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的内涵范文
社区文化的内涵篇1
【关键词】社区教育 乡土文化 探究与实践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社区教育发展来讲,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社区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如何通过有效机制,发挥好乡土文化的优势,是社区教育特色发展、突破瓶颈的重要路径。社区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过去提出的社区教育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的观念,到当前树立社区教育保障人民对文化教育合法权益的法制要求,在观念上是一个重要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区教育能形成学习型社会氛围,启迪人们的心灵,使老百姓有权利分享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的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价值表现为:
(一)理论价值。社区教育是社区成员的社区生活、社区发展与教育融合一体的教育共同体。社区教育依托社区文化,才能有效提升社区教育的影响力,才能深化社区教育的底蕴,而社区文化融化为社区教育形态,才能有效地提升社区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品位,有效提升社区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社区教育的教化价值。这是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关系的规律性价值所在,也是乡土文化得以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原因之所在。
(二)应用价值。乡土文化是社区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更新的过程中,乡土文化以各种载体的形式保存了下来,而也有些却因为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非物质”的特征、社会变迁以及人为破坏,被后人所遗忘的文化流失或扭曲现象。这个现象呼唤社区文化与社区教育互动融合的迫切性。丰富的乡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运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为社区教育发展服务,提升市民人文素养服务,是发展社区教育特色化、本土化、内涵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弘扬和发展本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拓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弥补现有社区教育形式单一和缺乏特色的不足,使得社区教育形式更丰富,内涵更深刻。
乡土文化促进社区教育发展,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文化作用于社区教育发展
乡土文化在领导层面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社区教育发展方向进行决策的影响与把握上。我国开展的社区教育是以乡土文化为主体、政府主导的社区教育。因此,在政府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居民学校的过程中,必定会考虑乡土文化。只有政府重视、特色引领,乡土文化才能发挥其在社区教育中融合、协调、激励、辐射的作用,也才能使社区教育充分体现乡土文化的特征,使其在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中明确发展方向。
二、乡土文化在战略目标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作用于社区教育
乡土文化在战略目标上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主要体现在乡土文化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指向,从而丰富社区教育发展的内涵。为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全国许多社区教育都在战略制定上融入乡土文化发展的元素,如沛县地区打造社区教育“刘邦故里”品牌,塑造刘邦塑像,设立刘氏公馆等游览观光地带,致力于将传统文化、现代文明融为一体新型的融合文化;丰县地区设立了“一镇一品、一乡一特”的新理念,如丰县赵庄镇,精心实施,塑造赵庄文化旅游大镇新景观。一是开发建设汉皇祖陵景区、袁集百鸟园、金刘寨百果园、太行水街、汉韵公园五大旅游景点;二是新建汉源文化广场、秀水街文化广场、数字电影放映广场、太行生态园演艺广场、聚源路文化体育广场五处群众文化娱乐广场;三是新建汉韵园、人口文化园、水韵园、太行堤餐饮文化生态园、迎宾园五个镇区游园;四是以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康王赵构、清康熙宰相张玉书、清进士蒋兆鲲五大历史名人的传说典故为载体,用文化墙以石刻的表现形式,再现赵庄深厚的历史文化。把丰县的乡土文化打造成富有城乡结合独有特色的新型城市文化
三、乡土文化不断促进社区教育向前发展
利用乡土文化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整体规划,全面推进,以点带面,共同提高,不断放大社区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优势,形成全辐射效应,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和外延发展,进而促进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政府在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时,也要合理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使得乡土文化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乡土文化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理论高度
对乡土文化的知悉是弘扬特色文化与社区教育相互促进的基础。通过收集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多种研究形式,深入县、镇文化馆、县图书馆、走访众多群众了解、查看历史遗留古迹等,利用各种途径发放、回收问卷,了解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尽我们最大的力度了解虺王文化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充分讨论,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提升理论高度,为建设社区学习资源、实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和开展社区文化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大乡土文化与社区教育成果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乡土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人。社区教育是以人为本,实现终身教育,提升民众素质的社会性基础工程,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所以两者相容并存、具有兼容性。就社区教育而言,无论是其教育对象、教育手段,还是其服务范围,都远远超出了普通学校的常规教育范围,社区教育队伍应该是涵盖了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力量,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涉及的层面较广,比如活动、培训、宣传、管理、协调、学习型组织创建等等。
