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思维培训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07 17:52:10浏览:691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年级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78

1 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孩子身上是最为合适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制约,数学教学较难取得突破,其中最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小学学生的社会视野较窄,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农村小学受师资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但低年级学生,因为年纪小,可塑性强,且初步接触数学,学习兴趣容易培养。本文将从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及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升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方法,以达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2 素质教育模式下,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2.1 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在当今社会,数学已被应用与很多领域,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知识及运用是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现实的案例已经说明,无论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还是在涉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刻,数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对数学也提出了空前的需求,我们数学基层教育工作者,更应加强数学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才能使学生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2.2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又是理科的基础,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明确数学的这一基本定位,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真正意义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 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3.1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概述

随着整个社会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伴随着而来的诸多问题,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隔代教育引起孩子各种心理动态、农村对教育的漠视等,这些环境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教育面对着这些难题,只能选择适应环境发展,准确定位,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寻求突破点,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及家长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做到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3.2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一群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常情不自禁地玩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东西。在数学思维上,刚初步具备具体形象思维,对于直观性的物品具备了基本认知能力,对于能直接看到和自己动手去做的事情理解能力较强,但是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建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可塑性较强,需要任课老师的进一步指导。此外,因为受到地域及经济条件影响,农村小学学生对于环境的认知相对较为狭窄,这些认知能力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3.3 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但是在农村小学,由于教育重视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导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与城市小学教学质量差距越来越大, 如此循环之下,农村的教育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每况愈下。追究根源,我们需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

数学,因为其在基础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地位,学好数学是缩短城乡教育水平的关键,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质量,一方面,可以从小给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型,使学生更好地从主观的行动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往后的知识体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改善农村对教育不重视的现状,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农村基础教育得以改善的关键所在,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意义。

4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的各种条件,根据环境特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总结从教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种提升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4.1 联系生活,结合农村环境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现在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对于流行的幼儿教育机构所列举的超市购物计算法在农村小学的教育中是不可行的,我们需要结合农村环境的实际情况,比如通过上学路上,让学生捡小石头,摘野花,在课堂上运用数石头、野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简单加减法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把教学融入生活中,灌输学生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的理念。

4.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农村小学,尊师这项美德一直在延续,尤其是农村低年级学生,对于老师始终保留着敬畏感。因而,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首要因素是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接触学生,关心孩子,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坦诚相待,师生关系才会和谐。那么,在数学课上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我们可以用形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学习简单加减法时,可以引用具体的实物,让小朋友们自己作为道具进行学习,一个小朋友先上讲台,再上来两个小朋友,这时大家数数讲台上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更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亲切和善的教态、善意的微笑、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目光和神情、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每一个细节动作对学生的影响力,尽量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不可将生活中的各种不愉悦带入课堂,只要用心,你会发现小朋友是最好相处的一个群体。

4.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在我们的学习历程中,我们也深有感触,成绩是与信心挂钩的,当因为某一门课程考得好成绩而欣喜若狂后,总是会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特别有信心。小学生亦是如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激励,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些学生数学基础差,几次考试不理想后,对数学甚至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针对这部分学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要求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但是要求正确率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再继续,让他认识到他自己也能学好数学,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对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宜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大人的表扬中长大的,因此,对于受到表扬的心理需求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现场表扬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如此良性循环,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4 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众所周知,农村小学具有条件差、交通不便利、学习交流机会少、文化氛围滞后等劣势,因此,农村小学教师招聘条件相对较低,教师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也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导致出现教育思想滞后、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长此以往,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解决的根源在于相关领导部门引起关注,重视农村小学教师各种能力的提升,调整并完善小学教师的培训机制,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数学教师的培训则更为重要,数学的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只有通过各种培训平台的交流,才能不断开拓农村小学教数学教师的视野,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执教能力,进而影响于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水平,最终达到提升农村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5 小结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认真去观察、揣摩,总能总结出一套适用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会不断积极探索,千方百计去解决所面临的数学难题。当我们的学生都能以这样的学习热情去学习,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将随之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4]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篇2

