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范文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篇1
关键词:第二课堂 韩语专业 活动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13-02
1 背景
早在1983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九思等就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1]。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国内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2004)指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2]。”第二课堂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课堂时间有限、课堂内容狭隘、课堂形式单一等问题,还拓展了学生的活动范围,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第二课堂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经过长期的熏陶,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底蕴。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的形式,先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者开始访谈,之后对全体韩语专业200余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每个年级任意抽取50名学生作为样本,点面结合,使调查结果更加全面。接着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对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的看法,从而反馈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对相关指导老师进行访谈,询问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意见,使调查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 韩语第二课堂现状分析
3.1 从本次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学生入手,以对韩语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及相关人士的访谈内容为参考依据,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3.1.1宣传不到位,“无人参加”
在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与负责人进行访谈时,他们表示,学生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是网络平台及宣传,而活动策划的传达一般都由班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这样就不能保证信息都能反馈到学生那儿去。活动策划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参与人员的稀少,阻碍了其健康发展。
3.1.2 宣传到位,不想参加
为了激发韩语专业学生对学习韩语的热情,提升学习兴趣,学校也特意为韩语专业的学生创建了专门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无论是从出发点还是具体过程的实施,从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通过调查结果反应,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总结一下,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活动表现形式单一。我们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活动都是通过比赛来完成的,例如针对韩语专业的翻译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才艺展示比赛。现在想来,整个专业的活动只能以比赛一种形式展开,而比赛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活动需求,这就意味着不愿意以比赛的形式来参与活动的学生将永远被排斥在第二课堂之外。
(2)对韩语专业素养能力的提升起不到突破性的作用。在“你觉得针对韩语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提升自己的韩语水平起到的作用大吗”一题中,我们发现将近46%的人认为活动对自己能力水平的提升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这些活动多数只是以韩国或韩国语为主题,参与过程中无法提高韩语能力。这就严重打击了想通过韩语第二课堂活动来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学生的积极性,并将参与第二课堂的想法放弃。
3.2 虽然本次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韩语第二课堂的存在现状,但是校方在某方面的管理引导不足,也会导致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产生问题
3.2.1 管理层的不重视
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考试成绩仍然是学生和学校关注的重点。韩语教学必将精力放在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成果,而无暇顾及第二课堂的开展与深入,从而淡化了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管理层在思想上对其体系建立的模糊与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而制约了它的发展。
3.2.2 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
目前,我国在韩语的第二课堂建设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其一,很多高校对韩语第二课堂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界限限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权责不分明的情况;其二,诸多高校在韩语第二课堂教学上,并未出台成文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要求,从而造成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缺乏统筹规划,没有系统性;其三,一些高校对开展韩语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责任人没有明确的规定,长此以往,致使开展过程中指令交错,缺乏统一领导,不能形成统一的体系。
3.2.3 活动经费短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实践证明,活动经费是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这种不足,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不愿意将经费投入到该领域中;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确实运营困难,各项资金捉襟见肘。
4 解决对策
4.1 学生角度
4.1.1 针对宣传方面
(1)针对韩语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者及相关责任负责人必须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2)建立一个官方公众网络平台。将本校所有韩语专业的学生都集中到该平台中,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该平台的日常工作,维护持该平台体系的正常运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
4.1.2 针对活动积极性方面
要摒弃以比赛为主要途径的活动开展形式,开创出更多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开设韩语角,成立韩语短剧配音、韩文朗诵、韩文书法等兴趣小组,在锻炼学生的语音和书写基本功的同时,既丰富了韩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展现形式,又扩展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4.2 学校角度
4.2.1 重视程度方面
首先,要摆正态度,将韩语专业的发展与同校其他专业的发展放到同一地位上去;其次要充分认识到韩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4.2.2 善制度体系,科学管理方面
首先,校方要把韩语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纳入到整个教学计划当中,要根据韩语专业的特色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该专业的特色的第二课堂体系,并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其次,可以将韩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体系构建交由专人负责,由负责人规划出整个活动体系的活动进程和活动方案等,确保整个体系得到统筹安排,有条不紊进行,使第二课堂教学呈现出良好的运行状态。
4.2.3 活动经费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学校的投资资金中发放专款进行韩语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在花费学校资金的同时,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获取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学校也要要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本领。
5 结语
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教学局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强化韩语语言实用能力。经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韩语的效率,还是有一定切实意义的。我们希望这一活动能在独立学院得到进一步开展和推广,让更多的韩语学习积极分子参与其中。总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途径以强化英语语言实用能力,培养适应时代l展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更好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 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
作者简介:王秀芹(1994-),女,江苏连云港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系朝鲜语专业学生。
王文玲(1981-),女,山东临沂人,徐州工程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韩汉对比与翻译研究。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篇2
【关键词】第二课堂;现状;促进对策
