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24 16:46:10浏览:411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篇1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 实验教学 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

一、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中,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路。从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情况来看,老师已经对实验教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利用了多种手段来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其目的和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课程内容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还可以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做出有益的指导。

(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该学科的成绩。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对提高小学科学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整体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对小学科学整体教学是一个有利的促进。

二、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从目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手段能够极大的促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模拟科学实验过程

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在于:图文并茂,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对于关键的科学实验过程,可以做到全程模拟。利用多媒体手段之后,科学实验省去了实际操作的麻烦,能够实现对关键的科学实验过程和科学实验效果进行模拟,使实验的趣味性大大加强,使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二)发挥多媒体的直观特点,为学生展现科学实验的最终效果

多媒体较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实验经费的限制,在课堂上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甚至有些实验无法看到最终效果。利用了多媒体手段之后,学生可以看到更多的实验效果,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大大增加。

(三)利用多媒体内容的丰富性,增加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机会

利用多媒体手段,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更多的实验实例给学生观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并剖析实验原理,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机会增多,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一个有利的促进。

三、多媒体手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分析

基于多媒体手段的诸多优点,多媒体手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手段提高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点是要有实效性,要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科学现象,从而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多媒体手段的突出作用就是提高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更直观的展示出科学实验的结果,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实验的全过程。

(二)多媒体手段拓宽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知识面

多媒体手段有效模拟了多种科学实验场景,模拟了多种科学实验过程,展示了科学实验的结果,打破了课堂时间的局限,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了解更多的科学实验知识,有效拓宽了小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多媒体手段丰富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

多媒体手段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原有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作出了突出贡献,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涵得以丰富,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取得了积极成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多加应用。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介绍了多媒体手段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作用,分析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多媒体手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要想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就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来达到这一目标,多媒体手段就是我们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新教学手段。

(二)趣味性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坚持提高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而言,趣味性是第一位的,没有了趣味性,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做好教学创新工作。

(三)多媒体手段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将这一手段更多应用在小写科学教学中

在本文的讨论中,多媒体手段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我们不但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利用,还要再其他教学领域对其进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黄甫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篇2

【关键词】实验活动;思维意识;小学

一、改变科学实验教学的认识

科学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验证理论知识,客观的研究问题之间内在的联系性,以学生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活动的中心,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到抽象,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在安全的实验过程中,需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相应的实验,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不要束缚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中,逐渐培养学生地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意识。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能体现一个老师的能力,在科学实验课上,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教学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动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认真的做实验,同时也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好的学习状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实验的教学需要简洁明了,在课上需要针对实验进行提问,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真正的对实验深刻的了解,作业不用多,有意义就行。

三、课前做好准备

科学实验课的成功和有效,和教室的经验息息相关,课前老师做好备课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老师不仅要熟悉实验的内容,操作的每个过程,还要知道如果出现了错误的操作会发生些什么样的问题,老师应该充分的构思每一节的的教学实验思路,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在自己实验的过程中,找到会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可以大大的提高科学实验课的效率。

1、实验器材的选择

实验器材的选择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感兴趣的实验材料,老师引导学生去探讨科学实验的规律,更多的是要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动手尝试,对于学生提出的另外的假设,老师需要给学生的想法创造条件,提供相应的材料去验证学生的想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不要把学生的想法控制在老师的思想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去制作实验,老师负责引导和辅助。

2.学生的好奇心的培养

学生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最重要的还是其学生对未知的实验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科学实验讲究理性,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对实验的态度,同时需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对学生的引导。

3.激发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

实验课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验展示的空间,让学生认真的做好每一个实验,制作学生自制实验的展示柜,在实验后,老师把好的实验收集起来放进展示柜里,学生可以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去观察其他同学的实验,借鉴其他同学的方法,并学习,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认真做实验。制作标本展示柜,同样的方法搜集好的标本保存起来,让同学人尽情的观察、学习,是同学们的个性得到体现,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分组实验

老师做实验的时候对学生们进行分组,分组合作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对小组之间学校的评价可以考察学生之间合作的程度,从而促进实验的成功率,及时有效的评价可以让每个成员清楚自己的进步,从中体验团队成功的喜悦,加大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程度,分组实验也不是唯一的,可以结合其他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充满兴趣,使得科学实验能够有效的开展。

五、利用多媒体授课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学校已经有了多媒体授课的条件,很多实验可以用多媒体以动画的方式在学生面前展示,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做实验该注意的操作,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可以注意细节,学生会对实验更加透彻的理解。现在的信息技术可以把视屏,动画,声音都放在一个场景里,形象的表达出来,在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假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实验,避免学生做实验时的盲目性,flash动画技术是教学的关键,在一些时间比较短的实验中,可以用慢镜头和特写动画来表示,一些实验的动态,也可以利用动画来显示,可以让实验更加形象更加容易观察,这样的科学实验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感染力,可以丰富科学实验的内容,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学生的接收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科学实验的开展,是一个累计的过程,需首先对学生建立做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老师负责引导学生做实验的思想,老师的教学是很重要的因素,把解决科学实验的和学生的积极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就可以取得很高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吴章德.让科学探究成为智慧之旅――谈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优化设计[J].浙江教育技术.2011(03)