一、立足学生这一根本,通过调研准确把握小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浅入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经历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小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数学学习是一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特别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

2.数学学习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充满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因此,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在这些丰富的活动中进行交流。学生在学校学习不仅仅是获得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学习是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在直观行动思维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低年级更多的是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减少,而抽象逻辑成分逐步加大。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要改变教科书的形态在呈现方式上有大胆突破,实现教材多媒体化、网络化;另一方面,教师占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开展活动交流,使学生从经验中、活动中,通过思考与交流,有目的、有意义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二、抓住教师这一关键,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教师是教育信息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关键环节。为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必须在数学教师中开展好信息技术培训,引导和帮助数学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促使他们深入结合自身实际去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信息素养,而应该是全方面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将成为教育技能的一项基本指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是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基本策略融为一体,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科学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2.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学开展

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首先,要系统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如: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等培训。其次,要注重通过观摩教学、辨课、高校课堂研讨,让外出学习的老师与国内小学数学领域的专家、特级教师近距离交流,让他们感受课程改革的热潮并把课改的新信息、新动态带回来,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

三、用好技术这一手段,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创设课堂情境,激活思维因素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要让小学生在四十分钟内自始至终地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教师只有创造出一个个新奇、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2.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促进思维过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堂课中都有自己的重难点需要去解决,其中有部分内容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能很好地完成,但也有不少地方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有效地完成,这就需要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现行的小学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概念等都有较高的要求,一些学生对此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此时,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能有效地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3.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丰富课堂形式,培养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可以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种信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具有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组成例题的条件和问题依次间断呈现,每次呈现之后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或交流时间,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说一说能想到什么,对一些想象域比较宽的题目就让学生猜想接下去会显示什么。这就是说,学生能否完善认识结构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呈现的知识结构是否清晰,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方式是否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从情感上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将内容整合优化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兴趣。

4.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学习评价,促进思维构建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数学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表现等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精神和保持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对教学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基于网页模式的教学中,能及时反馈课堂教学内容,在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中,利用“画图”软件完成相应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动手操作能力,也能通过作业反馈的形式,增强学习效果评价的多样性。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39-01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创造习惯思维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目标亦在于此。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的不断引导和对学生的长期训练。本文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抒发自己的一些意见。

1 小学高段数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到达小学学习的高段时,其智力水平和思维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发展,再加上低段和中段的学习积累,都会得到比较大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一些对思维的训练来提高自身思维的能力,使具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变。由于小学数学的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在小学的各基础学科中,是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要求最高的一门学科,而逻辑性思维又不是短时间按内能够快速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方面,注意随时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训练[1]。但拥有较好的逻辑思维的学生,往往在给予其一定的引导之后,才能在解决问题时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进行思考,而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为了开拓学生思维,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甚至多种,因此思路的开启比方法的运用更加重要。针对上述情况,决定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任务[2]。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2.1 结合数学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将新知识通过自己的思维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或者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进而解决,上述的情况,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转化的过程。运用这种数学学习方法,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对小数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出自己思想形态中的小数形象,比如组成部分、组成结构、小圆点的作用等等,通过对小数的创造练习其创造性思维。当然,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不能一味的夸奖,对于学生脱离了所学知识或者违背价值观的创造,要给予适当的否定与纠正,但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此行为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力度的轻重。

2.2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梳理思维脉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应注意与旧知识的衔接、结合,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知识,整理成一个统一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延伸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作为基础。例如,在学习小学高段数学时,教师可以不只是带领学生学习新课,也可以定期进行复习,在复习的同时,对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有一个清晰地条例,在大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网络。这样做有帮助学生梳理了思维脉络,不会出现学习知识过多,学生头脑中“一团浆糊”的现象。

