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09 17:39:52浏览:816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篇1

1.重点知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

2.难点知识:旅游资源的价值。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

2.德育目标:赏析我国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文化,培养学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与感悟,培养分析问题、参与旅游活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问题研究法:给学生设置并变换不同的角色,设置问题情景。

2.案例分析法:结合典型案例,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图表)表1: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增长图

表2: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增长图

[讲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在我国也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实行了五一长假、十一长假后,外出旅游的人数急剧增加。

(出示图表)表3:近几年五一、十一黄金周出游人数及旅游收入

[讲述]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天,我们一起来神游我国各地的旅游景点。

(出示图片)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图

设置角色一:学生是旅游者

推出两条旅游线路点:⑴黄山游,⑵凤凰古城游。

在旅游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两个景区在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上分别属于什么景观?

(视频)1.黄山

(提问)黄山景区在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上属于什么景观?

(出示黄山四绝图)黄山四绝分别属于何种景观?

[思考]在各种自然风景中,我们能否发现哪一种景观是构景的基础?(地貌景观)

[思考]你到黄山游览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目的是什么?(探险猎奇、游乐、疗养)

(视频)2.凤凰古城(提问)凤凰古城在旅游资源的属性上属于什么景观?(凤凰古城以人文景观为主)

(出示凤凰古城三幅图)[思考]人文景观可分为哪几种景观?

[思考]在各种人文景观中,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是哪种景观?(建筑景观)

(出示图片)(毛主席纪念堂)你在参观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崇敬、怀念)

[思考]象北京这一类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区去旅游,我们除了娱乐之外,更多的还应有一种什么目的?(教育性旅游)

(出示图片)布达拉宫

[提问]你参观时,又是一种什么心情?(神秘)

学法指导:案例分析法

探究应用

地理案例地理规律和原理其它同类地理问题

原理解决

巩固练习: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

[过渡]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它有着资源的一般特征,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下面研究旅游资源的特性。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上,自然界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现象是千变万化的,人类丰富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

(一)多样性

[思考]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广泛存在的,但为什么有些地方吸引了大批游客,有些地方人很少,甚至没有人去游玩呢?(必须要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突出旅游资源的非凡性)

(二)非凡性

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游客吸引力越大,价值就越高。

(出示图片)北京故宫

[思考]人文景观的典型代表之一北京故宫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作为文化景观,它的功能出现了什么变化?(原皇帝居住朝政旅游胜地,说明文化景观具有时代性)

[讲述]我们在参观时,惊叹于人类的智慧,不仅是故宫如此,许多人文景观,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现在许多地方为了迎合游客,大兴土木,造了很多人造景观,如深圳的锦绣中华,因而人造景观是可创造性。

(三)可创造性(这是针对人文景观而言的)

但人造景观的建设,一定要注重一个非凡性(列举镇江的三国城),开发和建设旅游资源时,遵循旅游本质特性。

旅游资源除以上几个特性外,许多旅游资源还具有:

(四)长存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旅游者在游览时,注重对景区资源的保护,不要进行人为破坏或干扰。

(出示图片)西安乾陵十年动乱时期,认为封建的东西,砸了很多文物

(出示图片)雾淞、香山红叶(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地域性)

(出示一组文字)三峡库区蓄水后文物的保护情况

分析得出:人文景观还具有可变异性和可移动性

角色变换二:旅游线路的设计者

[过渡]现在有三批旅游团:⑴一批地理学家,⑵一批历史学家,⑶一批旅游投资考察团。请你为他们设计旅游线路。

出示长江流域各旅游景点图:庐山、黄山、长江三峡、乐山大佛、丽江古城、香格里拉

〈问〉在设计线路时,要考虑什么依据?

依据一:这三批旅游考察团旅游的目的除娱乐外,还想考察什么内容?

(地理学家:考察一些自然风景地貌;历史学家:历史文化古迹;投资考察团: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依据二:结合景区的特点

〈小组讨论,看下发材料〉

[提问]三个考察团的线路(景点)?

(一组)地理学家:黄山──庐山──长江三峡

(二组)历史学家:长江三峡──乐山大佛──丽江古城

(三组)旅游投资考察团:长江三峡──丽江古城──香格里拉

[提问]谈谈你对该线路设计的想法(思路)?

一组地理学家:有科学价值。

景点

地貌类型

成因

黄山

花岗岩地貌

岩层断裂,岩体抬升,节理发育

庐山

断块山

岩层断裂,山体抬升

长江三峡

河流峡谷地貌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二组历史学家:研究这些景点的文物古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三组投资考察团:这些景点目前有的尚未完全开发,开发的潜力很大,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当然任何旅游资源都具有经济价值)

[过渡]旅游资源的价值除了以上三个价值,它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是因为具有美学价值。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句诗句来感悟一下自然景观的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形象美)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听觉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色彩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动态美)

[过渡]刚才我们作为旅游线路的设计者,为三个团队设计了三条旅游线路,从中我们也了解了旅游资源的价值,下面我们再变换角色,思考下列二个问题。

角色变换三:导游

[思考]如果你是导游,如何给旅游者介绍景点,让他们很好地欣赏美景呢?

