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02 18:02:56浏览:322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篇1

【2017开展寄宿制学校办学情况摸底调查报告1】

为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条件,根据今年的工作安排,我们组成专题调查组,于6月下旬至9月上旬深入到市直相关部门和鹤城、中方、辰溪、溆浦、芷江等部分县(市、区),对全市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取走访、座谈、听取汇报、查阅投入情况等方式,经过整理、分析,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管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成效

我市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2004年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及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湖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开始实施的。省政府三部门在《实施意见》中提出:从2004年起用4年时间,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下,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争取到2007年使确需寄宿的学生能进入具有基本条件的寄宿制学校学习。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我市各级政府抢抓机遇,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10年底,全市已基本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99所(小学105所,初中1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4所),在校学生 18.08万人,其中寄宿生9.83万人,占在校学生数的54.4%。主要工作及成效如下: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在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中,市、县各级政府、财政、教育及其相关部门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着力: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市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教育、财政、人社、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以形成合力,有效推动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科学整合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加快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市政府制定了《XX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出台了《XX市2006-2008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和《关于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布局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较好地推进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三是多措并举,落实投入。一方面,各级政府出台了大力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优惠措施,即学校用地由政府划拨,项目建设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减或免等;另一方面,加强对教育项目资金的管理,将危房改造资金、合格学校建设资金、闲置校产处置资金、农村转移支付教育资金等等,一并打捆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市级财政从2006年至2010年,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共计投入3294万元,与各县(市、区)共同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37所,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44.37万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1319台(套)。在各县(市、区)中,有的投入力度较大。如芷江县,从十一五以来,县、乡两级累计投入资金6700万元,完成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31所,新建校舍4.77万平方米。通过各级财政的积极投入,各方外援的大力支持,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落后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较好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与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2、加强学校管理,学生的教学、生活、安全服务得到了较好保障。实施寄宿制教育,使学生的吃、住、行等相对集中在学校,这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等各项工作开展好,各级教育部门针对新情况,加强了对学校工作的管理指导。一是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出台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指导各学校建立了学生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如《寄宿生生活管理制度》、《寄宿生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学生食堂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这些制度,较好地落实了学校管理责任。二是为寄宿生配备了部分生活管理人员。如沅陵、麻阳等县,从现有教师编制中为低龄寄宿制学校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保育员,实行了保育员食宿双陪制度。靖州县为26所寄宿制学校,每校配备了一名学生生活管理人员。三是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管理。从调查情况看,到目前,除个别县外,全市所有寄宿制学校均配备了保安人员,加强了安全工作。靖州、通道等县对寄宿制学校全部安装了安全监视设备,以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使学生的学习、养成习惯和学校的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逐步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3、不断完善助学机制,贫困家庭学生住校得到了较好资助。实行寄宿制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家庭负担。为了确保每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各县(市、区)在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的同时,根据本级财政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机制。如XX县对村小和教学点一至三年级学生按每生每期375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麻阳县从2006年来,由财政给3所低龄寄宿制学校每年安排50万元生活补贴专项经费,今年增加到80 万元。全市从今年开始,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小学生由原来每年每人的500元提高到750元,初中生由原750元提高到1000元,补助面已达住宿生的30%,有的县达到40%。

从总的情况看,农村寄宿制学校通过几年来的运行,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一是较好的解决了路远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成果;二是为外出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提供了全托服务,消除了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三是调整了学校布局,整合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2017开展寄宿制学校办学情况摸底调查报告2】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校园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改善广大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建设和谐文明校园。我校根据《xx市中小学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创建标准》的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了各项工作目标与任务。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建设情况及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位于县城西北部XX公里处,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校园整洁,环境优雅。学校始建于19XX年,占地面积XXX0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服务于XX个行政村,XX个村民组,服务人口XXXX人,服务半径10km。现有教学班X个,学生XXX人,教职工XX3人。

二、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为加快我校创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实施市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创建工作,实现创建目标,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xx镇初级中学关于创建xx市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实施方案》,逐步细化形成《xx镇初级中学创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目标任务及责任分工》。创建工作实施以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发展规划的重大问题,保证了《实施方案》中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使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对各部门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部门详细制订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三、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

为达到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各项指标,我校在广泛征求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分别修改了《xx镇初级中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xx镇初级中学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和《xx镇初级中学学校宿舍管理制度》等制度,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往返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工作项项有目标、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的细化,为我校寄宿制管理,为创建市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

