水,50毫升米醋,30克磷酸二氢钾和30克尿素。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蔬菜生育健壮,还可增强蔬菜抗病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2.7 清洁田园。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加强通风透光。发现病株、病残体,拿出棚室深埋,减少病害发生几率。移栽时在穴内撒入叶枯唑或乙酸铜消毒,采用高垄栽培。
3 药剂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做到及时、准确、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要求,严格控制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
3.1 药剂预防:一般连阴天、阴雪天、或浇一次水后低温高湿的情况下预防用药用铜制剂:氢氧化铜、50%DDT、魁麟酮或多抗霉素、链霉素等。
3.2 药剂治疗:
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杜邦可杀得叁千)1000~1500倍液,或77%多宁800倍液,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或2%春雷霉素液剂)3500~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DT)粉剂500倍液;3%中生菌素(克菌康)600~800倍液。40%细菌快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若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可喷12%乙滴粉尘剂(或用7%防霉灵粉尘剂+5%防细菌粉尘剂,比例是1∶1),每亩每次喷1公斤,用喷粉器喷。将喷头向上,不能直接对准植株,粉尘剂从空间飘下来。早上或傍晚进行,先闭棚室,然后喷粉尘,喷完1小时后,可进行农事操作。隔7天喷1次,连续3~4次。
若与蔓枯病混发时,用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20%叶枯唑(叶青双,内吸类杀菌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7天1次,最多使用3次。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6
关键词:蔬菜病害;识别方法;防治措施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更是在经济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种植蔬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蔬菜种植种类的增加及种植方式的多样化,蔬菜病害也在逐渐增多,许多菜农缺少防治蔬菜病虫害知识,不能很好地识别病虫害,在防治时没有做到对症用药,或者用药不合理,从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及产品质量。就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根据病源的不同,可分2类,一是生理病害,是由于不良环境引起的病害;二是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的传染,如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引起的。正确识别蔬菜病害是做到准确、及时、有效防治的关键。现将蔬菜病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病害识别方法
1.1认别时间
对于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其最佳识别时间为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如温室和大棚应在放风前或晚间,叶片潮湿为宜;露地宜在早晨叶片结露或雨后,可明显看到病部霉污或病原菌的分泌物[1]。
1.2根据发生条件识别
由于每种病害发生时所需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只能有1种或几种病害发生,因此可根据外部环境情况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如: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只发生病毒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发生枯萎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立枯病等;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猝倒病、黄萎病等。
1.3根据发生时期识别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病,依发病期不同主要分为苗期病害和成株期病害,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如黄瓜苗期易发生炭疽病、黑星病等。成株期病害是指由菜苗定植到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绝大多数病虫害都在此期间发生,如黄瓜霜霉病、枯萎病一般在开花期发生,炭疽病多在果实成熟期发病。
1.4根据发生部位进行识别
病害发生的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及果实等,根据发生的部位可确定病害范围。如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这些病害先在植株根部发病;早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先在叶部发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病菌首先危害茎部输导组织;灰霉病、黑星病、脐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畸形果等多危害花果[2]。另外,对于发生在叶部的病害,还可根据发生在植株上的位置不同判断属哪种病害,如黄瓜角斑病多发生在下位叶,霜霉病多发生在中位叶,缘枯病发生在上位叶。
1.5根据主要症状进行识别
