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8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4-02-07 22:02:14浏览:551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8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教材、教具、场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18做一做第1题。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教材p20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

(四)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

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

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油桶。

4.考考你:教材p18做一做第2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呈现:大屏幕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3-5个)。

1、让学生分类整理,想想它们有哪些特征和量的计算。

2、观察没有学习过的物体,告诉学生对这些物体我们将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认识其中一个,它叫圆柱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生活是生态的,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态情境,在分类中自然地引入课题,使课堂自然、生动。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题: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例: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并旋转。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8、19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3.做第19页“做一做”习题。

4.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2~5题。

六年级《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课件、

一、复习旧知。

师:投影出示(牙膏盒等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岗亭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小组交流、汇报:预设: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教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学生回答后,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确定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长度相等。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大小完全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出示,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预设: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说得很好。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预设:

组2:我们把圆柱的侧面斜着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组3:我们把圆柱沿高剪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画直为曲的方法?

生1: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2: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以长方形为例)。

生3: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鼓励学生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观察验证。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五、课堂检测。

(一)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周围的面叫做(),两个地面之间的()叫做高,高有()条。

2、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宽等于圆柱的()。

(二)判断。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2、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3、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后一定是个正方形。()。

六、课堂小结。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下面是关于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到你!

授课年级:小学六年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的实物(饮料罐)、事先制作好的纸的圆柱模型、剪刀、直尺、一张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数学总是与生活紧密相关,大家看,有几个同学参观完“神州五号”的图片展之后,赶紧就自己动手制作数学的模型,请看大屏幕,你从图片上发现了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2、以前,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后我们还要陆续研究一些新的立体图形,今天这节课呢,我们就重点来认识一下圆柱。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并探究特征。

(1)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像圆柱这样的物体?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圆柱。

(3)把圆柱放好,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告诉我。

同时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一个侧面(曲面)。

(4)认识圆柱的高。

你们认为什么是圆柱的高呢?

圆柱的高只有一条吗?

(5)练习课件出示几个图形,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圆柱。

2、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5)小组合作,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思考: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圆柱的什么有关,你认为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展示,汇报。

3、练习。

(1)课件出示例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练习2。

如果不告诉底面的周长,告诉的是底面半径或直径,可不可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3)判断。

4、思维拓展,发挥想象:

课件出示内容:一张长方形纸,长的一边为20厘米,短的一边为15厘米。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圆柱。

(1)这个圆柱的高会是多少?底面周长会是多少?

(2)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

(生先想一想再动手卷,看和想象的是不是一样,然后汇报。)。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认识了吗?有哪些认识?

关于圆柱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请学生拿出纸试验,并到前面展示。)。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教师指出:像这样(指卷成筒形的)形状的物体在数学上称为圆柱。圆柱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1、整体感知圆柱。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大型建筑的支柱、笔筒、岗亭等实物图。

指出:这里的支柱、笔筒、岗亭的主体部分都是圆柱,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3)利用课件从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

2、操作感知—圆柱的各部分。

(2)组织学生交流,初步感知圆柱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两个圆面,叫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做法。

可能有如下方法:

a、可以剪下来比较;

b、量半径、量直径;

c、量周长;

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3、认识圆柱的高。

(1)教师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提出问题:哪个圆柱比较高,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2)怎样测量圆柱的高。

a、独立探究:让学生想办法测量自己手中圆柱的高。

b、集体交流测量方法,使学生明确,用直尺和三角板可以比较准确的测量圆柱的高。

4、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

(1)猜一猜: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2)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3)议一议: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4)集体交流,形成共识: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知识拓展。

a、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正方形?

b、如果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什么形状?导发现:当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一样的时候,把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如果沿一条斜线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6)做一做:快速转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尝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圆柱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间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学会交往,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合群性和合作精神。

(4)启发学生猜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5)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遵循由观察—发现—总结—应用这一规律,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徐教师这里有一个盒子,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依次展示各个物品:露露盒、茶盒、罐头盒)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什么吗?在数学上,像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的?(学生举例)本节课,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圆柱的知识呢?同学们都是好学的孩子,关于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本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构建新知。

1、一起来看一看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展示盒子中物体画在纸上的形状)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想像一下你手中的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

3、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31下边的内容,边学边结合实物指一指,比一比,看谁的收获最多。

4、交流汇报:

(1)关于底面,重点理解“完全相等的两个圆”这句话,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验证两个底面完全相等。

