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优质15篇)
初中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要求。设计初中教案时,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初中生物教案
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尝试通过生活经历分析、推测、类比、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情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2、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感知物质由分子构成。
2.描述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思路]:讲述细胞的生活,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的距离较远.教学难度较大。因此,基于学生的经验创设问题情景,按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先宏观后微观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课前准备]:糖、水、红墨水、烧杯、玻璃棒、课件。
[教学方法]:基于问题情景分析、推测,类比推理。
[教学过程]:
(体内缺乏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2、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是细胞,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板书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二、授新课:
学生实验:将一些白砂糖放入盛清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要求注意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现象:肉眼可见的白砂糖溶解在水中,成为肉眼看不见的物质。
结论: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组成。我们把这些微粒叫分子。
学生实验:将红墨水滴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要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现象:红墨水散开了。
结论:分子在运动。
播放动画:糖分子在水中运动(展示微观现象)。
结论:物质是由运动着的分子组成。
回顾生活经验:甘蔗水多而且甜、花生可以炸油、种植植物需要施肥、人呼吸时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可见细胞中有许多的物质。(板书:细胞内有哪些物质)。
讲解:根据分子的大小将物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的,叫无机物。如水、氧、无机盐等。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叫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我们可以通过燃烧的方法大致区分这两类物质。能够燃烧的是有机物,不能燃烧的是无机物。(板书:细胞内的两大类物质)。
问题情景:1、新鲜的蔬菜放的时间长了会萎焉,萎焉后的蔬菜放入水中又会变得硬挺。
2、刚买会来的苋菜用清水洗时,水是清的,但炒熟了的苋菜汤却是红的。
3、人呼吸时,吸入的是氧,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讨论:细胞中的物质会不会发生变化?
播放动画: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一、结论: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需要的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不需要的废物加以排出。)(板书: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问题情景:1、汽车没汽油了就不能运动。
2、做了手术不能进食的病人要输葡萄糖。
3、人饥饿时会感觉头晕,说话、走路没力气。
讨论:1、汽油为汽车的运动提供了什么?
2、葡萄糖为病人生命活动提供了什么?
3、食物为正常人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什么?
结论:提供了能量。
讲解:汽油、葡萄糖等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叫化学能。
讨论:如果汽车的发动机坏了,即使加了汽油,汽车能运动吗?这说明什么?
结论:不能。发动机能够将汽油中的化学能转换成汽车运动所需要的能量。发动机是能量的转换器。
讨论:动植物怎样获得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如人跑步、心脏跳动需要的能量是怎样获得的。
展示: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细胞图片。
讲解:生物体的细胞中也有能量的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指出动植物细胞中分别有哪些能量转换器)。
讨论:1、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它能将光能转换成什么能量?
2、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依靠什么来实现能量的转换?