四、加强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利用9月初开展的入学常规教育活动,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寄宿学生洗漱、吃饭、内务整理等方面进行手把手辅导,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在每个学生宿舍任命舍长,让学生参与宿舍管理,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对寄宿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及时疏导他们心理上的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通过上述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把创建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我校建设有XXX㎡的综合楼1幢,可容纳XXX名学生就餐和住宿,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餐厅操作间与储藏室分设,房屋防潮通风,设备齐全,基本实现不锈钢化,内部设施包括更衣室、洗手间、储藏室、冰柜、消毒柜等。同时,学校还有XXX平方米的操场,2个标准化篮球场,100米直跑道和200米环形跑道等,健身器材,单双杠、乒乓球台、排球架等体育教学设施有序分布在运动场中。同时,我校对照标准进行详细的自评、自查、自纠。经过近三个月整改。我们完善了寄宿生档案卡、住宿生点名册。专设住宿生管理办公室,为学生宿舍购置钢架床52套,达到1人1床。配备了储物柜、脸盆架,配发了被罩、床单、枕巾,安装整装镜,安装安全消防设施,悉心服务,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在食堂方面,我校师生餐厅,配备餐桌15套,可供70%寄宿生就餐,同时更新完善了各类制度并装框上墙,专设食堂管理办公室,新购消毒柜、抽油烟机、灭蝇灯,所有餐具基本实现不锈钢化,全面完善各类档案材料。

六、强化管理,确保卫生安全。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值周领导、部门负责人、值日教师、班主任、宿管老师为框架的五级管理网络,与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寄宿生在校期间各个环节、各个时段的管理要求,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规范形成学生在校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对学生宿舍进行日日查月月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室内外干净整洁。并对学校食堂炊事员及从业人员都进行培训、体验,实行持证上岗,有照经营。

七、积极探索,构建校园文化。

为了体现环境育人的特点,我们一是积极实施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在实施整体建设,包括围墙、操场、食堂、餐厅、道路、花园工程时,聘请园艺方面的专家参与指导,策划花园花坛的建设,树木花卉的栽植,体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特点。同时,我们对学校建筑物表面的装饰,包括涂料、油漆的颜色也做了统一要求,体现严谨、庄重、向上的主题。使学校绿化与建筑物色调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特殊功效。积极构建走廊文化、围墙文化、校园宣传栏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班级特色文化等校园文化体系,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化,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人生观。

八、全员参与,确保创建成功。

我校积极动员全体教职员工投身到创建活动中,从自我卫生做起,管好自己的家属,搞好校园卫生。严禁教师晚间的不当行为影响学生正常休息。创建的各项细节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如何完善基础设施,如何规范管理制度,如何把后勤服务工作做的更加精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我校创建的出发点和归宿。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篇2

一、现状分析

(一)全县寄宿制学校发展现状

沽源县现有中小学25所,其中寄宿制学校19所,点学校总数的76%。19所寄宿制学校,含农村寄宿制学校15所,分布于全县13个乡镇(其中,九连城镇为3所);县镇寄宿制学校4所,集中于县城平定堡镇。19所寄宿制学校中,2000人以上规模学校1所,1000人以上­——2000人规模学校5所,500人以上——1000人规模学校4所,500人以下规模学校9所。在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70%。

随着一大批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相继建成,随着县教育局对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不断加强,全县教育总体格局有了明显的变化,彰显出寄宿制学校的一些明显优势:一是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师资得到优化配置,微机、多媒体教育资源得到充实,小学开全了包括英语、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类课程,学生课外活动内容得到丰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如莲花滩寄宿制小学、高山堡寄宿制小学、丰元店寄宿制小学等学校,在教室内为学生配备了电视机、DVD、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学生每天在课堂学习之余,由教师组织定期收看新闻联播、益智动画片等节目,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时事教育,深受学生喜爱。二是方便了教师的共同研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同一学科的教师有了“同行”,课堂之外的“自由时间”相对增加,这就为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可能,学校教科研工作落到了实处。全县寄宿制学校每学期、每月乃至每周都有定期的教学研究活动安排,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学点上教师“各自为战”的落后局面。三是有利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寄宿制学校与村校相比,设施较为完善,教师人数增多,竞争意识增强,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也逐步规范化。近年来,通过抓规范化管理,特别是2009年开展“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年”、“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以来,全县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涌现出西辛营寄宿制学校、二道渠寄宿制小学、丰元店寄宿制小学等一大批管理规范、办学质量较高的典型,推动了全县中小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四是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通过寄宿生活,寄宿生在学习、生活方面得到全面锻炼,自理、自立能力不断增强,大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一是生活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仍偏低,现在19所寄宿制学校中仅一中、四中、九连城寄宿制学校、小厂寄宿制学校、白土窑寄宿制学校5所学校有学生宿舍楼,其它学校均为平房,部分学校仍是“大通铺”,居住较为拥挤,卫生条件较差;有5所寄宿制学校仍没有餐厅,学生只能在宿舍用餐;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没有学生浴室等卫生设施。二是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仍较为短缺,主要表现为一部分学校的微机数量不足、配置落伍,语音教学设备短缺,多媒体教学做不到“班班通”,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校园网。这些困难的存在将极大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部级贫困县县情所制约,财政收入水平较低,用于改善办学硬件的资金有限,投入乏力。