角色变换四:旅游资源的开发者、管理者

[思考]如果你是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你在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又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这两个问题将是我们以后接着要学习的内容,两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思考。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篇2

[关键词] 杨仙岭 旅游资源 开发模式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东北部的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乃一代堪舆宗师杨筠松开创江西“形式派”堪舆理论的风水宝地,它内含钟灵毓秀之气,外显藏龙卧虎之势,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姿而绚烂的山水人文景观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垂青。

一、杨仙岭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

杨仙岭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据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经过实地考察而编制的《杨仙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统计,杨仙岭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27个,确认71个,囊括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种类,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8大主类的全部,包括峰丛、谷地、林地旅游地、潭池、游憩湖区、奇特与象形山石、饮食习俗、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等33种基本类型。

杨仙岭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且总体上品质优良。《杨仙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所认定的71个资源单体按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以及附加值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共获得四级旅游资源2个,三级旅游资源23个,二级旅游资源31个,一级旅游资源15个,其中,三级、四级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25个,占杨仙岭旅游资源总数的35.21%;一级、二级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46个,占旅游资源总数的64.79%。

由此可见,杨仙岭确为物华天宝之地,它集青山绿水,幽谷曲径,飞泉翠竹于一身,融田园美景,客家风情,风水文化为一体,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储量丰富,类型多样,形成以自然资源为主体,人文资源为灵魂,自然资源为优势,人文资源为特色的两大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局面。杨仙岭旅游资源不仅总体上丰度和储量丰度都很高,且分布较为集中,集聚程度高,自然风景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搭配协调,极具规模与组合价值,便于开发,也便于形成旅游资源集合区。

二、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关系

与周边旅游胜地相比,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有其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据《报告》统计,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占地面积达3.5平方公里,其旅游资源中的8个主类,20个亚类、33个基本类型占全国旅游资源亚类数的64.51%,占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总数的21.29%。杨仙岭旅游资源种类多,体量大,密度高,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得益彰,互为映衬,搭配协调,颇具规模,其旅游资源的“全”而“广”为邻近旅游点所罕见,其触角深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社会文化各层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查价值和社会现实价值,其资源组合程度较高,能将观光游览与休闲娱乐,科学考察与文化研究融为一体,具备多种旅游开发功能。

比较而言,赣州通天岩旅游风景区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体,赣县客家文化城仅限于客家民俗一隅,赣州宝葫芦农庄以休闲娱乐的人造设施为主,故开发后的杨仙岭风景名胜区虽不敢妄称是带动赣州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亦可称得上为赣州旅游业腾飞而添羽加翼的“凤尾”了。当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杨仙岭乃后起之秀,还需借助前述旅游景点的盛名赢得更多旅游者的青睐,故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将几大旅游景点联成一片,发挥互补优势,创造整体效应,全面打造赣州旅游新形象。

三、杨仙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杨仙岭旅游资源的体系和特色,充分挖掘杨仙岭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潜力,山水开发、园林开发并行,乡村开发、民俗开发并举,客家文化、风水文化并重,综合开发,最大化地实现其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长见识,领悟文化,净化灵魂,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的旅游价值。

1.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形象定位

杨仙岭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组合程度高,可将其形象定位为以山水园林观光为中心,以客家民俗风情为内涵,以乡村生活体验为亮点,以风水文化探究为特色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社会民俗、文化内涵于一身,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式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名胜区。

2.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旅游市场定位

杨仙岭地处赣州市郊,位于323国道旁,濒临波澜壮阔的章江,与赣县县城隔江相望,交通状况良好,可进入性高,且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客源市场,但其毕竟开发较迟,且知名度不算太高,故近期应着力开拓一级市场即核心市场,以吸引赣州市区及周边地区游客为主,再积极发展沿海地区、港澳台地区等二级市场,并逐步占领全国、东南亚地区乃至国际市场,提高三级市场的占领份额。

3.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开发内容及相关旅游产品

(1)山水风光开发,打造观光型、健身型旅游产品

青山绿水乃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的两大主体。

杨仙岭的山具有雄、奇、秀、险、幽的特色,其本身的形态美、动态美、色彩美已是游览的胜景,而大小的岩石、洞穴及悬崖峭壁亦可让游人一饱眼福,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高山的壮美、空谷的幽美,岩壁的险峻美、象形石的奇特美均是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资源,游人可一路攀爬,一边享受青山的苍翠,山风的清凉和纯净的空气,耳听鸟语婉转,再闻花香阵阵,许下美好心愿。若登高远眺,还可见滔滔贡江奔流不息,宋城赣州美景如画,客家摇篮赣县县城魅力无限。水体旅游资源亦可因为本身的形美、声美、色美、味美而成为观光的首选:清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湖水碧蓝清澈,水平如镜;溪流淙淙流动,清脆悦耳;河水哗哗流淌,永不停息。对这些景点尽可能保持其原貌,只需对其稍加修饰即可成为优质的观光型旅游产品。

山水旅游资源不仅是极富美学观赏价值的观光旅游资源,还可开发成健身型旅游产品,因此,在几处险峰可设置天梯供游人攀爬,而大型的岩壁则可设计成攀岩旅游项目以让游客的身体充分得到锻炼,一些小型的湖泊或池塘可开发成垂钓区或小型游泳场地,而大的河流则可开发成漂流区让游客体验激流勇进的快感。

