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故事范文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意义;途径
G633.95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是陶冶情操、传递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音乐,总会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曾有人说:可以没有朋友,但不能没有音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所谓的美育功能,是指以音乐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具有美育功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不同的音乐,给予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利用音乐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重点阐述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极其对策。
一、强化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
也许很多人都会发现:近年来,各种音乐类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国好声音。通过认真观察这些音乐类的节目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即选手在比赛的过程中,纵使有再多的歌唱技巧,但如果歌曲中缺乏情感,那也将会被淘汰。所以说:情感对于歌曲而言是比较重要的。这里所说的情感,就是我们文中所谈论到的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对人心灵和情感上的震撼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教师要想给学生讲解再多的音乐技巧是不现实的。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则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那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1.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音乐学科而言,更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德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审美教育重点是要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强化学生的歌唱技巧或者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师仅仅是通过情感的熏陶,增强学生美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认识。
2.有利于促进初中音方萄У母母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省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干巴巴的音乐理论知识。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音乐学科本来就没有受到重视,所以,一些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为了应付差事,一些教师直接是让学生“自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可以改变传统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呢?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情感的熏陶往往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获取美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天亮了》,这首歌曲是2001年韩红作词作曲并演唱,这是一首感受亿万人的歌曲。如果教师将这首歌曲用于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不了解这首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时,也许只会觉得这是一首普通的歌曲。但是,如果教师在给学生听歌曲之前,先给学生讲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渲染人世间这种伟大的父爱和母爱,让学生为这个故事感动,那效果就不一样了。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将这首歌曲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之前,笔者给学生讲解了歌曲背后这个感人的故事,然后再给学生播放歌曲,现场的学生,无一不流下感动的眼泪。这是音乐给人以情感的震撼力量,正是这种情感的震撼,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正是这种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将初中音乐与审美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创造美,让学生有美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具备发现美的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本领,发掘一些未知的领域。学生所拥有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采茶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聆听。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将听一个优美的旋律,你们通过聆听去猜一猜这个旋律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聆听。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中的美, 并能发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3.结合音乐,提升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
对于初中音乐的审美教育而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培养。这种领悟能力,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悉心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学会换位思考和设身处地地体会这种情感。学生音乐领悟能力的增强,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仅仅给学生讲解音乐理论知识,而应当结合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体现音乐的美育功能。这种美育功能的体现,能够强化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芸.论 初中音乐教育的 “环 境 ”现状 及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6).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2
【关键词】音乐;乐感;初中教育
前言
音乐不仅作为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内涵被人们重新发掘和认知。学生通过学习,感受音乐进行中的每一段旋律、每一串音符来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动听的音乐也会为初中生营造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所以,如何使初中生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鉴赏和学习,乐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刻体会新课改精神,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才能使初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目前初中音乐鉴赏课程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学在音乐课程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会注重学生对基本音乐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教学使符合新课标关于素质教育的理念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育者受到其他学科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面对音乐教育中的有关人文思想、音乐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教学意识薄弱。在教学的过程中更侧重与技巧的教育培养和掌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在有效教学时间内,很难对鉴赏的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内涵以及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做出理解。达不到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乐感,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认为音乐鉴赏就是在课堂上播放音乐作品,并没有从主观上认识到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上,目前初中音乐鉴赏课程缺乏内容上的创新。教学内容过于老旧,某些曲目理解困难。内容死板,缺乏创新意识。教材内容很难激发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遭遇瓶颈和困难,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遭遇阻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课堂气氛凝重不活跃。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育趋于城市的阶段,但是在学习上仍然有着较强的选择性,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抽象思考,获得学习乐趣。没有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便也无从谈起。