社区文化的内涵篇2
高校社区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虽然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它总是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对学校校风建设、学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社区文化通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相互影响,为新生适应校园生活创造良好氛围;通过学生自治组织建立与运行,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提升主人翁意识;通过社区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咨询,促进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改善人际交往关系;通过学生活动平台的设立,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总之,高校社区文化,在育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大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精神风貌的形成,对每一名大学生具有内在推动和外在塑造的作用。
高校社区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导向、教育、传承、服务、规范、媒介等几大功能,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与升华。高校社区是集工作、学习、生活于一体的青年学生集聚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宣传阵地。如前所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是外延式建设,就高校社区文化建设而言,这一点更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即学生公寓楼栋建设、社区绿化等配套设施。在外延式完全发展的情况下,高校发展逐渐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转变,就高校社区文化而言,更注重社区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社区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在内涵式发展阶段,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将外延式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形成社区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内涵式发展视阈下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一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社区文化建设思想,要求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现代人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传统的以管理为本向以育人为本转变,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重视学生需要,突出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充分肯定,信任学生的潜能、智慧,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通过学校教育、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便利学生办事,维护学生群体利益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坚持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理念为中心,就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公寓管理中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为学生排忧解难上,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营造温馨、和谐,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氛围;另一方面,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出发,让学生切实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在社区内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并让学生参与社区管理委员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将宿舍卫生检评、道德文化建设、社区维权等工作及监督、批评等职能赋予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2.两条主线:以提高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为主线,强化特色
现代高等教育既要承担培养“专才”的专业教育的使命,又要承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教育”使命,以使人成为“现代人”。现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特别注重其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主要载体,必须牢牢抓住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两条主线,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成才。就高校社区而言,必须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现代大学社区文化,推进高校社区内涵式发展。以社区文化系列活动为平台,构建人文社区,开展文明宿舍评比、社区维权日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积极地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创新型社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强思维整合能力培养,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相互融合,突出学科交叉与专业特色,强化多角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打好本专业基础的同时,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构建和谐社区,进行心理团辅,培养沟通协调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与能力。
3.三大平台:创设就业、读书、活动三大平台,培养创新型大学生