(2)园林景观开发,打造生态型、科考型旅游产品

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森林资源宝库,密布着古树名木林、松竹林等大小园林和可开发成桃园、梨园、橙园等园林景观的空旷草地,这些园林景观既可供游人欣赏古树的苍劲,名木的珍奇,松树的坚贞,翠竹的摇曳,更可开展生态游活动,终日生活于车水马龙中的都市人可利用闲暇时间在园中漫步,在林中穿梭,享受心情的轻松惬意,为此,对已存在的园林要加强植物的种植和保护力度,尽量保持其最自然的风情和最天然的韵味,而潜在的园林景观则可让人的创造性和主体精神体现其中,如搭建果棚供游人休憩,充分展现人性化的开发理念。

杨仙岭山体既是一个巨大的生态植物园,其科考价值也不容忽视,植物是历史和地理的忠实记录员,游客可在进行生态游的同时对植物的成长环境、生长变化、利用价值,以及从中反映的地球近百年来的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动物迁徙等情况的变化有所了解,为开展科考游的好去处。

(3)乡村乐园开发,打造休闲型、度假型旅游产品

座落在杨仙岭山脚下的罗坑村和分布在杨仙岭周边的河头各自然村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乡村风情和现代乡村景观两种风貌,无论置身于何种类型的乡村中,游客均可体会乡野生活的安宁闲适,故杨仙岭必须加强乡村开发,将周边乡村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乐园。

罗坑村可开发成本原式乡村旅游产品,保留恢复其传统的建筑样式和乡村布局,使其鸡犬相闻的原生风格村落形态展现在游人面前;而河头村可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旅游规划开发工作齐头并进,两地均可设计“乡村生活真体验”旅游项目,游客可租借农民住房休憩度假,亲自采摘品尝新鲜瓜果蔬菜,做农家饭菜,体验怡然自得、悠然自在的乡村生活,还可亲自参加农业生产体验劳动的乐趣。

(4)民俗风情开发,打造娱乐型、节庆型旅游产品

杨仙岭周边客家人独特的民俗风情也是吸引游客的热点项目,须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在操作中,可设计一以客家传统建筑为主的大型客家村落,并设置客家饮食一条街,游客进入后换上传统的客家服饰,品尝客家传统饮食,同时学说客家话,学唱客家山歌,全方位享受这一愉悦身心的娱乐性旅游产品。而在节庆日则开展盛大的民俗节庆活动,载歌载舞,张灯结彩,开展盛大的庆祝活动,还可开发客家传统婚礼和客家传统节目表演等旅游项目,游人亲自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客家人节日期间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喜庆热闹气氛。

(5)风水文化开发,打造历史型、文化型旅游产品

杨仙岭风水文化源远流长,名扬四方,且代代相传,深刻地影响了赣南客家人的生活,浸入了客家人的心理乃至思维层面。对风水文化进行研究者或感兴趣者,杨仙岭乃不得不游的胜地。故杨仙岭一定要充分打响“风水文化第一山”的品牌,使风水文化游成为杨仙岭旅游开发区的点睛之笔。在实践中,恢复整修杨公祠和八大洞穴,重塑杨仙人及其众弟子像,并对杨筠松的著述及有关传说加以整理展示,还可设计“神游仙境”这一旅游项目,再现杨仙人当年救贫行善的活动历程,以及“形法派”理论的创立过程,游客踏着杨仙人的足迹实地勘察风水宝地的山川形势,领悟风水宝地的玄机所在,感悟风水文化的实质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奥妙神奇,使神秘的风水文化不再具有虚幻的色彩。

风水文化之外的众多民间故事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学艺术旅游资源,杨仙岭犹如一个神仙世界,除留下过杨仙人的足迹外,观音娘娘、玉皇大帝、七姑娘娘等众多天神也对此地偏爱有加,为充分开发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可在杨仙岭设计一个神仙世界,以杨仙人为中心,围绕风水文化将大小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增添杨仙岭的奇幻色彩。也可出售部分与传说有关的纪念品,如驱魔赶邪的赶山鞭等,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杨仙岭上风光好,风水文化代代传,田园生活美如画,客家风情入梦来。拥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传承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杨仙岭,弥漫着恬静田园气息,散发着古朴浪漫风情的客家乡村,这一切,构成了极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风水文化第一山”的风采即将重现,杨仙岭的恒久魅力,将再度展现于世人面前,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无限辉煌!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篇3

关键词:山西省;旅游资源;开发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以东,太行山以西,具有复杂的地质地貌。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山西的山川河流。山西拥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恒山具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的美称,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使得恒山景区四季分明,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著名的佛教胜地,因此在佛教盛行的国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除富有佛教意义外,由于具有古老奇特的地质地貌,终年气候寒冷,因此被称为“清凉山”。山上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与生物资源。绵山集历史古迹、宗教文化、革命遗址、自然风光于一山,同时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温带大陆性气候使得绵山气候温和,冬夏温差大,夏季凉爽,是夏季旅游避暑的胜地。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壶口瀑布气势磅礴,景观独特。

(二)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

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此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许多古代建筑。其中尤以大院文化与古城建筑最为著名。祁县乔家大院因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闻名,另外还有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等都各具有特色。古城当属平遥古城为最,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保存最完整的历史名城,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意义,同时也饱含了丰厚的民俗文化意义。