了解和掌握各类病害外部形态特征(即症状)是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的前提和关键,但任何一种病害症状都是多方面的,要完全掌握并非易事,也没有必要,只要抓住每种病害的显著症状就可准确判断出病害种类。细菌病害病斑主要表现在叶部,潮湿时无霉(粉)状物,但病部常出现脓状物、溃疡及腐烂现象,有时发生臭味,如黄瓜角斑病叶背面有菌脓溢出;青枯病用手挤压横切开的茎基部可见米汤状菌脓溢出;蔬菜软腐病病部腐烂有臭味。病毒病害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形,或呈线状厥叶形,或有褐色斑块的条斑形,顶部叶片变小,中下部叶片内卷[3]。真菌病害发病部位有不同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不定形)病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不同颜色霉(粉)状物,如黄瓜霜霉病在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疫病、白菜霜霉病病部有白霉,灰霉病病部有灰褐色霉层,炭疽病有红褐色胶质物等。
2防治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以经济、安全、高效为防治宗旨,采取生态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其他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防治的科学性,蔬菜病害防治有三防:一是不让病原菌进入本区域,二是充分减少病原基数,三是减少和降低病害暴发成灾的几率。
2.1生态防治
通过有效控制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光照、湿度防治,通常适宜的温、湿度指标为:上午25~30℃,湿度60%~70%,棚温30℃开始放风散湿,25℃开始闭棚保温;下午温度20~25℃,湿度60%左右;上半夜温度15~20℃,湿度低于85%,20℃及时盖帘保温,利于养分输送;下半夜温度12~15℃,不低于10℃,湿度90%左右。如黄瓜霜霉病发生较重时,进行高温闷棚,维持棚温45℃约2h后再放风,这样连闷2~3次,防效显著。
2.2物理防治
通过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方式、方法达到防治病害目的,如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实行轮作、间作、套种,清洁田园,摘除老病叶,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合理配比氮磷钾及微肥。叶菜类施肥以氮
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花果菜类生长中氮磷钾配合要适当,按照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肥水管理,肥料以农家肥有机肥为好,注意配合使用硼、镁、钼肥。
2.3药剂防治
一是对症用药。菜农们既要掌握病害识别技术,又要了解一些常用药剂的应用范围,以防乱用。如防治真菌性病害应选用普力克、甲霜灵(瑞毒霉)、乙磷铝(疫霉灵)、百菌清、三唑酮、杀毒矾、扑海因、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细菌病害应选用琥胶肥酸铜(dt)、醋酸铜(ct)、铬氨铜、可杀得、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及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毒病可选用病毒a、植病灵、83增抗剂、抗病毒剂1号等[4]。这些农药的防治对象和范围不同,只有对症用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例如三唑酮(粉锈宁)对白粉病和锈病有特效;瑞毒霉可防治蔬菜多种真菌病害,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及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二是严格把握用药浓度和次数。生产中有些菜农常因治疗心切而任意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不仅增加成本,还易造成药害,加重污染;有的为求经济而减少药量和施药次数,不能达到防治目的,而只有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准确配制药量、浓度,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三是适期防治。任何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都有发生与流行的时期,只有掌握不同病害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用药。在病害初发期,应首先控制发病中心,然后全面施药防治,这样既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又提高防效。四是广泛使用低毒农药。在选用农药上,要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这也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五是轮换用药。为避免病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残留量,不可长期单用一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一般一种农药使用2~3次后,应换其他农药品种。六是选择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目前,常用农药剂型有需对水使用的水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及可溶性粉剂等,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加热后使用的烟剂;常用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和熏蒸法。在施药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湿度高低而选用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如在阴天或棚客观存在内湿度大时,选百菌清烟剂或速克灵烟剂防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脂铜粉剂防角斑病、缘枯病等细菌病害。
3参考文献
[1] 吴扣兰,刘裕岭.蔬菜细菌性病害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2009(5):68.
[2] 孟令法.大棚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6):57-59.
[3] 孙海军,刘玉波.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09(2):41-42.
