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24 16:46:11浏览:897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美术教学;融合;运用

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优秀文化艺术灿若星辰,并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是发展“中国元素”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传承、发扬和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及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西方艺术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以中专生为代表的青年主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学生独特美术风格形成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水墨画、木版画等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亦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是绘画理论、绘画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美术精神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进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更能引导其在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美、创造中国美,并深入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二)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作用

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既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底,又吸收了其它因素,形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文化艺术,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则需要吸收现代文化艺术中的一些精华因素以保持与时俱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增添美术教学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精华。

我国古人在艺术上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反应在文化艺术中即为意境表现,如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松”意味着坚韧不拔、“梅”意味着品节高尚、“荷”意味着出淤泥而不染等。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美术教学“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既包含有古人的艺术精神追求,亦包含着许多与生活、风俗习惯等有关的文化艺术,如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剪纸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因此,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专美术教学过程时,既要注重与美术本身相关的知识教学,亦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将美术教学与实践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中国结欣赏及编织、剪纸以及插花等实践性艺术教学方式,即通过开展美术手工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美术学习中。

(三)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中专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时,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神似而非形”、工笔画中勾勒出的细腻线条、建筑艺术中的“天然去雕刻”等,以不断丰富美术教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从多层次、多领域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空间内丰富自身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具有明显的民族审美特征,将其适当的运用在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亦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往后的美术创作及就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畅.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大众文艺,2015,07:253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艺术;民族服饰

如今世界文化艺术越来越趋向于开放化与多样化,走在大街上,耳朵里充斥着国外流行音乐;随处可见各种“韩流服装”或“欧美风”的服饰。相较之下,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仿佛正在被国民逐渐遗忘,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因此,笔者以为在幼儿园文化艺术教学中加入丰富的民族元素,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产生对祖国文化艺术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增加对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了解,从而让我国丰富而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扬。下面以民族服饰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代表并对其在幼儿园文化艺术教学中的意义与运用展开研究与讨论。

一.我国各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我国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服饰更是多姿多彩、各具特色。民族服饰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无论是从原料取材还是风格装饰等都保持着自己民族原有的特色。例如,白族是一个对白色无比热爱的少数民族,因此身穿白色服饰是尊贵的象征,另外根据白族人们所在地区的不同,服饰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彝族的服饰种类很多,服饰色彩比较明艳,其中挑花刺绣是彝族服饰的一绝;维吾尔族人民性格欢快洒脱,因此其民族服饰多以宽大舒适为主。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是一个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标志,是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扬离不开我们对它的学习与热爱。

二.民族服饰在幼儿园文化艺术教学中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通常将幼儿的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个领域,这充分说明了文化艺术在幼儿成长与学习道路上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南》也指出:“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的文化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视野。”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幼儿实施文化艺术教育的必要性。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幼儿园与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文化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应融入叶老“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以民族服饰作为各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利用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让幼儿的文化艺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生动,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自己主动地对民族文化艺术进行了解与学习,最终提高幼儿艺术审美与修养,并同时促进了我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融合。

三.民族服饰在幼儿园文化艺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民族服饰把各民族的文化艺术渗透到幼儿的课程中,充分利用民族服饰来发挥艺术课程的传承作用。例如,笔者曾以傣族的服饰为例,在美术课堂上对幼儿进行了民族文化、艺术的教学,以下为部分课堂实例。教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刚刚一起对傣族人民的传统服饰进行了描画,你们觉得傣族服饰漂亮吗?幼儿们七嘴八舌地说:“漂亮!”“看起来五颜六色的很漂亮喔!”教师:那么关于傣族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幼儿:泼水节!教师:非常棒!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重大节日。下面让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其他关于傣族的故事。笔者在美术课堂上让幼儿描画五颜六色的傣族服饰,通过傣族的民族服饰向幼儿介绍了傣族的区域特征、风土人情、风俗生活、民族思想性格等,从而使幼儿对傣族服饰及文化艺术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了解。通过描画傣族服饰,幼儿得到了民族艺术的熏陶,美术课堂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四.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和社会本当互相适应,脱离了社会,教育便失去了根据。”叶老指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教师对幼儿民族文化艺术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一成不变的艺术课堂,而应该将教学资源丰富化、将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课堂”,将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融入到幼儿的社会生活中。教师应整合社会学习资源,拓展、创新对幼儿民族文化艺术的教学方式,在开展一些充满趣味的活动或带领幼儿做小游戏的同时对其进行文化艺术教学,例如,组织幼儿参观民俗博物馆、开展民族服装秀等。教师将文化艺术知识融入到幼儿社会生活中的做法会大大激发幼儿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韦荣慧.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图典[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2]仲田安津子.宝宝越玩越聪明[M].九州出版社,2002.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篇3