二.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

由于山西省财政收入有限,因此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支持也不足,同时与旅游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完善,许多资源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山西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1]。

(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境内也是一个多山的省份,这种地理环境增加了山西道路交通建设的难度,交通的不便对于山西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除了交通建设外,山西旅游区的其他基础建设也存在很多问题,宾馆数量少、条件差,无法满足许多国外游客与大型旅游团体的需要[2]。

(三)知名度不高

山西省虽然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资源,但是有的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相关人员的品牌意识弱,不能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许多旅游产品的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来,因此在吸引游客力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环保意识不高

由于山西省内很多城市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许多旅游景点周围环境质量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区的形象,从而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增加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

山西省财政收入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很少,为了增加对旅游资源的投入,我省可以引进外商的投资,通过把一些旅游景点具有纪念价值的产品商品化,以增加旅游景点的收入。将这些收入再用于旅游景区开发的投资。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该首先要加强道路的建设,增强旅游景点周边道路的通畅度。同时还应加强宾馆酒店的建设,增加宾馆酒店的数量,提高宾馆的服务质量。

(三)加强旅游资源宣传力度

形象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政府应该充分运用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很好的宣传了祁县乔家大院的文化及资源价值的著名电视剧《乔家大院》即是一个宣传旅游资源的成功范例。

(四)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于旅游景点资源的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景点周围的环境不仅代表了旅游景点的形象,因此提高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可以更多的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景点的收入,提高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3]。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宣传保护环境,提高大众环保意识。不仅要加强旅游景点相关负责人的环保意识,各旅游景点对于游客也要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意识,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环保。

(五)加强旅游人员的培养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旅游景区缺乏具有创造性的人员,我们应该大力培养年轻的导游、旅游资源相关负责人士,结合我省旅游资源的特点,学习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经验,尽可能地将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薛吉生.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探讨[N].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12):1-3.

[2]周涛.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旅游资源.2009,25(5):475-477.

[3]佘可文.关于加快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J].决策参考.2002:84-85.

作者简介:闫芬姣(1987-),女,山西晋中,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地理方面的研究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篇4

关键词:工艺技术;旅游经济;运用模式;研究

一.引言

问题的提出

作为民族内源性动力的传统技术文化形态之一——黔东南精湛的民族工艺技术以其独有的制作流程而富有观赏性。随着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兴起,民俗文化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载体,在发展地方旅游经济中,显示出无可替代的独特性,以其民族性、地域性而独树一帜,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旅游市场和游客的青睐。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黔东南全州共接待游客1400.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0.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549.36万人次,占39.22%,乡村旅游收入24.19亿元,占24.17%。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为民族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村寨如何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运用自己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换成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动力,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应是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问题。而黔东南民族工艺技术因其独有的审美性和地域性,在旅游市场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和竞争性。但是作为重要的民俗文化形态之一的黔东南民族工艺技术,在民俗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以有效模式为载体,更好的彰显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民族性、地域性、体验性,从而显示民俗资源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带动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村寨的文化旅游发展,也是时下值得探讨的问题。因而,本课题想就民族工艺技术文化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运用模式作一定的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民族工艺技术的传承、运用和发展寻求新的途径,并推动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

二.民族工艺技术文化市场化可行性分析

作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生活及其传统工艺技术,凝结了少数民族的劳动和智慧。这些传统的民族工艺技术,以其特有的历史名声、民族特色及其工艺价值,依然在黔东南各民族人民生活中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以丹寨石桥古法造纸为例:2009年该村实现纸品销售收入500万元,纯利润超过100万元,占到全村总经济收入的60%以上。每户造纸的农家年均纯收入不低于2万元。造纸业的迅速发展还带动了旅游业。丹寨卡拉村靠“鸟笼编制”这一技能,实现产值210万元,人均纯收入3963元,全村125户中,有98户250人常年从事鸟笼生产,年生产鸟笼8.5万个,利润130万元,占全村总经济收入的88%。(2010年数据采集。资料来源:丹寨旅游网)黔东南民族工艺技术涉及造纸、陶瓷、水利机械、竹编、银饰加工、刺绣、织锦、蜡染、民族乐器、茶叶、民族菜肴、龙舟、土布、采汞、思州砚、泥哨、花桥、鼓楼等。(《贵州传统工艺研究》梁太鹤 胡进 1991.4)这些项目产品在民间还大有市场,如银饰制品、蜡染、刺绣、竹藤草编制品、土布、陶瓷、砂锅等。据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这些民族工艺技术种类几乎都还存在于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特别是银饰制品、蜡染、刺绣等因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湛的手工技艺作为旅游商品和收藏品备受人们欢迎。因此,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民族工艺技术文化,为黔东南旅游市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前提。近几年,贵州在全国旅游热中刮起的“西南风”,已经风靡全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贵州独特的人文景观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载体,而传统的民族工艺技术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人文景观的内容,黔东南传统工艺技术作为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贵州东线旅游产品内涵,为贵州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广阔的前景。

