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范文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
一、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现状分析
以往,针对机修钳工所组织的高技能培训中,更多地是借鉴学历培训教学方式,教师在台上授课,学生听讲,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同时由于机修钳工培训内容的抽象性强,很多学员反映,教学中有很多内体难以理解,捉摸不透,教学培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较为陈旧,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难以理解吃透的问题较多,因此,机修钳工的高技能人员培训活动需要实现改革与创新。
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现有教育培训体制受到工业社会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效应的影响。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学员在同一时间需要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与任务,忽视了学员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员接受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区别。培训采用同一内容,统一的理论授课方式,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墨守成规的教育培训体制导致的结果是资源的浪费,是人力财力的浪费,培训效果不理想。新形势下,这种培训方式已不能适用于现代企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要能够在满足现代企业生产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培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真正培养优秀的高技能钳工人才,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二、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依据现实需要确定教材
要保障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的效果,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材作为保障。要开发出高质量的教材。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能深入到工厂企业中开展调研活动,要积极了解现在企业生产维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机修钳工在维修过程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要根据调研情况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编写。所编写的教材内容,提纲要明确,理论要点要突出,实践性要强。相关人员要虚心向公司的相关工程师及相关专家请教,力图突出机修钳工的技术重点与难点。另外,相关人员要通过调研,把企业中的一些老工人在维修过程中所总结的维修经验总结出来,能够把这些经验有效地编写到教材中去,还需要能够设置一些案例,对相关重点理论内容进行阐述。这样,才能保障教材内容质量。教材编写要能够有感性材料,有维修实践经验内容,有理论深化内容和综合技能应用内容,要保障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能够把一些工程实例贯穿到理论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去,保障教材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内容与提高内容的合理配比。要能够遵循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内容的的升级,使内容体现出由浅入深,有由低到高的层次来。要通过层次化的,多元化的内容设计,保障教材的质量,通过优秀的教材更好地服务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的培训活动。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是以理论讲解的方式为主开展教学活动中,这种方式的实践性差,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很多学员反映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是把握不准的,对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这样,教育培训的效果很不理想。要实现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效果的提升,创新培训教学,必须要重视对教学方式的创新。要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在课堂上,可以先用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引导学生关注分析实际问题,然后,让学员学习有关知识的应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使学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的针对性强,对于提升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员有效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教师在培训中可以先引入实例,大型压力机,其主液压缸柱塞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划伤问题,要求学员能够考虑柱塞材料成本等问题,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进行修复。这种实际问题提出后,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各种修复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对学员所提供的各种修复方法进行理论阐释,使学生能够从各方面比较各种修复方法的优劣,从而选择最佳的修复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从实际,到理论分析,再回归到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实现统一,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突出互动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选择中,互动教学模式可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提升学员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培训中,教师要重视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中可以采用互教、互学、互研的方式授课,教师引导学员积极发现生产实际中,发现自己在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通过互相探讨研究的方式,通过多方积累资料,查找资料的方式,解决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一些维修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维修专业素养与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维修常见丝杆弯曲的问题,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维修方法,教师对不同的压力校正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选出最优方法。通过这种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吸取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有效丰富学员的维修知识与技能。
(四)加强课程研发
加强课程研发也是有效提升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效果的重要举措,在课程研发中,教师要要求学员能够结合自己的维修实践,总结维修经验,以论文的方式对机修课程进行总结研究。要求学员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对零件修复实例进行阐述研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员对零件损坏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对修复的各种方式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员的修复技能,丰富学员的修复经验。
