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08 11:29:48浏览:944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篇1

【关键词】几何教学 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119-02

几何教学是数学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正是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能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几何知识。几何教学中的难点包括:如何准确将图形中的各个间接条件转化为解题的基本要点;如何巧妙地转换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如何将已知条件图形化;如何将分析过程综合化,即将综合法与分析法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断,寻找问题的接洽点,解决问题等等。由此可见,化解几何教学难点,必须从激发学生的思维角度入手,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其驾驭数学语言的能力,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几何图形,并及时转换为需要的知识点,进而才能巧妙地解决几何难题。

一 培养学生的几何基础思维

1.加深学生对基本定义与概念的理解

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义的理解不够清楚,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效果。如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对于“面积”和“体积”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只会死记硬背,这样会对学生增加很多不必要的负担,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使学生对这些定义和概念具有清晰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识图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它对于学生理解图形、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识图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简单出发,逐渐向复杂行进,从易到难,逐步提高。

3.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学生在读懂题意以后,画图是学生将几何语言转变成图

形的基本要求,同时它对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训练的时候,可以选择适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经过动脑、动手逐渐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同时,教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起带头作用,在画图的时候要按照每一个画图的步骤来画,带动学生将画图能力慢慢地培养起来。

4.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在解题的过程中,题意中的很多内容可以用几何符号来表示,通过用几何图形和几何符号将题意表达出来对于解题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针对几何语言、几何图形和几何符号之间的相互转换,应鼓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多画图、多写、多转换,将题意中的信息转换在图形当中。

5.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几何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四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第一阶段,让学生按照图形来回答问题,或者让学生用简单的几何符号写出来。第二阶段,用几何语言的形式来证明已学的定理。第三阶段,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用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用正规的几何语言来书写证明过程。第四阶段,强化逻辑推理,教师应当选择难度适宜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证明训练。

二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通过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几何课程中主要以几何知识点、几何内容来体现逻辑思维的形式及方法,例如,教学中所出现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指具体的几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是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因此,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对学生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其真正了解、弄清概念中所包含的具体对象及属性、特征,结合大量的知识点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几何教学难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效率。

2.逻辑思维训练内容

在几何教学知识点中所涉及的逻辑思维是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呈现的,其中,逻辑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教会学生如何采取适宜的论证思维方法及解题方法进行各类题目的分析、解析,并根据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类图形,分析其性质与属性。

第一,学习论证的思维方法。一方面,根据图形中的各部分性质分析、综合出图形的整体性质,相反,可以通过将复杂的图形分解为各个简单的部分,包括已知的简单图形。另一方面,将已知条件作为分析论证思路的方法和从图形之间、概念之间的联系入手去分析图形性质的方法。

第二,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由于各类解题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并不相同,其所适应的题目也各不相同。因此,应教会学生如何在各种解题方法中,快速选择适宜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与准确度。

第三,学习找出图形中所包含的各式图形。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复杂的图形,通过将复杂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类简单图形分解出来,仔细研究图形在运动变化中产生的图形性质的变化。

3.让学生学会转化,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与解题的过程中,快速、巧妙、准确地将题目中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自由转化,将平面问题与空间立体问题进行转化等等。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转化技巧与转化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准确地解决各类几何难题。

三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让学生在脑中构造图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不论是立体几何还是平面几何,其教学过程都是根据其概念及图形进行拓展、延伸。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合文字信息与符号信息等已知条件,在脑海中构造相应准确、直观的几何图形。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制模具,将抽象的图形与概念转换为实物,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让学生以画图的形式,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图像对于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爱好具有重要作用,它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空间图像的兴趣。通过让学生以画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熟悉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强化图形与推理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对空间图形的熟悉度与理解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可以将静态化、抽象化的几何图形转化为动态、形象化的空间立体图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枯燥复杂的文字信息、数字符号转化为形象有趣的图案、声音、三维动画视频等,这就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几何中的教学知识点。多媒体课件教学法,能便于教师在课堂中将静态的图形转化为动态的图案演示,并快速进行图形的变形教学,包括图形的延伸、平移、旋转、展开等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四 结束语