三、黔东南民族工艺技术文化种类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黔东南民族工艺技术文化主要包括如下种类:银饰、刺绣、蜡染、竹木工艺、泥石等。银饰主要集中在如下地区:雷山西江 、丹江, 台江施洞、黄平;刺绣主要包括施洞型(台江、施秉、剑河、镇远四县毗连地带),巴拉河型(雷山、台江、凯里、剑河、榕江毗连地区),都柳江上游型(丹寨、三都、雷山、榕江毗连地带),凯棠型(凯里市东北角与台江县西北角毗连地带);蜡染集中在黄平、丹寨、榕江; 竹木工艺以丹寨、三穗见著;泥石以黄平见称。这些著名的民族工艺技术文化与其它民族文化种类及其旅游景观一起,构成丰富多彩、特色迥异的旅游资源类型,经过包装,形成民族风情旅游、文化旅游、观光旅游、教育旅游、度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类型,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

四.黔东南民族工艺技术文化的运用模式研究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篇5

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旅游产品的期望值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亟需创造性的旅游产品来吸引人们的目光,而将音乐与旅游相结合是一种创新的旅游模式。位于湖北省的黄冈市有着丰富的音乐旅游资源,只有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黄冈市的音乐资源,创新音乐旅游产品,才能推动黄冈的旅游经济发展。

一、黄冈音乐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音乐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音乐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音乐旅游经营者凭借着音乐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黄冈拥有丰富的音乐旅游资源,如黄梅戏,民间音乐,禅宗音乐等,其中民间音乐可谓多姿多彩,有罗田县的畈腔、浠水县的浠水民歌、红安县和麻城市红色革命歌谣、红安县的荡腔锣鼓、英山县的英山民歌、黄州区的黄州点子、团风县的丝弦锣鼓等。据笔者调查,黄冈虽然拥有着丰富的音乐资源,但是音乐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音乐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可以利用的音乐旅游产品比较匮乏,都是传统的旅游产品模式,音乐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常见的音乐旅游产品只有磁带、光碟、音乐演出等,缺乏像《云南印象》一样的大型音乐旅游产品。

二、黄冈音乐旅游产品开发的途径

对音乐资源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有效地营造音乐旅游氛围,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充分发挥音乐在旅游中的特殊作用,将音乐旅游产品的开发有机融入到旅游的各个环节中去,极大地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和游客的旅游质量。

(一)保障音乐资源数量,提高音乐资源质量

保障黄冈的音乐资源的数量,加快黄冈的音乐资源市场化脚步,加强创新工作,将所拥有的音乐资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打造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音乐旅游产品。依托政府的力量,通过各种优质待遇及政策,保障黄冈市拥有的音乐资源的长久发展,为音乐专业演员提供更多的出台机会。健全就业机制,为演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留住音乐人才,确保音乐资源的传承和发展。政府和社会应给予支持,解决资金短缺、基础设备落后、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以提高音乐资源质量。

(二)发展兼容式旅游,拓展音乐旅游产品范围

在旅游的过程中向旅游者提供的所有服务的组合都是音乐旅游产品,结合黄冈市的市情,可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将黄冈市音乐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以旅游业的发展来拓展音乐旅游产品的范围。如黄冈市的黄梅县,是黄梅戏的“故乡”,将黄梅县的戏曲音乐旅游资源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随处搭建黄梅戏草台,既给演出团体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又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创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黄梅戏音乐乡村旅游线路。

(三)挖掘旅游的各个要素,开发相应的音乐旅游产品

将黄冈的音乐旅游产品开发贯穿到旅游的全过程中,在衣、食、住、行等各个要素之中,都融入音乐资源的优秀文化内。如在“食”方面,在景点附近的餐馆可以建成有音乐特色的餐馆,在旅客就餐的时候,播放有黄冈特色的音乐,让游客在吃饭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黄冈音乐资源的意蕴;在“行”方面,行是旅游的重点,旅游的重点就是游,黄冈将所拥有的音乐资源整合为一条独具特色的音乐旅游线路。

(四)整合音乐旅游资源,开拓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旅游产品

音乐旅游产品的开发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传统的音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旅游的多种需求,我们要科学利用音乐资源,开发出符合时代潮流的音乐旅游产品。现代化的音乐对个性情感的独特表达方式深受青年一代的喜爱,可以依据黄冈市拥有的音乐资源,举办音乐节,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针对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应开发不同风格的音乐旅游产品,将所拥有的音乐资源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整合一个能顾及多方人群的音乐旅游产品。据笔者调查,黄冈的遗爱湖公园音乐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够,应着力打造一个音乐主题公园,必定会吸引更多的观光者。音乐主题公园面对的受众范围广,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人都可顾及到。可开创黄冈音乐主题公园,结合时代特征,开发出相应的音乐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篇6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1.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其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具体如下表所示。

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功能生态旅游、探险、运动、度假、健身等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会议等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旅游资源由于各方面的差异,表现出多样性、地域性等特征,具体如下表所示。

旅游资源的

主要特点含义多样性①由于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自然旅游景观;②各地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不同,以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各地文化旅游景观各不相同;③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往往具有不同的特色观赏性和吸

引性自然、人文要素是否富有观赏价值和吸引力,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特点。观赏性越强,吸引力越大,旅游资源的价值也就越高不可移动性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一般都具有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游客参观游览,带走的只能是印象而非旅游资源本身可创造性人们的旅游兴趣、旅游需求随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使得人为创造新的旅游资源成为必要和可能二、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与地理成因