总之,开展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活动,对于提升机修钳工人员的个人素养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培训活动,学员可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学员可以把自己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展示出来。通过有效地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维修方式。通过培训,学员对问题的认识更深了,并能够掌握各种机修技能,这种培训对于学员的个人发展,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红岩.一体化教学在钳工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1(24)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成长研究 幼儿教师 教学水平 策略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观念认识的提升,家长十分注重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也需要社会的发展及幼儿教育的变革不断的提升。所以研究青年幼儿教师的成长是幼儿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正确研究和规划青年幼儿教师的成长策略,应基于对青年幼儿教师成长的深入认识,总结青年幼儿教师的成长规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以教材为主体的朗读式教学阶段
对于刚投身幼儿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在此阶段的特征表现为教学经验的缺乏,与孩子沟通方式单一,对教材依赖性强,此阶段一般持续2-3个学期。此阶段也是青年教师教学理念的养成,教学方法的摸索阶段,此阶段的成长主要来源于对环境的适应,对现有工作的总结,以及对骨干教师的学习。因此,这是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教学观念的重要时期。
二、兴趣引导式数学阶段
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和积累,青年教师也逐渐掌握了幼儿学习特性,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行为习惯有了深入的了解,再总结先前工作的基础,此阶段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渐从对教学的依赖中脱离出来,阶段初期,尝试根据幼儿的兴趣及习惯,调整授课方式方法。丰富授课内容,扩展孩子的认知方式,例如:在数学、英语的教学中,增加紧密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让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结合孩子们的动画片,游戏等方式进行讲授。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个阶段是青年教师成长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水平将会有明显提升。逐渐形成独创的教学思路及方法,但此阶段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对幼儿教育的宏观把握,主要针对教学方法的提升。
三、逻辑思维式教学阶段
在此阶段,幼儿教师能够从宏观上分析所授知识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并思考使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应侧重哪些方面,通过逻辑思考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教学计划,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达到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幼儿教师更擅于把握儿童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针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儿童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教学方法。通过历练和提升,青年教师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中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成长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教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鉴于对青年教师成长过程的阐述和分析,目标是探索出符合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的培养策略,研究如何能使青年教师尽快由“朗读式”教学向“逻辑思维式”教学的转变。形成具有实践性的理论指导策略,综上,指导策略应具备两要素,一是适应性,二是有效性。适应性指成长策略应符合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不能脱离实际规律,充分认识成长各阶段的特点,找出各阶段成长的问题,针对影响成长发展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即知道策略的基础内容。指导策略的有效性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核心所在,确保策略能够有效知道教师的发展方向,提出具体的合理措施。从策略的“适应性,有效性”两个要素出发,青年教师的成长策略,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1.建立青年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计划制度
工作初期的青年教师,经验相对贫乏,工作方向尚未明确形成,因此,建立适当的总结计划制度,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方面对现有工作的总结可以从中找到工作中的优势,并能清楚的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并思考如何改善不足之处。总结工作定期开展,采取书面式汇报形式。并为青年教师建立相应的成长档案。既可以为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做一个良好的记录,也能成为教师管理的研究工作的一笔财富。另一方面,针对下一个阶段计划,再在计划中体现“大目标”“小目标”,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也有短期内应完成的具体工作。计划应切实可行,并能与定期总结相结合,通过阶段总结工作,检验计划的合理性及完成情况。
2.建立过程评价和考核机制
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单纯的进行总结和计划,由于受到思维的局限性,不能确保策略的有效性,因此,建立合理的过程评价和考核机制,是成长策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总结与计划制度相辅相成。工作总结是青年教师主观的自身评价,而过程评价制度则是由管理者或其他教师根据客观实际对其做出评价和指导,既能使青年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前辈的优秀经验,也完善整体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对工作进行考核,量化工作内容,建立起完整的管理机制。
3.加强内部培训,开展多岗位实践
在策略的应用过程中“计划总结”及“考核评价”制度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是需要采用具体措施做支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内部培训,在总结和计划过程中,既有暴露的不足,也有下一阶段的规划。因此,针对以上两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培训,非常重要,在培训中增强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经验交流,也可从中迅速汲取经验知识。教学方法,对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有重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凝聚力。
理论结合实践,在培训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将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在岗位中进行实践。从而实现策略的核心目标,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双师教学;课例使用;教学能力
一、概念界定
1.“双师教学”
“双师教学”是指农村学校某一课堂内容由两位教师共同讲授。具体方法:将城市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以远程方式传送到农村学校,农村学校教师参照、借鉴与使用城市教师教学视频,讲授相同课程。乡村教师在这种共同执教过程中,陪伴式地接受城市优秀教师的培训。
2.“双师教学”课例
“课例”,即一节节具体的课。“双师教学”课例,特指“双师教学”模式培训试点项目网站中上传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包括视频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
二、“双师教学”课例的特点
1.丰富性
“双师教学”课例内容丰富,课型多样,蕴含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内容,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充足资源。
2.连续性
“双师教学”课例随着教学进度变化,陆续上传到“双师教学”模式培训试点项目网站,不同于其他间断性、单一性的课例,仅仅针对某一篇课文的教学,它能够持续、针对性地指导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3.可借鉴性
