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科普知识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24 11:17:31浏览:856

最新的科普知识

最新的科普知识篇1

关键词:大学生 科普 教育 调查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普知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两会期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首度列入国家五年规划。然而,科普现状并不乐观。如去年日本核泄漏危机发生后,由于核辐射方面的科普知识不足,各种关于核辐射的谣言纷纷在民间传播,甚至导致各地疯抢食用盐,各大超市的盐抢购一空。这些现象正暴露出我们的科学常识还不够,科普教育普及性还有待很大提高。

如果在大学甚至更早阶段就能重视科普教育,那么对于提高全民族科技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许多高校已经逐渐重视学生的科技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科普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视度还不够,学生学习科普知识及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度都不高,因此,本人对我校大学生的科普知识情况做了个调查,下面是对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一、我校大学生科普知识现状

我们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科学普及现状调查,调查采取访谈与发放问卷的两种方法,总共访问调查学生五百多人,最后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其中文科学生占21%,理科学生占79%,涉及共有40个班级,15个专业。

关于大学生科普知识了解现状一共调查了6个问题。当被问到了解科普知识的主要途径时,62%的人选了书籍或报刊,75%的人选了网络,67%的人选了电视或广播,而只有32%的人选了科普讲座,19%的人选了图文展览,27%的人选了课堂。当被问到是否喜欢上网浏览科普知识时,29%的人选择喜欢,54%的人选择一般,7%的人选择没兴趣。当被问到学习科普知识的目的时,35%的人选择学习,11%的人选择工作,40%的人选择兴趣,12%的人选择娱乐。当被问到喜欢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科普知识时,14%的人选择文字,10%的人选择图片,3%的人选择声音,73%的人选择了视频或动画。当被问到有科普讲座或科普活动会不会去参加时,15%的人选择肯定去,64%的人视内容而定,11%的人选择学校组织集体去才去,10 %的人选择不去。当被问到对哪方面的科普知识感兴趣时,70%的人选择生命科学,生活科学,34%的人选择物理、化学现象,37%的人选择环境建设,28%的人选择国际互联网的应用,38%的人选择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16%的人选择农业发展,25%的人选择国内外科技发展新动态,30%的人选择生活类,39%的人选择时尚类,27%的人选择文化类,4%的人选择其他。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于科普知识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只要有机会,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去了解学习的。但是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自学的方式,通过报纸和网络,视频和动画来学习。学校的科普氛围相对较弱,学生主动学习科普知识的动力不足,这就是我校大学生科普知识现状的一个大概情况。

二、大学生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在调查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时,我们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当被问到学习科普知识对他有帮助时,33%的人选择很有帮助,43%的人选择比较有帮助,15%的人选择帮助不大。当被问到科普宣传是否必要时,50%的人选择非常重要,可以了解高新科技、开拓思路,49%的人选择重要,科普比较重要,1%的人选择无所谓,可有可无。问卷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科普知识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对认为科普教育非常重要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如访问21125P班的吕川江时,他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将来面临的岗位也需要对科普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科普知识,就能够在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对科普知识一无所知,则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工作效率。访问31142P班的王小旭时,她表示大部分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基于普通的科普知识,要是连最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以后怎么能在社会立足。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科普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如何在大学校园里怎学习更多的科普知识,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如何推广和提高大学生科普教育

问卷中对于如何推广大学生科普教育设计了一些问题。如当被问到科普宣传采用哪些宣传形式比较好时,16%的人选择发放宣传单,41%的人选择科普宣传窗,50%的人选择科普讲座,13%的人选择科普咨询,50%的人选择科普游戏,53%的人选择科普展览。当被问到了解到一项新的科技知识会怎么做时,52%的人选择主动告诉家人或朋友,让他们增长知识,45%的人选择和家人或朋友探讨此项科技知识,9%的人选择只有别人问他才会告诉别人,38%的人选择会认真的研究一下,11%的人选择跟课内的学习没有关系,不会花太多精力研究,12%的人选择不知道,说不清楚。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科普讲座、科普展览和科普游戏等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在科普教育中增加这些活动。除此之外,本人还设想了一些可以提高大学生科普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科普知识教育及评价机制。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和知识点相关的科普知识,如在大学物理课《功与能》一节中,可以适当加入能源方面的科普知识,这样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同时普及了科技常识。另外也可以多开设一些科普方面的选修课,加强大学生的科普知识。另外,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也有利于与提高大学生科普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科普活动的兴趣。总之,把科普知识纳入到大学的教学计划中去,把科技知识、具备科学的态度、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融入各专业和学科的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科普知识。

2、加强校园科普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实际,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普展览,组织观看科普视频,开展学生科普论坛活动等等。在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无形过程中,促进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3、举办科普竞赛。以科技知识,著名的科学家,当今最新的科技领域以及生活百科类知识,创新实践等内容举办各种科普竞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和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

总而言之,大学生只有学好了科普知识,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才能占有一席之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对科普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是研发新产品和改革创新的基础,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在学习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素质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明,韩旌平,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与思考[J],科协论坛,2006(04)

[2]王玮,浅谈如何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不断创新[J],科学大众,2009(03)

[3]甘海鸥,科技馆事业发展与科普教育作用浅谈[J],科技资讯,2007(27)

[4]路景菊,张乐平,科普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5(09)