提高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社区作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必然不断创新,构筑平台,以有益于培养有质量的创新型大学生。一是构筑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计划,在社区内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划拨专项基金,帮扶大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同时注重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创业”,谋求在现有资源环境下做得更好;二是构筑学习平台,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互动。通过建设社区阅览室、自习室,组建社区学风督导与帮扶小组,开展经典诵读、读书节、科技节等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社区学习风气,促进校风建设;三是构筑精品活动平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通过对社区文化活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以弘扬主旋律,培育优良社区文化为主题,抓好品牌性社区精品活动建设,重点组织学雷锋公益活动、我爱我家社区装扮活动、国庆游园活动及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传承传统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4.四进公寓:推进道德文化、党团工作、自我管理机制、心理健康进公寓,深化文明社区建设
公寓是学生课余生活最集聚的地方,在高校社区文化建设中,推进“四进公寓”制度,是内涵式发展下高校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选择。一是道德文化进公寓。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利用公寓区宣传栏、网络等宣传阵地,向师生宣传《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介绍先进人物事迹,弘扬模范高尚精神;广泛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崇尚节水、节电绿色生活方式;推行“光盘行动”,倡导“爱粮节粮”;开展“文明修身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制作、粘贴“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宣传画及道德守礼、学风名言警句,营造浓厚道德文化氛围。二是党团工作进公寓。打造公寓区思想政治宣传阵地,划定固定区域建设成为学生党团宣传活动阵地,并制定《学生党团活动室管理办法》;设立“党建之窗”、“团学信息”等宣传板块,实时更新信息,关心学生思想动态;建立党员“包干责任区制度”、“学生干部服务岗”,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提升党员服务意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实行党员宿舍挂牌监督制度,促进党员自省与进步。三是自我管理机制进公寓。实行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辅导员监督、引导为辅的管理模式,完善《学生宿舍卫生检评标准》及晚间零报告等各项制度,组建学生卫生检评、学生公寓督查、文明礼仪督导等专项服务组,严格保障宿舍区安全、稳定。四是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采取积极举措,优化公寓区心理环境,在公寓区全面渗透心理素质培育。依托公寓区心理咨询室,开展面对面咨询,帮助来访学生改善不良情绪和行为;依托心理团辅室,为学生进行团体辅导,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总结
高校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文化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精髓,推动高校社区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题中之义。
社区文化的内涵篇3
【关键词】社区文化;现状;文化建设;社区和谐
一、社区文化的概念
社区文化是指通行于一个地域范围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结构、信仰结构和行为规范结构,如追求、期望、价值观、宗教信仰、风俗、道德、法律等方面。其中深深积淀着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和特定象征等。
二、社区文化现状
(一)社区文化活动开展不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中,有67%的居民认为社区举办的社区文化活动很少,有13%的居民居住的社区从来没有举办过社区文化活动,并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居民中有34%和46%的人很乐意或者会选择性的参加社区文化活动,32%的人闲暇时间在3-5小时,24%的人闲暇时间在7小时以上,有共计77%的被调查居民对社区文化设施持一般和满意态度。这说明社区文化活动在量上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二)社区居民缺乏归属感。在人口流动性较强的今天,居民的住所也在不停的变动。根据问卷带调查结果显示,在同一社区居住时间在3年以下的占16%,3-5年的占17%,也就是说短期居住的居民占到了35%的比例,社区居民的流动使他们之间形成固定的邻里关系产生了困难,加上社区居民彼此之间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爱好等的不同,使他们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
(三)社区文化活动组织不到位。在调查中发现,多数社区文化活动是由民间团体举办,但这样的活动往往没有得到共同的响应。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等基层组织应主动到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并且尽量做到去行政化,充分表达民意。
(四)社区文化活动的价值取向有待规正。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社区文化活动如广场文化活动等只是社区居民而且主要是中老年人休闲的一种方式,并没有文化内涵。社区文化活动应该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开展,进而促进社区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一)应适当多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居民中,有67%的居民认为社区举办的社区文化活动很少,有13%的居民居住的社区从来没有举办过社区文化活动,这说明负有组织实施社区文化活动的机构或单位未尽到组织义务。至于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社区成员间联系不够紧密,缺乏交流和不易形成共同的心声表达。受居民在社区居住时间长短的不同、居民年龄的差异、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的不同以及娱乐休闲方式的不同等原因,他们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节奏,在对社区和整个城市的了解和适应上、对处在不同人生阶段事务的侧重上、对不同价值的追求上以及在对不同娱乐方式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这些都导致居民之间相互分化和疏远,找不到共同的归属感。(2)组织机构或单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乐意参加和有选择性的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80%,这说明社区内的很多人在主观上还是愿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但只是客观上往往找不到表达意愿的途径罢了。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应该主动了解社区居民的意愿,切实把握他们的需要,适时适当的开展类型多样的文化活动。