“双师教学”课例全面、完整与真实地展示城市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真实情境。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能直观地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借鉴其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与教学内容,汲取教学经验与教学智慧。
三、“双师教学”课例的使用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双师教学”课例由于具有上传的连续性、内容的丰富性与可借鉴性等特点,因此可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备课、学习、培训与研究的资源,并成为促进农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
1.将课例作为备课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备课是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充实备课资源,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双师教学”课例以视频、Word文档或PPT等客观物质形式存在,属于有形的教师备课资源。课例视频可全面展现师生间在课堂教学中交流互动的真实场景,教学课件引导着课堂教学流程,其教学设计可体现城市教师的教学思路,反映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步骤的实施等内容,这无疑能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资源,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课前观摩和研究课例后,借鉴“双师教学”课例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知识基础的课例内容作为备课资源,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再总结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要点,从而提高备课水平,完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2.将课例作为培训资源,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王宪平与唐玉光认为,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五个维度之一,并且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例作为培训资源,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双师教学”课例中城市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协调组织课堂内外因素,灵活处理讲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与解惑,体F出恰当运用教学媒体和技术的能力、良好的教学交流与沟通能力、课堂协调能力与启发引导学生的能力等教学能力,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树立榜样,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有效实施教学的方法。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将“双师教学”课例作为培训资源,通过内在理解、外在模仿与榜样示范,有意识地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与协调课堂能力,学会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学会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发展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将“双师教学”课例作为研究资源,发展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研究主体,理应重视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双师教学”课例则是一个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良好平台。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通过利用“双师教学”课例,逐步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观摩与学习课例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后,会对课例中不同文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问题有更全面、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可以考虑开展与课例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首先,搜集相关的课例材料。其次,根据需要与实际情况确定研究课题,选择某方面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如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或教学技巧的运用,或以某个教学目的为研究目的,探讨达成该教学目的的策略。再次,设计方案,分工合作,实施方案。最后,总结写作。经过搜集材料、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与总结写作的研究过程,农村教师除对所研究的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会了解教学研究活动的过程、目的与作用,明确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逐步磨练实施教学研究方案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4.将课例作为学习资源,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借助“双师教学”模式试点项目平台,将“双师教学”课例作为学习资源,培养教学反思意识与思维,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反思“双师教学”课例中的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反思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渗透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教学活动呈现出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观摩“双师教学”课例后,应认真思考城市教师教学活动是在何种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再对比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与合理。二是反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对照“双师教学”课例,反观自身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处理是否到位、教学内容讲解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等。三是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着教学内容的讲解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学习“双师教学”课例内容时,应注意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四是反思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与能力的重要标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可将自身的教学效果与“双师教学”课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教师教的效果”与“学生学的效果”,再反思出现不同教学效果的原因。
四、结语
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农村教育能否取得长远发展,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最终成功。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例,挖掘课例价值,提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宪平,唐玉光.课程改革视野下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J].师资培训研究,2005(3).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 任职教育 教学模式 探索创新