[5]王姝力,关于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

最新的科普知识篇2

关键词:高校 媒体 科技普及

中图分类号:G3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89-02

1 引言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以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是切实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科普知识的普及措施比较单一,不够新颖,而且,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科普知识普及的效果不是很好。

2 大学生科技普及的必要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大学生是国家的主力军,高校普及大学生科普知识尤为重要,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科普工作。网络、电视、报刊和广播是我国公众获取各种科技信息的渠道,这些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主要并且最感兴趣的途径之一。本文认为高校除了举办一些特色活动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提升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3 利用校园媒体进行科普知识普及的有利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校园中构建了以报刊、广播、网络为主的校园媒体。为了更好地普及科普知识,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各项媒体。

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结果:“报纸杂志”是我国公众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通过校园科技期刊获得科技信息来改变知识结构,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引导研究方向,推动社会进步。

广播科技节目能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舆论、提倡科学生活、起到教育受众的作用等功能,科普广播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制作方便灵活性强等优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广播电台对科普广播栏目的制作与开发不足,采用新的模式对广播电台进行开发,制作丰富多彩的科技广播栏目,使大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在休息娱乐的同时了解科技资讯。

目前,网络及网络电视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和获取知识的模式,对大学生科技知识的增长和科学信息的获得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弥补了传统电视所欠缺的即时性、交流性和高度自由性,由于报刊携带及传阅不方便,而且,在电视等影音片段的比较下震撼力和感染力比较低,广播收听缺乏视频与文字,不便于传播抽象的内容,而网络及网络电视也具有可控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曾《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30.9%的中国网民属于网络科普用户,会定期通过科普网站、科技博客或者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获取科普知识。对大学生而言,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科技。

2011年10月17日网友“方可成”在其新浪微博中上传了一段“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该视频随之迅速在微博上走红并受到很多人士的关注,可以说这是对科普知识的普及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它把科技和音乐相交融,使大学生在娱乐自己的同时,逐步树立起爱科学的信念,进而投身到学科学和用科学的行列之中,更利于大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学习,从而达到科普知识普及的目的。

4 校园新媒体普及科技知识的开发及利用

4.1 丰富科技期刊的内容,拓宽同学们的科普知识视野

(1)大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刊,但是,要使同学们能更多的关注科技期刊,学习科普知识,就必须创立科技独特的品牌。结合实际体验和最新的学科行业信息写作科普文章,并且要加强原创稿件和再创作稿件的质量管理。(2)鼓励校园科技工作者策划原创栏目和选题。要根据读者需求精心设置原创文章的栏目,且经常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如对读者进行一些有抽奖活动的问卷调查等。(3)科技类报刊一个重要部分是科技新闻,而综合型科技新闻要及时准确的报道,通过有效的方式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寻找让科技新闻走进大学生的路径,把科技新闻通俗化,结合大学生日常关心和专业相关的问题,结合相印的科技新闻事件不断延伸出来报道。

4.2 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普及科普知识

科普广播在运作中解释自然现象,报道科技新闻,介绍丰富的思想和鲜为人知的科技事件,了解科技人物,传达科技政策等等。

科普广播中如果有意识并讲究方法地渗入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等科学精神内容,就能使科普广播增加人文色彩,增加可听性与感染力。科普广播在内容选择、形式安排上应该通盘考虑,要因对象不同而异,尽量做到各种层次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在主要面对某种层次受众的安排中,又要精心处理科普广播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受众也能受到影响,选择好所传播的内容,以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受众。

目前,广播业提倡创新,节目要常变常新。需要经地进行收听率的调查,根据对同学们的满意度、最喜爱的栏目及建议等调研,定期的对广播栏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性的改版,吸引更多的听众,使更多的大学生在娱乐中收获知识,了解科技,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氛围。

4.3 大力发展校园科技网络

4.3.1 电视科普栏目的质量切合大学生,吸引受众

(1)提高电视科普栏目的制作能力,保持创新性,增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特色栏目。创新性表现为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时刻以创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去修改现有的节目,时刻保持节目的新颖性,以满足受众日益变化的要求。强调科普栏目制作的科学性,有针对的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的科普需求,使得栏目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普及工作。(2)学校需要加大一些对科技普及的投入,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进行一些提升高度的栏目,拍摄事宜电视传媒广泛宣传的专题电视科普栏目及科普电视片。

4.3.2 网络新媒体对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的开发,营造科技普及的良好氛围

新媒体是应运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而生的一类新的媒体,使各种科技表演也成为科普宣传的有力武器,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表演是新近崛起的科普文艺品类,它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主题。通过新媒体,做好以下几点,把校园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科普潜能的有效开发推上更高层次。

(1)学校各级领导重视科普歌曲和表演的开发和推广,招募学科教授、音乐教师、校园歌手、科技和音乐爱好者等进行创作团队的建设,通过平面媒体的宣传和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体将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2)充分发挥学校科技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科普歌曲演唱和表演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其中,让科普歌曲的演唱提升到“唱红歌”那样的规模。在网络中上传科普类的文艺表演视频,让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3)在网站上开辟视窗,让包括科普歌曲在内的科普文艺作品出现在我们科协系统的网站系统中,更让其它网站、及至知名网站能从我们的网站系统中下载这类科普资源,扩展我们的科普网络阵地。

综上讨论,各个高校大力推广运用各项媒体宣传普及科普知识是一项有意义并且势在必行的项目。

参考文献:

[1] 翟杰全.科技传播与知识经济[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04).