高校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学校实际条件等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第二课堂“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的作用发挥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以下方面着手研究,促进高校第二课堂积极有效的开展。
一、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参照设置第二课堂培养体系
高校要将第一课堂中的静态、线形的课程转变为开放的、动态的第二课堂,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制定松散的课程结构,使学生以辐射型的求知方式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知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应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高校在第二课堂设置中,应开设“社会实践”、“心理健康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样化的课堂。高校要围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设置与学生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部分第二课堂的设置必须与第一课堂的专业相结合,围绕学科前沿领域开设对应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发明创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
目前,部分高校已开始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在教学运行中已逐渐引入第二课堂,并将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专业培养方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教学目的等进行统筹安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更好地协同第一课堂共同完成培养目标。将第二课堂纳入培养方案,应将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第二课堂的教学规划和教学大纲。
二、以“有意义活动”为载体构建互动式第二课堂开展模式
第二课堂开展过程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开发和创造、共同构建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培训、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将第一课堂的传统权威教学转变成共同探索新知的合作者,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回归。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要以“有意义活动”为主,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创造性开展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并参与其中,用科学的实验、规范的实践去推理论证第一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能尝试到失败的滋味,激发内在的创新意识。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作为指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真诚地交往,在活动中“教师的身份持续发生变化,时而作为一个教师,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
此外,第二课堂的特点更能使它发挥因材施教的功效,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的理念要求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个性和特点,因学生个体的不同而实施不同教育,不是用一个统一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评价标准放在所有学生的身上。
三、以学分制为评价手段建立第二课堂质量监控体系
第二课堂时间的零散和地点的分散成为教学规范管理的最大障碍,第二课堂类别的多样化使其缺乏质量标准和科学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因此,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成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点。学校应建立规范的行政督导系统,组织各类课程教学过程的督导检查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检查,掌握了解第二课堂运行状况;通过收集实习基地、就业单位对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邀请部分校外专家参与第二课堂实施过程,对第二课堂进行科学的评价。构建多元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应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方法和技能的运用情况、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列入评价领域;在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评价方法上,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由高校采用证书管理、合格评价等方式对第二课堂进行考核;在评价形式上,应提倡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绝对评估与相对评估、总结性评估与诊断性评估相结合,尊重第二课堂主体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将第二课堂学分化,可以使学分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第二课堂成效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在运行过程中,应按照对学生成长和能力提高的具体目标设立与第一课堂学分制相衔接的第二课堂必修学分。如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实践学分,具体可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完成;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创新类学分,具体可包括发明创造、学术论文、技能培训、科技讲座和各类竞赛等等。
四、以竞争机制加强第二课堂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学校应该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为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大力支持,应该完善第二课堂的导师制度。由于第二课堂的指导需要指导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从制度上为课程建设提供保证,在教师职称晋升、年度考核时,将第二课堂建设水平作为一项指标,使第二课堂建设工作的成绩和教师工作量挂钩,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同时充分调动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参与指导,将教师指导第二课堂取得的成果按照教学成果奖进行认定,鼓励教师将教学科研与第二课堂指导相结合,努力提高第二课堂指导的水平和质量。第二课堂建设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特别是第二课堂建设更需要开放的环境,在年轻教师加强自我建设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努力将其专业教学能力转化成实践运行过程中的掌控能力,使其对自己学习和掌握的系统、真实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理性思维和加工,以实现从感性能力到理性能力的飞跃。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将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引向纵深化发展,真正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通,这将是第二课堂建设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秦录芳等.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技能培训体系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2] 魏小琳.后现代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7(7).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篇3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教学;英语实践;校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08-03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自2006年起,我院英语教学在学院和系部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广大教师和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每学期教师都尝试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整体收效甚好。现就如何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哪些具体活动形式以及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展开探讨。
改革的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保证英语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拓宽其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有限,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得到均衡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有限,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不足,难以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特点,不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不能发挥其个性和特长。而所有这些局限都可以在第二课堂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第二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向学生提供比传统课堂教学丰富得多的学习手段和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而教师则可以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二)改革的重点