[2]江光华.小学科学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教育技术.2011(01)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篇3

关键词: 初中教学 科学实验 开展策略

实验性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部分,应当减少无效和低效的实验教学行为,真正发挥这个课程应有的作用。强化课程教学效果不但需要教师充分重视教学实验,挖掘和提升实验的教学功能,还需要学生对该课程有着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当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力求探索出一条效率和效益并重的教学道路。

一、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施现状和问题

(一)教师课堂重点不明确。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总是将重点集中在对科学概念的讲解上,忽视了科学实验在实施过程当中的探究性和操作性。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传送基本概念,整个实验过程都是教师单独完成,学生只是先进行旁观操作示范,然后只是简单地进行模仿完成实验,使得整个实验过程缺乏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课堂缺乏应有的活跃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二)探究性实验设备不完备。在我国,一些地区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导致一些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比较完备的科学仪器,甚至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和农村,基本没有办法提供科学实验设备,硬件设备的缺失大大削弱了科学实验效果;部分学生不能亲自体会和操作实践,使得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被掩盖。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的实施质量直接决定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校方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验教学的硬件设备,为学生提供相对宽裕的学习环境。

(三)教师教学目标模糊化。由于一些教师对于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意义的把握不是非常明确,将实验课当做辅助课程对待,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教师对待实验教学的不严肃性,使得学生对待实验课不够重视,课堂纪律混乱,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应当了解到学生本身具有爱玩的天性,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较为宽泛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首先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能从老师的举止中看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要由于受到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不力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不专心、不用心,最终导致教学效果较弱。

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教学策略

(一)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其与传统模式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实验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充分参与其中,主动探究实验性学习的乐趣。

(二)突出自主性学习并非被动接受信息。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在学习中将新旧知识进行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使得学习者和学习环境之间产生互动。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性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得最终是靠自己,因此探究性实验就学的宗旨是自主探究而非被动接受。

(三)强调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班级的合作。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模式由教师“满堂灌”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作为师生间思维传递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时,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优势,获得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从而积极学习,激发探究兴趣。同时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配合,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

(四)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坚持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得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培养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内容保持怀疑批判的精神,发展学生自我控制的技能,努力培养独立的学习者。教学要注意拉开层次,学生之间,在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传统教学模式无视这种差异,总是按照统一教学要求实施教学活动,使得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部分学生感到要求过低,部分学生感到要求过高,造成两极分化严重。探究性实验设计教学应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三、提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教师树立正确的科学教学目标。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对课程重点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对于初中科学实验来说,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扩大科学实验的知识涵盖面,满足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学习,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共同配合才能够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二)科学组织课堂实验有效增强教学效果。良好协调的课堂秩序,很大程度上决定科学实验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合理配置和利用学生的特点,科学分组,强调小组凝聚力探究性和合作性。在协同实验过程当中共同观察相互探讨,鼓励和支持新思维新方法,鼓励学生开动大脑。教师应当强调科学实验的目的性,确保学生知道每次科学实验的目的。教师在开展课程时,应当首先介绍实验目的,同时布置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三)创新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应当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并鼓励学生乐于探索。作为科学实验课程,应当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同时,知识性是确保实验目的的关键,只有具有时效性和意义性的实践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置时,应当充分提高实验的质量。

四、结语

科学实验有效性教学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制订实验计划,掌握实验教学策略,而且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实验,体验实验教学的乐趣,切实落实课堂标准,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索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主编.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宋秋前,著.有效教学的实施理念与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篇4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问题;有效性;途径

现在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的教育学角度看,使学生获得发展又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内容,所以说,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全面、有个性地发展,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基本出发点来开展教育事业。科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实验教学在其中的重要地位。现代科学的教学方法,早已不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口头的”或者“黑板式”的教学,而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实验教学,关注实验的有效性,提升实验的效率和效益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一、目前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实验的目的不明确

科学实验活动大部分都是学生有热情、感兴趣的活动。一般来说,课堂上做实验比起枯燥乏味的黑板式教学更容易得到同学的欢欣鼓舞。但是在现实的实验教学中,同学们对实验的热衷并不是因为其对实验的探究,而仅仅是为了兴趣和好玩,不会自我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这就忽略了实验的目的性。同学们在实验课堂上玩得很尽兴,但是收获却很少,到最后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步骤都难以表达清楚。可见,学生实验的目的不明确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实验的开放性与科学性尺度难把握

传统实验教学一般是教师把实验的材料、器具、研究课题等都准备好,然后一步步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评价的标准就是看学生能否正确地操作以及实验是否能够成功,而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实验的科学性一般都能得到保证。而在现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实验越来越趋向开放性。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自己选择使用实验的材料,这样教师在指导和材料的准备上产生较大困难,科学性有所降低。总体来说就是随着实验的开放性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很难把握。