二、改进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的建议
(一)开设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趋于成熟的阶段,对个性发展的需求使非常强烈的。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枯燥性,加之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要普遍强于小学时期,导致很多初中生对音乐可展现出学习兴趣,但是却不愿意上音乐课。所以生动形象的教W导入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教学导入方式能使学生端正学习音乐课程的态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将学生导入情境,让学生可以根据音乐去感受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表达情感。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视孩子爱玩的天性,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引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意愿,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多听多想
音乐作为一门内容丰富的极致的艺术体验,通过乐曲的演奏去获得人们心灵上的共鸣。音乐鉴赏同文学作品赏析一样,是建立在对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作品进行分析鉴赏之后才会养成的自身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只拘泥课本上的作品进行赏析,也可以将课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赏析。在赏析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对作者的生平的了解,让学生大致理解乐曲的风格以及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倾向。在赏析使将乐曲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不仅要赏析作品的整体艺术内涵,还应结合音乐基础知识,赏析作品经典部分的巧妙之处。随着学生赏析作品数量的增加,可以使学生逐步地提升自身乐感,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和审美标准,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乐感的教学目标。
(三)注重课外教学,发觉学生潜力
课堂教学往往使短暂的,政策的课堂教学进度很难实现培养学生乐感的目标。对于没有参加课外专业音乐培训的学生来讲,课外的优秀作品赏析,提升乐感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音乐教育中的难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活动。例如排练演出音乐剧,组织校园内的歌唱比赛等方式。学生的亲身参与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感知。更好的领略音乐的美丽所在。从而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中达到培养学生乐感的目的。在课余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觉学生潜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潜能。对于不同风格的艺术形态教师应采取包容的心态,对于学生喜欢的音乐形式不要简单地进行评判,否则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结束语
作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年龄段的初中生,正在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之一。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形成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实施,不断地培养学生乐感,树立良好的审美标准,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发掘学生潜力。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育和艺术鉴赏课程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乐感。
参考文献:
[1]朱开嘉.以探析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J].时代教育,2014,(04).
[2]杨明玉.声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DD对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教学个案的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2).
[3]]曹墨圣.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5).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3
【关键词】初中 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32-01
音乐课程是人文类学科中非常重要的领域之一,是对学习者开展美育的主渠道,而初中音乐课堂又是对初中生群体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是面向全体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了亟待破解的问题。下面,将就此谈谈看法。
一、创设一流的初中音乐教学氛围
既然音乐教学属于美育范畴,那么布置好初中音乐教室就能够创设出一种优美的环境,让学生们一进入教室就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再加上悠扬的音乐,会让人感到爽心悦目。学习者能够极快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很好地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音乐教师应当勤于动手与动脑,依据需要对音乐教室实施改造。比如,在座位设置上,可打破一贯以来的单一呆板的排列方式,设计出富有艺术感的圆形或者半圆形等新排法。在教室的墙壁上,还可贴出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画像,也可贴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风景图片。比如,一次在让学生们欣赏《祖国颂》时,就挂出了一幅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片,其中包含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初中生们顿时就被吸引住了,就如同置身于美景怀抱之中。可见,根据画面来加以欣赏与体会,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音乐是一种代表美的艺术,而音乐教师则是美的化身和使者。音乐教师应当用赞美、肯定、微笑的神情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初中生们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均应予以充分地鼓励,为其带来勇气与信心。同时,要尽量让每一位初中生均能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在关心、帮助他们。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畅所欲言,从而让初中音乐课堂中展示出浓郁的民主意识,让每一位初中生都能有发表自身见解与上台进行表演的契机。在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之后,其思维就会变得极为活跃,这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全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要依据初中生群体心理与思维特征,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出初中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学生们认真欣赏音乐的主动性,并且还能实现提升教学成效的作用。在新赏乐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们依据音乐与画面以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力度、速度以及乐器音色等。所以,多媒体教学就能为初中生们欣赏乐曲营造出良好的情境,发挥非常强烈的感染作用。在每一段音乐欣赏好之后,学生们就能十分容易地区分出各段乐曲所表达出来的意境与情绪,从而自然地产生出美好的联想。
四、充分拓展初中生的想象空间