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和音乐鉴赏课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高校中逐渐成为公共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显得愈发重要,激发学生兴趣,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会收到较好授课效果。但在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知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被动层面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致使公共艺术课程未能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本文就是结合本土文化艺术与公共艺术课程这一切入点,力图进行改革。从学生的上课效果进行评判,该教学方法的可执行性以本土文化艺术在课程目标中所占的比重、学生关注中国和本土文化意识的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反过来看公共文化艺术课程对大学生接受本土文化的帮助。现阶段省内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情况是学生角度:课前无准备、课堂不活跃、课后无记忆。大多数学生的状态是拎着一本教科书来上课,却没有去关注课本要讲述的知识,也不进行提前预习,只是单纯的“听”课,老师讲什么学生接受什么,与教师互动少,没有课后复习习惯。教师角度:大量课前准备、课堂单纯讲解、课后无反馈。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学生却没有积极回应。而本土文化艺术对省内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影响。

首先,针对实验班级课程接受情况重点对比分析。选择相同年级和专业,不同班级作为教学比较对象,一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幻灯片和影像观看进行授课;另一个采用本课题的教学方法,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深入本土文化艺术,考察的同时学习课程知识。通过观察比较,记录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反应情况、课后反馈情况等。重点突出学生的不同表现,为研究提供依据。我校《美术鉴赏》是作为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考试形式采用开卷,此研究选择人文财经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两个班级,一班实施传统教学,二班将本土文化与课程相融合。以中国雕塑欣赏此章节课程为例,选取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雕塑样式,如中国佛教造像。佛教造像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种题材,其风格根据年代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尤其在石窟造像中更为突出,其中代表石窟有洛阳龙门石窟,其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的造像最具有代表性。2015级新闻采编一班在讲述该课程时采取传统PPT的教师讲授法,将课本的重点、雕塑的相关图片进行整理并结合视频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雕塑的发展和理解中国雕塑的精神,重点讲到佛教造像。例如,讲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通过大量的图片进行欣赏,归纳总结出秀骨清像的特点,再播放洛阳龙门的大量图片,特别是几尊大佛进行着重讲解,归纳出面短而艳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记录:首先在学生的接受度方面:整个的授课模式较为单调,因为没有实物的刺激。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学生只是单纯地坐在教室中,而没有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

在教师的授课方面: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并没有较好地接受学生的回馈,也没有使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上升至新的高度。另一个班,采取实地考察法、教师引导法、学生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授课教师和院领导、班级辅导员进行协商,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本土与课程相关的文化,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发现课程中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过的过程中,应该深入讲解,对学生的兴趣点、疑问点和教师认为课程的重点进行详细的解剖,前两者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意义。其次,本土文化艺术在课程目标中所占比重分析。以公共美术课程为例,其大概分为:绘画、雕塑、建筑、民间美术和设计等几个方面,涉及文化和生活的诸多领域,而本土文化艺术在这些领域中均有涉及。再次,本土文化艺术在课程中起到的实践作用。参观本土文化艺术,是艺术公共课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是课堂教学延伸及拓展的一个重要空间。艺术实践是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的关键,具有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增强艺术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公共艺术课程对本土文化艺术的促进作用。很多在校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真正学习文化艺术的机会,公共艺术课程恰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有些高校把公共艺术课程设定为大一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教育中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公共艺术课程通过去当地的文化艺术场所实地考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艺术的精髓,对本土文化艺术的发扬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共艺术课程组织考察本土文化艺术的安全性问题。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要确保学生的安全,一定要与系部和学生辅导员做好结合,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好相关事宜,确保活动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为教学提供辅助作用。其次,考察地点不能忽视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地点的选择在结合课本内容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充分的选择,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又要结合实际、出行的时间、课程的安排等,使课程得到最优化。另外,要警惕部分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出现玩大于学的现象,一些学生认为考察就是玩,而忽略学习的重要性,对于这些忽视课本知识学习的情况应该善于发现,提前制止,使得考察真正的达到目的。最后,要警惕考察结束后学生的兴趣又减弱的问题,要让学生带着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真正意识到文化艺术的重要性。本研究有一定的意义,能够把握当前高校公共艺术鉴赏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存在问题上文已经提到,学习兴趣不高,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方式。因此,很多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适当地加入考察和时间的因素。弥补了当前对于本土文化艺术与公共艺术课程授课关系的研究空白,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授课方法加以改善。