2、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由于沽源县地处坝上,冬季寒冷而漫长,取暖期较长,烤火煤购置经费在学校支出中一直占较大比例。随着暖气改造工程的实施,寄宿制学校取暖用煤量相对增加,加之近年来煤价的上涨,这就使寄宿制学校本就有限的公用经费更趋紧张。以2008年为例,全县寄宿制学校用于烤火煤的总支出占到了自身公用经费总额的45%。

3、对寄宿生的服务与管理上仍存在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一是寄宿制小学生活教师力量总体仍较为薄弱。一方面是数量不足,由于生活教师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内容琐碎、繁杂,教师大多不愿承担此项任务,而学校苦于编制所限,只能在现有年龄较大教师中调剂安排,导致一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安排生活服务教师上困难较大,致使生活教师数量总体不足,达不到“低年级每宿舍1名、中高年级每年级1名”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活服务教师要富有责任感和爱心,行为品性优良,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但在实际上,由于生活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一部分人的身体素质并不符合服务工作要求,而学校受现有条件所限,只能勉强用人。二是服务质量尚待提高。一方面,在少数教师眼中,生活教师的工作是零散琐碎的小事,生活教师是教学能力不强的人员。这些对保育工作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教师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生活服务工作时间长,学生人数多,任务相当繁重,又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规定,因此,在一些工作环节上还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对学校的寄宿管理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4、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增加。一是往返学校与家里之间的路途安全。由于我县地广人稀,南部还有一些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学生上下学途中,或由家长亲自接送,或由家长合伙租车接送,尽管教育局对学生交通安全高度重视,对接送学生车辆的资质、安全状况经常进行检查和治理,但在交通上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学生在校安全,对寄宿制小学来说,由于学生年龄相对小,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知识极其缺乏,致使学校的安全工作难度比以前大大增加。

5、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仍有待提高。寄宿制学校特别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立,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各门学科按要求开齐开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在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眼中,教育成了学科教学,质量就是考试成绩,充足的学习时间反而被其视为加大教学强度、搞应试教育的“优越条件”,学生课时增多、自习增多,学生课业负担较集中前大幅增加。而与此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精神、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等并没有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样发展起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呵护,特长得不到发挥,与“一切面向学生,面向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相悖而行,整体教育质量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二、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推进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加强管理与建设和谐校园相结合的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加强管理与打造和谐校园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依靠管理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职工的各项服务,规范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要将广大师生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作为规范管理、优化管理的重要推动力量,使其自觉参与到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各项管理的深入开展。

2、以基础设施为前提,以过程管理为重心,以服务质量为保证,三者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原则。优良的办学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优化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物质基础,是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要从建设标准化学校目标着眼,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教学、生活、后勤服务等基础设施、设备,在此前提下,注重过程性管理,关注管理细节,优化管理过程,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管理过程与效能的有机统一,让广大寄宿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

3、优化管理与促进寄宿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相比非寄宿制学校而言,面更广,环节更多,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大。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寄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管理工作中,要将是否有利于优化学校人、财、物资源配置,是否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广大寄宿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管理优劣的主要标准,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落实各项措施的重要前提,科学谋划,周密实施,推动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对策与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基础设施。采取财政投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社会力量捐助、学校自身融资等“多条腿走路”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于2010年内完成二道渠、长梁、平定堡等寄宿制学校餐厅项目建设,完成部分寄宿制学校宿舍改造任务,改善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接受优质生活服务提供可靠物质保障。二是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加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配套设施设备,特别是增加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图书及微机、语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努力,要使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种类齐备、质量合格、数量足够,使学生不仅吃得满意、住得舒适,而且学得踏实、学得快乐。