结论:1、植物体内的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依靠线粒体将化学能转换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通过取食获得物质继而获得能量,再依靠体内的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板书: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本节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能说出细胞含有哪些物质,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作用。
[板书设计]: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无机物:水、无机盐。
细胞内的物质。
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三、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练习]:
1、将一粒花生放入火中点燃,燃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
a、燃烧的是无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b、燃烧的是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
c、都是无机物d、都是有机物。
2、在细胞结构中能够使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外面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3、植物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
a、叶绿体b、线粒体c、a和b都对d、a和b都不对。
a.叶绿体b.线粒体。
c.液泡d.细胞核。
初中生物教案
实验步骤:用笔的尖端刺激手的各个部位,看看各个部位的反应快慢情况。
探究结论:手皮肤各个部位的触压觉不相同。
上面对生物实验中手皮肤的触压觉知识的内容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初中生物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多种多样的动物,探究分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严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建立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观点。
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列出知道的动物名称。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列举数量最多的组在班上公布成果。
体形为梭形,减少水中运动阻力
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
具鳍,用于游泳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做板图:画一条鱼(简笔画即可),其他同学在纸上画。学生分析所展示鱼的特征。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方向。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据自身经验,提出实验方案。
回顾已知的鱼类适应水中游泳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
探究假设: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有变化(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
实验步骤: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标号1、2。
2)用塑料管向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吹气。
3)将塑料管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再将洗耳球的吹嘴对准塑料管的管口,然后用手挤压洗耳球,将空气吹入石灰水中。(1号比2号浑浊)
探究结论: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
以上对探究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初中生物教案
生物间的事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意图
上节课学习了食物链,我们做了个游戏 是有关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继续让学生将这些生物联系在一 起,让学生去发现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了 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 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分析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所形成的食物链往往不止一条,学生通过连接会自己去发现这一点,那么这节课结合上节课的食物链,让学生接着连起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引出食物网。
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为,能量以日光形式进入生态系统,以植物物质形式贮存起来的能量,沿着 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通过生态系统,以动物、植物物质中的化学潜能形式贮存在系统中,或作为产品输出,离开生态系统,或经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有机体呼吸释放的热能自系统中丢失。
总之,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 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 ,在流向肉食性动物。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网)的影响
阅读课文,分析这个地区田鼠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课堂小结
师:我们学习了食物网的知识,并且知道了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在流向肉食性动物。另外,我们看到了 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 影响,这告诉人类,只有保护每一物种,保护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阅读分析课本102页,总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网)进行的。
课本103页的资料,让学生分析,再总结出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果食物链(网)受到人为的破坏,提出下面问题:
生态系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 社会问题,具有社会 责任感。
初中生物教案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了解水蚤的分类地位、生活环境、结构特点等;
3.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到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2.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初中生物教案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ppt展示:制作的步骤图片和显微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明白: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么这个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一定也必然是由这个细胞来独立完成的。
书写板书: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1、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我们把它们称为单细胞生物。
(过渡:我们以草履虫为例来具体探讨一下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2、演示实验:观察草履虫。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通过观察你能确定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吗。
问题2: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
问题3: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
问题4: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草履虫的外形、运动状态及细部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画出草履虫结构的板画并进行标注,同时补充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最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提炼和归纳,确认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总结: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草履虫是一种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它可以进行与多细胞动物相同的生命活动,比如:运动靠纤毛来进行,取食及消化由口沟、食物泡来完成。呼吸通过表膜、排泄由伸缩泡及胞肛完成。这一切显示:草履虫这一个细胞相当于一个多细胞动物的生物体。)。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来专门研究这么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呢)。