本文对把握当前高校公共艺术鉴赏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弥补了当前对于本土文化艺术与公共艺术课程授课关系的研究空白,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授课方法加以改善。贯彻和深化了高校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保证课程的授课质量,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很多大学生长期忽视文化艺术的行为进行补救,引起了学生对于本土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公共艺术理论课程上加入实践部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高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教学课程改革的反思,应该从自身下大功夫,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良好提升。

作者:牛星越 单位: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文化艺术;艺术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56-01

一、文化艺术的概念

文化艺术是人类思维形态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产物。人类思维最早的产物是宗教,然后是艺术,再是哲学。艺术在艺术的时代最发达,而最终会走向消亡。比如讽刺文学,只有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才是它的巅峰。另一方面各种艺术形态都不是平行发展的,从物质化到精神化,纵向发展的。从最早最完美的希腊雕塑,再到诗歌、到音乐,越来越趋向精神层面,脱离物质形态。而单单雕塑本身也是这样,从一开始比较简单的形象,越往后人工的成分越浓,越向精神层面发展。

二、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现状

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根本原因就是国人不太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不重视人性的反思。任何文化艺术、思想哲学到了某种高度都要涉及人性的问题,文化艺术作品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写人性、反思人性,而人们使用文化艺术作品却不是为了提升对自我的反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要挖掘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首先还得看清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在当今中国,无论从执政者的角度、国家发展的角度还是建设文明社会的角度,都体现了对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视,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正是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

三、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一)美化功能

艺术教育的首当其冲的功能就是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使人怀着一颗积极的、友善的心灵去对待一切事物。这是艺术的美化功能的体现。没有艺术修养的人是粗俗的,是不懂得礼节的,自然是没有高尚情操的。由于艺术教育比之于单纯的具有机械化性质的基础教育本身,这种独特的使人的心灵得以艺术化,得以自由舒展的感化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当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会独立思考

在艺术的学习中,由于文化和艺术现象的多意性,老师讲的和学习者的理解常常会产生很强烈的碰撞、抵触和困惑。在这种困惑中去试着解释和回答,迫使每一个接受者都不能简单地共享其它学习者的看法,都要最大限度地发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的思想机器,不断地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匹配、试错和调整,并最后以个体实践的满意作为对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获得肯定的标志。这个过程都极大地刺激和依赖于独立思考,锻炼和发展着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

(三)培养创造力

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的文化艺术教育远不只是为了大众的娱乐欣赏及生活品位的提高,也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大众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全能的人,是智育,是为了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发展人们的视觉、触觉和敏捷的手法,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因此,普及艺术教育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的本身。

四、如何促进文化艺术教育

(一)改变单一型知识结构教育

艺术教育是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有不少人认为,艺术教育只适合文科生或者是艺术生,理工科去学艺术是浪费精力,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任何人来说,如果他所受到的教育太狭隘,单一,就不能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不能了解科学的全貌。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单一型人才已逐渐退出社会舞台。因此,为改变单一型知识结构教育,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革管理机制