初中音乐教材只是一种材料与资源,只是帮助学生们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工具,但是课后所提问题与作业设计均具开放性,其答案主要不是唯一和不确定的,如此做就是为了促进与发展初中生们的个性,鼓励其自身探索与思考。这与每一个个体对音乐所具有的理想与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初中生们的个性特征,赋予其以巨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发挥出初中生们的创造能力。比如,在让学生们欣赏民乐《百鸟朝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依据自身的爱好与特长,运用绘画、表演或者讲故事等方式展示出自身对于此首乐曲的深入理解,其结果是:一部分学生画了百鸟鸣叫的欢快场面,另一部分学生走至讲台前生动地描述森林中鸟儿吵架的故事,从而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积极鼓励初中生实施自主性评价
笔者觉得,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于教学考核的标准应当不再进行统一地规定,考核的标准应当具有更大的弹性以及开放度,倡导自主性评价,让同学们在自主性评价过程中发现、提出与解决问题。以往,对初中音乐成绩的考核都是实施期末一次性考核的,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十分单一,考核的标准显得过于僵化。在考核过程时,学生们为了能够得到理想的成绩,只能一味地适应于这一考核的标准,这就限制了初中生的思想。音乐教师为了发挥出每一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性,从而让学生成长为实施自我评价的主人,从而展示出评价的自主化程度。比如,在音乐考试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在演唱完毕之后先依据评分标准实施自我评价,随后再由本班同学进行集体审评,最后再由教师来决定分数。因为每一位学生都会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评委,所以他们在考试过程中都能集中精力听取他人的演唱,并给予其他同学以公正评价。运用这一考核方式,课堂教学气氛往往会十分活跃,同学们经常会为了某人的评分而进行交流、探讨乃至于争辩。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群体的音乐表现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们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明确自身在音乐学习上需要加以努力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出其创新之欲望,从而推动了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
六、打造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
音乐对于培养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均具有难以低估的重要作用,甚至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修养与思想境界,决不能懈怠。各初中学校应当高度重视音乐教学,强化对音乐教师人才的培训,持续提升其综合素质。从方法上来说,可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群体的音乐素养,进而提升初中音乐教师的总体素质。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育在我国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想方设法,努力培养与发展初中生的音乐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为他们其他各个方面的学习创设出良好的条件,以实现初中生群体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斌,金亚文. 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J]. 中国音乐教育,2002(1).
[2]刘蓉. 关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商,2008(20).
[3]伊拉拉塔. 更新观念是成功的基石——论中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J]. 科教纵横,2011(4).
作者简介: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模式;有效性;教学效率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音乐课程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体育课、文化课程一同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音乐课程便成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学习文化课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音乐教学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初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普遍处于一个初、中级阶段,因此初中音乐课程的开设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对音乐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初中音乐课程是与文化课程同样重要的一门学科。
二、以学生为主体、强化音乐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初中阶段的学生,从心理与生理上都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教师在转变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注重强化音乐教学的两个方面:
1.通过聆听激发想象。音乐是一门以听为基础的课程,学生了解一部作品、欣赏一首乐曲都是通过双耳聆听来实现的。“听”可以说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在教师转变教学主体地位之后,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聆听的能力。通过乐曲演奏的速度、音色、乐器等分析出音乐所要体现的情感;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的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聆听过的音乐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画面。
2.通过歌唱表达情感。音乐的学习是以“听”和“唱”组成的,“听”是一种吸收,“唱”是一种表达。对于初中学生,教师不能再采用之前那种教师伴奏,全班合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歌唱将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表达出来,从而更好的理解与体会学生们内心的感情。比如在欣赏完音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哼唱的方式来表达出这首乐曲所体现的具体情感,再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别进行点拨,以求让学生们达到充分理解音乐主题思想的效果。
三、改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是增强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对于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方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
1.丰富教学资源。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并没有捷径,只有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丰富教学资源,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作曲家、形势以及风格的音乐作品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其他音乐进行对比来让学生具体体会作品之间的差别,例如在欣赏聂耳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引入田汉、冼星海等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对比不同音乐所体现出的不同情感的过程中逐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强化乐理基础知识。要想更好的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除了在感性上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之外,更需要在理论上对学生的乐理知识进行强化。一方面教师应该教学生认识乐谱,让学生通过乐谱可以将一首作品哼唱出来,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韵律、节拍、速度、乐器等各个要素对于音乐作品的影响。学生在了解这些乐理基础知识之后,对于欣赏音乐就更加得心应手,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速度也就大大加快。
四、改善教师授课方式、以兴趣作为起点深入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善于用兴趣引导学生,让学生受到兴趣的激励,从根本上提高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以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受到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的音乐大多是流行音乐,对于古典、民族等音乐的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以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利用流行音乐与课堂内容共通之处,以此将二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梁祝》的流行音乐版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之后再将小提琴协作曲向同学们引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陌生感,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将音乐与音乐背后的故事联系起来。每首音乐作品的背后都有其关于作者、创作年代、历史背景等的相关典故。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将故事介绍给学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依次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与理解。