任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培训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的能力而进行的专门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把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把案例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按照“大规模培训学员、大幅度提高学员素质”的要求,坚持以提高学员履行职责必备的素质与能力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突出自身办学特色,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探索案例式教学的培训模式。
1 突破定式,创新模式,积极尝试案例式教学方法
任职教育院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1.1 破解思维定式,达成思想共识。任职教育培训工作要适应这种变化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真正把大规模任职教育、大幅度提高指挥人员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就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敢于改革,勇于创新。尤其是要在推进研究式教学上加大力度,实现各级任职教育院校的学员教育培训,从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培训相结合的转变。案例式教学作为适应现代军事培训理念和培训要求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形式,适合具有一定部队经验的军官和士官的在职教育,更能体现以学员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更能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建立工作规范,细化职责分工。为推进案例式教学的有序开展,任职教育院校应以分管领导牵头,以教务部门人员为主,成立案例式教学研究小组,制定案例编写流程、案例质量评价指标与流程,教学组织实施规范和流程、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与流程、经费保障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同时,院校领导应根据不同班次、不同形式的案例式教学要求,明确各部门人员在案例式教学中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角色定位等。
1.3 强化学习培训,提升教学能力。为确保培训效果,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先行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举办案例式教学法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培训指导,开展案例式教学观摩会和研讨会等形式,强化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促使每位教学人员对如何组织好案例式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同时,注意营造倡导学习、鼓励创新、积极推进的良好氛围,激发大家自觉投身案例式教学实践,加强对案例式教学的研究,不断提升案例教学能力,催生全体教学管理人员推进案例式教学的合力。
2 加强研究,立足提高,不断探索案例式教学规律
案例式教学要取得“教”与“学”双方的高度认同,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在加强研究、善于总结、掌握规律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做到为我所用、推进教学、提升质量。在任职教育培训中,院校应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全力支持案例式教学的开展,严格按照案例式教学规范和流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教学,并坚持做到边研究边推进,边推进边总结,边总结边研究的螺旋式循环上升。
2.1 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针对不同培训班次、不同教学模块、不同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尽相同,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首先须明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任职教育培训中,重点是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及保障、维稳反恐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问题等模块中开展案例式教学,通过学员的广泛交流、集体研讨、经验分享,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2.2 提供合理的分析框架。案例研讨、辨析是案例式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式教学最精彩的阶段。要想组织引导好学员的讨论与分析,必须为学员提供一些合理的分析框架,否则,很难实现预期制定的教学目标。
2.3 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案例式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强调团队学习、经验分享、解决问题这三个基本要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员的参与热情。在案例式教学的讨论分析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教员做催化,注重输出、成果和实效,在各个阶段进行发散、聚焦,让各种观点交互碰撞,使学员心理产生共鸣,促思想认识达成共识,变所做决策指导实践。
2.4 注重即时的总结讲评。由专家教授对案例分析进行点评,既充分肯定学员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案例式教学总结,不能仅仅限于案例的内容,还要给出学员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这就要求专家教授集学员调研案例、讨论分析案例以及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等归纳提炼出精华,以便于学员的实践应用。
3 整合资源,稳步推进,努力提升案例式教学实效
案例式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它不同于简单的举例教学,而是由学员和教员把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工作中的困惑带到课堂,以典型案例为中心,围绕一个教学目标,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按照严格的教学组织实施流程展开,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讨论分析,达到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因此,案例式教学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相适应。案例来源要注意客观性和群众性,案例选取要注意真实性和典型性,教学方法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学评价要注意指导性和实效性。
3.1 拓宽案例来源,建设好案例库。任职教育院校应该把案例的采集和编写工作纳入培训建设项目,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逐步形成案例库建设的运行机制。
一是充分借助“外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研讨专题,与其他兄弟院校联手合作,组织编写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丰富案例库,提高学员的案例分辨学习能力。
二是发掘学员潜能。组织学员自主编写案例,并注意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使编写案例的过程成为学习思考、提高能力的过程。这几个关键环节是:①抓好辅导,掌握基本要求。聘请专家教授为学员作专题讲授,帮助学员掌握案例编写的基本规范、基本要素、编写流程和写作要求;②抓好引导,明确选题范围。要求学员紧紧围绕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需求,紧密联系部队在训练演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紧扣学习培训主题,从联合作战、维稳反恐、非战争军事行动等方面进行合理选题;倡导学员以岗位实际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期间成功或失败的事例为蓝本编写案例,把军事变革和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搬进课堂;③抓好指导,提高编写质量。要求专家教授深入教学一线,对案例编写实施全过程指导,及时检查案例编写的进度和质量等。
三是加强沟通联络。与一线作战部队加强沟通联络,用他们单位正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以及每年演习以及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资料,加强调研和分析,编写案例教材等。
