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24 11:17:31浏览:1183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篇1

[关键词]信息系统项目;投资收益;分析评价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38

[中图分类号]F270.7;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1

信息化建设在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投资也成为公司经营管理投资的重要部分。如何科学地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资收益进行分析与评价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这是由于与传统的实物投资项目相比,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更高的复杂性:信息化本身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收益具有无形性和延迟性、信息化建设投入高而换代快。神龙公司一直重视信息系统项目的投资收益分析与评价。尽管评价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始末,然而在回答信息系统项目究竟有多大价值,或者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多大贡献的时候,通常只能用改变管理方式,工作效率提高,业务处理速度改善,使用更加方便等模糊指标来回答。

1 完善计算机项目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和投资效果评价流程

1.1 完善新项目立项时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

信息系统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包括成本分析及收益分析。这些收益为直接收益或为信息系统运行前后的运行成本差异以及对相关业务领域KPI指标的提升和贡献度。

早在2005年神龙公司就编写了《计算机指导纲要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指南》的程序文件,旨在对信息系统项目实施前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同时也作为项目实施完成后经济效益评估的参考。经过多年来对信息系统项目投资收益分析的实践摸索后,于2010年在原程序文件中列举的八种投资收益分析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对标结果、公司近年来的主要KPI考核指标及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归纳为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市场营销、仓库管理及其他共计八大类、30项收益分析指标(包括KPI),同时明确了相关计算公式和说明。

1.2 建立系统投入使用后的投资效果评价流程

信息系统项目投资效果评价是指项目投入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对项目实施完成后的实际效果与项目立项阶段所预期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总结和评估项目投资效果的过程。

近年来,神龙公司一直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结合这些实际工作经验和公司平衡计分卡项目的要求,制定并实行了《计算机应用系统项目投资效果评价标准》。该标准明确了投资效果评价的原则与范围、评价的主要内容(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功能与性能符合性)、评价的流程和编制投资效果评价报告的要求,为实施计算机应用系统项目投资效果评价提供了行动规范。计算机应用系统项目投资效要评价实施流程为:

实施前的准备;组建本阶段评价小组;确定具体日期并通知相关人员;收集基础数据、记录、报告等;评价的实施;现场访谈;查阅材料、核实数据;考虑已实现功能与CDC的差异;生效单个项目的评价结论;项目信息、现状及背景描述;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解决方案;预期经济效果分析;项目所实现的功能、性能及安全性与CDC的符合性描述;单项项目投资效果评价;编制投资效果评价报告;本阶段评价工作简述(实施时间、所评价的项目、总体评价等);本阶段“项目收益目标达成率”;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善建议。

2 信息系统项目投资收益分析和投资效果评价的实践

2.1 新项目立项时的投资收益分析

近年来,公司每年实施信息系统项目有50~60个,其中除国家法律法规强制要求实施的项目外,其他的项目都必须在启动投资采购申请前做好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这些项目在对投资收益做预期分析时,不仅仅从运作指标上加以分析,还从财务指标上测算了预期收益。

2.2 系统投入使用后的投资效果评价

为保护公司的IT投资以及保证投资的增值收益,神龙公司已将投资效果评价纳入部门的日常工作。每年会挑选10个以上的信息系统项目进行投资效果评价,评价方法如下。

项目总体评价:五星模型。为保证投资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价小组与用户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访谈,了解各项目实施情况、系统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应用效果等,对每个信息系统项目先从总体上进行投资效果评价。对于每个项目的总体评价是从项目总体规划、项目实施及运维情况、系统功能/性能与预期的符合性、使用情况以及投资收益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投资收益评价分析:二分法则。在对每个信息系统项目进行总体投资效果评价的基础上,着重对项目投资收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于项目投资收益,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权重进行评价分析。

信息系统项目给企业带来的回报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基本的一层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加速现有流程,减少损耗;第二层是提高生产率,带来质量改进等;最高一层是改变或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从而取得竞争优势。据此,将定性、定量的收益分析要素指标分别分成三大类,为每一类的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

对于可量化的投资收益从两个角度再进行分析,一是项目总投入(软硬件投资+开发成本+运行维护)与项目实际收益的比较;二是项目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比较。

3 结 语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篇2

刚刚公布年报的三家保险公司中,投资收益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过由于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收益基本与2009年持平。

刚刚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11%、5.3%、4.9%,均比2009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不过,由于三家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占比处于相对低位,还可以加仓,这将给市场带来投资机会。

平安副首席投资执行官、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德贤认为,今年的投资机会还不错,A股许多股票的估值已经非常便宜,对保险公司是一个比较长期价值的投资机会。

投资收益率均下滑

去年A股市场跌幅超过14%,手握重兵的险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从已经公布年报的三家保险巨头来看,总投资收益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中国平安的总投资收益率从2009年的6.4%降至去年的4.9%,太保从6.3%降至5.3%,国寿从5.78%降至5.11%。