1.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景观类型观赏位置的选择景观举例高大雄伟的山峰远眺、俯瞰庐山、黄山、泰山、武陵源群峰(湘西北)江、河、湖、海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览、远望岳阳楼与洞庭湖、黄鹤楼与长江、滕王阁与赣江、大观楼与滇池山中的峡谷、溶洞、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长江三峡、桂林芦笛岩溶洞湖沼、池塘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济南大明湖、北京昆明湖、南京莫愁湖、杭州西湖瀑布适当距离仰视贵州黄果树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长江三峡、桂林漓江酷似某造型的地貌在特定的位置观赏黄山石猴观海、云南石林阿诗玛、广东肇庆七星岩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变化的自然景观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气象景观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随天气变化的自然景观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名山――雨过天晴(即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观鸟――五月份;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条件3.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

探究各种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从审美特征到欣赏方法,再到探究成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各种景观的地理成因如下表所示。

景观类型形成原因举例自然景观地质

地貌

景观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因素,是形成地质地貌景观的重要原因断块隆升形成了雄伟的泰山、华山、庐山;构造断陷形成了鄱阳湖、青海湖;火山活动形成了五大连池;在石灰岩分布区,流水溶蚀形成了溶洞、石林;在节理发育的砂砾岩分布区,形成奇峰突兀的丹霞山;长期风蚀作用形成了雅丹地貌,如新疆“魔鬼城”天气

与气

候景

观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本身就是自然景观;气候对地貌的雕塑、风景的形成、观赏性植物的生长与演化,也有影响哈尔滨的冰雪、长春的雾凇、黄山的云海、风力侵蚀形成雅丹地貌、北京香山红叶适合在秋季观赏等水域

风光水文是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的作用是许多旅游景观形成的重要原因海洋、湖泊、河流、沼泽、泉、瀑布和冰川等都是重要的旅游景观;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河水的下切作用形成长江三峡;海洋的潮汐作用形成钱塘江大潮生物

景观取决于气候、水文、土壤和地形条件的综合影响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特色生物景观,都是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卧龙自然保护区、黄山松、青海湖“鸟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等)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人文景观的地域差异;各地不同的历史文化、人口特征、生活习惯和政治经济状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景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有利于壁画的保存,而南方地区气候潮湿,以雕刻造像为主;古都、风俗民情、宗教文化、各地生活习俗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人文旅游景观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项目内容开发条件评价资源

价值旅游资源的价值取决于资源质量(即自身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低),还与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有关资源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的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大,开发条件好;反之开发条件差地理位

置与交

通地理位置及交通通达性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价值交通闭塞,进出不畅,开发条件差;反之开发条件好客源

市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客源市场的距离。旅游者出游受经济距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的影响,与旅游地的经济距离越长,旅游需求越低;旅游者的经济收入越高,出游的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旅游消费市场,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大;反之开发利用的价值小基础

设施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当地现有的接待能力,也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反之开发条件差四、旅游规划设计

1.旅游规划的概念和类型

旅游规划的概念:为满足游客需求和促进旅游地的发展而确定旅游发展目标、配置旅游要素、选择并制订合适的未来行动计划的过程。

旅游规划的类型: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

2.旅游规划的内容

(1)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对规划区域的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产业基础、旅游竞争状况、旅游容量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2)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方向;明确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主题、功能,市场与产品定位;确定旅游发展的“三战略”,即战略思想、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3)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旅游要素。

(4)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对衣、食、住、行、购、娱等进行规划,具体如下图所示。

(5)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提出旅游区分期建设规划方案和规划实施的步骤、措施、方法,对旅游区开发建设的政策、制度、资金、环境、安全、人才、科技等保障系统作出规划。

五、旅游及环境保护

1.旅游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建设有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活动也可能产生多种旅游环境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2.旅游环境保护

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环境

保护策略具体措施实施主体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法规立法机关工程建设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政府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旅游研究专家、政府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旅游开发商经营者旅游

项目评价评定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评价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研究者旅游环保

教育倡导绿色旅游政府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教育专家六、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旅游线路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有:旅游资源(旅游价值)、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旅游成本(费用、时间或距离)等。设计旅游线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突出特色

旅游路线设计是组织管理者作出的一种导向性安排,应该突出所设计路线的主题。旅游线路所串联的旅游区、景区或景点,既要各具特色,又要共同烘托同一个主题。只有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才是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

2.讲究韵律

旅游活动要有节奏感、韵律感。组织旅游活动既要使旅游者始终保持一定的兴奋度,又要做到有张有弛。

3.“冷热”兼顾

不同季节,不同旅游者需要不同的旅游路线。设计旅游路线要从全局出发,做到“冷(不太知名、旅游者较少的景点)热(著名、旅游者较多的景点)”兼顾。

4.发展创新

旅游路线设计可以体现创新精神,也可动态地反映旅游者的需求。旅游线路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创新。

5.安全可靠

旅游路线设计,一方面要保证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旅游者游得开心,玩得放心,走得舒心;另一方面要遵守旅游区的安全保护规定,避开军事禁区、保密设施等。因此,旅游路线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旅游者出行的目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闲暇时间;其次要根据各地区旅游景观的特色和交通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地区接待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