在几何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加强学生的几何基础思维,使得学生在接触到几何知识时,能习惯性地运用固有的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各类题型,将各种数学语言巧妙地转换为需要的知识点,增强几何教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温.谈立体几何中的图形变式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1995(1)

[2]鲍珑.初中几何与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1988(2)

[3]孔忠娣.初中数学几何教学有效策略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27

[4]王银贵.对立体几何教学方法的几点探索[J].考试周刊,2009(14)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篇2

关键词:思考;逻辑思维;数学资源

小学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通过数学学习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应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宽松、和

谐、自然、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品质。然而,数学思维源于问题设计,通过问题设计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如何把握“思考”目标,做到思考有质量,思考有方向,思考有道理呢?这是每位教师应认真思考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一、把握“思考”目标,做到思之有“向”

“思考”必须有目标,面对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如何准确把握思考目标、把握思考方向,这是每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思考的弯路,步入思考的正途,取得思考的“真经”。

首先,“思考”必须从材料入手,明确思考的材料,进行调查统计,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必须明确指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信息会得到怎么样的

结论。

其次,“思考”从问题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思考问题的关键,放开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最后选择简便、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用不同的方式透视相同的数学情境。

二、做到“思考”有据,思之有“理”

数学学科的特点在于“据”,思考数学问题更不例外,要切实做到思之有理,叙之有据。那么如何真正做到“思考”有据?这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梳理。

从知识的背景中搜寻。数学知识的呈现一般都是以一定的生活为背景,但知识寓于这个实际背景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知识背景入手,搜寻思考的依据。

从知识经验储备中提取,小学生探索、理解数学知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储备中提出思考依据,把握思考的方向。例如,依据生活经验,估算学生的身高,估计两地的距离等等。依据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用命中率100%解释成语“百发百中”、用0%解释谚语“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等等。

三、规范“思考”逻辑,做到思之有“序”

数学特点有逻辑性,它是客观的而不是随意的答案;它是确定的答案而不是模糊的;对于问题思考,需要注意思考的逻辑性,力争做到思之有“序”。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活动、方法和技能进行思维操作。当面临数学问题时,引导学生逻辑性叙述,逻辑性表达与书写。依据一定的逻辑顺序,顺应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教学“循环小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计算1÷3和2÷3的结果,然后通过观察得数,归纳出循环小数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但在有序的思考中理解了概念,找出了规律。而且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总结。

四、灵活“思考”方式,做到思之有“疑”

数学问题的“思考”,一定要注意思考的方式,做到思考有“疑”。当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通过疑问认识活动再认识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然而,学生面对学习常常疲于完成任务。不花时间去质疑,学生被动地完成练习任务,一旦出现错误,只是满足于把错题改过来,学生不会认真“思考”。因此,在练习课上加强质疑思考,通过质疑后提升思考的能力。

五、拓展“思考”空间,做到思之有“创”

数学思考需要拓展思考空间,只有拓展广阔的思考空间,才能突显不同的个性品质,显示与众不同的见解,实现思之有“创”的目的。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实现再发现、再感受、再体验。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曾经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自己要学的东西去发现创造出来。”

其次,要敢于猜想。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寻找命题结论时,凭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

最后,要善于求异。循规蹈矩不能满足求异的思维方式。要善于跳出条条框框,敢于用“井水”去犯“河水”。独辟蹊径,寻觅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篇3

【关键字】小学数学 分数应用题 教学思考

利用灵活的语言与文字形式将生动的情节体现出来的同时,科学合理应用有关的分数知识来对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答,即被称为分数应用题。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应用题,分数应用题要更加抽象且含蓄,解题方法也与一般的应用题有着一些区别。而对于这种特殊形式的应用题,逻辑思维还不够严谨的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足。如何教会小学生迅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答题要领并不断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日德镇香乐小学数学科目的执教经验,总结分数应用题学习现状与改善现状的具体措施。

一、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缺乏兴趣,解题时没有信心与耐心,还没认真思考解题思路就开始自暴自弃,导致分数应用题成为其提升数学成绩的障碍。同时,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欠缺,立体几何方面的分数应用题是他们认为最难的题型。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不能正确理解题目要旨,加上其学习迁移能力差,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另外,计算操作过程存在马虎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引导小学生做好分数应用题的策略