[4] 凤舞剑,张朝伦.设施蔬菜病害综合防控技术[j].现代园艺,2009(11):38.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7
关键词:蔬菜病害;识别方法;防治措施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的种植面积更是在经济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种植蔬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蔬菜种植种类的增加及种植方式的多样化,蔬菜病害也在逐渐增多,许多菜农缺少防治蔬菜病虫害知识,不能很好地识别病虫害,在防治时没有做到对症用药,或者用药不合理,从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及产品质量。就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根据病源的不同,可分2类,一是生理病害,是由于不良环境引起的病害;二是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的传染,如真菌、细菌、线虫、病毒等引起的。正确识别蔬菜病害是做到准确、及时、有效防治的关键。现将蔬菜病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病害识别方法
1.1认别时间
对于由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其最佳识别时间为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如温室和大棚应在放风前或晚间,叶片潮湿为宜;露地宜在早晨叶片结露或雨后,可明显看到病部霉污或病原菌的分泌物[1]。
1.2根据发生条件识别
由于每种病害发生时所需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只能有1种或几种病害发生,因此可根据外部环境情况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病害。如: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只发生病毒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发生枯萎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立枯病等;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白粉病、猝倒病、黄萎病等。
1.3根据发生时期识别
蔬菜在整个生长期内均可发病,依发病期不同主要分为苗期病害和成株期病害,苗期病害常见的有猝倒病、立枯病、沤根,如黄瓜苗期易发生炭疽病、黑星病等。成株期病害是指由菜苗定植到收获期间发生的病害,绝大多数病虫害都在此期间发生,如黄瓜霜霉病、枯萎病一般在开花期发生,炭疽病多在果实成熟期发病。
1.4根据发生部位进行识别
病害发生的部位主要有根、茎、叶、花及果实等,根据发生的部位可确定病害范围。如根腐病、根肿病、根结线虫病、沤根及烧根等,这些病害先在植株根部发病;早疫病、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先在叶部发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病菌首先危害茎部输导组织;灰霉病、黑星病、脐腐病、炭疽病、软腐病、畸形果等多危害花果[2]。另外,对于发生在叶部的病害,还可根据发生在植株上的位置不同判断属哪种病害,如黄瓜角斑病多发生在下位叶,霜霉病多发生在中位叶,缘枯病发生在上位叶。
1.5根据主要症状进行识别
了解和掌握各类病害外部形态特征(即症状)是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的前提和关键,但任何一种病害症状都是多方面的,要完全掌握并非易事,也没有必要,只要抓住每种病害的显著症状就可准确判断出病害种类。细菌病害病斑主要表现在叶部,潮湿时无霉(粉)状物,但病部常出现脓状物、溃疡及腐烂现象,有时发生臭味,如黄瓜角斑病叶背面有菌脓溢出;青枯病用手挤压横切开的茎基部可见米汤状菌脓溢出;蔬菜软腐病病部腐烂有臭味。病毒病害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形,或呈线状厥叶形,或有褐色斑块的条斑形,顶部叶片变小,中下部叶片内卷[3]。真菌病害发病部位有不同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不定形)病斑,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不同颜色霉(粉)状物,如黄瓜霜霉病在叶背面有灰黑色霉层,疫病、白菜霜霉病病部有白霉,灰霉病病部有灰褐色霉层,炭疽病有红褐色胶质物等。
2防治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以经济、安全、高效为防治宗旨,采取生态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其他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力求防治的科学性,蔬菜病害防治有三防:一是不让病原菌进入本区域,二是充分减少病原基数,三是减少和降低病害暴发成灾的几率。
