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24 18:01:41浏览:877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专业在其定位确定后,为实现这一定位而制定的实施计划的总称。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改革的基础。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已在高职院校深入人心。虽然培养了大批的高职毕业生,但并不意味着真正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市场需要懂得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基本素质、职业素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就业能力。因此,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认真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样才能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为此,很有必要对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筑类人才,为建筑行业作贡献。

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当前,由于国内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改造、房地产等项目,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的信息显示,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能找到工作,工资2000元左右。但学生普遍反映,工作初期很是茫然,到工作岗位后好像什么都不懂,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跟实际工作差别很大,以前所学的知识大多没用,有用的又没有学精,有些还根本没有接触过。建筑类用人单位反映,现在就业的高职毕业生基本素质、职业素质不尽人意,好像什么都不懂,必须从头开始培训,培养得差不多了,又好高骛远,一走了之,要想找个合适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真不容易,但工作确实需要人,不得不以次求之。

上述现象表明,我院根据现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了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技能人才,抓住目前良好的就业形势,建设好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创造品牌专业,很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对我院现有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二、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18项内容:⑴人才培养目标;⑵招生对象与学制;⑶人才培养规格;⑷毕业要求(毕业证获取要求,职业资格证要求);⑸人才培养模式;⑹面向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⑻实践教学体系;⑼专业核心介绍;⑽各学期时间分配表及进程计划表;⑾各教学环节各类课程的教学进程计划表;⑿各教学环节各类课程教学总学时(分)比例统计表;⒀其他培养措施;⒁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⒂专业教学队伍;⒃校内外实训基地;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意见;⒅学校各级有关人员的签字。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

1.学校制定并颁发《关于制(修)订各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原则意见》应包括的内容: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及相关说明;有关具体规定和要求(如课程编码要求,归属要求,精品课程,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考核,学分计算等);附表等。

2.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流程

(1)调研;

(2)分析调研材料;

(3)学习“原则意见”;

(4)专业带头人起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草案)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草案”,提出修改意见;

(6)专业带头人修改草案;

(7)再讨论再修改后形成讨论稿上交学校教务处;

(8)教务处组织专家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9)专业带头人根据《原则意见》再修改后定稿实施。

四、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

(1)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

(2)以培养技术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的原则;

(3)适应学生智能特点的原则;

(4)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筛选课程内容的原则;

(5)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6)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

2.调研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建筑生产一线的技术与管理人才,我们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走访与座谈,了解到建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是:爱岗敬业、勤奋务实,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脚踏实地、安心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善于沟通、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善于观察总结,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不断实践中积累自己的经验;在知识层面上,能识读施工图纸、能完成定位、放线等施工测量任务、能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建筑CAD软件完成工程项目资料数据整理、熟悉施工的全过程并能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能做好质量、进度和一般的成本控制工作并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同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保持不断线联系,定期不定期地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及时帮助出谋划策,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我们反映,我们及时加以改进工作,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

通过对行业、企业、学生考察和调研,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课程整合、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青年教师缺乏企业从业经验,师资队伍中缺乏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教师等问题需待逐步解决,“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需加大培养力度;现有的校内实训场地与实训设备还没有充分利用,还需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完善改进;同时,校企合作虽然已经开展,但深度不够,范围不大,需要进一步把建筑类企业先进技术与标准、工作内容、工作经验等引入教学过程。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结合建筑行业的特性(季节性、建设周期长)还需进一步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差距,进一步构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建筑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3.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

新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压缩了公共课所占的比重和课时,增大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和课时,构建以基本素质与能力课、职业素质与能力课两个组成部分。基本素质与能力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任选课;职业素质与能力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围绕学生的职业知识、素质、能力进行构建,使学生能学到更多更宽广的知识,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专业基本技能与技巧。其重要修订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公共必修课程。所开设的公共课程严格按教育部的要求执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考试课,共48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安排在第一个学期;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考试课,共96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另外以讲座的形式授课40学时,安排在第二个学期;体育与健康为考试课,共112学时,安排在第一、二、三和四共4个学期,按每学期14周,每周2课时计算,该课程原培养方案是安排为56学时,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完成,每学期28学时,从这一变动看出增大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为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强健体魄打好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为考试课52学时,理论和上机实训各占26学时,安排在第一学期完成,这门课课时有所压缩,原方案是64学时,要求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则可;大学英语为考试课在新的方案中由原4个学期的学习共240学时压缩为第一和第二学期完成共120学时,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形势与政策为考查课,这门课由原来的课程讲授改为讲座的形式完成;原方案普通话课程改为表达与交流课程,由原来的28课时增加到56课时,要求学生除了会说普通话以外,还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写作表达能力。从新方案和旧方案的比较可见,公共课程的总课时压缩,但拓宽了知识范围,效果反而增大,为后面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打下基础。