1.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题目,认真审题并掌握问题的侧重点是使题目快速有效被解答的关键。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让其养成拿到题目就开始认真审题的习惯。分数应用题的展现形式是将各种数量关系融合到故事情节中,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将含有分率的句子从情节中分离出来,并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解题要领。在实际教学中,要教会小学生找准标准量“1”以及比较量“几分之几”,并且认清与比较量相对应的分率,方便列出正确的数量关系式。一般来说,小学生短时间内比较容易掌握完整句叙述形式,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理解倒叙句与省略句这两种形式。下面以倒叙句为例讲解如何审清题意。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通常是比较马虎且没有耐心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提醒学生在题目完成后再进行一次估算与验算,这是确保分数应用题准确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使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及时被发现并解决,避免影响到结果的正确率。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并提高其发散思维,从而可以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外,教师要针对每个小学生基础知识层次、悟性以及性格特点的不同,做到结合实际并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小学生都能在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以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友珍,孙晓春.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之我见[J].教育革新.2008(03).

[2]钟有平.浅谈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6).

[3]李小娟.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 逻辑思维 培养

时代快速发展伴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重视起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本文的重点。

一、逻辑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性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学生们本身具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高中数学需要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完全理解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内容并能熟练的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数学难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高中数学的本质。

1.帮助学生开发智力

目前学生做题的过程过于程序化,步骤的固化使学生的思维被条条框框所限制,导致思维方式单一,不能举一反三,一旦遇到稍微有难度的题就举步维艰。而逻辑思维培养恰恰能解决思维方式单一这一问题,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也是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新事物,从不同角度理解它,长此以往,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学生看到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培养和提高,能够使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使其具备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隐含条件的能力,并带给学生不同解题方法的灵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逻辑思维的策略

1.鼓励猜想,勤于思考

数学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先猜想,后证实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在想法出错时不要打击,要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好的思维习惯。

如,在学习“欧拉公式”时,先让学生结合多面体的面数、棱数和顶点数,引导他们找到规律,进行猜测。在学生们进行猜想的过程中,新旧知识或是相互结合或是相互碰撞,从而使得学生们的思维会产生非常大的跳跃性,有益于提高学生们的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么的逻辑思维。数学发展史证明,很多数学定理都是由猜想为起点。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2.开放式问题教学

数学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数学考试的标准化,使数学教育越走越“封闭”,教师设计的问题通常都会缺乏灵活性,而且其答案总是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使得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受到力极大的压缩,而且会失去数学教育的丰富性,对于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负面的效果。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所以当学生在解答这种问题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所以在学生们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尤其在讨论或阐述阶段,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积极讨论是进行开放式问题教学的关键。教师在相应点评的基础上,最后要总结学习内容,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印象。

3.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多向性思维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细微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就是一般我们运用的直接利用已有条件推理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是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横向思维,是以已给的信息为中心,把思维面放宽,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就是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顺利从感知向抽象转变。但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前提是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这样在思考时才能将所学知识快速的联系其来。旧知识是思维通向新知识的桥梁。通过对旧知识的联系和类比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一两次的联系就能达成的,需要多次实践才能完成。通过反复的训练避免学生产生某种思维定式,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逻辑思维的多向性。

4.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展示概念的背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通过对初中学过的特殊函数如y=ax+b,y=ax2+bx+c等的回忆,向学生提问:初中函数概念的描述如何?与我们学过的什么概念类似?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分析初中函数概念与高中映射概念的相同点是均有两个集合及对应法则构成,且对应方式也相同;不同点是函数中x、y的取值范围是非空数集,映射中的A、B是任意非空集合。这样通过类比概念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这样的启发诱导,使学生能对学过的数学概念产生联想,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探求。