(二)根据社区居民的具体情况和切实需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1)针对社区中主要年龄段人群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针对社区中主要年龄段人群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并不是说抛弃其他年龄段居民的需要,而是应该在满足主要年龄段人群的需求下,使文化活动的内容要尽可能的有其他年龄段的需要,以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发挥文化活动应有的作用。(2)针对主要文化层次群体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兼顾其他文化层次群体需要。社区文化活动组织者应开展多类型的符合各类群体需要的活动,在活动中着重体现出主要文化群体的需求,从而带动其他文化群体的需要和诉求表达,推动社区文化的塑造。(3)根据社区居民的主要兴趣和娱乐休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突出社区文化的引领促进作用。社区文化以群众文化为主,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社区文化的有力手段,是引导、促进、激励社区文化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工具,只有抓住居民群众共同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活动的作用。(4)改善和优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注重组织者一方和居民的互动。首先,社区文化活动应真切符合社区居民的需要,应注重内涵而不是形式,一味的搞形式主义和官方化只会扭曲社区文化的真正内涵,误导社区居民的价值判断,还会使居民因此对社区文化活动排斥、抵制,在被调查的人中,有17%的人认为社区活动只是走形式,没有真正参与进去,有11%的人参与后感觉没有任何收获;其次,组织者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应摆正姿态,尽量去官方化,和社区居民融为一体,不要成为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应与居民一起感受社区文化活动的内涵,到群众中去,了解社区居民的家长里短,把握他们的心声。
总之,搞好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以社区居民个体情况为基础,全体居民需求为目标,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更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坚持探索,使每个居民都愿意参与进来,都能在社区文化活动中都有所收益,这样,才能显现社区文化的内涵,促进社区居民文化生活质量,实现社区文化的发展与扩散,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的内涵篇4
作者:王孝千 单位:富阳市东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健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做到有人干事、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发挥党、政、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各自的优势和积极性,齐抓共管,形成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格局。制订出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3],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通过文体活动抓凝聚力建设和精神文化;通过竞赛比武抓学习文化;通过医疗卫生工作者评先评优抓服务文化;通过岗位廉政教育和营造廉政建设氛围抓廉政文化;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抓管理文化,同时给予一定经费保障。明确主题“守护健康,共创和谐”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的宗旨和主题。它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把宣传精神、形象、标志文化内涵作为文化建设的切入点,激发所有工作人员的创新热情,形成团队精神,产生共鸣的效果,使工作人员的奋斗目标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相统一。将文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中心负责人切实担负起对单位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责任,保证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各科室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与科室评先评优挂钩。同时,把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其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突出重点在办公大楼一楼设立宣传栏,专门进行社区卫生文化建设宣传。在一楼大厅增设电子显示屏,公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动态、办事程序、服务承诺等内容。巩固和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发挥年轻工作人员、妇女同志的积极性。在办公楼楼梯张贴廉政警示用语,体现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强图书室管理,充实业务书籍数量,延长阅览室开放时间。经常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为工作人员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建立荣誉室,展览获得的各项奖励等。精神文化突现“四个一”:即一个宗旨:守护健康,共创和谐;一种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精神:敬业、务实、责任、奉献;一种质量理念:用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一种历史使命:争当人民健康事业的“守门人”。强化执行要进一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着重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树立品牌意识[4],发动全体工作人员尤其是医生学习工作人员守则、行为规范、行风效能建设、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完善各类人员的考评制度和考核标准,制度和标准重点体现工作业绩、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观、作风等内容。要求每个科室开展一次社区卫生服务文化建设大讨论,写好关于文化建设学习讨论心得体会,把执行力建设纳入科室和人员考核准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深入社区,贴近居民,赢得社区居民的信赖,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能够持续、健康运行的基础[5]。