3.2 周密组织实施,多种形式教学。必须根据不同培训班次学员的特点,做到因学员制宜、因专题制宜、因教学内容制宜、因教学目标制宜,努力发挥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最佳效果。院校应鼓励教学人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从条条框框的约束和限制中跳出来,灵活地组织案例式教学。坚持案例式教学与专题授课、现场教学的无缝隙衔接,采取“专题政策引导、发放案例材料、学员实地考察、现场讨论、案例交流、总结讲评”的步骤组织实施教学,进一步提升案例式教学的实效,真正地实现学员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跃升。案例分析的形式也应不拘一格,坚持现场研讨与课堂讨论的有机结合,催生较强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员学与行、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4 注重研究,完善体系,科学开展案例式教学评估
按照培训循环圈理论,案例教学的效果评估是对培训过程的总结和下一轮培训过程的开始,是开展案例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检验教学质量、查找薄弱环节的重要途径。
4.1 注重加强对教员的评估。主要从案例选择的适用性、案例文本的科学性、教学组织的合理性、教学分析的启发性等几个方面对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由案例式教学研究小组负责,通过教学过程跟踪和采取调查问卷和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员评价,从教学人员的知识储备、对案例的掌握、驾驭研讨交流的能力、总结点评引导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之后,依据评估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向教员作出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案例式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4.2 有效实施对学员的评估。主要从案例的掌握情况、参与程度、研讨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分析能力的全面性与综合性、观察判断问题的前瞻性、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研训队伍理论素养组织能力融合水平
研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教师进行再教育,其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所以,有的地区把教师培训机构冠名为“教师教育学院”。要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就必须先提升培训机构的实力,提升培训实施主体――研训员的专业水准。
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研训员的专业素养:
一、 提升研训理论素养
做好一个优秀研训员,需要提升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一是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作为学科研训员,都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但是在应用学科知识处理教材的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
比如对每篇教材的理解与处理,在没有任何参照资料的情况下,研训员都应该通过对教材的深度剖析,能够准确地确定三维目标,能够准确地找准教材的重难点,以及考纲要求、考点,这是基本功。每个研训员都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研训工作,才能得到老师的拥护。
二是条件性知识。教师教学需要学习掌握《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论》《学习论》等方面的知识,而作为培训的实施者――研训员,更应该技高一筹。教育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学生认知水平的理解、对学生认知结构的把握、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掌握,从而进一步因材施教,因规律施教。
还有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提升的。教学十大基本功――听、说、读、写、看、画、管、引、导、评,样样精通。当今在应用现代媒体优化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能力上更应先行一步。有人说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推销员的本领,能推销传授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愿意、乐意接受,这是教学艺术,研训员这方面也要加强学习锻炼。
三是经验性知识。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积累与运用的综合。目前所谓的深度学习,是要靠教师的智慧引领与碰撞的。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教学的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引领学生走向学习深处。
研训员的工作对象是教师,当然也有学生。我们除了具备普通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之外,还应有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有向教师推销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艺术。只有这样,我们的培训工作才有了条件与可能。
二、 提升研训组织能力
如何组织好教师培训工作,这是一个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这涉及学校、教师,涉及培训主题内容,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以及总结评价等,需要认真学习研究,认真落实。
(一) 优选培训内容
培训什么,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来说主题内容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上级的要求,比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体教师都应该参与培训,都要提升。这是来自教育部的行动要求,我们必须要落实做好。
第二是来自于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要向教师找问题,让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的培训才能符合需求,才有市场。教师问题存在于教师群体中,因此在培训之前,研训员们需要先调查,可以用问卷调查,也可以短信、微信调查,梳理归纳教师的问题,确定培训主题,并由培训处下发文件告知各校各科教师。
(二) 优化培训方案
方案就是计划,应该包括:指导思想、情况分析、培训目标、培训主题、培训方式、培训过程、培训条件要求、培训评价、培训成果统计等。
1. 丰富培训方式。培训方式有很多,听课研讨、论坛、讲坛、沙龙、
课堂观察、考察、跟岗、集训、实验学研究等等。培训方式能决定培训对象积极参与的程度,也影响到培训成果,因此要认真设计,不能照搬过去那种上课、评课、讲座一成不变的模式,要改革。改的重点是如何让学员参与进来,进而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积极投身学习中。
比如分组讨论的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研训形式,在讨论时,要选好组长、记录员,人人发言,再选拔小组成员大组交流,再有专家点评,学员反思,研训就会非常有成效。比如进行操作流程方面的考试,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比如对考点方面的口述考试。这里要说明的是,培训工作可以请专家,但必须认真了解专家的知识背景、学术特长等,与专家协商,根据培训对象研讨报告内容,要控制专家报告时间,要留足学员提问参与的时间。
2. 重视研训评价。研训员要对自己的培训进行评价,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学员参与积极性)、考勤评价、专家(师资)评价、课程内容评价、成果评价等。
3. 落实研训总结。如何总结,应该从方案计划、目标、主题、方式、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时可以考虑让学员参与。
4. 丰富成果形式。培训成果如何体现?可以做调查报告,调查学员参与培训的感受,考察学员教学过程变化,这是其一。其二,好的培训方案也是成果。因为你的方案可以供学习借鉴,可以推广,这应该是成果。其三,培训方式如果有创新,也可以当做研训成果;其四,某项培训的管理有独到之处,也是成果。其五,教师通过培训后,有论文、学案等获奖或发表文集,这都是教师方面的成果。其六,如果培训实况能运用网络平台技术导出,这也是成果。其七,如果培训将“四位一体”高度融合,效果好,这更是成果。其八,培训工作总结提炼出有效经验,这是更大的成果。
教师发展中心可以定期做培训成果的评比,评比方式是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研训员上交材料,包括培训方案、目标、内容、时间地点、参与学员、过程、成果、学员签到簿、培训资料、作业、总结等等。其次,研训员登台述说,阐述研训的主要亮点。
(三) 深度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很关键。要提高培训质量,除了以上说到的,研训员自身学习提高,做好方案之外,还要把握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
首先,研训员要做好充分准备,要考虑时间地点,选择过程控制,要充分重视培训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培训质量。一个课题的研究有了质量,学员通过培训才可能有收获。