(2)专业必修课程。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高等数学(考试课,96学时,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完成)、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原为建筑工程制图,进行了知识扩充,由考查课改为考试课,提高其学习要求,共88学时,分2个学期完成,第一学期60学时讲授基本识图与制图知识,第二学期28学时讲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识图与制图),将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3门课程合并为建筑力学一门课程(考试课,60学时,安排在第一学期完成)、建筑材料与检测(原为建筑材料,考试课,60学时,增大了材料检测内容的实践课时);工程测量(原为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课所学内容进行扩充,64学时,安排在第二学期完成)、建筑CAD(为考查课,56学时,原来安排在第三学期改到第二学期完成,主要为完成工程测量课程数字化成图作基础);原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课程合并为建筑结构一门课程(为考试课,共108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其他专业必修课变动不大。专业必修课调整后为学生后面专业限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限选课程。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学而不精的问题,新人才培养方案特设置了3个专业方向的限选课程,要求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来专攻。3个专业方向分别为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方向、建筑工程造价方向和工程监理方向。根据专业方向分别设置相应的限选课程,如,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方向设置有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4门限选课程;建筑工程造价方向设置有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建筑施工组织3门课程;工程监理方向设置有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建设工程进度控制课程设计、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和建设工程质量控制4门课程。同时还要求每位学生参加相应方向的毕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学有专攻,毕业后能“下得去、做得下”。

(4)专业任选课程。考虑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任职历程,将来需要通过一级或二级建造师的考试才能获取做项目经理的资格,特设置了与建造师考试相关的还没有讲授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建设工程经济(60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工程建设监理概论(36学时,安排在第三学期)、钢结构(36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60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36学时,安排在第四学期)等5门课程,这些课程全为考查课程,为以后参加建造师的考试打下一定的基础。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新人才培养方案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设置,一方面大部分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课学时,另一方面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2.5+0.5”模式改为“2+0.5+0.5”模式,即由原来的两年半理论学习加半年毕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为两年理论学习加半年单项综合能力实践再加半年毕业顶岗实习。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至于一筹莫展,很容易进入顶岗实习角色,同时还可以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习所接触到的工程完成毕业设计。

五、结束语

在深入调查咸宁市建筑行业企业人才市场需求和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本着服务于学生,着眼于学生,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为目标,特修订了合乎实际的新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利于该专业学生毕业时就业面更为宽广,就业机会更多,使其在未来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孟胜国.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07,9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2

关键词:分专业方向培养;岗位需求;职业能力;技术技能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掀了起新一轮城市基础建设的热潮,加之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筑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土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

经调查,目前广西土建类专业人才供求比仅为0.49,特别是项目经理以上(一级建造师)的缺口量超过50%。目前,区域内的土建类专业人才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广西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对建设行业人才培养的规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广西建筑业技术人员需求分析

广西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需要一大批“懂理论、会操作、善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实建设施工生产一线。各类建筑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也同样急需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土建专业人才参与管理。经调查,仅施工领域高职建筑技术类专门人才的年需求量就超过10000人,并将逐年增长。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适应多岗位就业的专业,主要以培养施工员为主,另有部分毕业生担任一线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测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多个土建相关岗位,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万金油”专业。在分专业方向培养以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在施工员岗位上就业,学生对施工技能方面的能力也十分重视,而对该专业如安全管理、施工测量、质量检测、资料管理、软件应用等其它岗位能力的学习则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对一些新型的专业方向如钢结构技术,学生由于不了解,极少关注,这一切都源于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多岗位就业的不了解。该专业学生在校也通常考取的是施工员岗位资格证,其它如安全员等工地急需的上岗资格很少有学生主动去考取,家长和学生在认识方面也存在误区。