ppt展示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总结:单细胞动物个体虽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单细胞动物的特征以此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进行习题当堂巩固。
1、草履虫消化食物的结构是()。
a、口沟b、细胞质c、食物泡d、伸缩泡。
答案:c。
2、制作草履虫装片时,放少许棉花纤维是为()。
a、将盖玻片垫高,使草履虫不易死亡。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限制颜色的反差度,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d、与草履虫比大小。
答案:b。
3、草履虫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是通过()。
a、收集管b、伸缩泡c、表膜d、胞肛。
答案:d。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食物泡b、伸缩泡c、胞肛d、口沟。
答案:b。
5、草履虫借着xxxxx的摆动,在水中xxxxx前进。
答案:纤毛、旋转。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案
目的认识气孔开闭的多种因素,学会用纤维素胶合剂制作标本的方法。
纤维素胶合剂是常用的文具用品,利用它在叶面上留下的“印痕”,可以了解气孔数的多少,开闭情况。制成的薄片又可以长久保存。
同种盆栽植物数盆;标签纸,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100毫升的小烧杯;纤维素胶合剂,0.5%甘油,0.1%硝酸钾溶液,0.1%乙酸,蒸馏水。
方法一观察土壤干燥和潮湿的不同条件下气孔的开闭情况。
1.在实验前一周,取两盆同种盆栽植物,分别标上a和b。给a盆植物浇足水;对b盆植物不浇水,并放在阳光下,使它处于干燥状态。
2.一周后,把a、b植株一起放在阳光下一整天后,从每株植物上摘下一张叶片,用纤维素胶合剂涂在叶的背面。20分钟后,胶合剂全部干燥。
3.从叶背面把薄膜剥落下来(见图),
把接触叶面的凝结层一面放在载玻片的上面,制成一张简易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开闭的印迹,填表。
方法二观察植株在阳光和黑暗不同条件下气孔的开闭情况。
用上述a、b两盆植物作实验材料,一同放在黑暗处,24小时后,用上述方法涂上纤维素胶合剂,并作镜检,填表。
方法三植株茎部经不同液体处理后气孔的开闭情况。
1.取4只小烧杯,编上a、b、c、d,分别注入0.5%甘油、0.1%硝酸钾溶液、0.1%乙酸适量、蒸馏水10毫升。
2.向每只烧杯内放入同一种植物的叶各一片,一起放在阳光下照射12小时。
3.取下各编号的叶,在它背面涂上纤维素胶合剂,干涸后,撕下,制成装片观察,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注意事项。
1.纤维素胶合剂必须涂得薄而均匀,等全部干燥后才能小心剥落。
2.要选择最清楚的部位制成装片。
湿度大的盆栽植物由于水分供给充足,在阳光下气孔张开。在黑暗下,气孔微张;干燥的盆栽植物水分供给量少,在阳光下气孔微张,直至体内水分大量排出,发生萎蔫而止,气孔关闭。在黑暗下,气孔关闭。不同液体处理植株叶片,观察气孔开闭情况的实验结果同“甘油、硝酸钾、乙酸对植物萎蔫影响的验证”完全一样。
初中生物教案
(一)知识: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
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
(二)新课学习:1、脑和脊髓。
小组互助讨论学习p83-p85。
1、神经元。
讨论:神经元的分类。
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
(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师讲解: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师:出示一猪脑,让学生观察。
生:对照图12—和实物说出脑的组成,及脑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课时)。
反射和条件反射(p85-p87)。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充足的睡眠有利人体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
(一)小组讨论性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
(二)自我评价1、2、3、4。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神经调节。
一、脊髓和脑脑: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白质。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
1、反射非条件反射。
2、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初中生物教案
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
1.细菌的形态
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在ppt上展示不同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细菌不同形态进行描述,引出细菌的不同形态: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教师讲授细菌多是单细胞生物,独立生活。
过渡:细菌具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为什么却都属于细菌?
2.细菌的结构
出示细菌结构模型,对照教材上的细菌的结构模式图,从内到外观察细菌的结构特点,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归纳总结出细菌的基本结构。教师板画,请学生填写名称。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荚膜。)
通过多媒体播放细菌的运动的视频,提问:是否所有细菌都具有鞭毛和荚膜?鞭毛和荚膜具有怎样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都具有,鞭毛可以帮助细菌进行运动,荚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随后引导学生将细菌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从而得出原核生物的概念,与植物细胞比较,得出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三)巩固提高
结合着细菌的结构,思考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小结作业:细菌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下节课一起讨论。
初中生物教案
知识目标:
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判断是非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分析讨论。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生感受生物圈的美,和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学生列举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如:植树造林、生态农业、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等。
师生共同分析正面影响实例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所引起的积极作用。
教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般美好吗?
学生:不是的,有的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影响。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如荒芜的草原,西北挖掘甘草后的遍地是坑的土地,黑水淤泥的河流,海鸟被石油包裹的惨景等等,重点集中在课本112页的四幅图片:“罪恶的偷伐”、“沙尘暴滚滚袭来”、“小鸟何辜”、“何日重现太湖美”。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2.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这将产生怎样的后果?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学生交流探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一些有关方面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究。
1.森林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另外,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监测大气污染,驱菌和杀菌,消减噪声。
2.太湖出现的这种现象叫“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流入湖里的污水、废水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分解成含氮、含磷的无机盐,为蓝藻生长提供营养。蓝藻大量发生时,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绿色藻层,并释放出有毒物质,杀死水中的鱼虾等动物。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后,会被微生物分解,从而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导致水体产生恶臭。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海里,就叫“赤潮”。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2.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
(投影柔美的“思乡”曲下的泰安风貌片做背景,美丽的泰山风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作为泰安人的自豪感,更加爱我泰安,争做环保小卫士。)。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激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保护生物圈的行列中去。
阅读课本113页的“生物入侵及其危害”,进行分析讨论:
1.保护野生生物和警惕生物入侵相矛盾吗?