2.3 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训

对小学生来说,先发展的就是形象思维,它是所有思维中最基础的一种思维,但在创造性思维形成中却占有不可小视的地位[4]。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形象思维的培训需要发挥表象作用,通过学生的自我理解来学习数学定理定义,并运用创造联想。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对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图纸图片等直观的形象来学习长方形,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找出身边的、生活中的、学习中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眼睛看、手触摸、亲身体验等方式,直接的学习到长方形的形状、特点,并将直观形象转化成抽象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来练习形象思维。

2.4 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训

发散思维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思考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属于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让学生通过更多途径获取新知识,练习发散思维。例如解决一道小学六年级十分经典的奥数题――鸡兔同笼问题:鸡兔35只,共有94只脚,问有多少兔?多少鸡?

解:

第一种方法:设兔为c只,则鸡为(35-c)只,兔的脚数为4×个,鸡的脚数为2(35-c)个。

根据等量关系“兔脚数+鸡脚数=94”可列出方程4c+2(35-c)=94

解方程得c=12,35-c=23

第二种方法:可按“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假设全都是鸡,

则有 兔数=(实际脚数-2×鸡兔总数)\(4-2)

所以 兔数=(94-2×35)\(4-2)=12(只)

鸡数=35-12=23(只)

答:有12只兔,23只鸡。

如题中所示,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一道数学题,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2.5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探索作为最具冒险精神的活动之一,是创造的源泉。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中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想方设法引领学生进行探索活动,开启学生的创造源泉,比如在学习新概念之前,让学生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新概念的理解等。例如在小学高段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学习新概念时,当总结出新知识点的特点但并没有给学生正确的定义或者定理之前,让学生自己根据总结的特点,拟定出自己理解的新概念,最后教师再给予更正及鼓励。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于探索行为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 结语

数学课堂教学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数学教师则是实现这一任务的中坚力量,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海杰.数学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辽宁工程科技大学学报,2010(S1):193-195.

[2] 王军.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等医学教育,2000(9):50-51.

[3] 蔡建飞.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2(11).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篇4

【关键词】卓尼牧区;藏族学生;数学成绩偏差;原因;对策

卓尼县辖区共有3镇14乡,其中有4个乡属于纯牧区,设有4个学区12所村级学校。卓尼牧区藏族中小学实行“以藏语为主,加授汉语文”的双语教学模式,学校学生100都是藏族学生。据卓尼县小学毕业水平测试和中考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卓尼牧区藏族中小学学生数学成绩一直远远落后于县内外其他学校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差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大。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和其他兄弟学校的同仁们探究交流,找到了卓尼牧区藏族中小学学生数学成绩偏差的主要原因。

1 原因探析

1.1 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是卓尼牧区藏族学生数学成绩偏差的前提

卓尼牧区藏族人大部分生活在边远地区,家庭普遍比较贫困,牧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较低,没念过书和念过几年小学的占大多数,导致素质普遍较低,观念陈旧。加之家庭贫困、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游牧生活的特殊生活方式而家庭劳力不足等所迫,一直以来就形成早婚早育、让孩子成为劳动力的观念,很少让孩子学文化、读书成才的意识。这样的状况,导致卓尼牧区藏族学生的智力开发较晚,影响了他们良好思维素质的形成。数学本来就是相对抽象的学科,学生容易产生数学焦虑和厌学情绪,而且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低下,对学习数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孩子上学以后,由于父母不懂如何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再加上藏族学生自己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当然也就很难学好数学。据了解,大部分牧区藏族学生的家里找不到几本可以帮助他们获取知识的书,在双休日期间听话的孩子帮助家里去放牧或做些家务活,不听话的就到处玩,极易形成学习数学的恶性循环。