三、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专业方向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西唯一的一个同类优势专业,在全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培养的学生在施工行业享有盛誉,满足了大部分岗位基本要求。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批量培养的学生没有个性,学生岗位适应方面没有特长,性格内向的男生和女生适应岗位困难,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与学校培养方案之间脱节,学校培养的人才未能充分满足建筑企业同专业多岗位就业的要求等等。总之,双方之间还存在人才供需矛盾差距,做不到完全的“零距离”上岗。

为此,学院探索了大专业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路径。

1.分专业方向培养研究思路

(1)发挥行业学校优势,对广西建筑业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以建筑企业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等为主要就业的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把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归纳为以下十项:①专业识图能力②建材应用能力③构件计算能力④施工管理能力⑤成本控制能力⑥安全管理能力⑦施工测量能力⑧质量检测能力⑨资料管理能力⑩软件应用能力。

(2)以职业岗位群的“十项能力”为主线,搭建能力递进的“三个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一专业技术应用平台一专业技术管理平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相辅相成的“两个系统”:理论教学系统和实践教学系统。依据就业岗位,设置六个培养方向。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形成“三个平台、两个系统、十项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3)结合建筑市场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岗位需求,实施工学结合的“大专业、多方向、宽口径、活模块”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完成前三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公共专业技能训练后,从第四个学期按“志愿+就业”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开设了施工、内业、监理、测量、钢结构、设计六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灵活的、与岗位对接的课程模块,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满足用人单位订单培养和零距离就业需求。

2.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及培养的专业能力对应性分析

根据对用人单位以及区级大型建筑公司用人规划的调研,我们对结构设计、内业(含造价和资料)、施工技术、质量安全、钢结构、测量等多个岗位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了涵盖各专业方向对应的课程体系、主要就业渠道、职业能力培养以及适合的学生等内容对应分析表。(见下表,表中不含分专业方向前的公共专业课程)

3.实施过程

学生完成前三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后,在第四个学期按“志愿+就业”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意愿,在实施中分出了设计、施工、内业、监理、钢结构5个方向,首批共计14个教学班810名同学参与了分专业方向教学,在这5个方向中,有企业的5个订单班,分别覆盖钢结构、内业、施工、质安4个方向。实施时间进程大致分为10个步骤,见下页表。

目前已完成两届学生分专业方向的教学,即将开始第三届。近三年的分专业方向教学改革成效初显,在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每年都有2-3家企业要求订单培养。

四、分专业方向培养的成效和思考

1.成效

(1)经过分专业方向教学,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迅速提升

1)频繁换岗情况明显减少,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方向认可度高;

2)分专业方向培养使一个专业能多岗位上岗,与社会需求越来越接近;

3)三家订单企业在2011级学生中选择了106名学生就业,满意度较高;

4) 2011级设计方向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获个人、团体特等奖;内业方向学生参加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算量软件大赛获团体一等奖;测量方向的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

(2)经过分专业方向教学,满足学生与企业的特殊要求

1)分专业方向培养适应学生不同的性格和兴趣。学生个性差异大,一个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专业方向对学生的前途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分专业方向培养既照顾到学生性格的差异,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平衡;

2)分专业方向培养适应企业的订单要求。订单企业通常都会在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加入一些适合本企业需求的特殊的职业能力,甚至会参与一定程度的教学,这些都是批量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的;

3)分专业方向能满足特殊人才的培养要求。如广西急需钢结构方向方面的人才,但需求量不大,多数学校从经济利益和投入方面考虑不愿意开设,但对北部湾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在相近专业中分专业方面培养更为合适。

2.思考与建议

(1)分专业方向教学需要完善的实训场所和强大的师资条件。分专业方向后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接近工程实践的课程,大部分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实训场所和一线经验丰富的师资作为保证,难以完成该教学任务。

(2)建筑业需求旺盛地区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采用分专业方向培养。发达地区建筑类型众多,人才需求也大,生源充足,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岗位需求也较为专业,从学生就业、用人单位需求、学生提升空间等多方面考虑,分专业方向培养是最适合的方式。

五、结语

2014年广西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已达20个,每年招生超过10000人,不少学校的年招生量都超过500人,其它省份也存在这种情况,如果都按一个模式培养,势必导致学生以后就业方面的困难。分专业方向教学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同质化倾向的发生,既考虑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考虑了学生的性格和爱好,不失为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史美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9,(2).

