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辅导方法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03 11:53:48浏览:751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篇1

1、克服消极因素,激发好奇心。首先,教师应作鼓励工作,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都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是激发好奇心,新奇感。因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教师应设法使学生的好奇心变成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可让学生讨论“两个全等三角形相似吗?相似比是多少?周长比是多少?面积比是多少?”此时,教师再抓住时机,统一认识,使上述问题在“乐学”中结束。

2、变换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初二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和不易长时间集中等特点,让学生多实践、动脑、动手、动口相结合不断变换学习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防止单调呆板........的教学所引起的疲劳现象,使学生能保持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活跃状态。如引入概念时可用归纳法,探索公式时用发现法,知识巩固时可用讲练法,容易混淆的内容时可用对比法,学生素质好的可用发现法,学生素质较差可用讲授法。

3、作业适量,及时辅导。

教师为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给学生的学习安排上,一定要把握好“度”。作业量要严格控制,题目要避免重复,切忌题海战术。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下功夫,对于学习确实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辅导,降低要求,杜绝灌、压、考的教学方法。否则,我们可能用自己的方法摧毁自己的目标。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篇2

一、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

1、农村学生的家庭现状。农村初中生中留守学生多,单亲家庭增多。监护人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也不能辅导孩子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没有弄明白的内容,或者心理的忧郁不能及时得到辅导。再者,有的家长给学生的榜样是“没有学好数学照样生活得很幸福”,长期这样,学生不明白的知识欠账越来越多,跟不上教学的步伐。学生只好放弃学习数学。

2、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意志是为实现学习目的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法变化也较大,课程多了,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知识衔接过程中适应性差的学生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定,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连续学习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4、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大大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没有形成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因个体差异,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慢的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就弱。再加之农村条件限制,教师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2、辅导学生学会学习。对后进生而言,最初还是想学好数学,但由于看不好书、听不进课、上课听课象在享受催眠曲,这是学习不适应的重要表现,教师应多关爱他们,多作心理辅导。找准他们不懂的原因:是不理解?还是新旧知识脱节?还是有疑问或不能接受老师的教学观点等,尽可能减少学生知识缺失。教师在后进生知识的落实上多下工夫,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现象,从初一起就应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教学中,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还要理解定理、法则变形等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他们常会认为数学老师冰冷的心、古板的脸、枯燥的语言、呆滞的眼而放弃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时刻想着微笑服务,课外注意与学生沟通,同学生聊天、谈心、嬉戏、玩乐、共同活动,书面交谈,经常家访,争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走进学生群体,走进学生心灵,把师生的积极互动延伸到尽可能宽泛的领域,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树立自身的亲和形象,改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教学,还可以了解到大量学生学习体验的信息,为课堂贴近学生发挥教学机智储备素材。对后进生更要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力争将来为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效率 做法

由于初中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初中数学比较抽象,学习任务又比较重,因而教过初中数学的教师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不尽如人意,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们进行了“系统训练,高效低负”的实验。下面是我们在实验中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发挥整体效益

我们面临的教学现状是,教师讲完课之后,就找一本资料让学生做,有的是二本、三本,还要印制大量的练习卷,这些大多是没有精心设计的,初一可能练到初二、初三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初二可能练到初一已经牢固掌握的内容,初三也可能练到初一、初二已经牢固掌握的内容,而且难度把握不是很恰当,学生做起来吃力,老师讲解不遗余力,既浪费时间,又收效不大,甚至有的题目讲过多遍,学生在考试时还是做错。造成这样事倍功半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考虑。

系统论的观点是现代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就是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设计和实施,以求获得整体大于部分的效益。我们要把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加以考虑,初一是基础,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的培养;初二是关键,在知识不断加深加宽的过程中着重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三是重点,整个初中数学知识在个阶段得到了融合,应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由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所决定的。

每一学期要作为一个子系统来加以全面考虑。我们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研究课来上,一节课要掌握的东西可能很多,我们要从教学的总体目标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讲深练透。每三节课安排一次阶段复习,对这一阶段的内容进行疏理、巩固,补充适量的典型例题,进行复习训练。一章上完后要进行单元复习,然后进行单元测验,单元测验要把握好知识点的分布和标高。这样,每一阶段的复习进行了及时强化,每一单元的复习进行了再次强化,充分考虑了时间间隔的效果,一次次螺旋上升。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练习设计也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知识点的分布,题型的安排,技能的训练,思想方法的渗透,难度的考虑等方面综合设计,才会事半功倍。