(二)充实生活教师队伍,提高寄宿服务质量,让学生满意,使家长放心

一是充实生活教师队伍,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教育,在广大教师中树立“生活服务工作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生活教师和教学人员同样需要”的思想,努力纠正一些教师心目中生活服务是教学的辅助工作,生活教师比教学人员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促使更多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投身到生活服务工作中去,为搞好对寄宿生管理打下基础,二是提高生活教师的服务水平。加强生活教师的职前培训,组织全县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到本县先进学校学习参观,加强对生活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与生活教师个人物质利益挂钩,以制度约束和绩效考核督促生活教师不断改进工作,确保寄宿制学校服务质量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三是保证生活教师各种待遇,科学合理的确定生活教师的工作与科任教师教学工作的换算标准,使生活教师享受到评模选优、物质奖励等应有的待遇,同时要关心生活教师的生活,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工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 寄宿制小学 管理方法 发展规划

金丹实验学校是常德市武陵区的一所城区公立寄宿制小学,自1997年建校至今,初步具备了寄宿制管理的雏形。

一、寄宿制学校生态现状描述:管理的基础

一个学校的生态是由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组织生态相互作用的结果。

1.金丹实验学校的自然生态描述(“SWO”分析法,即优势、劣势、机遇分析):金丹实验学校的优势(Strengths):金丹实验学校界于城乡结合部,建校历史短,有着改革创新的动力;早期投入好,学校规划合理,硬件设施较好;教师队伍年轻,年龄在35岁以下的近50%,工作热情、富有爱心。

金丹实验学校的劣势(Weakness):一是缺失特色的办学理念;二是办学条件跟不上社会寄宿需求;三是寄宿生源参差不齐,多为留守儿童,更不乏问题学生;四是教师队伍虽年轻化,但是缺乏寄宿生管理的经验;五是缺乏同类寄宿制小学的联手以寻求政策支持和倾斜。

金丹实验学校的机遇(Opportunists):一是作为武陵区公立寄宿制小学,其办学的独特性引起了区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二是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契机。

2.金丹实验学校的文化生态描述。金丹实验学校和走读制的兄弟学校比,多了近千名学生的吃住,深层观察就会发现金丹还多了这些学生的教育和养育问题。金丹实验学校在办学上更注重“如水样善良”、“生命的价值”,所以,金丹的文化应该是“善”的文化,教师要善,还要教学生从善;金丹的文化应该是“自然”的文化,如水润泽生命般自然而然;金丹的文化应该是“灵动”的文化,关注的是学生身心熏染。要让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心、有气质的人。在此基础上,金丹实验学校提炼出“上善若水”的校园文化理念,确立了营“若水文化”、建“上善之校”的办学思想。

3.金丹实验学校的组织生态描述。金丹实验学校的组织形式应属于直线式组织结构,就是按照管理的纵向层次进行结构排列,由低到高,权利逐级集中,构成一个垂直的金字塔形状,管理层级清楚、层层管理的同时权力下放,分工明确又统筹合理,便于有效地对寄宿学生实行管理,学校再配以相应的管理制度、礼仪条约,辅以恰当的活动,实施起来容易操作和掌控。

二、寄宿制小学发展愿景的规划:管理的核心

学校愿景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规划,是通过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各项计划。着眼于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至少要考虑五个基本因素的循环互动,分别是:外在影响、寻找政策、分线管理、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首先,学校必须先理清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及法令规范等条件,并且分析相关利益团体所关注的重点,作为寄宿生管理的外在因素基础。其次,检视校内的生态、哲学及责任,确立校长对于领导该校发展的政策目标,作为协调及统合全校教职员工努力的指引。第三,营造全校性的同僚管理策略,分线合作管理。第四,落实到学校的环境与氛围上,形成文化熏陶之势。最后,重视学生活动的全面铺开及成效。

金丹实验学校的愿景是从寄宿生的发展出发,将学生的成长定位为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校管理的核心。从此愿景出发,金丹实验学校的管理要落实几个内容:一是寄宿生的健康体魄,二是寄宿生的德育与养成,三是寄宿生的心理疏导,四是寄宿生的修养与文化积淀。