(1)教学内容遵循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强调听说训练,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2)在教学中,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改变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避免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片面强调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
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学生的活动实践
外语教研室每年如期在全院举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初赛、广西大学生“英语戏剧节”大赛初赛及广西英语翻译大赛初赛,学院英语角等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 (1)每年4~5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2)每年5月,组织学生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英语戏剧节”大赛,给学生提供展现能力的平台,增添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3)每年10~11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4)每年12月,组织学生参加广西英语翻译大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读英语,说英语,记忆英语词汇及词组、句子的良好习惯,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5)2009年5月,我们组织了学院第四届大型英语角活动,邀请了附近十几所院校一百多名英语爱好者参加。活动以英语自由交流为主,并安排有英语戏剧“孔雀东南飞”表演以及英语歌曲独唱、猜谜等,晚会获得圆满成功。(6)2009年10月,为迎接我院30周年校庆,秉承我院学风建设的精神,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院英语学习的氛围,增进英语学习趣味性,给学生创造竞技的舞台,比如组织一年级各系各班学生参加英语黑板报比赛。
具体活动方案 如大学生英语竞赛:由外语教研室主任组织,写活动策划方案,布置本届英语竞赛初赛的具体工作,安排活动实施过程,学院英语协会协助做好宣传工作。为了使参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中发挥出水平,了解和熟悉英语竞赛题型,取得优异成绩,每届竞赛都派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赛场安排、初赛评卷工作以及决赛等一律按照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要求进行。又如广西大学生英语戏剧节:每年4月份开始,由教研室主任安排指导工作,负责人写活动策划方案,并安排我院参赛队伍展开预赛,最终选出最优秀的一组作为我院代表队。安排指导教师对该队进行辅导。辅导时间大概为两周,每天2小时。如若晋级,5月再进行深入的指导提高并派带队教师带领选手参加区级决赛。最后,根据学生参赛情况,写活动总结汇报。
(二)教师课堂实践
近年来,我院已经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广西“英语戏剧节”大赛、广西英语翻译大赛、学院英语角活动、学院英语手抄报评比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能够多方面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在各项英语活动中,学生尽情发挥,参加全区各种英语大赛硕果累累。那么,如何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的创造力转化为英语学习的动力,如何将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对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电力916班任课教师尝试以英语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课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具体做法为:简单理解课文后,给学生时间自己准备,然后每个学生就单元相关的话题展开演讲,由教师和其他4名学生评分。在演讲过程中,有些学生能较连贯进行,表达过程中词汇也较丰富,虽存在一些错误,但表达基本清晰流畅;而有些学生则频繁出现较长时间的停顿,存在较多的语言错误,只能用零星的词汇作简单回答,无法表达和传递信息;课文演讲结束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最后教师总结。实践调查证明,98%的学生认为以这种方式来学习课文既不烦闷,也能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其他教师则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期末戏剧表演公开课,以英语戏剧表演方式、英语辩论赛等方法进行教学。显而易见,以第二课堂活动辅助第一课堂教学的形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该教学模式推动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带动了英语课程的建设。目前,我院在英语教学上已形成每学期都有教师进行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题的尝试课,整体收效甚好。
(三)学生个人成绩对比分析
采用两种课堂教学形式相交融的教学体系,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得到了普遍提升,学习兴趣也更为浓厚。这可以通过学生前后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对比和竞赛成绩来印证。对一些学生的调研结果如下:电力910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75分,第二学期成绩85分,获得2009年全区“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2010年全区“英语戏剧节”三等奖,2011年全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电力806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89分,第二学期成绩98分,获得2010年英语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电力908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90分,第二学期成绩94分,获得2009年全区“英语演讲大赛”优胜奖,2010年全区“英语戏剧节”比赛三等奖。管理803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81分,第二学期成绩90分,获得2008年全区“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
(四)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变
在教学上注重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交融,在学业评价方式上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即应将第二课堂活动取得的实效化为分值或学分加入到第一课堂中考量。经过多方调研及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支持以下考量方式:在学生总成绩中,第一课堂的期末考试分值占50%,第二课堂的分值占35%,平时成绩占15%。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可以保证高职学生的英语考试及格率,确保不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学业太难无法及格的消极想法,又可以通过分值的设定引起学生的重视,保证教师教学计划有序进行。具体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取得的成果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和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理论成果
一方面,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实践进行探索,发现第二课堂活动的多元化开展,能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是对英语教学的有利补充。另一方面,通过总结本校开展多年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提出了架构高职英语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交融的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还提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交融的教学体系的评价方式。
(二)实践成果
通过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教师课堂实践、学生课外活动实践、学生个人成绩对比分析以及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变等方面尝试了第二课堂活动对英语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目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与实际教学的有效结合,仍旧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因此这项实践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深入改革的工作设想
(一)合理调整课程体系设置
在保持课程体系设置相对稳定,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探索英语教学的新途径。加强外语教研室的建设,引进高学历的外语人才,给教师提供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二)加强校际交流
加强与其他院校及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会的联系,吸取先进经验,尝试与外校联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演讲比赛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创造英语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
总之,我们要积极地将英语教学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英语,营造全方位、多渠道说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英语第二课堂教育是一块尚未得到深入开发的沃土,它所涉及的科目及理论远非第一课堂所能涵盖。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块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阵地,尝试组织更多教师和学生参与,在调整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这将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刘莹.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
[4]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探讨[J].科技资讯,2007(35).