在股指下滑、银行信贷稍显紧张的2010年,各大保险公司都纷纷降低股票和基金市场的投资金额,增加债券、协议存款、固定收益类的投资。

中国平安数据显示,与2009年底相比,2010年底的固定到期日投资占比为77.8%,上升1.8个百分点。其中定期存款占比从15.5%上升到17.5%,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权益投资则从10.8%下降到9.8%。

在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中国太保上升速度最快,固定收益类占比从2009年底的74.4%上升到2010年底的79.5%,上升了5.1个百分点。中国人寿的定期存款占比从29.43%上升到33.05%,上升了3.62个百分点,不过债券占比下降,两项合计占比还是出现略微下降,从79.11%下降到78.56%。

在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上,占比均有下降。中国人寿从15.31%降至14.66%;中国太保从12.3%降至11.9%;中国平安则从10.8%降至9.8%,占比最小,降幅最大。

随着保费收入的增加,保险公司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也使得三家保险公司总投资收益基本与2009年持平。

中国人寿总投资规模从2009年底的11720.93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底的13361.61亿元,上升14%。即使总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收益仍然从2009年的628.07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682.8亿元。

中国太保从195.36亿元增加到209.02亿元。中国平安微幅下降,从307.28亿元下降到292.72亿元,总体变化不大。

国寿权益投资收益垫底

对保险公司不仅要看已经获得的收益,还要看未体现在损益表中的收益。虽然中国人寿的总投资收益增加最多,但是未实现在损益表的投资总回报则不尽如人意。

从三家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增幅看,2010年中国人寿只增加2.27%,为三家最低。中国太保达到16.33%,中国平安达到24.69%。

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人寿由于权益投资仓位较高,浮盈迅速下降。2010 年底仓位为14.7%,较年初15.3%小幅下降,但是相比同业10%~15%的水平仍然偏高。因此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公司权益投资受影响程度较大。

宏源证券一位分析师也认为,中国人寿四季度权益投资表现不佳。全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372.8 亿元,真实投资收益率仅为2.97%,其中,四季度仅实现真实投资收益63.8 亿,投资收益率仅为0.5%,如果债券投资保持4%的收益率,那么权益投资遭遇亏损。

上述宏源证券分析师认为,通过几张会计报表的盈亏合并来计算2010年真实投资收益率,中国人寿以2.97%列末位,而中国太保为3.9%,中国平安为4%。

而这也反映出三家保险公司不同的投资风格和投研实力,在他看来,平安的投资风格相对市场化一些,通过频繁的波段操作,在2010年保持了较好的收益水平。

在3月30日中国平安的业绩会上,陈德贤在回答《投资者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对4.9%的投资收益率比较满意,如果按未实现在损益表的投资总回报计算,投资收益水平保持行业领先。

险资还有加仓空间

“今年股市上涨应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三家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占比处于相对低位,可以及时加仓,权益投资上应该有比较好的机会。

陈德贤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今年的投资机会还不错。股市虽会有波动,但是估值已经比较便宜,对保险公司是一个长期价值投资机会。从债券市场看,今年利率也会上升不少。

而随着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市场资金紧张。上述宏源证券分析师认为,以协议存款为例,其收益率可以达到5.5%,比定期存款要高出50个基点,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各家保险公司的协议存款比重会上升,因此,收益率也会上升。

除此之外,保险资金投资领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经拓展到房地产、基建项目等。

今年年初,保监会已同意在上海试点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性住房。

3月9日,太保集团正式对外消息,由其旗下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正式通过保监会的备案,成为国内首单保险资金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

该计划将募集资金40亿元,投向上海市徐汇区铁路南站地区、徐汇区华泾地块和普陀区上粮二库部分地块公共租赁住房项目。

3月28日,中国太保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汤大生在业绩会上表示,继上海公租房的项目后,太平洋资产未来还会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要求,以及公租屋的建设需要,来选择有利的项目,其收益的水平肯定会高于现在债券或其它资产的配置产品。

3月30日,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保险的负债时间相对很长,与资产存在匹配问题。负债与资产越是匹配,越有助于抵御不同经济周期的波动风险。对保险资金来说,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是多赢,不仅可以对国家经济发展、民生做出贡献,还可使保险资金的负债更加平衡。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篇3

关键词:产融结合;利润结构;质量分析

一、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中若干新概念的界定

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已经为分析企业利润质量奠定了基础,而且随着产融结合型企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金融资本在产融型企业中所占的地位会越来越大,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在资产配置中结构性的改变,必然会导致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对新的概念进行界定。

1. 实体产业核心利润。实体产业核心利润是产融型企业使用经营性资产进行日常经营活动而获得的利润。经营性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商业债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其他资产。实体产业核心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实体产业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 产融结合金融收益。产融结合金融收益是产融型企业股权投资于金融企业而获得的收益。因此,应在投资收益下设置“产融结合的投资收益和转让收益”相关明细科目,来反映产融结合的金融收益。