五、结束语
通过文章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音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气息,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够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放松心情,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更多优秀的教学模式会被研制出来,不断应用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冰冰.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搞好音乐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08)
[2]符彦虹. 在音乐中升华心灵――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美育中的开发[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05)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 音乐作用 教育现状
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每时每刻都可以感觉到音乐的律动。音乐可以改变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感觉到大自然和社会中美好的事物。音乐在初中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可以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陶冶初中生的情操。但是在我国好多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对初中生成长的作用
音乐对初中阶段的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培养初中生的情感素质,还可以为他们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陶冶初中生的情操。
(一)音乐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初中生进行着道德情操影响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的音色、节奏、和声把自然界的魅力传染给学生,把对学生的期望、鼓励传达给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振奋他们的精神。音乐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与丑恶,培养学生向往美好、远离丑恶,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二)音乐能够有效促进初中生智力的发展
“音乐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是根据人脑的结构得出的结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主要进行语言、计算功能,左半球的开发是一般人都比较重视的。从孩子一出生,爸爸妈妈就教给他们语言,从小就教给他们计算。并且语言和计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多;而右脑主要进行音乐、绘画、空间知觉活动,相对来说这些活动是比较少的。所以在初中阶段进行有效音乐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健康积极的音乐传导到大脑皮层以后,能够兴奋学生的神经,改善他们的情绪,使他们产生高尚的情操,加强意志,同时也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消化、消除紧张情绪。
二、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虽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在音乐教育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现在的很多学校领导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主科的考试成绩,进行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多种考试形式,对教师进行成绩排名。大多数领导认为音乐课程只是一门辅助性课程,可有可无。在考核评优的时候,主科成绩考核也成为重要项目,这就导致了主科老师侵占音乐课堂,使音乐教师不得不改行。这严重打击了音乐教师授课积极性,造成音乐教学的滞后。
(二)音乐教师素质低。在现在初中教育中,好多音乐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更没有机会去参加音乐培训,也不会上网从网上接受音乐培训。这就造成教师本身音乐素质低下,在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音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都比较落后。这就直接造成了目前初中学校音乐教学质量低下。
(三)学校教学条件差,对音乐教育投入较少。由于经济的影响,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较小。学校缺少音乐器材,即使有也很少真正放在音乐教学上,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这些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都不利。
三、改变初中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就要从管理阶层的教育观念入手,提高管理者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把音乐课的地位提到和其它学科同等水平,取消“正课”和“副课”的观念,对于音乐教师的评价和其它教师一视同仁。真正让初中音乐课程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配置,增加专业音乐教师的比例。让音乐专业的教师充分发挥他的优势,带动全校的音乐活动健康积极的开展。另外,加强非专业音乐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多出去参加培训活动,或者多开展网上音乐培训,真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增加音乐设备。音乐设备是保证音乐课正常进行的重要物质力量。因此,教育机构要加大音乐设备的投入,改善音乐课堂教学条件。学校每年都要有计划的更新设备,增加辅助资料,让老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并且切实把这些设备落实到音乐教学当中,不要让这些设备当成应付检查的道具。
(四)因地制宜,改善音乐教材。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根据学生具体的兴趣爱好,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单纯唱歌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音乐教育,选择一些符合当地传统优秀人物、革命故事,进行音乐教育,编制舞蹈剧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新课改对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就要改变教育观念。观念的改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进行传统音乐教育反思,这样有助于我们改变教育观念,促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还只是“练声――节奏培训――唱歌”模式,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使大多数的同学厌烦音乐,因为这样的音乐没有给他带来快乐,没有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所以,我们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还要寻求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音乐课程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课程学习兴趣。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要加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他们敢于开口唱歌,用音乐来表达抒发他们的感情。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要肩负起改变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重任,充分发挥音方逃特有的功能,创造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思考
一、前言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审美教育,这就会使得音乐教育活动变得不再完整。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要理性的分析学生身边的事物。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这一门课堂,不仅可以使得学习者的艺术素养得以提高,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音乐课是一门较为轻松的学科,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利用这一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最终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效率。