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增强实验的目的性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准确示范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实验也是如此。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小问题,同样也决定着实验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注重细节的操作,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而忽视一些小问题,为同学做出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示范。

2.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

要想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因为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和获取知识必备的本领。观察活动要避免盲目性和偶然性,要有目的性地观察,这样有助于在科学实验中发现规律。科学的观察总是为解决科学问题服务的,只有对复杂的现象进行系统地观察,才能完成系统的观察资料,做出实验报告,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3.教会学生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在观察完毕后,都需要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能不能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对于下实验的结论是至关重要的。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应该是客观的,不能用主观的想象来描述观察的现象,否则观察行为将毫无意义。

(二)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准确把握实验的开放性与科学性

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有许多好处,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分组实验既能保证实验的开放性,又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教师以对小组进行指导的方式不会太分散,准备材料也不会太过于五花八门,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并且教师为学生进行分组时,还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成绩等,进行合理的交叉搭配,争取在各方面都达到平衡,这样就可以密切关注学习差的同学,通过合理的搭配把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氛围,增强学生合作进行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时,让学生搭配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时学生可以多角度地自己设计方案,自己亲手实践,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教育下,科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学会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有效性上考虑和审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使得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活化”了教材,注重科学实验教学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开勤.抓住关键问题,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2010(12).

[2]夏伟娟.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2010(2).

[3]陈华松.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2007(31).

[4]赵微.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开明出版社,2003.

[5]江艳春.以实验教学为抓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2010(11).

[6]周仕宣.浅谈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2011(5).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篇5

论文摘要: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揭示出,科学实验中存在着一个修辞学的层面。文章通过对科学实验修辞的理论依据、制约境遇、操作规则、劝导力量等内容的探讨,论述了科学实验中的修辞问题。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图尔、伍尔加开始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美国salk研究所进行观察研究以来,科学实验就成为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重要研究内容。他们从对实验室的详细考察中获取丰富的资料,描述了实验室内部的分工及操作的流程,描述了科学知识在实验室内被建构出来的过程,进而提出了实验室“事实”的社会建构、科学实验运行的决策负荷、知识生产过程的情境制约、知识生产过程的市场定位等许多非常新颖而深刻的理论观点。通过ssk对科学实验过程、笔录和论文的分析,对实验室成员手稿、通信、谈话等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科学实验对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不为人注意的修辞学层面,科学家运用劝导和说服性的文学技巧来获得科学实验的成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文章拟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一、科学实验修辞的理论依据

科学实验是科学家根据其研究目标,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对自然现象加以控制、模拟,排除干扰,突出主导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其目的一是为了探索和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二是为了对理论成果的正确与否进行检验。人们一般认为,科学实验是一种纯粹理性和中立的实践活动,其中不掺杂任何非科学的成分。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科学实验经常会出现从别的领域中借鉴理论和方法成果的现象,其中,科学实验与修辞学的结合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证。之所以说在科学实验中也存在修辞学的操作空间,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

第一,科学实验的主观性特征。科学实验虽然是一种理性活动,但就其要人为地控制和改变科学研究对象以获取感性材料的过程而言,它并不完全等同于科学抽象、综合分析等理性思维活动,而是也具有感性活动的特征,它要借助于仪器设备把抽象的理性活动物化为感性形态参与的认识活动。如果保持绝对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科学实验就不能改变自然现象的基本形态和运动的原有进程,这样客观对象的许多特征和属性就无法显示出来为人们所认知。所以,科学实验必须干预研究对象,在变革自然的过程中接受来自自然的各种信息。科学实验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让所要的结果以典型、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造成自然界中无法直接控制而在生产过程中又难以实现的条件;它可以加速和延缓自然条件下研究对象演进的过程,以模拟的方式再现和重演时过境迁的自然现象。所以,科学实验受到实验者主体思想的支配,科学实验中渗透着实验者理论的指导,对科学实验结果的解释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相对性,所有的这一切,都体现了实验者主观性和能动性的一面,有助于做出在常规条件下难以达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且,实验者本人所具有的世界图景、科学信念、理论框架、符号语言对其实验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独立于包括修辞学在内的各种理论之外的中立性实验是不存在的。

第二,科学实验的社会性特征。科学实验并不完全是一项个人化的事业,而是科学共同体的集体成果,科学实验的过程、作用和结果必须结合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来加以认识。科学社会学家拉图尔曾经用“行动者一网络”( actor -network)理论来概括科学实验的这种社会性特征,他认为,科学实验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网络结构,这一网络首先指生产科学知识的实验室,实验室中的实验者、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实验环境形成一个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科学实验的基础语境。其次,“行动者一网络”指实验室与其之外的社会的关联,科学家与政府、企业、出版商、公众等共同编织成自然一社会之网亦即科学实验的社会语境。再次,“行动者一网络”也指上述两个层面之间的双向互动,实验室通过科学建构塑造社会,社会以其特有方式资助和支持实验室。在他们看来,科学实验实际上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在这种实践中,谁是科学的权威,谁的方法和判断应当得到尊重,谁的证据应当视为可信的,都与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和属性联系在一起,对科学实验进行修辞学的改造就是要维护自己所服务的意识形态、权利和地位。