概括表述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独创性。老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函数的理解表达出来,而老师则对学生们对函数理解中存在的误区,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函数。比如:二次函数y=x2-2,它的定义域A、值域C分别是什么?若把它看作是A到B的映射,A、B又怎样确定?得出B是包含C的一个不定集合,为研究方便,常把B取为值域C,从而函数成为定义域到值域上的映射。通过分析,使学生们能够对函数更加深入的理解,帮助学生们养成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总之,培养高中生数学逻辑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找寻更好更多的方法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篇5

培训作为满足这一需求重要的手段之一,不应只是从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单一角度进行,而是要采用客户化系统化全局思维方式进行:第一层面是逻辑排查,从客户来电反映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逐一排查、应采取的处理途径及方法、工单记录与派发的整体流程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帮助座席通过一个客户的一个问题进行全面业务知识的掌握、全流程规范操作的梳理、客户问题与业务知识的灵活链接;第二层面是依据第一层面的逻辑排查将沟通技能与规范用语与标准应答话术相结合的客户感知训练;第三层面是将客户一个问题的知识点扩展到相关联的知识面,以点带面的业务知识、逻辑排查、沟通技能、标准应答话术的全面掌握;第四层面是将提高员工归属感、职业自豪感、良性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融入整个的培训中(如图1)。

如何培训才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新座席人员具备所需要的素质和胜任力呢?这需要培训者清楚新人上岗实习期间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希望的预期结果是什么?在这两方面明确的情况下再思考怎么做(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和预期结果?可利用的资源有哪些?

1、明确新人上岗实习期间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是知晓客户问题如何解答?是掌握业务知识?还是其他的什么?如果目的仅此而已,培训只会解决点的问题,告诉新人客户的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说很容易形成一言堂,也容易引发新人的挫败感。

新人上岗实习期培训的目的就是快速提升新员工综合素质,具备岗位胜任力。

2、 希望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1)巩固业务知识和业务受理流程;

(2)具备沟通能力:聆听能力、提问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流利使用规范用语和标准应答话术;

(4)同时希望能够提高新人的进取意识和团队归属感。

3、用什么方法实现预期结果达到目的呢?

基本方法是:逻辑排查法、系统培训法、教练技术。

4、可利用的资源是什么?

新人上岗实习期间的一个有利资源就是新人们自己的通话录音,也可以用事前收集的典型录音。

什么是逻辑排查法?逻辑排查法是指将问题产生的原因按照某种逻辑关系(或者是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次排列,发现其中关键因素的方法(如图2)。

将客户问题产生的原因按照逻辑关系(因果关系)进行排序,针对不同原因明确对应的解决办法和处理流程。

逻辑排查我们可以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清晰客户的问题;

第二步:清晰客户问题产生的所有原因(按照发生的概率排序);

第三步:清晰所有原因的处理方法和规范流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帮助座席人员清晰客户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座席人员按照逻辑排查的方法自然灵活地理清客户问题所在,清晰该业务规范操作流程和方法,使问题与业务相连接,使业务与规范与流程相结合。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沟通技能有机结合,将解决问题与应答话术、规范用语有机结合(如图3)。

沟通技能简要涵盖聆听能力、提问能力、理清问题、总结归纳、解决问题能力。

沟通技能培训第一步:准备录音。依当前最需掌握的业务点及新座席人员普遍的问题所在,选取相关录音。

沟通技能培训第二步:训练聆听能力。内训师不断提问客户的问题是什么?让座席人员反复聆听客户开头语,直到座席人员能够清晰准确简洁地描述出客户的问题(此过程内训师应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沟通技能培训第三步:训练提问能力、理清客户问题的能力。内训师提问:需要进一步了解哪些情况(依逻辑排查图表所列的原因)才能清晰客户的问题所在,如何提问?内训师可依据座席人员的提问方法按照客户的感受回答或让其他座席说出听到这样的提问时如果你们是客户,你们会怎么回答、有什么感受(教练技术的方法之一)?培养座席人员体察客户感受的能力并不断完善自我的沟通能力,直至座席人员可简洁准确地提出适合的问题,同时训练使用规范用语。