三、寄宿制小学发展愿景的运作:管理的关键

寄宿制小学存有与一般学校管理的共性,还有其特殊性。正是因为寄宿生的在校生活,所以在对“为什么管理”、“管什么”、“由谁来管”、“怎样管”等问题进行思考时,考虑的仍是由寄宿带来的问题:学校对寄宿制政策的理解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基础;学校愿景的形成、转化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出发点;寄宿生各线管理的规划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关键;学校文化建设的管理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契机;寄宿生多元活动的组织是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有机补充。

在金丹,围绕寄宿生的管理,涉及业务、政工、后勤、工会分管等线上相关工作:业务线上要促成学生的文化积淀,政工线上要保障学生的德育与养成,后勤要供给学生的吃,还要供给学生的用及与学生在校相关的安全保障,工会要管理学生的住和医疗。各条线上都有自己的管理规划,又都相互牵连、相互支持。如后勤的食堂管理不仅仅是供给学生吃饭,还要打造食堂文化,渗透饮食文明与礼仪,这就需要业务线上的文化中心来支持,还需要政工线上大队部制定相关的检查细则进行监督评比来落实。

各线的管理规划突出学校愿景,如文化建设管理规划简略为:学校每学期突出一个文化建设亮点,坚持积累,串成“上善若水”水文化的线脉。宿舍管理规划简略为:“放飞梦想、起点人生”,让学生在小小宿舍里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帮助他人、学会服务集体。多元活动管理规划简略为:“益智园”、“金丝带公益活动小组”、“若水合唱团”等,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学生的心灵。再将管理规划转化为管理工作的计划、具体活动的方案,并付诸于平时的工作中落实才能真正起到管理实效。

综上所述,寄宿制小学的管理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轨迹,将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愿景相结合,为学生的健康、自立、修养做好管理。正如顾明远指出的:“寄宿制小学提供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主体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2]教育部,国务院.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2004]5号).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有效方法

在寄宿制下,中学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创新后勤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并把后勤管理纳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有效的后勤管理可以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基本保障。后勤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服务意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后勤管理方案,实现有效管理。

一、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在寄宿制下,中学创新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可以减轻中学的压力和负担,也可以推进寄宿制的快速发展。中学只有不断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才能让学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每一年都在不断扩招,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寄宿学生的人数更是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勤管理难度。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校需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是增加班级数量,二是扩大班级额度,三是增加教师,四是增加校舍,五是定期更新教学设备。但是,在寄宿制下,中学后勤管理的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后勤管理的资金需求。很多中学为了降低学校的成本,逐渐减少后勤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学中,后勤管理财力支持度较低。在寄宿制下,中学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需要从后勤管理的经费方面入手,进而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后勤管理已经成为中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也是中学发展改革的内部需要。后勤管理属于全方位管理工作,要合理处理后勤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又要处理好后勤与教师、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的综合能力。但是,从中学后勤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后勤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后勤管理改革不深入,二是学校发展规模较小,三是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四是减轻教师的教学和生活压力,这些都需要后勤管理不断探索和创新。

二、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有效方法

1.深入后勤管理改革

后勤管理制度的创新已经成为中学创新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主要标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学后勤队伍建设未受到学校管理人员的重视,学校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人员,现有的后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后勤管理实践经验,无法适应寄宿制的要求。后勤管理改革和创新任务比较艰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寄宿制下,要想实现后勤管理目标,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学校就必须创新后勤管理制度,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除此之外,学校必须认识到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强后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派遣后勤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管理知识,丰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由任课教师担任寄宿管理教师

如今,很多中学会选择从外部聘请社会人员来担任学生宿舍管理人员,但是这部分人员不仅缺乏宿舍管理的经验,也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责任心不强,而且管理能力较差,很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的机会比较多,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宿舍管理方案,进而实现有效管理,学生遇到问题也愿意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3.指导学生布置宿舍

在学校后勤管理中,寄宿制中学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宿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把宿舍当成自己的家去爱护,后勤管理人员要在管理过程中多一些耐心,指导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后勤管理理念,做到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后勤管理人员可以指导学生布置宿舍,比如在宿舍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学生亲手制作的模板、手抄报等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寄宿学生的人数更是持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勤管理难度。在寄宿制下,中学后勤管理的经费有限,无法满足后勤管理的资金需求。学校要合理处理后勤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服务,又要处理好后勤与教师、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的综合能力。在寄宿制下,要想实现后勤管理目标,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学校就必须创新后勤管理制度,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中学可以由任课教师担任寄宿管理教师,保证后勤管理的有效性,并派遣后勤管理人员外出学习管理知识,丰富管理经验,进而提高后勤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后勤管理人员可以指导学生布置宿舍,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参考文献:

