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详细(优质21篇)
通过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各位教师参考,希望对你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2.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4.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5.安排四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一)导言。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
附录:《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1年5月版。课前印发给学生参阅。)。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分析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作者用肖像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
4、理解课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及点导
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课文学习,能体会其中的某些特点。
2、小说有三要素,学习时宜牢牢把握文体特点阅读分析课文。
3、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借助她的眼睛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和众多的人物,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各不相同,人物的肖像描写能透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学习课文时,要细心体会这些特点。
4.本文是古典小说,应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本文又是长篇节选,故又有必要了解该长篇小说的全貌。
5、注意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6、学生已在第三册小说单元中学了小说的基本特征,可让学生运用所学多分析,教师作点拨指导。
1、简介《红楼梦》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点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着重讲叙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前五回在前书中的作用。
3、介绍《贾府人物简表》。
4、梳理课文情节。
1、课文是如何介绍众多人物出场的。
2、分析作者对人物出场的写法不同的依据。
1、介绍《荣国府院落方位示意图》
2、小说中关于贾府的环境描写的归类,重点是外观、布局、陈设、器物等。
3、课堂讨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人物的性格及写法分析,肖像描写的学习。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1、王熙凤
点拨:(1)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与俗气。
(2)描写容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狡黠本性。
(3)言行表现: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试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2、贾宝玉
点拨:(1)写法:王夫人对黛玉的叮嘱、黛玉的猜度是侧面描写;
后面的外貌、词两首、动作是正面描写。
(2)性格: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3、林黛玉
点拨:(1)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外貌、神情、风韵: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1、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
2、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横向比较,了解课文用肖像描写透露、显示人物特征的特点。
3、归纳“肖像描写”剖析法:
(1)透过肖像看人物的性格、气质;
(2)通过肖像看人物的社会地位;
(3)抓住观察人物的视角析观察者;
(4)结合其他各种描写整体分析;
(5)肖像描写的适时适量。
分析肖像描写片断所显示的人物特征(见练习材料)
小结:肖像描写含有人物服饰、体态、容貌、神态表情、风度等。
1、写一个肖像描写片断,要能显示人物特征。
2、完成一课一练。
附:板书设计
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王熙凤{见黛玉:察言观色,看风使舵
主
要{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
人贾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
物二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
林黛玉{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处处谨慎
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导读提纲
1、课文是怎样刻划王熙凤的性格的?王熙凤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刻划贾宝玉的?贾宝玉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3、作者是如何刻划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的?
4、从本课人物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小说的哪些特点?
5、粗读本单元其他课文,你发现了本课在刻划人物上有哪些特点?
6、请学着用本课有特点的描写手法写一个片断,反映人物的特征。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三课时)
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红楼梦》教案。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1、如何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如何刻画人物。
我们看当代小说,总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作者笔下的美女个个都是如花似玉,真是千人一面。《红楼梦》涉及人物四百有余,但曹雪芹却能做到各具情态。今天我们就以王熙凤和林黛玉为例,来感受曹雪芹浓妆淡抹各相宜的人物描写。
1、鉴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王熙凤:后人在提到王熙凤时说: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你认为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合文中对王熙凤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设想:此时尊亲长辈在堂,远客初到,贾府上下个个循规蹈矩。突然,屋外传来旁若无人的笑声,王熙凤如众星捧月般出场了。
这样的出场方式体现出怎样的人物性格?——张扬。
这属于人物描写中的那种描写?——细节描写。
接下来是什么描写?——外貌。
记得读王熙凤的穿戴时,有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这么多,她怎么穿戴呀?作者为什么要对王熙凤施以浓妆?——突出她的贪婪与俗气。再往后是对王熙凤肖像的刻画。应该说,王熙凤是美丽的,因为她的眼是丹凤眼,眉是柳叶眉,可为什么曹雪芹在给她美丽的同时,又说她的眼是三角眼,眉是吊梢眉呢?结合后面那几句话分析一下。俗话说:三角眼,吊梢眉,不是小偷就是贼。可见在人们心目中,这样的眉眼是刁钻的,狡黠的。结合后面几句和导读上的“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我们更确信这一点。再看她见黛玉时一系列的表现:先是恭维,继而拭泪,忙转悲为喜,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这一切只因为她的机变逢迎。她赞美黛玉的话,句句为贾母而发;抽帕拭泪,转悲为喜,处处为贾母而做。
最后,我们看她一串的问话,一顿的嘱咐,一通的吩咐,捧茶捧果,回王夫人话,无不表现出她的精明能干。看完了浓妆的王熙凤,我们再来欣赏淡抹的林黛玉。
(二)林黛玉:王安石曾说过:意态由来画不成。但在曹雪芹的笔下,人物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集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黛玉超凡脱俗的美。与王熙凤的盛装不同,曹雪芹对林黛玉的刻画只注重肖像,正如老舍先生所言:真正美丽的女人,是绝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文中对黛玉的肖像描写,是分三次完成的。