[2] 陈维瑶.强化公共关系意识,重视科技期刊形象建设[J].中国期刊研究,2003,14(2):216-217.

[3] 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J].中国音乐学,2009(3):113-119.

[4] 鲁晓波,黄石.新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J].科技导报,2007,25(13):30-33.

[5] 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J].中国音乐学,2009(3):113-119.

最新的科普知识篇3

【关键词】微科普 移动互联网 微信公众号 关注

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中,微信公众平台以其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等优势,逐渐成为了全民性的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以互联网、移动通信为载体的新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单位、个人看到了它强大的宣传力度,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借助新兴媒体,随时随地上传相关的动态信息。新媒体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的应用,也是科普宣传模式的一种重大变革。

一、“微科普”的概念及形式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破,为科普信息的海量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平台。科普宣传紧跟时代的步伐,把科普知识和微信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微科普”这一新的科普宣传形式。“微科普”是科普类新媒体,专注于科学、科普知识,向中国科普类资讯的关注者,提供科普知识的传播与服务。建立科普微信公众号,拓宽科普宣传阵地,便于人们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平台,获得科普知识,提高科普宣传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拓宽科普宣传的空间与维度。

微科普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把视频、图片、文字合理地结合起来,上鞯娇破瘴⑿殴众号,这样,人们经常使用的手机微信公众号,就会成为科普宣传的窗口,成为全民获取科普知识的平台,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阵地。借助微信这一新兴媒体,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便利的优势,可以实现与关注者的互动性,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和服务,一对多传播科普知识,信息高达到率等目标。因此,科普宣传部门应将科普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全方位展示科普宣传部门形象、最新科技资讯、反馈关注者的学习动态及学习心得的展示平台。

二、微科普的创作

在互联网的大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消息充斥在人们的周围,那么如何才能在庞大的信息群中脱颖而出,就成了一个科普微信公众号是否能够生存的关键。科普微信公众号需要关注率、点击率,这就需要微科普视频、图文的创作从标题开始,就要足够吸引眼球。以中央电视台首个大型科普栏目――《走近科学》为例,其中播出的许多节目都有着极为吸引人的标题,如《中国UFO档案》《魔鬼路段》《穿越时空的真相》等。这些标题只需一眼就足以引起观众的好奇心,进而实现收视率的屡屡攀高。单纯地从收视率的角度来说,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标题,很符合人们的猎奇心理,使人们对接下来的内容极为期待,能有效地提高收视率。因此,微科普的创作首先要在标题上下功夫。可以说,标题吸引人,点击率就保证了一半。

“标题党”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本质上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这一行为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点击率,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标题党”的危害就像“狼来了”一样,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受众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受骗、受辱的感觉。长此以往,必会招致受众对网络信息的厌恶,公众号所期待的持续关注与信赖,更是无从谈起。那么,如何才能牢牢地圈住这些被标题吸引来的关注者,就成了公众号保有生命力的关键。

标题与内容的差异如果过大,则难逃故弄玄虚之嫌,尤其是科普类的宣传。因为科普宣传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它不同于普通的广告,也不同于各种来自网络的消息,科普宣传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保证宣传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因此,科普微信公众号可以立足科学性,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众多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消息中,微科普视频、图文必须经过相关专家的审核,并明确标注科学顾问的单位、姓名、职称等信息,既保证微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也给关注者以信心,同时产生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关注人群,从而进行科普信息的精准推送。

微科普的创作必须要在题材上下功夫,简单地应付关注者,必然会导致视频、图文的打开率走低,甚至造成关注者的流失。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时刻把握住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种快节奏使得不少人喘不过气来,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许多慢性病、急性病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大家渴望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也渴望与朋友分享生活中的小窍门。科普微信公众号可以更好地服务细化的分众人群,用户精准度极高,从而培养潜在的关注者。中老年人更注重养生、保健;年轻人更注重运动、健身;少年儿童更注重脑力、体力的全面发展。另外,女孩子对美容、减肥方面的话题更感兴趣;妈妈们则更愿意分享、讨论育儿经验。如,《走近科学》栏目播出的《我要瘦身》《你能瘦下来》等节目,讲述的就是减肥话题。把握受众的接受心理,选择关注度更高的选题,可以使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视频的剪辑、图文的编辑,必须精益求精。其中包括对叙事的基调、语言的风格、背景音乐的选择、的时机和频率等多方面细节的处理。然而,高质量的微科普内容和内容的高频次,对微科普编辑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为了减少编辑的压力,同时保证视频、图文内容的质量和时效性,在进行微科普创作的过程中,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创作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创作,同时也可以将内容创作的部分责任开放出来,邀请自媒体人和读者投稿,还可以与其他拥有高质量科普视频、图文的网站进行合作。

三、微科普的优势与不足

微科普和传统的科普宣传媒体相比,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又存在一些个性化特征。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宣传宗旨和目的方面,二者都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但在新老媒体的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微科普的优势与不足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传统媒体的空间局限性较大,这就对受众人群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例如,报刊只有在图书馆、报亭等处可以看到;广播的受众以驾驶员居多;电视的收视群体一般是赋闲在家的老人和家庭主妇。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传播。而微科普则利用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主要以手机作为接收终端,来进行科普宣传。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微科普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优势,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真正实现了科普知识的无界传播。