[1]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朱远来.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 小学办学 问题 对策

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农村地区、山区开始了新一轮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此项工作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寄宿制小学推进,在办学中出现一些影响学生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一、目前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在学生生活、安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责任重大,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空间相对封闭,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基本生活进行管理。就读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离开家庭,他们把学校当成了生活场所。因此,一方面,学生对寄宿生活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另一方面,寄宿生适应集体生活、学校环境同样存在困难。因为学校毕竟不是家庭,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教师和同学,他们要学会尊重集体、遵守纪律。寄宿制小学除了要承担学生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排除他们的安全与健康隐患成为了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对低龄住宿生来说,农村寄宿制小学是他们从家庭到社会走出的第一步,由在家庭中受到的个别呵护到集体教育和自我照顾,学校的责任内涵增加了,压力同样增大。这需要学校加强教职工对学生生活的安保意识,课堂教学以外的学生活动必须有教师随时监护。另外,集体生活也给学生健康增加了隐患,这些隐患一方面来自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另一方面来自饮食安全问题。

(二)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时间增加等问题,挑战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学管理

以走读制为主体办学方式而设计的课程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产生了诸多不适应。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在校时间长,需要学习的课程增多,尤其是在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家庭适应方面更需要加强教育。而原有课程体系并没有刻意考虑这些,缺少适合寄宿生的教学内容,造成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大量重复和机械训练。

封闭办学造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的缺失。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相对封闭,虽然屏蔽掉了社会和家庭教育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但是由于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社会实践机会和能力缺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简单、片面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办学设施与经费不足、教师工作负担沉重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方面的新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办学经费和学校设置相对于学生需求严重不足,学生在校生活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学生伙食水平有待提高。限于有限的伙食费用和不断提高的食品价格,学生的饮食要从能吃饱到吃得安全、有营养还尚有差距。学生洗漱、医疗等卫生设施不足。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没有学生淋浴设备,校内医疗设施也相对缺乏,校内消毒与常备医疗设施、药品配备不足。

由于学校的办学经费有限,学校无力招聘足够的生活教师。任课教师在正常教学之外,还要监管学生的安全、饮食、住宿等,导致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繁重、心理压力巨大。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活质量,挑战着教师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能力。

二、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水平的对策

(一)依据寄宿制小学的特点实施管理,为学生全面和特长发展服务

在学校管理理念上,要注意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学校后勤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保证所有的教育教学设施全方位向学生有序开放;保障学生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学生出现事故或生病要及时报告与处理;

在住宿安全方面上,必须严格落实学生凭条出校门制度,设立接待室;学生饮水和早晚洗漱由专职生活教师和值班教师共同组织,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机会,有组织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不同的视角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利用周末回家的机会,帮父母多做家务和力所能及的农活。另外,为了弥补学生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的缺失,学校还应在亲情培养上进行探索与尝试。

(二)针对寄宿制特点开发课程资源,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管理上,低龄住宿生要学会一些生活常识,学会自我服务,学会适应集体生活环境。农村寄宿制小学应当研究和开发包括认识学校和周围环境、生活常识、健康卫生知识、自我服务和管理、同学间和师生间交往、认识和熟悉集体生活等内容的课程,课程实施的重点在低中年级,课时安排可以选在国家课程开设之余。

由于寄宿生长时间生活在学校,这为学校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创办特色学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多种多样的、学生乐于参加的兴趣小组;通过有效组织、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把地方曲艺、武术杂技、剪纸泥塑等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民间传统文体项目引进学校,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加大投入,健全相应教育政策与法规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寄宿生;问题;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18-02

随着国家、地方财政对学校硬件建设加大投入,随着“两基”工程的顺利验收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校工作处在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集中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一大趋势,在这一大形势下,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偏远的教学点、村初小便成了整合资源的拆并对象,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学校生源猛增,寄宿学生也随之与日俱增,这为学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新时期学校管理的新难题,笔者做了调研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了一些寄宿生管理经验。

一、对农村学校寄宿学生管理存在问题调研分析

根据“普九”计划,农村小学一般是“一村一校”,这种模式过于分散,师资得不到合理配置,既不利于教育资源整合,也不利于学生发展。诸多因素,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村校向乡镇集中的布局调整方案,一个乡镇成立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这一方案的实施,寄宿生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了农村寄宿学生管理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寄宿学生大部分家居偏远,为了上学,他们不得不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较差。