2.1生态防治
通过有效控制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光照、湿度防治,通常适宜的温、湿度指标为:上午25~30℃,湿度60%~70%,棚温30℃开始放风散湿,25℃开始闭棚保温;下午温度20~25℃,湿度60%左右;上半夜温度15~20℃,湿度低于85%,20℃及时盖帘保温,利于养分输送;下半夜温度12~15℃,不低于10℃,湿度90%左右。如黄瓜霜霉病发生较重时,进行高温闷棚,维持棚温45℃约2h后再放风,这样连闷2~3次,防效显著。
2.2物理防治
通过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方式、方法达到防治病害目的,如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实行轮作、间作、套种,清洁田园,摘除老病叶,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合理配比氮磷钾及微肥。叶菜类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花果菜类生长中氮磷钾配合要适当,按照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肥水管理,肥料以农家肥有机肥为好,注意配合使用硼、镁、钼肥。
2.3药剂防治
一是对症用药。菜农们既要掌握病害识别技术,又要了解一些常用药剂的应用范围,以防乱用。如防治真菌性病害应选用普力克、甲霜灵(瑞毒霉)、乙磷铝(疫霉灵)、百菌清、三唑酮、杀毒矾、扑海因、速克灵、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细菌病害应选用琥胶肥酸铜(DT)、醋酸铜(CT)、铬氨铜、可杀得、波尔多液等铜制剂及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毒病可选用病毒A、植病灵、83增抗剂、抗病毒剂1号等[4]。这些农药的防治对象和范围不同,只有对症用药才能达到防治效果,例如三唑酮(粉锈宁)对白粉病和锈病有特效;瑞毒霉可防治蔬菜多种真菌病害,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及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二是严格把握用药浓度和次数。生产中有些菜农常因治疗心切而任意提高用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不仅增加成本,还易造成药害,加重污染;有的为求经济而减少药量和施药次数,不能达到防治目的,而只有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准确配制药量、浓度,才能获得满意效果。三是适期防治。任何一种病害在不同地区都有发生与流行的时期,只有掌握不同病害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才能做到提前预防、及时用药。在病害初发期,应首先控制发病中心,然后全面施药防治,这样既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又提高防效。四是广泛使用低毒农药。在选用农药上,要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这也是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五是轮换用药。为避免病害对农药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残留量,不可长期单用一种农药,应交替使用,一般一种农药使用2~3次后,应换其他农药品种。六是选择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目前,常用农药剂型有需对水使用的水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及可溶性粉剂等,直接使用的粉剂和颗粒剂,加热后使用的烟剂;常用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喷粉法和熏蒸法。在施药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室内湿度高低而选用适宜的剂型和施药方法,如在阴天或棚客观存在内湿度大时,选百菌清烟剂或速克灵烟剂防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脂铜粉剂防角斑病、缘枯病等细菌病害。
3参考文献
[1]吴扣兰,刘裕岭.蔬菜细菌性病害发病特点及防治对策[J].上海蔬菜,2009(5):68.
[2]孟令法.大棚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6):57-59.
[3]孙海军,刘玉波.蔬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09(2):41-42.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篇8
根据要求,我们需吃住在生产队,参加队里的生产活动,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和自己专业有关的生产活动。