1、众人眼中的黛玉;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3、贾宝玉眼中的黛玉;这三次描写虽观察者不同,但结论都一致,那就是林黛玉是一个美丽娇弱的女子。其次我们再来看林黛玉进贾府后一系列的语言、心理、动作。这些描写是散落在文中各处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手法。1、辞大舅母:知书达理(语言描写)
2、择座:(1)第10段,贾政、王夫人处;(2)第12段,贾母处吃饭时;心思缜密(心理描写)
3、对读书的回答:(1)第12段:只刚念了《四书》。(2)第14段: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谨小慎微(语言描写)
课文中,曹公以变化多端的说法,或虚或实,或正或侧,或以环境暗示衬托,或以衣饰精雕细刻,或用比较的方法,或借人物自身的活动,或取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在人物描写、性格塑造方面,真可谓三寸柔毫,鬼斧神工。
1、赏析《红楼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2、课外阅读原著,扩大对《红楼梦》的认识。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2.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4.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5.安排四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一)导言。
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上述材料就是根据《中国文学史》及《红楼梦》第一回有关文字整理的。
附录:《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四册(必修)教学参考书》1991年5月版。课前印发给学生参阅。)。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的教案
2.探究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
【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中去理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合作探究】。
1.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为线索,那么林黛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请从文中找出对林黛玉的描写,并谈谈对她的认识。
【巩固提升】。
探究课后练习三。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三、解题。
提问:
(学生讨论)。
明确: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
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板书]。
教案点评:
探究活动。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丫环数量的对比。
人物描写的对比。
王熙凤和众人之比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有曾迎接远客!’”。而其它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
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凤呢,“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庆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
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文档为doc格式。
。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把握环境这个要素在小说中的作用。
2课时。
一、布置预习,熟悉课文。
任务: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阅读文章,划出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路线图,注意她沿途看到的景物。
活动形式:自由阅读,书面作业。
(说明:画路线图能激发学生的反复阅读兴趣,从而达到熟悉文章的目的。)。
二、交流路线图,介绍沿途景观。
任务:梳理内容,深入学习。
活动形式:班级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环境、具体设施的有关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探讨,学生能够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三、总结贾府的环境特点。
任务:总结贾府的环境特点。
活动形式:班级交流。
贾府的环境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外观宏伟。贾府地处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在黛玉的眼中,首先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二、布局精妙。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三、陈设华贵。写“荣禧堂”,先详细描写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其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四、服饰精美。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都极为讲究,稍微重要一点的人物出场都有服饰描写。五、礼节繁琐。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说明:环境包括建筑设施等自然环境因素,还需要注意的是人文因素,社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等对人物的塑造尤为重要。)。
四、探究环境这个要素的作用。
任务:探究环境这个要素的作用。
活动形式:班级讨论交流。
贾府的环境可以看出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丰富,还有礼教的繁琐;另一个方面,也暗示了这里的等级森严。
(说明:环境描写关键还是为塑造人物、反映社会服务的。)。
五、延伸研究。
任务:阅读“刘姥姥进大观园”一章,与本文叙述的角度、描写内容等进行比较。
活动形式:自主探究、书面作业。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此课例为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的名著导读课,为笔者原创课例。建议放在必修三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教学。望各方家指正。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掌握《红楼梦》相关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体味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教学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挖掘作品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
这幅画面简单、色彩黯淡的图画,却讲述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请你根据这幅画猜猜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谁?并且引用书上的四个字来给它取个标题。
宝黛爱情的渊源:女娲炼石补天,最后剩了一块石头没有用完,便将这块石头丢在青梗峰下。灵石来到人世之前,曾变身为赤瑕宫神瑛侍者。他每天用甘露浇灌一株瘦弱的绛珠仙草,后来仙草幻化人形,来到人世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过渡语:一场凄美绝伦的爱情,曾令多少人扼腕叹息、情迷红楼。几百年来,《红楼梦》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喜爱。
二、情迷红楼梦。
(一)古人痴迷于红楼梦。
“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冥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
——清·陈镛《樗散斋丛谈》卷二。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难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吾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抄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抄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亟携之归,而不敢视人。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于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徐珂《清稗类钞》。
(二)今人研究红楼。
“红学”“曹学”:被称为三大“显学”之一。