加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对塑造这一功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当前必须增强具有时代特征的社区卫生服务文化氛围,深入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教育、文明行为常识教育、典型人物模范事迹教育,在工作人员中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引导工作人员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宣传方面,扩大全科医生在社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6],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文明用语和着装要求,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形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楼大厅和走廊要体现社区卫生特色和文化内涵,建立文化宣传窗(廊)和文体健身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氛围。总之,文化建设是从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出发来协调和控制人的行为,既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又使他们的行为自觉地趋向一致,构成团结协作的整体,为实现医院目标而努力[7]。满足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形成后,通过文化的培育、教化和熏陶,用新型的服务文化理念规范工作人员的思想与行为,不断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使广大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就会趋于一致,能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交流和沟通。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活动吸引人,就能将文化的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为社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8],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社区文化的内涵篇5
然而社区教育的发展并不像人们所预期的那么轻松,面临着许多困惑,我把它总结为“二个不强,三个难以统一”。“二个不强”即社区组织的号召力和约束力不强;社区居民主动要求学习的愿望不强。“三个难以统一”是社区居民年龄跨度大,学习内容难以统一;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差异大,学习层次难以统一;社区居民职业分布广,学习时间难以统一。
针对这些困惑,如何创新社区教育运行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关怀,激发居民自身学习的需求是摆在我们社区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思考与探索中,我深切感受到社区教育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说到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综合。内涵发展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动事物朝着健康、高效、有序、公正的方向发展。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必须坚持三大原则。
一、坚持民本原则,不断满足居民的发展需求。
民本原则是内涵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开展社区教育根本的价值取向,体现社区教育的深度。为此,我们可对社区教育的现状和居民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利用社区学院,现代远程教育站,市民学校,民办教育机构等社区教育平台,对社会全体成员(包括婴幼儿、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人群,也包括下岗失业人群、残疾人群,外来民工群体等弱势人群),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的教育培训。
1、面向有学历要求的居民开展学历教育。如我们锦屏街道社区学院为满足居民的继续教育需要,与武汉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远程教育,先后有600多人毕业。
2、面向企业职工、下岗无业人员和外来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开设电器维修、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等培训班,以增强择业竞争能力,缓解就业矛盾。
3、面向社区老年人开办书法、绘画、摄影、太极拳等各种培训班,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4、面向社区青少年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举办夏令营、祭扫烈士墓等,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5、面向婴幼儿开展教育,利用早教中心、妇幼保健院等机构对0-3周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这不分民族,不限男女,不论资历,不分贫贱的教育,满足了每个人的学习需求,可谓是人人有学习权利,人人有发展机遇。
二、坚持全面原则,不断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
全面原则是内涵的主要内容,坚持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这是体现社区教育的公正与公平,反映了社区教育的广度。为此社区教育的培训形式必须是灵活多样的。班级授课、讲座论坛、现场指导、文体活动等,广大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如我街道锦山社区开展了“邻里‘七相’守约”活动,(我们相识成邻居,尊老爱幼图和睦;我们相知成朋友,举止有礼讲文明;我们相帮助弱势,扶贫济困献爱心;我们相学求共进,知荣明耻讲诚信;我们相容共善待,交往致意多谦让;我们相乐为健康,离迷赌毒树新风;我们相爱创和谐,安居乐业奔小康。)这七个系列特色活动,为居民群众搭建了从相识、相知、相容、相爱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收到了“人人参与,户户献策”的教育效果。另外,居敬社区成立的“乐之约”音乐沙龙,隔天进行,从不间断;东门社区“一个延伸,五个面向”(社区教育向楼院延伸,面向党员、面向在职人员、面向青少年、面向中老年、面向弱势群体),效果明显。长岭社区青年中心设置的锦山论坛QQ群,发展会员300多名,为弱势群体做好事、办实事,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这些不拘一格的社区教育活动没有时空的限制,社区居民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可谓是时时有学习机会,时时有发展希望。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内涵的重要体现,通过社区教育的开展,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突出矛盾,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其中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举办带有鲜明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锦屏街道精心打造江滨文化广场自身文化品牌,政府搭台,群众参与,自娱自乐。据统计,共举办专场演出150余场次,2600多人次“居民演员”登台献艺,演出各种文艺节目1800多个,中间还放映电影120余场,吸引近10万人次到场观看,营造了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同住温馨家园,共建和谐社区”迎“七一”专场音乐会、“红五月”乡村文化节暨乡村青年歌手大奖赛,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情传递情暖2008”5.29广场文艺晚会更是体现了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的人间真情……还有刚才谈到的锦山社区开展的“邻里‘七相’守约”系列活动彰显人性光辉。花园社区“聊天角里聊和谐”、“回音壁里听心声”、“夕阳驿站话不老”、“心语热线连健康”等这些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情的活动体现了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可谓是处处有学习场所,处处有发展平台。