划分产融结合带来的金融收益的依据:首先,应明确产融结合金融收益来自于的资产项目。第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只是涉及短期投资,故将其排除。第二,持有至到期投资只是对债券的投资,也将其排除。第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用于核算企业长期持有的对股票(小比例)和债券的投资,包含对金融企业的小比例的股权投资,故设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金融类企业”科目。第四,按照准则要求,将投资金融业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反映。持股比例达到20%或以上,即达到重大影响或以上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反映。因此,投资于金融业由“长期股权投资――金融类企业”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金融类企业”科目反映。其次,按照现在会计科目的分类惯例:投资收益下划分为成本法收益、权益法收益、转让收益等。因此,设置“投资收益――金融类投资收益的成本法收益”、“投资收益――金融类投资收益的权益法收益”、“投资收益─金融类投资收益的转让收益”科目,反映产融结合金融收益。基于以上的分析,产融结合金融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产融结合金融收益=投资收益――金融类投资收益的成本法收益+投资收益――金融类投资收益的权益法收益+投资收益――金融类投资收益的转让收益。

3. 投资实体产业收益。投资实体产业收益是产融型企业从事非金融类的投资活动而获得的收益,投资实体产业视为多元化经营活动的一部分。通过“长期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科目反映。对投资实体产业的收益衡量由投资收益――非金融类企业投资的成本法收益、投资收益――非金融类企业投资的权益法收益、投资收益――非金融类企业投资的转让收益反映。投资实体产业收益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实体产业收益=投资收益――非金融类企业投资的成本法收益+投资收益――非金融类企业投资的权益法收益+投资收益――非金融类企业投资的转让收益。

建立投资实体产业收益指标原因:第一,为衡量产融型企业从事实体产业多元化经营活动所获收益。第二,此指标与实体产业核心利润形成互补,由长期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共同反映产融型企业经营类资产所产生利润。

4. 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是产融型企业使用金融资产从事日常金融理财活动而获得的收益。因此,产融型企业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计算公式为:

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处置收益。

5. 经营类利润与金融类收益。经营类利润与金融类收益分别反映经营类资产与金融类资产带来的利润。

经营类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商业债权、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等其他资产。金融类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金融类和长期股权投资――金融类企业。

经营类利润=实体产业核心利润+投资实体产业收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经营类资产减值损失。

金融类收益=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产融结合金融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类资产减值损失。

二、 利润结构的资产增值质量分析

资产增值的质量主要体现在资产转移、处置和持有过程中的质量。对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匹配性进行分析,能够判断产融型企业经营类资产和金融类资产的相对增值质量,从而对产融型企业资产增值对利润的贡献性进行评价。

1. 两类资产的增值质量分析。为评价产融型企业经营类资产的增值质量,建立了经营类资产报酬率指标。

经营类资产报酬率=经营类利润/平均经营类资产×100%。

为评价产融型企业金融类资产的增值质量,建立了金融类资产报酬率指标。

金融类资产报酬率=金融类收益/平均金融类资产×100%。

对于金融类资产来说,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金融类和长期股权投资――金融类企业。他们在投资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上有很大不同,会使利润产生很大差异,所以要特别注意。

2. 资产管理对利润影响分析。通过比较经营类资产与经营类利润、金融类资产与金融类收益之间相对盈利能力的差异,便可以对资产管理对利润的影响进行分析。

(1)经营类资产的盈利能力与金融类资产的盈利能力基本相当。在这种情况下,产融型企业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的效率基本一致,表明企业对经营类资产和金融类资产的管理效率相当。此时,产融型企业应该提高现有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的运营效率,以提高未来两类资产的盈利能力。

(2)经营类资产的盈利能力小于金融类资产的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产融型企业金融活动效率高于经营活动效率,表明经营类资产的盈利能力较低,经营类资产可能存在不良占用,周转缓慢、产品销售不畅等。因此,产融型企业应减少经营类资产的不良占用,加速经营类资产的周转速度,扩大产品销量等,甚至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以提高经营业绩。同时,金融类资产的盈利能力高也有可能是对产融结合金融收益、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进行虚假确认,这样的确认会对未来企业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经营类资产的盈利能力大于金融类资产的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产融型企业金融活动效率小于经营活动效率,表明金融类资产的盈利能力较低,也有可能是产融型企业在确认金融类资产减值损失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方面存在随意性。如果产融型企业从事金融活动带来的收益持续下降,应考虑是继续持有金融资产和参股金融业的股份,还是将其出售,或者加强对所投资金融企业的管理以提高金融活动带来的收益。同时,经营类资产的盈利能力高表明经营类资产的不良占用较少、周转速度较快、产品销售顺利等。

三、 利润结构的现金获取质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额”是评价产融型企业现金获取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权益法下确认企业对外投资时,由于被投资方不会将利润完全作为现金股利分配,所以,企业投资收益所获得的现金一定会小于所对应的投资收益数额,这部分投资对于现金获取同样重要。对于产融型企业而言,经营类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金融类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利润的保障。

1. 经营类利润的现金获取质量分析。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经营类资产减值损失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所以分析中不考虑此项目,仅需要考察实体产业核心利润、投资实体产业收益的现金获取能力。因此,建立了经营口径核心利润指标和经营类资产现金回款金额指标来评价经营类利润的现金获取能力。