1.2 教师素质偏低是卓尼牧区藏族学生数学成绩偏低的关键

由于社会条件的因素,农牧村地区的教师素质偏低已经是由来已久的事了。数学教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数学教师的数学技能较弱。藏族人一般生活在偏僻的牧区,这些地方(村学)教书的小学教师,一部分是本地的民办、代课教师转为公办的年纪稍大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考核,领到教科书后,只能对学生照本宣科地当教书匠。县乡一级的教师从师大、师专、师范和民族学校毕业后,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导致卓尼牧区数学教师普遍存在数学技能较弱的现象。二是不善于研究教材和学生,不因材施教。不去认真的研究教材和学生,从而达不到因材施教,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教学。三是在职进修流于形式,达不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虽然全县教师内掀起了一股继续教育的热潮。所有藏族中小学数学教师大多都参加了数学新课程的培训,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数学教材、数学教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数学教材分析和数学教法研究不够深入,培训学习时一知半解,不愿意下苦功夫深入钻研,敷衍了事,达不到培训、学习、提高的目的,对数学教学水平得不到长足的提高,从而影响到数学教学,影响到学生的数学成绩。四是藏族学生集中的牧区村学,数学教师所接触的外界信息相对较少,教学理念和素养相对低些,致使学生认为“得到教师的关注少”,随之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五是数学教师对后进生的行为过激,对成绩差或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大部分老师只是对他们进行体罚和说教,比如“学习不好就只能像你们父母一样回去放牧”,这种做法效果甚微。

1.3 藏数学教材的不完善是卓尼牧区藏族学生数学成绩偏低的因素

五省区藏族中小学使用的数学教材都是以人教版数学新课标翻译编写的,书中的插图和例子很多都是反映城市文化的。而偏远牧区的藏族中小学校,信息闭塞,学生从小过早参与到父母的放牧劳动中,接触的事物只是马牛羊、蓝天、草原、帐篷、酥油、奶茶等。而且藏数学没有课外资料(虽有很多中文数学资料,但牧区藏族学校是以母语为主,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根本就无法理解其中的数学名词和术语)。加之师资匮乏,教师素质较低,能力差,教学水平较低,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大多数教师仅凭自己对课本的理解和经验传授知识,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

1.4 学生数学态度低,影响着卓尼牧区藏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不同成绩学生的数学态度也有所不同,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其数学态度较高,学习数学信心十足。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的虽然喜欢数学,但成绩老是提不上来后,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渐下降。成绩差的学生就认为“自己没有学数学的能力”,对自己学习持否定态度。数学本来就有很强的累积性,先前的学习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小学的学习直接影响着初中的学习,如果基础稍差一点,后面的学习就显得困难一些,长此累积,越学越差。于是,差生认为自己笨,数学态度也越来越低。

1.5 学校用人不科学,制约着卓尼牧区藏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俗话说的好,万丈高楼平地起。教育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尤其是数学学科,如果从小学没有打好基础,到高年级的时候就很难衔接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文化相对落后的牧区某些藏族学校里,安排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担任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其原因是因为不能担任高年级学科。由于教师本人教学能力的局限,很难教出高水平的学生。按照九年义务教育规定,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怀着好奇和渴望求知的心情步入中学生行列,随着新的环境和学习内容的改变,由于基础不牢,学习缺乏主动性,往往课前不知学习内容,课上只是盲目听讲,课后单纯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他们满足对课本公式、法则、定义、定理的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对每个知识点的整理与归纳,对每个学习单元不能融会贯通,对待问题不能多侧面全方位的思考,学到的知识不能够灵活运用。

1.6 学生谬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卓尼牧区藏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目前,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全社会及家长普遍关注的事情,邻里之间的物质攀比、贫富攀比心理,使大部分学生产生“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价值观,卓尼牧区大多数藏族学生都认为会计数算账就行,数学学得多也无太多的好处。

2 对策探究

卓尼牧区藏族中小学的客观条件受很大的制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特点,发掘当地潜力,发挥数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