第三,科学实验的审美性特征。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对真理的探索和对审美的追求日益呈现出内在统一的趋势,正由于科学和美学之间的这种内在统一性,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审美原则和特征。“科学中的审美判断是植根于主观和社会的因素之中的。科学家习得的审美标准的意义是社会过程中的一部分”。科学实验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一部分,当然也要求具有审美性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对称性,在科学实验中,如果对实验的诸种成分如概念、公设、变量等施加一个变换而不会对实验本身及结果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其次是模型性,科学实验总是通过各种形式实行模型化原则,建立对象系统的简化模型来研究真实的对象系统。再次是形象化,要求一个实验是可形象化的,就是要求一个实验是可用图像表现的,可以用图像或虚构的形式来解释自然现象。最后是简单性,科学家要遵循“思维经济原则”,他们往往是选择那些容易进行的而且带有更大适用性的实验,而不是最有理论意义的实验。事实上,科学实验的审美性特征不仅为科学实验的修辞学提供了探索方向,提出了进行科学实验修辞评价和选择的参照标准,也为科学实验的建构提供了方法论的准则。

第四,科学实验的偶然性特征。在实验室中,科学家所做出的各种选择并不是理性推理的必然结果,要想找到几个参数来描述科学实验选择的深层原因是不可能的,这些选择只能是因地而异、偶然发生的事件(locally situated occasion)。科学实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会主义的,科学实验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决定了实验的主题选择、问题分析、过程结构等,科学家对实验的某一方面的更改,有时就是因为可供利用的实验资源这样一些非决定性的、非主导性的、偶然性的缘故。“实验室内的许多决定都来自并没有事先计划到的选择和地方背景的标准,而不是来自遵循一系列理性程序。科学家会使用放在身边的设备,而不是去建造一个或是购买一个新的。他们之所以决定采用某些测量是因为它们容易,而不是因为它们在理论上最有意义。’

二、科学实验修辞的制约境遇

当代科学社会学家卡林·诺尔一塞蒂纳是对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社会学研究的杰出代表,她坚持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注重对行动之中的科学的描述,力图考察科学家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是如何建构知识的。她在其著名的《制造知识—建构主义与科学的与境性》一书中认为:“对实验室的研究已经表明,科学对象不仅技术性地在实验室中被创造出来,而且符号性、政治性地被建构。”闭也就是说,科学的发现不是理性研究的结果,而是偶然事件的产物,即个别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个别材料的偶然使用,以及实验室中科学家之间,有时是实验室内科学家与实验室外科学家相互磋商和协调的产物,售科学实验中充满了修辞的因素。在塞蒂纳看来,实验室是实施实验或者知识过程得以发生的物质环境的寓所,它构成了科学实验修辞最直接的制约境遇。科学实验室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界定,一方面,实验室可以称为“知识作坊," ( workshop),它指一种为了知识的制造而拥有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的地方;另一方面,实验室又可以被称为“事实工厂”(fact factory),它不仅产生创新性的知识,而且要在选择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科学对象和科学事实。科学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是按照实验原理的要求构造的,实验使用的材料是依据实验者的目标预先准备好的,就连实验室的物理环境也是精心设计的,只有通过这一切,才能达到科学家所预先设想的目标,产生出新的科学事实来。在实验室中,我们看不到描述主义所称的“自然”,相反,“自然”是被排除在外的。“由于科学研究的产品是特殊的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建构的,这些产品包含着研究者特定的兴趣和局部的而非普遍有效的解释;换言之,科学家是在有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的。这样,实验室中的选择不仅依赖于所研究的内容,也依赖于具体的研究环境。