经营口径核心利润的计算公式为:经营口径核心利润=实体产业核心利润+长期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收益+固定资产折旧+其他长期资产摊销额+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

经营类资产现金回款金额的计算公式为:经营类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额+取得长期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2. 金融类收益的现金获取质量分析。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类资产减值损失不会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所以分析中不考虑此项目,只需分析产融结合金融收益、非产融结合金融收益的现金获取能力。因此,建立了金融口径核心收益指标和金融类资产现金回款金额指标来评价金融类收益的现金获取能力。

金融口径核心收益的计算公式为:金融口径核心收益=长期股权投资――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收益+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

金融类资产现金回款金额的计算公式为:金融类资产产生现金流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投资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取得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3. 产融型企业盈利模式与现金获取质量关系。根据产融型企业经营类资产与金融类资产各自在资产总规模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可以将产融型企业类型划分为经营主导型、金融主导型和经营类资产与金融类资产比较均衡的经营与金融并重型(详见表1)。对产融型企业资产类型的划分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模式,进而分析在不同的盈利模式下现金的获取质量。

在对利润结构的内在质量分析、利润结构的资产增值质量分析、利润结构的现金获取质量分析后,构建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主要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四、 结论

对利润结构的质量分析,是企业财务质量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改变了现有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不仅考虑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各主要项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考虑了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结合本企业自身的特点可以建立一些新的财务指标,重新构建企业内部主要财务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刘峰.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的基本特征[J].会计研究,2011,(12):3-8.

[2] 葛家澍,叶丰滢.双重计量在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新探索――以一个设想的例子表达我们的建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8-45.

[3] 黄晓波,张袁媛.企业的利润结构与可持续增长――基于A股竞争性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6):26-33.

[4] 李玉菊,张秋生,冯卫东.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1,(5):18-23.

[5] 李心合.公司财务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路径[J].财务研究,2015,(1):12-24.

[6] 李心合.财务报表分析框架需要重大调整[J].财务与会计,2014,(1):1-1.

[7] 钱爱民,张新民.新准则下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重构[J].会计研究,2008,(6):31-38.

[8] 钱爱民,张新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 王秀丽,张新民.企业利润结构的特征与质量分析[J].会计研究,2005,(9):63-68.

[10] 谢德仁.财务报表的逻辑:瓦解与重构[J].会计研究,2001,(10):30-3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我国央企产融结合风险的微观治理研究”(项目号:11YJA630134)。

作者简介:贾吉明(1982-),男,汉族,辽宁省鞍山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产融结合;夏庆宇(1981-),男,汉族,上海市人,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政治。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篇4

关 键 词: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收益;国际收支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2-0015-0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我国。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444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39.7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弥补我国国内资本不足、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国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潜在的危险。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潜在风险,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投资收益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我国近几年投资收益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我国投资收益账户逆差也逐年增大,其逆差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外商直接投资的逐年增加与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收益远远高于我国对外投资收益这两个因素。

(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外商直接投资的速度进一步加快。1993-2001年,我国吸引外资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连续8年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527.4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引资国。到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已达7000多亿美元,这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外商在华投资收益率约为13%-15%。如果以13%的投资收益率计算,仅2006年外商在华的年投资收益就将近100亿美元(2006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694.7亿美元),如果外商将投资收益全部汇出而不用于再投资,势必会对投资收益项目逆差产生压力。

(二)外商投资的高收益与我国对外投资的低收益

官方外汇储备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外汇资产。近几年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格局的出现,同时,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央行被动地在外汇市场上增加人民币投放,购买大量外汇,从而使我国外汇储备急剧上升,到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10663亿美元。即使有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资产,但出于防范外汇投资风险的考虑,我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仍是购买美国国库券,收益率很低,只有3%左右。另外,由于国际化经营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与市场,走出去的企业投资效益普遍偏低。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回报率为13%-15%左右,这两者收益的差距很大。这些都使得投资利润流出大于投资利润流入,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出现逆差。

二、外商直接投资收益汇出对我国国际收支的潜在风险

(一)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比较

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长期严重失衡,吸引外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对外投资的规模(见表1)。

1990-2006年间,外商直接投资大致保持上升的趋势,从平均数来看,外商在华投资为397.7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平均数为36.1亿美元,同时我国累计实现直接投资顺差12296.4亿美元,而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为6761.6亿美元,是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613.4亿美元的11倍。特别是近几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速度出现了大幅度上升,2000-2006年累计直接投资顺差3914亿美元,占1990-2006年累计顺差的57.9%(见表1)。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基本上属于一个资本要素的净流入国,这对保持资本及金融账户顺差及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应当注意的是,1990-2006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总的比例为1:0.091,2006年两者的比例为1:0.232,由此看出这两者存在严重失衡。从对外投资讲,发达国家一般保持两者的均衡发展。同时我国直接投资差额通常比经常账户差额大,因此如果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度外流,必然会对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产生威胁与压力,可能会恶化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二)投资收益项目逆差数额的迅速增加