[5]王肖平.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潜能的激发力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
[6]吴筱明.浅谈高职英语多元性教学方法[J].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1(7).
作者简介: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篇4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11-01
摘 要 本文以武汉大学共青团工作为视角,阐述了高校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思路应“融入中心,走进青年”,提倡参与式教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 青年学生发展;共青团;融入中心;走进青年
1 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思路:融入中心,走进青年
2008年,武汉大学召开第十二次团代会,之后逐步确定“融入中心,走进青年”工作宗旨。
“融入中心”,指共青团组织要主动融入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强化项目化、体系化的工作模式,实现与第一课堂的有效对接,发挥共青团组织在“两课”教育、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文化熏陶、就业见习、创业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
“走进青年”,指要做到积极研究青年需求,放手让青年策划参与,正确引导青年发展。其不能仅停留在举办全校性的大活动上,而是要扎实地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需要进一步转变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政绩观”和评价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方法,建立加强基层团组织活力的长效机制。
贯彻这一宗旨,细化为四个具体原则,分别为:对青年工作体制进行科学化设计;探索吸引和凝聚青年的多样化渠道;倡导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创建共建式的发展模式。
在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武汉大学共青团工作形成了七大工作体系: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培养、大学生课外文化素质拓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青年志愿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2 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案例:校园文化活动超市和思想政治教育超市
这两项超市均属国内高校首创,其中“校园文化活动超市”始创于2003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原本依托于“校园文化活动超市”体系内,发展成熟后于2005年起开始独立运行。
2.1 主要特色: 以项目化运作方式推动工作机制的创新。
2.2 主要运作模式: 学生结合指导性选题自主设计、公开竞标,校团委实施项目制目标管理。程序即:
2.2.1 校团委将准备开展的系列活动通过校园会,以招投标的形式向全校各基层团组织和校级学生组织进行。
2.2.2 全校各基层团组织和各级学生组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进行承办。
2.2.3 校团委根据项目开展的成绩与效果给予不同程度的经费和其他配套支持,并对其实行目标管理。
2.3 主要方案设计:
2.3.1 校园文化活动超市: 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在项目化运行机制和定时定点开展方式的作用下,逐渐固定品牌活动方案、地点、时间,实现“超市选择”。
以文理学部教五楼文化素质教育报告厅为例:周一晚,由校学生会和教务部共同举办“跨学科论坛”,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了解;周二,晚由校研究生会和研究生工作部举办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弘毅讲堂”;周三晚,轮流举办“院士论坛”、“珞珈论坛”,邀请各学院院长和院士专家介绍最新学科动态;周四晚,邀请知名企业家开展“人生规划和职业导航”讲座;周五晚,举办是“社团文化节”和“社团在线”,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周六晚,上演“周末艺苑”,满足校内外艺术爱好者的需要;周日晚,轮流举办“珞珈文苑”、“艺术竞技场”。
从周一到周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品牌,不仅有利于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系列品牌,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更有利于广大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采购”。
2.3.2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 把握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三大原则,划分出四大活动版块,分别为:高举团旗跟党走——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我与祖国共奋进——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知荣明耻促和谐——道德规范主题教育;素质拓展助成才——综合素质主题教育。下设若干主要活动项目,其子项目则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
2.4 主要依托的组织载体:
2.4.1 校园文化活动超市:院系团委、校社团联合会、校研究生会、校学生会等。
2.4.2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超市:武汉大学学生团委副书记联席会。为在校团委直接领导下,以“培训联络、协调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团委副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工作能力,联络交流他们的工作,并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作为学生干部骨干和兼职共青团干部的作用为目标的培训联络性组织。
3 青年学生发展工作思考
3.1 基于创新点而得的经验:
第一,把握工作特性,积极深化青年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式教育。充分调动被教育者、被管理者主动参与教育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全面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关系,通过双方积极主动、全面深入地参与教育活动中的决策、计划、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使受教育者、被管理者在自主设计、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
第二,找准活跃基层工作的有效载体,从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出发,发挥“第二课堂”育人作用。把握课外活动育人功能和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法的基本规律,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规划设计和有效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努力使课外教育体系化、有形化、可考核、可评估,同时将“第二课堂”工作和活动与基层团的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基层团组织职能化建设。
3.2 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
2、工作目标与青年需求相统一。
3、支部活动与学校社团活动相协调。