一般来说,无论是视频形式,还是图文形式,微科普往往都是以“短小精悍”的形象出现在受众的面前,以期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有效的传播效果。微科普制作周期短,对最新科普动态,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就使得微科普具有灵活性、即时性的优点。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现代人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人们很难挤出整块的时间去接受科普知识,而在上下班及外出途中,零散地接受科普知识,则成为一个很好的选择。也使人们在拥堵的交通途中,找到了消磨时间的好方法。这样,交通途中便成为了人们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极佳时机。

微科普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作为一种新媒体,微科普在专业人才和优秀作品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从事科普宣传的人才,对新媒体技术不够熟悉;新媒体创作人才对科普宣传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微科普创作人才的匮乏,优秀的微科普作品更是稀缺。

总之,微科普的创作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新颖的形式和实用的内容,给受众以耳目一新的体验。但同时也要注意微科普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作者单位:辽宁省科普宣传中心)

【参考文献】

最新的科普知识篇4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知识普及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作为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多亿,灾害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6%左右。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重要意义

1、减少气象灾害损失

我国气象灾害性天气很多,据统计,2008年东北、华北等出现严重冬春连旱;2009年北方遭受严重秋冬连旱,秋季至下年3月下旬西南地区历史罕见特大干旱;2011年华北、黄淮出现近40年来最严重的秋冬干旱,2011年1-5月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罕见冬春连旱,贵州、湖南、云南等地出现夏秋连旱。常年持续的气象灾害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受重大影响,所以必须有效进行普及和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损失。

2、帮助公众了解我国气候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复杂,地理特征的差异也使我国的气候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复杂的气候特征使得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变得十分必要,所以必须采取措施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力度。帮助公众了解我国气候,特别是公众在面对特殊性的气象灾害如何进行防灾减灾,有助于公众在掌握更多气象常识的基础上科学安排遇到灾害时的生产生活。

3、强调服务公众的理念

随着我国服务于公众的理念的有效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从传统的信息转变为详细介绍广泛的气象知识。按照公众的需要,大幅度进行包括各类气象知识的普及和介绍,用以进一步强化公从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关注度,使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深入人心,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公众的水平。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现状

1、普及工作不到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从常规的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再到手机,公众随时都能够便捷地了解自身需要的一些天气情况及相关的气象信息。但这不能说明我国的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工作就做得很到位,恰恰相反,我国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尤其是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工作还处于起步时期。

2、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工作效果较好

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工作主要针对农村和城镇居民开展,与农村相比,我国城镇的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工作相对较有成效,一些省市和自治区都学会充分利用本地的气象科普馆和一些媒体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而每年定期举办一些针对“气象日”的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3、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有待加强

但在农村,广大农民得到气象知识的渠道则相对匮乏,特别是一些生活条件相对困难的农村,连每村的广播都无法清晰地传到每一家,电视收到的频道也极为有限,互联网和报纸之类更是无从谈起。但广大农民普遍认为,能够掌握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对于防御灾害性天气十分重要。

4、宣传手法单一

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是个系统工作,但我国目前的宣传手法和普及传形式相对单一,即没有形成关于气象知识的宣传体系,也未能连续地开展宣传和普及活动,这样的局面使得大部分的公众对于气象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没有连贯性,造成气象科普宣传效果不好。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几点建议

1、针对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必须在我国受到重视并尽快开展,必须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性,改进评估工作决策和方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经验教训的积累和总结过程,经由对评估的目标、执行、效益、作用开展系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可使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决策者和实施者更科学提升决策和实施水平,提高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工作水平。

2、在农村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讲座

可以针对信息获取渠道匮乏地区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农村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村民面对气象灾害时的自救和防御知识讲座,气象知识普及工作人员要认真讲解,使广大农民了解到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当面对气象灾害时要如何应对。如发生泥石流时怎么自救、遇到雷电灾害时的防雷方法等等;还可以印发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气象知识的小册子、宣传单作为进行更进一步宣传。

天气预报部门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有些气象信息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关于本地的天气和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并尽可能在不同的气象灾害到来之前经由各种措施向广大公众发出预警,如可以在电视、广播反复进行气象灾害来临预报或是经由群发手机短信等对策,使公众在灾害发生前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因为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4、多渠道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各省市的气象机构及其管理部门可以对外开放气象科普馆向公众,选取视频、图像和文字等有机结合的方式介绍和普及天气和气象预报制作、气象知识、气象现象、气象变化、防灾减灾、气象与环保、农业等相关知识内容;与所在电视台合作,设立气象科普栏目,定期播放气象科普;利用手机终端群发气象知识,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升气象短信的互动;和所在地学校、报纸等合作,定期开展气象科讲座,并就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开展答疑解惑;气象部门必须建立起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网站,使得大家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气象科普知识有天气和气候的动态变化。

结语

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一定要以人为本,在开展普及工作要始终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一定要科学宣传防御,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论作为科学防灾减灾的决策参考;一定要客观公正、切实有效地提升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范围和普及力度。

参考文献:

[1] 叶帮苹、刘晨雨、毛天韵、刘志红、王宝鉴、程瑛.暴雨洪涝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与服务[J]. 2012,(08)

[2] 杨荣芳.物联网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A]. S16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 2012,(04)