代表研究专家:刘心武、周汝昌、俞平伯、冯其庸、李玄伯、张锦池。
研究派别:索隐派,考证派,评点派,小说批评派。
三、红楼梦魅力何在。
(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红楼梦》一书共提到人物983人,其中有名有姓有背景的人物有448人,在四百多人中,为后世所熟知的有数十人。其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这些都已成为经典人物形象。对于人物的分析,我们将在即将学习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里面进行,在此不展开详细分析。
(二)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文学性强。
1、红楼梦中名——谐音双关,蕴含深意。
贾雨村:谐音“假语存”,意即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是假话,只是用假语村言的形式来敷衍给读者听,切不可当真。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也即本书当中真的事情是被隐藏起来了的,读者不能只看表面的假话。这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字狱的严重。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府的四位贵族小姐,其名字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谐音“原应叹惜”,以此来暗示四人的悲惨命运。
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姓氏谐音“淋血史”,作者借这一个比喻来展现她们三人命运之凄惨程度。
贾王薛史:《红楼梦》里的四大钟鸣鼎食之家。谐音“家亡血史”,调换顺序之后也可以谐音“假史枉写”。再一次强调这个故事的“虚假性”。
贾赦,邢氏:贾府的长子长媳,但作者给他们取名却蕴含了深意。谐音“假设形式”,体现的是二人在荣国府的地位形同虚设。
贾政,贾敬:假正经。
贾赦,贾政:涉政。
2、红楼梦中辞——文采出众。
全书共有诗词曲赋数百首。其中著名诗词有:
林黛玉《葬花吟》,贾宝玉《芙蓉诔》《咏白海棠》以及各种词曲、谶语等。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文采出众,而且都蕴含深意,绝不仅仅是一首优秀的诗词曲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全诗使用了两个典故,两处双关。“停机德”赞美宝钗是符合封建统治者要求的女子。
“咏絮才”暗喻黛玉的才华堪比谢道韫,但她的命运却是值得怜悯的。
“玉带林中挂”,双关。说林黛玉的文才就像一条精美的玉带,但造化弄人,她的命运凄惨,诗才完全被众人忽略不计,就像玉带一样最后挂于树枝之上。
“金簪雪里埋”,双关。金簪指的是宝钗,这句话是说金簪被埋雪中,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雪水冰寒,暗示宝钗后来生活凄凉,生活中没有温情。
3、红楼梦中言——出色而本色。
兴儿笑道:“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不算,另外有两个姑娘,真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一个是我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叫他‘多病西施。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红楼梦》第65回。
总结语言特色:“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清·刘熙载在《艺概》。
过渡语:《红楼梦》除了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之外,它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极有价值。它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里细致地记载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社会政治、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大至国家命运、政治决策,小至服装风格、房屋摆设、饮食礼仪、甚至是当时护肤品化妆品的制作,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历史研究。
仅在第1课里,就详细描写了贵族的房屋布局、装修、女子衣饰打扮、吃饭礼仪等。
示例1:贵族女子衣饰打扮。
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红楼梦》第3回。
示例2:房屋内部装饰风格。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红楼梦》第3回。
四、拓展思考。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过,她的一生有三件遗憾之事:
“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张爱玲。
从张爱玲的人生三憾里,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痴迷于红楼梦,但也为红楼梦未完而感到极其遗憾。张爱玲认为,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并不符合曹雪芹本意。红楼梦后40回,历来存在争议,假如由你来给前八十回加一个结尾,你希望给作品加上怎样的结局?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答。
师总结: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预言,四大家族最后结局应该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曹雪芹已经去世,他的本意如何已经不得而知,高鹗续写的后40回总算是让人物有了最后结局,而且宝黛的爱情悲剧结局也被历来读者所接受。
一部《红楼梦》,一场人生梦。《红楼梦》是说不尽、品不完的,今天仅选《红楼梦》之一角,用我浅薄的知识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了红楼梦。《红楼梦》中还有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等待大家去徜徉,去探索。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假期闲暇之时,少一些玩乐,多一点阅读,尽力地把《红楼梦》这本我们中华民族的集大成之作传承下去。好书不厌百回读,中华文化我爱护。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的教案
一、教学要点:
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具体步骤。
导入: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二、课文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的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作业:
2、预习[思考和练习]二、三。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3.能陈述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1.茅盾关于《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的关系。
3.概括《红楼梦》的基本观点;
自读、研讨。
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导入:(学生概况)。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即来源于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本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红楼梦》,欣赏中国古典名著的精美故事,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王蒙点评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
1.概括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介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第二部分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小史;第三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部自叙传性质的小说”,重在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第四部分指出《红楼梦》“是一位作家有意地应用了写实主义的作品”,重在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曹雪芹的身世和他创作《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明确: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小时候的贵族家庭生活有助于他创作出自叙传性质的《红楼梦》;曹雪芹的家庭还是一个具有文学素养的家庭,小时侯受到的文学素养的熏陶使他能够创作出精美的《红楼梦》来。
3.《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怎么出现的.?