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1.分层教学,异步提高。

一个自然班无论如何总是存在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一般呈正态分布,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中如果“一刀切”,有些学生会“吃不饱”或“吃不消”。我们可以采取将好、中、差三类学生分为A、B、C三组,对A组学生侧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对B组学生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对C组学生侧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提问,演板,作业,个别辅导等方面区别对待。难的问题让A组学生回答,一般问题由B组学生回答,简单问题由C组学生回答;难一点的题目由A组学生演板,一般题目由B组学生演板,简单题目由C组学生演板;作业难度以B组为基准,和课本上的“B组复习题”或“综合运用”水平相适应;A组适当加深,与课本上的“C组复习题”或“拓广探索”水平相适应;C组与基础练习为主,与课本上的“A组复习题”或“复习巩固”相适应,总之,要使学生尽量在“最近发展区”取得进步。课外辅导对A组学生主要是学习方法指导,对B组学生主要是解疑答难,对C组学生主要是端正学习态度和弥补知识缺陷。当然,分组不可能完全准确,上述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操作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鼓励低组的学生尽量回答高组的问题,做高组的练习。一段时间后,根据检测的情况对分组作适当调整。

2.个别辅导,坚持补差。

辅导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这对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非常必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内辅导主要是帮助少数学生(不一定是差生)完成各项课堂活动任务,以及解疑答难;课外辅导主要是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把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结合起来,避免学生出现知识漏洞。对于特别差(一般是知识断层比较多)的学生要有计划地利用课外时间补课,每周2―3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要求不要高,会做课本上的习题就行了。

三、把各环节落到实处

1.精选作业,狠抓落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非作业做得越多越好,实际上,由于作业多,学生不堪重负,被逼抄袭,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不能幸免,这样作业做得再多,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形成恶性循环,把师生都拖得疲惫不堪。作业数量要控制好,就必须精选习题。习题的选编要知识面广,题型全面,重点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梯度。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阶段练习和单元练习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精”。精选了习题还要落到实处。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能拖拉。

2.题组训练,强化技能。

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重要技能,可以进行题组训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乘除和分式的化简,解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全等的证明,相似的证明,切线的证明,等等,都必须安排专门的时间以题组的形式强化训练。一节课安排3―4组(题),题目由简单到复杂。题组训练的形式是每一组由2―3名学生演板,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根据题目的难度可先做后讲,或边讲边做,或先讲后做,然后对照演板讲解订正,订正要指出错误的原因,讲解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在我们下了一番归纳总结的工夫后,发现有些题目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将它们“一线串珠”,作题组训练,可使学生豁然开朗。

3.单元检测,及时补救。

单元检测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不能随便找一套现存的试卷一做了事,这样最多只能起到一次综合练习的作用。单元检测题要在全面梳理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的基础上,参考已有的试卷和习题,精选题目,精心编排。每次检测都要求独立完成,批改后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找出有问题的学生,并做好记载,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普遍问题在纠正后,要安排再次练习,及时进行强化。个别问题布置有针对性的个别作业,确保章章清,力求人人过关。

参考文献:

[1]蒋朱海.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02).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篇4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意志薄弱是照成分化的心理原因。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变化显著,并且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许多学生适应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2、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去,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势必成为后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分化。

3、部分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去。初二阶段成为分水岭的重要原因是数学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尔初二学生又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极易表现出数学接受能力的差异,加上一些教师没能很好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便导致了两极分化的出现。

二、克服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怎样避免初中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3、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后进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开始,教师就应该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到了数学思维方式,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篇5

一、初二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基础相差较大,学习素质以及学习需求极具差异化的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需求,不能使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学生不能得到学习进一步的提升,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对初中数学产生厌倦的情绪,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导致初中数学两极化现象十分严重,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有效的满足不同学习素质和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激发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实施分层教学能有效促使教师探索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初二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1.基础知识相近的原则

在初二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相近的原则进行划分,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划为一类,基础知识中等的划为一类,而基础知识较差的划为一类.根据学习情况较相近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不同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变化的情况,进而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

2.动态分层的原则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学习可能会进步,也可能会退步,学生学习情况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灵活进行分层,也就是说,学习成绩进步很大的学生可能升级为优秀学生的层次中,而退步的学生则划分为中等或者基础较差的层次中教学,以保证学生学习层次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3.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划分完学习层次之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学习层次来制定不同的难易程度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能轻松掌握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加深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教学工作进一步的顺利开展.