最新的科普知识篇5

[关键词]社区科普科普 宣传道德 素质培养

社区科普宣传是一项面向基层的群众性工作,既要有相应的层次,又要贴近生活。科普宣传工作的全面化、市民化,是新世纪科普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和研究对象,尤其是在创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搞好社区的科普宣传工作更为重要。从近些年在社区的宣传普及情况来看,可从三个方面去做:

一、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科普学习

社区是城市的依托基础,一个城市由众多社区系统化、整体化而构成的,社区需要科普,社区科普就是社区单位和居民在政府的支持下,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区的资源强化社区科普功能,促进社区学习,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创建科普进社区就是要挖掘和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一个科普浓厚社区的形成,有赖于各种组成学习化。科普学习性家庭、科普学习性企业、机关、学校等机构。从人力方面,每一个社区都有教师、家长、离退休人员、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只要对这种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就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激发社区成员的科普学习热情,努力营造一个快乐学习科普知识的环境和氛围,激发人们学习科普知识的内在动力,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快乐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利用多种方法学习科普知识,多种手段学习科普知识,学会全员学习、全面学习、全程学习、全心学习的格局。使整个社区形成一股与时俱进的良好学习科普知识的风气。

二、认识熟悉科普才能促进科普进社区

科学普及就是让科学技术脱离精英阶层,使公众也理解和利用科学技术而最终达到科学技术文化普及化有意识活动。科普作为科技传播的一部分,是连接科学和大众的桥梁与中介,科普是提高国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科普是健全科技意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科技氛围,科普是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区科普可以为社区成员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机会,在时空无限的知识经济社会里,科普更具相互性、渗透性因而更能吸引人,更能激发人的兴趣,成为面向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科普只有实现了群众化、社会化、科学化、经常化才能充满生机,惠及民众,才能真正帮助社区成员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使之更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科普进社区的首要任务就是弘扬科学精神,因为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科学发展,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但是科学精神的弘扬,要具体体现在科学的传播内容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之中,社区科普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仅要公众了解科学而且要公众理解科学、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应用科学,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就社区科普而言,在科普工作中我们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开展了不容内容,当然需要耗资财力、人力,需要经费大力支持才能做的更好。不容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既保证科普活动普及性、知识性、趣味性又保证了学习性、教育性、理论性既保证了“面”上的普遍需求又兼顾“点”上的特殊要求,为此,科普工作应分三个层次进行开展即:实用性科普、教育性科普、学术性科普,在实用性科普中主要针对最基本的广大社区成员,结合重大科技事件国际性和国内节日,与各个学会、协会、研究会合作开展科普活动,营造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以电视、报刊、板报、文艺宣传、社区网络等传媒形式将实用、实际、实效的身边科学、生活科学、工作和生产科学内容以及科学思想、方法、观念不间断地进行传播,目的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思想、好习惯。在教育性科普中,主要针对有一定文化素养和科技知识基础的管理人员、公务人员、高端技术的专业人员,以定期和不定期讲座交流培训科技报告会等形式,把最新的科学、科技信息传播给他们,更新知识增强意识,适应发展,并由此达到继续再教育的目的。在学术性科普中,主要针对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用研讨探讨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使学科之间产生碰撞,在碰撞中产生创新和创造,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三、营造一个良好科普学习的社区

科普进社区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支持的。对于普通公民来说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与己无关的东西。掌握了先进技术、发展先进生产力离不开具有科学素质的劳动者,适应现代化科学发展建立科学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样离不开具有科学素质的广大公民。因此,充分利用社区阵地如:文化活动室、科普画廊、社区图书室等作用,走出社区组织参观科普教育基地,参加科普知识竞赛,参与科普宣传日、科技活动周,有效发挥社区单位和社区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围绕一个主题学习使社区成员能接受终身的全程教育,以科普特色活动为亮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普氛围,针对不同社区的特点和社区居民的不同要求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法律、医疗保健、家电维护、工艺、电脑知识讲座等,组建社区艺术团,组织专家讲座,开辟读书园地、读书读报交流会等,布置学习格言、治家格言、健康格言、书法绘画等。

科普宣传极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使社区成员时刻都能感受到浓郁的学习氛围和科普氛围,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我们从性质、地位、作用、功能等多方面提升科普工作提供了机遇,我们应更加广泛地开拓科普工作的新领域,提高科普工作的水平,创新性地把科普工作推向前进。

最新的科普知识篇6

关键词 融媒体;科普影视;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6-0121-03

山西科普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是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要职能就是负责摄制开发一系列的科普影视作品,以视频为载体为大众提供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生活方式。当然,即利用“科”字做文章,推广和应用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倡导和引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大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直观的科学知识。作为集团的抓手之一,如何运用影视这一传播手段,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围绕集团“432+N”融媒体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特做出以下几点思考。

1 建立科普影视传播目标

1.1 内容为王,大力开发科普影视资源

电视是中国的第一媒体,如何做好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让科技知识更好地得到传播,内容是最重要的抓手。内容是节目的灵魂。传媒行业是一个靠内容为主导性的行业,传媒需要突显主流意识、社会责任感,内容非常重要。节目内容主要解决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那么,以视听方式传播科学的科普影视作为科学传播的主体和方式,科普影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崇尚科学的主旋律下,科普影视片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科普影视的特性,例如:科学性太强、拍摄者对科学并不熟知、知识传播缺乏故事性、新技术应用不够等等因素的限制,目前科普影视资源相对比匮乏,针对这些问题,下面从做节目的角度出发,以类比的方式谈谈我对节目制作和研发的几点体会。