2.野生生物对生态环境以及对人类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吗?
3.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野生生物的价值?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1.完成巩固训练,进行自我检测。
2.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学生互评。(个别题目说出做题思路)。
初中生物教案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观察到的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ppt展示:制作的步骤图片和显微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和细胞的基本结构。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2:自然界中有没有这样的单个细胞,它可以像一个生物体一样独立生活。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明白: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那么这个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一定也必然是由这个细胞来独立完成的。
书写板书: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单细胞生物的概念。
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我们把它们称为单细胞生物。
(过渡:我们以草履虫为例来具体探讨一下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2、演示实验:观察草履虫。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通过观察你能确定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吗。
问题2:草履虫的外形像什么如何运动的。
问题3:草履虫通过什么结构进行呼吸。
问题4:草履虫以什么为食物食物由什么结构进入体内食物残渣由什么结构排出。
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草履虫的外形、运动状态及细部特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在黑板上画出草履虫结构的板画并进行标注,同时补充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最终,引导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提炼和归纳,确认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总结: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草履虫是一种由一个细胞所构成的生物,它可以进行与多细胞动物相同的生命活动,比如:运动靠纤毛来进行,取食及消化由口沟、食物泡来完成。呼吸通过表膜、排泄由伸缩泡及胞肛完成。这一切显示:草履虫这一个细胞相当于一个多细胞动物的生物体。)。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来专门研究这么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呢)。
ppt展示资料,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总结:单细胞动物个体虽小,但其所起的作用非常大,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单细胞动物的特征以此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三)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进行习题当堂巩固。
1、草履虫消化食物的结构是()。
a、口沟b、细胞质c、食物泡d、伸缩泡。
答案:c。
2、制作草履虫装片时,放少许棉花纤维是为()。
a、将盖玻片垫高,使草履虫不易死亡。
b、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c、限制颜色的反差度,可以进行对比观察。
d、与草履虫比大小。
答案:b。
3、草履虫体内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是通过()。
a、收集管b、伸缩泡c、表膜d、胞肛。
答案:d。
4、草履虫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食物泡b、伸缩泡c、胞肛d、口沟。
答案:b。
5、草履虫借着__________的摆动,在水中__________前进。
答案:纤毛、旋转。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案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了解水蚤的分类地位、生活环境、结构特点等;
3.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到酗酒对人体的危害;
2.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档为doc格式。
。
初中生物教案
2、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两种传粉方式,能够举例说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结构特点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识别风媒花和虫媒花,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花的传粉方式和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间就要开花,花开才能传粉,传粉的结果是产生种子和果实。植物的这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传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植物,它们的传粉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一种植物来说,传粉的方式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样的传粉方式,这与植物本身花的结构有关,是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种植物的传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为多结果实和种子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从教学的安排看,讲到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时候,北方的学校已进入了秋季,而秋季开花的植物相对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可根据所在地的环境特点,有计划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种类、时间、地点。也可以在不同的开花季节,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灯片以备课上之用。
教法建议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开花现象是有一些感性认识的,所以讲述时要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知识,并要强调开花时花的各部分都已发育成熟,花被展开,花蕊显露出来。
对于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过录像或实物,让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有的学生误以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头上,也属于自花传粉。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自花传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单性花都不可能进行自花传粉。
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在异花传粉植物生长开花季节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时要设置对照植株(即除未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外,其他方面的情况尽可能相同的植株),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出人工辅助授粉的效果。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花的传粉方式;风媒花和虫媒花的特征。
难点:对虫媒花和风媒花的观察和比较。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设计思想:
对于开花和传粉的概念,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准确,所以本节课通过学生对录像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复习提问:1、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2、花的结构中哪些结构最重要?