社区文化的内涵篇6
然而社区教育的发展并不像人们所预期的那么轻松,面临着许多困惑,我把它总结为“二个不强,三个难以统一”。“二个不强”即社区组织的号召力和约束力不强;社区居民主动要求学习的愿望不强。“三个难以统一”是社区居民年龄跨度大,学习内容难以统一;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差异大,学习层次难以统一;社区居民职业分布广,学习时间难以统一。
针对这些困惑,如何创新社区教育运行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实施教育关怀,激发居民自身学习的需求是摆在我们社区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思考与探索中,我深切感受到社区教育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说到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综合。内涵发展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动事物朝着健康、高效、有序、公正的方向发展。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必须坚持三大原则。
一、坚持民本原则,不断满足居民的发展需求。
民本原则是内涵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开展社区教育根本的价值取向,体现社区教育的深度。为此,我们可对社区教育的现状和居民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利用社区学院,现代远程教育站,市民学校,民办教育机构等社区教育平台,对社会全体成员(包括婴幼儿、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人群,也包括下岗失业人群、残疾人群,外来民工群体等弱势人群),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的教育培训。
1、面向有学历要求的居民开展学历教育。如我们锦屏街道社区学院为满足居民的继续教育需要,与武汉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开展远程教育,先后有600多人毕业。
2、面向企业职工、下岗无业人员和外来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开设电器维修、计算机操作、家政服务等培训班,以增强择业竞争能力,缓解就业矛盾。
3、面向社区老年人开办书法、绘画、摄影、太极拳等各种培训班,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4、面向社区青少年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举办夏令营、祭扫烈士墓等,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5、面向婴幼儿开展教育,利用早教中心、妇幼保健院等机构对0-3周岁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这不分民族,不限男女,不论资历,不分贫贱的教育,满足了每个人的学习需求,可谓是人人有学习权利,人人有发展机遇。
二、坚持全面原则,不断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
全面原则是内涵的主要内容,坚持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这是体现社区教育的公正与公平,反映了社区教育的广度。为此社区教育的培训形式必须是灵活多样的。班级授课、讲座论坛、现场指导、文体活动等,广大社区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如我街道锦山社区开展了“邻里‘七相’守约”活动,(我们相识成邻居,尊老爱幼图和睦;我们相知成朋友,举止有礼讲文明;我们相帮助弱势,扶贫济困献爱心;我们相学求共进,知荣明耻讲诚信;我们相容共善待,交往致意多谦让;我们相乐为健康,离迷赌毒树新风;我们相爱创和谐,安居乐业奔小康。)这七个系列特色活动,为居民群众搭建了从相识、相知、相容、相爱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收到了“人人参与,户户献策”的教育效果。另外,居敬社区成立的“乐之约”音乐沙龙,隔天进行,从不间断;东门社区“一个延伸,五个面向”(社区教育向楼院延伸,面向党员、面向在职人员、面向青少年、面向中老年、面向弱势群体),效果明显。长岭社区青年中心设置的锦山论坛QQ群,发展会员300多名,为弱势群体做好事、办实事,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这些不拘一格的社区教育活动没有时空的限制,社区居民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可谓是时时有学习机会,时时有发展希望。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内涵的重要体现,通过社区教育的开展,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突出矛盾,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其中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举办带有鲜明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锦屏街道精心打造江滨文化广场自身文化品牌,政府搭台,群众参与,自娱自乐。据统计,共举办专场演出150余场次,2600多人次“居民演员”登台献艺,演出各种文艺节目1800多个,中间还放映电影120余场,吸引近10万人次到场观看,营造了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同住温馨家园,共建和谐社区”迎“七一”专场音乐会、“红五月”乡村文化节暨乡村青年歌手大奖赛,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情传递情暖2008”5.29广场文艺晚会更是体现了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的人间真情……还有刚才谈到的锦山社区开展的“邻里‘七相’守约”系列活动彰显人性光辉。花园社区“聊天角里聊和谐”、“回音壁里听心声”、“夕阳驿站话不老”、“心语热线连健康”等这些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情的活动体现了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可谓是处处有学习场所,处处有发展平台。
社区文化的内涵篇7
着力于组织和谐,增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功能
“组织和谐”的基本内涵和目标,就是着眼于整合社区内各类组织资源,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功能。