1.1.1 研发要适应本土化的特点

好的节目是顺应时代的产物,研究节目要从研究我们生活的时代开始着手,当前中国正处在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转型时期,即便是大众也无法摆脱这些趋势的影响,因此节目内容的研发不得不考虑这些时代特征对于传播的影响。中国,特别是在山西,目前又处于一个战略性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绿色产业、创意产业、历史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蓬勃发展,前景广阔,这些也都将为电视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而山西科普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山西地区的一家以科普传播为目标的影视传媒公司,更是要在山西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对节目内容进行分析、进行本土化的改造,适应本地区的特点,立足本省,辐射全国。

1.1.2 研发要以核心资源为主

山西科普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在今后工作中围绕即围绕科技资讯、农业科技、健康生活、社区服务等四大板块,努力做好科普影视资源的开发工作。我们的核心资源就是“科技”,通过对核心资源的开发打造品牌化精品化的栏目内容,重点开发科技人物、农业科技、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普知识系列光盘,精美制作,正式出版。拍摄手法方面也不仅仅局限于科普片,还要拓展到纪录片、科普讲座、农业技术片、科普微视频、科普微电影等多个领域。用个性化、原创化的方式呈现艺术包装后的这些资源,就是未来研发的一个重要任务。

1.1.3 研发要以内容精品制胜

传统意义上的科教片制作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尽管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公司在也转型发展,但转型根本是更好的发展。新媒体、新传播,已经时不我待,内容为王仍是媒体的制胜法宝,节目制作的根本不仅仅要遵循这一定律,而且还要采用多媒体的互通传播,简化老旧的叙事方式,精减不必要的叙事节奏,强化后期包装的亮点,适应时下短而精的传播形式。

1.2 资源集成,建立全省最大的科普影视资源库

数据库模式,是基于“打通”理念下“共融”模式的第一类。一些网站将珍贵声像、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数据库处理,建立特色“媒资库”,重新整合利用,从而实现通过媒资库向用户收取费用的获利方式。数据库模式的另一种方式是建立用户智能数据库,进行“数据库营销”。我们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建立起山西最大最全的科普影视资源库,将最新的科普影视资源全部入库,方便调取,方便观看。我们开展这一服务,也可为下一步增加自己的获利方式打下基础。在建立科普影视资源库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遵循以下3条原则。

1)追求人无我有,这是最高境界和永恒的原则,需要以项目化思维进行专题研究和运作,这是一招制敌、一鸣惊人的有效方法。要以科普影视资源为突破口,拓展到整个科技领域;以科普片为突破口,拓展到纪录片、科普讲座、农业技术片、科普微视频等多领域。

2)重点放在人有我精,这是常态化的研发业务,也是现有的几个栏目中最强列的要求,需要集中主要精力去做。精,就是说要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报道角度和叙事方法。

3)鼓励和引导人特我新,这是提升和优化研发业务的方向,新,就是创新,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新,不仅指内容的创新,更指节目形式的创新。

1.3 科学定制,拓展影视服务内容

“内容+服务”模式是融媒体时代的一种模式创新。我们要成为他们的“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通过与一些企业合作,为企业积累和定制专属的影视资源,积极结合科普强企,推进文化强企战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1.4 平台为阵,全力建设五个渠道

1.4.1 《科普大篷车》市县电视台联播节目

《科普大篷车》市县电视台联播节目,是山西科普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面向全山西省各市县推出的一档科普节目。科普大篷车节目的内容实用,知识性强,且多为民间特有的工艺和地方特色浓厚的科普知识。通过与全省的各市县电视台合作,将优秀的科普知识传递给受众,既拓宽播出渠道,又能实现有效传播。因此,与市县电视台的合作不仅仅是一次性,今后我们也会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渠道,并加深合作融合。

1.4.2 《科普每一天》公交楼宇电视

公交是现在极为提倡的一种绿色出行交通工具。通过在公交楼宇电视上播放的科普片,更快捷更方便的把科普知识得以向大众传播,让大家轻轻松松在无聊的上下班途中或等电梯的闲暇之余也能有所收获,并把我们的科普知识有效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影视中心还将继续做好《科普每一天》公交楼宇电视,与公交楼宇互惠互利融合发展。

1.4.3 CNKPTV科普网格电视

科普网络电视是山西科普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一个网络媒体平台,其中包含了所有的影视科普片,相当于一个网络资源库,受众可以在网站中写关键词来搜索任何自己需要的视频。当然,我们也在逐步把自己所制作的各类科普节目分类并上传至网络。在“轻松点击鼠标,便知天下事”的如今,网络的合理利用极为重要,高点击率证明自己的价值,也将成为今后我们努力工作的动力。

1.4.4 中科云媒

中科云媒已在全省农村建设示范点300多个,通过中科云媒,我们的科普影视资源不仅能在各市县电视台播出,而且还能在各县乡村随时进行直播及点播,填补了传播科普知识在农村的空缺。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和生活在农村的青少年可以随时利用这个平台多学多看,增长自己的科普知识。而且专家还可在线解答农民朋友的各种问题,及时有效的把知识、方法传递给大家。