2、学生年龄参差不齐,10岁以下的学生占有相当比重,学生的学校生活让家长担忧。

3、由于居住条件相对偏远,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收入很低,部分家庭支付学生在校费用存在着一定困难。

4、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许多寄宿生家长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一般请亲戚朋友托管,或者是由学生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样缺少了家庭教育,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巩固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困难

1、住宿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培训孩子们自主生活能力的任务加重。

2.学校没有专职的生活教师,又无管理寄宿生的编制,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3、休息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日显重要,难以管理。

4、学校宿舍紧张,即使有也很拥挤。

5、学生放学后的学习辅导,作业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

6、往返学校途中的安全难有保障。

7、孩子了年龄小,教师的管理和照顾任务进一步加重。

二、解决策略探究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让学生住得开心,家长放心”的管理目标,经过多方摸索研究,现就探索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的良好机遇加大硬件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使学生和教师的住宿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寄宿制工程”带动了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极大发展,减轻了由于宿舍紧张给学校带来的管理上的压力。

(二)为解决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的问题。学校要为每个宿舍安排了兼职生活教师,生活教师由各班班主任轮流担任,为了使工作扎实有效,学校每周安排一名学校领导带班,确定了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为生活能力培训日,为巩固成果,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自我劳动服务竞赛,经过培训,学生已经养成了起床叠好被子,将生活用品摆放整齐,简单地钉纽扣,洗小件衣物、每天打扫寝室卫生、同室相互帮助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少数学生生活相当困难。学校要通过调查,村上核实,为生活困难学生按时足额发放了学生生活补助费,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号召全校师生为特困学生献爱心。

(四)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安全有保障,学习有人辅导,学校实行了住宿学生晚上集中学习制度,各班由专人辅导学生学习,为住宿生课后巩固和预习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五)为了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学校要试行寄宿生“联动管理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用具体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在校如家一样温暖。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师宿舍安排在学生住宿区,这样学生可以再休息时间和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老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宿舍内的动态,这一安排不仅方便了学校对寄宿生的管理,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如家的温暖,感受到学校与教师对他们的关爱。

2、宿舍管理实行“三清一公示联动管理”制度。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在安排住宿时,学校分管领导、治保主任、班主任都做到了“三清”,一是住宿人数清,学生信息清、学生所住宿舍和床位清。“一公示”是为加强直观管理,学校为每个宿舍编号,将每个宿舍的舍长,住宿学生名单、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训练的教师名单予以公示,这样值勤领导和教师在值周期间更容易了解每个宿舍的情况。

3、宿舍实行“学校领导――班主任――执勤教师――舍长四维一体”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宿舍,班主任全天检查,执勤教师负责夜间的纪律和安全,舍长是该宿舍的信息报告员,宿舍如果发生应急事件,在第一时间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

4、实行学生有病急时救治制度。在校住宿生生病,执勤教师接到信息员报告后马上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即刻将患病学生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实施救治,病情严重的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时做好转院的相关准备工作。

5、实行晚间进出登记制度,确保住宿区的安全。

6、实行夜间点名制度,及时了解住宿学生的归宿、当天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为住宿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7、住宿学生离校实行请假报告制度,住宿学生请假后,该班班主任老师要将其学生离校情况全面详实地向执勤领导和值班教师反映,以便值勤教师夜间查房时心中有数。

8、学校实行学生无请假离校追查制度,学生无请假离校由执勤教师与该班班主任共同寻找,切实摸清学生去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只有让学校寄宿生管理工作走上科学、有序、有效的轨道,才能使在校住宿生安全得到更好保证,做到了家长放心,学生开心。

(六)、强化家校联系,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重要作用

为了解决学生往返学校路途上安全管理难、家校联系不容易,教师掌握学生不准难以实施有效监督的困难,学校应每半学期组织一次寄宿学生家长会,在会上相互交流学生的成长收获,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家长会一改过去的颁奖会或批评会,变为对等和谐地坐在一起商讨学校发展大计,一起谋求孩子成长良方的沟通会。通过沟通使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家长能用文明的方式教育与自己的孩子平等交流,能感受到学校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懂得了孩子成才与家庭的关系。通过家校的联系与沟通,通过与家长的探讨广泛意见,学校可以更多地了解了学生,明白了家长的愿望,知道了学校工作的不足,促使学校更深层次的思考,学校的工作将围绕什么样的重点,怎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重要的教育中心问题开展工作。