其次,在培训工作中,研训员要强化“让培训工作可爱起来”这一理念。要去研究,要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这才是培训工作的长远目标。要想让培训工作可爱起来,研训员们就应当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诚恳对待老师,放下师道尊严,在课堂吸引学生,调动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让培训工作有科学性,还要有艺术性。如何“让培训工作可爱起来”,这是一个课题,我们大家共同研究。下一期教师发展中心的“惠师讲坛”就围绕这个课题,请主动参与,登坛演讲。
三、 提升“融合研训”水平
“研训员”这一名称由“教研员”转变而来,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工作内容与要求发生的较大转变。研训员工作不能单纯就课堂教研而教研,要全方位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关注他们的持续发展与提高。
因此,研训工作要做到“课堂研究课题化,课题研究课堂化,信息技术研究应用化,培训工作项目化”,也就是培训活动要向“项目制”研训过渡。具体来说,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把主题内容上升为课题研究,去引导培训工作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课题是单一的内容,涉及面比较窄,我们要做到“四位一体”,也就是多元内容,因此在某一课题研究中,要丰富课题内涵与外延,使得课题更具有综合性,使之成为一个项目,项目比课题面广且深,多个相关单一课题可以组成项目,或者说一个课题向纵深研究就会涉及相关的其他内容,也就成为一个项目。
我们中心研训员目前所要面临的“四位一体”的研训融合,这就是一个项目,就有综合性。在课堂研究中要涉及课题、信息技术优化、转变学习方式等内容,这样的研训,才是我们追求的研训方式。
要把研训工作落实到学科内。既要解决教师头脑中的理念问题,更要提升学科专业能力水平以及条件性知识技能等。要转变教师理念,从实践入手,就实践问题的剖析解决来应用理念,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师德教育、学科培训、岗位培训、名师研修、外出交流及提升教师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础,面向全体教师,整合利用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在改革创新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我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健全和拓宽教师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更好地推动推动教育实现更加优质、更具内涵、更为协调、更有品位、更大影响,办人民满意的“更好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工作思路
借“国培”之力,整合教育教研科研、研修工作室、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网络研修与教师工作坊、中小学毕业班复习研讨、学科教师命题制卷、乡村教师能力提升、论文评选、课题立项、校长论坛、校点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培训等工作,转变培训方式,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助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发展,学生成才、教师成功。
三、工作措施
1、分区域建立教研、科研、研修联组:推行区域研修,协同研修,集智研修,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优秀工作室为龙头的“1+N引领培训、以骨干与学科带领人为首的“1+1”帮扶研修以及学校自选的同课异构、校际结对、网络讨论、实践反思、校园网站等。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满足需求,捆绑考核,均衡发展,实现“共融、共荣、共赢”目标。
2、“送教下乡、各类教学赛课”纵深开展:全覆盖26个乡镇中心校推荐学校,10所一级预算单位中学、16所直属学校、部分优秀示范幼儿园等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采取“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介绍、现场参观、岗位实践、互动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方式,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意识。
3、实行领导(教研员)联系学校(乡镇)制度:领导或教研员联系到具体学校、乡镇,具体到每个项目实行捆绑考核。强化“县-乡(镇)-校”三级教师培训,实施“人盯人”管理,对项目负责人和学习者进行“双向考核”,捆绑评估,提高培训质量。
4、建立长效机制:一是科学制定培训方案: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学员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大家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及时总结反思:召开培训项目总结会,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改进提升。三是科学建立评估机制:加大教师教育年度考核权重,利用继续教育杠杆规范教师继续教育行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素质提升,专业发展。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教学技能;培训;ISW
0 引言
教学技能是指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文案、教学技术、教学语言、教学板书等技能性的教学能力。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属于能力范畴,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教学技能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手段。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教学技能欠佳,纵然知识渊博、能力超然,也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不出高质量的人才。在国家加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下,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一大批非师范类毕业生加入了高校教师的队伍,他们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却没有接受过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有关研究发现,我同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教学文案不齐全、讲授方法不新颖、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恰当、教学语言基本功不过硬、教学板书不规范、教学组织缺乏章法等教学技能欠佳的诸多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索更为有效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势在必行。
1 我国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对教学技能训练不够重视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体制由最初的“以中央教育部为核心,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参与组织规划,重点高校为主要培训点”的培训体制,逐渐走向“政府主导,培训网络体系协调,举办学校实施培训”的培训体制。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教程》中,也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部署。毫无疑问,我国的教师培训体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然而,一方面,现有的教师培训体制主要注重师德风范、思想观念的教育或是专业知识的培训,对教学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国家一系列的项目评估、人才工程及奖励也很少涉及教师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学校对培训计划和目标的设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缺乏有效的管控,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也不能很好地保证。而同时,教师也忽视了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仅将有关培训视作一种形式,只是为了通过最后的考试或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这种情形下,培训越来越流于形式,达不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效果。
1.2 培训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行的教师培训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弊端逐渐显现,培训内容和形式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