组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开花:
出示录像:展示花开的时期。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提问:1、你见过哪些植物的花?
2、植物的一生中能开几次花?
3、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一样?
4、有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开花?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各种植物一生中开花的次数是不一样的。一、二年生植物,生长几个月后就开花,一生中只开一次花。
2、多年生植物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开花,一旦开花后,每年到时开花,一直到死亡。
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的科学方法的训练。
2、结合植物呼吸原理的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1、结合观察植物呼吸现象的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调动其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初步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本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主要表现在对有机物的分解,产生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现象在人体的表现非常明显,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往往忽略了植物的呼吸现象。要想证明植物的呼吸现象的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检验。所以本节中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做完每一个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法建议
本节的教学始于对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的观察,因此,课前组织部分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让学生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
在教学过程中,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之一在于做好演示实验,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除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结果外,尚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在学生认识到萌发的种子进行着呼吸作用之后,教师一定要强调指出,植物体的其他器官同样进行着呼吸作用。
在讲授呼吸的作用释放能量时,一方面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堆积的鲜菜或水果容易生热等。在引导学生分析种子呼吸生热的实验现象时,一要突出说明热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以热形式释放的能量储存于有机物中;二要使学生明确通过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
学生往往认为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而没有呼吸作用,到夜晚才进行呼吸作用。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就事情的本身来说,主要是由于绿色植物在白天(光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占显著的优势,而显示不出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的呼吸作用的缘故。为了证明植物在白天有光的条件下同样地进行呼吸作用,教师可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实验的做法是:培养一盆黄化苗,把它放在有光的条件下做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植物在白天也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用黄化苗的原因是让植物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没有叶绿体),这样就很容易证明植物在白天(光下)也进行呼吸作用。然后,再用这盆黄化苗放在光下几天后,它又形成了叶绿体,再做同样的实验,呼吸现象在白天(光下)就不明显了。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现象掩盖呼吸作用的现象,也就是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还没有来得及释放到大气中就又被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利用了,而且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从大气中吸入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呼吸作用却远远地用不完,于是就从叶内释放出来。这就是植物在白天之所以只吸入二氧化碳和放出氧的真相。实际上,植物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只不过是白天的呼吸作用被强烈的光合作用掩盖了。
3、环境中的温度和光照是影响开花的两个主要因素。有些植物需长日照和高温才能开花,如莲;有的植物需高温暗光下才能开花,如晚香玉;有些植物需短日照和低温才能开花,如菊花、梅花等。各种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二)传粉:
讲解:“花开之后,雌蕊和雄蕊暴露出来,就要完成传粉的过程。那么传粉是指什么呢?花的传粉方式都一样吗?”