[2] 何福贵,张梅,基于学习领域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3] 陈刚,陈春梅,高职建筑施工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7).

[4] 黄克华,陈春梅,高职建筑类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5] 曾旭华,李福东,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6] 张厚先,何培玲,邵波,等,论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培养[J].高等建筑教育,2012,(5).

[7] 刘雪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人才 培养 必要性

项目编号:2014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 ” 2014ZCY159

前言:通过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征相搭配,在共同协商,彼此配合的方法下将教学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专业课程的设计,运行模式的构建相结合,塑造了大量实际操作能力强,与社会市场接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对于学校的必要性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校从校企合作中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不仅能够掌握最前沿的工程建设信息,了解社会需求方向,而且可以及时更新专业技术,制定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案,使得课程针对性大大增强,大力提升建筑工程专业技术。把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加快本专业前进的步伐,给学生提供大量先进的,准确的,及时的学习信息,为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技术做出大量贡献。

(二)校企合作对于企业的必要性

对企业和学校双方来说,校企合作是个一箭双雕,互惠互利的好机会,给两方都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一方面,企业利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拥有科研技术的特点,为企业提供先进的专业技术,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更好的运转。另一方面,学校直接为企业提供大量对口专业的技术人才,企业可以不花费较多资金,提前挑选到自己需要的高质量,高职业素养的毕业生。

(三)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也极大方便了大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充分享受到学校提供的实践性,针对性强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先进前沿的行业信息,感受丰富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氛围的同时,择业、就业压力也相对减轻,这源于自身的操作能力强,所学理论与社会需求挂钩,能够迅速适应本行业的工作环境,与同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较快投入到社会中,就业多了一份有力的保障。

二、如何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人才

(一)兼顾企业和学校的利益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具有优越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其本身的种种优点,如有利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体系的改革,为企业提供先进专业技术与科研成果,供应高质量,高素养的技术人才,给建筑专业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在就业方面赋予他们积极有益的保障和帮助等,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泛适用。为大众所熟知的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一系列大型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每年吸纳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用来保证公司的高效运行和流转,从而有效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拉动我国GDP持续上升,为我国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校企合作与市场经济的完美契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企业,高职院校,学生都从校企合作中受利丰厚,能够享有国家专门实行的税收减免,财政资助等各种优惠政策,为自身的运营带来极大好处。

(二)充分考虑市场需要

市场决定经济,需要决定变化,校企合作是一种企业与学校共同合作,一起参与培养人才的创新,它既适应于当今市场环境,又满足了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大力渴望和需求,是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且是一场成功的革新,实现了教学中课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对接,实现了企业选拔准则与毕业生高技能,高素养的对应,实现了国家建筑行业各部门的多样化需求同具备专业性、针对性学生的对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有力增强,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得到有效的优化。极大促进毕业生的就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改变我国目前的僧多粥少的不协调的现状,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的拓展壮大,维护社会安定。

(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去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应积极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为达到人生目标,实现生命价值,做好充分准备。然而,我国因经历了较长一段时期的计划经济体系和受到固守传统,不愿革新的高校教育理念的毒害,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被部分教师所质疑和拒绝,在他们看来,这种方式将阻碍教育的发展和科研的进步,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学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待校企合作,不能一味的排斥,只看到它的不足之处,应看到它所具备的优点和长处,探究出它能够为自己带来的利益,毕竟所有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只有教师及时的认可,才能帮助学生制定准确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学生通过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加强同企业的沟通交流,加大对企业的了解,对就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校企合作才发挥出了应该有的效果。

总结

校企合作现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和方向,大力推广校企合作,让每个企业,每所高校,每位专业学生乐于接受并参与其中,将是一项浩大的,充满挑战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行动。

参考文献:

[1]葛超,冯晨静,李娜.人学生就业困难的原闪分析及指导对策[J].河北农业人学学报,2010,(3):359-361.