(2)关于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其是一个曲面。

(3)关于高,知道圆柱有无数条高,所有高的长度都相等。

(4)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从上到下是一样粗细的,指出在小学研究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师随机板书圆柱的各部分特征。

5、同学们动手动脑找出了圆柱各部分的特征,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下面我们小组一起“做一做“(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沿圆柱的高把圆柱外包装纸剪开,看看展示开后能得到什么形状。(学生小组动手操作)。

6、展示学生剪开后得到的图形。小组再次合作,想一想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师巡视指导)。

7、交流汇报。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小结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形是否为圆柱体。

2、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3、思维拓展,给出底面直径和圆柱的高,试着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圆柱的各部分特征,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数学世界中有更多的收获,不断地体验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呈现:大屏幕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3-5个)。

1、让学生分类整理,想想它们有哪些特征和量的计算。

2、观察没有学习过的物体,告诉学生对这些物体我们将陆续进行学习,今天我们认识其中一个,它叫圆柱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生活是生态的,通过展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态情境,在分类中自然地引入课题,使课堂自然、生动。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题: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

(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例: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并旋转。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8、19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3.做第19页“做一做”习题。

4.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2~5题。

四、小结你对圆柱还有哪些问题?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b、引导小结:水柱的多少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d、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8页“做一做”习题。

2、做第20页练习三的第2题。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活动:

(请学生拿出纸试验,并到前面展示。)。

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教师指出:像这样(指卷成筒形的)形状的物体在数学上称为圆柱。圆柱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1、整体感知圆柱。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大型建筑的支柱、笔筒、岗亭等实物图。

指出:这里的支柱、笔筒、岗亭的主体部分都是圆柱,人们把许多建筑物设计成圆柱形状,以增加立体感和美感。

(2)请学生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3)利用课件从上述实物图形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

2、操作感知—圆柱的各部分。

(2)组织学生交流,初步感知圆柱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两个圆面,叫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3)请学生说说手中圆柱各部分名称。

(4)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议论,并说出自己的做法。

可能有如下方法:

a、可以剪下来比较;

b、量半径、量直径;

c、量周长;

d、把模型的底面固定在纸上沿着它的周边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3、认识圆柱的高。

(1)教师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圆柱,提出问题:哪个圆柱比较高,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2)怎样测量圆柱的高。

a、独立探究:让学生想办法测量自己手中圆柱的高。

b、集体交流测量方法,使学生明确,用直尺和三角板可以比较准确的测量圆柱的高。

4、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

(1)猜一猜: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2)剪一剪: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摊平——(会得到一个长方形)。

(3)议一议: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4)集体交流,形成共识: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知识拓展。

a、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正方形?

b、如果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什么形状?导发现:当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一样的时候,把圆柱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如果沿一条斜线剪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6)做一做:快速转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看看有什么发现?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

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评析】用长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图片引入,探索圆柱的特征。

1、课件引出研究问题。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2、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师:研究圆柱,我们先要研究圆柱的组成,每个人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物体,请大家用手摸一摸,看一看,援助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独立观察、操作)。

生1:圆柱有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周围的面。

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生3:圆柱有无数条高。

师: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

师:大家的观察很仔细,确实圆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两个圆和一个曲面,并且两个圆的面积相等,在圆柱中,两个圆叫圆柱的底面,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有无数条高。(板书)。

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不是)我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不能)。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

汇报1:

生1:圆的大小和侧面的粗细一样。

师:大家的感觉没错。可是老师总感觉底面圆和侧面之间的关还不够具体,谁有办法能让大家很容易的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次进行小组合作。

汇报2:

组1:我们可以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把它展开后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们就都成了平面图形,就容易进行比较了。

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哪些知识也用到了这一方法?

生2:学习圆的周长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

生3: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也是用到了这一思想,把原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

师:大家的想法很有创造力,那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底面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2:现在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大家把剪开的圆柱体再围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结果。(学生操作)。

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4: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展开后的长方形和圆柱的关系?