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网络。建立社区党组织、片区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基层组织网络,并逐步理顺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股份合作社之间的关系,使社区党的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同时,根据社区规模不断扩大和村村合并、村居混合的实际,创新党组织设置,将社区党组织普遍升格为党总支,一些村居混合、党员数量较多的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工委,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功能。在社区干部选拔方式和能力培养上,坚持以民主开放为取向,通过公开招聘、公推竞岗等多种途径,优化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境外培训、集中轮训,提升了社区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在全面建立市(县)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工作联席协调机制、社区普遍与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的基础上,把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吸收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使辖区单位党组织有了参与社区共建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形成了区域性横向联动的组织网络。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其他各类基层组织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建立了“党建联抓,共建坚强堡垒;经济联帮,共谋发展大计;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卫生联管,共创美好家园;服务联办,共筑民心工程;教育联抓,共育时代新人”的“六联共建”机制,为党组织统揽社区全局,协调各项事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着力于文化和谐,建设社区成员共同的精神家园
“文化和谐”的基本内涵和目标,就是着眼于培育社区先进文化、特色文化,在社区成员间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
党建工作与培育社区精神相融合。社区党组织通过大力弘扬“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积极开展特色文化家庭、十星级文明家庭、学习中心户等争创活动,建立文体工作特色党支部、党小组,成立书画、手工、收藏等特色活动小组,积极培育独具特色、富有时代性的社区精神。社区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党建工作与满足居民精神需求相融合。社区党组织大力开展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童趣小乐队”、“老年合唱队”等一支支富有特色的群众性文艺团队,活跃在居民群众中间;“广场文艺晚会”、“卡拉0K大奖赛”等一台台文艺演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一项项健身活动,掀起了居民群众体育锻炼的热潮;“邻居节”、“社区艺术节”等一个个文化节日,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投身社区建设。
党建工作与提升居民整体素质相融合。积极推进基层党校、市民学校等教育平台落户社区,使之成为提升居民文化道德素养的重要阵地。多方整合教育资源,推动远程教育、网络大学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大力打造“网上社区”,街道开通党建网站,社区建立党建网页,并开展网上座谈、网上交流、网上教育,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居民素质。
着力于利益和谐,不断夯实社区稳定的基础
“利益和谐”的基本内涵和目标,就是着眼于各种利益关系和谐稳定,在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中实现社区的和睦安定。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把保障党员权利、尊重群众的意愿,作为整合社区政治利益的核心内容,通过建立社区事务理事会、监事会,实行党务公开、居务公开,构建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党建格局。通过社区党组织直选、社区居委会直选,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在社区得到有效落实。
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社区党组织以困难群众、失地农民、外来人员为重点,帮助他们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失业救济等各种保障,及时送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大力推广“爱心接力站”、“爱心银行”、“慈善超市”等做法,对“农转非”无业人员,落实必要的生活补贴。对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发放救济金、困难补助金等,把社会保障覆盖到社区各个群体。强化居民群众的就业保障。不少社区党组织专门成立了社区再就业领导小组,建立了“职介服务所”,做到对下岗失业职工特长、家庭状况、失业下岗原因、就业需求、安置结果、再就业工作表现“六个清”,关心走访、帮助教育、培训指导、安置就业、跟踪服务、协调管理“六到位”,在用工单位和下岗失业职工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着力于人际和谐,形成和睦相处的融洽关系
“人际和谐”的基本内涵和目标,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诚信、友爱、互助的融洽关系。
开展党员志愿活动,服务社区居民。在全市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活动,发动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成为注册志愿者,以街道社区为基地,围绕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塑造城市形象等开展志愿服务。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走进群众,加入社区政策宣传、护绿保洁、义务诊疗等志愿小分队,常年开展社区服务。
开展零距离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全市各街道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成立社区服务站。广大社区党组织开发服务项目,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内涵,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医疗、咨询、扶贫帮困等服务,使社区居民老有所乐、少有所学、幼有所托、残有所助、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帮。
加强情感交流,贴近社区群众。许多社区建立了“党员谈心室”、“情感小屋”,开设情感陪护服务,开展“零距离访谈”活动,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沟通思想感情。一些街道在社区居民间开展爱我社区、爱我楼组、爱我家庭“三爱”活动,进行夫妻恩爱情、父母养育情、婆媳体贴情、兄妹手足情、邻里互助情“五情”教育,提倡“敞开家门迎友邻,一家有难众户帮”,营造了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
着力于环境和谐,建设居民群众生活的美丽家园