设计旅游线路时,要充分展现旅游地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使游客在有限而集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欣赏到不同的旅游景观,感受到不同的旅游特色氛围。但是,不能一味地堆砌和罗列某地的全部旅游景观,而应做到既要景观丰富,富于变化,又要突出重点,避免雷同。

【典例感悟】

例1(2012・四川文综卷)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

(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思路分析:此组题以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了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

(1)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所以是断裂上升。

(2)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099米,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观日出景观较好;山顶海拔为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而桃树是阔叶植被,所以A不对;梯田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以C不对;D项所指在丝竹之乡,该项不正确。因此选B。

答案:(1)A(2)B

例2(2012・浙江文综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1)~(2)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1)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篇7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营销陕西安康

一、引言

我国对旅游资源质量等级的评价依据是《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通过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项目进行评价,根据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得出了该单体旅游资源共有综合因子评价赋分值。目前学界研究的重点都是知名度高、评分赋值大的“特品”旅游资源及旅游目的地开发,对不属于传统观念中“优质”旅游资源及目的地的开发与保护研究较少。然而,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我国众多的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目的而正在积极进行旅游开发。那些相对来说旅游资源价值较低、尚未被开发或只是“浅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开发对缓解珍稀自然、文化遗产遭受的旅游压力,丰富旅游产品品种,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研究现状概述

随着对旅游目的地开发和演变规律研究的深入,旅游资源次优区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是“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许春晓在我国较早提出“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开发策略,指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补偿类型、性质、突变概念和依附式开发理论,以期指导区域旅游业开发。罗艳菊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影响因素、非优区的优化机制及理论依据等进行研究,提出开发的盈利模式。唐文跃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主要特征和开发的优弱势,探讨了非优区旅游开发的一般规律,提出了非优区旅游发展道路。隆学文讨论了旅游非优区的概念和开发非优区旅游资源的意义,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客源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认知区位等角度分析了旅游非优区的区位特征。李东和以合肥市为例说明实施旅游业空间拓展战略是旅游资源非优大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彭华从需求驱动角度研究城市郊区与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开发成功之道……但现有研究成果均未涉及旅游资源次优区内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丰欠程度不价值禀赋不等这些现象。

国外相关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现象的研究,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理论,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6个阶段,即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ChrisRyan对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完善,指出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对目的地复兴的作用,以及在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热衷寻求“新的”、“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的情况下,缺乏“名气”也可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成功开发和促销亮点。

本文认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拥有优质或较为优秀的旅游资源。“非”在汉语中主要是否定的意思,而“次”在汉语中则含有差于、第二的意思。参考经济学,“次优”的含义是未达最佳标准的,不最理想的,不最适宜的,不最满意的,因此本文使用“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提法是较为合适的。

三、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概念和特征

许春晓将旅游资源非优区定义为“在特定地区内,没有部级和世界级的知名风景名胜区,缺少骨干旅游景点,并且旅游景点的丰度和密度均不够,难于形成优秀旅游产品的现象”。按旅游资源的成因及属性,马耀峰等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体要素,是地貌、气象、水体和生物中具有旅游吸引力的部分,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而人文旅游资源是由人类活动所产生,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事物。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特定地域内的分布是不均等的,存在优弱丰疏的差异。由于区位条件和历史发展轨迹的不同,存在这样一大批自然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比较明显而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如我国西部很多贫困地区,长期交通不便,区内工业发展缓慢,人文遗址遗迹较少,但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这是其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属性,本文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定义为,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等条件所限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轨迹不同,拥有较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人文旅游资源特征不明显、优势不突出,暂时难以形成特色旅游形象及产品的现象。

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相对性、普遍存在性和可演变性的特征。随着当地经济、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在科学的旅游规划导引下,凭借区内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整合、创新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经过成功的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营销,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也可成为旅游资源优质区。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对地理空间选择、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旅游目的地形象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和行为选择。对于正待开发或已在开发中的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更需要以真实、独特、充满感召力的旅游形象驱动目的地旅游的发展。区域文脉、地脉是区域自然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它鲜明地展现了区域旅游的特色,旅游形象也会因区域文化差异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中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匮乏和特色不鲜明,难以塑造具有地域特色、深刻人文内涵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文化资源具有延续性、动态性、可创造性、非独占性的特点。MommaasHans从增强地点的身份、吸引力和市场地位,进行革新和创意,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民族主义探讨了文化产业集群策略,对文化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基于工业遗址改造利用而兴起的北京798艺术区,现已成为京城令人瞩目的新旅游吸引物。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可通过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创新,结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将其融合进区域旅游形象塑造、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发展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旅游营销,并逐步向旅游资源优质区演进。