明确:由于《红楼梦》没有完成,有很多人顺着曹雪芹的思路续写,其中高鹗续写的后40回比较好。他大体遵循了曹雪芹创作,完成了《红楼梦》悲剧的主题。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家把曹雪芹的《红楼梦》80回与高鹗续写的后40回合在一起出版了两次,从此《红楼梦》便在中国流行起来。
4.茅盾认为《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是写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你赞成他的观点吗?
明确:不太赞成。《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但它以爱情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言之有理就行)。
5.矛盾认为,《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几个创造是什么?
明确:一是从中国小说发展的过程上看来,《红楼梦》是一个写实主义新阶段的开始。二是把女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描写,也是《红楼梦》创始的。三是《红楼梦》是以描写琐细杂乱的饮食男女细事来获得了生活的真实。
6、《红楼梦》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的不同点是什么?
明确:不同点在于:《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是和女子同受旧礼教压迫的可怜人儿,《红》中的那些女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作者观察得到的客观人物。而以前的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男人作为主体,是什么“风流教主”、“护花使者”,女子作为附庸,使小说里那些作者想象中的“美人儿”。
7.作者认为《红楼梦》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红》结构上的特点是宛若天成,出乎自然。每一回书中见没有整齐的“结构”,它只是一段的饮食男女细事,但是愈琐细愈零碎,我们所得的印象却愈深。
可以采取大家提问的方式进行,纠正并理清人物关系。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总体思路]。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实施步骤]。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
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二、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三、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
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精神内涵实质。
三、解题。
提问:
(学生讨论)。
明确:
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
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贾府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贾府的特点。像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一样,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最后,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功劳还是曹雪琴的,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故国神游”。
[板书]。
教案点评:
探究活动。
《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代小说,选入中学课本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我们可以对比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一窥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丫环数量的对比。
人物描写的对比。
王熙凤和众人之比王熙凤出场时,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正当贾母说多配一料丸药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有曾迎接远客!’”。而其它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在林黛玉看来,此人实在是放诞无礼。但这恰恰突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刻划出她性格中泼辣的一面。她深受贾母的宠信,除了贾宝玉,合府再无一人敢在贾母面前如此说笑。正因为万千宠爱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无忌。
王熙凤和贾氏三姐妹之比贾氏三姐妹出场时,只有轮廓描写:“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而王熙凤呢,“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庆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一略一详,一简洁一铺陈,一高贵一庸俗,写出了贾氏三姐妹的神韵和高贵气质,暗示了王熙凤的贪婪及俗气,侧面反映出她内心世界的空虚。
王熙凤和王夫人之比黛玉去拜见贾政时,“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到了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一“携”一“拉”,一亲切一热情,一稳重一猛浪。作者在这里突现了王熙凤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无非是一种表演,是以取悦贾母为最终目的的,体现了王熙凤的精明和狡诈。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所以尽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内心,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描写,使环境和人物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林黛玉对贾宝玉认识之比林黛玉从王夫人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所以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小说阅读欣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浪漫独特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因此文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红楼梦》在我国古典小说中享有极高的名声,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及高超的艺术成就而被推为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课文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誉,同时,人物性格的刻画更是小说精彩的乐章。本课研讨人物性格的刻画。
了解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体会小说中用描写人物出场、传神的语言等来刻画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
一课时。
一、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导入新课。<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详细(优质21篇)
本文2024-02-01 19:54:09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1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