[2]薛维忠.从人学生结构性失业角度谈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n.职业时空,2010,(3):359-361.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4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经过走访建筑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各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见表1。

2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多个专业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见表2。

3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时,我院根据“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岗位需求,构建出了一套以知识、技能、素质为标准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不论什么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专业拟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组织他们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2)职业基础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接下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授课的。(3)职业技能课。我专业的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4)实践环节课。光有理论知识的充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有认识实习、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施工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这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简单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5)职业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我专业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程,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4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

随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开发和调整,以“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为原则,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适应性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断提高。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2014年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专业对口率为70%,高于同专业全国平均水平。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术;核心能力;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13-04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普遍采用传统的学科体系和三段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和“教师、教材、教室”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中重理论讲解,轻实战动手能力的培养,重知识传输,轻岗位技能训练等,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1]。因此,构建新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职业能力,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对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势在必行。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分析与形成

通过对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等活动。明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和专业综合素质,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确定职业核心能力。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及能力要求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鲜明土建岗位特色,实践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即能上岗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就业岗位群的界定和岗位能力的划分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通过调研、整合分析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基本从业岗位,调研表明,施工员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具体从业岗位群划分见图1。

围绕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要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核心,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和顶岗实习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与开发,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分析职业核心能力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见表1。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分析

根据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及岗位具体核心能力分析,参照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四大核心能力模块:建筑制图与施工图识读能力;施工技术与组织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筑工程概、预、决算能力,具体见图2[2]。四大能力模块中,建筑制图与施工图识读能力是基础,施工技术与组织能力是重点,项目管理能力是关键,建筑工程概、预、决算能力是拓展和延伸。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已确定的四大基本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突破原有传统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按照专业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步骤,确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其基本思路见图3。此课程体系为贯彻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以及理论与实践统一、课堂与现场实训统一、教学与工作实战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

(一)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课程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职业岗位群为基准、以基层施工管理典型工作岗位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培养方式,明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核心能力,确定学习方向,构建基于“工作项目为导向”的系统化新课程体系,具体见图4[4][5]。

(二)新课程体系构建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突出专业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强调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采取 “2.0+1.0”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以及专业毕业综合设计,培养模式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突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的重构过程中,根据企业行业对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毕业生反馈的意见,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打破分解原有传统的课程体系,将原有“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选修课程”三层次课程体系按以施工过程为导向重新组合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基于以施工过程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6],具体见表2、3。

学校在新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工作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为标杆,强化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在调研的基础上,整合工程制图与建筑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等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如将工程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即建筑力学与结构,精选课程内容,压缩理论学习课时,课程教学中增加了平法配筋、结构施工图识读等课内实训环节,同时,通过课程的整合与优化,避免了学生在学习结构的过程中与力学脱节,强化了力学与结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性。将原有课程体系中建筑施工技术按施工顺序及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拆分”,形成从基础施工技术到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共五门课程,即: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配筋、围护结构工程施工以及装饰工程施工,实现了“教、学、做”的有效合一[7]。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新构建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技能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根本,围绕从单项技能训练到单一课程设计,从单一课程设计到专业实训,从专业实训到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以递进式进行课程设置,让学生通过三大实训教学模块的学习与实践,做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基本上手上岗。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见表4。

2.顶岗实习基本流程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历届学生从第五学期开始全面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在顶岗实习前,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毕业顶岗实习计划,明确顶岗实习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实习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分配、实习岗位、考核要求及实习方式方法等均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确定,保证实习按计划完成。

学生到企业后,以工程技术人员助理的身份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实习。实习中,学生和企业正式员工一样接受企业的考核与管理,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习计划,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实习工作日记,定期书写实习总结,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的作息时间和规章制度,用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工作。实习期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要求实习学生每周最少一次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通过学校实习管理系统平台每周不少于两次向校内指导教师进实习汇报。通过汇报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向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困惑奠定基础。

3.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在顶岗实习的教学评价中,学校具体做法为:借鉴德国双元制评价体系,学生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分别给予评价再进行综合,企业指导教师从学生的实习情况、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等多个方面给予评价,学校指导教师则从企业反馈、学生实习汇报、实习资料整理、实习成果以及不定期的实习抽查等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的重点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出勤到岗情况、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工作实际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最后将学生的实习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到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总评成绩之中。考核结果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标准。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构建了一套适应当前建筑行业的教师易教、学生乐学的新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部分核心专业课程实施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新课程体系的综合特色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而与此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后续工作的重点所在。

参 考 文 献

[1]谭现东.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蒋晓燕.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于核心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17):29-31.

[3][4][6][7]李继明,蔡小玲.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5):13-18.

[5]韦清权,凌卫宁.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4(20):64-65.