1.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将积极的事物传递给学生,从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此时艺术理论开始不断完善起来,因此人们开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最终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现阶段,一些艺术家与教育教学者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要将艺术理论融入到教育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将艺术理论体现出来。比如:当学生要学习《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首歌的时候,从这首歌学生可以了解到团结的意义,最终体会到这首歌的真谛。
2.初中音乐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基础
初中音乐可以将情感表达出来,不同的听者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作者的相关情怀。当初中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不仅要认识到音乐的旋律,而且也要对音乐的情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通过音乐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1.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自愿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及时了解到教师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从而可以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确保音乐课堂具有生动性,不断加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初中音乐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唱歌,然而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相关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音乐的魅力。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初中学生对音乐课堂的需求来设置课堂上的小游戏,从而可以巧妙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词语接龙的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使得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得以提高。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美丽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这主要是由于音乐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美感。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这就要不断丰富音乐教学目标以及任务,教育部门通过设置音乐教学,从而可以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仅仅学会某一首歌曲,然后能够通过最后的考试。因此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音乐中的审美教育。现阶段,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欣赏音乐中美丽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刻的了解,从而可以提升学生审美内涵。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创设美丽的教学情境,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新年好》这一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放烟花以及爆竹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可以吸引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与情感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技能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艺术美,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千变万化的旋律从而能够想象出其中优美的画面。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要把握其中优美的歌词,把握作曲者的内心感受。与此同时教师要将音乐中所隐藏的故事讲解给学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从而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审美教育,从而可以促使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审美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以华.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1)
[2]杨玉敏.把审美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7
大众音乐是指以流行音乐为主的,传播度广、传唱度高的一批音乐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易上口、视听冲击强,因而容易给人留下第一印象,更容易被人接受,相比古典音乐等一批经典音乐来说,缺少文化底蕴。正是由于大众音乐文化的这些特点,大众音乐文化很快就被大多数人接受,如今的音乐教育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它的存在。最好的做法就是将大众音乐融入音乐教育中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之间的共同点,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一首《北京欢迎你》成为社会热点,广为传唱,这首歌虽然由众多明星合唱,属于流行音乐的范畴,但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积极向上的,包括对举办奥运会的自信和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而在初中音乐的课程中,同样有表现爱国情怀的歌曲,例如《歌唱祖国》《祖国颂》等,这些歌曲所抒发的爱国情怀更加炽烈。在寻找大众音乐和经典音乐的共同点时,教师还可以从音乐背后的故事以及作者背后的故事入手。比如,学生喜欢听周杰伦的歌,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他在成名前的艰辛故事,在得到学生共鸣之后,引出在这一点上,音乐家聂耳和田汉也经历了非凡的磨难,包括秘密参与革命活动,受到死亡的威胁,而他们所创造的作品是全中国每个人都会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大众音乐文化有它流行的特点,不是无缘无故的,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就要摸清思路,不能一味地明令禁止,要顺应时势,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将它们联系起来。
二、文化的正面冲击与相互衬映
文化的融合需要进行正面的冲突,这样才能将两种文化同时展现出来,互补长短,获得一种相辅相成、互相衬映的完美融合状态。在初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这两种文化在学生中引起的反应,寻找适当时机,让两种文化一同出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以这个题材为主题的流行音乐作品与传统作品进行比较。为学生分析两种表现形式的不同点,并指出流行和传统间在表现音乐内涵方面的差异。例如,流行音乐旨在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而传统作品除了感叹两者之间的爱情以外,还包含了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讽刺,在文化层面上远远高于流行音乐。又比如,教师仍然可以拿周杰伦举例,在他的很多流行作品中都会出现古典乐器,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包含着“中国风”,这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致敬和尊敬,学生在听他的音乐作品时就会特别留意这些地方,从而对古典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文化是可以相互继承、相互发扬的,在这种相互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两种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和互补,对音乐文化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师要把控着音乐作品的走向,做好指挥工作,让学生看到两种文化并不是敌对的,而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让学生体会到两种文化融合的魅力,从而达到审美上的平衡。
三、在文化融合领域的探索