1.4.5 社区科普屏媒

社区集合了各个阶层以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我们在社区搭建科普屏媒,播放各种科普视频及日常生活所需了解的各类生活类信息,例如:《科普点点点》《出行早知道》《新闻三分钟》《快乐时常在》《社区信息报》等栏目。通过社区屏媒这一阵地进行科普影视传播也是新媒体在渠道和平台上的深度融合。

1.4.6 “微科视”微信公众号

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不仅仅是颠覆了一种通信方式,对于传统媒体甚至部分新媒体而言,更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革新。作为一个以视频为主的公众号,与一般公众号的区别就是其表现手法多元、内容丰富,并且直观、有趣,利用好“微科视”这一平台,将优质的科普影视资源以破碎化的处理方式进行严格的审查、筛选、把关后,及时的上传,这也是一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2 创新融合科普影视传播途径

媒体融合是观念、机制、人才、技术、内容、渠道、市场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只有进行新旧媒体的双向融合,才能最终打造出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全方位的革新,不仅仅需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自身的改造,更重要的是要在思维和观念层面进行互联网的转型。

2.1 观念融合

融媒体时代的创新,首先就是理念上的创新。在融媒体时代,媒介的定义外延将更为宽泛,“媒介就是渠道”,所有能将“传―受”双方互联互通,并承载信息、意义与文化的介质都可以看作是媒介。如果能通过这些渠道开展科普工作,无疑将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所顾及到的范围将更加广泛。

2.2 机制融合

除了理念上的创新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机制模式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考核绩效制度,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员工树立“企业为我搭平台,我为企业争光彩”的理念,把个人理想和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建立起互惠互利的经营机制。

2.3 人才融合

影视不仅是文字艺术或画面艺术,还要讲究团队协作,对人才的要求可谓是更加全面,为此,我们的编导、摄像、后期等相关专业技术仍需进一步提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M行深度培训,也可进一步与省市一些专业院校、电视台加强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的人才团队。

2.4 内容融合

内容为王,无论在新媒体时代还是传统媒体时代,内容无疑是媒体的发展最本质的东西。内容的好坏是吸引受众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与国内外一些专业影视机构多学习交流,寻找最新、最热的选题,才能不断充实科普内容,丰富影视资源。只有通过优势资源的互补、重组与整合,才能真正完成媒体资源的大融合,当然,这个融合的过程也需要几个步骤。

2.4.1 大量调研、资料收集

要经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工作,确定优势资源的来源。

2.4.2 受众追踪、案例分析

将初步确定的优势资源通过追踪受众,了解受众的想法,剖析受众心理及收视习惯,完成优势科普影视资源的互补及重组工作。

2.4.3 外脑交流和讨论评估

将重组与整合的优势资源进行交流讨论,评估后得出可行性方案,完成最终优势科普影视资源的融合工作。

2.4.4 简化形式、提炼精华

最新的科普知识篇7

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且我国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适龄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甚至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的科学知识仍比较陌生,更不用说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封建迷信在某些地方仍比较盛行。全民科学素质水平落后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由此不难看出,一方面是迅猛发展的网络———我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另一方面是科学素质的严重滞后,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已经由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走向群众文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数字科技馆,多渠道寻求传播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对于群众文化的发展来说已迫在眉睫。

2数字科技馆有利于促进实体科技馆充分发挥科普效能,实现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实体科技馆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主阵地,在展览、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并在观众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和社会实践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公众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需求。就当前网络发展现状来讲,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改变了过去“走街串巷”了解时事、学习知识的习惯,而是通过足不出户键入网络了解当前科技知识、社会动态等实时信息。这对于当前部分群众文化公共设施来说,在无形之中流失了许多观众。所以说,作为科普阵地宣传的群众文化工作已经不能仅靠“请进来”,应当“送出去”。那么“送出去”的最佳方法,便是通过快捷的网络,把最新的科学知识送到每一个群众身边。1993年,美国探索馆成为世界上首座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的实体科技馆(简称“数字科技馆”)。目前该网站大约包含15000个网页,涉及上百个不同门类的科学内容。至此,人们开始了解数字科技馆。相对于传统的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投资少、内容多、好维护、易操作、更直观,最重要的是服务范围的扩大,只要有互联网存在的地方,就可以参观,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据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毋庸置疑,增强公众对科技的爱好和兴趣,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使公众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仅向实体科技馆的观众科普,还应面向更多的“网虫”、“低头族”,通过网络的力量推动科技馆科普效能的发挥,使群众文化能够渗入虚拟世界。

3数字科技馆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传播形式

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谈及网络传播形式:“我国网民有近六亿人,手机网民有四亿六千多万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三亿多人。很多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不难发现,当前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无非是电脑、手机等媒介,大部分依靠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传播”方式。群众文化宣传的对象之一就是青年群体,所以说,建设数字科技馆应当多措并举,应当注重使用网络“微工具”,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科普效能。

3.1借助移动终端传播科普知识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标志着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时代。4G网络将以更快的通信速度、更低的资费及对大数据量传输的承载力,在移动办公(如移动视频会议、移动OA系统)、移动电子商务(如移动仓储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移动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当前,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推送科普新闻、科普常识,把实体科技馆的展品图片、展品制作工艺、展品解说词及科普教育电影通过网络推送到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软件中,确保用户第一时间接收最新科普信息,使得用户随时随地掌握科普知识,保证科普文化可以实时交流,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制作科普微电影,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者微博的形式上传至网络,与网民进行学术交流、科普互动;再者,我们可以与实体科技馆的观众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并且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以娱乐头条的方式,推送科普知识,实现科普效能,实现群众文化的传播效能。