4、集体活动与个性追求相协调。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篇5
(一) 对外来人员登记、晚归登记等执行力不够;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应急处理方法教育不够到位;饮水、饮食安全问题需要改善。
(二)针对学院公寓管理现状,公寓科管理人员提出存在的问题:1.宿舍安全方面:宿舍内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宿舍内排插质量差;宿舍区内学生电动车不规范充电;宿舍内固定插座安装不合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2.财物安全方面:学生宿舍丢失较多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3.饮用水安全。桶装水存在安全隐患,如微生物超标、存在有害物质等,饮水机清洁与消毒,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从业健康证等。
(三)针对学院校园安全现状,保卫科管理人员总结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手机、电脑、电动车、山地车等偷盗现象;2.购买赃车及使用劣质车锁;3.宿舍内外来人员推销伪劣商品;4.校道行人交通意识淡薄。
二、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一)构建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内涵
融合安全管理理念,形成固有安全文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特殊、重点时期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控网络。提升安全知识、技能水平,增强事故预控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具体做法:
针对我院存在的实际情况及管理方式,我们应做好无课时间安全、晚归管理、第二课堂安全管理、校外住宿管理、节假日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特殊时期的安全管理教育,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
1.无课时间的安全教育管理。学生通过课堂形式在校开展学习活动,而无课时间多数处在管理游离区。针对此种现象,提出安全教育务必落到实处、细处;实施离校告知手续;加强纪律教育;强调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化,可通过签订协议方式开展;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渠道,宣传防火、防盗、防电等安全知识,杜绝安全意识隐患;完善学生信息系统,做到有据可查。
2.学生晚归管理。通过板报、温馨提示宣传单、横幅、谈话教育等手段加强对学生晚归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晚归存在不安全因素;班级设两名安全员定期对本班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和登记;组织系学生干部对所在系宿舍进行晚归检查并统计上报系部按规定及时处理;实行定时进入宿舍区刷校园卡门禁制,加大物业管理的监督力度,及时网上公布晚归名单,学院对晚归学生及时教育和处理;定期收集学生晚归证据。
3.第二课堂安全管理。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导;组织者制定的活动策划案必须包含安全预警方案(尤其是涉及竞技类、体育类等活动),组织者针对活动方案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系数,判断是否开展相关活动;活动中负责人及组织方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同时提醒学生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遇突发事件,必须冷静沉着处理,启用应急预案并上报领导;活动后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日后推广运用。另外,日常工作中可通过学校官方微博、讲座、主题班会、宣传片等形式宣传普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安全意识。针对《学院每月安全教育工作要点》中各月的安全工作要点:六月根据学院大二学生外出社会实践的情况,加强暑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引导内容;九月着重地震、消防等突发事件的演练教育;十一月针对大三学生需顶岗实习,加强就业安全教育方面的意识宣导。
4.校外住宿管理。主要措施有:1.把好学生外宿申请审批关。按照学院学生手册办理审批手续,学生提供家长身份证复印件并在其上签署承诺;审批表格的家长签名和联系电话务必属实;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2.开展外宿学生安全培训会。召开外宿学生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外宿学生学习《外宿学生安全事项告知书》并签订安全协议书。3.加强外宿学生后期追踪管理工作。做好纪律表现登记,及时处分违纪外宿学生。如旷课达20节(含20节)以上的,取消外宿资格。4.及时与班级信息员了解外宿生情况。建立外宿生联系花名册,详细记录外宿生信息。5.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未经审批办理而私自外宿的学生。
5.节假日的安全教育管理。明确节假日范畴,同时节假日内也应做到安全教育工作。第一、假前做好教育工作。教育乃重中之重,通过班会、宣传板报等方式宣传“防自然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火、防盗”等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讲座、主题活动、图片展示、案例解读、拉横幅、做海报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与应急救援办法。第二、假中及假后做好管理工作。1、做好留校学生的统计工作及离校学生的登记工作,填写《假期去向登记表》。2、加强节假日的值守制度,加强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私自留宿他人,不使用大功率电器等。3、收假时召开班会,统计学生返校情况,并联系未按时回校学生的家长。
三、总结
只有将以上几个特殊、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构建分工精细、责任明确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环保体系运行控制,开展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管理水平,构建预知预警及应急处理网络,快速反应异常事件,更注重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才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篇6
民主自治,促进小组健康运转
几年来,西朱新村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已发展到5个,共有组员60多人。为了调动组员积极性,做好民主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今年,在居委会的指导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成立了组委会,设立组织委员、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宣传委员、劳动委员各1名,同时建立了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
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使组员民主自治管理工作在合理的框架渠道中顺畅高效运行。如今,小组已做到月月有活动、居民齐参与,把健康服务延伸进居民区、传播到共建单位。
策划组织,让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每年年初,小组就会策划好全年的活动主题。2015年初,小组制定的主题活动计划包括控制烟害、爱国卫生公益活动、药膳养生、食品安全、应急自救、四季养生、健康传播、科学健身、心情放松等。