在文化艺术繁荣方面,特别是舞台艺术、美术等方面,首先是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这是促进当代艺术繁荣发展的基础。其本质就是要努力推进文化艺术管理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作为艺术生产的实体机构包括院团和一些画院等美术机构,这些生产单位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非常重要,建立这样的管理机制,首先要让生产单位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生产创作的经营实体。

五、结束语

文化艺术教育是实现文化繁荣、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的重要条件,也是开辟一个广阔的艺术市场的必要基础,更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之根本。为了达到文化艺术教育的普及,广大的文化艺术部门与教育部门一样责无旁贷。如果能够将文化艺术教育贯穿于社会活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悠久的文化便能得到真正的复兴,并实现可持续性的繁荣,那么,建设文化大国的宏图大志就将如愿以偿。

参考文献: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社会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45-1

完善群众文化艺术服务体系、扩大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势在必行。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新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群众文化艺术建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她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社会进步是文化兴盛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和繁荣。

一、群众文化艺术的内涵及其特征

群众文化艺术是人们自娱自乐、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植根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它贯穿于广大群众的劳动生产、生活过程之中。群众文化艺术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娱乐和陶冶情操方式为主要内容,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社会历史现象或是指以广大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反映当地社会生活,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文化或意识形态。

二、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群众文化艺术促进社会发展是由群众文化艺术的三大基本功能即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精神调剂作用决定的,并通过三大基本功能的发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群众文化艺术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先进、科学、健康的群众文化艺术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繁荣群众文化艺术是当今新形势下的一项特殊的任务。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群众文化艺术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是文化繁荣的基础,社会进步是文化兴盛的条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也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和繁荣。

(二)群众文化艺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群众文化艺术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广泛、业余、灵活、方便、普及、实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为广大群众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寓教于乐的功效,让参与者在轻松活泼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智,因而更富有吸引力。群众文化艺术通过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三)群众文化艺术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群众文化艺术具有传播和整合效能。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树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整合。通过积极创作弘扬和谐精神的优秀群众文化艺术产品,通过广泛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可以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社会发展的主张,使社会发展的精神深入人心。

三、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主导方向

要使群众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能大有作为,必须明确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主导方向,找准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重点、难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大力开展与普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当前的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个性凸显以替代成为活动主题,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为主,转变为群众依靠自身设施开展活动为主。针对此种状况,群众文化单位要改变原有工作模式,实现角色转变。

(二)高度重视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落实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公共责任,各级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保障广大群众的文化基本权益以及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紧迫性。特别要明确群众文化艺术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群众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加强群众文化艺术场所建设。一是要真正体现齐抓共管。争取上级和政府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并在各级政策制定中增加一些硬性指标和要求,让文化软实力真正硬起来。二是要真正体现齐抓共建。首先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努力实现文化设施现代化,文化工作制度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其次要加大人员队伍建设的投入,进一步落实编制、人员、经费,特别是要加大基层宣传经费。第三是要创新培养人才模式,通过核定编制,公开选拔等办法,既解决管理人才问题,同时又解决专业艺术人才问题。三是要建立齐抓共享。主要是解决文化成果不能共享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让千家万户都能享受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是各级各部门要把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帮扶活动与送文化有机结合。

总之,社会发展需要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必定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10、12、355.

[2]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21.

[3]侏儒楚.美育与艺术欣赏[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作者简介: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新形势;建设;发展;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51-01

一、群众文化艺术

群众文化即除职业外,人们进行自我娱乐、自我参与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的活动为核心的,满足人们身心放松的需求。但是,人们对群众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术界缺乏对群众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缺乏对群众文化实际工作的研究,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

二、群众文化艺术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娱乐交流的功能,群众文化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娱自乐,因此,它的艺术要求不高,适合各个层次的人参加;娱乐休闲是当代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群众文化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想塑造民族良好的文化形象,就要找到自身的符号,而群众文化艺术就是符号的最好体现,城市群众文化艺术就是塑造形象城市的标志;具有团结的功能,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而起到凝聚社会成员的作用。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建设和发展策略