四、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发展策略——以安康市为例

1、安康旅游发展简介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在秦巴山地之间。秦巴山地是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线,山地垂直高度大、气候复杂多变,森林垂直带谱明显,汉江从西向东纵贯全市,两山夹一川的地形格局使这座山水之城独具特色。长期以来秦岭巴山阻隔造成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目前仍为部级贫困地区。与分别以秦汉唐历史文化遗迹著称的近邻西安、咸阳等和以楚汉文化历史遗迹见长的湖北武汉、荆州、陕西汉中等地相比,其“秦风汉韵楚文化”的自我文化定位形象相形见绌。1983年安康曾发生特大洪灾,洪水几乎摧毁安康古城,原县城内历史文化遗迹和陕南小城建筑格局饱受灾难。然而其山、水、林特色突出,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原旅游形象模糊,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产业链短。2007年国内游客为206万人次,旅游收入7.21亿元,国际游客8000人,旅游外汇收入144万美元。在周围西安、重庆、成都、武汉、汉中等具有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屏蔽下,亟需独特的旅游形象和产品发展。

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并非旅游发展的唯一保证。目的地可进入性、交通容量、空间节点分布同样重要,而旅游开发反过来也会促进目的地交通环境的改善。如与安康毗邻的汉中市,在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后获得了旅游发展的良机,200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3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2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5.9%。安康旅游面临的机遇使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西康高速(包北高速川陕段)、十(十堰)天(天水)高速、襄渝、阳安铁路将相继建成和安康至湖南常德铁路专线、西康二线铁路也已进入开工建设准备阶段,这将会有力地促进安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整合、创新人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文化氛围是蕴涵在一切环境与气氛中的文化现象与文化特征。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城市文化氛围是某种城市心理的形成并起作用的过程,是弥漫于城市空间的社会气候。与西安、汉中、重庆、武汉等周边城市相比,安康可供旅游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安康这所陕南小城具有浓郁而独特的茶文化、酒文化、娱乐休闲文化;多元、移民文化融合形成兼容并蓄以及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下安于现状、淡定悠闲的城市气质;汉江穿城而过的浪漫氛围等因素交织出安康特有的休闲旅游文化氛围;“灯红酒绿”的汉江两岸将成为最令休闲度假旅游者留恋往返的景观和旅游亮点。要力争塑造出区别于忙碌、拥挤的现代大都市的独特旅游形象——保留小城市素有的恬美、浪漫和独特魅力,承袭传统地方文化渊源,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化符号。如以传统的汉剧、陕南民歌、陕南民俗、文学、书画等艺术创作、文化元素打造陕南风雅之城;修建或修缮各类博物馆、电影院、剧院、名人故居、地方传统建筑民居、画廊、特色街区等使之成为这座风雅小城的文化标志,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在这座素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城市中交汇融合,通过休闲文化产业集群达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形成地域旅游文化特色和竞争力。

3、旅游形象塑造

旅游形象指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形式得到的,目的地旅游资源、服务产品与项目、管理体制与水平、设施体系、交往经历与态度的综合感知,是吸引旅游者做出前往目的地城市旅游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者所持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将对他们的质量感知、游后评价、口碑宣传和重游意向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旅游形象策划的关键在于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文脉、地脉的准确把握和提炼,对旅游者的需求、购买决策、消费行为等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意境地图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提炼目的地旅游特质并从周围旅游竞争对手的同质旅游产品和形象屏蔽中脱颖而出。以语言口号、理念、行为和视觉等形象设计表达出来,由理念内涵、行为系统、传播感觉系统、风情塑造、核心区塑造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复合形象系统。通过旅游形象口号向公众传递,向旅游市场宣读自身的产品定位和独特魅力,唤起特定市场的旅游欲望进而做出旅游决定。

在缺乏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形象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的制胜之道是“串联”目的地不同的旅游吸引物,组合旅游产品,塑造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形象,提高目的地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如新西兰成功塑造的“100%纯净的新西兰”(100%pureNewZealand)和“世界探险之都—皇后镇”(World’sAdventureCapital)的独特形象。安康形象塑造基础是秦巴汉水在安康境内构造了良好、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汉楚等多文化、多地域移民文化大融合的人文底蕴。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安康旅游总体规划》,将其形象定位为“水舞秦巴自然安康”,一个宜游、宜居、自然,兼具优美山水自然风光和休闲格调的旅游胜地呼之欲出。根据这一旅游形象定位,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旅游产品横向串联起来,形成纵、横交错而又相互关联的立体的旅游产品网络结构。自然真山水的安康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为安康从周围历史文化资源型旅游目的地如西安、汉中等旅游形象屏蔽下突围。

4、营销策略

RyanandGu认为在旅游景区私有化发展趋势下,旅游形象已成为目的地营销者的首选产品和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旅游目的地营销需采取卓有成效的营销战略,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统一的独特形象。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来说,旅游营销更应注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营销合作,建立紧密的营销网络,统筹构建、运行,由形象塑造、产品设计、包装、传播与管理组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整合营销体系,协调、整合旅游地营销要素,培育统一和谐的形象系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最佳营销传播影响力。

安康旅游营销可采用“旅游整体营销+核心旅游产品重点营销”模式,将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进行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IMC)。通过广告、公关和形象推广活动、销售奖励、节庆活动、事件营销、网络营销、面向旅游市场和旅游中介商的直接营销等,针对特定目标市场,宣传真实、独特、充满魅力的亲山近水、自然健康、浪漫休闲的旅游形象,传达一致的旅游产品信息,实施对目的地的全方位推销。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安康、汉中两市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与旅游合作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范文

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篇11.重点知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2.难点知识:旅游资源的价值。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和价值。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