每个月的主题活动,组委会的策划组织都非常全面,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健康有序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和走出小区服务社会的第三课堂,尽量将健康知识融入各种形式的活动中。
如:今年2~3月份的主题活动为控制烟害,在《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五周年之际,小组策划了详细的“远离烟草,健康人生”禁烟活动方案,成立了空言志愿者队伍,推动居民支持和参与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宣传形式包括张贴禁烟海报、发出“携手禁烟”倡议书、进行“禁烟创文明”横幅签名及现场留言活动、到附近公交车站进行控烟温馨劝导等。
再如:4月份的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除了邀请专家进行相关讲座,还组织大家到食品厂参观学习,在轻松有趣的互动中学到知识;4月份开始的药膳养生主题活动中,小组邀请中医药专家进行了家庭种植中草药的讲座,然后在小区辟出一小块地,组织大家种植枸杞、艾、金银花等中草药,等到采摘季节采摘后作为健康礼物送给独居老人;6月份的四季养生主题活动中,正值端午节,小组邀请医生进行相关的讲座,同时组织包粽子、做香囊比赛,再将粽子和香囊作为礼物送给与小区毗邻的消防官兵……
在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融入了很多健康知识,特别容易让人接受并在实际生活中实践。
文体活动,集学习、娱乐于一体
除了主题活动,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还因地制宜地开展知识竞赛、厨艺展示、亲子运动会、社区表演等各种文体活动,把健康理念和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如: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成员多是老年人,为了将健康知识传播给年轻人和孩子,小组准备在8月份孩子放暑假时举办“童心同乐亲子运动会”;为了让居民们直观地了解到如果科学刷牙,小组打算在9月份“全国爱牙日”之际进行路演,现场示范、表演加纠错。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篇7
关键词: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方案;旅游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共同体”理论与实践
收录日期:2016年7月8日
一、“师生共同体”的概念、目的、构成要素
(一)概念。共同体本是一个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裴迪南・滕尼斯在1881年的社会学名著《共同体与社会》中提出。随着“共同体”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1995年博耶尔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他指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帮助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其成员经常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彼此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它提倡学习者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协作、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师生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它提倡学习者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协作、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导师制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包括导师和专家)生(包括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构建的学习共同体,它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研究进行全面指导与促进。导师制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中能通过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体能动意识,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形成。
(二)目标。师生共同体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从而增进师生关系,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研究和成才的全面咨询和指导;促进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同学们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增进师生间的互信、互谅、互助,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三)构成要素。导师制: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导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共同体成员:导师、学生;学习任务:共同愿景。应以导师课题、项目作为共同体成员的最终目标,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统一意识与情感,共同协作,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学习资源的开发:网络媒体,学术沙龙、课题组组会,共同体成员积累下来的与任务有关的作品、反思日记、经验等。
(四)基本特征。成员构成的异质性;学习目标上的共同愿景;身份转换的灵活性;活动时间的持久性;学习情境的真实性;人际交往的主体间性。
(五)实施过程。提出问题、明确任务阶段;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阶段;相互讨论、共享信息阶段;整理文件、形成作品阶段。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共同体”活动方案
(一)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科学研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旅游系“导师团队辅导”工程于2012年3月29日正式启动。首次启动的八个团队小组,各个导师认真组织,系统设计小组研讨的形式、内容与要求。报名学生按时参加各自小组活动,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并就如何有效开展这项活动提出看法。
“导师团队辅导”工程是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创建优良学风的又一举措,为此,旅游系两个教研室拟定了十七个课题,涵盖旅游、烹饪、食品营养三个大类,内容涉及“旅游名著导读”、“旅游观摩与调研”、“乡村旅游资源普查”、“女性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和餐饮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等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教研室指派专业教师对课题小组的研究加以指导。
旅游系导师团队辅导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外专业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拓展学生专业学习领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形成课外师生探究式学习的长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旅游系于2013年4月11日下午成立并启动了26个“师生共同体”,如“飞机主题餐厅设计”、“石家庄市大中型餐饮企业职位现状及需求”、“手工皂制作”、“消费者对餐饮产品的偏好性调查”等。“师生共同体”是基于导师制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是旅游系2012年启动的“导师团队辅导”活动的继续和深化。