1993年以来我国投资收益项目一直都为逆差,且逆差数额在迅速扩大,从1993年的-12.8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86.2亿美元,到2005年才首次出现91.2亿美元的顺差。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支出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贸易顺差的增量,使得我国经常项目的顺差比贸易项目顺差要少得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收益逆差占贸易账户顺差的比重很高,绝大多数在30%以上,其中1995年、1996年高达60%以上,1993-2005年间投资收益账户逆差共冲减了23.2%的贸易顺差(见表2)。这表明我们用贸易净收入的近1/4支付了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净收益,这将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威胁。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的13%的投资收益率计算,我国1993-2005年期间外国投资者应汇出的利润总数为5180亿美元,而实际已汇出的投资利润仅仅有1317亿美元,还有约3863亿美元的利润未汇出,而是以利润再投资的形式留于我国境内,这表明外商掌握着我们的巨额资金。如果国内外政治、经济及其他因素发生剧烈波动,我国积累的巨额利润就会因此冲击而大规模集中汇出。与此同时,到2006年底我国境内外商直接投资总规模已达7000多亿美元,即使按10%的年回报率来计算,外商在我国的年投资收益就约为700多亿美元,如果外国投资者每年将投资收益汇出去,我国为保持经常账户平衡,每年就必须保持约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近几年贸易顺差往往只300-400亿美元,仅在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341.9亿美元。如果贸易顺差规模减少,加之外商一旦增加利润汇出比率,甚至将利润全部汇回母国,我国将面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减少、流出量增加的双重影响,并会难以弥补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的大规模汇出,而利润汇出会对投资收益项目产生明显的反作用,因此,假使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在短时期内集中汇出就有可能导致投资收益项目借方余额的急剧增加,就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产生危机。

如果贸易差额能够弥补投资收益逆差,就像卡莱斯基模型所描述的,将不会增加外国资本的流入。相反,如果贸易差额不能弥补投资收益逆差的增加,就很可能导致经常账户出现逆差,从而进一步增加外国资本的流入,资本与金融账户也表现为顺差的增加。

实际上,我国贸易顺差从长远看面临着诸多困难。由于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1995-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5%,而其中的75%是由外商投资企业所创造的,因而出口外汇收入的大部分利润由外商投资企业获得,我国只是获得少许的加工费收入。同时, 随着近几年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粮食及先进机械设备的进口需求也日趋增加。因此,用贸易顺差来弥补投资收益逆差,从而保持经常账户顺差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如果依靠外资流入来弥补投资收益逆差,又会产生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资本的经验教训即为最好的例证。

三、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的建议

1.均衡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资金的流入流出。针对外商直接投资一旦出现集中汇出的可能性及对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投资利益的变动趋势,尽快建立一套完整机制,对其总量和结构比例进行统计监测;另一方面外汇局要把握外商投资的总体及平均利润率水平,在制定政策时应合理引导外资企业均衡地流入流出。我国还应注意调整引入外资的政策,在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适当减少,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提高引进外资的门槛,对一些与我国合作开发的高科技项目的投资,仍应持积极的态度,但对于那些不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投资,应慎重决策。同时,可适当促进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这要求逐步完善我国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及海外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成熟行业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对外输出资本,实施产业的国际转移。

2.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将利用外资与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以自主创新增强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因此我们应当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避免对其过度依赖。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推动外资企业对外贸易的加速发展,并注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对外资进入要逐步提高技术含量的壁垒,鼓励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利用其溢出效应推动技术进步,严格限制低技术含量、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外资的引进,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金引进,使我国外资引进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另一方面,应迅速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主体,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里有自己的产品、技术,要具备自主创新的不竭源泉,对跨国公司转移的先进技术和技术外溢程度,不能过分依赖,战略性技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只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抵御危害我国经济安全的现象发生。

3.加强金融监管,建立防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应密切注意防范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目前来讲,如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平衡,并制定和调整相关的资本流出流入政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策重点应该从鼓励流入、限制流出转向流入流出平衡上来,以增强我国资本流动的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君,赵喜仓.中国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李富有.国际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篇5

关键词:净利润率;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收益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很多股民认为,净利润率为正,并且比同期增长那么公司的经营就好,从盈利能力的角度该公司就值得投资。那么股民的这种观念是否正确呢,我们又如何正确使用该指标呢?