2.1 破除陋习,尽早让藏族孩子接受学校教育

牧区藏族学生的家长应该营造一个适合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环境,改变一些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和卫生习惯,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从孩子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尽量抽出一点有限的时间和资金,投在他们的身上,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到一定的教育,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只要社会、学校、家庭形成了共识,共同协作并付出努力,从小培养孩子的愿望可以实现,藏族学生学好数学就具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2 改变牧区藏族学生家长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长的有意识教育,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长的思想观点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为此,牧区藏族中小学校应举办学生家长培训班或召开家长会、家长讲座、家长座谈会、家访、家长交流发言等形式,给学生家长讲家庭教育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家长素质,引导学生家长改变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观念渗入学生家长的心田,使之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跟着改变,从而能够改善藏族中小学学生的数学成绩。

2.3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一是抓好现在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各级培训,让他们成长为既具有崇高的师德、精湛的数学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又善于研究现行数学教材和研究、熟悉藏族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语言特点、思维意识形态。二是学校要坚持任人唯贤,遵循能者上、平者让的原则,让骨干教师担任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使学生从小就有爱学数学的良好的开端。三是数学教师要积极调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水平出发,调动一切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降低难度,先基础后深化,先具体后抽象,先单一后综合,有目的地铺设阶梯,既要照顾原有的基础,又不能停留在原有思维水平,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使他们的思维水平上升到较高阶段,从而达到既开发智力,又提高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藏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2.4 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开发适合本民族特点的数学辅助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因此学校要结合当地社会、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去开发编写校本课程。要通过对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弥补课程的单一和藏数学辅助资料的不足,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生动应用性很强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理解数学和掌握数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2.5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数学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数学,现代科技发展同样依托数学基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动力,要使学生明确:数学是基础,是工具,是一切科学之母,离开了数学,必将寸步难行。为激发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平时可以抓住一些有利时机,向他们介绍一些科学家从小酷爱学习数学、钻研数学的动人故事和感人事迹,从中悟出学习数学的真理。

2.6 充分利用藏族学生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藏族学生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但也有许多优良品质。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具备吃苦耐劳、富有坚韧性、团结和睦的精神,思维大胆豪放等。只要担任藏数学课程的教师善于利用藏族学生的这些优良品质,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强烈的自尊心上升为自信心和求知欲,让吃苦耐劳、富有坚韧性的精神体现在刻苦学习上,团结和睦的精神体现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再让他们学会灵活的驾驭自己大胆豪放的思维,他们肯定会学好数学的。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篇5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材;教学现状

一、学习小学科学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包含了科技、生物、自然等很多方面的知识,且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的小学教学,因为科学不是后续学业考试发展的重要学科而忽视对科学教材和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却没有真正的发现小学科学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科学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且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学生对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真正的使学生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结合到一起,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探究科学的意识,能从根本上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小学科学教材和教学的现状

1、教学中对科学的忽视

由于在小学的教学中,只重视与考试息息相关的学科,从根本上忽视了科学的教育,使得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落后,科学课时开不齐或不足,严重被其他学科挤占,不能真正的发挥科学学科的作用,不理解科学学科对学生思维上的培养。因此,对科学课程的不重视,就造成了科学课不能有效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创造。

2、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

由于在教学中对科学学科的不重视,造成学校科学方面的人才的欠缺,因此,不能真正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的教学。科学的教师通常由其它学科的教师兼任,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经验来开发、利用校本教材,无法实现科学教学的真正目的。无法使学生真正的进行科学的学习和探究。

3、实践活动的欠缺

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的注重教材的讲解,而教材内容也相对的枯燥而保守,不能真正的发挥科学学科的作用,加之考虑学生安全因素,很多实践活动都不敢开展,实践活动的欠缺,不能切实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不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4、实验室设备的不完善

因为对科学课的认识不足,使得学校对科学课的资金投入较少,不能真正的使科学实验室符合科学课的要求,实验室设备的欠缺,使得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无法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科学,失去了科学教学的意义,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三、促进小学科学和教学创新的对策

1、加强对科学的重视程度

要想真正的发挥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就必须加强对科学的重视程度,明确小学科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的环节之一,能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断的完善科学课程制度,真正的重视科学的教学,才能使科学课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