Abstrac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s the core and key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r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 and builds new course system with the objective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highlights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degre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mphasizes to regard the working process in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regar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s the core, and regard professional practice skills and post practice training as the key link.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ore ability;curriculum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效果的检验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to enhance the reform practi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realize the "double division talent" foste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meaning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the reform practice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do the mod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reform practice work.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he reform practice; Effect testing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在社会持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呈现数量上越来越大、质量上越来越高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的趋向。高职教育就是为解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相关人才的素质和促进就业而设立的特殊教育形式,高职教育在培养操作性和实用性人才,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正逐步在现实中确立,运用校企合作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式,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成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点。为了促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成绩提高、素质发展和实现就业,推行校企合作模式的顶岗实习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应该在高职院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在推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中应该树立严格的质量观,强调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和效果的检验,真正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落到实处,从校企合作的平台上、从顶岗实习的模式上充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推进其就业的顺利完成。

1探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意义

1.1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里,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较大的积累,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不但可以讲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做到统和,还可以更好的掌握就业的信息,通过努力的学习,比较顺利的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提升自我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个人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可以创新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推动“工学结合”的实践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企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全局看,满足了新时期国家的建设对大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

1.3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不但为企业也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4缩短企业急需人才培养的周期

企业的发展依靠实用性、操作性和技能性人才的不断加盟,人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灵魂,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短期内招募到各种急需的人才。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可以为企业在短期内培养出所需的、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学生人才。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检验的要点

2.1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检验

坚持“合作、双赢”的原则,企业和高职院校通力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高职院校积极争取社会和企业的支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同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及时的调整办学方向,办学的层次定位,加快校企合作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建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的检验要点:重要环节就是要实行校企合作中的实训实习模式。生产实习阶段主要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进行,利用企业的工作场地和设施,以及现有的技术人员对实习高职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总结出学生生产实习中出现的知识缺陷和技能不足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反映到学院以便学院做进一步的教育教学改进。

2.2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基础工作的检验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时刻关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根据企业培养人才的需要,适时、适量的改变和调整教学的内容,授课方式。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基础工作检验的重点应放在:考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和当代先进的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教学的时效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3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的检验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和企业特点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企业提出报告和建议,同时根据人才培养战略的变化向高职院校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方向。检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的要点在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良好沟通平台的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目标;目标制定、改进和培养方案的合理性;校企之间共建师资团队和实习实训的方案;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设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是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才需求量猛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特殊教育形式,其地位正呈现日益重要的趋向。高职教育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顶岗实习的做法培养人才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应该做好规范性工作。高职院校中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项技能性、操作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专业,研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可以加强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工作的水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性、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正东,王红兵.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 河南建材. 2010,05.

[2] 胡瑛,杜绍堂,杨翔,李忠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5.

[3] 俞校明,张红.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设计与质量控制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29.

[4] 张会彦,霍云谦.浅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学生;就业创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8

一、现代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

各种技术人员的首要职责是用自己的所学专长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单单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不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是脚踏实地地去工作。要把图纸上的建筑作品以实体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栋建筑物,不管大小、不论多高,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而言,都应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决不能敷衍了事。建筑物的质量问题牵涉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要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肩负起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重大责任。另外,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团队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那些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个人价值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事实上,建筑从设计到监理、建造、资料整理等的复杂分工,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不断学习的态度也是时代对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只有素质全面,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中职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中职生的政治理想、信念、态度、立场等的具体表现。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政治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表现。作为建筑领域的中等技术人才肩负着工程安全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对中职学生政治素质养成来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迷失了政治方向,就可能导致人在社会生活中身败名裂,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可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在今后的就业和创业过程中,能否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第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只有对国家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才能够自觉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样才会赢得社会对他们的信任、尊重和认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重学历转变为越来越看重才智和能力,看重政治思想素质。当今时代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和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既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高技能素质的劳动者,又要培养中职生在掌握高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礼仪道德素质。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懂技术、会管理、能吃苦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这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在以往的毕业生中,一些学生不是由于技术水平低不能胜任工作,而是因为礼仪道德水平低而贻误了工作。对中职生加强礼仪教育是提高他们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礼仪不仅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础,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是赢得他人好感和尊重的一剂良药”。由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一般都需要在各种工地上直接接触民工,指导他们施工,所以,技术人员的形象气质、谈吐、举止等礼仪行为会给民工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有礼仪是毕业生与民工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校期间,进一步丰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礼仪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养成礼仪习惯,这些已成为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利用德育课和主题班会或团日活动等时间学习学校礼仪、社交礼仪,使学生熟知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礼仪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