一、净利润指标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又称销售净利润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其中:净利润=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净利润指标由:经营业绩、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益三部分组成。

二、净利润指标的分析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营业能力的关键,该指标能够反映每1元营业收入能够带来的利润是多少,表明营业收入的收益水平。如果该比率越高则表明企业销售的收入不仅能够补偿销售成本,并且能够将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都相应得弥补,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该比率企业一方面积极扩大销售,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成本和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投资者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营业利润率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

(二)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包括两个方面:1.实现的投资收益也就是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人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2.没有实现的投资收益,也就是在采用权益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的时候,通过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投资收益的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收益是已经实现的,但是注意投资收益的多少本身不是由企业决定的,当行情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如果行情变差,那么企业的投资收益也会随之变差。在2007年股市牛气冲冲的情况下,企业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下,只要被投资企业实现了盈利,不管是否分给投资者,该投资者都可以按照投资比例将被投资者的盈利作为投资收益。虽然没有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却能够在报表上表现为投资收益,但是这种利润是没有实现的,不能对企业产生实际的效益。

我们当看到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超过其营业收入,其中不乏上市公司投资收益高出其营业收入数百倍的情况下,应该加以警觉,因为对大多数投资公司来说,投资并非主营业务,不能反映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能力,但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确依靠投资收益粉饰利润幅影响公司利润、掩盖主营业务真实收益外,投资收益最大的危险在于其不稳定性,让企业的利润忽高忽低。

(三)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正常经营活动以外的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虽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多大的关系,但从企业主体来考虑,同样带来收入或形成企业的支出,也是增加或减少利润的因素,对企业的利润总额及净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这些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少量的营业外收入没有什么意义,但对利润影响很大的巨额营业外收入多数来自于资产重组、大股东捐赠、政府补助等,因此称其为横财,不可持续。

三、利用净利润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一般包括资产处置损益,政府一次性补贴,一次性投资损益,减值准备的转回,营业外损益等等,这些数据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所以影响的净利润要加以区别。

(二)公司管理费用的异动,一般来说管理费用会慢慢的平稳的增长,假如一下子大幅度波动,那么就说明有问题,不是操纵利润就是管理上有问题,产能的扩张一般来说也不会大幅度增加管理费用。

(三)应收账款,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在增加或者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速度、平均应收账龄在增加,这往往是公司要出问题的先兆。

美国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把某一软件产品卖给客户,按照协议,只要该客户每年向软件公司支付一笔使用费,就可以在未来很多年里使用该软件。这家软件公司在进行财务处理时,却把未来的软件使用费全部折现处理为当年的收入,把根本还没有收到的未来收入列为应收账款。这种做法是前面提到的所谓“提前计算收入法”,有欺诈投资者之嫌,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就是利润的产生伴随着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

国内一些上市公司经常在年底搞突击销售,最后几天的每天销售额是平时的几十倍,造成大批的应收账款,投资者对这样依靠大量应收账款而实现的收入要格外警觉。

四、结语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净利润率指标只是反映了企业综合的盈利能力,但是该指标有可能被上市公司加以利用,通过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项目来粉饰,让投资者认为企业的经营能力良好,所以投资者应该剔除这些不经常发生的因素,还原企业的经营本来面貌,正确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研判。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7.

[2]刘欣伟.透视毛利率[M].财经纵横,2010,2.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篇6

从数据上看,今年以来,上市险企实现了逆袭,四大公司净利润都实现了正增长,共计458亿元,同比增长43.9%。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四大险企利润大增,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收益的增加,今年上半年四大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都超过4%。

太保净利增幅最高

首发半年报的中国太保表现最为突出,净利润翻番,增长幅度达到107%。其中,太保旗下寿险、财险业务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4.62亿元、1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6.9%、11%,一举扭转了2012年末同比下滑21.4%、29.4%的颓势。

去年因投资失利导致净利润下滑四成的中国人寿,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大反转,净利润高达163亿元,同比增长67.6%。

在业绩会上,董事长杨明超也介绍说上半年的政策就是追求规模,在银保领域推出新产品,保证量的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保费为2008亿元,增长8.7%。

杨明生承认此举是为了提升员工的信心,唯一不足是新业务价值不高,仅增长0.8%。不足个位数。杨明生表示,下半年将转向重质,即追求新业务价值。

中国平安上半年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24.2%,排名第三。新华保险的表现最差,净利润仅有21.8亿元,同比增长14.9%,同时也是唯一保费下滑的公司,下滑幅度为8.6%。

投资收益率均提高

今年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多大的起色,但是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都有了不错的提高。这也是上半年各公司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

中国太保是四家公司中年化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为5%,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投资收益达159亿元。

中国人寿投资收益率次之为4.96%,投资收益达494亿元;中国平安投资收益率为4.8%,创三年新高,投资收益为280亿元;新华保险的投资收益率也差不多为4.3%,投资收益为121亿元。

投资收益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在于另类投资渠道的拓展。记者注意到,多数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但是在固定收益投资,尤其是债权和股权项目投资上却有所扩大。

例如中国人寿的权益类资产从9.2%下降到8.02%。杨明生称,公司在上半年股市相对较好的时候进行了利润锁仓,对于下半年股市仍然谨慎,将会加大另类投资的力度。例如,今年上半年投资业内首个基础设施股权计划“中石油西一、二线西部管道项目股权投资计划”,认购金额48亿元。目前国寿在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券投资计划已经投了455亿元。在股权基金方面,投资了国寿苏州城市发展产业基金,合同金额50亿元。另外在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投资也有37亿元。

新华保险也加大了债权和股权的投资。在债权投资方面,资产投资占比达50.7%,上升了1.8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对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和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投资。股权型投资也上升了1.4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的权益类投资资产有所提升,为0.3个百分点,但是另类投资领域增长迅速。在另类投资中,投资性房地产最值得关注。中国太保投资性房地产68.8亿元,同比增长8.5%。