如果客户反映问题不清晰,内训师辅导培训如何根据听到的关键字判断问题属于哪一类,再围绕关键字选择开放性或选择性问题,引导客户将问题反馈清晰。

沟通技能培训第四步:训练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内训师提问:如何将提问所了解到的情况用简洁的语言与客户确认?如何在客户确认后用规范用语和话术按照规范流程和方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沟通技能培训第五步:现场模拟此通录音客户问题的全过程沟通训练,同时训练座席人员使用规范用语和话术,再次理清该业务的受理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清晰掌握后两两一组进行模拟训练。

最后是以点带面地训练座席全面掌握与客户问题相关的业务知识,罗列所有相关业务知识点。每一知识点依照上述方式再次进行,进一步巩固沟通技能、业务知识、操作规范及业务处理流程。

每次培训是一项业务的全知识、全流程、系统性、逻辑性、规范性、客户化的训练,帮助新座席人员尽快胜任岗位要求,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

最后需要考虑也是贯穿培训全过程的是:如何将提高员工归属感、职业自豪感、良性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融入整个的培训中。这取决于内训师的引导,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就可达到预期效果:

(1)在培训开始时播放整通录音后,让几位座席只说出哪些地方做的好,可以学习借鉴;

(2)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座席员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批评,内训师只需要用客户感知和结果引导座席人员自己发现问题,不断提升业务知识、修正改善沟通技能和规范操作流程;

(3)文字培训教案要尽量简洁,一看就明白操作流程,一读就可以直接和客户沟通(良好感知的客户化和规范化语言),训练以实操启发思考为主,在培训中传递尊重、传递关爱、传递规范。

这样的培训寓教于乐、实用有趣、适合成年人的学习,能够加强团队意识和团队归属感、建立积极的团队氛围。

通过上述系统培训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座席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流程,提升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掌握并进一步巩固了业务知识,加强规范用语能力,提升客户良好感知;

(2)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座席以点带面地了解所有业务、各类问题的处理办法,达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快速归纳总结客户问题、准确完成业务受理与处理、高效解决客户问题的效果。

(3)建议知识库维护可以依据逻辑排查的方式进行,方便座席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得有关信息,为座席人员提供有效的支撑,提高问题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篇6

关键词:数学思维 逻辑思维 发散思维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47-0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扩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其中的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主体。数学学习旨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将看似松散的数学知识浓缩到数学知识体系之中,不断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使得学生所学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根本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智慧支撑。那么,我们如何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呢?

1 以形象思维推动抽象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习惯于从直观现象入手。比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时,很多学生要借助手指或教具的辅助,方能得出准确结论。但是,这种借助直观现象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会受到种种限制,比如,50以内减法、100以内加减法,进而涉及到分数、小数等越来越抽象的数学原理,借助教具或生活现象越来越难以直观表示。因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前提。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让学生在教具或物品的直观展示下,熟练掌握“拆十”和“凑十”,从而不但使这个阶段的学习准确快速,而且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时,再也不用借助直观形象的辅助。随着学习的深入,借助形象思维的方式也需相应变化。比如,初步认识小数时,鼓励学生到超市去登记带有一位小数的商品价格,然后结合人民币知识理解小数的含义,进而推广到重量、长度等方面,逐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当学生学习思维相对复杂的应用题时,学生对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搞不清楚,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用线段图来表示所给的条件的数量和关系,以直观的形象表示抽象的关系,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种训练,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抽象的思维,能快速将文字或图示转化成数学原理,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2 以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小学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基本每个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应用。很多数学知识在学生还没有从理论上接受之前,早在生活中广泛接触和运用,只是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支配。只有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时,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在你的家庭中,哪些物品是由长方形组成的,哪些是有正方形组成的,哪些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共同构成的?学生马上从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找出大量的长方形、正方形,并在对这些具体形象的抽象过程中,理解了其定义。对于之后学习其周长和面积公式都能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活动中去,比如,让学生利用学到的人民币知识帮家庭造购于预算;利用学到的面积知识,帮助需要装修的家庭,计算使用地板砖的数量;利用学习的体积知识,计算家里容器的容量等。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3 以知识拓展为切入点发展逻辑思维