具体而言,在对科学事实和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实验者主要受到了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选择决定。科学家在进行某种实验和解释,对科学事实建构时,是渗透着选择和决定的因素的,这包括测试手段选择、物理环境选择、实验时间选择等等。例如一位操作结构测量数据程序的科学家,他的任务是选择一种函数,这一函数已经被转化成在两种形式的统计曲线之中取其一的选择。他最终选择了后者,因为后者解释和表述起来更为容易一些,这一点是符合修辞学的简单性原则的。科学实验的选择性,同样包括了实验工具、样品等实验条件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则是在选择决定标准(decision criterion)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择某些标准就意味着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描述工具和方法。这些选择决定标准必然包括简单性、可比性、精确性等准则,也是修辞学所追求的目标。二是商谈协调。实验室中的选择不是与个体的决定相关联,而是社会商谈(negotiation)的结果,实验室中科学家的实际推理活动也是在大量商谈基础之上进行的。这里的商谈,不仅是科学家之间的磋商,而且还包括与科学家之外的有关人员磋商;不仅是书面的建议,而且包括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科学家特别是同一实验室内的科学家必须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彼此了解他人的想法,直到形成关于实验的一致意见。科学家接受一种实验解释而不是其他解释的程度,是社会互动或社会磋商过程的结果,亦即成员们交换观点且相互之间试图进行说服、劝说和施加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这些观点可以得到修改、摒弃或加强。科学知识是通过磋商过程而确立起来的,即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通过对文化资源的解释而确立的。那么,通过科学磋商所确立的结论就不是对自然界的确定性解释。相反,它们是处于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具体的行为者群体所认为适当的主张。三是话语互动。科学家的实验也是参与者之间书面话语交流的产物,“科学的交流基础构成了科学家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被其他人的论点所定向和维持的话语互动(discursive interaction)的一种形式。这种社会和符号的基础在具体的实验室商谈中变得最为明显,这种商谈标志着对科学研究成果的高度选择性的建构和解构,并且导致了对知识连续的重新建构”。困关于科学实验的互动性话语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种相同的修辞模式,它们都不使用共同科学框架中的正式的科学论证,而是采用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并试图列举事实以支持那些与他们相一致的结论,以便加强自己的观点和批驳对手。四是前在成果。科学家所读的是其他人的实验成果或研究计划,他们拥有的是以前科学研究已经确立的知识体系,他们从测量中所获得的是在特定的交流境遇中才有意义的图表。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建构的,是一种穿插于同他人话语互动的研究领域之中的结果,这些话语的具体成形可在该领域的权威性著作中找到,但它也是通过实验室中人们的注释和符号性处理所构成的。五是利益资源。科学实验活动的完成,不仅是科学家之间的合作,而且包括更广泛的社会关系。科学家的实验工作不仅与其同事和其他科学家有关,而且与经纪人、工商界、出版社、政府管理者等有关,由于这些原因,科学实验的主题、内容和程序都可以进行修改。通过这些措施,科学家希求获得职位、项目和经费等方面的利益和资源,而这一切对科学家的自身发展和科学实验的维持来讲是不可缺少的。上述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构成了科学实验修辞的制约境遇,科学家必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通过恰当的修辞论辩方式,来说服他人相信自己的实验以及解释是更为优越的。

三、科学实验修辞的操作规则

按照科学知识社会学者的看法,科学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传统所认为的发现的境遇和辩护的境遇,而且包括接受的境遇。也就是说,科学家不仅要以个体或集体的形式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来做出科学发现,而且要对其科学理论进行逻辑性的证实和社会性的评价。而科学实验就是能在这三个境遇中都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科学实验不仅是科学理论的先导,而且也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标准,一个科学理论的模型由于其预言与实验结果非常接近而得到证实。开展科学研究、经验证实和测度评价都是科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但是,从修辞学的角度讲,科学实验的主要任务,还是要在上述五项境遇制约的基础上,消除各种可能的障碍,控制选择的平衡,使得对一种实验的选择比另一种实验更有吸引力,并且增加或降低有关其他可选择变量的重要性。用齐曼的话来讲,科学的目标就是在最大可能的领域上达到理性意见的一致,但是,“观察的意见一致可能性和意见一致性,在科学中不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必须有意地通过巧妙的实验、高明的技巧和所有批评论争的资源去寻求”。