由于小学的教学中对科学学科的不明确,使得科学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教学,而是由其它学科的教师兼职对学生进行科学课程的讲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在科学上的不专业,就会大大的降低教师的教学效果,甚至误人子弟;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养出一批科学课程的教学人才,能真正的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

由于以往对科学学科的不重视和不明_,使得科学课程上的资金投入较少,科学实验室不健全,不能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科学课的学习效率低下,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科学实验室的设备,使学生能真正的参与到科学的实践活动中去,能够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创新教材和教学方式

教材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式的保守,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科学课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因此,要想真正的创新科学课程,就必须加强创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的对教材内容就行改革,使得教材内容能符合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能与社会的自然科学、与当地经济建设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的生动而形象,能切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科学课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不能用传统的说教的方式,而是真正的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真正的得到锻炼和发展,此外要加强新技术设备的利用,使科学知识能生动而直观的展现出来,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课作为与生活密切联系、能不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大大的加强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科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加大对科学课的资金投入,完善科学实验室,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能切实的得到锻炼和发展,不断的创新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使教材内容能一直保持先进性,能符合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的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和积极性,能更好的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不断的对科学的教材和教学进行改善和创新,是小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改;成就与不足;反思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技术迅速向前发展。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在各个科技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巨大。然而,与之相脱节的是,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还有待提升。从国外的历史来看,数学学科的教育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在20世纪中叶,美国和苏联就先后进行了举措幅度比较大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并形成浪潮逐步扩散到其他西欧国家。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新课改中最受关注的学科之一,这不仅仅因为数学学科的战略意义,还因为此次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广泛,为历次教改所未经历过的。

一、小学数学教改的成就

首先,从教学理念上来说,这次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情境的设计更加生活化,企图让学生在实际的知识运用中领会数学学习数学。这次教改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希望通过探讨式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其次,从教材编排上来说,内容更具有系统,体制更加完整。教材将初中一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调整到小学,使相近内容得以完整的保留。而且,小学数学不再明确划分哪一部分是代数,哪一部分是几何,这就打破了原来泾渭分明的分割体系。此次的教材调整对一部分传统的数学内容进行了结构化的处理,使其更加系统,知识结构严密而完整。

最后,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新课改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极为重视,意图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严谨而科学的学习习惯,对数学思维和数学的写作规则要求更加规范,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规范地使用数学术语及数学符号。

二、小学数学教改的不足

每次改革都是一次前行,然而,又总是在解决了旧问题的同时暴露出更多的新问题。暴露出的问题并非对改革的否定,而是对改革的纠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综合教学实践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材难度不太适合。现行教材照顾了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和完整性,但伴随的问题随之而来。在实际的教学中,难度的增加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都有所降低。相对于原来的教材,现行教材在难度上提高了一个层次,这对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是一个考验,就他们的教育经历和知识储备来说,某些定义他们都不敢保证能够吃透。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数学知识也将变得千疮百孔,难以相连。难度的增加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加,削减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导致小学高年级就出现严重的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

其次,对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考虑不足。新课程照顾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数学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但部分抽象的数学概念相比以前有所增加。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他们更加擅长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所以往往难以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某些数学知识一知半解。

再次,数学方法设置不平衡。小学数学涉及了多个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科学的数学思考方法,这个考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目前的教材设计和知识考查总是脱节,考试也很难尊重课程改革者的良好初衷。比如,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时候往往只对演绎法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对归纳法、类比法这些思维方法仅进行简单的交代。这就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平衡,在进行归纳和总结的时候考虑不周,在简单的推理中思考不周密,难以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思维,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小学数学课改的思考