国寿满期给付压力最高

在上半年的数据里,上市险企还有一个数据引人关注,即满期给付期的到来。

2001~2002年,分红险、投连险和万能险等创新产品热销,开启了分红险的第一次销售高峰;随后,受银保业务驱动,具有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在2007年~2008年受到热捧,形成了分红险第二波销售高潮。这两个销售高峰期热销的5年期、10年期分红险满期分别集中在2006年~2007年、2011年~2013年,特别是2007年、2008年热卖的分红险产品以5年期为主,因此,2008年销售的5年期分红险今年将直面给付压力。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年初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就强调,保险监管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要重点关注寿险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

根据半年报,中国人寿给付压力最高。数据显示,上半年个人赔付支出已经达到793.8亿元,同比增长75.8%。杨明生在业绩会上还称,下半年预计还有300亿元的赔付支出,全年共计1000多亿元。

和中国人寿高负荷相比,中国平安的满期给付压力比较小。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满期给付87.6亿元,同比还出现了下降。另两家公司并未单独公布个人业务的赔付支出,但是从整个赔付支出项目上来看,赔付压力也不是很大。新华保险赔付增长速度高一点,上半年的赔付支出47亿元,同比增35.8%。中国太保则仅有7.4%的增长,为54亿元。

尽管中国人寿的给付压力最高,但是杨明生称并不担心,他说公司有充足的资本来满足流动性,从上半年偿付能力基本没有变化上就可以看出公司已经充分准备。当然,这也是上半年冲规模的一个原因。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篇7

关键词:投资决策;科学性;因素;策略

企业经营发展中,出于各种目的会进行投资活动,可以说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投资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回避的经营活动,而投资决策也因此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管理者说难度很大,这些年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营环境更加激烈,企业投资决策越来越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越来越多,如何能够科学的进行投资决策,正在不断地考验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智慧。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在投资决策方面进一步的努力,明确投资决策的要点,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一、企业投资概述

企业投资有着不同的类别以及目的,同时投资本身也有自身的特点,对于这些内容来进行全面的把握,更有助于掌握的企业投资的具体策略,从而实现投资决策科学性的提升。

1.企业投资分类

企业投资按照不同依据、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时间层面来看,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之内的投资被称为短期投资,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被称为长期投资,短期投资主要包括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长期投资则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厂房等等。根据企业投资方向可以将投资分为对外投资以及对内投资,对外投资是指以现金、实物等形式来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等等,对内投资则是指企业投资放在企业内部,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物质、设备等等,一般来说,对内投资风险较小,但是收益也低,对外投资风险较高,同时收益也高。从生产经营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投资可划分为直接投资以及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用在生产经营方面,间接投资是指企业购买一个能够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

2.企业投资特点

企业投资工作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其一就是企业投资目的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投资目的客观上存在差异性,不同的投资目的意味着不同的投资决策;其二就是投资时机选择性,投资决策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时机不当会导致投资失败;其三就是投资者收益不确定,企业投资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收益大小很难准确把握;其四就是投资回收期限性,投资需要收回,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意味着只有及时进行资金回收,才能够带来应有的投资收益。

3.企业投资目的

从企业投资目的来看,企业投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规模收益,企业投资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或者拓展新的市场,来带来企业规模的增大,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实力。二是为了控制相关企业,企业为了控制市场,减少竞争,从战略层面出来对于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实施收购或者财务投资控制部分股权;三是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企业通过投资来购买新的机器设备,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实现企业成本的下降。

二、企业投资决策考虑的因素

企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投资收益、投资风险以及投资环境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投资收益

尽管企业投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哪一种投资目的,最终都是追求投资收益,因此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将决策重心放下投资收益分析方面,如果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则投资并不可行,反之则意味着投资决策的可行。投资收益分析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直接受益、间接受益、长期收益、短期收益、财务收益、战略收益等等,然后根据收益预期来进行投资决策,从而寻求收益最高的决策。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收益未来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这种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是相伴而生的,投资风险高意味着投资收益也高,投资收益高也意味着投资风险该,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分析,如果投资风险较大,则需要注意投资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注意合理规避投资风险,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一个水平。

3.投资环境

企业投资决策中另外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就是投资决策,任何投资决策都发生在一定的投资环境下,市场经济下的投资环境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多变性,如果投资决策环境分析不到位的话,很容易就会滋生各种投资风险。因此企业投资决策中,需要注意对投资环境的分析以及把握,预测投资环境的变化趋势,不断增强对于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根据投资环境变化来进行投资决策的调整。

三、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提升策略

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做好这一工作并非易事,通过对于学者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加上对于一些企业投资决策经验的借鉴,本文认为要全面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谨慎筛选项目