最近,在网络上热传一个帖子《变态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题难倒博士老爸》:一个四位数ABCD*9=DCBA,ABCD=?其实,这并不是数学课本上的必做题目,仅仅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拓展性题目。当然,这个题目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难度绝对是高了不止一点。但是,这也是为了发展某些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实际的教学中,类似的题目每次都有学生独自或者与家长合作圆满解决。比如上道题的答案,就有学生通过与家长的探究得到很好的解答(1)最先可以判断出B必须为0,A只能为1,因为B只要超过了2,那么就会变成五位数,这就简单了ABCD=10CD;(2)得出DCBA=DC01这就简单了,小学乘法,要想尾数为1,那么只能D为9,只有9*9=81,(3)倒数第二位数0,9*9那里多出了一个8,需要加上2才能得出,C只能为8,因为8*9=72,那么就得到:ABCD=1089。这类训练不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教师还是要有意识地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将各种文字、符号看作与数字思维中的组成部分,解决学生数学思维中不习惯运用文字和符号代替暂时无法知晓的数字,保证数学思维的连贯。

4 以基本知识点为中心培养发散思维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比较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并进行各个板块的集中训练,导致学生集中思维能力较强,对某类问题的各种情况都能熟练掌握,却不能将个板块之间的知识互相迁移和整合。这也是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发散思维是学生将教材各个板块之间的知识整合起来的条件,比如,看到一个长方形,学生马上想到利用它能制成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是多少;它可以分成几个三角形,怎么分?;可以将它怎么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改变后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等。再如,应用题中给所学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购销问题“等,不管题型怎样变化,解题时都依据“三量间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基本的图示方法表示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学习了一个知识体系后,教师就要设计一些综合性题型,或者将这类问题进行比较训练,提高学生利用同一知识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构建小知识体系的同时,将其融入到大的数学知识体系之中,发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彻底放弃传统的先记忆、后理解的学习顺序,更要改变依靠大题量、反复训练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做题能力的教学方式,而是利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但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能掌握隐藏在知识背后的规律和变化,力争达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伴随知识建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篇7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变式教育 运用方法

教育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首先教育是面向全世界所有人的,其次教育在于教我们如何做人,丰富自己的知识,如何在社会中立足。教育者应当尽自己全部力量帮助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注重各方面发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会思考。变式教育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者应当好好利用。

一、变式教育的优点

(一)让学生更理解数学。

如前文所说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变式指在数学本质基础上通过其他方式和方法呈现数学内容。如一种数学题目在不同试卷上可以用不同方法表示,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解决。虽然解决一道数学题目的方法很多,但是题目考验学生能力的内容是一致的,即在本质上解答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并且使用的数学公式是不变的。通过变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同学更了解数学题目,即不停留于一种题型,让学生在了解公式的基础上灵活解决同类型题目。有句话一直牢记在我心中:要活学并活用。变式教学就是教会我们活用的技巧,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二)提高答题效率,减轻学生压力。

目前学生压力大,课后作业占据学生大部分放松时间。学生在课后作业上面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是因为课后作业不断增多还是因为学生不会做题而无法快速完成?这个问题的答案从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身上可以反映出。学习好的学生几乎在学校就可以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家后还利用休闲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或者做自己买的练习,甚至可以挤出时间看课外书。但是成绩差的学生可能回家做了几个小时的作业还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别说做自己购买的练习或者看书复习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并且不会灵活运用,他们只会做上课老师所讲的题目,如果让他们解与老师所讲的题目做法相同但是条件不一样的题目可能仍无法解决或者需要花费很久时间。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运用变式教学,在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基本概念之后给学生不断练习不同的题型,只有不断解题之后学生才可以牢记所学知识,并且能够活用,而且日后学习中还要不断练习和巩固。