三、初二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1.实施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组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分为优秀组,提高组以及基础组,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跟学生说明分组只是暂时的,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随机进行调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分层

教师根据不同组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中要体现出对不同组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教师具体的实践教学是分层教学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需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情境以及不同的课程问题,并强调各组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的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初二数学函数学习中,已知直线y=-3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 90°,且点P(1,a)为坐标系中的一个动点.(1)求ABC的面积;(2)证明不论a取任何实数,三角形BOP的面积是一个常数;(3)要使得ABC和ABP的面积相等,求实数a的值.对于同一道题目的提出,教师设计三个问题并分别请三组同学进行解答.

3.学生学习辅导分层

学生课后的辅导对于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基础组对于课堂中不懂的知识可以寻求优秀组和提高组的学生讲解,提高组可以寻求优秀组的学生帮助讲解.通过相互学习辅导,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推动每个学生学习的进步.

4.学生学习任务和测试的分层

教师在设计不同组的学习任务时,根据学习目标知识间的密切联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设计几种类型大题,同时,根据设计的几种类型的大题分为低、中、高三个难易程度的小题,小题之间紧紧相扣,逐渐提升解题能力,基础组解答低等难度小题,提高组解答中等难度小题,优秀组解答高等难度题.例如,已知y+5与3x+4成正比例,当x=1时,y=2.(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1时的函数值;(3)如果y的取值是0≤y≤5,求x的取值范围.基础组只要解答第一小题,提高组只需解答第二小题,优秀组只需解答第三小题.通过学生学习任务的分层使每个学生都喜欢练习,并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在测试中,教师根据不同组的学生成绩的进步和退步进行组别的调整,以更好的实施分层教学.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篇6

初二出现分化的原因如下: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怎样避免分化,真正学好数学,现介绍几种方法:

(1)学习三部曲,提前完成预习,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接受之前,应完成提前预习,除了提前课程的学习外,每天晚上都应预习第二天的知识,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听讲,有高层次的收获。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并尽量回忆而不轻易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2)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只要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老师,对待在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学生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二)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等。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四)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进而达到转化差生的目的。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篇7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对四处初中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篇8

开学初,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的特点,经过全组教师的热烈讨论,确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把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工作要点有:(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2)抓好本学科各项教学基础工作,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常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4)组织公开教学,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5)关心培养青年教师,使之早日成为教学骨干。初一抓好起始阶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初二抓好“平几”基础教学,培养数学素质;初三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围绕目标,教研组有计划,有内容积极展开工作。

二、本组各年级教师工作情况:

我们初中数学组每位教师有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的组风。如初一的教师为了抓好起始年级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良好习惯,他们新能结对,集体备课,老教师无私奉献,新教师虚心好学,集思广益,通力合作。初一的教师对“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全体教师讨论激烈并都能当好参谋,提出建议;初二年级课程难,他们辅导学生非常耐心,遇到问题总是共同探讨,经常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努力缩小落后面,教学效果较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师惜时如金,分秒必争,他们经常一起研究提高数学复习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交流从前带班的经验。初中数学组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锐意进取的战斗集体,充分体现了教研组的整体功能。

三、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王育才主任,符强,陈元圣老师每人都上了一堂校级公开课,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研气氛浓厚,加强随堂听课,听课都在15节以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四、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初一、初二数学兴趣小组,发挥学生特长,推进素质教育,在活动中讲究计划性、知识性、科学性,初三年级组组织了校级数学竞赛。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范文

初二数学辅导方法篇11、克服消极因素,激发好奇心。首先,教师应作鼓励工作,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都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是激发好奇心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