2014年3月17日下午启动第三批基于导师制的师生共同体活动,共9个小组。题目有: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开发与品牌建设研究、旅游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中成功的案例及对河北省发展的启发、河北省旅游产业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模式分析、酒店管理案例的汇总与分析、河北省(或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旅游开发、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导游词编写、石家庄旅游景区游客非生态行为的调研与分析、“模拟导游”与“导游业务”等等。
根据《河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校将于2015年3月开始启动第二课堂特色活动项目。目的是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组织形式机动灵活的特点,突破通常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局限,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各学院、各专业申报开展的特色活动项目必须紧紧围绕并切实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成长。特色活动必须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依据对培养、培训目标的分阶段任务,确定相应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组织实施过程。特色活动必须针对预期目标提出相应的效果检验与评价方法,且预期效果明显。特色活动项目经费预算合理。获准实施的活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定期反馈活动开展情况,接受学校的监督和检查。
为迎接河北师范大学要求各个学院开展第二课堂特色活动的需要,2015年3月26日,旅游系第四批师生共同体项目,题目有:京津冀藏传佛教素食文化时空格局演化研究、河北师大在校大学生微店创业活动调研、生命周期与职业生涯选择、航空餐饮文献检索与研究综述、空乘形象塑造与模拟面试、看美剧学口语、奥斯卡英文电影赏析、读《红楼梦》学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名人故事精选等等。
为了保证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能持续有效开展下去,旅游系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先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培训,并组织各教研室进行专题研讨,明确了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的意义、形式、内容、措施,特别是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任务。强调导师的“导向”、“导学”和“导心”作用,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研究探索的亲身体验。
“师生共同体”的成立和启动,调动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旅游系师生共同体活动自2012年以来,已先后进行了4批,共组建了58个师生共同体,共有300多名同学参加了共同体活动。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坚实的专业基础。师生共同体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师生,呈现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二)参与人员。每个共同体由1名以上教师和10名左右学生构成。学生主要为大学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空中乘务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学生。
(三)导师职责。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导学”和“导心”,以“导学”为主。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人生规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愿景计划,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等,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并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和读书报告会,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神和严谨治学态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认真负责,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效果。期末要会同辅导员写出学习、学业评语,指出学生努力方向,调整指导计划。
(四)学生任务。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导师联系,汇报学习、工作、思想状况等;服从导师的安排,积极参与学习、科研活动;各小组在导师组织的活动以外,可随即开展活动,各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五)活动内容。以导师课题、项目、所教学科、研究方向等组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成长共同体、师生学术共同体。
(六)活动形式。(1)主题报告式。即邀请一位或几位专家就相关问题做报告。听众可在报告后提出问题、发表观点;(2)热点讨论式。即共同体的全体成员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是某些成员的研究专长或兴奋点。通过对发言的精心准备,成员掌握大量文献,进而促进了个体水平的提升;(3)调研报告式。共同体成员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就行业、企业或社会问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4)技能实训式。进行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策划设计,提高师生综合素质。
(七)组织实施方式。征集、项目双向选择(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项目申请表)项目立项项目运行项目展示评优表彰。
(八)活动周期。题目确定之后,导师应高度负责,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每年3月举行旅游系师生共同体启动仪式;随后按期开展活动;6月份进行中期检查;12月份各共同体汇报交流,总结评比。具体活动时间由导师和学生商定,利用课余时间活动。每1~2周1次,本年度不少于20次。
(九)评价方法。给每个“师生共同体”建立活动档案,记录活动情况和成员的闪光点和不足。评价时各共同体小组提交活动日志、总结、感想、反映活动的照片(不少于10张);召开经验交流会,PPT汇报;进行共同体活动满意度调查;年底评选表彰优秀师生共同体,颁发证书并奖励。
(十)考核与奖励(教师方面)。对于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各项课外活动的教师,学院将依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同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对导师工作的考核,从指导学生的工作态度、被指导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方面综合评价;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作为立项项目的指导教师,结项后结合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学院给予一定奖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技能比赛活动,获校级及其以上奖励,学院根据情况给予适当奖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训练项目,结项后结合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学院给予一定奖励。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篇8