(一)不断拓展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空间

群众文化不受任何方式和环境的制约,因此,要不断拓宽群众文化的利用空间,发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对于群众文化而言,像商业文化、青少年文化、老年文化、街头文化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作为它的发展空间,对这些空间加以利用,就能充分发展群众文化;另外,立足本民族群众文化,吸取外来的优秀文化,开展各种方式的群众文化艺术的表演,像中国的皮影戏、广场舞和广场话剧等,加强宣传优秀的群众文化,既要做到丰富多彩,又能发挥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相关功能

政府要加大投入,建设群众文化艺术表演的基础场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建设广场街、群众文化站等。要大力宣传群众文化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促使大众积极参与进来,培养他们审美观,促进优秀文化及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大众的知识素养,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大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得以形成;要大力组织群众文化站的活动,倡导青少年、学生、老年人等积极参与其中,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使人们在轻松的文化活动中得到熏陶,有利于身心愉悦,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化解或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做出了贡献。

(三)协调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具有人力、财力的优势,各种文化设施基础齐全,文化场所也很多,像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等,同时,还有各种类型的文化团体的演出,文化生活丰富而多彩,人们可以享受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尽情的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

(四)加强通俗文化的发展

群众文化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参与,所以要大力发展通俗易懂的文化,比较接近普通人的心态,直视平凡人的人生。要向着大众化、通俗化和潮流化方向发展,使中国通俗易懂的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五)将群众文化加以创新

要想让我国的文化得以繁荣,就要进行创新。要从群众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事迹,然后进行加工、创新,形成群众喜欢的优秀文化产品,因为这样的文化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能体现群众文化的活力;同时还要对传统的群众文化加以创新,加入一些现代化新元素,例如:跳广场舞的时候,可以编一些具有现代特点的舞蹈,配上积极、舒缓的音乐;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例如:书法展、绘画、文化展览、征文比赛、草根艺术演出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

为了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就要加强培训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不断吸收具有创作能力的群众文化爱好者;建立群众文化发展的有效机制,转变对群众文化爱好者的培训模式,不断提升他们的创作质量;对于基层社区的文化工作者,也要加强培训,只有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才能更好的组织和辅导文化活动,才能更好的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语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想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就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我国对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发挥群众文化的功能,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元素,加以创新,综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群众文化的大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宋长颖.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J].参花(下),2013(04).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文化艺术组织 政府 合作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提高,随之衍生出对艺术的需求。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文化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改革创新,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成为重要的文化职能补充。目前,我国形成以三大部分为主体的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分别是以美术馆、艺术馆和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事业单位;以中国美术家协会以及各类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团体;以民营艺术馆为代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①

一、我国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重要性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作为一项必要社会组织起到了引导合理社会价值观、培养公民审美情操、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非营利艺术文化组织的重要性体现在:(一)能够充分吸纳社会资源,通过募捐等形式募集社会资金及慈善物品,在动员志愿者参加组织开展的社会文化艺术活动中,以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特征充分弥补政府与市场缺失带来的不足,从而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二)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作为公众意识的表达载体,充分体现公众文化诉求,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拓宽公众对文化艺术的了解,提升公众审美情趣,比如艺术馆、博物馆开展的展览活动和讲座,直观的向公众展示文化艺术的实体与思想,公众通过“看”“听”甚至“摸”等多种形式来感受文化艺术,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观念的传播。②(三)传播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导向,引导公众承担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文化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出版物、公众讲座等形式进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历史文物,形象化的展示、讲解传播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与政府相互配合保障公共文化政策的推进实施。(四)社会团体的成立保障了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权益,用团体的形式构成规范的文化体系。因此,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健全发展以及与政府构建良性合作关系是实现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我国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与政府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背景下,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掌握公共权力,通过法律法规和行政权力影响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是政府实现其文化职能转变的载体,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对政府政策的有效回应可以对政府形成强大的支持力,反之会产生限制作用。二者间良性互动的关系是提升社会文化传播能力、实现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政府的强制力决定了政府在政治力量对比和资源分配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③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建立要得到法律与政策支持,以获得成立和运行的合法性。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非营利组织的定位不够明确,导致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缺乏独立性,④文化艺术传播的主题与内容受限。在二者的合作关系中,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处于被支配地位,忽略了公共文化艺术的公众性、多元性、创新性的特征,没有做到以公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二)在我国,政府资金支持是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运行的主要资金来源,相关募捐和基金政策不太健全,导致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在运行活动与决策上缺乏自主性。我国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本身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倾向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员工呈现老龄化态势,缺乏创新性,人、财、物管理制度不够科学,资金短缺,社会公信力、影响力不高,难以实现与政府的有效合作。