出示投影,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特点。
出示录像:介绍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
组织学生总结二者的区别。
总结:
1、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中包括昆虫传粉和风力传粉。
提问:请比较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讲解:
从生物学意义来看,异花传粉植物后代有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而且植株强壮,开花多,结实丰富。从农业生产实践中知道,农作物实行自花传粉,后代表现不好。
异花传粉虽然产生活力强的后代,但当遇到不利的自然条件时,传粉没有保证或者其它原因造成授粉不均时,就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出示人工授粉的挂图,讲解人工授粉的方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开花和传粉
一、开花:
1、开花的习性:
(1)一年生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就开花。
(2)二年生植物:生长到第二年开花。
(3)多年生植物:生长到一定年龄才开花。
2、影响开花的因素:光照、温度。
二、传粉:
1、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2、异花传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1)依靠昆虫传粉:虫媒花
(2)依靠风力传粉:风媒花
3、人工辅助传粉
探究活动
人工辅助授粉
实验目的:
1、认识人工辅助授粉在增产上的重要意义。
2、学会人工辅助授粉的基本操作方法。
材料用品:田间开花的向日葵、剪刀、纱布或绒布、厚马粪纸、棉花。
实验准备:
把马粪纸剪成大小与向日葵花盘相仿的圆形,在马粪纸上铺垫4~5厘米厚的棉花,中央铺得厚些,四周可铺得薄些,在棉絮上蒙纱布或绒布,缝制成凸形扑子,扑子后面再缝一个顶子,以便手握,也可用毛巾叠起代替扑子。
方法步骤:
1、当向日葵开花时,挑选晴朗的早晨(8-11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前必须摘去分出的花枝,只留下主干上的花盘,以免营养分散。
2、左手托住花盘,右手持粉扑。把扑子紧贴在花盘上,象扑粉似的轻轻扑几下,让花粉落到柱头上。也可以两手将邻近的两个花盘拉拢,面对面扑粉似地进行授粉。
3、人工辅助授粉必须进行2-3次,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实验结果:
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经过人工辅助授粉的植株比没有授粉的植株果实饱满、产量高。
不同的向日葵在不同的时间开花。同一株向日葵,花盘周围的花先开,中央的花迟开。因此人工辅助授粉必须连续进行2-3次。
2、通过分析植物体的结构,以及维管束在各器官里的分布,使学生了解植物体在结构上的整体性。通过分析植物体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使学生从功能上了解植物体是一个整体。
能力目标
2、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继续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
情感目标
3、通过学习植物体是一个整体的基础知识,树立整体性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互关系,树立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1、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及受精后子房的发育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双受精”是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前提。只有彻底弄清楚“双受精”的概念及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不论是双受精过程,还是子房发育的过程,都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内容又都较为抽象,学生不能观察到。学生接受起来确有难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要尽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动画片,或自制移动教具、自画板书等)辅助讲解,使学生把这部分知识理解透彻。
2、学生对“受精”“极核”“胚囊”“胚孔”等这些名词很陌生,要马上记住,而且还要知道它们的发育变化情况,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注意反复巩固才能达到掌握的要求。
3、通过前面七章的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六种器官的基础知识,但是,这六种器官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植物整体的?这就是本节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章教材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分析和归纳出植物体是一个整体。以细胞、组织、器官和植物体为线索,用胞间连丝和维管束来说明植物体结构上的整体性;以植物体六种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的联系,以及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互依存关系来说明植物体功能上的整体性。
教法建议
在讲述果实的形成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可以展示给学生幼小的顶花带刺的黄瓜,从而形象地说明子房在受精之后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这里要说明的是,黄瓜的果实属于瓠果,它不是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而是由子房与花托共同发育而成的。
在讲述种子形成的时候,应该注意呼应前面讲过的关于种子结构的知识,前面曾经讲过的种皮、胚、胚乳都要在这节课里找到来源。到这里为止,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由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这一整个生活周期的知识就完备了,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来源也就都交代清楚了。
在了解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后,可让学生尝试用连接线将子房与果实、胚珠与种子的结构联系表示出来。然后,通过思考和讨论胚珠与种子的数量关系,回答出果实里种子有多有少的原因。
关于植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知识,可以参照课本中的图,绘制一张幻灯片,将根尖、叶片、木本茎的结构图分别绘在图中根尖、叶片和茎的附近。利用幻灯片进行讲解,使学生认清植物体中的各个器官确实是由维管束联系到一起的(根尖中开始出现导管,尚未形成维管束,成熟区以上的部分才逐渐出现维管束,这一点应该向学生讲清楚)。通过复习维管束的运输功能,还能够把植物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联系起来。
初中生物教案
本堂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语言较为平淡,不够柔和;学生的讨论环节中教师的主导意识较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等。
总之,我的这堂实验课只是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一点尝试,敬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生物教案(优质15篇)
本文2024-02-01 14:48:08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1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