3月的北京天气还比较冷,许多处于育苗阶段的蔬菜大都定植在阳畦里。阳畦这种设施是在向阳的地方挖一个深约1尺(33.33 cm),大小8 m×10 m的长方形土坑,上面盖上镶有木框的玻璃。在阳畦北面夹起一道风障挡住寒风,夜里在畦面上覆盖厚蒲苫(图1)来保持畦内温度。阳畦里除了种植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果菜类幼苗外,还种植了一些花椰菜、甘蓝等叶菜类蔬菜幼苗。由于阳畦搭建费工,所以通常会连用几年,容易出现重茬。
刚到生产队时,我们主要就在阳畦里干活。常干的工作包括移栽、浇水、开缝、打药、清洁玻璃和绷苫(将蒲苫绷起,盖在玻璃框上)等。随着天气转暖,我们干活的地方也发生了改变。有时会离开阳畦,在露地或改良的阳畦(北面有土墙,南面有玻璃的拱棚)内干活。
5月下旬我们发现定植在改良阳畦里的山东大刺瓜出现了几棵死苗。死苗的植株先是中午打蔫,然后逐渐枯死。经调查,该阳畦内的死苗率达2%。因为我在里兼管植保工作,所以我将枯死的植株拔下来洗净,进行仔细观察,初步断定病株根部没有问题。但是病株自子叶向上的茎里维管束变为褐色。若病情不再发展,单是这些死苗问题还不大,但是到了6月中旬,畦内死苗数量达到6.7%,这时候黄瓜已长到1 m左右,不少植株已经结瓜却突然死掉(图2),十分可惜。生产队的董队长让我们想办法进行防治。因此我又到改良阳畦里对死掉的病株进行观察,发现不少植株的茎部有一条自下而上的坏死区,凡是坏死区经过的地方,叶片都会枯死,而且枯死的叶片往往向植株上部蔓延。将茎横切时会发现腐烂部分的维管束变成褐色,而且有些植株腐烂的部分出现凹陷,上面附着一些粉色的霉层(图3)。从田间分布来看,凡是积水的地方,死株就多。因此我猜测可能是得了枯萎病。
当时我只是听说过黄瓜枯萎病,并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如何防治。但是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我和董队长商量后,决定先用波尔多液对病株进行灌根处理。
但是灌根后的治疗效果并不好,黄瓜秧苗还是不断死亡。6月底,畦内死秧率已经达到了64%。因此我决定采一些标本回研究所开展病原鉴定,搞清病原。我将自己的想法向董队长做了汇报,他非常支持。
之后,我采集病株回到了研究所,将茎上的粉色霉菌用刮脸刀片刮下少许,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果然见到大量的镰孢霉孢子(图4)。但是在镰孢霉中有很多种类都是腐生的,所见的镰孢霉是不是致病菌还需经过分离培养和回接才能确定,而这些工作没有一定时间和条件是无法进行的。我和研究所的室主任取得了联系,他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并告诉我,需要什么东西可以写张单子,让研究室管后勤的梁师傅帮忙采购。
有了室里的支持,我便开始筹划黄瓜死秧的鉴定工作。我发现所里有无菌室、灭菌锅、培养箱等分离培养的主要设备。此外还需要刀子、镊子、解剖针、琼脂和一些化学试剂。我列出单子交给了梁师傅,就又回到西冉村。此时山东大刺瓜仍没有好转迹象,所以我们又使用波尔多液进行了灌根处理。
一周后我回到所里开始进行鉴定工作,最终得到了病原菌。这种镰孢霉菌丝无色,有隔,分生孢子有2种,大型分生孢子为镰刀形,无色,具1~4个隔膜(多数3个),大小约为(15.0~35.0)μm×(3.0~5.0)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大小约为4.0 μm ×15.0 μm。然后我又取了些健康黄瓜苗,进行侵染性试验。侵染性试验采用的是茎基伤口接种,在接种的第3天黄瓜即出现局部萎蔫,第5天全株枯死(图5、图6)。由此证明,西冉村三队山东大刺瓜上发生的病害是黄瓜枯萎病。
但是,当我回到西冉村三队时畦里的山东大刺瓜已经拉秧了。经分析,我和董队长认为这些山东大刺瓜的黄瓜枯萎病如此严重的原因有3点,①育苗时用的阳畦上茬是黄瓜,没有经过消毒又育上了黄瓜苗,重茬容易滋生病原,使瓜苗发生病虫害。②病情发现较晚,山东大刺瓜在定植前就已经被感染了,定植后逐渐显现症状。③当时缺乏可以有效防治枯萎病的农药。而波尔多液只能充当保护剂,当病菌入侵后,再使用这种农药,已无法控制病菌的发展。
直至2017年,我离开四季青公社西冉村大队第三生产队的已经46周年了,黄瓜枯萎病仍然需要提防。目前,防治黄瓜枯萎病的方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主要有以下3 种方法。①通过嫁接换根进行预防,即使用黑子南瓜等抗病砧木进行嫁接,预防苗期被侵染。特别是有的地区随着育苗场的发展,农户种植的基本双都是嫁接苗。②采用抗病品种,例如‘长春密刺’和‘碧春’等。此后陆续出现的抗病品种有‘津春’系列,‘中农’系列,‘新杂二号’‘鲁春一号’等,都是抗病耐病较好的品种,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选用。③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30%f霉水剂500~1000 倍液进行灌根,可以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只要注意预防,黄瓜枯萎病已不难对付。
黄瓜病虫害症状与治疗范文
本文2023-11-10 11:22:01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