生5: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

师:请同位两个用本子作学具互相说一说。

4、课件演示,建构圆柱的特征。

【评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操作经验内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丰富了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在比较圆柱的侧面和底面圆的关系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中所用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厘米、宽31.4厘米),你能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以这张长方形纸为侧面的圆柱吗?请大家先讨论应该怎样去做,有了想法后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组1:我们组是利用长62.8厘米求出了底面圆的周长也是62.8厘米,62.8÷3.14÷2=10厘米,所以底面圆的半径是10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粘起来就做成了一个圆柱。

组2:我们是把31.4厘米作为圆柱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是5厘米,用圆规画出了两个圆做成了圆柱。

师:请大家把做成的圆柱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虽然两个小组做成的圆柱形状不同,但他们都用到了今天所学的圆柱的基本特征:圆柱由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评析】。

圆柱体的制作,引导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

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评析】。

有效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使学生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       。

教学关键       利用学具充分演示,使学生自主感悟。       。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法、讲解法等。       。

教学过程       。

揭示课题       1、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问:你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这类物体的名称叫什么?

2、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体)。

3、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电池、柱子、水杯等)       。

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圆柱体实物。

问: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师介绍:底面、侧面、高。

c、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高。

(2)观察立体图形。

a、教师现场作画。

b、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底面、侧面、高,教师板书注明。

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4)演示学具。

a、猜一猜,转动长方形小旗后,会是什么形状?

b、学生演示学具。

2、教学例2.

(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教具演示。

a、侧面剪开,展开成长方形。

b、把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圆柱。

(3)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再操作、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11、12页的“做一做”。

4、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2的第1~4题。

第1题。

(1)指出圆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

第2题。

(1)判断哪些是圆柱。

(2)说想法。

第3题。

(1)观察图形,想象能折成什么形状的物体。

(2)折一折。

第4题。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

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练习。       。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0页到第12页的例1和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想:

1、圆柱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第11、12页的“做一做”

要求:

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图认为判断正确的请举手。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观察自己做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和宽相当与圆柱的什么?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1、练习。

圆柱有()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有一个(),展开后是个()。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2、当堂训练(课本练习二,第15页)。

作业:课本第1、2、3、4题(填书上)。

练习:《学习与巩固》第6页。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圆),有一个侧面(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体,因此教学时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尝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圆柱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间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学会交往,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合群性和合作精神。

(4)启发学生猜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5)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遵循由观察—发现—总结—应用这一规律,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一、激趣引入。

1、徐教师这里有一个盒子,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依次展示各个物品:露露盒、茶盒、罐头盒)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什么吗?在数学上,像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的?(学生举例)本节课,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圆柱的知识呢?同学们都是好学的孩子,关于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本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构建新知

1、一起来看一看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展示盒子中物体画在纸上的形状)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想像一下你手中的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

3、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31下边的内容,边学边结合实物指一指,比一比,看谁的收获最多。

4、交流汇报:

(1)关于底面,重点理解“完全相等的两个圆”这句话,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验证两个底面完全相等。

(2)关于侧面,帮助学生理解其是一个曲面。

(3)关于高,知道圆柱有无数条高,所有高的长度都相等。

(4)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从上到下是一样粗细的,指出在小学研究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师随机板书圆柱的各部分特征。

5、同学们动手动脑找出了圆柱各部分的特征,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下面我们小组一起“做一做“(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沿圆柱的高把圆柱外包装纸剪开,看看展示开后能得到什么形状。(学生小组动手操作)

6、展示学生剪开后得到的图形。小组再次合作,想一想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侧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师巡视指导)

7、交流汇报。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小结从实验中得到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形是否为圆柱体。

2、指出圆柱体的底面、侧面和高。

3、思维拓展,给出底面直径和圆柱的高,试着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2、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圆柱的各部分特征,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数学世界中有更多的收获,不断地体验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圆柱的认识》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  、揭示课题.

二、新授。

(一)。

2.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引出课题。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评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

(3)小组内互相交流: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现?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评析】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评析】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1题。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评析】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3.游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评析】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形体,因此教学时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设计思想: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直接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尝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圆柱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间知识的互补,使学生学会交往,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合群性和合作精神。

(4)启发学生猜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5)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遵循由观察—发现—总结—应用这一规律,使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并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概括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徐教师这里有一个盒子,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依次展示各个物品:露露盒、茶盒、罐头盒)你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叫做什么吗?在数学上,像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体,简称圆柱。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的?(学生举例)本节课,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圆柱的知识呢?同学们都是好学的孩子,关于圆柱的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本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构建新知。

1、一起来看一看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展示盒子中物体画在纸上的形状)闭上眼睛在大脑中想像一下你手中的圆柱画在纸上是什么样子的。

3、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31下边的内容,边学边结合实物指一指,比一比,看谁的收获最多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18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教材、教具、场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二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