在《制造知识》一书中,塞蒂纳曾经概括了作为科学推理典型特征的五种解释方法规则,在科学修辞学看来,它们同样可以成为科学实验修辞操作的准则。第一,“无限怀疑”的规则,这要求科学家要对已有的科学结论和实验结果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轻信和盲从任何权威性的甚至是判决性的实验,根据不同的实验和社会语境选择特定的物质、成分和仪器,选择实验测试的时间和取样的数量,选择实验的方法论,例如构成的简单性与复杂性、严格的可比性与间接的可比性等等,努力追求最简洁、最完美的实验。第二,“一无所知”的规则,这要求科学家用现象学加括号的方法将自己已有的知识暂时搁置在一旁,从较远的间距和全新的角度来获得、审视、保存和传播一种对已有科学实验成果的理解,将检验和判定理论的权力完全交付给科学实验,避免“观察所渗透的理论”可能对科学实验产生的影响。第三,“参照标准”的规则,这要求科学家在科学实验中使用带有自己偏好的各种仪器设备、物理环境、实验实践、测量手段、数据符号等条件时,要根据科学实验所要求的成本、简单性、可行性、精确性、有效性等标准来进行选择,尽量使这些条件为科学共同体所集体公认,以保证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报告能够为同行所接受。第四,“普遍适用”的规则,这要求科学家所操作的科学实验可以由不同的实验者在不同的时空中进行且得到相同的结果。“科学合理性被认为是由重复性来保证的,理由是科学共识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验事实来自实验,而实验又是可以由任何科学共同体中能胜任的成员来重复进行的。第五,“开诚布公”的规则,这要求科学家必须就其科学实验的过程、内容和结果进行交谈和公布,因为对科学实验的理解,不可能仅仅通过观察而获得。要想获悉隐藏在实验室背后的基本原理,必须阅读实验报告,倾听科学家之间的问答和交流。对科学家来说,事物的原始意义包含在他们的实验室推理之中,而对其他科学家和公众来讲,关于科学实验的交谈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科学实验中的修辞不仅体现在科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而且发生于科学实验的结果陈述中。科学知识社会学家通过研究科学史上的许多著作发现,在实验室内实际从事科学研究的方式,和将它写出来发表的方式这两者之间有着实质性的不同。一方面,科学论文结构对科学实验的修辞性偏离。与实验室活动中大量产生的变动不居的推理相比,科学论文所呈现的是通过词句、段落、篇章等结构而表现出来的遵循一定规范的高度理性的流动。科学论文对实验程序的颠倒,不是表达不当的结果,而是论文结构的修辞策略的一部分,正是通过这样的修辞操作,科学论文才具有了可以使人信服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另一方面,科学论文内容对科学实验的修辞性偏离。在清晰明确的表面之下,被科学论文所隐藏的实验内容,可能比它所告诉人们的东西还多。科学论文不仅有意“遗忘”了实验室内的实际内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未被读者注意到的修辞策略。与实验室的相关工作相对比,科学论文所提供的一般都是经过选择后的剩余( residual)描述,它所提到的每一种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以及所引用的每一个数字,都表明是技术上合理选择的结果。这都说明,科学实验不仅是在预先制造好的工具和材料下进行,而且包含着决定和商谈的链条,它要由特殊的实验者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进行知识的建构,其结果必然包含着研究者特定的兴趣和局部的而非普遍有效的解释。所以,科学实验的结果是个性化的,和具体的境遇有关,在现代实验室中,更往往与超科学的社会领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对科学实验进行修辞操作,其目的不是描述外部自然,而是技术性地制造出合理的、能为更多人接受的实验结果。这里的合理性,可以这样来进行界定:它要使科学实验可以在修辞层面上进行比较和选择,它要使科学观察和科学解释之间达到一种“好的符合”,它要实现科学实验在操作时间场合上的恰当性、在实验程序上的正确性和实验结果上的可预测性,它要在对先前成功方法进行寻求和借鉴的基础上,达到一种行动选择的自由和实验结果的自觉分析,它要满足科学实验赖以存在的利益要求,为自己的选择提供有理由的依据。从这一点看,科学实验的修辞操作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促进科学知识的更好传播与交流。

四、科学实验修辞的劝导力

科学修辞学家eman mcmullin曾经指出:“科学中劝导发挥作用的三个地方在于:劝导他人相信自己的范式或理论;介绍新人到某个共同体中;实验给出共同体赖以立足的可信结论。一般来说,科学实验最主要的作用一是证明或者反驳假说,二是提出新的理论。实验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简化、纯化乃至强化科学研究过程,可以通过建立对象系统的简化模型来研究真实的研究系统,从而较为容易和便利地发现本质规律,建构科学理论。实验是理论背后的驱动力,是确证性的首要源泉,考察理论是否正确和确立的关键就在于考虑理论背后的实验,在实验的确证面前,一切异议都将变得软弱无力,因而,科学家通过实验这一论证手段来捍卫自己的科学理论和解释是非常合理的。一般来讲,所有人都将给予实验证据以充分的赞同,在实验面前,臆想的猜测和假说没有任何地位,与实验不一致的异议也不能被人接受,“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消除可能性,控制选择的平衡致使一种选择比其他的选择更具有吸引力,并且增加或降低有关其他选择变量的重要性”。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科学史上的科学家都重视对实验的运用。牛顿就高度偏爱和频繁使用实验方法,他不仅制作过日唇、水钟、透镜、棱镜和望远镜等多种力学和光学仪器,而且利用它们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观测并取得了重大科学发现,通过实验帮助自己的理论获得了说服力,成功地抵御了来自他人的否定。在某种程度上,牛顿把实验当作一种修辞论辩手段来使用,实验在这里发挥了传统上被赋予修辞学的职能:在传统的修辞学中,修辞者通过省略的三段论来证明反对者观点的不充足性,或者提出驳斥其逻辑前提的意见,而在牛顿这里,他提出了实验的科学研究纲领,要求通过实验来完成对科学理论的建构和探讨,通过实验来防止任何对其理论的反驳意见。所以,实验这种传统认为与修辞学毫不相干的方法,在建构、表述和论证牛顿科学理论的过程中,事实上发挥了修辞学所具有的“找到最好的劝导方式”的功能。可以看出,实验也是一种能够给出共同体赖以立足的可信结论的劝导工具,一种能够使科学家和一般受众信服的论证方式,从而也具有修辞学的意义,牛顿的实验方法也就具有修辞劝导的特征:“牛顿把实验证据作为判定科学理论的标准以及科学解释的规范和充足原因,也是修辞性的。这些都是说服劝导的手段,都是改变思想观念的工作。”