“环境和谐”的基本内涵和目标,就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美丽家园。
社区文化的内涵篇8
[关键词] 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平安和谐 社区文化工作机制
随着企业重组步伐的加快,蒲白矿区形成了生产厂矿与后勤社区两大发展格局。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矿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经历几年的发展后,在丰富居民生活、促进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分析社区文化发展实际,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社区文化建设这几年来一直在搞,不管是在职职工文化生活,还是居民文体活动上,一直开展着蓬勃向上的活动,也吸引着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但是,这些活动缺乏系统规划,年年有活动,年年都是重复,文化建设要达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系统的目标。2.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创新。一直以来人们把文体活动称之为文化,对文化一词的内涵局限在单一的几场文体活动上。面对社区这个主体发展面临的种种新问题,社区文化应该涵盖社区的稳定、服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应该积极探讨社区文化在稳定服务发展上应该遵循的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创新社区文化。
3.社区文化建设阵地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社区成立以来,队伍年龄偏大,基础设施几年来欠缺投入,能干的年轻的都重组到了生产单位,社区文化建设队伍后继无人,文化阵地发展严重不足,基础亟待加强。
结合建安处社区几年来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探索,笔者认为,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就要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为主导,以创建文化网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社区稳定和谐为目标,以培养高水平的社区文化骨干为组织保证,扎实推进和谐文化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社区文化才能蓬勃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抓组织建设,建立有序的社区文化工作机制矿区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矿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和社区建设规划,量化硬件、软件指标,逐月、逐季考核,予以重点发展。首先要成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使之形成矿区、社区、小区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格局,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其次,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党委、总支、支部牵头,相关部门科室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共谋发展的格局,不断把各项资源优势整合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2.要抓好阵地建设,搭建良好的社区文化发展平台社区文化阵地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基本条件。为给社区居民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空间,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要结合社区区域优势和实际,树立“共建共享、共促发展”的理念,建设一批社区文化活动阵地。我们建安处社区自成立以来,兴建了社区健身娱乐小广场,新建了阅览室和图书室,建立了文化宣传长廊。为开展社区文化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在这些平台上,社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起到了凝聚人心、团结互助的良好功效。
3.要抓好队伍建设,夯实社区文化建设基础社区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首先要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建中老年舞蹈队、秧歌队、锣鼓队、门球队,鼓励他们参加局内、外各项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其次要注重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到建设特色文化家庭中来。建安处社区从2006年陆续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这一活动结合社区实际,吸引辖区住户积极参与,为社区的平安文化献计献策,为弘扬平安文化各树一帜。在2007年有50户平安家庭的典型代表受到了社区的表彰,使平安文化成为建安社区的特色文化。对倡导文明生活方式,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4.抓好活动创新,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活动是社区文化的生命。社区文化活动不仅成为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扬形式,也成为社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逐步改变过去文化工作侧重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教文化卫生知识普及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利用社区再就业中心这一载体,为下岗失业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解决就业问题;开展党员帮扶结对活动,弱势群体救助活动,开展廉洁文化进社区活动等,使社区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作用更加突出。
5.抓特色文化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要始终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不再仅仅限于繁荣文化、提高居民素质,它已打破了文化视角狭窄的格局,而是积极介入经济发展、邻里团结、拆迁拆违、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等工作中,使社区文华具备盈实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科学发展观认真思考、统筹社区文化发展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在创新发展中解决社区文化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打造别具特色、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文化社区,促进社区平安和谐发展。
社区文化的内涵范文
本文2023-11-08 17:57:34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