此外,学校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即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对此,职业道德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受教育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思想。

(3)知识能力素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礼仪道德素质,还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做好相关工作,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全面推进,城市人口将大幅增长,中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将得到更大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未来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成为建筑师、监理师、造价师,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懂得综合性知识的建筑工程师。即要具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管理、建筑软件应用专业知识和建筑设备、建筑企业管理等相邻学科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建筑行业技术动态与信息。更要具有工程质量检验、施工组织管理的技能。懂得如何编制技术文件以及组织中小型工程项目的施工。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钢结构施工管理、建筑工程预决算等工作。

(4)心理和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就业和创业者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它由一个人自我意识、性格、气质、情感等心理要素构成。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刚强、坚韧、果断和开朗,那么,他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而且具有理性色彩。作为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面对小的成功和胜利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碰到困难、挫折和失败时更不能灰心丧气,悲观消极,自暴自弃。建筑专业的中职生在创业过程中对所从事的工作应产生兴趣,干一行,爱一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学会乐观开朗、有热情、坚持不懈。用所学的知识实现自己的理想,挑战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适应社会的竞争,通过创业丰富发展自己的人生。同时,“要寻找市场机会,具有选择经营项目和承受挫折与打击的能力。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处理与领导与员工的关系。要敢冒风险,具有果断的决策力、创新精神、不畏惧困难、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勇气,能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一些毕业生一年当中不停地更换工作,不是老板对他们要求太严格,而是他们不是嫌单位上的伙食不好,就是因为工作失误挨了老板的批评而受不了,或者是因为其他一些小的事情和工地上的民工关系不和。有的毕业生好高骛远,刚毕业就想着拿高工资,当遇到一些挫折就灰心丧气,失去创业的信念与热情。因此,培养和练就适应不同境遇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就业与创业至关重要。

这几年来,我们学校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就业前的各种素质加强培养和锻炼,大大提高了我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使我校建筑专业逐步形成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河南省许多建筑单位主动上门向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要人,一度出现几个用人单位争抢同一个优秀毕业生的局面。在我们河南周口的很多工地上,都能够看到我们毕业生的身影。他们已成为周口建筑行业中的主力军,有的毕业生工作不到一年就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这一切不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提高了学校在周口及周边地区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杨.中职生政治素质的内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0).

[2]程 达,罗 燕.中印美人口大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8).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274-02

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SQC“专长、素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要求,某系通过企业调研、岗位调研,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突显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教学特色和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完善了基于校企合作的“专注特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2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①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尚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等几个方面,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合作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没有得到进一步深化,在突出建筑施工特长培养方面,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还不健全。企业参与合作开发核心课程的数量有待增加,合作力度有待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③当前高校中部分教师缺少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实践教学能力、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弱;受企业生产实际影响,兼职教师教学时间、教学质量、教学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加强和完善的地方。④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大部分院校没有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化和实训条件仿真化的要求。

3 构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在专业建设中,该院按照职业成长和能力转移递进的教育规律,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突显职业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教学特色基于校企合作的“专注特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一个培养目标――培养“零距离”上岗的建筑施工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专注特长:施工技术专长。特长要素:会识图、善计算、精技术、能管理。能力递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专项能力,职业综合能力。

第一阶段(第1学期)专业基础平台阶段。第一个学期为专业基础平台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进行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外语、计算机)、专业基础学习领域(房屋构造相关知识、制图标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相关知识)。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阶段(第2、3学期)专业核心课学习阶段。第二、三个学期为专业核心课学习阶段;在专业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结构构件相关知识、平法标注规则、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并掌握基本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第二阶段的学习,为今后从事施工一线工作积累经验。第三阶段(第4学期)专长强化阶段(专长培养阶段)。第四学期为专长强化阶段(专长培养阶段)。学生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和毕业后的就业意愿,选择职业岗位,进行特长培养。主要特长方向有施工技术、施工管理、质量安全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篇1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专业在其定位确定后,为实现这一定位而制定的实施计划的总称。人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