除了依靠科学实验本身具有的劝导力量之外,科学家们还非常重视通过对科学实验的详细描述和修辞安排来增加自己理论的说服力。近些年来,科学社会学家史蒂芬·夏平和彼得·笛尔非常关注科学史上科学实验研究报告的表述形式问题。他俩都认为:“罗伯特·波义耳和其他学者都求助于对他们观察实验的高度详细的叙述来达到他们所提出的断言的权威性。……提出高度详细的细节叙述来代替对实验的实际说明将会比较理想地向相关的共同体保证科学实验已经按照所宜称的那样而操作进行了。例如,在牛顿早期光学的论文中,他仅仅勾勒了一些关键的实验,而没有对实验进行详细的描述。而在他后来的《光学》一书中,牛顿不仅运用欧几里德式的安排来提供逻辑的必然性,而且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实验,而在每一个实验中,又总是充满了一个接一个详细的图表和描述,通过这种累积而又详尽的文本安排方式,牛顿创造了实验势不可挡的在场,为其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当时,牛顿的一些理论观点导致了他与别的科学家之间的分歧和争论,这也促使牛顿非常具体而明确地描述其实验过程、方法和结果。例如,当牛顿在回应francis line对自己的质疑时,不仅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实验方法和条件,而且花费了很长的篇幅来描绘棱镜所投射的三种不同影像,并对这三种影像的特征进行区分,以便任何重复这一实验的人都能发现牛顿特别关注而line却质疑的实验结果。事实上,牛顿这种实验陈述的风格在17世纪的科学界中是比较常见的,这种风格所创造的交往形式为科学家提供了能够获得科学共同体认可的资源。因为,用对实验的详细叙述来代替对实验的实际说明,将会比较理想地向科学共同体保证科学实验已经按照所宣称的那样而进行操作了,只有对实验进行可操作性的描述,才能增加别的科学家重复实验的可行性,并且传递这样一种印象,这些描述的事情都是真实的,科学实验的报告是可信的,这样能为实验所要说明的理论增加说服力。“既然除了作者自己,任何读者和代言人都没有亲自经历实验,那些意图理解实验观点的读者就必须通过实验说明来间接地经历实验。为了获得读者的信任,实验报告被写得不是有说服力的,也是似乎有理的,被报告的实验必须提供充足的好理由来支持研究者的结论。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篇6

一、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定义

小学生科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是小学科学教师为了完成课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辅助手段。科学实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或是指导学生运用特定的教学仪器进行实验,观察所研究事物发生的变化,并探索其发展规律,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按照教学所需的情况,创造特定的条件,从而引起所研究事物的变化,让学生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有助于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

二、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

当今学校的教学条件已经趋于完善,影响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是主观因素,主要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不完善、实验安排不合理等。要使科学实验教学走出困境,就必须有一套完整合理的科学教学方法。

(一)多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的学科,主要以从实验中学习抽象的知识为主。科学知识一般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科学现象明明白白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内容。

每个学生都喜欢实验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其不具备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常常是毫无目的的、跟随心意随便看,容易偏离实验的观察目的。在自己操作实验器具的过程中常常不明白操作思路,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做试验前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操作规范。比如在《电路的研究》这一节课上,先给学生预备好灯泡、导线、电池等实验用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想办法将这些东西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让灯泡亮起来。在实验开始以前可以先将一些实验中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学生先明确实验的任务要求和操作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目的达到,实验顺利完成。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刻板的说教式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程中可以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利用现有资源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有趣的磁现象》《做一个钟摆》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时,可以给学生在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实验,在玩耍中将所需的知识深刻地记在脑海中。

(二)巧用电教,形象直观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电教类辅助教学工具深得教师们的喜爱。多媒体演示教学,教师可以将图片、视频等各类教学素材更好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课本知识。科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电子模拟实验,将那些无法用仪器演示的科学现象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此外,一些科学课中的新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影响安全的因素比较多,不方便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操作,为了增强学生的兴趣,这时就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演示来向学生展示这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自己演示操作,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验演示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利用奥妙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大自然拥有无穷的奥秘,只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大自然中并在大自然中进行研究,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温习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学生仅通过课堂知识是无法全面深入理解的,所以,教师要多进行科学实验,将大自然中的现象和所学课堂知识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延伸课堂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将所讲解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四)有效评价,天天进步

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始终以饱满的情感学习。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评价的措辞,所讲的评价符合小学生的水平,才能是有效的,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对小学生有如下的激励语句:“老师发现你不仅回答得很好,听得也很仔细!”“某某同学今天表现真好,字写得也很工整!”“老师知道你一定可以的,你能做到!”“某某同学今天拾金不昧,捡到东西第一时间交给老师,大家鼓掌表扬一下!”“你真棒,做得很好,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你要加油哦!”“摔倒了没关系的,起身拍拍身上的土,男子汉要坚强。”等等。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在第一时间给予评论,无论正确与否,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都会使学生激动万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做到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促使他们天天进步,就要以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和好奇心为宗旨,使学生以健全的体魄和高尚的品质去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为终身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创造出更加新颖的实验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难点相结合,就会使实验课教学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科学实验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清楚课堂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为目的,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本文阐述了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四个方法,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多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形象生动电子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利用奥妙的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知识;鼓励、表扬学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评价,促使他们天天进步。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并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动脑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创新,善于发现、总结的良好习惯。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篇7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对策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实验的目的、计划不强,尤其是对于实验的做法、原理等不感兴趣,比起这些他们更享受争先恐后摸一摸器材的新奇