但是在变式教学运用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学生正常学习新内容的能力给学生安排合适练习;第二,加强学生对专业性概念的理解,只有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才可能运用概念,如果对概念都无法理解几乎无法解决那一类题目;第三,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育者可以把该知识与学生之前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巩固学习新知识,容易理解和掌握现在要学习的知识。变式教学是保持数学题目中原有的实质,对题目进行改变并通过不同方式展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变化,通过这样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轻松地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快速解答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并且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通过变式教学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变式教学通过不改变题目基本知识点而改变题目题型为学生学习提供开放性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各方面研究和多角度思考解答该题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反应更灵活,增强他们对做题的自信,并且更喜欢学习。在变式教学中,教育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数学练习,在不同数学练习中学生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对比,并且愿意主动去思考、去提问,才可以不被其他同学比下去。但是做题时学生不应该死板,在做题前应思考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并与之前所做的题目相比较。在不断练习之后,他们会发现题目想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同的,只是题型不同而已。经过对不同题型的练习和思考,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让学生了解一道题目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很好地提高逻辑能力。

三、变式教学的实施

(一)变式教学的运用时机。

进行变式教学时教育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就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一项数学知识之后。刚教完数学概念后,学生对该条概念还不是十分了解,这个时候教育者就需要让学生练习不同题目对该项知识加以深刻了解和巩固。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给出的题目应当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到大。这样可以让学生一步步详细了解概念,而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难题让学生花费过多时间解决,结果可能就是学生无法做出该题目,并且对概念的理解还和之前一样,那么这将是无用功。

(二)改变问题的条件。

在学生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老师可以适当改变问题中的条件让学生练习。如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证明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有许多种方法,如证明两组对边平行或者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如果在一道证明题中该题之前的条件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我们可以转变为两组对边平行,结论还是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但是改变条件后是运用了另一个原理证出平行四边形,不仅巩固学习内容,还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解决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解决其他问题运用多种办法有促进作用。

变式教学是通过不同方法、不同角度等反映出教学中的基础问题。通过变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有力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更热爱学习,同时减轻学习压力。可以说目前教学中变式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洁.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运用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5(12).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篇8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育 写作水平 思考

长期以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师生所苦恼。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成了一直困扰广大中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中学作文教学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

作文是一种用笔进行语言表达的形式,主要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了明白你的意思就达到目的了。但许多学生却苦于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要不是“没的写”,要不是“写不出”,久而久之便会对语文写作产生畏惧心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就要首先树立起学生的写作信心,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材可取。从经验和可行性来看,可以平时应让学生多写随笔、日记或周记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有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平时不敢对外人说的话对它说,大大减小了心理压力。讲作文在一开始时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抒发情感的平台,不要求字数的多少,不要求体裁,平时的作文训练就当成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工具。教师可以适时点评,尽量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从心理上学生表达了情感,同时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这样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写作习惯,从根本上摆脱不喜欢写,无话可写的束缚。总之,要让每个学生十分明确地意识到,课堂作文乃是限时作文,要充分懂得“时间”对于作文的重要。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真实情感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前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兴趣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力求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才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通过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注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文章内容也会丰富充实。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底。一方面,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像、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会显得你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是恰恰显出了教者的智慧――学生毕竟是孩子,对学生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学生就会多一份信心和兴趣,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也就会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章出来。

四、进行快速写作训练

学会观察生活是不够的,进行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是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为写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就要有目标的训练学生学会快速的自我表达,将素材综合起来,有条理地抽出需要的内容。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在参加语文作文考试这一题目上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解决脑中有的是素材写不出来的问题。这一写作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得应试能力,从而使学生经常体会到作文教学的甜头。方法方法上教师可以将每学期的写作任务定量化,如一周写作三篇,让学生有个写作的目标。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可以给出专题,要求学生限时作文,课内完成,课堂的集体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整合脑中的素材,形成相互竞争、有一定紧迫的学习劲头。通过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明显提高,经常的训练会使学生形成快速审题、构思、写作一气呵成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改善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认识生活,而不是一再地由我们告诉学生生活是什么。尽管他们可能不会有太高深的见解,也不可能有太广博的见识,但只要是他们的所思所悟,是他们自己的发现,那就是有意义的。而这些就是学生要表达的,要倾诉的。这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要鼓励的。只有让学生有自己独特见解和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才会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杨万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J].宁夏教

育,2011:Z1

2 唐兰.浅议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N];贵州民族报;2010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范文

如何快速提高思维逻辑篇1【关键词】几何教学 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