谨慎筛选投资项目这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第一步,投资项目的选择一定要谨慎,避免在项目选择方面过于盲目,更不能够看到市场上一些热点投资项目,不加科学分析,便进行投资,实践证明,盲目跟风投资,十有八九都会失败。因此企业投资项目选择方面一定要谨慎,对于投资项目的前景、风险、收益等等进行一个基本分析,然后在确定究竟是否选择这一投资项目,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确保投资项目能够获得成功。

2.全面进行信息收集

企业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大量掌握决策信息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则企业投资决策分析结果可能就会出现不准确的问题。举例而言,企业投资决策离不开对于投资项目行业、市场、政策、收益、风险等方面信息的分析,这些资料的不全面或者不真实将会导致决策分析偏离实际太远,从而得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信息的全面搜集,通过大量信息资料的掌握分析,来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3.比较分析不同投资方案

企业投资决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投资方案,这些投资方案往往是各有利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往往就是比较分析不同的投资决策方案,从而优中选优,确定最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投资方案。企业投资决策中不同投资方案的比较分析需要遵循次优原则,任何投资方案本身都有自身的优点,但是要想在确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投资方案却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投资方案对比方面需要遵循次优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4.注意投资风险控制

投资有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投资风险的控制,做好投资风险应对预案,这样一旦出现了投资风险,可以及时根据预案来进行投资风险的化解、分散,减少投资风险带来了的各种损失,反之如果没有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很容易会出现投资风险一旦失控,导致投资全盘皆输的局面。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是必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只有全面的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才能够的给企业地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靳京津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参考文献:

[1]哈成华.企业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财经界,2014年23期.

[2]徐飞.企业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分析[J].浙江学刊,2009年4期.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篇8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投资预算 预算管理

投资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投资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地位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获利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投资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一部分,它与经营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一起共同构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投资活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投资预算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投资活动的成功与否。投资预算是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基础,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受到投资金额、投资期限、投资领域等因素的制约,因此高度依赖于投资预算。特别是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投资预算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公司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的支出金额更大。因此,投资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投资预算管理的功能

落实企业战略目标功能。企业的投资预算管理总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它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并通过定量化的设计和展示来反映企业未来的计划和目标。通过对投资预算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企业在投资中趋利避害,以更高的效率,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规划功能。投资预算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一个过程。投资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步骤进行一个大概的设计,促进企业整体稳步前进和发展。

协调功能。通过投资预算管理,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分工,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同时,通过明确定义各部门和各员工的权限空间和责任范围,使各部门、各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既避免了职责交叉,又消除了职责真空,从而实现了各部门、各员工之间良好的合作,进而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一致。

控制功能。一方面,通过投资预算管理,可以在活动之前,就对之后的投资活动作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在活动之中对项目的运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对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实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投资预算管理,可以初步描述未来投资活动的过程,使企业准确把握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潜在风险,从而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使之后的投资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三)投资预算的项目评价方法

1.净现值法。所谓净现值,就是一个投资项目在未来各年的投资收益的总现值与投资成本的总现值之差,其实质就是企业投资利润的总现值。其贴现率为资金成本或资金的机会成本。若净现值大于零,说明投资项目的收益大于成本,项目可行;若净现值小于零,说明投资项目的成本大于收益,投资亏损,则该投资项目不可行;若净现值为零,说明该投资既不亏损也不会盈利,则企业需根据其战略规划和需要确定是否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贴现率,CF为现金流量为各年的净现值流量。净现值法实际上是利用贴现现金流的方法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项目评估。

2.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法(IRR)就是根据企业设定的最低收益率标准进行投资项目进行财务评估的方法。内部收益率是使其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若内部收益率大于其资本成本或企业所能接受的最低投资收益率,该方案可获利,项目可行;反之若内部收益率小于其资本成本达到的投资收益率,该投资项目将亏损,项目不可行。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F为各期净现金流量,IRR即为企业的内部收益率。

3.获利指数法。获利指数(PI)法是指一项投资活动未来各期净现金流的现值和初始现金流出值的比率。若获利指数大于或者等于 1 时,项目可行;若其小于 1 时,项目不可行。获利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F 为项目各期净现金流量。

4.回收期法。回收期法就是依据企业收回投资成本所需的时间为标准确定项目可行性的一种投资预算方法。回收期是指公司用项目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增量来收回项目全部投资所需的年限。其决策的标准就是投资回收期应小于设定的时间时,项目可行;否则项目不可行。其计算公式:

TP为回收期,CF 为项目全部投资现值之和,CF 为项目投资期间的税后增量现金流量。

5.投资收益率法。投资收益率,是指预期年度税后利润或年均税后利润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其评价标准是投资收益率大于企业目标报酬率时,项目可行;反之,项目不可行。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P为项目年平均税后净利润, S 投资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残值。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预算管理现状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实际上就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就是政府部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意图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同时基础设施投资是为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好公共服务为目的的。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管理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取向,实现投资预算过程的民主化,让更多公众参与投资预算的制定与管理,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并采纳其合理部分,以保证社会公益性目标的实现。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决策程序:不同的投资项目分别由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进行审批,而完全忽略了社会的参与。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文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篇1[关键词]信息系统项目;投资收益;分析评价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38[中图分类号]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