一 、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本校“追求完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创新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入手,创建安全和谐校园和优良校风,提高德育实效性,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走德育工作的特色之路。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育人责任
(二)强化教育管理,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三)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干部
(四)活跃校园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底蕴
(五)增强科研力度,推进德育科研创新
(六)密切家校联系,构建三维德育网
三、具体措施、方法
(一)、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育人责任
1、组织班主任、志愿辅导员开经验交流会,大力树立班主任典型,表彰优秀班主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拟请一批有经验的退休班主任或在职班主任交流、介绍管理经验以及介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全面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育一大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德育骨干力量。
2、强化全体教师的责任感,规范班级管理工作。使班主任有责任感,班级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和实效化。而副班主任做到默契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分担一部分工作。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部门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使全体教育工作者明确育人任务,积极主动做好德育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3、加强常规检查,完善考评机制。引导、督促班主任在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健全班主任考评机制。积极为班主任、辅导员的发展搭建成长平台,认真开展班主任能力展示活动,组织他们参评各项优秀课例、班队活动的评选或展示。
4、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
做好鼓号队的更新工作,补充完善鼓号队成员;做好少先队大队干部和值日生、礼仪队员等的梯队培养工作。并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做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二)、强化教育管理,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1、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德育摆在首位,把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放在首位。
2、抓好安全教育和普法教育、卫生教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季节特点和学生年龄身心特点,以预防传染疾病、交通、溺水、火灾、拥挤踩踏和防拐骗事故为重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班队会、集体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墙报等阵地,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制作宣传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促进他们自觉遵纪守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各类事故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给家长发放《就如何预防流感给家长一封信》,组织全校师生学习《预防控制流行性感冒工作指引》,杜绝传染病感染和扩散。 3、平时有针对性地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针对临时出现的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事件进行处理和教育;与班主任等老师互相协调和研究,了解事情的真相并妥善处理。及时将处理结果或教育建议反馈给正副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要求值日教师和行政带头在课间多巡逻和检查各班课间活动情况,大队部加强对值日生和纪律监督分队的工作指导,做好课间活动护导,使各班的课间活动既活泼又有序,努力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4、加大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力度,打造和谐平安校园。与分管安全管理的领导协调好,每月进行安全逃生演练。逃生演练有长期的应急预案和每次的演练安排,并有计划地实施,及时小结反馈给老师和学生。在演练中以注重安全为首位,确定各班学生的逃生路线,做到有序撤离,有老师跟踪保护。在九、十月利用两个大课间时间训练。从十一月开始,在确保安全有序和路线明确清晰的前提下,每月将进行不定期突击演练。
5、在学校健全的门卫、值班、巡逻等各项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上,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制度,加强学生在校非教学时段的管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三)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干部
1、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尤其是爱护公物)。在广大学生中大力推广各类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尤其加强对班、队干部的培养。
2、以开展“文明班级”评比为抓手,以少先队“自主管理”活动为载体,通过礼仪小天使、卫生护绿小队、课间纪律监督小队的监督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公共秩序(如爱护公物、损坏赔偿,知情报告,对特别案例进行引导和教育,主动承认的给予表扬并跟踪和帮助他改正。对举报者所在班级在文明班评比上加分),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3、继续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深刻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新人。结合国庆、建队节等重大节日,认真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4、抓好生命教育。以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切入点,加强学生的前途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渐进式地开展珍爱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学会寻求生命价值的真谛,不断提高对生命质量和生命意义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
第二课堂策划活动方案范文
本文2023-11-09 11:28:32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