在管理过程中,学校除了利用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外,还要求各班班主任老师每学期要做好一次全班学生的家访工作,对学困生、“双差生”、“问题生”、“生活困难生”、“留守生”进行建档转化与帮扶工作,对这些学生教师做到周转化不间断帮扶,每月家访一次,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工作,对生活存在特殊困难的及时予以解决,力争达到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不让每一个孩子失学。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劳动强度大,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缺编,在校教师教学课时数多,加上服务学生、休息时段值班等工作,工作量明显偏大,如果长此下去,很难保证工作的质量。

2、随着学生数的逐年增长,学生宿舍仍显拥挤。

3、留守儿童、后进生、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常常得不到家长的长期支持,导致转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4、家长的“学校全责任”意识,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建议

1、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最好配有专职保安和生活教师,这样会使职责分明,会更好地为寄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2.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经费投入,保障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国家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紧密结合我旗寄宿制学校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杜绝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和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寄宿制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总体要求

1、构建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组织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实施。

2、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健全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寄宿制学校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责任追究。

三、主要内容

1、建立健全寄宿制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

2、建立和不断完善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使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注重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落实的实效性。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和自救技能,为广大师生营造和谐、文明、平安的校园环境。

四、具体要求

1、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成立以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的全面实施;各校都要成立安全教育监督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

2、建立健全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使寄宿制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加强寄宿制学校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定期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查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体质健康档案和心理健康记录档案。

4、建立健全校舍安全管理及定期检查制度,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该维修的维修,该停用的停用,坚决杜绝学生在危房中学习、休息的现象。

5、加强设备设施检查与维修。各校必须购买经过检验合格的设备设施,认真开展敖汉旗教育局2007年责任目标中所提出的“五个一”活动,对存在安全隐患和达到使用年限的设备设施必须及时维修或更换,有效遏制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6、加强集体活动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大型活动申报审批制度,在组织活动前要制定应急预案,主动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共同研究落实安全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篇8

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文化,丰富其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很难达到学生对寄宿生活文化的预期要求。要加强校园寝室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

关键词:

寝室文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文化建设

一、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责任

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在教育和生活方面有很大不同,寄宿制学校除了承担学生教育任务外,还要承担其生活、娱乐任务。每两周或者四周内,学生都要在学校内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为了保证有效地学习,他们几乎没有出校机会,学习、生活都要在学校内完成。由此可见,寄宿制学校不单单是教育教学场所,也是生活场所。由于寄宿制学校本身的体制已经发生变化,所以在学校管理和发展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对寄宿制学校生活的要求。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静态是指表层的、浅在的文化;动态是指深层的,可不定期改变的文化。为了全面丰富寝室文化生活,只有将表层和深层、浅在和内在相互结合,才能使宿舍文化建设有一个良好布局。静态可分为寝室卫生、被褥和物品摆放等。这些是寝室文化的“代表”。首先,寝室管理员要加强对寝室卫生的检查,使寝室空气良好、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其次,可以对整体空间进行合理布局。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布局规划,良好的寝室文化才能得以建设。动态文化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为了彰显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加强动态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动态可分为寝室文艺、寝室整体风气等各个方面。相比静态文化建设,动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奖罚分明,更加制度化、民主化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评判和考核方案,做到合理化、规范化、透明化。

2.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活动:寝室文化设计、寝室格局布置、文明寝室评比、寝室间篮球赛、书法大赛等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3.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因此学生的性格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寝室”这个小家,性格差异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意寝室团结,学会自我调节。

二、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发展要求

根据人类需求,可以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需要五个方面。每个人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所以,每个人的成长就演变成实现自我需求的过程,把个人发展的目的变成现实生活的一种转变,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同理,农村寄宿制学校也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监狱,它需要自我发展。学生也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需要培养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意识。因此,学校寝室文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和生活都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学校要把学习和寝室文化生活相结合,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发展内容。

三、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内在要求

学校是学生知识获得、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阵地。学生只有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才能获取良好的发展。通过学校学习,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型人才。丰富学校寝室文化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自我价值的第二场所。寝室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在重视全面发展的今天,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村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步骤。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学校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寝室”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因此,重视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陈占红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白银五中

参考文献:

[1]米多华.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4(7).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范文

寄宿制学校管理方案篇1【2017开展寄宿制学校办学情况摸底调查报告1】为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条件,根据今年的工作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