3.2借助PC终端传播科普知识

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从电脑和手机的搜索情景来看,通过电脑搜索情况最多的是在“了解工作学习相关内容时”,其次为“了解感兴趣的信息时”。而通过手机搜索最广的是在“了解感兴趣的信息时”,手机搜索以碎片时间使用为主,因此手机搜索的信息与电脑端相比,与工作学习关系相对较小,而与生活娱乐的关系相对较大。自2007年以来,全国科技场馆大规模建设“数字科技馆”,本着以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己任,面向全体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搭建一个网络科普园地。在数字科技馆这个平台上,公众能够增长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激发创意灵感,了解科技动态,分享丰富的科普资源。数字科技馆将一座一座现实中科技馆都搬到了电脑中,可以使人们通过网络走进科技殿堂,体验生命奥秘、了解人与自然、思索历史文明、掌握工程技术,从而知晓人类科技文明的盛况,充分感受科学的快乐以及科技文明的魅力,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助力。有学者说:“建筑,可以使城市变大。而文化,可以使城市变成伟大。”随着和谐社会构建和创新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我们的城市在不断的变大,变得现代化,而惟有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才可以建设一个精神富足的国度。网络科普则是促进群众文化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作为群众文化中的科技工作者,应善于运用网络,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科普传播新形式,从而更好地履行科普使命,推动我国群众文化工作不断向前。

最新的科普知识篇8

[关键词]小型科普图书馆;科技馆;教育职能;拓展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科学馆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小型科普图书馆的相关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本文就来详细介绍小型科普图书馆对科技馆教育职能拓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小型科普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新特点和新内容

在小型科普图书馆不断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其图书资料的特点以及内容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就我国小型科普图书馆的建设现状来看,小型科普图书馆图书资料具有收集、整理、提供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信息的服务及查询,使图书资料的服务更直接、更有针对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充分体现图书资料工作对小型科普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综合性的图书资料面向全方位扩展,新时期对图书资料工作赋予新内容新特点。

首先,要确立图书资料与信息并重的新观念。根据小型科普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以及黑龙江省经济建设的调整,合理购置新的藏书,制定科学采购计划,充分利用有限经费,合理订购藏书,为科技工作者服务,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藏书体系。

其次,要树立普及与提高兼顾的新思路。一般来讲,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小型图书馆,其中的藏书和图书资料内容大部分是科技类的图书,公众在小型图书馆可以一边休息,一边查询新的科学前沿知识。为此,小型科普图书馆应注重资料的时效性、趣味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最后,把集中展览与分散借阅结合起来。小型科普图书馆是科学的传播中心,向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和知识宝库。服务于社会,不仅要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进行科普宣传教育,还要把借阅查询科技图书资料为群众服务工作相结合,走合作发展之路,发挥其在小型科普图书馆工作中重要性地位。

2.小型科普图书馆对科技馆教育职能的拓展

通常来讲,科技馆都有自己的小型图书馆。图书馆的图书主要内容是科普类图书。科技馆内小型科普图书馆对科技馆教育职能的拓展主要体现:科技馆内小型图书馆与公众的沟通协调是提高科普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小型图书馆科普图书为科学家与公众的沟通提供平台;科技馆内小型图书馆与公众的沟通协调完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技馆的图书馆与公众的沟通有效宣传科普知识,提高科技馆自身的知名度;科技馆图书与公众的沟通,贴近生活,提高公民科学素养;加强科技馆内部图书馆的建设,使之更有效地与社会沟通。并且这几方面作用可以在以下工作中充分体现出来。

2.1宣传教育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小型科普图书馆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其主要起到辅助科技馆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科技馆的教育职能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小型科普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使得科技馆的教育职能更加符合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科普工作者的思想素质水平以及知识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丰富。小型科普图书馆服务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相关的科普读物借阅者以及科技人员,这些人员通过借阅相关的科普读物,来提升自身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科技人员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科普知识掌握能力,急切的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资料,而小型科普图书馆作为我国科普宣传的重要机构,其应该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制定相应的科普宣传策略,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所提出的新观点和新内容进行积极的宣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的加大对科技性和知识性较为突出的科普资料进行宣传,从而拓宽科技馆的教育职能。

2.2贮存与传递

小型科普图书馆主要是针对相关的科普资料进行储存和贮藏,从而实现传递的机构。小型科普图书馆主要的职能就是对科普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同时根据所收集科普资料的性质,对资料实行合理的分配,并确立科普资料的管理方式,从而实现对科普资料的有效贮存。而在对科普资料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小型科普图书馆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为科普资料利用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从而实现文献资料的高效共享。小型科普图书馆所具有的这种传递功能与贮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科技馆的教育职能的到了拓展,在科技馆定期开展的科普资料展览时,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宣传教育的功能,从而可以更好的推动科技馆的发展。

2.3提供情报推动科研

小型科普图书馆在各个区域中都有建设,其已经成为了科技工作者主要进行科普学习的场所。而小型科普图书馆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为科普研究提供了场地空间,从而推动了小型科普图书馆教育科研工

最新的科普知识范文

最新的科普知识篇1关键词:大学生 科普 教育 调查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普知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两会期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首度列入国家五年规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