(三)公众全民参与程度有限,制约了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发展,使得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内部资金利用不充分、文化设施资源浪费。主要存在着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城乡差距大的问题,还没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政府作为文化艺术事业导向的主体,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互动性不高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需脱节的情况。此外,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自身也存在能力不足的现状,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活动开展缺乏长期性、计划性,无法对政府的支持予以有效地回应。

三、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与政府构建良性合作关系的对策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既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又要能够匹配经济发展的步伐。政府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时,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不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二者应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来实现角色的转变。

(一)基于公众需求的统一文化推广

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应加强沟通与交流,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拥有便利的条件了解公众的文化艺术需求,作为公众意志的载体,应积极向政府反映公众文化艺术推广的切入点,不单单以政府指令为根本,应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实现政府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如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与地方政府社区合作,开展社区书法艺术品展览、社区老年人书法大赛等,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在符合社会主流文化艺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推广满足公众需求的文化。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规与管理机制

政府深化法制改革进程,简化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审批程序,高效合理的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进行管理。政府在明确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合法地位前提下,要认清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之间可能出现的公共资源竞争。⑤合理调配资源,在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进行拨款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英国《慈善法》为借鉴,规范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融资环境,保障资助人权利与义务,对文物与艺术品捐赠进行科学管理,进一步营造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独立自主的决策与运行环境。同时,明确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管理体制,以科学透明化的管理来提升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在合理的前提下尽量少的受到政府干预,形成自身良性发展。⑥

(三)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政府始终扮演着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监督者角色,但人民群众是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公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与接受程度是政策推进的根本。加大公众参与,形成惠及全国上下的格局,形成第三方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监督态势,提高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合作效率,杜绝资源浪费。

构建政府与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的良性合作关系,是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稳步前进的首要出发点。非营利文化艺术组织作为文化事业的“第三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功能补充作用,积极构建和谐共赢的合作关系模式,为进一步推发动我国公民文化艺术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注:本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JB201106;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LBH-Z12079;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gzdxk-13004)

注释:

①黄小娇.美国非营利艺术组织的募捐及其实践――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D].中央美术学院,2014.

②王名.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 [J].学术月刊,2006(9):8-11.

③田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理性选择视角的分析[J].学术研究,2005(1):90-96.

④郭小聪,文明超.合作中的竞争: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新型关系[J].公共管理学报,2004 (1): 57-63.

⑤马力.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构建[J].学术交流,2007(4):86-90.

⑥周正兵.英国非营利艺术机构管理经验及其启示――以经常性资助机构为例[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 (45):62-69.

作者祁凯系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篇8

电视表演艺术的主体是人,人类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将生活中的各个角度和层面都能够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示出来,增加了观众的认同感,从而增加了观众参与观看的积极性,同观众的互动程度也所有提高。这一系列优点说明电视表演艺术充分发挥了其充实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职能。然而,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的整个发展历程中对于国外节目和表演的借鉴程度很大,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娱乐性的节目都有很浓的国外节目特点和气息,虽然在引进国外电视表演艺术的过程中,我国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他国文化的痕迹。例如,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当中,《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是最近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能够真实的将生活中的父女相处模式和人们面对生活困难中的态度展现给大家,贴近人们的生活,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这两个节目都是模仿韩国同样性质和内容的娱乐节目而产生的,只是在内容上稍微做了一些改动而已;而同时娱乐节目的《中国娱乐报道》和《娱乐无极限》等以独特的方式和风格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们在市场中的发展也逐渐成熟,同样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古往今来,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文化,文化能够促进世界各个民族的不断繁衍生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然而它却是真真正正的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发扬和传承,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之后,能够留下来继续影响真人们生活的传统文化能够充分展现出我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精髓还能够及时适应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需要,同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之内,我国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后来,在经历了清朝末年的腐朽之后,我国的整个社会开始落后于世界各国,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和反压迫,人们开始意识到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伴随着这种认识的上升,人们开始通过各种革命来改革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的打击之后,我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屹立不倒,并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继续对世界起着影响的作用。伴随着现代社会不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等,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尤其是当新的传媒手段电视产生以来,我国社会文化当中新的思想和文化都能够通过电视产生更加强烈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着能够与时展相融合的功能,正因为如此,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与电视表演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二者之间能够产生相互影响和推动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艺术对电视表演艺术的影响