感,因而在实验课中常常存在看似热闹,但在小组报告时,学生对于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实验步骤等仍然一片茫然的问题。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这一概念,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任务。但是实际实验时,往往难以做到人人参与和有序操作,小学生竞争意识较为强烈,容易出现争着做,或者由外向型性格的学生一手包办的情况,不能确保小组内每一成员都能掌握

实验。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师首先应在实验进行前对于本实验要解决的问题、重点难点等进行筛选概括,然后将这些内容积极渗透到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具体做法上,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帮助学生理顺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在进行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给予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顺势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科学实验中,不应过多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数量,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问题的价值。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应给予正确答案,可以通过实验或者提问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以便发现学生更多的想法,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科学素养。

2.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实验和生活事物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到校园、观察园或者大自然中实验、观察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生长和彼此间的联系,形成从生活的平常事件中思考的良好习惯。《科学》课程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学生身边的科学、生活的环境、常见的事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多引申这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而我们所做的实验就是在研究这些生活现象,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信心。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将温度计、种子、电路串联并联等相关器材带到课堂外,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对于学生在探究中所得的收获及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以达到学生愿意去做、主动去做的目的,为以后从事进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篇8

关键词 实验 情趣 个性

加拿大安大略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们认为有意义的写作活动激发他们围绕论题展开创造性的思维,他们对创新活动的兴趣会导致他们将基本技能掌握得更加全面、更加稳固。同样重要的是,学生们以学习者和思想家的双重身份参加的写作活动,将为他们证实:条理清楚的作品来源于清晰的思维和写作习俗的科学运用。”叶圣陶先生说:“好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现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体验,作文课上常常“无米下锅”,写的文章味同嚼蜡。如何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有话可说”呢?教学中,把作文与科学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让学生在玩科学、做科学的过程中真切地观察、体验、感悟和思考,无拘无束地表达,兴趣盎然地写作。

一、多方探寻,搜集适合学生的科学实验作文题材

我平时非常注意搜集实验作文方面的材料,以便设计出富有儿童情趣的科学实验。我主要从一下几个实际我到新华书店买关于科学小实验的书,但我发现一本厚厚的书里并不容易找到几个适合上课的实验。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一年级教室夜辅导,无意中发现教室后面的书架上有一本关于实验的书。我很感兴趣,发现其中几个实验还可以,就连忙向学生借来了笔,记在了小纸头上。后来,我从记下来的三个实验中筛选,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分不开的玻璃杯》实验,这个实验,在课堂上尝试后,深受学生喜欢。还有《信封与砖头》实验,那是我从六年级《小学生同步作文》一书中介绍了一篇学生优秀作文《人与砖头的“较量”》后设计的。那篇作文写的就是老师指导他们做这个实验的过程,我觉得我放在自己班也可以尝试,结果也比较理想。

二、人人参与,创造亲历作文实验的写作条件

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科学原理的认识要借助大量的生动、感性的具体材料;儿童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同样需要儿童的亲身体验。因此,科学小实验要创造条件,尽力做到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到实验的个中滋味。不论是课堂的小实验还是课外的小实验,学生都不是教师、家长实验的观众,而是实验者。只有尽一切可能安排学生亲手操作,学生才可能获得情感体验和真知。不要担心学生会把实验做失败了,因为“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

三、鼓励探究,创设宽松愉悦的写作氛围

科学实验作文教学中的实验不同于实验室里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探究、考察验证性的实验,前者在追求尽量科学严谨的同时,也赋予更多的生活情趣,它同时关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亲身体验的点点滴滴。

四、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富有真性和个性的表达

科学实验作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理解科学原理,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意识,它还要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感悟和写作表达水平。这就要求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仔细观察科学现象,观察人物表现,观察实验中发生的一切,要让学生思考实验的科学原理,感悟蕴含其中的道理等。学生观察了,思考了,有了感悟,再让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课后延伸,演绎科学实验作文更多的精彩

科学小实验的舞台不应局限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延伸到生活的广阔天地里。将小实验搬上生活的大舞台,科学实验可以与生活中的各种因素整合,科学实验有更多的“观众”,“表演者”与“观众”之间就可能发生更多有意思的事。这样,学生生活中的科学实验就可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作文教学将得到更多新鲜的材料——在科学的世界里生活,活得精妙;在科学的世界里写作,能写出更多精彩。鼓励学生将科学小实验带进生活中,要做好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家长参与实验,指导实验,受益的还包括家长。这种“亲子”实验将勾画出一道家庭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篇1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 实验教学 趣味性 多媒体手段一、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在目前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展中,实验教学已经成为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