就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来说,十几年来,内容上基本都是以原国家教委规定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育法教程、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为主。虽然在2006年对有关教材进行过修订,但内容依然老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需要。而仅有的一些专门针对教学技能提升的培训,也几乎都遵循传统的思想,按“应试教育”训练教师,重解题指导的技能,忽视指导研究性学习,很少进行探索法、发现法等教学技能有关内容的培训。而在培训形式上,无论是岗前培训、教学观摩或是其他专题讲座等,主要采用的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传授方式,缺乏互动交流和实践锻炼,形式单一枯燥,不够灵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作用也十分有限。
1.3 对教学技能提升方法的研究不够
虽然美国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有关教学技能提升方法的研究,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也相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具有各国特色的教学技能培训体系。但我国对教学技能的研究和训练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并且一直都只在师范生中开展。普遍采用的微格教学模式训练方法,通过小型化的缩减的教学实践活动,借助记录声像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经过观摩示范、角色扮演、重现记录、分析评价、反馈校正等一系列程序,对每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然而这种方法主要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之上,割裂了教学行为与教学情景的密切联系,不能把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 提升我国教师教学技能的几点建议
教学技能是教学过程中起承师启生作用的动态纽带,只有这个纽带通顺流畅才能产生显著的教学效益。基于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升我国教师教学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是教师培训体系的一部分。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等各环节应积极参与行动,各负其责,各行其道。一方面,国家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应首先在思想上重视并理解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对高校教师提出总的要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在制度设计上,应兼顾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与高校长远的发展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有关政策的真正落实,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2)高校和教师应增强主体意识,自觉提升教学技能。
心理学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通过训练获得”。教师教学技能也应在实践训练中得到提升。学校及教师自身应敏锐洞察,及时更新观念,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改革传统以教育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师训练模式,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根据学校特点及未来发展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计划,并在财力、物力上给予保障,让高校教师真正从培训中受益,在培训中提升。同时,教师自身应加强主体培养意识,主动加强技能训练,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
3)结合加拿大ISW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加拿大ISW(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是一种为期24-30小时的强化集中训练,采用研讨会的形式提高参与者的教学技能,其最初是由温哥华大学的道格拉斯・克尔(Douglas Kerr)团队根据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对教师资格认证的需要,于1976年创建的,到现在已成为整个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学院、大学、研究院实质性发展项目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以教学实践为主,以教学理论为辅,让学员(准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高效地融合在一起。其核心特点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研讨会式的培训形式。以4~6人的小组为单位组织研讨式训练,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既要进行自身授课训练,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其他人的授课,并按照一定要求给出听课反馈。ISW的这种组织形式让参与者在平等互助、互相学习、协同工作、共同提高的环境中锻炼和提高,对参与者来说是一个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高效学习的好机会。参与者在这种形式的训练中,可以集中研究和讨论课堂设计、教学技术、媒体应用等各种教学问题,并通过研讨,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他人的良好做法或给出的建议中,不断地实践、思考、分析、借鉴和提高,甚至还可以尝试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和技巧,而不是单单复制以前成功的做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创新发展教育理念。
(2)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在ISW的训练中,对包括备课、建立学习环境、授课及总结等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参与者准备的每一堂课,都必须按照ISW备课教案模板(如图1所示)书写教案,体现对“引入(B)”“学习目标(O)”“课前摸底(P)”“共享学习(P)”“课后检查(P)”“总结(S)”,即BOPPPS这6大要素的设计和思考。事实上,这个设计和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思路,梳理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师若能很好完成这6大要素的设计和思考,一定程度上已经确定该堂课成功了,而完成这一要求的训练,就是对教学技能最直接的锻炼。
(3)科学合理的培训周期。设计合理的培训周期,使参与者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风格,是培训的最直接目的。ISW中,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备3次课,写3次教案,组织3次课堂讲授,同时以听课学生的身份给出3次反馈意见。这种设计科学合理,3次设计中,第1次能让参与者知道怎样组织一堂课;第2次则让参与者熟悉了一般课堂的组织方法;而第3次就使参与者不知不觉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和风格。此外,每次课的教授时间设计为10分钟,这种设计同样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10分钟对于参与者来说不会分散太多精力在课程内容的准备上,对于要求给出反馈意见的听课者来说也不会显得太过冗长,而10分钟的讲课训练还有利于培养教师干练的教学风格。
3 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各种改革实践层出不穷,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更新观念,规范教师准人、培训制度,将我国现有培训手段与国际先进的培训模式相结合,有计划、分批次地在新老教师中开展教学技能强化训练,是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目前,加拿大模式教学技能培训――ISW模式已得到了加拿大乃至国际高等教育届的认可,我国部分高校也已意识到该模式的优越性,台湾、福建、北京等多所高校已逐步引入该模式开展教师培训,或派遣年轻教师专门赴加拿大参与培训。进一步学习总结该模式的特点,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是有效提升我国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波.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7(4):91-92.
[2]王桂波,王国君.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39-182.
[3]付八军.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3):74-78.