文化融合的深浅程度,取决于大众接受这种融合的程度,显然,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流行音乐仍然处于压倒性的主导地位,这样的不均衡导致了音乐市场的糟粕泛滥和音乐文化领域的萎靡。教师在教导学生认识音乐文化和接受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还要教导学生对文化的融合和经典音乐文化的复兴做出努力。比如,在学习《重整河山待后生》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借由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后生可畏的情感,教导学生开展提倡高雅、抵制低俗音乐的活动,对于一些充斥着色情暴力、粗制滥造的音乐作品坚决抵制,以此教导学生要提高大众音乐质量,为音乐教育的开展找到一片净土。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对文化融合的传播会,组织学生举办音乐文化融合的表演,虽然学生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文化融合对音乐的巨大影响和非凡意义。
四、结语
初中是学生音乐素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如今的大众音乐文化的背景下,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刻不容缓。而在初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大众音乐文化已经成了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大众音乐文化有它的特点和优点,阻止大众音乐在学生中的传播并不能阻止大众音乐的传播,反而让学生脱离了整个环境。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大众音乐文化的作用,才能顺利开展音乐文化教育,将大众音乐融入音乐教育中来,让学生在接受大众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受到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经典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审美。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篇8
新课改后,很多学校改革了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化教学,唱歌、乐器、识谱、乐理统统纳入了音乐教学体系,有的学校还开设了音乐教学的课外平台,如音乐社团等。总之,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但是,与国外的音乐教育相比起来,我们仍有较大的差距与进步空间。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的基础音乐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仍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三点问题:
1、部分师生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音乐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素养对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开发人的智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显然人们还没有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上升到这个层面上,没有在思想层次上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以致学生、教师都无动力,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考试也可有可无。
2、音乐考试内容单一、方法简单。长久以来,初中音乐考试基本处于简单唱唱歌或者发一张音乐理论试卷,进行开卷考试的状况。有的学校还甚至没有音乐考试这样的要求。这种音乐学习评价状况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不到切实提高。
3、音乐考试要求不严、不规范,评价效果不尽人意。初中音乐教学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以及教育法规的要求开设的,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很多学校从不将音乐考试列入到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范围中去,有关部门也很少有人去视察、调研音乐教学的情况。这种状况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漠不关心,音乐能力根本没有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二、巧妙运用导课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日渐成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知识,对音乐理论问题也有所关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学生接触的音乐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看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新颖,因此,音乐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巧妙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艺术世界的殿堂。
1、利用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广大音乐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法。的确,多媒体画面内容丰富有趣,形象逼真,加之多媒体音响效果,能是音乐的感染性充分释放,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
2、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中学生对叙事性内容的艺术作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一点,在课前准备一段与课题相关的视频或故事作为开场,使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在鉴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时,因艺术内容取材与我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情感变化跌宕起伏,叙事性很强,所以教师在正式引领学生欣赏前可以先讲述故事,了解艺术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品的内在深意。
3、以配乐朗诵导入。音乐本身具有模糊性、非语言性的特点,在音乐鉴赏中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诗歌的艺术形式来导课,即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又能突破传统导课模式的瓶颈,创新导课形式,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联系在一起,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推波助澜。
4、用演唱的形式导入。演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或学生的引唱,更是同学们所关注的,通过范唱的形式,能使学生对音乐获得整体的认识与感知,并留下较为深刻的记忆,有助于下一步的教学开展。用演唱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歌曲导课,不仅显得贴切自然,而且还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增了知识量,是一种很好的导课方式。
三、重视合作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与理论,已经成为新课改以来最成功和最重要的教学改革之一。合作教学是一种综合活动,它将分组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将传统意义上教学活动中的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变成多向交流,使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歌唱课的合作教学。在以往的歌唱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于让教师来牵着学生走,学生只能紧跟着教师的思路与步伐。即:教师先分析作品基本的调性、调式、主题风格、演唱形式等,然后让学生沿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轨道行进,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先入为主,学生多被硬性的、被动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极大地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合理地应用合作教学,则教学效果就会有较大改观。
2、欣赏课的合作教学。欣赏课作为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很大作用。对一个音乐作品的欣赏如果只停留在教师传授的基础上,那么学生的情感目标与审美体验的培养将受到微乎其微的效果。而如果采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则会是另一番天地,这种合作教学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师的一家之言给学生带来的不求甚解。只要教师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理念,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就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育故事范文
本文2023-10-23 11:18:06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