从实际的教学反应来看,我们的教改并没有到达预期目的。分析其原因,我认为首先是自上而下式的教改缺少了联系实际教学情况,这种教改造成了多个环节的相互脱节。教改集中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意见,但对于一线教师、乡村教师的意见照顾不周。专家学者拥有学科领域内的权威,他们掌握目前学术的最新信息和最新知识,洞察古往今来,站位高远,看问题能够高屋建瓴。然而,这优势往往使他们难以俯下身来认真考察一线的教学实际。这最终导致了自上而下一厢情愿的教学改革。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篇7

关键词: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笔者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十五年,深切感受到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现状:不容乐观

1.课堂常规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我校及县内的几所学校(农村乡镇小学)近500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约40%的学生在数学课上,老师讲课时有时认真,有时不用心;42%的学生基本认真,偶尔不专心;仅有15%左右的学生认真听讲。

2.缺乏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但调查发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知识,绝大部分的学生随它去或等老师讲解,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与习惯;65%的学生从不或基本不与老师交流学习中的问题;60%的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小组合作交流时,28%的学生不听也不发

言,近一半的学生认真听但不发言,缺乏与人合作的习惯与意识。

3.作业正确率较低,学习效果欠佳

作业时有拖拉现象,字迹潦草,正确率较低,效果差。经问卷调查:30%的学生喜欢放学后留在教室完成作业;近70%的学生放学回家先玩一会儿再完成作业;约35%的学生存在抄袭别人作业的现象。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近80%的学生需要老师催促了才会订正;15%的学生不订正。

二、对策:家、校及社会齐努力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学校要立足于课堂,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牢固确立“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加强与家庭及社区的联系,在对留守儿童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形成合力。

1.注重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

老师应加强课堂常规管理,要严要求、常督促,做好留守学生的课堂常规管理工作。同时,教师应注意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激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一些留守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很善于倾听。”“我们以×××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法好吗?”“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主动质疑与研究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合作交流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转变教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学习,而独立思考更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两点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并把两者予以有机地整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主线。

3.重视留守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

端正留守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留守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注意培训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4.构建良好班集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见构建良好的学生集体十分必要。农村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渡过的,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学生集体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在集体中,要形成一种集体的舆论、规范,也会产生一些集体的评判标准,这些都是一个孩子的行为、言语、习惯教育的大磁场。如,大伙儿都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肯定会对有这种习惯的个别孩子的不良言语、习惯产生抑制作用,会对良好的言语、习惯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5.注重留守儿童监护人交流培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乡镇学校、村小、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水平。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及其对亲人的思念极其强烈。家长学校要多开展儿童心理发展和亲子教育方面的培训。利用一些优质教育资源,聘请优秀教师到农村家长学校授课。让留守儿童监护人了解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帮助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除此之外,我们还须注重社区(村)对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力求让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适合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只能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家长、社会要更新观念,共同努力,持之以恒,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健康茁壮地成长。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篇8

关键词:数学教师 分析能力

无论本世纪初新课改的成效如何,人们对它的褒贬怎样,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知识和能力”与“情感和价值观”确是受到一致的公认和期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新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原有的教学实践带来了挑战,要求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调动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教学究竟从哪里开始?事实上,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起点不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起点也不同。因此,总的来说,教学的起点应从学生的初始状态出发,对学习者的分析包括对其态度、起始能力和技能等的确定。

一、小学数学教师对学习者的分析

1.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

态度是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反应倾向。人们在任何客观世界或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不是盲目、被动的,也不是毫无区别的心理上对所接触的客观事物对象所持有的看法。个体在对待任何事物时总是首先产生某种反应倾向,如赞成、反对、中立等。态度有三种成分:认知、情感、行为倾向。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说:“学习的每一种形式发展一种有实质性的态度系列,这种副产品常常比正式教给这个人的初步技能更有调节的意义。”学习兴趣浓厚可使人思维活跃、观察细致。可见,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是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应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式等,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达到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的影响。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可通过以下多种途径,如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其他各位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设计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态度,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等;查阅研究文献,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等等。

2.对学生背景知识和起始能力的分析

学生学习任何学科的知识,都不是白纸一张,总要与其原有的知识相联系。同时,学生的起始能力决定教学的起点。加涅的学习结果及其学习条件的思想为教师提供了一幅有序的教学蓝图,也为诊断学生的起始能力和知识背景提供了途径。在一些简单的解题背后其实隐含着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水平,教师对此一定要认真分析作出诊断。比如有一道应用题为:

某校三年级有男生120人,女生的人数相当于男生的3/4,女生有多少人?