[4]郭金陵,吴凌尧.试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优化对策[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1(5):22-25.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教师培训 项目 小学英语 实践反思
引言
本项目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自治区级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组织实施和参训学员选派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依据,为提高自治区各地小学一线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其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并切实结合培训前的需求调研,确定了对小学英语学科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目标和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概况
1.目标和主题:本项目以“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的提升”为主题,总目标是通过培训提升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自治区各地小学培养一批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领头人,发挥其教学名师、高端人才的辐射作用,从而对所在地的小学英语教学和研究产生影响、提升新疆小学英语整体教学水平。围绕培训目标和主题制定的具体目标是:(1)结合案例领会并掌握新课标要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2)领悟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前沿动态和教W理念,并熟练掌握教学设计思路及授课方法。
2.实施过程。根据既定计划,整个培训过程分3个阶段,各阶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和管理:
(1)集中研修阶段: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内容,集中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案例引领、讲座释疑、参与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内容涉及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学科教学基本技能,重点是布置总结阶段的汇报展示任务;第二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方式,具体任务有:小学英语微课制作及课堂展示,规范汇报课教案和说课稿并上汇报课,语音训练成果汇报,小课题选题汇报等。
(2)“影子教师”实践阶段:本阶段研修采用导师“传帮带”的方式,学员依据“任务驱动”模式完成培训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英语教学能力训练、班主任工作训练、校本课程开发及小课题研究方向等。
(3)反思总结阶段:参加或观摩培训期间小学英语班组织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比赛” 并撰写教学反思或评课记录,撰写实习实践阶段学习心得并交流,撰写校本课程开发或小课题研究选题报告,并做交流、总结和汇报。
以上三个阶段训练,前期主要从案例分析入手指导学员进行教学设计,经专家指导后走入课堂实践设计,最终使教学训练走向课堂。同时,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的确定及前期研究工作指导;“影子教师”实践阶段以“任务驱动”来指导参训学员完成培训,“影子学员”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影子教师”培训计划。该阶段结束时,撰写小课题研究选题报告及培训总结。
3.培训成果和学员反馈。培训结束时,参训学员以各种方式呈现了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汇报课教学设计及说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数字故事、微课作品及小课题研究选题等,圆满地完成培训期间的目标任务,使本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来讲,经过集中培训和影子培训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较大提升,部分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小课题研究的意识逐步萌生、科研计划初步形成;通过赴内地参观学习,参训教师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活跃了思维,更为重要的是,对参观地文化名胜和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最终升华为炽热浓厚的爱国之心和投身教育的报国情怀,纷纷立志将为边疆教育事业振兴而尽一己绵薄之力。
培训结束时项目组对参训学员就本次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
(1)本次培训的优点及给学员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学科专业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对今后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启发很大;赴小学英语教师优质课比赛现场观摩并聆听专家点评,课堂观察和评课、说课技能得到较大提升;学习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课制作辅助英语教学,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专业化技能有非常突出的效果;学员参加模拟小学英语词汇课实践教学及说课、评课,班级举办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擂台赛等实际教学技能训练活动,切实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员互助合作,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学员对该项目今后改进的建议:希望多组织这样以提升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为目的、“接地气”的培训;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一线教师、教研员就学科教学方面的困惑、问题开展面对面研讨;建议多开设一些能提升学员开展小课题研究能力的课程及有关科研方法的课程。
二、项目培训效果测评
培训期间承训单位对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对来自全疆各地州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和受训学员的培训需求及本次培训效果进行了调查。
测评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方案设计的培训目标结合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强,能够切实帮助参训学员将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贯彻实施,解决了一线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堂观察和评价、小课题研究选题等方面收获尤为突出。
对本次培训内容及课程安排,100%的学员表示,本次培训中的优秀教师现场观摩课、优质课比赛及专家点评、与一线教师教研员面对面研讨,特别是班级全员参与的“小学英语词汇课模拟课堂”授课和听评课活动以及班级自主举办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擂台赛”对其帮助很大,认为本次培训活动对于提高学员的实际教学能力、观课评课能力及教研能力非常实用,能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极大地帮助他们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
大部分受训学员在问卷调查中都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类似本次培训这样的活动,承训单位能多安排组织自治区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进行授课、点评及面对面研讨,并且最好能定期开展此类培训活动。
以上关于培训目标和内容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培训取得了预期效果,学员也对本次培训效果表示非常满意,并纷纷表示将会在回到原单位后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对新疆各地州小学英语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三、分析与反思
本次培训工作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得益于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到位,特别是培训方案经过专家论证、项目负责小组修订后,培训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并由项目小组精心组织安排、严格落实方案计划,最终使学员在培训中更加有效地解决了教学教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次培最大特色就是实效性。本次培训以 “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等体验式培训活动为主,力求所有的培训环节都做到“接地气”,即所有培训活动的都力求搭建高校英语教育研究专家、一线教师教研员与参训学员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具体体现在:(1)学员在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有所提升,集中培训期间的围绕小学英语词汇、阅读课等核心课组织的模拟课和优质课比赛使参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2)所有的观摩课、优质课及学员汇报课后都有授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以及与学员互动交流的环节,使参训学员在观课现场与授课教师和点评专家思维碰撞、有效更新教学理念、快速学会并内化教学技能;(3)所有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专家及教研员的讲座专题均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培训需求,将案例分析、互动研讨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使参训学员当场解决诸如教学理念、教学技能、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困惑;(4)培训过程中参训学员在过程评价和任务驱动的模式之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评价、微课制作、汇报课说课等培训考核任务,最终达到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能力、教研能力有效提升的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参训教师表示逐步具备了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意识,但对于课题申报、课题研究的方法等还是无从下手,希望今后的培训能重点解决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能力提升的问题;(2)小组合作协同完成培训目标任务的模式虽然极大地调动了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范文
本文2023-11-09 17:40:34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