1、丰富电视表演艺术的内容

电视表演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发挥其自身职能的过程中需要拥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电视这一传播媒体;第二,表演内容。这就决定了电视表演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现阶段,中国的电视表演艺术通过电视这一媒介所传播出来的基本内容通常都是我国国内的种种事件和知识,而观看电视表演艺术的大多数也都是中国人,进行电视表演艺术的制作者和表演者也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种种迹象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表演艺术内容上的丰富作用。当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最初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的时候,首先是受到其他国家表演的影响的,电视表演艺术主要是对外国电视表演艺术的一种模仿,其中受到苏联电视表演艺术的影响较为深刻。我国的电视表演初期虽然没有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入到现代科技发展当中,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充实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内容。

2、促进电视表演艺术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视表演艺术的观众。观众的增加使得电视表演艺术的制作者和表演者开始意识到增加表演内容的重要性。于是电视表演艺术开始逐渐吸收和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来丰富自身的内容,促进自身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电视表演艺术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充分促进了表演题材、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和丰富,电视表演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完善,并且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近年来,中国风的盛行中国派的文化得以兴盛不能够离开传统文化艺术对于电视表演艺术的推动。我国民族化的电视表演艺术是中国特色电视艺术的特点,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形成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意境美和气韵展现的淋漓尽致,将中国传统美学充分的展现了出来。有效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到电视表演艺术当中,提高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层次,丰富了电视表演艺术制作的形式和手段,同时也更加符合我国观众的审美。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效促进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发展。

四、电视表演艺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

1、宣扬中国传统美德

电视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度在历史上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电视表演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极大地吸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利用其将自身的表演形式、内容和手段进行了充分的丰富,与此同时,也极大的宣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无数优良的传统文化在经过时间的洗礼过后,至今仍被人们所接受和赞扬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电视表演艺术将这些精髓展现给观众,能够很好的促进我国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使其得到传承,不断的对我国的下一代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我国的一个电视表演,《家》的摄制,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农村的留守老人,这些老人都是常年无人照拂的孤寡老人,他们生活在各种条件和设施及其不健全的农村,节目组在拍摄《家》的过程中主动赞助这些孤寡老人去各个有名的城市进行旅游,而当前的明星则要留下来为老人做好地里的农活,要帮助老人喂猪、挖菜和剥大蒜等,通过为老人做这些工作来表达自身对老人的敬爱和尊重。在中国,这类的节目还有很多,能够有效的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朴实等传统美德充分的展现出来。这类电视表演艺术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入,能够不断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还能够有效的为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有效展现,促进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中国特色的形成。

2、促进我国民族特色的自然流露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的制作方法、形式和手段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它能够更好的展现作品内容。现阶段,我国的电视表演艺术当中,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能够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更加“唯美”的形式展现出来,经过高科技技术手段制作出来的节目,其画面感更加强烈,优美的景色当中还能够适时的加入一些古朴的气息和景象,将大自然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电视表演艺术将我国各地的民族特色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有效的增加人们的见闻,提高人们的知识含量,促进人们对我国的了解,丰富了我国人们的精神生活。

五、结论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当今世界电视表演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内容,促进了我国电视表演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电视表演艺术风格;与此同时,电视表演艺术当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更好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宣扬,促进我国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范文

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篇1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美术教学;融合;运用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有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