第一类水平的学生,模模糊糊地知道这导体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但是究竟要用乘法还是除法拿不准,就胡乱用乘法或除法做。这样倒也有一半的机会是对的。这类学生对所学概念似懂非懂,只能猜算法。即使算对了,也是在尝试中偶然成功的,是尝试成功的水平。

第二类水平的学生,这样想:寻找题目中的“单位1”,若为已知就用乘法,若为未知数就用除法,“单位一”往往在“相当于”、“占”、“比”等词的后面,此题“单位1”男生数已知,于是就用乘法。这类学生根据课本复述概念的定义或法则的定义,但只是抓住了它们的外部特征或外部联系,而并没有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解题只是机械套用,难以处理变化了的特殊问题,没有和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融合,是机械运用知识的水平。

第三类水平的学生,这样想:已知男生人数1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4,就是说女生的人数是120的3/4,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就用乘法,得出正确的结果。这类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认识了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但还不深刻,还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四类水平的学生,除了像上一类学生那样,能够根据分数的意义确定用乘法计算之外,还能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说出多种方法。如:根据分数的意义求120的3/4就是把120分成4等份,取其中的3份;还能沟通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意义,求120的3/4就是求120的3/4倍,所以用乘法;等等。这类学生在第三水平的基础上,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发展了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把新知识和已经学过的分数的意义、整数乘法等知识糅合在一起,融会贯通。这类学生已经到达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而熟练运用的水平。

第五类水平的学生,这样想:三年级人数里,若男生人数占4份,女生人数就占3份,那么120×(4+3)÷4-120=90,就是说女生的人数是90人。这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按比例分配”,而这类学生却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表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概括、更深入了,即使遇到复杂的问题,他们也能够从已经掌握的知识中分析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不断改变思考问题的。

二、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分析的能力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从上可看出,同样是答对了问题,但反映出的知识背景、思维水平不同水平。因此,教师不能仅从学生的解题结果来简单判断,而需要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认真分析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如何。那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整体把握、分析能力如何呢?哪些因素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生分析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1.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生分析能力现状

在教学中,教师的学生分析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现状进行分析,认识、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对教师的学生分析能力可从他们所拥有的条件性知识进行判断,虽然从条件性知识(观念)到教育教学实际行动有个过程,但条件性知识观念的拥有却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生分析能力提高的前提,李琼等人的研究恰好可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数理证据。一般来说,各种性质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能力都比较一般,其中在不同教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新教师较其他教师表现较差,而拥有五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较拥有二到四年教龄的教师表现差,这一方面由于新教师对学生不熟悉,而老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由于随着教龄的增加,其条件性知识呈下降趋势。另外研究还发现,专家教师倾向于用“问题解决”的观点看待数学学科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非专家教师则更倾向于“掌握知识”的观点。我们在对多份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在新课程背景下,部分教师还是能把握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分析上比较到位,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但是,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过多地且唯一地聚焦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如部分教学设计对学生的分析仅仅简单地描述为“学生已经有学习……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并且对那些妨碍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缺乏分析与重视,对新课程突出强调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体验、情感等方面关注较少;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缺乏应有的分析,对学生的差异性考虑不周,这进一步说明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2.影响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生分析能力的因素

教学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师生的共同的活动,它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控制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控制,一方面教师控制了教学的方向,另一方面学生的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决定着他们对输入信息的选择和接受。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生分析能力要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1)学生因素:班级容量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范文

小学学生思维培训篇1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年级学生 数学 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